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薛岳传

_2 王心钢(现代)
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薛岳似乎更钟情于夏季。 夏季像个直爽的汉子,要么是一轮火爆的烈日,无遮无拦的,挥洒着所有的热情;要么是一场倾盆的暴雨,痛快淋漓的,宣泄着胸中的一切。一场大雨之后,五月的潮汕大地显现出一派初夏的景象。田里的禾苗随风飘动,像涌动的绿海。
眨眼间,离开保定军校已经半年多,在南国阳光的曝晒下,薛岳皮肤黝黑,显得更为干练,已在紧张的集训中成长为一名标准的军人。他的老师、担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的邓铿非常喜欢这位有个性、爱思考、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特地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任上尉参谋。
薛岳参军后才知道,桂系军阀原本是不愿意让中山先生掌握军队的,但是,由于皖系驻闽的军阀李厚基正从闽南向广东进军,为了让中山先生率军去打仗,这才同意组建援闽粤军,并任命陈炯明为该军总司令。陈炯明率部从广州出发后,感到力量单薄,先把队伍驻扎在潮汕地区,就地增募了近10个营,并在邓铿的帮助下,进行严格训练,这才使部队力量得以精干充实,像稻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
1919年5月17日,“五四”爱国运动热潮席卷神州大地,中山先生见时机成熟,命令援闽粤军分三路向福建进攻。/ 援闽粤军犹如过江猛龙,数月之间,连克闽西20余县,一举攻占闽南重镇漳州。
漳州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因旁有一水叫“漳江”而得名。陈炯明占领漳州后,迅速将援闽粤军扩编为两个军,共有两万多人,其中,陈炯明兼任第一军军长,辖五个支队;许崇智任第二军军长,辖四个支队;邓铿任总参谋长;并建立起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自此,粤军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暂时避开了桂系的锋芒,有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应该说,当时的陈炯明,富有一定的革新理想,他致力于“刷新政治”计划,兴办学校,提倡新学,推广新文化,开办“新闽学书局”。孙中山对陈炯明给予极大的资助,先后派朱执信、廖仲恺、许崇智、戴季陶等前往漳州,协助陈炯明工作。
陈炯明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终于使其“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顿时,僻居一隅的漳州,名声大振,俨然成为国民党政治、军事的中心。薛岳亲身经历“新政”带来的新气象,心中涌动着投身时代大潮的理想。
然而,福建毕竟不是广东。薛岳内心还是十分期待能随粤军打回广东,以求大发展。其实,这也是粤军上下官兵的共同心态。
转眼到了1920年夏季,田里的庄稼一片泛黄。 孙中山见驻广东的滇、桂军阀为争夺兵权而发生内讧,机会成熟,马上敦促陈炯明率军队回粤讨伐桂军。在这种形势下,陈炯明于7月16日在漳州举行回粤誓师大会,指挥粤军兵分三路,向广州方向挺进。
薛岳和其他粤军士兵久驻闽南,屡受桂军挫抑,思乡心切,积愤在胸,现听说要打回广东去,群情高涨,一个个都以破釜沉舟之志,作背水一战。因此,薛岳随参谋长邓铿率领的左路军自诏安出发,攻势凌厉,战斗力很强,犹秋风扫叶,直奔黄冈、澄海,并攻占汕头。
两军主力对垒,必是一场硬对硬的碰撞。惠城三面环水,城垣坚固,粤军苦攻不下。薛岳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战斗,格外兴奋。他多次要求上前线直接指挥战斗。
邓铿却劝他:“仗有得你打。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学习如何当好参谋这个角色,为将来做个好的指挥官打基础。”
邓铿是民国之初有名的将才。薛岳能在他身边工作,真是受益匪浅。
为打破困局,邓铿组织起一支80多人的督战队,以张发奎为队长,协同独立营作战。各军士气大振,凌厉无前,所向披靡,于10月22日占领惠州。
粤军正乘胜前进时,一个不幸消息突然传来。孙中山的得力助手、疾恶如仇的革命战士朱执信,9月21日为调停虎门驻军与东莞民军的冲突,在虎门遇难,年仅35岁。朱执信是薛岳加入同盟会的引路人。薛岳闻之,不禁痛哭流涕。
陈独秀给朱执信题写的挽联代表了众多粤军官兵的心声:“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
11月2日,粤军进入广州,桂军各部早已逃遁。广州报纸报道说:“迨陈总司令抵省后,信息传来,市民欢跃,争相燃放串炮。统观种种情形,洵有万众胪欢之象。”
11月28日,孙中山由上海到达广州。当天晚上,国民党要人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和粤军高级将领许崇智、邓铿等举行盛大欢迎宴会,为孙中山等人接风洗尘。薛岳又可以见到神采奕奕的中山先生了。
二、担当重任,保卫总统
回到广州的那段日子里,薛岳工作十分繁忙。根据中山先生的指示,要把粤军第一师建设成为模范师,参谋长邓铿要参谋部迅速拿出一个具体实施计划来。
初步想法是,在粤军各部基础上选择素质较好的一部整编为第一师,加强军事政治训练,一方面为培养一支军事艺术娴熟、忠勇爱国,能成为打倒北洋军阀、铲除列强在华势力、建设三民主义新中国的先锋队;一方面罗致较有朝气的青年军官,以最新的组织编制和装备,施以最新的教育训练方法,使之成为粤军的模范,并以这些经验来改造其他粤军部队。
薛岳对这个计划十分赞同,专门请教邓铿:“参谋长,您打算怎么建立这支部队?”
邓铿早已胸有成竹:“我打算从粤军几万官兵中挑选素质较优、对革命比较忠心的年轻有为的官兵,编为第一师,由我兼任师长。部队组建后,将重视对各级干部的培养,有目的地对中下层军官进行轮流培训,以加强部队的军事、政治训练,使之成为全军模范师。”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这是我初步拟定的名单,你们几个参谋下去跑一趟,通知他们来开会。”
薛岳一看名单中有张发奎、叶挺、邓演达等人的名字,高兴极了:“这样好啊,把这么多有朝气的年轻军官调到第一师任职,我们粤军第一师一定能打造为一支精锐之师。”他顿了一下,又说,“参谋长,我有一个请求。”
“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邓铿爽快答应。
“我想,我想下连队去。”薛岳支吾了一下,终于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
邓铿摸了一下他的脑袋:“你这个老虎仔,早知道你想打仗呢。好,我会考虑的。你快点通知他们来开会吧。”


文前内容 第14节:第二章〓悠悠忠心,从军为报国(2)
“是。/ ”薛岳敬了个礼,高兴地跑开了。
不久,邓铿在广州东堤路旧官纸局设立粤军第一师司令部,和旅长梁鸿楷、参谋长陈可钰等共同策划编练部队工作。薛岳负责组建机枪营,被任命为营长,当时,“花机关机”(即冲锋枪),轻、重式机关枪还是稀罕之物,可见邓铿对他的重视。
薛岳的几位同学也被委以要职,张发奎初被任命为师部上尉副官,后调任李安邦部警卫游击第二十七营营长;李章达和叶挺被任命组建工兵营,分别被委以正、副营长;邓演达则被任命为独立营营长。
这么多好友、同学又聚在一起,薛岳别提多开心了。
粤军第一师建成后,所属部队分驻于广州东、北郊区营房,一面拱卫广州治安,一面从事教育训练。 经过半年多的整训教育,官兵们获得很大进步,纪律严明,精诚团结,整个部队战斗动作与制式教练均相当娴熟,并养成了积极的战术思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其他粤军部队起到了模范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薛岳后来的治军思想受粤军第一师的影响非常大。
更令薛岳开心的事还在后头。就在粤军第一师积极筹建时,1921年4月7日,非常国会召开参众两院联合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此时,恰值北方的直系与奉系准备大战,孙中山建议趁热打铁,立即北伐。
10月18日,孙中山在广州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这时,深受孙中山信任的邓铿又接到一个新任务,从粤军第一师中挑选一批靠得住的官兵,组建一支护卫北伐大本营的警卫部队。
邓铿深感护卫孙中山的重要性,考虑再三,决定组建一个警卫团,由陈可钰任团长,李章达任中校团附,邓定远任少校团附,以机关枪营为第一营,营长薛岳;以工兵营为第二营,叶挺为营长;以警卫游击二十七营编为第三营,张发奎任营长。
在成立仪式上,他们庄严宣誓,践行三民主义,誓死保卫中山先生。
12月4日,孙中山在桂林风景秀丽的王城设立北伐大本营。当时驻扎在桂林市内及其附近的军队,有粤军、滇军、湘军、黔军、赣军等。这些军队名曰“北伐”,实则各怀异志。孙中山三令五申,整顿军队,好不容易才把各路兵马组成七个军团,共四万余人,准备取道湖南北伐。
在桂林期间,中山先生有空闲时,喜欢跟卫士们聊天,给他们讲革命的道理。他形象地说:“我们现在革命的当务之急,就是铲除那三种尘土!”
“什么尘土?”薛岳不解地问。
孙中山笑着说:“这是我打的一个比方,三种尘土就是军阀、官僚和政客呀!我问你们,你们参加革命怕不怕牺牲?”
叶挺首先抢答:“牺牲怕什么?青年人就是要‘振污世、起衰溺嘛!浑是一包浓血裹一大堆骨头’的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孙中山笑着点头道:“希夷,这句文绉绉的话可是你写给《新青年》那封长信里的话,我可拜读过哟。”
孙中山回过头,见薛岳不做声,便说:“伯陵,你又怎么看待牺牲的呢?”
薛岳腼腆地笑一笑:“我说不好,从小我娘就要我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我最爱读岳飞的《满江飞》了。”
孙中山说:“我也喜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中山先生虽然是个大总统,可生活十分的简朴。总统府里一般领导人吃的中餐都是三元以上,可他自己只花四角钱左右。有一次唐绍仪来访,先生叫副官马湘买了一只卤鸡待客。唐绍仪很快把这只卤鸡享受完了,等待另上佳肴。孙先生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说话了:“怠慢得很,没有什么好菜款待了。”薛岳在旁看了,心中偷偷直乐。
孙中山倾全力于北伐的准备工作。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心想搞“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却暗中勾结吴佩孚,反对北伐,又联合湖南督军赵恒惕,阻止北伐军入湘。这时,广州方面传来噩耗,一直支持孙中山的粤军参谋长兼一师师长邓铿,竟于3月21日遭到陈炯明的手下暗杀而身亡。


文前内容 第15节:第二章〓悠悠忠心,从军为报国(3)
整个北伐大本营为之震动。/ 薛岳等年轻军官更是哭成了泪人,发誓要为邓铿报仇。
由于邓铿被杀,孙中山只得决定变更北伐计划,下令在桂各军改道江西。在秘密回师途中,他免除了陈炯明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和内政部长职。然而,陈炯明军权在握,并不思悔改,暗中令其亲信部将叶举等部回师广州,图谋称兵叛变。
一时间,春寒料峭,阴风逼人。
三、身陷危境,力护国母
韶关是广东北部重镇,是中原进出广东的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5月6日,清风徐徐,杨柳依依。孙中山乘火车从广州亲赴韶关,并于9日在韶州大本营发布北伐总攻击令,誓师北伐。 总司令李烈钧、总指挥许崇智率七万余部,兵分三路,挺进江西。
孙中山移师韶关后,他的三个警卫营各负其责,薛岳的第一营作为机动部队随孙中山活动,叶挺的第二营留守广州总统府,张发奎的第三营主要负责韶关大本营本部的保卫。
江西前线,捷报频传。北伐军攻下了江西赣州,前锋直指江西省会南昌。北伐第一枪终于在自己的家乡韶关打响,薛岳心中有一种难言的兴奋,渴望着能随中山先生早日打过长江,统一全国。
此时,孙中山忧虑的并不是节节胜利的北伐军,而是在后院捣蛋的陈炯明。
5月18日,陈炯明的亲信叶举率部突然回到广州,阴谋叛乱。
乱云飞渡,形势日益险恶。为了不让大好的北伐前景断送,孙中山将韶州大本营交给文官长胡汉民暂为代理,自己返回广州,督促陈炯明支持北伐的行动。
大家都劝中山先生不可过分相信陈炯明,如果一定要回去,也要带足卫队,可是孙中山考虑到北伐前线兵力紧张,只答应带50名卫士返回广州。警卫团长陈可钰急了,坚持让薛岳的一营作为护卫队伍,随中山先生行动。
而最终的结果,薛岳只带走了一营的一连、二连和三连;余下的四连,与张发奎的第三营,由中校团附华振中指挥,负责大本营的守卫。
薛岳护卫孙中山一到广州,就感受到大敌当前的气氛。他与驻守广州总统府的叶挺会合后,担负起警卫总统府的重任。考虑到警卫部队兵力单薄,他通过团长陈可钰、卫士长姚观顺等建议中山先生扩充警卫部队。孙中山表示赞同,决定组建警卫二团,并将卫士队40人扩充成一个卫士大队。
然而,陈炯明部并没有给他们组建部队的时间,叛军们憋了半个月,早已不耐烦了。
6月15日,身在惠州的陈炯明密电将廖仲恺囚禁。同日,叶举在白云山调动部队,做好炮击观音山总统府和粤秀楼的准备。
16日凌晨2时,一名粤军军官偷偷出来报告,说:“粤军各营,炊事已毕,约定2点钟出发,并备好现金20万,以为谋害总统的赏金;约定事成之后,准各营兵士放假三日。”
中山先生听了这话,不肯相信陈炯明会叛变,正待解释,忽听一声很尖厉的号声,远远地飞入耳里,接着到处响起军号来,不一刻,号声由模糊而渐渐清楚,方知粤军叛兵确已发动。孙中山这才相信,即传令卫队,准备防御,要求卫士们人不离枪,随时出击。
孙中山心中最惦念的是已有身孕的夫人宋庆龄,忙走进卧室,把酣梦中的宋庆龄摇醒,告诉她情况有些不妙,要她随他一块撤离险地。
宋庆龄临危不惧,认为若同孙中山一同行动,易被叛军发现。因此,坚持留下来掩护孙中山秘密撤离,并深情地看着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没有你!”
3时多,林直勉、林树巍等苦劝中山先生暂离公府。中山先生见夫人不走,执意不从。林树巍见他如此坚决,不管三七二十一,命众人“强力”扶他老人家出去。
一时间,众卫士上前,把镇定不屈的中山先生四面扶住,打扮成医生模样,沉着地穿过粤军叛兵的步哨,安全登上泊在白鹅潭上的楚豫舰。
中山先生离去后,为了吸引叛军的火力,团长陈可钰召集薛岳、叶挺等军官商量,对留下的警卫部队做了部署。


文前内容 第16节:第二章〓悠悠忠心,从军为报国(4)
他布置道:“我们整个部队只有700余人,叛军数倍于我们。 我们要造成中山先生还在总统府的假象,吸引敌人的兵力,确保中山先生安全撤退。现在我命令,叶挺率第二营固守总统府前院,薛岳率第一营固守总统府后院,卫士队负责守卫粤秀楼,保卫孙夫人的安全。大家有信心吗?”
“有!”官兵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按事先约定,鸣炮三响,以示孙中山安全抵达楚豫舰。震撼夜空的三声炮响传到粤秀楼,宋庆龄和卫队人员才松了一口气。
在孙中山走后半小时,忽然炮声四起,划破夜空,叛军开始向粤秀楼发起进攻,还疯狂地喊着:“打死孙文!打死孙文!”
由于四周漆黑,看不清敌兵,薛岳令卫士们节省子弹,暂不还击。
黎明时,敌人已近身,薛岳大喊一声:“打!”
卫队开始用来福枪和机关枪与叛军对射,奋勇抗击,击退叛军30余次的进攻。/
叛军又用炮猛轰粤秀楼,洗澡房被炮弹击毁。但卫队仍英勇作战,毫不畏惧。叶举恼羞成怒,指挥叛军分兵三路,向总统府和粤秀楼发起新一轮进攻,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8时许,叶挺穿过浓浓的烟雾,来到薛岳跟前,低声说:“我们卫队的子弹快打完了,现在在山上固守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孙夫人决定下山。我们一起火力掩护。”
“行。”薛岳抓起一挺轻机枪猛扫,把敌方的火力点压住。
卫士长姚观顺率两名卫士趁机护着宋庆龄,沿着天桥往前爬行。流弹在空中飞鸣,有一两次正从宋庆龄的发部穿过。当他们刚刚穿过天桥,天桥就被叛军炸塌。
姚卫士长中弹倒下。两位卫士先把孙夫人安置好后,又跑回来把姚卫士长抬入总统府后院进行包扎。
上午10时左右,薛岳见警卫部队伤亡过多,决定放弃粤秀楼,撤到总统府。叛军冲上粤秀楼,疯狂地放火焚烧,孙中山保管于此的著作手稿及珍贵藏书,都被大火吞没。
下午4时,太阳偏西。广州卫戍区司令魏邦平派副官到总统府来谈判。陈可钰提出的条件第一就是保证孙夫人宋庆龄的安全,但那个副官说他不能担保宋庆龄的安全。正在谈判间,叛军不顾信义地冲开总统府前面的两层铁门,一轰而进,大肆抢掠总统府的枪弹、财物。
在一片混乱中,几名卫士护卫着宋庆龄冲出大门,薛岳急中生智,为吸引叛兵,连忙把手中包裹里的东西撒在地上,并趁叛军们抢夺钱物之机,从人丛中逃出。
宋庆龄此时身怀有孕,行动不便,逃出大门后,凭着机智勇敢,多次躲过叛军,艰难地走到沙面一位友人处休息,后又乘电船到达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校址)校长钟荣光家里。由于过度紧张和劳累,宋庆龄在钟荣光家里流产,这是“一生唯一的一次妊娠”。
有关薛岳等人在突围中的表现,一直未有记录。2005年,叶挺之子在中央档案馆意外发现叶挺当年在狱中所写的一篇《囚语》,其中正好有较详细的记述:
民十一年与薛伯陵、张向华同任孙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六月间,陈炯明以二师之兵围攻总统府,余与伯陵两营人守御之。激战一日夜,当攻破之际,余与伯陵偕同向前门逃出。乱兵拥入,余一手撒五万元钞票于地,乱兵争拾取,余辈乘机挤出。在街上,复前后受机枪扫射,余二人逃散。余走数街,为乱兵追逐入一穷巷,一洗衣妇助我,取一梯登瓦上,走数十栋,始入一印刷店,为一老妇所收容。事后,为陈炯明视为叛逆而通缉。此一次也。兵败之后,不数日,余偕伯陵潜乘轮至黄浦(埔),登总理及委座所指挥之“楚豫”舰后突入白鹅潭。
正如文中所述,薛岳安全脱险后,化装来到珠江边,登上楚豫舰,见到了中山先生,向他报告了警卫团被打散的经过。中山先生嘉勉了薛岳的忠勇,把他留在身边继续担任卫士。
第二天,为了联络友军前来平叛,孙中山交给薛岳一个任务,要他率几个人秘密到广西梧州,与驻梧州的粤军第四师营长兼梧州卫戍司令莫雄联系,策动第四师平叛事宜。
薛岳等得令后,乘小舰偷偷离开广州,溯西江而上。当他们辗转一个多月,好不容易找到莫雄时,人称“莫大哥”的莫雄遗憾地告诉薛岳,你们来晚了,北伐大军已经回师失败。
原来,在江西前线指挥作战的胡汉民、李烈钧、许崇智等北伐军领导人接到孙中山的电报后,率部迅速回师,结果在韶关遭到早有准备的叛军的有力阻击,经过一个多月较量,北伐军被击败,退回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平叛行动受阻。
薛岳等人十分悲愤,又不知如何是好。莫雄劝他们留在第四师,待机行动。可薛岳坚决地说,我们是中山先生的卫士,不能离他而去。请莫大哥帮忙,送我们去上海找中山先生。
莫雄见薛岳他们去意已决,不好强留,便把他们化装成水手、伙夫,躲过敌警的检查,坐上梧州至香港的轮船大明号,安全来到香港,并巧遇刚从广州逃出来的叶挺。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文前内容 第17节:第三章〓讨伐陈逆,关山度若飞(1)
第三章〓讨伐陈逆,关山度若飞
一、重归队伍,首获大捷
8月,是台风多发季节。 每一次台风的登陆,都使香港岛承受一次“惊吓”,特别是住在大棚区的下层市民,不少人因此无家可归。在香港,薛岳、叶挺正为前程彷徨时,只听得满街报童在喊:
“卖报,卖报!‘孙大炮’又放大炮,陈炯明在责难逃!”
“最新消息!孙文发表《就陈炯明叛变事件致海外同志书》,承认‘所用非人’!”
薛岳连忙掏出一个硬币,买了一份报纸,与叶挺两人在街上边走边读。
原来,孙中山离开广东来到上海后,坚持进行革命活动。他在上海寓所不断接见国民党的高级军政要人,部署继续讨伐陈炯明的战斗计划。此次陈炯明叛变,是孙中山一生中所遭受的最为惨重的一次打击。9月18日,他发表了《就陈炯明叛变事件致海外同志书》,对这次因陈炯明的叛变而导致革命的失败深表痛心,详细揭露陈炯明叛乱经过。
薛岳读到这里,高兴地对叶挺说:“希夷,我们到上海找孙先生去。 ”
“走,买船票去。”叶挺高兴得一蹦三跳。
当天晚上,两人各买了一张三等舱票,登上了一艘由港到沪的外国客轮。七天后,他俩经四处打听,找到了在上海的孙中山。
孙中山喜出望外,拍着两人的肩膀说:“你们一路辛苦了!”
接着,他告诉他俩一个好消息:“退守在福建的北伐军许崇智部打垮了北洋闽督李厚基,攻克福州,革命局势出现转机。我已下令将北伐军改为东路讨贼联军,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联军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黄大伟为第一军军长,李福林为第三军军长,蒋介石为第二军参谋长,将取道闽南进攻潮汕,现廖仲恺先生等将赴闽慰劳北伐军。你们两人来得正是时候,可随廖先生一同前赴,参加部队。”
薛岳、叶挺一听,喜得眉开眼笑,再三表示要效忠先生,讨伐陈贼。
第二次踏上福建的土地,薛岳感触良多。
想当年,他在保定陆军学校中途退学,参加援闽粤军,并随军打进福建。当时粤军总司令是陈炯明,参谋长是邓铿;如今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恩师邓铿惨遭暗杀,当年的总司令成了讨伐的对象,好好的北伐形势因而被断送。这一切都是陈炯明造成的。薛岳每想到此就感到心痛。
在福州东路讨贼联军总司令部。许崇智早知道薛岳、叶挺是两个难得的军事人才,而今又是奉中山先生之命前来投军,十分高兴,便安排他俩在司令部任中校参谋。
不久,薛岳见到了同样奉中山先生之命来投军的叶剑英、李章达。薛岳和叶、李二人都曾在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团共过事,共同经历了“6·16”之变。如今故人相见,彼此自然嘘寒问暖。
薛岳在总司令部参谋部没待多久,干事一向风风火火的二军八旅旅长张民达就来向许崇智要人。
孙中山曾说过,“革命靠两达”。这“两达”,一是指邓演达,二是指张民达。


文前内容 第18节:第三章〓讨伐陈逆,关山度若飞(2)
张民达从小在南洋长大,通晓各种语言,很早就参加同盟会,是孙中山的一个忠实信徒、民主革命的一员骁将。/ 1917年孙中山南下护法,张民达复返国投效,在大元帅府随侍中山先生左右。1918年,他在漳州加入援闽粤军,并任许部五十七营营长,始崭露头角。这次东路讨贼军回粤之役,张民达由团长擢升为第八旅旅长,他打算物色一批有才干的青年军官到八旅任职。
许崇智问:“你要谁?”
张民达说我想好了,一个叫叶剑英,一个叫薛岳,就他俩。
许崇智说好你个猛张飞,看来是有备而来啊。他心里有些舍不得,可拗不过张民达的“死缠烂打”,只好同意放人。
薛岳自从参军以来大都在司令部做参谋工作,他一直想上前线指挥打仗,这次能到一线部队当上校团长,正合他意,于是没有二话,和叶剑英两人来到第八旅赴任,一个任十六团上校团长,一个任参谋长。/
随后三年中,薛岳与叶剑英成为生死战友,两人并肩参加了东征和北伐。
孙中山知道陈炯明一日不除,广东则无安宁之日,便以肃清盘踞于东江的陈炯明叛军为急务,命各路军队围攻惠州。他将剿灭叛军最大的希望寄予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1923年春节刚过,薛岳便接到东路讨贼军迅速回粤讨伐陈炯明的命令。
2月1日,草长莺飞。许崇智率东路讨贼军三个军十二个旅(其中四个旅留闽)两万余人,兵分两路入粤:一路从漳州、诏安入粤境饶平;一路经南靖、龙岩、上杭、峰市入粤境大埔,薛岳所在的张民达旅属此一路。
薛岳率部来到大埔,张民达告诉他,陈炯明见大兵压境,恐怕前后夹击,干脆宣称下野,其所部洪兆麟四个师在汕头通电“独立”。中山先生虽有所怀疑,但还是派大本营总参谋长李烈钧、安抚使姚雨平等分赴汕头、惠州,收抚叛军,又令许崇智总司令率部接管潮汕地区。
“旅长,我们旅也要开到潮汕地区?”薛岳问。
张民达摇摇头:“不,许总司令已率部进驻潮州,他令我旅逐步向松口、梅县、兴宁推进。北洋军阀政府已任命陈炯明的干将林虎为潮梅护军使兼粤军总指挥,林虎有近万部队,潜伏于粤赣边寻邬一带,对我部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我旅的任务就是负责监视林部,确保这一方的安全。”
张民达说着,猛咳起来。薛岳连忙轻拍他的后背,并叫副官端一杯开水来。
因一路急行军,张民达身染重病,咳嗽不止。他喝了口水,平静后,说:“这一段战事应该会平静些。部队到梅县后,我想抓紧到广州看病,部队日常事务由参谋长叶剑英负责。伯陵,你和叶参谋长等一定要看清局势,小心从事。提防林虎袭击。”
“旅长,你放心去吧。我们会警惕的。”薛岳答。
谁知张民达走后不久,洪兆麟部再度叛变。许崇智所率东路讨贼军被腰斩成两截,情形甚为狼狈,他们在揭阳又遭到自赣边南下的林虎部队的袭击,从揭阳入丰顺要地言岭关失守,人马损失惨重。
在梅县,薛岳最为忧虑的就是林虎部队,如今意料之中的事果真发生,特别是言岭关的失守,对整个部队威胁很大。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旅部,与参谋长叶剑英商量对策。
叶剑英眉头一皱,说:“当务之急,就是夺回言岭关,挡住来势汹涌的林虎部。我已向总司令请命,由我率第八旅组织反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言岭关。我已报告正在广州养病的张民达旅长。张旅长闻知,正带病兼程驰返前线督战。”
薛岳拳头一握,说:“有旅长坐镇,我们更有信心了。这一仗就由我团打先锋吧,就是牺牲我们整个团,也要拿下言岭关。”
叶剑英点点头:“关键时刻,是得让你这头老虎打先锋,多保重。”
薛岳亲率奋勇队冲锋,以一当十,经过一天一夜激烈战斗,终于挫敌破关,夺回要地,取得言岭关大捷,粤军士气大振。薛岳也因打赢这个硬仗,在粤军中初露锋芒,受到关注。


文前内容 第19节:第三章〓讨伐陈逆,关山度若飞(3)
攻克言岭关以后,第八旅乘胜进军,沿老隆、河源一线,直捣“陈家军”老巢惠州。
在惠州新村,薛岳部正好挡住前来增援的叛将熊略部,他毅然命令部队,不留预备队,全线发起突袭。敌军毫无准备,仓皇溃逃。薛岳率部奋起直追。敌军被追到一条河边,正赶上河水暴涨,退路断绝,只好缴械投降。这次战斗,俘获熊略部3000余人,缴枪千余支,取得全胜。
至此,东路讨贼军到达博罗、增城、惠州,完成回师作战的任务,并与广州的西路讨贼军取得联系,准备下一步共同联手讨伐陈炯明叛军。大本营对这一仗非常满意。孙中山于7月间在《复邓演达函》中写道:“敌人来援惠州之军已被张民达完全击灭,我宜乘胜速下惠、潮,则广东从此可告太平,而此敌亦不敢再犯广东矣!”
应当说,这次东路讨贼军八个旅从福建回师作战,损失较大,抵达东江下游时,较为完整的只有张民达等四个旅。 薛岳在这次转战中,直接率主力团在一线作战,其勇猛的战斗作风和灵活的指挥战术,受到肯定。
二、解围博罗,溃退粤东
同年7月下旬,驻守惠州的陈炯明叛军又蠢蠢欲动。
7月23日,中山先生为早日消灭陈炯明残部,攻下惠州城,在石龙设大本营亲自督战。他以许崇智任中路指挥驻博罗;杨希闵任右翼指挥驻平湖;胡谦任左翼指挥驻增城;刘震寰驻飞鹅岭一带,围攻惠州。
叛军这方也不是吃素的。 叛军总指挥叶举趁东征军立足未稳之机,命熊略、陈修爵等部集中5000兵力,先行袭击博罗城,将许崇智指挥部团团包围。
许崇智的守城部队不过3000多人,坚守十余日,伤亡很大,几乎弹绝粮尽,连连向孙中山告急。
中山先生非常焦急,电令驻台山的粤军第一师卓仁机旅迅速前往解围,并令张民达旅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全力攻平山,以平博罗之敌。张民达接到命令后,令薛岳团作为急先锋,率部星夜驰援,先后占领淡水,克复平山。
9月10日下午3时,他们与卓仁机、张发奎所率的队伍汇合,抢占博罗西边笔架山高地,给攻城的敌人造成很大威胁。叛军害怕受到内外夹击,马上收缩队伍,退回城北高地。
在城内指挥的邓演达见叛军退走,打开西门,到阵地来会张发奎、薛岳,激动地说:“你们再不来,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了。”
薛岳说:“听说你们被困,我们都十分着急,好在向华的部队来得及时。”
张发奎哈哈大笑说:“我们三兄弟好久没见了,晚上多喝两杯,我那里有好酒!”
博罗解围后,许崇智分兵三路进军,夺取河源。张民达接受任务后,命令薛岳团,向响水方向前进,追击敌人,并于10月3日顺利进入重镇河源。
本来进入河源城后,讨贼军理应一鼓作气追歼逃敌,但讨贼军到此却停止了进攻。总司令许崇智把指挥事务交给参谋长张国桢,自己溜回广州。一部分高中级军官纷纷效法,返回省城“快活”去了。受高级将领们贪图享受之影响,部队纪律松散,士气低落,聚赌之风盛行。薛岳为此忧心忡忡。
是时,陈炯明得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支持,从香港潜回东江,策划发动部下全面反攻。10月22日,叛军林虎部大举反攻河源。讨贼军张民达旅、卓仁机旅、莫雄独立旅等因敌众我寡,被迫撤离河源。
奉孙中山之令,李济深率第二旅陈济棠部、及朱培德、杨希闵部,分别从横沥、博罗赶到泰美、柏塘增援,在泰美、三径、柏塘一线与叛军林虎部展开战斗。
战斗行将展开时,张民达以电话请求守泰美的参谋长张国桢“固守泰美两小时”,但张国桢部刚与敌接触,便放弃泰美向后撤退。张民达无奈,只好令正在三径与敌人展开激战的薛岳:“泰美方面敌人进攻甚急,现令你团立即结束这里的战斗,增援泰美;三径的残敌交由莫雄旅去收拾。”
薛岳马上整理队伍,星夜驰援,大踏步向泰美方向前进。


文前内容 第20节:第三章〓讨伐陈逆,关山度若飞(4)
这支奇兵在黎明前及时赶到,顾不得休息就立即投入战斗,配合张国桢指挥的陈得平、许济等部友军,再次克服泰美,缴枪千支。 紧接着,他们又穷追猛打,协助柏塘的粤、滇联军,经一天一夜的恶战,终将敌人击溃。这就是有名的柏塘、泰美之役。
在战场上,薛岳见到了卓仁机一旅独立团团长张发奎。一身战尘的张发奎乐哈哈地抱着他说:“老弟,如果晚来一步,老哥这条命恐怕就要丢到柏塘了。”
薛岳对着张发奎宽厚的肩膀就是一拳:“你这个山大王,小小的柏塘怎么能容得下你?快请我喝酒去。”
但两人还来不及喝酒,惠州方向传来不妙消息,进攻惠州的滇、桂联军遭到叛军的夹击,全部向樟木头、石龙一带撤离。叛军林虎部从而得到收容整理,再次组织猛烈反攻。
11月12日叛军攻占石龙。讨贼军向石滩退却,溃兵如潮。孙中山见此情景,心急如焚,亲自出面阻止败军退却。他在石滩车站竖起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八个大字:“我在石滩,退者枪毙!”
尽管如此,仍然阻止不了败兵的溃退。孙中山的专车停在桥上,溃兵们向专车开枪,车上的玻璃都被打破了。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仍坚持督师不退。最后,左右参军无奈,只好假传命令,命司机把专车开走。孙中山被迫退回广州。
直到晚年,薛岳对这次撤退印象颇深,真可谓兵败如山倒,数万人拥过石滩桥,秩序甚为混乱,人仰马翻,自相践踏,许多人跌进水中,浮尸一片。好在薛岳平时率兵纪律严明,撤退时队伍并没混乱,而是另从他路从容过桥,降低了损失。
孙中山返回广州后,下令东路讨贼军各部集结整编。
张民达的第八旅从进军福建,攻克水口,到转战潮汕,大战言岭关,解围博罗,克服泰尾,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许崇智报请孙中山批准给张民达旅长记大功两次。1924年3月10日,孙中山特意召见了东路讨贼军第八旅所部长官,并发表了讲话。
他表彰说:“诸君是许总司令和张旅长的部下,许崇智同张民达都是我们革命很热心的同志。第八旅是一支真正的革命军队。这是旅长张民达正确指挥的结果,同时也与官兵们奋勇当先分不开的。”
孙中山的召见和讲话,给了张民达、叶剑英、薛岳等第八旅广大官兵极大的鼓舞。
三、参加东征,新立战功
1924年是战事相对平静的一年。经过大半年的较量,孙中山的革命军与陈炯明的叛军彼此都元气大伤,急需休整。
孙中山于1月20日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明确国民革命的任务就是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中国。这给薛岳这些年轻热血的军官,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紧接着,孙中山着手进行军事上的整顿。他将原属中央所辖的粤军和东路讨贼军,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以许崇智为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下设四个师及若干独立旅,第一师师长李济深,第二师师长张民达,第三师师长邓润琦,第四师师长许济。
正是这次部队整编,薛岳离开张民达的八旅,重回粤军第一师,担任副官长,旋任参谋长。
对于薛岳的归队,张发奎(第一团团长)、叶挺(第二旅第三团第二营营长)、余汉谋(第二旅第三团第一营营长)、陈诚(时任连长)等老同学、老战友异常高兴,摆酒庆贺,一个个喝得烂醉如泥。
1925年1月7日,身处粤东的陈炯明趁孙中山抱病北上北京,广东群龙无首之际,便勾结江西的方本仁,兵分三路,杀气腾腾地扑向广州。
面对敌势,广州大元帅府迅速决定东征陈炯明,任命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兼任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任前敌总指挥。2月1日,东征部队分三路东进。
此次东征的主力为右翼军,它由建国粤军和黄埔学生军组成,共有3000多人。右翼部队在短短一个月间,先后占领淡水、海丰、潮安、汕头等地。陈炯明的部队节节败退,叶举只身逃往香港,熊略部败退闽西南的武平,洪兆麟部败退闽边。


文前内容 第21节:第三章〓讨伐陈逆,关山度若飞(5)
薛岳初时并没有直接参加东征部队,只是在后方师部负责参谋工作。 当时粤军一师分为两部分参战,陈铭枢的第一旅参加东征;陈济棠的第二旅、黄镇球的补充团和一旅的蔡廷锴营则奉命开赴广西,支持李宗仁的新桂军。薛岳从中协调指挥两支队伍,做好后勤保障。
当东征前方告急时,薛岳再次离开粤军第一师,升任第十四师副师长兼十四团团长,奉命率十四团赶往兴宁,阻击从赣边南下增援东江的叛军林虎部。
3月11日夜,阴云密布。薛岳率部赶到兴宁北部的合水,正好挡住叛军中最为精锐的林虎部。
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恶战半天,林虎这只“虎”,终于难敌薛岳这只“虎”,被迫向平远方向败退。薛岳以胜军之势,紧咬不放。
13日夜,薛岳借着浓重的黑幕,夜袭叛军,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仓皇北逃。 正是雨天,春雨绵绵,山路崎岖,泥泞难行。
有军官建议,穷寇莫追。
薛岳说,我右翼军正在棉湖一带与敌血战,双方伤亡很大,绝不能让敌援军赶到那里。现敌不敢与我恋战,正是有利之机。我们应发扬痛打落水狗精神,把叛军彻底打垮。
18日,在大宗祙,薛岳亲率一支敢死队,手提一挺轻机枪,冒着大雨,向敌军展开猛攻。敌军没有防备,一时土崩瓦解。27日,薛岳与党代表贾佃濠自平远将战况电呈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及汪精卫、蒋介石等:
三月十一日,逆军残部由赣边来犯兴宁。/ 职团由大埔星夜赶到合水,与逆军激战半日,被我击溃,向平远逃走。十三日,追至东石,被我夜袭。十八日,追至大宗袜,我又雨袭击,敌伤之数百余人。我伤亡百余人。职团获步枪五百余支,驳壳枪二十余支,马匹数十,军用品无数,俘虏四百余名。现敌一部退往福建,一部退往江西,敌之将官,俱已退往香港、上海。
蒋介石大喜过望,通电嘉奖薛岳部。
正当东征军乘胜前进时,4月5日清明节这天晚上,大雨滂沱,薛岳突然接到张民达的副官打来的电话报告说,张民达师长溺水身亡。他听后,整个人都呆住了。
这次东征,张民达所率的第二师屡立战功,他被任命为梅州绥靖督办。3月底,张民达追击敌人于粤赣边,驻节蕉岭时,刘震寰、杨希闵开始在广州策划叛乱(公开叛变在6月),企图夺取大元帅直辖之石井兵工厂,情势紧急。许崇智急电促张民达赴汕头商议军事。正在梅州老家设宴庆祝新居“逸庐”落成的张民达,于4月5日上午,冒大雨从松口坐船去汕头。由于水涨湍急,行至潮州湘子桥时翻船遇难。
薛岳闻此噩耗,悲痛不已,含泪赶赴潮州,参加张民达的葬礼。回想起与张师长一起战斗的日子,仿佛一切都在眼前……
1925年7月1日,广州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8月26日,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国民政府将所部粤、湘、滇军,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共有六个军,并参照苏联红军模式,设有党代表:
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组成;
第二军军长谭延闿,由原湘军改编;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