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大众历史经典馆>
《世界简史》 总 序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何炳松(1890—1946)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教育家。字柏丞,浙江金华人,1913年—1916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商务印书馆任教或主持工作,抗战时期任暨南大学校长。最早将西洋史学引进中国,译有《新史学》等书,影响至为深远。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海外将他与胡适并提,认为是同一时期学贯中西的大家。
《世界简史》 总 序 本书简介
本书简介:
本书与吕思勉的《中国简史》,同为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高中历史课本,当年曾印刷数十次,影响甚大。
30年代,作者在商务印书馆主持教材编写工作,亲自撰写了这本高中外国历史教科书。全书50万字,内附许多插画和地图。
作为上世纪我国少有的融汇东西方历史文化的大师,作者摆脱了西方史学家以西方人的兴趣入手的惯常写法和思维视角,将中国与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相互纠葛徐徐道来,是一本真正为中国读者着想的世界历史通俗著作。
在行文风格上,本书与国外大众历史经典读物(如房龙的《人类的故事》、韦尔斯的《世界史纲》)一脉相承,通俗易懂,文字漂亮,读来轻松愉快。
《世界简史》 总 序 作品相关
作品相关
1.书腰文字:民国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教科书
中国人都知道韦尔斯和《世界史纲》,知道房龙和《人类的故事》;更应该知道自己的韦尔斯和房龙,自己的《世界史纲》和《人类的故事》
何炳松中国卓越的史学大师杰出的历史普及作家
2.封面文字:大师写给大众的经典历史读物
3.封底文字
“旧式史书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列举许多已往的陈迹,不但对于现代我们的生活和兴趣不发生原委的关系,就是各种陈迹间亦往往不发生相互的关系。结果这种史书所纪的史迹是静的和死的纪录,不免博而寡要······我们要述的不是一切过去的大事,而是一切足以说明人类文明进步经过和人类现状由来的大事。这就是现代“新史学”家对于史学的主张。
“我们试看寻常所谓外国史或世界史,多半是欧洲中心扩大起来的西洋史。欧洲固然是现代世界文化的重心,值得我们格外的注意,但是我们中国人既系亚洲民族的一分子,而亚洲其他各民族在上古和中古时代对于世界的文化又确有很大的贡献,似乎不应因为他们久已衰亡,就可附和欧洲史家的偏见,一概置之不理。因此著者很想在本书中用一种新的立场,把亚洲匈奴人、安息人、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向来受人轻视的民族,根据他们在世界文化史上活动和贡献的程度,给以相当的位置,而加以叙述。”
——何炳松
《世界简史》 总 序 推荐序
《世界简史》推荐序(节选)
龚鹏程
何炳松(1890-1946)是现代中国的第一代新史学家。先生字柏丞,金华人,以官费赴美留学,就读威斯康辛及普林斯顿大学,钻研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归国后,任教于北大等校。1922-1924年出任中学校长,1935年起担任暨南大学校长,凡十年,为暨大校风之重要奠基人。1945年调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次年七月即卒于上海,享年仅五十六岁。这是先生鞠躬尽瘁于教育的一面。
先生所从事的教育,并不限于体制性的学堂。他长期供职于商务印书馆,曾主持百科全书之编译,后任史地部主任兼国文部主任,1928年升任编译所副所长,后并任所长及副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门是清末民初最重要的社教文化机构,对于启迪民智、创新学术,起着很大的作用。何先生供职其间既久,贡献可知。上海商务于松沪战役中被日军炸毁,先生有〈商务印书馆被毁纪略〉,刊《东方杂志》廿九卷四期;东方图书馆复兴,先生又有〈感言〉刊《浙江图书馆馆刊》三卷一期,均非仅是对一个出版社的睠念,而是对于通过编译出版以改造社会这桩事业的感怀。这是他尽心力于编辑出版、社会文化的一面。
以上这两个面相,又都与他本身是位杰出的史学家有关。他是最早译介美国「新史学」一派来国内的人。在此之前,虽也有梁启超等人提倡新史学,但取途日本,未尽其奥窔。何先生先后译介鲁滨逊(Robinson)《新史学》、班兹(Barres)《史学史》、亨利(HenryJohnson)《历史教学法》等书,影响至为深远。史学由中国传统式的,转而接上西方现代史学之学脉,先生实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由于他留美的学术训练,译介新史学的功绩,可知先生史学之长,正在于能吸收欧美新的观念、方法,并利用欧西数据。他在西洋史方面,着力甚深。但先生却不是崇洋的人,1935年他还与王新民等人联合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简称十教授宣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极重要的文化自觉宣言,与「全盘西化」论恰好唱反调。后来何先生担任暨南大学校长时期,也多次勖勉学生应具有民族情操。认为:「要造成复兴民族之斗士,不要造成争权夺利之政客。况且暨南比其它大学另有特殊之使命,将来本校毕业同学必须能向外发展,能在世界立足」。也就是期望培养能在世界立足之中国人。此一精神,是极可敬的。
在史学上,除译介西方史学以改造传统史学之外,何先生1924年曾作《中古欧洲史》,系依鲁滨逊AnintroductionofthehistoryofwesternEurope前二十九章编译而成。1925年又作《近世欧洲史》,以鲁滨逊及比尔德(CharlesABeard)合著的OutimesofEuropearHistory第二卷为蓝本,并取材于二人合着之HistoryofEurope,OurOwnTimes篇章之安排。余楠秋《欧洲近代现代史.序》曾推崇为:「中国近年来研究西洋史的唯一善本,可与韦尔斯(H.G.Wells)《世界史纲》媲美」(1933,世界书局)。现在我们要介绍的这本《世界简史》,就是在上述两书基础上重新编着的。
据何先生说,本书上古部份以韦尔斯《世界史纲》为蓝本。欧洲部分,以他自己那两本书及布累斯德《上古史》为主。印度与南洋群岛部分,参考斯密斯《牛津大学印度史》、伊利奥特《印度教和佛教》。安息、波斯部分,参考劳林生《东方五大帝国史》。月氏、突厥部分,参考《大英百科全书》、吉明《罗马帝国衰亡史》。蒙古部分,参考霍渥尔特《蒙古史》。伊斯兰教部分,参考福礼门《伊拉森人的历史和武功》。也就是说:充分吸收了西方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允为本书第一项特色,许多资料都是第一次被引用到中文世界来的。
读者看上述参考书目,或许会遗憾:为什么都没有中国史学界的贡献,足资何先采挹呢?这是无奈的事。中国传统史学本不关心世界大势,故于世界史,除四裔传一些简略的材料外,根本尚未形成为一种学科的规模。就是中国周边各民族之历史,如蒙古及西北民族史地,也要到清末才开始有王国维沈增植屠寄等人展开研究。东南亚史、中外交通史则正在开拓中,整体成绩毕竟零碎不成统绪。虽然如此,何先生仍采用了向达对纸传入欧洲的考证,翁文灏对中国石器时代的叙述来补充西方论述之不足,藉此以建立世界史这一学科之基本论叙框架,这是此书第二个值得重视之处。
参考西方学术成果,并依西方的世界史论叙框架而形成的何先生这本书,却又跟他留学西方而不忘提倡中国文化本位一样,与洋人所编世界史也有个立场态度的不同。
他说得好:「我们试看寻常所谓外国史或世界史,多半是欧洲中心扩大起来的西洋史。欧洲固然是现代世界文化的重心,值得我们格外的注意。但是我们中国人既系亚洲民族的一分子,而亚洲其它各民族在上古和中古时代对于世界文化,又确有很大的贡献,似乎不应因为他们久已衰亡,就可附和欧洲史家的偏见,一概置之不理,因此著者很想在本书中用一种新的立场,把亚洲匈奴人、安息人、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向来受人轻视的民族,根据他们在世界文化史上活动和贡献程度,经以相当的位置而加以叙述」。这种非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史观,正是本书另一可称道之处。
这个新的史观新的架构,我以为重点还不在将蒙古人突厥人等之历史事功补充式地插入其中而已,实是调整了一个视域。也就是把由欧洲中心扩大起来的西洋史与世界史,改成以欧亚互动构成的世界史。
我觉得这是本书很可注意的尝试。因此本书第一编谈世界文化之起源,是从亚洲讲起的。第二编才讲欧洲文化的发韧,并说欧亚如何开始争雄。第三编则讲罗马嗣兴及欧亚如何继续争雄。第四篇讲罗马衰亡、印度佛教广传。第五编再论东方文化之发展,及亚欧北方民族如何因罗马之衰而进入欧洲中南部。第六编续说欧洲之混乱和亚洲北方民族之兴起。第七编讲中古欧洲人之生活和世界形势的转变,也就是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形势,欧洲人要开始翻身了。于是第八编再叙欧洲之宗教改革与战争,结束了欧洲长期衰弱之局面,逐渐成为世界殖民者,下册即由世界列强的形成和殖民事业的发展讲起,谈欧洲列强如何主导着近世世界史之进程。
这样一个论述结构,不是以欧亚互动为主轴展开的吗?长期在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之中,做为与欧洲文化对立面的亚洲,例如希腊时期的波斯、罗马时期的安息、波斯,乃至与基督教对抗的伊斯兰教文化,必须转换成这样的亲视角才能重新获得该有的重视。
因此我们会看到何先生说安息人之文化大略等于现今土耳其,有受中国影响之处,态度之开阔更胜于罗马,制造和文明则略与罗马相当,且长于语言,善于经商。匈奴遗族厌达西迁,灭西罗马、波斯萨桑王朝、印度笈多王朝,何先生也不像某些史家说此乃蛮族入侵,而说当时东罗马史家多赞美厌达为文明的民族。突厥人在七世纪时被唐朝所败,但十世纪后复兴,不但建立花剌子模国,更进入印度,造成阿拉伯人所创伊斯兰教实际是由突厥人广为传播之事实等等,何先生也三复致意。
总之,通过这个史观,何先生要告诉我们:从世界史之大势看,亚洲民族不是天生就不行的,上古以来,除了亚历山大短时期东进之外,大体是亚洲人和欧洲人争衡,而亚洲大占上风之时期。中古时期,欧洲黑暗,而亚洲东有唐代之隆盛,日本朝鲜之开化,南有佛教之传播和南洋诸国之兴起,西又有大食帝国的建设和文化发展。中古后期,更有突厥与蒙古之崛起,把亚洲文化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欧洲的进步。欧洲之盛与亚洲之衰,实仅在近世欧洲进行世界殖民之后。因此我们亚洲民族殊不应妄自菲薄。
(作者为台湾著名学者)
《世界简史》 总 序 目 录
目录
推荐序龚鹏程(1)
序言(1)
上册
第一编世界人类文化的起源
第一章先史时代的人类()
第二章埃及文化的起源()
第三章亚洲美洲的古文化()
第二编欧洲文化的发轫和亚欧争雄的开始
第四章希腊人的南下()
第五章希腊文化的起源和亚欧争雄的开始()
第六章希腊的内乱和衰落()
第七章亚欧两洲统一的尝试和失败()
第八章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的亚洲()
第三编罗马帝国的兴起和亚欧争雄的继续
第九章罗马的兴起()
第十章地中海的统一()
第十一章罗马的内乱及其和安息争雄()
第十二章罗马帝国的极盛时代()
第四编印度佛教的广播和罗马帝国的衰亡
第十三章印度佛教的广播()
第十四章罗马的内乱和安息的衰亡()
第十五章波斯的中兴和罗马帝国的分裂()
第五编亚欧北方蛮族的南下和东方文化的发皇
第十六章亚欧北方蛮族的南侵()
第十七章蛮族南下后的欧亚()
第十八章中古时代的印度和南洋()
第十九章朝鲜和日本的开化()
第二十章基督教教会的起源和事业()
第二十一章回教的兴起和哈里发帝国()
第六编欧洲的混乱和亚洲北方民族的兴起
第二十二章查理曼帝国和封建制度的起源()
第二十三章欧洲政教冲突的开始()
第二十四章突厥民族的再起和十字军东征()
第二十五章蒙古人的西征和土耳其的建国()
第七编中古欧洲的生活和世界形势的转变
第二十六章中古时代欧洲人的生活()
第二十七章中古时代的书籍和科学()
第二十八章中古时代的英国和法国()
第二十九章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商业的复盛()
第八编欧洲的宗教革命和战争
第三十章查理五世和路德()
第三十一章西欧各地的宗教革命()
第三十二章欧洲的宗教战争和科学时代的开始()
下册
第一编世界列强的形成和殖民事业的发展
第一章英国国王和国会的争权(355)
第二章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363)
第三章东部欧洲各国的发展(369)
第四章世界商业和海外殖民(379)
第五章十八世纪时欧洲生活的状况(390)
第二编法国的革命和拿破仑
第六章法国革命将起时的状况(405)
第七章法国的革命(412)
第八章拿破仑时代(427)
第三编世界民族运动的猛进和工业革命的产生
第九章维也纳会议后欧洲的反动(447)
第十章一八四八年的欧洲革命运动(462)
第十一章意大利和日耳曼的统一(471)
第十二章欧洲的工业革命(486)
第四编世界帝国的造成和帝国主义的发展
第十三章德国和法国(501)
第十四章不列颠帝国(509)
第十五章俄罗斯帝国(524)
第十六章世界帝国主义的发展(536)
第十七章现代科学的进步(554)
第五编国际的竞争和世界大战
第十八章世界大战的起源(563)
第十九章大战初期的事迹(578)
第二十章欧洲三大帝国的瓦解和战事的结束(586)
第六编现代世界的困难
第二十一章欧洲大战后的国际形势(599)
第二十二章欧洲大战后的列强(612)
第二十三章欧洲新国的政情(624)
第二十四章东方民族的解放运动(632)
第二十五章太平洋的现势(645)
《世界简史》 上册(一) 地球和生物的起源
第一编世界人类文化的起源
第一章先史时代的人类
第一节地球和生物的起源
【太空和地球】太空的大部分,洞然无物。我们人类所居的地球不过太空中一颗很小的行星。太空中有许多发光和热的体积,叫做恒星。恒星中有一个太阳,距离地球约九千三百万里,比地球大一百二十五万倍。此外还有和地球同质的大行星和小行星,以及蒸气如尘的彗星。除此以外,这无穷的太空是一个寒冷无生物的空间。地球在太空中是一个旋转不息的小圆球,直径约八千里。它的表面不很平,突起的我们叫做山岳,低凹有水的叫做海洋。表面上罩有一层厚约二十里的空气,近地面的空气较密,愈高愈稀,我们坐气球升到七里以上,怕就不能生活了。
【地球的起源】照现代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推测,以为在无量数的年代以前,太阳是一种旋转很速的焰质,体积较现在为大。当它旋转时落出许多零星的碎片,就成为许多行星。变成地球的小片还没有凝结的时候,又因旋转很快的缘故,裂成两片,大的成为地球,小的成为月球。所以最初的地球是一团没有生物的焰质,热度很高,旋转亦很快。后来又经过无量数的年代,热度渐低,旋转的速度亦渐减,于是逐渐凝结成为一个硬壳的地球。
【地面岩石的形成】当地球最初成形的时候,空气非常浓厚,黑云蔽日,狂风怒号,情形很是可怕。地球的表面纯是一层坚硬的石壳,由炎热的流质凝结而成,这就是最古的岩石,普通叫做原生片麻岩。当时地球本身还是很热,恐怕和现在镕铁炉的内部差不多。空气的上部全是阴云,常常落下热雨但是没有落到地面就仍旧蒸化了。再经过许多年代以后,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凝聚,变成热水流在地面上。聚成最初的湖海。同时狂风暴雨时时冲击地面的岩石,使它碎做泥沙,由河流带入海中层层积起而成为黏板岩和沙岩等最古的水成岩。这种岩层积成以后,再由河流夹带沉淀积成新层愈积愈厚。后来因火山爆裂和潮水涨落的缘故,各种岩层或起褶曲,或者破裂,一部分再熔再结,再因受压迫而改变原形,终成为现在地面上各种山岭江河湖海等等复杂的形状。
【世界史最初的几页——石史】现代地质学家所研究的就是这种岩层成立的先后,和岩层中所含化石的性质。所谓化石,就是生物留在岩层中的遗迹。我们要研究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不能不以岩层中所保留的生物遗迹做根据。这一部分古代的生物史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石史。
【石史上的六大时代】照地质学家研究的结果,一部石史可以分为六个大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是很长久,至少都在几百万年或几千万年以上。最古的一个时代叫做太古代(Archaeozoicera)。那时太阳极热,而且因为地球旋转很快的缘故,所以日夜都是很短。海上潮汐极高,暴风地震,终日不绝,真是一个恐怖黑暗的世界。这是一个绝无生物的时代。第二个时代叫做元古代(Proterozoicera)。这时候在海岸上潮水涨落的地方第一次有生物的出现。形状非常简单,大概为藻类和沙虫等极下等的生物。它们完全生活于水中。第三个时代叫做古生代(Palaeozoicera)。当时的世界是一个低湿森林的世界,没有花,没有鸟类,亦没有陆上的大动物。最高等的动物就是跳跃的两栖类和原始爬虫类。这个时代可以叫做生物由水中生活进到陆上生活的一个过渡的时代。第四个时代叫做中生代(Mesozoicera)。当时动植物在陆上生活的技能都大有进步。植物中有苏铁类和羊齿类,布满于低的陆地中。各种爬虫类的动物繁殖很快,而且大概都变成完全陆栖的动物。这是一个低原植物茂盛和爬虫类雄霸地面的时代。第五个时代叫做近生代(Cenozoicera)。当时地球上的气候起了变化,由终年温和变为冬季极冷夏季极热。前一代的爬虫类因此骤然灭亡,这是古生物史上一个大革命。现代地球上的风景大概在这个时代中形成。陆地上渐有茂盛的森林和大片的草原。这时代的动物渐具有毛和羽,能够抵抗气候的变化,因此居栖的区域较前代扩充了不少。哺乳类的动物亦就在这时代出现,而动物的脑亦逐渐发达了。当这个时代终了,第六个时代——新生代(Psychozoicera)——开端的时候,气候趋向极端,地球上的冰河从两极向赤道进发,这就是通常所谓大冰期。我们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困苦艰难的环境中渐渐演化出来。我们现在还是在大冰期后复元时代的当中。现在附一地质时代表如后,以备参照:太古代八○○
或六○百万年前或者绝无生物。太古纪元古代六○○
或六○百万年前没有生物的遗迹,为沙虫红鱼及绿色沉淀时期。元古纪前古生代三六○
或三○百万年前尚无脊椎动物,为海蝎与三叶虫时期。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后古生代二六○
或二○百万年前为鱼水螅及湖沼森林时期。泥盆纪下石炭纪上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一四○
或四○百万年前为爬虫时期。三叠纪侏罗纪下白垩纪上白垩纪近生代四○
或四百万年前为哺乳动物、草及陆地森林时代。始新纪渐新纪中新纪次新纪后新纪新生代一百万至五十万年人类初期。
《世界简史》 上册(一) 原人的出现
第二节原人的出现
【人类祖先的出现】现在的地球正渐渐从大冰期严寒时代中脱出。我们最初所见到的人形化石就在这风霜雨雪忽增忽减的时代。哺乳类的动物在这冰河时代发达到极点,而我们人类的祖先亦就在这时候演化成功。
【人类起源的学说】人类最古的渊源怎样,到如今还没完全研究出来。普通学者以为人类或者源出于猿类如大猩猩、猩猩或黑猩猩。又有以为人类和大猩猩、猩猩、黑猩猩等同出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又有以为人类的祖先不止一个,黑人源出黑猩猩,黄人源出大猩猩。这种种学说现在的学者都不相信了。从前人又以为人类的祖先本来栖居树上,这一层现在亦有人反对了。
【人类并非源出猿类的理由】人类的体格虽然大体很像猩猩,但是人类和猩猩的体格的结构很有不同的地方。第一,人类行走的时候,以大趾和足跟为主要的支力点,至于猿猴类的行走则以中趾为主,步行时并用足的外沿,大趾永不着地;第二,猿类中的类人猿到如今还是喜居林中,以攀援树枝为乐。仅于偶然间有立行的举动。至于我们人类则对于攀援并不擅长;而且行步稳健,奔走迅速,足见人类祖先居在平地上已经很久。所以人类出于猿类的学说似乎不足为据。
【最初的人形动物】照现在生物学者的推测,人类祖先并不是猿类,实在是一种人形动物。他们的体格一定较我们现代人为小。当新生代的初期,他们大概和地上奔走的类人猿差不多。他们多住在地上的石洞中而不在树间。他们常常彷徨于莽莽原野之上,随死随腐,所以没有丝毫痕迹留在石史中,让我们做研究的材料。
【原人时代】自人形动物演化到真正人类,照现在学者的计算,至少要有五十万年以上的历史。这长期的时代,我们可以叫它为原人时代,大约从新生代初年(公元前五十五万年)到公元前十万年为止。这就是上节所称的大冰期。大冰期可以再分为四个冰河期,和四个间冰期。现在列表如下:公元前原人时代真人时代始石器时代初期旧石器
时代中石器
时代新石器
时代新生代
之初第一冰
河期第一间
冰期第二冰
河期第二间
冰期第三冰
河期第三间
冰期第四冰
河期第四间
冰期5500005000004000002500001500001000005000035000
所谓原人,大概指第三冰河期以前的人类而言。至于真正的人类,大概从第三间冰期的时候才出现。真人出现的初年就是通常所谓石器时代。现在先述原人时代的人类。
【原人的遗迹:爪哇的立行猿人】在最古的原人遗迹中有一种极粗陋的燧石,形似手斧。照地质学家的推算,是第一冰河期以前的古物。至于造这种石斧的主人是一种什么人,因为没有遗骨留下,所以我们不知道了。近来有人在爪哇特里尼尔(Trinil)地方第一冰河期的地层中发现一种人形动物的顶盖和大腿,有人以为这就是人类直接的始祖,但是亦不一定可信。当五十万年以前,这种原人住于欧洲的时候,有原象、犀牛、河马、大水獭和野牛做他们的伴侣。
【海德尔堡人】此后二三十万年间,我们在地下不再见有人类的骨痕。直到第二间冰期时代,离今约二十五万年,我们才在德国海德尔堡(Heidelberg)地方发现一块原人的颚骨。他当时所居的欧洲世界和第一冰河期差不多,有象、马、犀牛、野牛、狮子等。但是器具的制造已较前大有进步。这种原人的身材和前肢必定很大,大概系一种遍体生毛的怪物。
【皮尔当人】再过了十万年,离今约十万年,当第三间冰期时,又有一种原人骷髅的碎骨留下来,很能表明原人演化的缓慢,这就是在英国皮尔当(Piltdown)地方所发现的皮尔当原人。在此地的堆积物中,还有河马犀牛的齿,和带有雕痕的鹿腿骨和象骨。海德尔堡人和皮尔当人不一定就是我们人类直接的祖先,但是和人类的祖先有相当血统的关系,那是无疑的了。
【真人的出现】自从这原人骷髅发现而后,又经过四五万年,人类除所用的石器缓缓进步外,我们一无所见。自第四冰河期以后,进步加快,遗迹渐多,石器种类亦比较容易辨别。真正人类的骷髅至是出现。我们人类从此进于所谓石器时代,而真正的人类文化亦从此开端了。
《世界简史》 上册(一) 石器时代人类的状况
第三节石器时代人类的状况
【石器时代的意义】照现代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地球上人类的存在,到如今至少已有五十万年了。但是最初四十万年间人类的生活,因为遗迹的留存很少,所以我们已经没有方法可以描述他。直到离今约十万年时,就是自从冰河第三期末季以后,人类所造的各种石器留下来的比较多;因此我们对于先史时代中这一段的人类史比较多知道了一些。因为我们对于这一段历史所有的材料只是一些石器,而且我们就根据这一些石器推想出那时人类的文化,所以我们叫这一期的历史为石器时代的人类史。
【石器时代的分期】石器时代的人类史约自公元前十万年起到公元前三千年止,亦就是从第三间冰期起到第四间冰期初年止。学者根据石器制造的进步,又把石器时代再分为三个时期:这就是第三间冰期到第四冰河期间的旧石器时代(EarlyStoneAge),第四冰河期中的中石器时代(MiddleStoneAge),和第四间冰期初年的新石器时代(LateStoneAge)。我们现在的世界还在第四间冰期的中间。
【欧洲旧石器时代的遗物】旧石器时代人类,在欧洲方面叫做内安得塔尔人(Neanderthalman),他们所遗下的石刀和石斧,在欧洲英国、法国、比利时和地中海四周诸地都曾经有人发现出来,往往埋在河流两边沙土的下面。当时天气较热,所以并有热带动物的遗骸,如河马、犀牛和象等发现于现在的伦敦、巴黎等地方。这种野蛮民族,大概以猎兽为生,用石制的或木制的武器来保护他们自己和抵御野兽的袭击。他们还没有居室,天黑了就睡在露天的地上。
【火的发现和语言的发明】他们最初还不知道用火。后来因为火山爆烈或者电击森林,他们才知道用火烹饪取暖。但是取火的方法,直到后来才发明出来。至于他们怎样发明语言,我们没有方法知道;不过他们既然互相往来,当然不能不发明一种语言来作交通的利器。关于这一层我们在下面再去详述。
【中石器时代的欧洲人】这种欧洲蛮族在温暖的天气中过了几万年极其简单的生活。后来到了第四冰河期,天气忽又变冷起来,漫天冰雪把英国全部和欧洲北部全都盖没了。热带的动物亦消灭了。于是人类不能不身披兽皮,和寒带的冰鹿为伍,匿居洞中;所以我们亦叫这时代的人类为“冰鹿人”,这个时代为驯鹿时代。现在法国和新石器时代欧洲人的陶罐
西班牙地窖中往往留有当时蛮族所遗下石刀、凿、刮刀和锤一类石器以及兽骨或鹿角所制的针和匙。他们并知道刻图画于用具上,或画鱼、牛、鹿、马等像于洞中的壁上。这就是人类最古的美术了。
新石器时代欧洲人的石器【新石器时代的进步】后来到了第四间冰期初年,大约离今一万年以前,欧洲的天气又渐渐暖起来,欧洲的内安得塔尔人于是绝迹,另有一种较进步的人种代兴,他们和旧石器时代的人大不相同。从前他们制造石器只知道用削的方法,现在他们知道用磨的方法了。而且亦知道在石斧的一端凿一个洞,以便插柄。因此他们的生活状况,比从前改进许多。第一,他们因为有磨尖的石斧,很是锋利,可以用来削木造屋。这种木造的屋为欧洲人最古的住室。瑞士的湖边曾经有这种古屋残迹的发现。第二,当时居屋中已经有木制的架、柜、杓、匙等用具的设备。第三,他们知道制造瓶、碗、盘等土烧的陶器。第四,他们知道纺织麻布代替从前的皮衣。第五,他们知道种植大麦、小麦,农业从此开端,这是人类文化上一个最大的进步。第六,他们知道驯养山羊和野牛,使他们都成为家畜。耕田的犂和运物的车都在这时代发明出来。
新石器时代·中国的船形彩陶壶
【中国石器时代的发现】以上所述的专指欧洲方面而言。至于中国方面究竟有无石器时代,向来是一个疑问。但是自从一九一九年以来,中国先史时代的文化已经有了许多的发现,现在已成为世界学术上一个很有兴趣的问题。据中外学者近几年来研究的结果,就已知的而讲,中国的石器时代要以河套南部所得的中石器时代的石器为最古(公元前四万年顷),但是人类的遗骸还未有所发现。至于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亦尚未曾出现。其次为外蒙古所得的中后两石器时代过渡期中的石器(公元前一万二千年顷),但亦没有人骨的发现。中间相隔三万年间,究竟有一种什么石器,我们亦还不知道。其次为热河林西的石器,较新的为河南等省仰韶期的石器,最多不过公元前三四千年顷的产品。至于各期间的进步怎样衔接,现在因为发掘的事业未盛,所以还未大明。不过中国确有一个石器时代,那是无疑的了。
【世界上人种的分化】此地我们还不能不一述石器时代中世界上人种分化和语言兴起的情形。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游行的区域虽很广大,但是分布很散漫而均匀。现在世界各地所发现的古石器遗物,形式都很一致,可见世界上最古的人类原来大概相同。但是人类和别的生物一样常有分化的倾向。倘使一部分的人为山河或海洋所隔不与别的同类相通,他们不久一定要发生一种特有的性质,以便适应他们特有的环境。因此就分出许多种族来。现代世界上的人种就是这种人类长期分化的结果。历史上的人种大概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已经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种,此外当然还有许多血统不纯的和与四大种无关的小民族。所谓四大种就是:(一)高加索种(Caucasians),亦就是通常所谓白种,他们住在欧洲大陆、地中海周围,和亚洲的西部。这种人又可分为三支:就是(甲)北欧民族,(乙)中欧的阿尔卑斯民族(Alpines),(丙)南欧暗白色的地中海民族。(二)蒙古种,亦就是黄种,他们住在亚洲东部和美洲。(三)黑种,住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四)黑色野人,住在澳洲和大洋洲。
第一章先史时代的人类【人类语言的起源】人类的语言究竟起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研究出来。皇古的人类当然没有语言。至于旧石器时代人有无语言,难以确断。大概当时人类最初用姿势代表语言交换意见。后来渐有感叹词和名词的发生。新石器时代人类语言中所用的字数恐怕还极有限。到公元前六千年时人类大概已有九种不同的语言起来代替皇古简陋的语言。语言和人种却亦大致相符。北欧和中欧民族所用的为雅利安语(Aryan),地中海民族所用的有埃及人的含族语(Hamitic),和亚洲西部各国人所用的闪族语(Semitic)。蒙古种人所用的为乌拉阿尔泰语(UralAltaic)和中国语及美洲土人语。黑种人所用的为非洲土人语。至于黑色野人所用的为马来坡里内亚语(MalayPolynesian)。再有南印度的达罗毗荼语(Dravidian)。此外还有久已湮没、现代学者未能了解的语言三种:就是古巴比伦(Babylonia)的苏美尔语(Sumerian),古波斯的埃拦语(Elamite),和爱琴民族(Aegean)的克里特语(Crete)。因为语言和人种大致相符,所以旧日史家往往把同语言的民族当做同种,这当然是不对的。
【高等文化的兴起】上面所述的就是公元前四○○○年前石器时代欧洲文化进步的大概。至于东亚各地的情形,因为发掘的事业正在开端,所以我们没有充分的材料可做叙述的根据。但是高等的文化非得备有下述三件东西,断不能兴起或者向前再进。就是第一,文字的发明;第二,金属的利用;第三,政府的组织。欧洲在新石器时代还没有这种东西。所以我们不能不向非洲的埃及(Egypt)或亚洲的中国去寻出这三件东西来。因为中国史不在本书的范围中,所以我们不去叙述它。至于西洋方面,当公元前四千年到三千年间,埃及人已经脱离新石器时代的野蛮状况,发明一种文字,发现了金属的用途,而且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他们后来把这种高等文明传入欧洲,欧洲人才脱离了石器时代的蛮境。所以我们要研究欧洲的高等文明,不能不先述埃及的历史。
【历史时代为人类史上最近的一小段】自从文字发明以后,人类然后知道用文字去记载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真正的历史从此出现。所以通常对于文字发明以后的时代,就叫做历史的时代(HistoricAge),没有文字以前的叫做先史时代(PrehistoricAge)。我们研究没有文字以前的人类史全靠少数的化石和遗物做根据,非常有限;所以先史时代的人类虽然至少有五十万年的历史,但是我们能够知道的只有这一点。自从人类发明文字以后,材料比较的丰富多了;所以历史时代虽然只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但是我们所知道的事迹很多,叙述起来当然亦比较的详细。实在说起来,我们的历史时代比较先史时代,只能说是全部人类史上一小段的现代史。
《世界简史》 上册(一) 西洋高等文化的曙光
第二章埃及文化的起源
第一节西洋高等文化的曙光
【埃及和尼罗河】埃及为西洋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地势很是奇特。它的位置在非洲东北部撒哈拉(Sahara)沙漠东端的尼罗河(Nile)上。北方从河口的三角洲起,沿河而南到第一滩为止,约长七百五十里。河谷大概广二十五里到三十里;此外就是峻峭的石崖。沿河两岸,自河边到石崖的中间各有一条狭长的沃地宜于耕种。埃及差不多终年无雨,所以农民的水利,全靠尼罗河的灌溉。但是尼罗河上流的雨量却很丰富,所以尼罗河口一带地方每年总要泛滥一次,水面比平日高出二十五尺到三十尺。水退以后,两岸的农田上留下一层新鲜肥沃的薄泥。自古以来埃及人每趁水涨时积蓄河水,以备水退时灌溉农田之用。所以尼罗河在埃及的文化上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埃及的历史在西洋史上亦可算是很长的一章。最初统治埃及的君主叫做美尼斯(Menes)。他的统治期约在公元前三四○○年前后。埃及最古的都城为孟菲斯(Memphis),在现在开罗(Cairo)的附近。自从美尼斯立国起到亚历山大(Alexander)征服埃及并于公元前三三二年在尼罗河口建设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止,前后共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朝代的兴亡和埃及人征服西部亚洲的经过,我们可以不去叙述它。我们现在只把埃及对于欧洲文化上的各种大贡献,简单的叙述一下。
埃及象形文字
【文字和文具的发明】埃及人为西洋文字的最初发明者。文字在文化进步上非常重要;没有文字,文化就不容易进步。文字发达的第一步就是用简陋的图画来代表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故事。这种文字就是历史上所谓象形文字(hieroglyphics),所有古代文明国的文字,如中国、巴比伦,都是如此。后来这种象形文字渐渐变为代表声音的符号,这就是现代欧洲人所用的语音文字(phoneticwriting)。语音文字的长处就在能够表示非图像所能表示的观念——如美、爱、真、善等。后来埃及人在公元前三○○○年时又再进一步发明了二十四个字母。这是世界上最古的字母,亦就是现代西洋各国文字的始祖。埃及人很早就知道把水、树胶和烟煤三种物质和成一种墨水,并用芦杆削成尖笔,用来写字。他们亦知道把一种芦草裂成薄片,粘成一张薄薄的白纸。这是西洋最古的文具。有了文字和文具才能记载一切过去的事情。这种记载的出现就是历史时代的开始。
【阳历的起源】埃及人很早就感觉到计算时间的必要。他们最初亦和古代其他各国人相同,用新月来做计时的标准。但是阴历的月份或二十九日,或三十日,长短不齐;而且并不能把一年的时间平分起来。埃及人后来于公元前四二四一年就把阴历废去,改用阳历,每年平分为十二个月,每月都一律定为三十日。每年年终另加上五日。每年合共三百六十五日。这就是现在世界各国阳历的起源。
【金属时代的开端】当公元前四○○○年的前后,埃及人并有别种重要的进步。埃及人发现铜矿,大概在西奈(Sinai)半岛的地方。他们偶然用火烧矿石,无意中得到一种光亮球形的铜。最初把它做装饰品,后来才用来制造武器。历史上的金属时代就此开幕了。
《世界简史》 上册(一) 金字塔时代的埃及
第二节金字塔时代的埃及
【埃及好像一个博物院】从公元前三○○○年到二五○○年为埃及史上的金字塔时代。这时代的埃及,好像一个极丰富的博物馆,留下许多可贵的古物给我们去欣赏。原来埃及人以为人死以后,必另进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和生时的世界差不多。所以他们总要把尸体好好的裹起来,放在可以永远不坏的地方。这种裹好的尸体,叫做木乃伊(mummy),现在保存下来的木乃伊大概都是帝王贵族的遗体,因为唯有他们才有建筑坚固陵墓和裹尸的财力。埃及人为谋死人在阴世安乐起见,往往把生时所用的物件全部放在墓中,而且在墓壁上画了许多生时所用的奴仆工人牛羊等等的图像。有时墓中并藏有真正的家具和首饰。所以埃及人坟墓的本身就像一个小规模的古物陈列所。埃及最初的坟墓是砖造的。自从美尼斯以后,国王和贵族开始用石料建筑,规模很大,而且可以历久不坏。后来墓中葬室就凿在沙地下的岩石中,更加坚固。现在有许多坟墓被考古家发掘出来,内中所藏的古物,因为气候干燥的缘故,几乎和几千年前初放入墓中时一样,一点没有变动。
【大金字塔】大约在公元前三○○○年的时候,国王和贵族的坟墓开始用金字形的建筑。到了公元前二九○○年,埃及王的建筑师竟能够在都城孟菲斯附近地方造了一个惊人的大金字塔。孟菲斯是一个砖造的都城,所以早已消灭了;但是大金字塔和许多较小的金字塔到如今还是依然高耸,让我们生在五千年后的人们去留连凭吊。
埃及金字塔
大金字塔的基面计广十三亩。全塔共有青石二百三十万块,平均每块重二吨半。塔底每边长七百五十五尺。全塔原高五百尺。相传造此塔时有工人二十万人。费时二十年。我们看了这座规模宏大的王陵,立刻可以想见当时一定要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和一班干练的官吏才能驾驭这数十万的工人。这个时候的君主已经不是从前的部落酋长了。他现在一定是一个统一埃及数百万人民的皇帝了。
【商业和农业】当金字塔时代,埃及的商业开始向国外发展。在金字塔中神殿的壁上,我们可以看见公元前二十世纪时航海商船的雕刻,这是世界上最古商船的图像。塔中壁上并刻有当时贵族日常生活的风景。图中高长的人就是墓中的主人,他是一个贵族,他站在他的庄地中,检阅一班农人的工作。图中有牛耕田和农夫播种的像,这是世界上最古农田的风景。同时又有羊群和牛群的雕刻。但是在金字塔中石刻上我们始终看不见有马,因为埃及当时还没有这种动物传入。
【工艺】塔中墙上有时又刻有工匠工作的图像。其中有铜匠制造铜锯和它种铜器,有玉器匠精制各种玉器,有金匠制造种种非常精美的首饰。此外还有陶器匠知道用一种小轮制造圆形的陶器;制成以后并放在窑中烧过。又有玻璃匠,制造玻璃和美丽的琉璃瓦为装饰宫殿之用。埃及人所造的彩色玻璃瓶为输出商品中一种重要的特产。此外还有织麻布的女人。这时代国王裹尸所用的麻布曾经有人发掘出来,非常细致,几乎和现代的丝织品完全一样,非得用显微镜才能分别出来。
【美术】此外又有雕刻肖像的美术家;所用材料无论石料或木料,都雕得非常生动。肖像的眼珠往往用水晶等矿物嵌入,更觉神采奕奕。这种雕刻虽然为西洋美术史上最古的产品,但是它的神化却真是空前绝后的了。国王的石像亦往往华美异常。金字塔时代最大的石像要以基在地方的人首狮身像(sphinx)为第一,石像的头就是建筑第二座金字塔的国王卡夫尔(Khafre)的肖像,这座石像就刻在一块天然的岩石上,人头的半身像,世界上没有再比这个更大的了。
《世界简史》 上册(一) 埃及帝国和它的衰亡
第三节埃及帝国和它的衰亡
【帝国时代】金字塔时代的埃及是一个王国,我们已经述及当时埃及人在文化上种种的进步了。后来又经过了一个九百余年的封建时代,才进到帝国时代。埃及的帝国时代大概从公元前一五八○年起到一一五○年止。这期中最伟大的君主就是图特摩斯第三(ThutmoseⅢ),他的军队一面征服了亚洲西部的城市和王国,一卡纳克神庙面又统一国内的诸侯成为一个大帝国。他在西洋史上亦是第一个创造海军的人。帝国的都城此时已经迁到尼罗河上流四百余里底比斯(Thebes)的地方。附近卡纳克(Karnak)地方的神庙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柱廊,柱高六十九尺,柱顶上可以容到一百人。庙中墙上刻有大规模的战事图,上施光耀夺目的彩色。神庙前面有国王的石像,非常宏大,往往比庙顶还高,我们在数十里外就可以看得见。这种巨像往往用一大块的巨石刻成,重至千吨。当时的工程师竟能把这种石像运到数百里以外的地方,技术能力的伟大实在可惊,埃及的美术就以这种伟大精神独步今古。
【崖墓中的宝藏】与底比斯相对的尼罗河边石崖上,有许多国王和贵族的崖墓,把岩石凿空造成。墓中楣壁的雕刻很多,有神像和日常生活的风景,中间并刻有种种象形文字铭文。墓中有时藏有真正的家具,如金银装成的坐椅和卧床,以及首饰箱或香粉匣之类甚至有古代贵族出游所用的金车。
【埃及人的宗教观念】死者的朋友往往把草纸卷放在棺中,上面写有祷告文或符咒之类,使死者在阴世可以享安乐的生活。这种死后指南的纸卷曾经有人把它们搜集起来编成书本,叫做《死人书》(BookoftheDead)。现代学者就从这本书上和墓铭上研究出埃及人的宗教观念和所信仰的神祇来。帝国末年的埃及人曾经有一部分相信一神,当时有皇帝名叫阿肯那顿(Ikhnaton)的曾经有过一次宗教改革,想以一神代替从前的多神。但是祭司和人民群起反对,因此他去世后,他的改革事业亦就同归于尽了。这可以说是世界史上宗教改革的第一次。
【埃及的末运】埃及帝国的国祚大约共有四百年,到公元前一一五○年时,许多外族(内有欧洲人)从北方入侵,帝国就此亡了。当时的情形怎样,我们已经不知道。此后埃及人虽然仍旧继续建筑神庙和坟墓,但是大部分不过一种模仿先人的作品。埃及的文化后来影响到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传播很广。西洋工业、雕刻、绘画、建筑和政府组织种种的进步,要以埃及为最古。后来上古的亚述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中古的阿拉伯人和近世的土耳其人,接踵而起的来做埃及的主人翁。到了现代它又变成英国的保护国。所以现代的埃及早已不是古代埃及的面目了。现在让我们再述埃及隆盛时代和衰亡后亚洲西部文化发展的情形。
《世界简史》 上册(一) 巴比伦和亚述
第三章亚洲美洲的古文化
第一节巴比伦和亚述
【古代亚洲三大文化的中心】当公元前三○○○年顷,北非洲的埃及人正在建筑金字塔的时候,亚洲西部的底格里斯(Tigris)和幼发拉底(Euphrates)两河流域中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地方亦有一种古代文化的发展。同时亚洲东部的黄河流域和南部的恒河流域亦各发生一种古文化,演化而成中国和印度的两大文明,在世界史上都占很重要的位置。上古时代世界的文化中心共有四个,就是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而亚洲竟占到三个。至于当时的欧洲人还在使用石器的野蛮状况中。埃及文化的起源前面已经述及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因为不在本书范围中,所以我们不必去详述。现在单述巴比伦和印度两大文化怎样发生的情形,并联带叙述古代波斯帝国的兴起。
【苏美尔人】亚洲西部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间文化的发展可以分做三个时期:第一期为前巴比伦(EarlyBabylonia)时代,约自公元前三十一世纪起到二十一世纪止,第二期为亚述帝国(Assyria)时代,约自公元前七五○年起到六○六年止,第三期为苏美尔神庙总管
加勒底帝国(Chaldea),约自公元前六○六年起到五三九年止。原来这两河流域中早已有一种来历到今未明的民族叫做苏美尔人(Sumerians)的从东北方的山中向波斯湾上的平原地方陆续迁来,这平原地方就是后来的巴比伦。他们迁到此地以后,逐渐变为定居务农的民族。他们早就知道种植大麦和小麦,而且开掘地面使成沟洫,以便灌溉他们的农田。此外他们亦已能驯养牛羊。用牛耕田,驾骡拉车。以楔形文字
有轮的车为运输的利器,这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他们还不知有马。虽有铜器,但还不知道把它和锡混合成为较坚的青铜。他们用晒干的泥砖筑城,各城和附郭的地方组成一个小王国,常常和邻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