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史记

_16 金富轼 (高丽王朝 )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一零年
○十年,春二月,日有晕三重。宫中大树自拔。夏四月,王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枕流王元年
○<枕流王>,<近仇首王>之元子,母曰<阿 >夫人,继父卽位。秋七月,遣使入<晋>朝贡。九月,<胡>僧<摩罗难 >自<晋>至,王迎之,致宫内,礼敬焉。佛法始于此。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枕流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创佛寺于<汉山>,度僧十人。冬十一月,王薨。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四。
二五卷零零零零零零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五。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零零零零
百济本纪第三。
<辰斯王><阿莘王>< 支王><父木辛王{久 辛王}><毗有王><盖卤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元年
○<辰斯王>,<近仇首王>之仲子,<枕流>之弟。为人强勇,聪惠多智略。<枕流>之薨也,太子少,故叔父<辰斯>卽位。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二年
○二年,春,发国内人年十五岁已上,设关防,自<靑木岭>,北距<八坤城>,西至于海。秋七月,陨霜害 。八月,<高句丽>来侵。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拜<眞嘉谟>为达率,<豆知>为恩率。秋九月,与<靺鞨>战<关弥岭>,不捷。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五年
○五年,秋九月,王遣兵,侵掠<高句丽>南鄙。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六年
○六年,秋七月,星 于北河。九月,王命达率<眞嘉谟>,伐<高句丽>,拔<都坤城>,虏得二百人。王拜<嘉谟>为兵官佐平。冬十月,猎于<狗原>,七日乃返。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七年
○七年,春正月,重修宫室,穿池造山,以养奇禽异卉。
夏四月,<靺鞨>攻陷北鄙<赤岘城>。秋七月,猎国西大岛,王亲射鹿。八月,又猎<横岳>之西。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八年
○八年,夏五月丁卯朔,日有食之。秋七月,<高句丽>王<谈德>,帅兵四万,来攻北鄙,陷<石岘>等十余城。王闻<谈德>能用兵,不得出拒,<汉水>北诸部落,多没焉。冬十月,<高句丽>攻拔<关弥城>。王田于<狗原>,经旬不返。十一月,薨于<狗原>行宫。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元年
○<阿莘王>[或云<阿芳>。],<枕流王>之元子。初,生于<汉城>别宫,神光照夜。及壮,志气豪迈,好鹰马。王薨时,年少,故叔父<辰斯>继位。八年薨,卽位。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谒<东明>庙,又祭天地于南坛。拜<眞武>为左将,委以兵马事。<武>,王之亲舅,沈毅有大略,时人服之。秋八月,王谓<武>曰:"<关弥城>者,我北鄙之襟要也。今为<高句丽>所有。此寡人之所痛惜,而卿之所宜用心而雪耻也。"遂谋将兵一万,伐<高句丽>南鄙。<武>身先士卒,以冒矢石,意复<石岘>等五城,先围<关弥城>,<丽>人 城固守。<武>以粮道不继,引而归。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三年
○三年,春二月,立元子< 支>为太子。大赦。拜庶弟<洪>为内臣佐平。秋七月,与<高句丽>战于<水谷城>下,败绩。大白{太白}昼见。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四年
○四年,春二月,星 于西北,二十日而灭。秋八月,王命左将<眞武>等,伐<高句丽>,<丽>王<谈德>亲帅兵七千,阵于<浿水>之上,拒战。我军大败,死者八千人。冬十一月,王欲报<浿水>之役,亲帅兵七千人,过<汉水>,次于<靑木岭>下。会,大雪,士卒多冻死。回军至<汉山城>,劳军士。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六年
○六年,夏五月,王与<倭>国结好,以太子< 支>为质。秋七月,大阅于<汉水>之南。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七年
○七年,春二月,以<眞武>为兵官佐平,<沙豆>为左将。三月,筑<双岘城>。秋八月,王将伐<高句丽>,出帅{师}至<汉山>北栅。其夜大星落,营中有声。王深恶之,乃止。九月,集都人,习射于<西台>。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八年
○八年,秋八月,王欲侵<高句丽>,大征兵马,民苦于役,多奔<新罗>,户口衰灭{减}。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九年
○九年,春二月,星 于奎娄。夏六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一一年
○十一年,夏,大旱,禾苗焦枯,王亲祭<横岳>,乃雨。五月,遣使<倭>国求大珠。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一二年
○十二年,春二月,<倭>国使者至,王迎劳之,特厚。秋七月,遣兵侵<新罗>边境。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三月,白气自王宫西起,如匹练。秋九月,王薨。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元年
○< 支王>[或士{云}<直支>。],『梁书』名<映{暎/ }>,<阿莘>之元子。<阿莘>在位第三年,立为太子,六年出质于<倭>国。十四年,王薨,王仲弟<训解>摄政,以待太子还国,季弟< 礼>杀<训解>,自立为王。< 支>在<倭>闻讣,哭泣请归,<倭>王以兵士百人卫送。旣至国界,<汉城>人<解忠>来告曰:"大王弃世,王弟< 礼>杀兄自(+立)王,愿太子无轻入。"< 支>留<倭>人自卫,依海岛以待之,国人杀< 礼>,迎< 支>卽位。妃<八须>夫人,生子<久 辛>。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王谒<东明>庙。祭天地于南坛。大赦。二月,遣使入<晋>朝贡。秋九月,以<解忠>为达率,赐<汉城>租一千石。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零三年
○三年,春二月,拜庶弟<余信>为内臣佐平,<解 {解须}>为内法佐平,<解丘>为兵官佐平,皆王戚也。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零四年
○四年,春正月,拜<余信>为上佐平,委以军国政事。上佐平之职,始于此,若今之 宰。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零五年
○五年,<倭>国遣使,送夜明珠,王优礼待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一年
○十一年,夏五月甲申,彗星见。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二年
○十二年,<东晋><安帝>遣使,册命王,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鎭东将军<百济>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夏四月,旱,民饥。秋七月,征东北二部人年十五已上,筑<沙口城>,使兵官佐平<解丘>监役。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四年
○十四年,夏,遣使<倭>国,送白绵{锦}十匹。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五年
○十五年,春正月戊戌,星 于大微{太微}。冬十(一)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六年
○十六年,春三月,王薨。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久 辛王元年
○<久 辛王>,< 支王>长子。< 支王>薨,卽位。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久 辛王零八年
○{八}年,冬十二月,王薨。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元年
○<毗有王>,<久 辛王>之长子。[或云:< 支王>庶子。未知孰是。]美姿貌,有口辩,人所推重,<久 辛王>薨,卽位。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王巡抚四部,赐贫乏 有差。<倭>国使至,从者五十人。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零三年
○三年,秋,遣使入<宋>朝贡。冬十月,上佐平<余信>卒,以<解 {解须}>为上佐平。十一月,地震,大风飞瓦。十二月,无氷。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零四年
○四年,夏四月,<宋><文皇帝>以王复修职贡,降使册授&先王<映>{前王< 支>}爵号。[< 支王>十二年,<东晋>册命,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鎭东将军<百济>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零七年
○七年,春夏不雨。秋七月,遣使入<新罗>,请和。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零八年
○八年,春二月,遣使<新罗>,送良马二匹。秋九月,又送白鹰。冬十月,<新罗>报聘以良金明珠。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一四年
○十四年,夏四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冬十月,遣使入<宋>朝贡。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夏五月,宫南池中有火,焰如车轮,终夜而灭。秋七月,旱, 不熟,民饥,流入<新罗>者多。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星陨如雨,星 于西北,长二丈许。秋八月,蝗害 ,年饥。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二九年
○二十九年,春三月,王猎于<汉山>。秋九月,黑龙见<汉江>, {须}臾云雾晦冥飞去。王薨。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盖卤王元年
○<盖卤王>[或云<近盖娄>。],讳<庆司>,<毗有王>之长子。<毗有>在位二十九年,薨,嗣。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盖卤王一四年
○十四年,冬十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盖卤王一五年
○十五年,秋八月,遣将侵<高句丽>南鄙。冬十月,葺<双岘城>,设大栅于<靑木岭>,分<北汉山城>士卒,戍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盖卤王一八年
○十八年,遣使朝<魏>。上表曰:"臣立国东极,豺狼隔路,虽世承灵化,莫由奉藩。瞻望云阙,驰情罔极,凉风微应。伏惟皇帝陛下, {协}和天休,不胜系仰之情。谨遣私署冠军将军驸马都尉弗斯侯长史<余礼>,龙 将军<带方>太守司马<张茂>等,投舫波阻,搜径玄津,托命自然之{运},遣进万一之诚。冀神祗{祇}垂感,皇灵洪覆,克达天庭,宣畅臣志,虽旦闻夕没,永无余恨。"又云:"臣与<高句丽>,源出<扶余{夫余}>,先世之时,笃崇旧款。其祖<钊>,轻废 好,亲率士众,凌践臣境。臣祖< {须}>,整旅电迈,应机驰击,矢石暂交,枭斩<钊>首。自尔已来,莫敢南顾。自<冯>氏数终,余烬奔窜,丑类渐盛。遂见凌逼,构怨连祸,三十余载,财 力竭,转自孱 。若天慈曲矜,远及无外,速遣一将,来救臣国,当奉送{鄙}女,执□{ /扫}后宫,幷遣子弟,牧 外廐,尺坏{壤}匹夫,不敢自有。"
又云:"今<琏>有罪,国自鱼肉,大臣强族,戮杀无已,罪盈恶积,民庶崩离,是灭(+亡)之期,假手之秋也。且<马{冯}>族士马,有鸟畜之恋,<乐浪>诸郡,怀首丘之心,天威一举,有征无战,臣虽不敏,志 毕力,当率所统,承风响应。且<高句丽>不义,逆诈非一,外慕<  >藩卑之辞,内怀凶祸豕突之行。或南通<刘>氏,或北约<  >,共相唇卤{齿},谋凌王略。昔<唐尧>至圣,致罚<丹水>,<孟尝>称仁,不舍涂 。涓流之水,宜早壅塞,今若不取,将贻后悔。去庚辰年后,臣西界<小石山>北国海中,见尸十余, 得衣器鞍勒,视之,非<高句丽>之物。后闻,乃是王人来降臣国,长蛇隔路,以沈于海。虽未委当,深怀愤 。昔<宋>戮<申舟>,<楚><庄>徒跣, 撮放鸠,<信陵>不食。克敌立名,{美}隆无已,夫以区区偏鄙,犹慕万代之信, 陛下合气天地,势倾山海,岂令小竖,跨塞天达{逵}?今上所得鞍一以实验。"<显祖>以其僻远冒险朝献,礼遇尤厚。遣使者<邵安>,与其使俱还。诏曰:"得表闻之,无恙其{甚}善{喜}。卿在东隅,处五服之外,不远山海,归诚<魏>阙,欣嘉至意,用 于怀。朕承万世之业,君临四海,统御群生。今宇内淸一,八表归义,襁负而至者,不可称数。风俗之和,士马之盛,皆<余礼>等,亲所闻见。卿与<高句丽>不穆,屡致凌犯,苟能顺义,守之以仁,亦何忧于寇 也?
前所遣使,浮海以抚荒外之国,从来积年,往而不返,存亡达否,未能审悉。卿所送鞍,比校{较}旧乘,非中国之物。不可以疑似之事,以生必然之过,经略权要,以具别旨。"又诏曰:"知:<高句丽>阻疆,侵 卿上{土},修先君之旧怨,弃息民之大德。兵交累载,难结荒边,使兼<申胥>之诚,国有<楚><越>之急。乃应展义扶微,乘机电举。但以<高句丽>称藩先朝,供职日久。于彼,虽有自昔之 ,于国,未有犯令之愆。卿使命始通,便求致伐,寻讨事会,理亦未周。故往年遣<礼>等至<平壤>,欲验其由状,然<高句丽>奏请频烦,辞理俱诣,行人不能抑其请,司法无以成其责,故听其所启,诏<礼>等还。若今复违旨,则过各{咎}益露,后虽自陈,无所逃罪,然后兴师讨之,于义为得。九夷之国,世居海外,道畅则奉藩,惠 则保境。故  着于前典, 贡旷于岁时。卿备陈强弱之形,具列往代之迹,俗殊事异,拟 { }乖衷。洪规大略,其致犹在。今中夏平一,宇内无虞。每欲陵威东极,悬旌域表,拯荒黎于偏方,舒皇风于远服。良由<高句丽>卽 ,未及卜征。今若不从诏旨,则卿之来谋,载 {协}朕意,元戎启行,将不云远。便可豫率同兴,具以待事,时遣报使,速究彼情。师举之日,卿为乡导之首,大捷之后,又受元功之赏,不亦善乎?
所献锦布海物,虽不悉达,明卿至心。今赐杂物如别(+幅)。"又诏<琏>护送<安>等。<安>等至<高句丽>,<琏>称昔与<余庆>有 ,不令东过,<安>等于是皆还,乃下诏切责之。后使<安>等,从<东莱>浮海,赐<余庆>玺书,褒其诚节。<安>等至海滨,遇风飘荡,竟不达而还。王以<丽>人屡犯边鄙,上表乞师于<魏>,不从。王怨之,遂絶朝贡。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盖卤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秋九月,<丽>王<巨琏>帅兵三万,来围王都<汉城>。王闭城门不能出战。<丽>人分兵为四道,夹攻,又乘风纵火,焚烧城门。人心危惧,或有欲出降者。王窘不知所图,领数十骑,出门西走。<丽>人追而害之。先是,<高句丽><长寿王>,阴谋<百济>,求可以间谍于彼者。时,浮屠<道琳>应募曰:"愚僧旣不能知道,思有以报国恩。愿大王不以臣不肖,指使之,期不辱命。"王悦,密使谲<百济>。于是,<道琳>佯逃罪,奔入<百济>。时,<百济>王<近盖娄>好博 。<道琳>诣王门,告曰:"臣少而学碁,颇入妙,愿有闻于左右。"王召入对碁,果国手也。遂尊之,为上客,甚亲 之,恨相见之晩。<道琳>一日侍坐,从容曰:"臣异国人也,上不我疎外,恩私甚渥,而惟一技之是效,未尝有分毫之益。今愿献一言,不知上意如何耳。"
王曰:"第言之,若有利于国,此所望于师也。"<道琳>曰:"大王之国,四方皆山丘河海,是天设之险,非人为之形也。是以,四 之国,莫敢有 心,但愿奉事之不暇。则王当以崇高之势,富有之业, 人之视听,而城郭不葺,宫室不修。先王之骸骨,权 于露地,百姓之屋庐,屡坏于河流,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王曰:"诺!吾将为之。"于是,尽发国人,烝土筑城,卽于其内,作宫楼阁台 ,无不壮丽。又取大石于<郁里河>,作椁以葬父骨,缘河树堰,自<蛇城>之东,至<崇山>之北。是以,仓庾虚竭,人民穷困,邦之  ,甚于累卵。于是,<道琳>逃还以告之。<长寿王>喜,将伐之,乃授兵于帅臣。<近盖娄>闻之,谓子<文周>曰:"予愚而不明,信用奸人之言,以至于此。民残而兵弱,虽有危事,谁肯为我力战?吾当死于社稷,汝在此俱死,无益也。 避难以续国系焉?"<文周>乃与<木 满致><祖弥桀取>[<木 ><祖弥>,皆复姓,『隋书』以<木 >为二姓,未知孰是。]南行焉。至是,<高句丽>对卢<齐于><再曾桀娄><古 万年>[<再曾><古 >,皆复姓。]等帅兵,来攻北城,七日而拔之,移攻南城,城中危恐,王出{逃}。<丽>将<桀娄>等见王下马拜,已向王面三唾之,乃数其罪,缚送于<阿且城{阿旦城}>下 之。<桀娄><万年>,本国人也,获罪逃窜<高句丽>。
○论曰:<楚>< 王{昭王}>之亡也,< 公><辛>之弟<怀>,将弑王曰:"<平王>杀吾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
<辛>曰:"君讨臣,谁敢 之?君命,天也,若死天命,将谁 ?"<桀娄>等,自以罪不见容于国,而导敌兵,缚前君而害之,其不义也,甚矣。曰:"然则<伍子胥>之入< >鞭尸,何也?"曰:"<杨子>『法言』评此以为不由德。所谓德者,仁与义而已矣,则<子胥>之 ,不如< 公>之仁。以此论之,<桀娄>等之为不义也,明矣。"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五。
二六卷零零零零零零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六。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零零零零
百济本纪第四。
<文周王><三斤王><东城王><武宁王><圣王>。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文周王元年
○<文周王>[或作<汶洲>。],<盖卤王>之子也。初,<毗有王>薨,<盖卤>嗣位,<文周>辅之,位至上佐平。<盖卤>在位二十一年,<高句丽>来侵,围<汉城>。<盖卤> 城自固,使<文周>求救于<新罗>,得兵一万回。<丽>兵虽退,城破王死,遂卽位。性柔不断,而亦爱民,百姓爱之。冬十月,{移}都于<熊津>。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文周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修葺<大豆山城>,移<汉>北民户。三月,遣使朝<宋>,<高句丽>塞路,不达而还。夏四月,<耽罗>国献方物,王喜,拜使者为恩率。秋八月,拜<解仇>为兵官佐平。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文周王零三年
○三年,春二月,重修宫室。夏四月,拜王弟<昆支>为内臣佐平,封长子<三斤>为太子。五月,黑龙见<熊津>。秋七月,内臣佐平<昆支>卒。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文周王零四年
○四年,秋八月,兵官佐平<解仇>,擅权乱法,有无君之心,王不能制。九月,王出猎,宿于外,<解仇>使盗害之,遂薨。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三斤王元年
○<三斤王>[或云<壬乞>。],<文周王>之长子。王薨,继位,年十三岁,军国政事,一切委于佐平<解仇>。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三斤王零二年
○二年,春,佐平<解仇>与恩率<燕信>聚众,据<大豆城>叛。王命佐平<眞男>以兵二千讨之,不克。更命德率<眞老>,帅精兵五百,击杀<解仇>。<燕信>奔<高句丽>,收其妻子,斩于<熊建{熊津}>市。
○论曰:『春秋』之法,君弑而贼不讨,则深责之,以为无臣子也。<解仇>贼害<文周>,其子<三斤>继立,非徒不能诛之,又委之以国政,至于据一城以叛,然后再兴大兵以克之。所谓履霜不戒,驯致坚氷,荧荧不灭,至于炎炎,其所由来,渐矣。<唐><宪宗>之弑,三世而后,仅能杀其贼, 海隅之荒僻,<三斤>之童蒙,又乌足道哉!三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三斤王零三年
○三年,春夏大旱。秋九月,移<大豆城>于<斗谷>。冬十一月,王薨。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元年
○<东城王>,讳<牟大>[或作<摩牟{摩帝}>。],<文周王>弟<昆支>之子。胆力过人,善射,百发百中。<三斤王>薨,卽位。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零四年
○四年,春正月,拜<眞老>为兵官佐平,兼知内外兵马事。秋九月,<靺鞨>袭破<汉山城>,虏三百余户以归。冬十月,大雪丈余。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零五年
○五年,春,王以猎出至<汉山城>,抚问军民,浃旬乃还。夏四月,猎于<熊津>北,获神鹿。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零六年
○六年,春二月,王闻<南齐>祖<道成>,册<高句丽><巨琏>,为骠骑大将军,遣使上表,请内属,许之。秋七月,遣内法佐平<沙若思>,如<南齐>朝贡,<若思>至西海中,遇<高句丽>兵,不进。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零七年
○七年,夏五月,遣使聘<新罗>。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零八年
○八年,春二月,拜< 加{芍加}>为卫士佐平。三月,遣使<南齐>朝贡。秋七月,重修宫室,筑<牛头城>。冬十月,大阅于宫南。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一零年
○十年,<魏>遣兵来伐,为我所败。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一一年
○十一年,秋,大有年。国南海村人献合颖禾。冬十月,王设坛祭天地。十一月,宴群臣于南堂。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一二年
○十二年,秋七月,征北部人年十五岁已上,筑<沙岘><耳山>二城。
九月,王田于国西<泗 >原。拜<燕突>为达率。冬十一月,无氷。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一三年
○十三年,夏六月,<熊川>水涨,漂没王都二百余家。秋七月,民饥,亡入<新罗>者,六百余家。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三月,雪。夏四月,大风拔木。冬十月,王猎<牛鸣谷>,亲射鹿。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一五年
○十五年,春三月,王遣使<新罗>请婚,<罗>王以伊 <比智>女,归之。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一六年
○十六年,秋七月,<高句丽>与<新罗>战<萨水>之原,<新罗>不克,退保<犬牙城>。<高句丽>围之,王遣兵三千救,解围。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一七年
○十七年,夏五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秋八月,<高句丽>来围<雉壤城>。王遣使<新罗>,请救,<罗>王命将军<德智>,帅兵救之,<丽>兵退归。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一九年
○十九年,夏五月,兵官佐平<眞老>卒,拜达率<燕突>为兵官佐平。夏六月,大雨,漂毁民屋。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二零年
○二十年,设<熊津桥>。秋七月,筑<沙井城>,以 率<毗 >鎭之。八月,王以<耽罗>不修贡赋,亲征,至<武珍州>。<耽罗>闻之,遣使乞罪,乃止。[<耽罗>,卽<耽牟罗>。]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夏大旱,民饥相食,盗贼多起。臣寮请发仓赈救,王不听。<汉山>人亡入<高句丽>者二千。冬十月,大疫。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二二年
○二十二年,春,起<临流阁>于宫东,高五丈,又穿池养奇禽。谏臣抗疏不报,恐有复谏者,闭宫门。
○论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以,古之明君,虚己问政,和颜受谏,犹恐人之不言,悬敢谏之鼓,立诽谤之木而不已。今<牟大王>谏书上而不省,复闭门以拒之。『庄子』曰:"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 。"其<牟大王>之谓乎。
夏四月,田于<牛头城>,遇雨雹,乃止。五月,旱。王与左右宴<临流阁>,终夜极欢。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东城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春正月,王都老 ,化狐而去。二虎鬪于南山,捕之不得。三月,降霜害麦。夏五月,不雨至秋。七月,设栅于<炭岘>,以备<新罗>。八月,筑<加林城>,以卫士佐平<苗加{芍加}>鎭之。冬十月,王猎于<泗 >东原。十一月,猎于<熊川>北原,又田于<泗 >西原,阻大雪,宿于<马浦村>。初,王以< 加{芍加}>鎭<加林城>,<加>不欲往,辞以疾。王不许。是以,怨王。至是,使人刺王,至十二月乃薨。谥曰<东城王>。[『册府元龟』云:<南济><建元>二年,<百济>王<牟都>,遣使贡献。
诏曰:"宝命惟新,泽被絶域,<牟都>世蕃东表,守职遐外,可卽授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鎭东大将军。"
又<永明>八年,<百济>王<牟大>遣使上表。遣谒者仆射<孙副>,策命<大>袭亡祖父<牟都>,为<百济>王,曰:"于戱,惟尔世袭忠勤,诚着遐表,海路肃澄,要贡无替,式循彛典,用纂显命,往敬哉。其敬膺休业,可不愼欤。行都督<百济>诸军事鎭东大将军<百济>王。"而『三韩古记』无<牟都>为王之事。又按<牟大>,<盖卤王>之孙,<盖卤>第二子<昆支>之子,不言其祖<牟都>,则『齐书』所载,不可不疑。]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武宁王元年
○<武宁王>,讳<斯摩{斯麻}>[或云<&隆{余隆}>。],<牟大王>之第二子也。身长八尺,眉目如畵,仁慈宽厚,民心归附,<牟大>在位二十三年薨,卽位。春正月,佐平< 加{芍加}>据<加林城>叛,王帅兵马,至<牛头城>,命 率<解明>讨之。< 加{芍加}>出降,王斩之,投于<白江>。
○论日{曰}:『春秋』曰:"人臣无将,将而必诛。"若< 加>之元恶大 ,则天地所不容,不卽罪之,至是自知难免,谋叛而后诛之,晩也。冬十一月,遣达率<优永>,帅兵五千,袭<高句丽><水谷城>。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武宁王零二年
○二年,春,民饥且疫。冬十一月,遣兵侵<高句丽>边境。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武宁王零三年
○三年,秋九月,<靺鞨>烧<马首>栅,进攻<高木城>。王遣兵五千,击退之。冬无氷。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武宁王零六年
○六年,春大疫。三月至五月,不雨,川泽竭。民饥,发仓赈救。
秋七月,<靺鞨>来侵,破<高木城>,杀虏六百余人。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武宁王零七年
○七年,夏五月,立二栅于<高木城>南,又筑<长岭城>,以备<靺鞨>。冬十月,<高句丽>将<高老>与<靺鞨>谋,欲攻<汉城>,进屯于<横岳>下,王出师,战退之。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武宁王一零年
○十年,春正月,下令:完固 防,驱内外游食者,归农。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武宁王一二年
○十二年,夏四月,遣使入<梁>朝贡。秋九月,<高句丽>袭取<加弗城>,移兵破<圆山城>,杀掠甚众。王帅勇骑三千,战于<苇川>之北。<丽>人见王军小{少},易之,不设阵。王出奇急击,大破之。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武宁王一六年
○十六年,春三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武宁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夏五月,大水。秋八月,蝗害 。民饥,亡入<新罗>者,九百户。冬十一月,遣使入<梁>朝贡。先是,为<高句丽>所破,衰弱累年。至是上表,称:"累破<高句丽>,始与通好,而更为强国。"十二月,<高祖>诏册王,曰:"行都督<百济>诸军事鎭东大将军<百济>王<余隆>,守藩海外,远修贡职, 诚款到,朕有嘉焉。宜率旧章,授兹荣命,可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宁东大将军。"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武宁王二二年
○二十二年,秋九月,王猎于<狐山>之原。冬十月,地震。
二六卷百济本纪四武宁王二三年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