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隋末之雄霸天下

_154 幻星辰(现代)
可这样一来,也就造成日本武士单挑厉害,但对于大规模集群作战的能力不要说和周军比,就是跟南洋诸国比都要差不少。
第636章收复琉球
很可笑的一个现象就是:在日本军队中,根本没有专门去区分弓箭手、刀盾兵和长枪兵,而是所有武士都用长刀,带长枪和弓箭上阵的武士非常少。而且他们的骑兵也不多,大多数骑马的武士不是大名们的亲兵就是家中有钱的主儿,他们将马匹更多的是用来送信联络和运输货物。而不是建立一支专业的骑兵部队。
所以,在这时期的日本的军队还远远不能跟大陆上的国家抗衡,可以说就连已经被宇文明灭亡的高丽、新罗、百济等三韩的军队,战斗力皆要强于日本军队。
眼见战败已经不可避免,山本康介方终于下令道:“敌人太厉害了!大家往船上跑!准备撤退吧!”
既然知道在陆上也打不过别人,那就只有上船逃了,虽然对方的战船速度比自己快,但只要分散了,向几十个方向逃跑,说不定还能逃掉一些人,反正自己的小船都差不多,周军也不可能知道自己上的是哪条船。
不过,他却发现,在刚才战斗的时候自己停泊在岸边的船只除小部分逃脱外,其余的都燃起了大火,看来是被敌军战舰击沉烧毁了。
而这时,几名满脸污黑的日军士兵方气喘吁吁地赶来报告道:“山本将军,大事不好了!敌人的另一路战舰从东面开过来了,偷袭了我们停泊在港口中的船只,现在战船已经被敌人全部击毁了!”
“八嘎!你们现在才来报告,有什么用?”山本康介气得将这几名士兵一脚踢倒在地。
他思忖了片刻之后,便扭头就往城内跑,他打算回城之后扮成琉球人,这样说不定还能躲过一劫。
但他很快绝望地发现,回去城内的道路已经被另一股周军扼断了,为首的周军将领目光如矩,正神情冷峻地望着他。
而在这周军将领身边的,却是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人几经搜捕却一直没有抓到的琉球王子德昭。
“啊!德昭,你竟然没死,还叫来了周军!”山本康介就算再笨,也猜到原因了。
“山本康介,你灭我琉球,毁我家园,今日天朝大军来此,便是你的末日来临了!”德昭“锵”的一声拔出了佩刀道:“你快点束手就擒吧!还可留你一个全尸!”
山本康介摸了摸自己的刀柄,却不敢往前冲,因为他发现对方也是装备精良的重装步兵、枪盾兵、弓箭手配备齐全,自己这些人冲过去,只怕到了对方面前就死得差不多了。
而且,就算真的到了敌人的盾墙面前,又安能杀得穿敌人的方阵?
这时,只听一阵金鼓齐鸣。从山本康介的左右两侧,又有两股周军合围过来,再加上背后紧追而至的周涛部队,他是完全被围困住了。
他再看看自己身边的日军,还不足千把人。看来不是逃回了城中,就是已经伏诛了。
思忖了片刻之后,山本康介拔出自己的长刀,对周涛沉声说道:“中原来的将军,我山本康介未能完成天皇的任务,又连遭惨败,损兵折将。已无脸再回去见天皇了,我死之后,还望能好好安葬我的尸体!”
说罢,他仰天长叹了一声,倒举长刀一下捅进了自己小腹,鲜血顿时从刀身上直泻而出。
而在他身后,那近千名日本武士也全都举起手中的刀,切腹自尽了。
在场众人望着这一幕,均不禁有些吃惊。日本武士这种视死如归的心态,和战败后就切腹自尽的作法,让他们均相当震憾。
德昭作为琉球国王子,对日本人的心态倒比周涛、宋金刚他们了解得更透一些。
他于是解释道:“周将军、宋将军、斛军师,日本人向来崇拜强者,瞧不起弱者,而日本武士却一直信仰武士道精神,从小就被要求向家主和天皇效忠。他们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认为死并不可怕,这种漠视生命的心态就注定了他们性格的扭曲和残忍。既然他们对自己的生命都不在乎,又怎么会在乎别人的生命?在他们心中,根本不觉得这是一种罪过,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战胜者就有权对战败者进行任何处置。”
“嗯!现在我们继续攻城吧!”周涛点了点头道。
琉球城内虽然还有剩余的日军,但已多是一些老弱残兵,主力都早被山本康介带到滩头作战去了。残存的一万多人,在五万周军的进攻下,不过一个多时辰就败下阵来,琉球岛完全收复。
而宋金刚便立刻下令搜索全岛,清除日本人的残余部队。
三日之后,待岛上局势平息下来后,宋金刚便留下来镇守琉球岛。同时将德昭派回江都定居。按照宇文明的密旨,凡是原来琉球国的王室成员,都不能留在琉球生活,以免将来又起异心。而琉球岛上的居民,也尽量将其移往内陆,再从内陆移来汉人定居。这样才能将琉球牢牢地控制在周朝手中。
待琉球战役结束后,周涛便和斛斯政一起,再度登上了无敌号,率领水师官兵开往日本京都,他要打开日本的门户,为周朝在日本列岛谋求一块立足之地。
……
永昌三年正月二十五日,宇文明率军回返了洛阳,那些愿意效忠于周朝的原唐朝官员也跟随他一同返回。这些人中,既有原来属于李建成一派的裴寂、高士廉,也有属于李世民一派的王圭、杨师道;还有中立派的屈突通、马周等人。不过刘文静却是没有见到,据说可能是和李世民一起逃了。
在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后,洛阳城中百姓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因为这意味着天下终于统一了,人人都可以安居乐业,不再担心兵祸连连了。
宇文明随即便于永昌三年正月三十日,召开了统一后的大周第一场朝会。
唐朝的这批降臣来了之后,正好填补了朝中和地方上许多空缺的官员职位。让周朝官员荒的情况大为缓解。
同时,宇文明又向这批降臣详细讲述了周朝与众不同的九部内阁制,以及首相的重要性。算算时间,还有两年便是新一届内阁产生的时候了。
在统一天下之后,便涉及到对地方建制的确定。
大臣们商量了很久,方决定将周朝划分为河北、辽东、高丽、新罗、山东、河南、河东、河套等三十省,各省以下再分郡和县。改变原来隋朝只分郡和县两级政权,导致全国有一百多个郡,中央根本管不过来的情况发生。
而议会则分为国会和地方议会两级,享有立法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议员皆由民众普选产生,同时允许私人组成政党参加选举。从下一届内阁开始,首相将由在国会议席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首领担任,不再由部长兼任。
周朝的司法权则由刑部行使,分为中央、省、市和县四级。民众内部的纠纷,对政府的行为有异议,以及官员的渎职犯罪,皆由刑部进行审判。
当然,宇文明也并没有将周朝的体制完全照搬后世西方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在大周的政治体制中,皇帝的权力仍然是相当大的。
首相虽然是由议会选举产生,但又规定,首相的任命必须征得皇帝同意,如果皇帝反对,可以驳回议会的建议,要求重新推举一位首相。而如果议会要想否决皇帝的反对意见,则必须取得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数,才能否决皇帝的反对意见,强行让新首相上位。
但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事是很难发生的,毕竟皇帝对于国民和议员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议员们很难取得四分之三的多数来推翻皇帝的决议。
而国会议员的名额一共为三百名,由各省按人口比例确定名额,但每省至少保证有一名议员。
此外,皇帝的权力还体现在军权上。比如说周朝的内阁中,虽然有国防部,但国防部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军队后勤保障中心的角色,军部虽然要参加内阁的会议,但他只对皇帝负责,并不受首相控制。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宇文明还是很清楚的。
不过,为了避免在他以后的周朝皇帝,会有推翻现行民主体制,实行独裁的情况发生。宇文明亦是当朝宣布,如果当皇帝下达的命令和《大周宪诏》相违背时,军部从部长到士兵的各级将官均不得执行。同时议会亦可以发起弹劾皇帝的议案,当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时,就将罢免现任皇帝,改选另一位合适的皇室成员担当。
而在确定皇位继承人方面,宇文明提出了一个顺位继承的方案。即规定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第二顺位继承人、第三顺位继承人等等。当皇帝身故、退位或者不能履行皇帝职能时,就由第一顺位继承人登基成为新的皇帝。
如果第一顺位继承人在此之前就已身亡或者被剥夺了继承人资格,就由第二顺位继承人登基成为新帝,至于第三顺位继承人之后的,则以此类推。
第637章皇位继承方案
而对于如此确定各位皇子皇女之间的顺位,宇文明反对以往王朝惯例的长子继承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白,少有争议,但却对国家不负责任。如果长子是一位明君还好说,如果是昏君或者暴君,就对国家和民众是一场灾难了。
况且,太子的那些弟弟们,如果有比太子精明能干之人,也会对自己哥哥十分不服气,从而埋下了皇位之争的隐患,比较明显的例子便是刚刚发生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便是对自己哥哥李建成当唐王世子不满,害得他不能继承爵位。于是便忿然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自己老爹李渊退位,然后当了皇帝。
而如果唐朝是确定立贤不立长的皇位继承人制度,说不定便能避免这一场兄弟相残的危机了。
当然,这个“贤”如何理解,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同一位皇子,也许有的人说他贤明,有的人说他蠢笨。而如果这个选择权交给皇帝来确定,则会很难决择。因为都是自己的子女,手心手背都是肉。
同时,皇子亦会千方百计讨好自己的父皇,拉帮结派,为自己成为太子造势,而不把精力用在学习本事和如何治理国家上,皇帝也容易受到蒙蔽。
所以,宇文明便提出,这个顺位继承人的选择交由民众来决定。每五年一次议会选举之时,同时也是皇位继承人确定顺序之时,由民众在投票站领两种选票,一种是选议员的,另一种则是选皇位继承人的,由各位有继承权的皇子得票多少,以确定顺序位置,得票最多的皇子则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得票第二的皇子则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以此类推。
当然,这个顺序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有可能因为表现不佳,在下一次议会选举时,票数下降,成了第二顺序甚至第三顺序继承人也很有可能。所以,这便能让各位皇子把心思用在加强自身修养,塑造公众面前的形象上。亦能让皇帝不必把心思花在如何确定自己的继承者上面,而安心思考如何治理国家,开疆辟土。
在这些原本早就应该确定,但却因为统一天下的战争还未结束,被迫搁置下来的重大问题,基本解决之后,象那些整编投降唐军、设立各级学校、确定官员的薪俸和税收等政策倒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事了。在这些方面,不管是周朝原来的大臣,还是新加入的唐朝降臣都是此中老手。
这场朝廷内部的改革和理顺秩序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三月份科举考试开始了,才总算告一段落,算是基本完结了。
而这个时候,周涛却派人送来了急报,要求朝廷派一位擅长外交的官员去日本,和日本天皇进行谈判。
“谈判?难道是周涛那边和日本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宇文明见了那信使后,问道。
“是的!我军从江都出发后,很快便攻克了琉球岛,日本驻军司令山本康介切腹自尽,他们的舰队也全军覆没。随后,周都督使命宋将军留守琉球。而宋将军便按陛下先前所授方略,命那德昭王子回江都定居,再逐步将琉球本地居民迁到江南,再从江南迁来我国居民定居……”
“好!这样才能让琉球成为我国的牢固领土!”宇文明显然十分满意,然后问道:“后来呢?”
“后来周都督便和斛大人一起,将舰队开到了京都海面上,和日军的主力舰队进行了交战。而我军由于动用了周强大人制造了炸弹,在濑户内海与日军舰队三战三胜,日本的战舰几乎全被我军水师送入海底,故天皇也不得不出面求和。”
信使这时一脸恭敬地说道:“斛大人便想请示陛下,如何展开对日谈判,我方应该提出哪些条件呢?他觉得自己原是大隋的兵部侍郎,搞外交不太擅长,想请陛下派一位擅长谈判的外交官员去日本。”
“原来如此。”宇文明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然后对身边的侍卫道:“去将长孙大人叫来,朕有要事和他商量!”
那侍卫应了一声后便下去了。没过多久,长孙无忌便来到了宇文明的御书房中,然后躬身行礼道:“不知陛下找微臣有何事?”
“长孙兄,朕想让你出使一趟日本!”宇文明正色道。
“日本?可是周将军远征之战有结果了?”长孙无忌一听,眼睛顿时一亮。
“是的!不过斛斯政只擅长军事谋略,不擅外交谈判,如何在谈判中为我国取得更大的好处,在日本建立一个落脚点,便要靠你了!”宇文明这时淡淡道。
“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过陛下可否指点一下微臣,谈判中要提哪方面的要求?”长孙无忌问道。
宇文明听闻之后,端起桌上的茶水,浅饮了一口,然后说道:“那朕就给你说三个原则吧。”
“第一个原则:现在日本国内有不少派别,天皇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了。而一个四分五裂,内部争斗激烈的日本才符合我们的利益,这样他们才会有求于我们,对我们低三下四。如果他们当真统一了,全国拧成了一股绳,先不说会不会对外扩张,成为我们大周的大敌。至少我们想要与其打交道就要困难得多了!
“第二个原则:日本人向来欺软怕硬,如果对其循规守礼,往往会被其视为软弱可欺,你到了日本后,在谈判时如果与其发生口舌之争甚至冲突,切不可坠了我大周的威风!”宇文明沉声说道。
这可是他从后世日本的表现上看出来的。当中国一再向日本示好,甚至忍气吞声时,日本却得寸进尺,将侵略的矛头首先对准中国。而当日本被比它更强大的美国打得落花流水,甚至扔了两颗原子弹后,日本却对美国崇拜之极,唯美国之命是从,在国际舞台上就是一美国的小弟模样。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然后宇文明又继续说道:“第三个原则,便是要好好观察一下日本国内的这些大名,有哪些是对我们友好的。对我大周友善之人,便可以在贸易时适当向他们倾斜一下。如果是敌视我们的大名,则要狠狠教训他们一下,让他们知道,我大周是惹不得的!”
说到这里,他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寒光。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不过仔细一思量,要想在日本立威,还真得如此。他也了解过日本的情况。知道在这时代,日本大名的作战力量主要是从属于其的武士。
但日本的人口不多,全国的人口不过几百万。那些大名手下的武士,有千把人的就算实力雄厚了。就算是最强的大名,手下的部队也不过刚刚过万人。中原那种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军队的交战,在日本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在日本,数千人规模的战斗就绝对算是大战了。
“陛下,那要不要让日本割一块地盘给我们?作为我大周的港口和驻军场所?”长孙无忌这时又问道。
“如果能够谈得成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只是日本地方狭小,想要他们割地恐怕比较难。”宇文明微微一笑道:“不过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状况,你也不用非要割地,而是最好提出这样的条件……”
说罢,他低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长孙无忌听完之后不禁有些迷惑,而那信使更是在一旁丈二摸不着头脑。
“陛下,这条件貌似我们没占什么便宜啊!反而还要倒赔不少钱,岂不是便宜了日本了?”长孙无忌当即便忍不住问道。
“嘿嘿!你们现在肯定想不到,但过得几年就会知道这几项条件的作用有多大了!”宇文明嘿嘿一笑,他知道现在要给长孙无忌解释,是很费力的,换个现代人,也许一点就通。但在隋末这个年代,要官员们理解到这些概念却也太难了。
“你就早点作好准备吧,三日后便可上路去日本了!”宇文明最后叮嘱道。
长孙无忌连忙躬身行礼,保证一定按时抵达京都,然后才告辞离去了。
……
日本天皇和他的一干大臣们商量了半个月,终于草拟了一个新方案。通过这几次和周涛、斛斯政接触。他们发现周军的将领和官员,对于土地似乎有着特别的偏好。不过日本自建国以来就没割过地,加上他们的土地本就不多,还都在各地大名手中,并不是天皇掌握,这叫他们怎么割啊?
所以,这次他们冥思苦想了半天,便决定将本州岛北部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大岛割给周军,反正那上面全是森林和野兽。如果周朝真要土地,就割那个叫北海道的寒冷岛屿好了。
不过,当他们带着新的条件去找周涛和斛斯政时,却被告知现在他们不管谈判的事了,改由大周的外交部长长孙无忌负责,并称他正在前来日本的途中。
谈判对手换了?这让日本的谈判使者有些大眼瞪小眼。不过既然是派了外交部长前来,说明大周朝皇帝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他们也就决定再等一段时间。
第638章二十一条
过了半个多月,长孙无忌坐船到了京都。
日本天皇为其摆了宴席,好好招待了他一番,并提出第二天就接着谈判。
长孙无忌自然是满口答应。
第二天一大早,长孙无忌看了日本使者石原二郎提出的新条件后,却是严厉喝斥了日本没有诚意,割给大周的竟然是那么偏远和寒冷的岛屿,这根本就是糊弄周国。
“石原大人,你们这样的条件,完全是把我们大周当猴耍!别忘了:我们可未必一定要谈判!现在我周国已经统一了中原,拥兵百万。只要我国陛下派出一半的军队来攻打日本,你们都只有覆亡一途。”长孙无忌神色严峻道。
石原二郎吓了一大跳,他也知道日本的国力和天朝完全没法比。如果谈判破裂,他在天皇面前也只有剖腹谢罪了。
于是,他忙恭敬地行了一礼道:“是在下糊涂了。不知长孙大人想要什么条件呢?只要我等能办得到的,而且不是太为难的条件,绝不含糊!”
长孙无忌这时拿出了数页便笺,递给了石原二郎道:“这就是我们大周国皇帝亲自开出的二十一个条件,你们看看吧!”
石原二郎双手颤抖着接过了那数页便笺,然后仔细查看起来……
看完之后,他均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倒不是他觉得条件太苛刻了,而是觉得太宽松了。
长孙无忌提出的《二十一条》,并没有要割让土地和索要钱财这两项。而是针对日本的内政和外交,提出了许多改革条款。
其中最重要的几项便是:第一,明确规定,以大周纸币和硬币作为日本法定货币;以此作为日本民众日常生活交易的结算货币,其他外国铜钱及日本自己发行的铜钱皆不得予以流通。日本已经发行的铜钱,大周将负责以同等价值的大周纸币和硬币予以置换。
这一条石原二郎觉得几乎不用写出来的。日本国内现在什么样的铜钱都在流行,大周的、南洋的、西域的铜钱都有。
当然,因为大周的商人来交易的最多,所以大周纸币也是流通最广的,毕竟携带方便,又随时能在周朝开办的钱庄中兑换成金银。而西域、南洋及日本自己融刻的铜钱,不管是份量还是作工精细度均差大周硬币一筹,民众们都不太喜欢。大周的货币可算是日本市场上的硬通货了。现在长孙无忌提出以大周的纸币和硬币作为唯一流通货币,还愿意将日本国内的其他诸国货币回收,并予以兑换,怎么看都是日本人占了便宜。
第二,规定汉语为日本的官方语言,大力提倡百姓学习,为此大周将在日本新建数百所学校,免费教授日本人学习汉语。从六岁儿童到成年人都有各种学习班。同时,日本国内提拔任用官员,会汉语的人也优先考虑。
这一条石原二郎也觉得问题不大,日本现在十个人中倒有六七个都在学习汉语。原因便是大周的商人在日本数量极多,雇佣了大量日本人为伙计助其经营。而他们的工资比那些打渔种田的同胞高得多。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样一来,那些没被大周商人雇佣的日本人自然趋之若鹜。为了能在大周商人手下干活,哪有不认真学习汉语的道理。如果这些日本人有免费学习汉语的机会,让他们省了学费和到处找老师的麻烦,他们只会求之不得,哪还会反对。
至于日本国内提拔任用官员,要求会汉语的人优先考虑。这在石原二郎看来更是再正常不过了。现在日本人的生活习俗、政治制度就和大周很接近,对外交往也是以大周为主,国内事务也多与在日本经营的大周商人有关。优先提拔会汉语的人为官,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第三,全面引进大周的法律体系,所有日本的刑事、民事、商事等法律,皆以周朝法律为准。为方便日本官员掌握大周法律,周朝将派出大量人员到日本各级官府充当顾问,负责指导日本官员用大周律令处理行政事务及判案。
这第三条的条件,让石原二郎更是觉得,这是大周在照顾日本。
如果能够全盘引进大周法律,可以避免因为法律体系不一样,造成两国之间的民事纠纷以哪国法律为准,无法决断的问题。
同时,现在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日本国内各种商事、民事案件数量大幅度增加,而许多案件类型也很新颖,让日本的官员处理起来也十分头痛。
如果大周派官员来指导他们办案,以及处理行政事务,岂不让日本官员省心不少?
这三项条件如果放在后世,那是任何国家都不敢答应的,因为这就意味着主权的全面沦陷。可在公元七世纪,不要说日本,就是中原的人也很难理解到货币、法律及语言的独立性,对于一个国家主权和保持独立自主有多重要了。
长孙无忌虽然算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大才之士了。但当时也对宇文明授意的这三项条件有些迷惑不解。
因为这些条件使大周看起来,不但从日本捞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还要倒赔不少钱进去。
而且在他看来,派驻大量官员去日本就是一件很难办的事。
在中原的百姓和文人们看来,连岭南那种地方都是属于鸟不生蛋的蛮荒之地,日本就更是还未开化的异邦小国了。有谁会愿意去那当什么“顾问”啊。
不过后来宇文明的一番话,却让长孙无忌茅塞顿开。
宇文明道:“此次平定唐朝,仅关中一地,就有上千名官员投降我们。对于这些人的忠诚度,朕不敢完全放心,无法象我们原来的官员那样信任。但如果不任用他们,恐怕又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失去对朝廷的向心力。因此,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派到日本去。让他们去教导当地儿童学汉语,指导当地官员用大周法律处理案件。这样便一举两得了!”
长孙无忌听闻之后,才醒悟过来,如此行事,大周本土少了许多对宇文明心怀不满的文人官员,当然就会安定下来。而且,这些人都是属于满脑子认为大周是天朝上国的人,被派到国外去后,让他们教授汉语,指导日本官员,加速日本的汉化,却是正好人尽其用。
他不禁对宇文明更加佩服不已。暗忖自己果然才华还差陛下太远,今后还得多跟他学学才行。
而此时,石原二郎及日本天皇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三项条件对日本有多大的改变作用。更没想到如此做的话,那日本还叫日本吗?除了有个天皇,跟大周的一个省有什么区别?
因此,天皇在召开会议讨论之后,却是乐滋滋地庆幸,可以不割地不赔款了。因此,很爽快地就答应下来,当即表示愿意签约。
签订完协议之后,长孙无忌和斛斯政便返回了中原,而周涛则留守刚刚割让给周朝的北海道岛,将这里作为大周威摄日本的前进基地。
……
在灭了关中的李唐政权后,周朝已经统一了全国,而且疆域领土超过了隋朝。眼下对大周威胁最大的外部势力,便是突厥了。
突厥在隋初时,被裴矩用计分裂为东西突厥后,原本一直是******较强,在突厥内部之争中占据上风。但随着******两次南下进攻中原均遭到惨败,且内部又四分五裂,一直攻战不休后,西突厥的实力便渐渐超过了******,并开始越过金山,向东渗透。
宇文明在进攻李唐时,虽然李渊曾派出使者,拜见西突厥的射匮可汗,希望他能派出大军南下,进攻周朝,以分担自己的压力。
但射匮可汗却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李渊的要求。因为他明白,就算现在自己派出大军南下,顶多也就能占据河套、河东北部一线的地盘,根本无力深入中原腹地。更对挽救李唐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而相反的是:大草原的局势已经明朗化了,自己一家独大,只有薜延陀、铁勒等部还在顽抗。只要自己趁着宇文明无力北上的机会,先把这两个不听话的部落歼灭掉,那自己便可以再次统一大草原,建立一个西起里海,东到兴安岭的突厥大帝国。
届时,自己手下的控弦之士将会多达百万,与周朝的兵力大致相当。但自己的兵马全是骑兵,南下中原之后,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周军能拿自己如何?
所以,他便毫不理会中原的战争,将兵力全部投入到剿灭薜延陀和室韦两部的战争中。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这样一来,也的确收到了奇效。西突厥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在北海海边击败了薜延陀部,然后又在兴安岭附近全歼了室韦人的军队,统一了整个大草原。
于是,射匮可汗便也开始集合各族军队,在突厥牙帐附近进行整编,准备大举南下进攻中原。
宇文明经历过两次突厥南下之战,对于草原上的动静十分关注,情报部更是收买了很多突厥商人和牧民,随时报告草原上的风吹草动。突厥人如此大的行动,聚集了这么多人马,自然瞒不过情报部的耳目。
第639章准备迎击
红袖在接到了如此重大的消息后,便连忙报告了宇文明,告诉他西突厥的谢匮可汗打算再度南下,进攻中原。
宇文明这时正和抒梦一起,陪几个儿女玩耍。听闻之后,亦是一阵苦笑道:“原本朕还打算统一天下后,休养生息几年,再对付突厥人,看来射匮是不给朕这个缓冲时间了……如今我大周虽然已经削平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天下。但人心并没有完全收复,尤其是关中一带更是如此。现在面对突厥百万狼骑,实在形势险恶无比。若是胜了还好说,可若是败了,突厥铁蹄将马踏中原,天下才刚刚安宁的局面便会毁于一旦……”
抒梦听闻之后,却是眉头一皱道:“陛下,可不可以派使者去跟射匮可汗讲和呢?”
“抒梦妹妹,讲和当然可以。只是射匮可汗自持兵力雄厚,又统一了大草原,恐怕多半不会愿意。就算勉强答应不战,也必然提出苛刻无比的条件。”红袖这时接过话头道。
“是的!所以我们还是必须作好迎战准备!”宇文明这时起身说道:“由于敌军兵力多达百万之众,且从西凉到辽东的七千多里边塞皆受到敌人威胁。这将是一场规模空前巨大,且关系我中原江山和大周社稷的关键一战。”
“如果能取胜,我大周便可保百年平安。而如果败了,中原说不定便会回到三百年前五胡乱华的格局。”
说到这里,他方正色道:“红袖姐,你马上替朕通知朝中大臣和在东都的武将,今夜便在太和殿召开紧急会议,商量迎战之事!”
……
皇宫内的太和殿内,内阁的各位部长,以及朝中的大臣及军中将领皆聚集一堂。
宇文明看着在座的庞大武将文臣阵容,心中也不禁有一丝激动。
一眼望过去,秦琼、程咬金、徐世绩、罗成、尉迟敬德、李靖、杜如晦、房玄龄、魏征、斛斯政……这可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啊。现在却全成了自己的部下,实在让他也非常兴奋。
望着济济一堂的众人,宇文明方强行平抑了一下内心激动的情绪,沉声说道:“今天是永昌三年二月二十日,朕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西突厥的射匮可汗已经统一了大草原,他纠集了草原各族百万大军,打算向我们发起全线发动进攻,所以,为了保卫天下百姓,保卫咱们汉人的家园。我们必须北上迎战,这也是最近十年来,第三次突厥军南下了……而他们的兵力规模也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
他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朕现在召集大家来,便是要好好商量一下。我军该如何作战,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陛下,末将以为,我军不应该被动防守,而应该主动出击!”说话的人是罗成,他这时沉声说道:“突厥的射匮可汗自称集中了上百万大军进攻我中原,虽然有可能夸张了点,但相信七八十万还是有的。兵力为上次颉利可汗进攻时的两倍左右,所以我军面临的压力也会更大。”
“不过,敌人集中了如此雄厚的兵力来进攻我们,内部必然空虚。尤其是其牙帐一带,定然防备虚弱。如果我军能派出偏师进攻突厥牙帐,必将收到奇效!”罗成侃侃而谈道。
“罗将军说的不错!我们的确应该在防守的同时,还派出奇兵进攻敌人后方,这样比和敌人硬拼要强得多!只不过,进攻敌人应该不但要有周密的计划,还得有熟悉草原情况的将领,尤其要擅长骑战!”李靖这时也出列说道:“明儿,为师愿意担当进攻突厥的主帅!”
“好!有师父出战,那是再好不过了!朕便请师父为主帅,以罗成、罗士信为副将,徐世绩为军师,领兵二十万,从陇西出发,经西凉、敦煌、伊吾等地,进攻西突厥的牙帐。如果取得成功,再挥师东进,翻过金山,摧毁原来的******牙帐,捣毁射匮可汗的根基!”宇文明一脸郑重地说道。
李靖早年便镇守伊吾一带,对西突厥的情况十分熟悉而且和罗成、罗士信等交流过多次骑战经验,三人之间已经非常融洽了。
罗成和罗士信两人就更不用说了。罗成是幽州铁骑的领军人,罗士信是张须陀手下的大将,都是善长骑射的将领。这次宇文明选中二人陪李靖作战。也是考虑到两人擅长指挥骑兵。而在草原上作战却是非骑兵不可。
他们在前次进攻河套和西凉时便是老搭挡了,配合起来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师父,出草原之后的事,便全权委托你了!如果向我汇报后才敢作出决定,只怕延误战机,所以,朕就交由您和徐世绩、罗成、罗士信自行处置了。”宇文明正色说道。
宇文明话音一落,罗成、罗士信、徐世绩等皆起身而立,双手抱拳行礼道:“吾等定当完成陛下重托,争取将突厥人杀个落花流水!”
当四人坐下之后,宇文明方继续说道:“而其余的大军,共三十万人,云集太原,正面迎战突厥军主力,由斛斯政为军师,其他将领皆随我而行,一定要让突厥人有去无回!”
在宣布了两路大军的将领人选及作战任务后。宇文明又宣布成立大军的后勤供应中心。由长孙无垢担任主官,房玄龄担任副官,负责大军的后勤运输、钱粮供给。
杜如晦在原来辽东时,就是搞的这方面工作,把整个辽东军的粮草供应,军饷发放整得井井有条。不过现在面对比当年辽东军规模大七倍的周军。两人也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
而长孙无垢则主要负责在后方筹集钱粮,保证前方的将士不饿肚子,箭矢和武器能及时运上去。
同时,宇文明还宣布:情报部部长红袖亦坐镇太原,负责接收、传递前线反馈回来的情报,并将从敌人内部收集到的最新情报传递给前线的各路军队。
在宣布了军队方面的安排后,接下来就是安排国内的一些人事临时变动。
宇文明同时又下令,在战争期间由皇后抒梦监国,朝廷的内政则将主要由杜如晦负责,外交上的事务将由长孙无忌负责,由于长孙无垢的工作地点仍是在洛阳,并非在前线,因此财政部的事务将仍由长孙无垢全权负责。
魏征依然负责法院的事务,同时还肩负起了追查敌人细作的责任。
其他文武百官将依然各司其职。
在动员令发布之后,第二天参战的将领及部队,便开始陆续开赴前线,进行集结。而洛阳城中的临战气氛也越来越凝重。
宇文明早在李唐覆灭之时,便意识到突厥将是大周最后一个大敌。于是从那时起,便开始制造舆论,为和突厥一战制造声势,引导大家对跟突厥作战的支持。民众对于即将到来的决战亦是热情很高。可以说是大周全境的人都被动员了起来,为了保卫家园而战!
自五胡乱华以来,汉族就屡受北方异族欺凌,鲜卑、匈奴、氏族、羯族、柔然、突厥……中原军队与其作战,几乎是屡战屡败,虽然其中也出过象冉闵、刘裕、谢晋等名将,但亦不能改变大局。
自隋朝统一天下以来,北方异族方收敛了南下的脚步。但突厥狼军却是经常南下扰边,西凉、河套、河东、河北一带的百姓也深受突厥人荼毒。他们对突厥是深恶痛绝。
而周军自从成立以来,在和突厥军的交战史上就几乎没有失败过。大周的民众当然不会仔细思考宇文明和他手下的兵将,是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和努力。
他们只觉得周军是百战百胜的,只要是宇文明担任主帅,北上迎击突厥狼军,这些异族军队便根本就不会是周军的对手。
此刻,周军北上迎敌的消息正式宣布,人人皆振奋不已,都认为击溃敌人只在弹指一挥间!全国军民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抗击大军的准备工作之中。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征兵处报名参军的人络绎不绝,热血青年们个个群情振奋,振臂高呼。到了后来,那些五六十岁,须眉皆白的老头也跑来征兵处,要求加入军队,弄得征兵处的军官哭笑不得,好说歹说才把他们劝了回去。
而各地的官办学堂,那些学子们更是热血沸腾,纷纷要求到军队里去杀突厥人,不想继续念书了。不过都被校长和老师们制止住了。
作为大周各级学校的最高学府大周学院的学子们则越想越不甘心,集体找到了公主宇文羽晴,想请她出面,帮忙到宇文明那里说情。
宇文羽晴原本就参加过多次战斗,对于皇兄不准她再参加此次战争原本就很不满。在这些学子们的哭诉下,她很快便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主意……
第640章战争动员
第二天,宇文明刚刚走出皇宫大门,正准备骑马去城外的武器制造局试验场,看看周强在火炮研发方面的进展时,便被眼前的情形吓了一大跳。
只见在门口黑压压地跪满了上千名大周学院的学子,个个身穿白色汉服,头戴白巾,全身缟素,领头的一人却是一名年仅十岁的女童,头上扎着两个冲天小辫,生得唇红齿白,甚为可爱。
宇文明认出,这就是自己的长女宇文萱,她现在便在大周学院学习。这也是大周立国之初便定下的规矩。所有皇子皇女都必须到学校学习,而不再是锁在皇宫内,与外界隔绝。
宇文萱这时拿出一幅白绫,呈到宇文明面前,大声说道:“父皇请看!这是我们所有洛阳学子的心愿!”
宇文明仔细看过去,只见那幅白绫上写着十六个大大的鲜红字体:“直捣牙帐、驱逐突厥!席卷草原!巍巍大周!”
“父皇,这都是我们刺破自己的手指,以鲜血书写而成的!”宇文萱年岁虽小,却是有脸慷慨激昂地说道:“父皇曾作诗《出塞》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以,我们亦宁可战死在沙场,决不苟活于太平。所以我们洛阳各大学院的学子们,都决定跟随大军出征,迎击突厥,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迎击突厥!血债血偿!保家卫国,义不容辞!”那上千名学子齐声吼道。
这声音之大,把附近的百姓都给吸引了过来,四周的民众是越聚越多。
“好一个‘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宇文明也不禁深受感动,大声赞叹这些学子们的满腔报国之心。
只不过,他仔细一想,却还是感觉有些不妥,毕竟这些人可是自己将来的后备人才,是国家的支柱。他们又没受过多少军事训练,让他们到前线去当一小兵,岂不是大材小用了?万一死伤惨重,可就亏大了。
于是他忙道:“现在我军兵力已足,诸位学子如果想要报国,不如先从后勤干起,如今大军的粮草辎重、武器装备都有很多还没运上前线,正是缺少人手之际。而你们即使现在就开始训练,也来不及成军了。不如先参加粮草押运如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按宇文明的想法,先把这些学子们骗到粮草营去,让他们跟着民夫们在路上兜一圈,等个把月过去后,他们的热情之火平息下来了,就可以向他们解释:军队的规矩便是要定期轮流作战,然后以这个名义把他们送回洛阳来,继续完成学业。
这些学生们不知就里,还道真是如此。听宇文明亲口答应下来,顿时欢声雷动,齐声高呼:“陛下万岁!大周万岁!”
宇文明微笑着向他们挥手致意。现场的百姓和学生皆情绪激动,齐声高呼:“陛下万岁!我军必胜!”
而在全国上下都在为北伐做着准备的人中,最忙碌的人毫无疑问就是负责大军出征粮草筹备工作的长孙无垢,这个今年才满二十五岁的美貌女子,处处表现出了和她年纪不相符的成熟。五十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帐蓬物资、武器装备等物品的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只是,这次规模空前绝后的大决战,对后勤保障的要求非常高。如此重担压在了她一个弱女子身上,也的确太重了些。这突如起来的重担,让长孙无垢原本就比较瘦弱的娇躯愈发显得单薄了。
特别是在前线负责军粮发放的房玄龄,不停地派人来催讨物资,让她急得团团转。通宵不眠对于她来说,已是常见之事。她绝美的脸庞,总是显得面色苍白,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也时常布满了血丝,让宇文明也不禁心痛不已。
“现在离预定的集合日期只有半个月了!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这五十万石军粮和一百万支箭矢必须及时送到太原!房大人已经派人来催要过几次了。”长孙无垢拍着桌子叫道。一副泼辣的女强人形象。
随即,她看了一眼桌上的催讨单,又对另一名官员吼道:“这是怎么回事?军队用的帐篷到现在还没给李靖将军?那他们如何深入到西突厥腹地,你让我们的战士风餐露宿,睡在地上吗?”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