“嗯!是金子都会发光的。你哥哥这样的人才,总会崭露头角的!”宇文明轻轻拍了一下她的香肩,柔声说道。
长孙无垢点了点头,但却俏皮地眨了眨眼睛,紧抓住他的手道:“不过,我可是听说,这次出使突厥,还是我的夫君立下的功劳最大!就不知道陛下会给你什么封赏了!”
这样一个千娇百媚的大美女紧抓着自己的手,阵阵幽香扑鼻而来,又见她如此关切自己,让宇文明的心中不禁升起一个念头: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这时,长孙无垢一把拉起宇文明的手,快步走进了卧室,然后俏脸羞赧地说道:“夫君,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不知道你猜不猜得出来是什么?”
宇文明听闻之后愣了一下,他随即摇了摇头道:“无垢,你什么提示都没有,我哪猜得到啊?”
长孙无垢却是继续撒娇道:“夫君,你猜猜嘛!我看你是不是心有灵犀!”
宇文明眼珠急转,仔细打量了她一眼,却是发现她小腹微微有些凸起,且身材似乎也比以前才结婚时胖了一些。
“呵呵,是不是我亲爱的小无垢要出生了?”他微笑着问道。
长孙无垢一张俏脸顿时露出惊讶之色,娇嗔道:“你还真聪明,这样也能猜得到,看来我们当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她这时轻轻拍了拍自己肚皮,羞涩地说道:“不知道你记不记得,在你临去草原之前那几夜,疯狂地折腾了我……害得妾身下床走路都有些费劲。而你走后不久,我便连续两个月没来红事了。母亲是过来人,立刻便想到我是不是有喜了……结果去济善堂让大夫一搭脉,才发现果不其然……如今已经四个多月了。不如意外的话,六月份你就能看到小明明了!”
“太好了!我终于当爹了!”宇文明心中是狂喜不已。虽然他也是两世为人了,但当爹的经历却是第一次。这让他实在是激动万分。
长孙无垢这时也轻轻抱住他道:“如今你也是快当爹的人了,就不要再去打仗了好不好?我们娘儿俩可都离不开你啊!”
她从宇文明怀中抬起头,脸上露出痴迷的表情,喃喃道:“夫君,你出使突厥的这段时间,我一有空就去鸿胪寺打听,看有没有最新的消息送过来。每天都等着消息,知道你打了胜仗,却负了伤,妾身一直揪心不已……”
听着这样一位如此娇艳的绝色美女诉说着对自己的思念之情,宇文明也不由自主地将她搂得更紧了。
她继续说道:“不过还好,半个月前,马邑的太守王仁恭用八百里急报,向朝廷禀报了你们出使突厥的整个经过,妾身这才知道夫君经历了多少危险……”
说到这里,她微微颔首,一张俊俏的脸蛋儿已有些羞红。
宇文明心中感动无比,紧握住她的手,轻声道:“无垢,这段时间可辛苦你了,我宇文明别无所求,只希望你能好好将养生子,替我宇文家生一个大胖小子便成!”
长孙无垢被他紧握住纤手,又听说要自己生儿子,俏脸不禁微红,低下头去幽幽道:“无垢现在是又欢喜又担忧,生怕生的万一是女儿,那我可就没法向你和公公交代了。”
宇文明见她脸上的忧色,方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他连忙说道:“是我说错了!其实生男生女都一样。我还更喜欢女儿一些,如果你能生个女儿,我一样的喜欢!”
长孙无垢心中欢喜不已,将柔软的娇躯靠在了他的怀中,在这时间,她只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良久之后,长孙无垢却是突然“啊”的惊叫一声,象是记起了什么大事似的。
她这时挣脱宇文明的怀抱,快步走到衣柜前,将柜门打开,从中取出一件白色的棉衣,递给宇文明道:“夫君,冬天到了,今年冬天可比去年寒冷不少,现在就已下过几场大雪了。我亲手给你做了一件棉衣,你看合不合身?”
宇文明两手微微有些颤抖,接过了那件棉衣,衣服是用白色的棉布织成的,洁白如雪,捏着十分柔软厚实,做工也十分精细。
“夫君,你穿上试试!”长孙无垢帮宇文明脱下了外套,然后替他穿上了这件银白色的棉衣。
“我知道你喜欢穿白色的衣甲,所以就全用的白色棉布……唉,好是好看了,就是不经脏,估计要经常洗了……”长孙无垢在宇文明穿好棉衣后,一双美目凝视着他,眼中露出欣喜的神情。
“还挺合身的!看来我还是估算对了,知道你这四个月来一直在草原上,肯定会清瘦一些!”
听着面前佳人的欢快笑语,穿着的如雪衣衫上似乎还有她身上的淡淡清香。宇文明的心猛地颤动了一下。穿越到这时代后,这是第一个如此全心全意对他的女人,虽然知道她是自己的老婆,可宇文明却还是深深的为之感动。他第一次体会到了被一个女人全心全意地爱是一种什么滋味。
长孙无垢的脸蛋儿看来还显得稚嫩,但眉宇间却是有了几分成熟女人的风情,毕竟她虽然年纪尚幼,但已经是一个准母亲了。在从窗外照来的阳光照耀下,她精致的脸庞显得分外俊俏。
尤其是她弯弯的柳眉,挺俏的鼻子,丰润的樱唇,乌溜溜的大眼睛,将她那绝世的容颜点缀得更加完美。
宇文明情不自禁地再度抓住她的手,却发觉她手掌上有些老茧,掌背肌肤虽然雪白,但摸起来却很粗糙,还裂开了许多细细的口子,而且触手冰冷。看来她虽然贵为宇文家的儿媳妇,却依然经常干活,甚至还吃了不少苦。
宇文明这时只觉十分心痛,他不禁厉声问道:“难道你在家里还干那些粗笨之活?我宇文家再怎么穷,也不至于让你这个少奶奶去干粗活累活吧?”
他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真是主母亏待了长孙无垢,如同之前对待萧婉君那样,把她当佣人使用,那他便索性搬出宇文家,另置府邸了。
长孙无垢红着脸摇了摇头,她轻轻缩回了手,柔声道:“夫君,妾身虽然有时也要干活,却都不是粗笨之活,这是练武之时留下的,不碍事的。”
她心中亦是十分激动,分别四个多月后再次相见。她感觉明哥哥对自己更关心体贴一些了。言语之中对自己更在意了。
“不愧是自己真爱一生的夫君,是自已这辈子最亲的亲人!”
长孙无垢心中如此想着,情不自禁地挨近了宇文明,在他耳边低声幽幽道:“夫君,无垢好高兴,虽然以前我也知道明哥哥爱无垢,却总是难以听到夫君关心的话语。今天无垢才真正感觉到了明哥哥对无垢的爱。”
听到长孙无垢对他吐露的心声,宇文明内心不由颤动。他轻拍了一下她的香肩道:“无垢,以后可得注意下,就算练武也别太过度了!”
无垢红着脸蛋点了点头,然后轻声说道:“饭菜我已经做好了!今天你回来,我们去把娘和妹妹叫上,一起吃饭好不?”
“好啊!”宇文明欣喜地说道。他最喜欢的,便是这种和睦幸福的家庭温暧感觉。
这一夜,宇文明和长孙无垢、萧婉君、宇文羽晴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家宴,四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神色,感受着天伦之乐的家庭温暧。而宇文明望着三位笑逐颜开的女人,心中也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在即将到来的隋末乱世中,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保护好自己的亲人!
第156章武功突破
第二天早晨,宇文明起床之后,便开始按长生决中的心法,再度修练运转经脉中的内力。
这些年来,他一刻也没有松懈,一直在勤奋修炼。早在出使突厥之前,他便隐约到了要突破境界之时,而在经历了和盖苏文的决斗,以及两场激烈的战斗厮杀之后,他对于武功的领悟,又有了新的体会。现在如果抓紧时间修炼冲击一下,说不定便能在第三次远征高丽之前,武功境界取得新的突破。
于是,他在床前的蒲团上盘膝坐下,闭合双眼,让自己的心完全安静下来,进入了心无旁骛的冥想状态。
宇文明将自己的内力进行引导,顺着经脉开始运行一周天。这一回,经脉中的内力比以前果然浑厚了不少,而且运行起来对经脉的冲击力惊人。
他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像是在狂风中锤炼一般,那些浓郁的内力如同海纳百川一般朝着丹田处汇集,在流淌过全身的各处经脉时,他仿佛觉得自己的皮肤、肌肉、骨骼都象沉浸在温泉中一样,这股内力在经脉中的流动,刺激着他的身体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
半个多时辰后,宇文明双目紧闭,额头上已经渗出了黄豆大的汗珠,他的头上已经冒出了丝丝白气……一直到深夜方才停歇。
如此反复,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修炼,并服用了一些丹药之后,终于在某天早晨,宇文明方微笑着睁开了眼睛。
他感受到,自己体内的内力已经可以通畅无阻地,流转小周天的各处经脉了。按长生决上的说明,他的修为已经突破了锻骨期,迈入到了神变期的境地。
宇文明这时心中也升起一丝明悟,全身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进入神变期之后,他的听觉也灵敏了不少,窗外的鸟叫声和走动的脚步声都清晰不已。看来晋阶之后,自己的身体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就像是用那狂暴的飓风将自己体内的杂质清除掉,让自己身体的体质也随之变得更加精粹。虽然不会直接地帮助自己脱胎换骨,但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还是对自己身体大有好处的。
而神变期的习武者已可称为武功高手。他们的神识非常敏锐,可以达到听风辩物、目能远视的地步。在武林中往往也是一派中的杰出人物。按李靖的说法,只有进入神变期,他才有可能修练到一次射出四箭。
他心中一喜,便决定到府中的炼武场进行试验。
“嗨!”
宇文明运起右拳,猛力击向场中的一根木桩。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那木桩竟然被他打出了一条裂隙。要知道这可是厚实的圆木所做,比一般木料坚实得多,他居然赤手空拳就能将其击出裂缝,可想而知有多大的冲击力。
宇文明望了望自己的拳头,不禁大为欣喜,暗道进入神变期后果然不同凡响,下次如果再遇上盖苏文,可有把握轻松取胜了,不会再象上次决斗时那样,费如此大的周折了。
带着一股欣喜,宇文明走出了自己的炼功房,而这时已经是大业十年的二月了,窗外的树枝微现绿芽,春天快到了。
而就在这时,一个熟悉却又有些苍老的声音响了起来:“明儿,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你应该已经晋入神变期了吧!”
“啊!是爷爷!”宇文明转过头向门口望去,却见宇文述正拄着一根拐杖,缓缓走进屋来。
和一年前相比,宇文述似乎老了许多,这也是去年那场大病,造成的后遗症。原本他是不服老,还想参加三征高丽的军事行动的。但无奈岁月不饶人,他已经年近七十,加上之前的大病折磨,让他行走都必须拄着拐杖,自然无法再长途跋涉,到苦寒之地的高丽去了。
宇文明在正月间,也请抒梦来为宇文述看过病。据抒梦称,宇文述的病根是在十六年前就种下的。
开皇十七年,隋帝杨坚发动了远征高丽的军事行动,但因天降大雨,道路冲毁,加之高丽防备严密,以致无功而返。而宇文述正是在参加此次战争时,受了风寒,才会导致如今腿脚不灵便,行走艰难。
虽然病因是找到了,但对于这种病,却是无法医治,抒梦也只能开一些滋补之药让宇文述服食。
而宇文述的大病,也影响到了家族和朝中的局势。宇文明的父亲宇文化及,叔父宇文士及,便开始为家主继承者位置,展开了明争暗斗。
朝中的形势也有些暗流涌动,宇文述本是兵部尚书,是六位相国之首。而如今他已经明显不能履职,围绕着谁接替他的位置,朝中各派也是推波助澜,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宇文明这时忙将宇文述扶进房间,找了一张椅子让他坐下。
他心疼地说道:“爷爷,你怎么不好好在院中休养,竟然到炼功房来了。”
“呵呵,爷爷这把老骨头不趁走得动时多走几步,只怕再隔些时日,就真的走不动了!”宇文述呵呵一笑,然后指着自己旁边的椅子,咳嗽了几声道:“明儿,你也坐下吧!爷爷想和你好好谈一谈。”
宇文明忙依言坐下,聆听宇文述的教诲。
“今天早朝时,陛下已经宣布,升我为尚书令,加太尉衔,算是自杨素之后,大隋第二个担任尚书令的官员了。这虽然是正一品的官职,可说爷爷是达到了人臣之巅。但我想你也应该明白,这是让我光荣退休了。”宇文述嘿嘿一笑道。
宇文明此刻已经对大隋官场的情况比较清楚了。他当即便眉头一皱道:“爷爷,难道圣上把您当成了第二个杨素?”
他可清楚知道,杨素当年也是封了尚书令之后,就被杨广解除了其他一切实职,并对他这一派的官员进行大肆打压。杨素之子杨玄感最后造反,也与此不无关系。
“是啊!跟着他便任命了和我关系一向不睦的王世充担任兵部尚书,又对朝中属于我宇文氏一派的官员进行了调动,虽然没有降职,但却多从重要有实权的职位上,调到了不重要的清水衙门。除了你爹爹和二叔的职位没有变动之外,我的门生不少都是明升实降。看来,杨广打压关陇一系的决心已下,而我宇文阀作为关陇第一大阀,便被他当成了出头鸟一般对待!”宇文述这时语气沉重地说道。
宇文明没有作声,他知道自己家中也不是那么单纯,以宇文述的精明,又怎么会对此毫无防备?
“哼!当年他能挤掉杨勇,成为太子,也是我和杨素游说了独孤太后,又在朝中为他造势,他才能成为皇帝的……之前他打压杨素为代表的弘农杨氏,逼反了杨玄感不算,还想继续打压我宇文氏,企图再逼反我?”宇文述冷哼了一声道。
宇文明忍不住说道:“爷爷,可是有杨玄感的前车之鉴,只怕圣上不会再对我们全无防备了。最近听说我们宇文府周围有不少之前从未出现的小贩,而且还和我们的家丁接触频繁。恐怕便是在监视我们的动静!”
宇文述点了点头道:“这是当然了,杨广虽然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但却并不是一个笨蛋。他吃过一次亏之后,决不会再吃第二次了。但是他恐怕不知道,他的行为已经让各大门阀都对他失望了。现在企图造反的家族数量远超出他的想象。而且,各地乱匪的声势越来越大,尤其是河北的窦建德、江淮的杜伏威,瓦岗寨的翟让,都已拥兵五万以上,渐成气候……”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尤其是瓦岗寨的翟让,在得到李密加盟之后,向他献了几条良策,把这支原来只知道流窜抢掠的乱匪,逐渐打造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不过,只可惜瓦岗寨的首领翟让却是胸无大志,有勇无谋,而李密却在瓦岗军中声威日盛。如此形成主弱仆强的局面,对瓦岗寨而言,乃是内乱的征兆。吾料不过两年,李密和翟让必有一斗,而且胜者必然是李密!”
宇文明这下可对自己爷爷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足不出户,仅从兵部那里了解到的剿匪战报,以及一些零碎消息,便能分析出这么多情形,着实不简单。尤其是对李密和预测,可说是太过准确了。从他前世了解到的历史看,翟让最后的确也是死于李密手中,映证了宇文述的预测。
“好了!对于乱匪们的分析,就到此为止了。”宇文述轻抚自己颌下长须,淡淡道:“今天朝会时,杨广还宣布了三征高丽的决定。三日后就将从洛阳出发远征。此次他将征集五十万士兵和一百万民夫,要一股作气解决高丽。关陇各门阀的子弟几乎都被征集到了军中。依我看,他是又想故计重演,想象第一次远征时那样,在灭掉高丽的同时,削弱关陇贵族的实力……”
第157章促膝长谈
说到这里,宇文述一脸不屑地说道:“不过这条计策杨广早用过一次,而且激得天怒人怨,他竟然还敢再用,倒也真是黔驴技穷了。我估计,此次远征必然会生很多事端。你和成都如今已是我宇文阀的后起之秀,杨广是绝不会放过你们的。是一定会征召你们加入远征大军的,届时你们可得千万小心,以保存实力为上策,别再象上两次远征那样亡命了!”
宇文明自然是连连点头,表示会照办的。
这时,宇文述方抬手在宇文明肩上重重拍了一掌,一脸期待地说道:“我宇文家看似人丁兴旺,实则却有些青黄不接。你父亲这一代,他们兄弟三人其实我都不看好。在和平年代,他们三个或许能当一个称职的臣子。但在这乱世,不管是你父亲,还是你两个叔叔,都没有大将之才……”
“你这一代,不管是你二叔在我面前大力推荐的宇文承,还是你三叔在我面前极力吹捧的宇文杰,都和你跟成都相差甚远……而成都虽然不错,但只偏重于打仗和跟人单挑。他可以是一员杰出的勇将,却当不了一名好的统帅,就更不用说成就大业了!”宇文述咳嗽了两声,然后又接着说道:“所以,我宇文氏将来会是如何的结局,关键就看你了!”
宇文明听闻之后,顿时心头大震,以前他也知道爷爷很喜欢自己,但他只以为那不过是正常祖父对一个能力出众的孙子的喜欢。他万万没有想到宇文述竟然对自己寄予了如此高的期望,认为自己是宇文氏一族未来的希望。
“爷爷,您对我期望如此之高,我只怕自己做得不好,辜负了您的一片期待。”宇文明不禁汗颜道。
宇文述不禁哈哈一笑道:“明儿,你也不要背什么思想包袱,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相信你坐做出正确的决策的。三日后去辽东,你便把十八铁卫和左翎卫军都带上吧!如今你也是左翎卫军的将军了,有权指挥我的这些老部下了!”
宇文明心中感激涕零,紧紧地握住了宇文述的手,正色道:“爷爷,我一定会努力去做的!一定会将宇文氏发扬光大的……”
说到这里,他猛地咽了一下口水,压低声音道:“爷爷,其实我也不是全无野心的人,如果真有可能的话,我会力争重现大周的荣光的!请您放心吧!”
穿越来大隋,除了妻子长孙无垢和母亲萧婉君外,对他最好的便是宇文述了。他让宇文明体会到了前世没有经历的祖孙之情,让他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暧。
宇文述听闻之后,也是喜不自禁,满是皱纹的脸上,也浮现出了欢快的笑容……
……
此时,皇宫内。
裴矩在两名宦官的引领下匆匆走过德威殿广场,向台阶上走去。
“裴相国,这边请,那边的灯笼熄了火,光线有些暗,要当心了。”
走上台阶时,一名侍卫好心地提醒着他,裴矩方小心翼翼登上了台阶,而岳曾省已经在那等候多时了。
他见裴矩到来,方微微一笑道:“裴相国,圣上已经在御书房等候您多时了,请随我来。”
于是,他便领头向前走去。裴矩则紧跟在后,稍过片刻之后,岳曾省方故意放慢了脚步。
裴矩则走到他身边,往他怀里塞了一锭金子,然后低声问道:“岳公公,不知陛下紧急召见我所为何事呢?”
岳曾省手中掂了一掂这锭金子,估计约莫有十两左右。他心中十分高兴,方眯起眼睛笑道:“裴相国放心好了!陛下召你来是大好事,估计他想向关陇门阀动手了!”
“这么快?”裴矩听闻之后,却是微微有些惊讶,因为他可知道,杨广最近的一系列行动,似乎都是要准备三征高丽。怎么又会突然要对关陇门阀下手呢?
岳曾省微微笑道:“圣上已经先后和虞相国、卫相国以及樊相国商量此事,今天圣上召见裴相国,估计就是要做最后决定了。”
裴矩面色顿变,暗忖虞世基、卫玄和樊子盖都不是关陇门阀之人,但却位居相国高位。圣上单独召见这三人以及自己,恐怕真有对关陇门阀下手之意。
难道,圣上之前说要打算三征高丽只是一个幌子不成?
裴矩心中不解,但此时他想得更多的并不是杨广的心思。而是盘算自己能在这场针对关陇门代的斗争中得到多少利益。
片刻之后,他们已经走到御书房前,岳曾省先进去替他禀报,片刻之后,便出来道:“裴大人,圣上宣你进去。”
裴矩忙整理了一下衣帽,然后快步走进御书房。
此时,杨广正在书桌前翻阅各地呈上的奏折。裴矩见状,忙上前躬身参拜道:“臣裴矩参见陛下!”
杨广抬起头,放下笔道:“裴爱卿请坐,朕等你多时了。”
“微臣珊珊来迟,还请陛下恕罪!”裴矩拱手作辑道。
“这不怪裴爱卿,是朕通知得太急了,希望没有打扰爱卿休息啊。”杨广呵呵一笑,然后对旁边的岳曾省及两名磨墨的宦官道:“曾省,你们先退下吧!”
岳曾省等三名宦官便纷纷退下,走出了门外。
杨广这时方正色道:“朕找爱卿来,是有一件事想征求你的意见。现在朕从各方面接到的线报表明,关陇门阀最近蠢蠢欲动。不管是宇文氏还是独孤氏,元氏还是李氏,他们在各地任郡守、县令的子弟都在招聘士兵。当然,他们都找了各种各样的合法理由,比如说是为了剿灭乱匪,防范盗贼,以及对付突厥、高丽等等……”
“朕知道,这其中有的人是真心为大隋剿灭匪贼的。但想混水摸鱼,学那杨玄感逆贼造反的只怕也不在少数。这些人是自己有了如此想法,还是在帮家族行事却是不得而知。因此朕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借这次三征高丽之机,引蛇出洞。”杨广这才说出了一个让裴矩吃惊的计划。
他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因此,朕将此计划告诉了另外三位非关陇系的相国。而三位相国的反应却是不尽相同。虞相国非常赞成,卫相国却是极力反对,樊相国似乎处于中立,称一切但由朕作主,不管是否推行计划,他都会一概支持的。因此,朕也有点犹豫,想看看你的态度。”
杨广在解决关陇贵族的问题上最信任的便是裴矩和虞世基,裴矩出身山东士族,虞世基出身南陈世家,都是跟关陇贵族有着较深矛盾的。所以,大凡涉及到这些大问题,他便要找裴矩和虞世基来商量。
如今,他便满怀希望地看着裴矩,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好的建议。
裴矩成为杨广的心腹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早在杨广还是晋王时,裴矩便和宇文述、杨素等人一起,成为三大效忠杨广的重臣之一。
后来杨广入主东宫当上太子,乃至后来登基,裴矩都立有大功,可以说他是杨广最信任的心腹大臣,他的堂弟裴蕴也因此成为朝廷的相国之一。自西汉以来,六部尚书中有两位由同一家族的人担任,这还是第一次。
虽然裴矩的仕途也曾经有过起伏,但杨广对其的信任却是依然没有变。
而且,正是这种十多年来,君臣之间的默契配合,使裴矩对杨广的脾性已经了如指掌,他知道杨广骨子里是个极为自负之人。当然,也可以说是刚愎自用。很多事情他其实早就有了定计,所谓征求大臣的意见不过是做个礼贤下士的姿态罢了。他要的是大臣同意他的想法,如果大臣知趣,同意附和,杨广便会心中痛快;而如果大臣的意见和他不同,他心中则会十分恼火,对其进行斥责甚至处罚。
所以,一个大臣能否受到皇帝宠信,关键就是善揣圣意,虞世基、宇文述、李渊、裴蕴,包括他裴矩,无不如此。
这一切,裴矩心中都很清楚。他也知道,如果杨广不想实施那个“引蛇出洞”的计划,他就会直接否决,根本就不会和大臣们商议,他心中其实早已经作出了决定,只是需要几位大臣替他找个理由,以便顺利施行罢了。
裴矩想了一会儿,然后便小心问道:“陛下,不知卫相国为何要反对这个计划呢?”
杨广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后,淡淡道:“卫相国是认为这样行事,如果关陇贵族真的有人起兵叛乱,将会导致关中一带兵荒马乱。让百姓蒙受灾祸。他觉得,关中乃是我大隋最富庶的地区,是我大隋立国之本,不应该用关中这种要地来引诱关陇门阀犯错。”
裴矩听后却是摇摇头道:“这个理由臣认为站不住脚,关中的确重要,但难道其他地方就不重要?河北、河东、山东、河南、江南、巴蜀、荆襄……哪处不是大隋的领土?其他地方可以牺牲,难道关中就只能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
说到这里,他方微微一笑道:“不过卫相国能说出此话,倒是一点不出为奇。”
“哦?裴相国为何有此一言?”杨广听闻之后却是愣了一下。
第158章引蛇出洞之策
裴矩轻抚颌下长须,淡淡道:“陛下可以回想一下,卫相国在担任刑部尚书之前,是担任的何职,便可知他为何会极力反对了!”
有些话他也只能点到为止,不可说得太过,反正意思到了,杨广也自然领会得到,说多了反而会让杨广认为他是在故意中伤别人。
杨广这时方反应过来,卫玄之前便是任的长安太守。在剿灭杨玄感的战争中立下大功,又不是关陇门阀中人,所以才被破格提拔成为了相国。
此人虽然不是关陇门阀,但却在关中任职多年。而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任官时间长了,难免会对这个地方有感情。所以卫玄会提出反对意见也就不足为奇了。他肯定是不想让关中陷入****之中的。
杨广沉吟一下,方又对裴矩说道:“可是目前天下虽乱,关中却一直平安无事,且十二卫府兵之中,来自关陇贵族的军官占了大部分。若是真的有关陇门阀造反,只怕会动摇军队根基!”
这句话才是真正说到了点子上,裴矩立刻明白过来,这个问题才是关键。他必须在这个问题上给杨广一个同意该计划的理由,而这也是杨广召见裴矩的主要原因。不然杨广还不能完全说服自己。
裴矩略一沉思,心中便有了腹案。他微微一笑道:“陛下,正是因为军队中有大量关陇门阀的军官,所以才危害甚大!如今关陇门阀内部依然矛盾重重,未能拧成一股绳。彼此之间还可以让我们分化利用。如若不趁此良机,将那些心怀异心之人找出来。真的等关陇门阀相互串联,抱成一团,准备充分之后再造反。那对天下的危害就更大了。所祸地方只怕不仅是关中、陇西等地了。河东、江南、巴蜀、河南只怕都会受到波及。所以,对关陇门阀下手,宜早不宜迟!”
杨广听闻之后,方点了点头道:“裴爱卿的意思是,还是同意朕的这个计划,是吧?”
“正是,陛下高瞻远瞩,智慧过人,微臣完全支持陛下的计划。甚至还可以把一些有怀疑的关陇贵族故意任命到一些要职部位,让他们以为造反的时机已到,自己跳出来。然后陛下的大军再杀个回马枪,如此一来,国家便可清除内部毒瘤,大隋也能得到长治久安!”
裴矩的意见给了杨广一个充足的理由,让他终于下定决心,实施那个计划。而且,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觉得最可能要造反的目标。是时候针对这个目标作下布置了。
裴矩原本已经准备告退,但见杨广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也没有叫他退下,却是微微一愕。一种直觉告诉他,杨广应该还有什么话要说才对。
杨广这时将那封计划草拟书画了一个“敕”字,然后装入了一个印有“绝密”字样的信封之中。
然后他将笔放下,背着手走到窗前,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在第二次远征高丽因为杨玄感造反,而没有达到作战目的之后,他便在考虑发动第三次远征高丽的战争。并为此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派长孙无忌和宇文明出使突厥,解除自己的北方隐患。
如今已经万事大吉,但朝中却有不少声音反对出征,这让他心中十分不快。
“裴爱卿,联对上次远征高丽之战不甘心啊!”杨广轻轻叹了一口气道。
裴矩心中也是大定,他知道杨广一直筹划的便是征服高丽,以及消除关陇门阀的威胁两件大事。而从杨广的口气,他可以判断出,杨广又有了第一次远征高丽时的那种想法,将两件事合成一件做了。企图既征服高丽,又削弱关陇门阀的实力。
他于是脑海里灵光一闪,很快便想到了一个对策,而且是一个对自己极为有利的对策。
“陛下,其实臣有一条计策,可以和陛下的那个计划配合使用,如果能够实施得好,便可达到陛下的目的!”
杨广听闻之后,立刻便转过身,饶有兴致地注视着他道:“你详细说说,怎么个配合使用法?”
裴矩此时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天下大乱。这样他们裴家才能乱中取胜。如今他和裴蕴已经取得了相国之外,掌握朝中实权,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又掌握了军权。手下拥有一支近十万人的大军。这都是裴家将来的资本。
如果时机成熟,他们进可问鼎天下,退可辅助最有希望成为天下之主的人,都可保住裴家一世富贵。
所以,裴矩心中比谁都清楚,现在大隋的政局不能稳定,一旦政局稳定下来,他希望天下大乱的企盼就会落空。
“不知陛下想过没有,为什么去岁杨玄感会造反?要知道他可根本没有掌握什么军队,完全是靠自己临时招募的饥民……而原因就在于,陛下离开了京城,大军主力又北上了辽东,所以他就以为时机到了。如果今趟远征高丽,陛下也离开京城,进行亲征。臣相信,在这个时候,所有暗藏的鼠蛇之辈都会蠢蠢欲动的。”裴矩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道。
“裴爱卿,继续说下去!”杨广的眼睛变得炯炯有神,裴矩的话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裴矩这时正色道:“陛下,臣也劝陛下发动第三次远征高丽之战,但臣的意思是:陛下不用派太多军队进入辽东,主力过了涿郡后便在辽西驻扎下来,只派二十万大军进攻高丽。”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然后补充道:“这其实只是一个引蛇出洞之计,只要关陇贵族中有人出现异动,陛下便可及时率主力回来镇压。同时,又可让关陇贵族中其他没有参加叛乱的人留在辽东,率他们的本部人马为大军断后,防御高丽追击。如果能胜,便可将其调回中原。如果留下的关陇贵族将领战败,则正好追究他的责任,又是一次削弱其家族势力的机会!”
听到这里,杨广的瞳孔立刻缩成一线,闪烁着一种难以掩饰的赞赏,引蛇出洞,再分而治之,一举两得,一箭双雕。这可是一种高明之极的策略。
他倒背着手走到窗前,凝望着窗外的灯光夜色,终于有些心动了。
他早就想发动第三次高丽之战,并作了许多准备工作。目前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虽然萧皇后和杨洛琪都反对他继续攻打高丽。但他却根本没有听进去,认为这只是妇人之仁而已。如今,裴矩的建议却给他指点了一条新的道路,让他看到了另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虚晃一枪,诱敌叛乱,这无疑是最佳的策略。
当然,他还需要再考虑考虑,如何把这个计划布置得非常周详,让人看不出丝毫破绽。
裴矩察言观色,知道不用再说下去了,只要确立了这个大方向,杨广就会顺着他提醒的这个方向走下去,事情便会顺理成章地发生。
他于是便拱手行了一礼道:“天色已晚,臣就不打扰陛下休息!微臣告退!”
“好的!裴爱卿也好好休息吧!”杨广说道。
裴矩于是便退了下去。当他走出御书房大门之时,他心中还是忍不住感叹,杨广还是太大意了。他没有把各地蜂拥而起的乱匪贼寇放在心上,总认为这些泥腿子动摇不了自己的江山。他远远还不知道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糜烂程度有多厉害。而且如瓦岗寨的翟让、河北的窦建德、江淮的杜伏威等,都已经有向割据势力转变的趋势。也许再过一两年,杨广就会发现,当初他不屑一顾的乱匪,已经成了隋朝的掘墓人。
“曾省,给朕把王相国叫过来!”杨广这时却睡意全无,眼中反有兴奋之色。
约莫一个时辰后,新任的兵部尚书王世充走进了御书房。他原本是胡人,后来改了汉姓,并担任了江都留守。他在镇压江淮的起义军时,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喻为大隋难得的,既会治理地方,又能打仗的将领。
而王世充也是察言观色的高手,他颇会迎合圣意,在上两次远征高丽的备战中,王世充调动府兵和准备粮草不遗余力,深得各支参战部队的主将赞赏。他也因此得到了杨广的信赖,委予他兵部大权。
“臣王世充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世充虽然有些睡眼朦胧,但还是强打精神跪下磕头道。
杨广忙叫他平身,然后沉吟了一下问道:“王相国,朕想了解一下,现在我大隋还能调动的兵力有多少?”
王世充想了一会儿后,方正色道:“启禀陛下,上次高丽之战后,北方府兵还有四十万,南方的府兵有二十万。此外,陛下的禁军还有二十五万,各地的郡兵约有三十余万,边塞军约有十五万人,总共加起来大约有一百三十万人左右。”
杨广心中盘算了片刻,随即又问道:“那如果联要再次攻打高丽,在保证各地郡县基本守备能力的同时,还能动用多少军队?”
第159章三征高丽的决定
王世充亦是心中一凛,暗忖圣上竟然还要再次攻打高丽,那剿灭各地乱匪的兵力岂不更加不足了?
但他不敢和杨广唱对台戏,甚至连脸上都不敢流露出惊讶之色,只能顺着杨广的话道:“不知陛下打算动用哪些兵力?是否动用边军和郡兵?”
杨广却是摇了摇头道:“虽然突厥和我大隋签订了盟约,但咄吉这个人反复无常,对他不能不防。所以边军不能动用!而南方之兵要用于剿灭江淮乱匪,朕也不打算动用。就还是动员其他的军队吧!”
王世充点了点头道:“陛下,如果这样的话,在保证各地有足够防守郡兵的情况下,还可动用郡兵十余万、府兵四十万和禁军二十万,共计有七十万军队可用,只是……”
“只是什么?”杨广神色有些不悦问道。
“只是臣接手兵部事务之时,便听宇文述大人说,各地府兵多有逃亡,可能已经不足四十万人了,臣正责令各卫府统计数据,看看到底还有多少府兵能够召集起来。”
杨广顿时脸色一沉,这是他最不想听到的消息。
“到底逃亡了多少?你给朕一个准确的数据!”他厉声问道。
王世充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道:“臣明天就下令各卫府彻查统计,一个月后便能给陛下答复。”
“一个月的时间太长了,朕等不了那么久,十五天后联就要知道结果。”杨广怒气冲冲地一拍桌子道。
……
二十天后的一天清晨,宇文明很早便起了床,匆匆忙忙地吃了早饭,然后便开始穿戴朝服,准备上朝了。
而长孙无垢则忙碌地替他梳头、整理朝服。
原本象宇文明这样的武官,一般是不用参加朝会的。可昨天下午,兵部送来了通知牒文,要求十二卫府的大将军都要参加今日的朝会,说有出征的大事商议。这就让他不得不起个大早,天不亮就开始做上朝前的准备。
“夫君,今天怎么会想到让你参加朝会呢?莫非又要攻打别的国家了?”长孙无垢一边为宇文明整理着朝服,一边问道。
“我也不清楚,不过应该不会是突厥那边出了事。算算时间,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了。我想,或许圣上又想再次攻打高丽了吧!”宇文明整了整自己衣领,淡淡道。
长孙无垢那白嫩的玉手顿时便停住了,她立刻柳眉一蹙,一脸担忧地问道:“夫君,真的又要再次进攻高丽了?”
“是的!圣上对于上次进攻一直很不甘心,因为他觉得是被杨玄感造反逼得不得不撤军的。而之前让我和你哥哥出使突厥,也是为了稳住北方边境不出事,好腾出手来进攻辽东。依我看,如今圣上大概是认为准备得差不多了,可以出征了吧。”宇文明已经隐隐猜到,让自己参加这次会议,又说是和出征有关,只怕十有八九便是要三征高丽了。
长孙无垢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里顿时充满了担忧,她轻叹了一口气道:“夫君,你应该劝劝圣上,让他不要再发动战争了。如今东都的米都涨到五百文一石了,满城都是讨饭的饥民。听说走出东都城百里之外,便可见饿死的人。好多地方都是白骨累累。如果还要再去打仗,恐怕饿死的人会更多了。”
宇文明苦笑道:“现在谁敢劝他不征高丽的话,就是等着被杀头。我若去劝他,不但你要做寡妇,还会连累你哥哥和我爷爷。而且劝了也没有半点作用。圣上根本不会听的!”
“可是……如果谁都不劝他,那大隋就真的完了。”长孙无垢一双美眸饱含着泪水道。
宇文明伸出双手,紧握住她的小手,然后柔声道:“无垢,别担心!我会想办法应对的,如果圣上真的不听,那也没有办法,毕竟大隋是他杨家的,又不是我宇文家的。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保全自己和我的家人朋友!”
长孙无垢这时方幽幽道:“我明白了,夫君请自己拿主意吧!不要被我影响。不管你做出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嗯!无垢你放心吧!天塌下来也有我顶着呢,就算真的局面糜烂得无可救药,那我便开创出一个新局面出来。”宇文明微笑着说道。
长孙无垢眼中亮光一闪,以她的聪明才智,自然能听出宇文话中的含意。她于是将头埋在宇文明的怀中,紧抱住他的腰,一双玉臂搂得更紧了……
宣德殿内灯火通,几十余名朝中重臣已经先后到了,各自坐在大殿内窃窃私语。因为他们发现,今天参加朝会的人中多了十几名军方的高层将领,左翎卫将军宇文明、右翎卫大将军来护儿,左屯卫大将军独孤罗,右屯卫大将军元弘嗣、右侯卫大将军屈突通、左武卫大将军裴仁基,右武卫大将军陈棱等,另外还有幽州总管罗艺、河北招讨使薜世雄等等出席。
这一反常的现象使大臣都意识到,今天陛下要宣布的事恐怕多半又和出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