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琉球国志略

周煌 (清)
琉球国志略
凡例
琉球国志略首卷
琉球国志略卷一
琉球国志略卷二
琉球国志略卷三
琉球国志略卷四上
琉球国志略卷四下
琉球国志略卷五
琉球国志略卷六
琉球国志略卷七
琉球国志略卷八
琉球国志略卷九
琉球国志略卷十
琉球国志略卷十一
琉球国志略卷十二
琉球国志略卷十三
琉球国志略卷十四
琉球国志略卷十五
琉球国志略卷十六
续琉球国志略
郭序
续琉球国志略首卷
续琉球国志略卷之一
续琉球国志略卷之二
识语
 
题奏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谨奏:为恭进「琉球志略」,仰求圣鉴事。
  窃臣西蜀单寒,毫无学识;由进士,蒙恩拔置史馆,造就多年。幸窥中秘之书,粗习编摩之役。伏念臣自奉使之初,亲承圣训,以前此使臣类有纪录,意存润饰,传闻异辞;兹当就耳目所及,加以订正:务求征信,无事铺张!臣衔命战兢,每怀靡及。遵即于往返途次及使馆余闲,随时采辑,略具草稿;续自回京数月以来,分门比类,以次告竣。臣愚,窃谓前疑尽释,识神护之非诬;近事有征,较陈编而略备。谨斋心熏沐,恭录成书,上呈睿览。外具该国地图二幅,并录臣「衔恩纪事韵语」二册,随书恭进。统祈皇上垂慈训示,臣不胜惶悚屏营之至!谨奏。
  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奉旨:『留览。钦此』。
 
  一、琉球国于元延佑间曾分为三,遂以中山自别于山南、山北。前明洪武初,三王并封。至永乐中,尚巴志复合为一,宜改称矣;而相沿不察,且私谓中山能并山南、北,有矜艳之意,故仍其旧。大抵中山世号忠顺,本不敢若倭人僭立元和、宽永等名号,而但以琉球为国名、中山为王号而已。国朝康熙元年,颁赐王印,印文止「琉球国王之印」六字,不称「中山」。今上以清篆告成,另铸新印颁给,印文仍前。而先后使臣汪楫、徐葆光所录尚以「中山」冠其书名,何耶?臣愚以为诏书不没其「中山」旧号者,诏必宣示、令众共闻,故俯从其王与国人之意;而印则视内地诸道关防,祇应以「琉球」括之。今臣所续纂,务从其实;恪遵印文,惟称「琉球国志略」云。
  一、前代诏敕,凡前录所收者,随事存录。至国朝历赐御书、诏敕、谕祭诸文,并恭录卷首,以昭圣代典谟。
  一、图书,自昔并称。图绘之设,本以摹状形势,令弹丸黑子可按图而得耳。今所绘只择其有关天文、地理及中华系教者,衍为数则。若岛夷日用琐屑——如「旧录」器玩之属,概从略焉。
  一、使之有「录」,自明陈侃始;侃直曰「使录」,郭汝霖、萧崇业皆曰「使录」,俱止一篇。谢杰「使事补遗」始分八款,曰原委、使礼、册封、用人、启行、敬神、国俗、御倭;外集有「日东交市记」,又「琐言」二条——曰事权、曰恤役。至夏子阳「使录」,则海图之外,亦列八款:曰题奏、使事、礼仪、造舟、用人、敬神、质异、使务。国朝张学礼,则「纪略」、「杂录」,各自成卷;汪楫则「疏抄」外,「中山沿革志」为二卷,「杂录」五卷——曰使事、疆域、俗尚、物产、神异。至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较为赅备;然条类繁多、不相统系,稽考难于检阅。今臣所纂,拟荟萃前使诸录,互相考证,订其讹舛;并参前史、旁及百家纪载有关琉球事实者,兼收汇辑;质以亲所见闻,爰成「琉球国志略」一书,似较前录稍详。而云「略」者,以得自严程匆遽之余,实不敢自信无误,且冀窃比于古使臣「每怀靡及」之意焉。卷首于凡例、书目、图绘外,首列御书、诏敕、谕祭文;次则星野、国统、封贡、舆地、山川、府署、祠庙、胜迹、爵秩、赋役、典礼、兵刑、人物、物产、艺文、志余,为目十有六——而各目中有须条析者,别列小目附之,分为十六卷。
  一、琉球之有新志,犹是「使录」之旧例尔。但「录」系使臣一人之事,而「志」则关一国故实所存。方今中外一统,琉球被化尤深且久,似宜从中国诸道郡县之例,故以志体拟录,庶益坚其向化悃忱。抑或可宣付史局采臣所纂,俾附职方;则出自圣明鉴裁,非臣所敢擅请也。
  采用书目钦定「明史」「大清会典」「渊鉴类函」「大清一统志」「福建通志」「太学录」「隋书」「南史」「唐书」「宋史」「元史」「明实录」「明一统志」「明会典」明陈侃嘉靖甲午「使录」高澄「甲午操舟记」郭汝霖嘉靖辛酉「使录」萧崇业万历己卯「使录」谢杰己卯「使录撮要补遗」、「日东交市记」夏子阳万历丙午「使录」胡靖崇祯癸酉「记录」国朝张学礼「使琉球纪」、「中山纪略」汪楫「册封疏抄」、「中山沿革志」、「使琉球杂录」、「海东吟稿」林麟焻「竹枝词」海宝「使琉球诗」徐葆光「中山传信录」、「使琉球诗」「中山世缵图」「中山世鉴」「中山诗杰集」「指南广义」
 
琉球国志略首卷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御书
  诏敕
  谕祭文
  图绘
  御书
  圣祖仁皇帝御笔「中山世土」(康熙二十一年赐王尚贞)。
  世宗宪皇帝御笔「辑瑞球阳」(雍正二年赐王尚敬)。
  皇上御笔「永祚瀛壖」(乾隆四年赐王尚敬)。
  诏敕
  顺治十一年封王尚质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帝王祗德应治,协于上下,灵承于天;时则薄海通道,罔不率俾,为藩屏臣。朕懋绩鸿绪,奄有中夏。声教所绥,无间遐迩;虽炎方荒略,亦不忍遗。故遣使招徕,欲俾仁风,暨于海澨。尔琉球国,粤在南徼。乃世子尚质,达时识势,祗奉明纶;既令王舅马宗毅等献方物、禀正朔,抒诚进表,缴上旧诏敕印,朕甚嘉之!故特遣正使兵科副理官张学礼、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垓捧诏印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仍锡以文币等物。尔国官僚及尔氓庶,尚其辅乃王、饬乃侯,度协摅乃荩守、乃忠诚,慎又厥职,以凝休祉,绵于奕世。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赐王印一、缎币三十匹,妃缎币二十匹。
  臣按前使臣张学礼「记」:『将敕印付官张宿耀上左台宣读,王跪听;宣毕,将敕印并恩赐蟒缎、装花绫绸四十八匹,付王收受。王妃敕谕付官孟道脉上右台宣读,王妃跪听;宣毕,将蟒缎、装花绫绸四十八匹付王转付妃收受』:则似有两敕,设两台;而匹数亦与诏文不符。谨录之,以俟参考。
  康熙元年封王尚质敕
  皇帝敕谕琉球国世子尚质:尔国慕恩向化,遣使入贡;世祖章皇帝嘉乃抒诚,特颁恩赉,命使兵科副理官张学礼等赍捧敕印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乃海道未通,滞闽多年,致尔使人物故甚多。及学礼等奉掣回京,又不将前情奏明,该地方督、抚诸臣亦不行奏请。迨朕屡旨诘问,方悉此情。朕念尔国倾心修贡,宜加优恤;乃使臣及地方各官逗遛迟误,岂朕柔远之意!今已将正副使、督抚等官分别处治。特颁恩赉,仍遣正使张学礼、副使王垓,令其自赎前罪,暂还原职,速送使人归国;一应敕封事宜,仍照世祖章皇帝前旨行。朕恐尔国未悉朕意,故再降敕谕,俾尔闻知。
  康熙二十二年封王尚贞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躬膺天眷,统御万邦;声教诞敷,遐迩率俾。粤在荒服,悉溥仁恩;奕叶承祧,并加宠锡。尔琉球国地居炎徼,职列藩封;中山王世子尚贞屡使来朝,贡献不懈。当闽疆反侧、海寇陆梁之际,笃守臣节,恭顺弥昭;克殚忠诚,深可嘉尚!兹以序当缵服,奏请嗣封。朕惟世继为家国之常经,爵命乃朝廷之巨典;特遣正使翰林院检讨汪楫、副使内阁中书舍人加一级林麟焻,赍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尔国臣僚以及士庶,尚其辅乃王慎修德政,益励悃忱;翼戴天家,庆延宗祀:实惟尔海邦无疆之休。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
  康熙二十二年封王尚贞敕
  皇帝敕谕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贞:惟尔远处海隅,虔修职贡;属在冢嗣,序应承祧。以朝命未膺,罔敢专擅;恪遵典制,奉表请封。朕念尔世守臣节,忠诚可嘉!特遣正使翰林院检讨汪楫、副使内阁中书舍人加一级林麟焻,赍敕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文币等物。尔祗承宠眷,懋绍先猷;辑和臣民,慎固封守:用安宗社于苞桑,永作天家之屏翰。钦哉,毋替朕命!故谕。
  颁赐国王:蟒缎二匹、青彩缎三匹、蓝彩缎三匹、蓝素缎三匹、闪缎二匹、衣素缎二匹、锦三匹、纱四匹、罗四匹、绸四匹。
  颁赐王妃:青彩缎二匹、蓝彩缎二匹、妆缎一匹、蓝素缎二匹、闪缎一匹、衣素缎二匹、锦二匹、纱四匹、罗四匹。
  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
  康熙五十八年封王尚敬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恭膺天眷,统御万邦;声教诞敷,遐迩率俾。粤在荒服,悉溥仁恩;奕叶承祧,并加宠锡。尔琉球国地居炎徼,职列藩封;中山王世子曾孙尚敬屡使来朝,贡献不懈。当闽疆反侧、海寇陆梁之际,笃守臣节,恭顺弥昭;克殚忠诚,深可嘉尚!兹以序当缵服,奏请嗣封。朕惟世继为家国之常经,爵命乃朝廷之巨典。将遣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赍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尔国臣僚以暨士庶,尚其辅乃王慎修德政,益励悃忱;翼戴天家,庆延宗祀:实惟尔海邦无疆之休。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康熙五十七年八月□□日。
  康熙五十八年敕谕王世子尚敬
  皇帝敕谕琉球国中山王世子曾孙尚敬:惟尔远处海隅,虔修职贡;属在冢嗣,序应承祧。以朝命未膺,罔敢专擅;恪遵典制,奉表请封。朕念尔世守臣节,忠诚可嘉!特遣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赍敕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文币等物。尔祇承宠眷,懋绍先猷;辑和臣民,慎固封守:用安宗社于苞桑,永作天家之屏翰。钦哉,毋替朕命!故谕。
  颁赐国王:蟒缎二匹、青彩缎三匹、蓝彩缎三匹、蓝素缎二匹、闪缎二匹、衣素缎二匹、绵三匹、纱四匹、罗四匹、绸四匹。
  颁赐王妃:青彩缎二匹、蓝彩缎二匹、妆缎一匹、蓝素缎四匹、闪缎一匹、衣素缎二匹、绵二匹、纱四匹、罗四匹。
  康熙五十七年八月□□日。
  乾隆二十一年封王尚穆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恭膺天眷,统御万方;声教诞敷,遐迩率俾。粤在荒服,悉溥仁恩;奕叶承祧,并加宠锡。尔琉球国地居炎徼,远隔重洋。世列藩封,屡膺朝命;代修职贡,恭顺弥昭。兹以中山王世子尚穆序当缵服,奏请嗣封。朕惟世继为家国之常经、爵命乃朝廷之巨典;特遣正使翰林院侍讲全魁、副使翰林院编修周煌,赍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尔国臣僚以暨士庶,尚其辅乃王慎修德政,益励悃忱;翼戴天家,庆延宗祀:实惟尔海邦无疆之休。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日。
  乾隆二十一年敕谕王世子尚穆
  皇帝敕谕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穆:惟尔远处海隅,虔修职贡;属在冢嗣,序应承祧。恪遵典制,奉表请封。朕念尔世守藩服,恭顺可嘉!特遣正使翰林院侍讲全魁、副使翰林院编修周煌,赍敕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文币等物。尔其祇承宠眷,克懋先猷;和辑臣民,增修德政:永延宗社之嘉庥,长作天家之屏翰。钦哉,毋替朕命!故谕。
  颁赐国王:蟒缎二匹、青彩缎三匹、蓝彩缎三匹、蓝素缎三匹、闪缎二匹、衣素缎二匹、绵三匹、纱四匹、罗四匹、绸四匹。
  颁赐王妃:妆缎一匹、青彩缎二匹、蓝彩缎二匹、蓝素缎二匹、闪缎一匹、衣素缎二匹、绵二匹、纱四匹、罗四匹。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日。
  谕祭文
  康熙二十二年谕祭故王尚质文
  维康熙二十二年(岁次癸亥)八月庚子朔,越六日乙巳,皇帝遣正使翰林院检讨汪楫、副使中书舍人林麟焻谕祭于故琉球国王尚质之灵曰:朕受天景命,君临万邦;殊方海澨,罔不宾服。凡有恪共藩职、累世输诚,则必生加锡命之荣,殁隆赙恤之典;所以旌扬归附、柔怀荒远,垂为国宪,昭示亿年。尔琉球国中山王尚质式廓前徽,诞膺世祚:作藩屏于南海,绥岛服以咸宁;辑圭瑞于中邦,莅民人而胥靖。浮航贡卖,凛遵王享之规;逾险求章,虔秉朝宗之志。方谓河山永固,带砺之祚常存;何期霜雪遄零,松柏之姿忽谢!眷言藩服,朕实伤焉!爰沛褒纶,优加祭恤。呜呼!尔敦以下奉上之节,忠诚克励于遐方;朕弘视远如迩之仁,锡赉宜崇乎异数。肆陈芬苾,尚其来歆!
  康熙五十八年谕祭故王尚贞文
  维康熙五十八年(岁次己亥)六月壬寅朔,越祭日丁卯,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谕祭于故琉球国中山王尚贞之灵曰:朕抚绥万邦,中外一体;越在荒服,咸畀湛恩。矧效忠既笃于生前,斯赐恤弥隆于身后;眷言鸿代,宜贲龙光。尔琉球国中山王尚贞肃凛朝章,丕扬世绪:秉声灵于天府,水静鲸波;奉正朔于大庭,风清岛服。靖共匪懈,恩早锡于九重;贞顺弥加,时将历乎三纪。方谓期颐未艾,何图徂谢遥闻!深用怆怀,特颁祭恤。呜呼!作屏翰于遐方,始终臣节;被优崇于幽穸,炳焕纶褒。用荐苾芳,尚其歆格!
  康熙五十八年谕祭故王尚益文
  维康熙五十八年(岁次己亥)六月壬寅朔,越祭日丁卯,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谕祭于故琉球国王尚益之灵曰:朕承天庥,抚驭区宇;罔有内外,并予辑绥。凡所宾贡,不忘存恤;有庸必报,虽远弗遗:所以示怀柔、昭巨典也。尔琉球国王嗣尚益承先受祚,继志输忠:世着勋劳,奉共球而内向;代修朝请,航溟渤以归诚。乃莅职止于三年,嗣封阙于再世。眷言藩服,方期多福之是膺;勉树嘉猷,讵意修龄之难得!讣音远告,褒恤特申;虽锡命未逮于生前,而荣施实隆于身后。爰颁祭醊,用遣专官。呜呼!玉册遥传,庶慰来王之志;纶函覃被,聿昭抚远之忱。载设牲牺,庶其歆格!
  乾隆二十一年谕祭故王尚敬文
  维乾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七月丁卯朔,越二十有七日癸巳,皇帝遣翰林院侍讲全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周煌谕祭于故琉球国中山王尚敬之灵曰:朕惟恩昭柔远,眷藩服于东瀛;典着饬终,焕纶褒于北阙:奕世之效忠既笃,中朝之赐恤弥殷。尔琉球国中山王尚敬继绪球阳,作屏华屿:纳■琛乎万里,曰求厥章;奉珪瑞者三十年,予嘉乃德。方期保艾,膺带砺以延休;何意奄徂,感春秋之屡易!兹以覃恩于嗣服,益深追轸于重泉;式荐苾芬,用昭优渥。呜呼!衍嘉声于世土,业永河山;贲显宠于天朝,光增窀穸。歆兹奠醊,庶克钦承!
  康熙二十二年谕祭海神文(二道)
  维康熙二十二年(岁次癸亥)六月壬申朔,越二十日辛卯,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汪楫、副使中书舍人林麟焻致祭于海神曰:惟神显异风涛,效灵瀛海:扶危脱险,每着神功;捍患御灾,允符祀典。兹因册封殊域,取道重溟;爰命使臣,洁将禋祀。尚其默佑津途,安流利涉;克将成命,惟神之休!谨告。
  维康熙二十二年(岁次癸亥)十二月戊戌朔,越八日乙巳,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汪楫、副使中书舍人林麟焻致祭于海神曰:惟神诞昭灵贶,阴翊昌图;引使节以遄征,越洪波而利济。殊邦往复,成事无愆;克畅国威,实惟神佑。聿申昭报,重荐苾芬;神其鉴歆,永有光烈。谨告。
  康熙五十八年谕祭海神文(二道)
  维康熙五十八年(岁次己亥)五月癸酉朔,越祭日癸巳,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致祭于海神曰:惟神显异风涛,效灵瀛海:扶危脱险,每着神功;捍患御灾,允符祀典。兹因册封殊域,取道重溟;爰命使臣,洁将禋祀。尚其默佑津途,安流利涉;克将成命,惟神之休!谨告。
  维康熙五十九年(岁次庚子)二月戊戌朔,越祭日丁卯,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致祭于海神曰:惟神诞昭灵贶,阴翊昌图;引使节以遄征,越洪波而利济。殊邦往复,成事无愆;克畅国威,实惟神佑。聿申昭报,重荐苾芬;神其鉴歆,永有光烈。谨告。
  乾隆二十一年谕祭海神文(二道)
  维乾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六月丁酉朔,越六日壬寅,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侍讲全魁、副使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周煌致祭于海神曰:惟神显异风涛,效灵瀛海:扶危脱险,每着神功;捍患御灾,允符祀典。兹因册封殊域,取道重溟;爰命使臣,洁将禋祀。尚其默佑津途,安流利涉;克将成命,惟神之休!谨告。
  维乾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二月癸亥朔,越十三日乙亥,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侍讲全魁、副使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周煌致祭于海神曰:惟神诞昭灵贶,阴翊昌图;引使节以遄征,越洪波而利济。殊邦往复,成事无愆;克畅国威,实惟神佑。聿申昭报,重荐苾芬;神其鉴歆,永有光烈。谨告。
  图绘
  琉球星野图
  琉球国全图
  琉球国都图
  谕祭先王庙图
  册封中山王图
  中山王图
  天使馆图
  球阳八景图(略)封舟图
  玻璃漏图
  罗星图
  针路图
  琉球星野图
  
  琉球国全图
  
  琉球国都图
  
  谕祭先王庙图
  
  册封中山王图
  
  中山王图
  
  天使馆图
  
  球阳八景图(略)封舟图
  
  玻璃漏图
  
  罗星图
  
  针路图
  
 
琉球国志略卷一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星野
  星野
  王者体国经野,仰观俯察,以施其裁成参赞之方,尚已。是以「周礼」大司徒设土训,以周知九道之广轮;「大易」「通卦验」立圭表,以审视五星之经纬。钦惟圣祖仁皇帝北辰星共,乾坤合德。念琉球僻处东南海外,思有以定其分度次舍之象,与正其阴阳寒暑之宜;特遣精习理数内臣联颿飞渡,测晷占辰。务本夫张衡、裴秀之规,以准其远近、纡直之实:洵海邦万世之指南也。我皇上继天立极,帱覆群生;薄海内外,龙虎景从,箕毕攸好。近以西定伊犁,仍命大臣前往相度;盖竖亥所不能步、大章所未及测者,又先后有同揆已。臣管蠡之微,莫窥万一;谨录成章,以着无外之盛。志星野。
  康熙五十八年,圣祖仁皇帝特遣内廷八品官平安、监生丰盛额偕册使海宝、徐葆光同往琉球国测量。按琉球分野,与扬州吴越同属女牛星纪之次,俱在丑宫。旧测北京北极出地四十度,福建北极出地二十六度三分;今测琉球北极出地二十六度二分三厘,地势在福州正东偏南三里许。旧测福建偏度去北极中线偏东四十六度三十分,今测琉球偏度去北极中线偏东五十四度,与福州东西相去八度三十分;每度二百里推算,径直海面一千七百里。凡船行六十里为一更,自福州至琉球姑米山四十更,计二千四百里;自琉球姑米回福州五十更,计三千里:乃绕南、北行,里数故稍为纡远耳。始知从前动称万里者,皆属县揣云。
  臣按夏子阳「录」云:『以一统舆图视之,则在东南;以闽省视之,则在闽之东北。故去必仲夏,乘西南风;来必孟冬,乘东北风』。兹役多用乙针,直指姑米,遥度中山;又似实居艮方。姑据所见,罔敢臆断。
 
琉球国志略卷二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国统
  国统
  天生民,立之君。自尧、舜以来,正朔相承,尊无二上;国统历历可纪。至若四陲荒眇,弹丸黑子之地,莫不各君其国;而声教之所未通,即皆甲子无稽,世次湮灭,理有固然。其列于图经——如内地郡国志者,惟朝鲜最详,而琉球即次之;则唯其回面内向、沐浴雅化之已久也。我朝定鼎燕京,琉球率先归附;不敢自王,敦请袭封。嗣后贡职恪共,世守藩臣之分;凭借宠灵,镇抚荒徼,享祚绵远,长作东南屏蔽:有由来矣。臣使役甫竣,诹询往迹,知中山一区,禅革互乘。匪特「隋书」欢斯,茫无可据;即如洪、永初封,亦非姓尚。爰按「前录」,博采历史;并其国中撰述,亦必详译核审。上自天孙递至今爵,原流悉着,年世胥陈,务期信者有传、疑者备考;且以告守兹上者,毋恃险隘、毋敢骄淫、毋作威福、毋忘鉴戒云!志国统。
  天孙氏:琉球始祖。其初有一男、一女,生于大荒,自成夫妇,曰阿摩美久。生三男、二女。长男即天孙氏,开国始主也。次男为诸侯始,三男为百姓始。长女曰君君,次女曰祝祝,为国守护神;一为天神,一为海神。今寺院有三首六臂女神,手执日月,名曰天满大自在天神。「汪录」云:『名「辨戈天」,崇祀特隆』;盖即此也。「隋书」云:『王姓欢斯,名渴刺兜,国人呼王为「可老羊」、王妻曰「多拔茶」』;其即天孙氏之世欤!「天满」、「欢斯」,国语音皆相混;故讹耳。传二十五代,姓氏俱无考。起洪荒乙丑;至宋淳熙十三年(丙午),逆臣利勇鸩而弒之,遂自立。浦添按司舜天讨之,利勇死;诸按司群奉为王,天孙氏遂亡。凡一万七千八百零二年。
  舜天:日本人皇后裔,大里按司朝公子,为浦添按司。宋淳熙间,天孙氏逆臣利勇弒君自立;舜天讨之,众推为王,年二十一。嘉熙元年,薨;在位五十一年,寿七十二。子舜马顺熙嗣(有传)。
  舜马顺熙:舜天长子。淳熙十二年,生。嘉熙二年立,年五十四。淳佑八年,薨;在位十一年,寿六十四。子义本嗣。
  义本:舜马顺熙长子。开禧二年,生。淳佑九年立,年四十四。期年,国中大饥;三年,疾疫:人民□失。君叹息,谓群臣曰:『饥疫并行,不德谁让』!群臣举天孙氏后惠祖嫡孙英祖。义本悦,召试国政。举贤、退不肖,疾疫遂止。摄政七年,义本让位,退隐北山。在位十一年,寿五十四。
  ——舜天至义本,凡三传,共七十三年。
  英祖:天孙氏裔惠祖世主孙。宋绍定二年,生。长为伊祖按司。宝佑元年,摄政。景定元年,受义本让位,年三十二。元大德三年,薨;在位四十年,寿七十一。子大成嗣(有传)。
  大成:英祖世子。淳佑七年,生。大德四年立,年五十四。至大元年,薨;在位九年,寿六十二。子英慈嗣(有传)。
  英慈:大成次子。咸淳四年,生。至大二年立,年四十二。皇庆二年,薨;在位五年,寿四十六。子玉城嗣(有传)。
  玉城:英慈第四子。元贞二年,生。延佑元年立,年十九。世衰政废,内色外禽,诸按司不朝。大里按司称「山南王」,今归仁按司称「山北王」;玉城惟有首里等数国,自称「中山王」:国分为三,时发兵相攻战。至元二年,薨;在位二十三年,寿四十一。子西威嗣。
  西威:玉城长子。至和元年,生。至元三年立,年十岁。政归母妃,牝鸡乱政。至正十年,薨;在位十四年,寿二十二。时浦添按司察度有德,人心悦服;国人废世子,奉察度为王。
  ——英祖至西威,凡五传,共九十九年。
  察度:浦添间切谢那村奥间大亲之子。始为浦添按司。西威薨,世子五岁,母妃乱政;元至正十年,国人废世子而立之。明洪武二十八年,薨;在位四十六年,年寿无考。子武宁嗣(有传)。
  武宁:察度世子。至正十六年,生。洪武二十九年立,年四十一。违父遗命,荒于禽色,昼夜逸游;诸侯背叛。永乐三年,薨;在位十年。
  臣按洪武二十八年察度卒,武宁以二十九年立。「明实录」:永乐改元,武宁始讣告于朝。二年,遣行人时中往祭赙,并诏武宁袭爵。三年,时中使琉球还。当是时,尚巴志既灭山南、山北,并灭中山。武宁遂以三年薨,巴志又奉其父思绍为王,故五年思绍以父武宁之丧来告也。若「世缵图」及「中山世鉴」俱云「武宁在位二十六年,以永乐十九年卒,巴志以二十年立」;则是误谓巴志灭武宁而自立,追封其父思绍为王;故纪年不合耳。至「明实录」间有故王已薨,尚书王贡者,则以未及赴丧故也。「徐录」云:「武宁,永乐四年受封,薨于永乐三年」;亦非是。
  ——察度至武宁,凡二传,共五十六年。
  思绍:初为山南王佐铺按司,其子尚巴志嗣职。山南王无道,纠合义兵攻之,并攻山北王、中山王,次第灭之;奉思绍为王。永乐四年立,五年以父武宁之丧来告;实非父子也。成祖赐祭武宁,诏思绍嗣爵。永乐十九年,薨;在位十六年,寿无考。子尚巴志嗣。
  臣按「中山世鉴」谓「宣德初,封尚巴志为中山王,乃追封其父思绍为王」;非也。追封之王,主不入庙;今先王庙中有思绍神主,况「实录」又凿然可据也。
  尚巴志:思绍嫡子。洪武五年,生。三十五年,年三十一,嗣佐铺按司,后奉思绍为王。永乐二十年立,年五十一。正统四年,薨;在位十八年,寿六十八。子尚忠嗣(有传)。
  尚忠:巴志次子。洪武二十四年,生。正统五年立,年五十。九年,薨;在位五年,寿五十四。子尚思达嗣。
  尚思达:尚忠子。永乐六年,生。正统十年立,年三十八。十四年,薨;在位五年,寿四十二。无子,叔尚金福嗣。
  尚金福:巴志第六子。洪武三十一年,生。景泰元年立,年五十三。四年,薨;在位四年,寿五十六。子尚泰久嗣。
  尚泰久:金福长子。永乐十三年,生。景泰五年立,年四十。天顺四年,薨;在位七年,寿四十六。子尚德嗣。
  尚德:泰久第三子。正统六年,生。天顺五年立,年二十一。君德不修,朝暮渔猎,暴虐无道。鬼界岛叛、不朝贡数年,自将伐之;归,弥自满。成化五年,薨;在位九年,寿二十九。世子幼,国人废之,奉内间里主御锁侧为王。
  ——思绍至尚德,凡七传,共六十四年。
  臣按「明史」、「实录」云:『金福卒,其弟布里与其子志鲁争立』;则争者必应立之世子耳。而「中山世鉴」乃云:『泰久,尚金福第一子』;志鲁,又果金福之第几子耶?景泰六年诏书,则曰『金福既薨,其弟尚泰久……』;勒书亦曰『传及尔兄,益隆继述。尔乃王弟,宜绍国封』。「汪录」引「世缵图」则云:『泰久系尚志达之弟』;「志」疑当作「思」。思达乃尚忠之子,而金福为思达之叔;假泰久果系思达之弟,则泰久亦为尚忠子而非金福子,尤非金福弟明甚。盖「实录」据请封疏,原无舛谬;而「世缵」、「世鉴」二记,亦不胜矛盾矣。
  尚圆:字思德,全伊平人。其先不可知;父尚稷,为伊平里主。圆生有异瑞,长为内间里主;累转御锁侧;德盛民归。尚德卒,子幼;国人废而弒之,迎圆为王。成化十二年,薨;在位七年,寿六十二。世子尚真年十二,王弟尚宣威摄位(有传)。
  臣按「中山世鉴」云:『尚圆,当尚金福时,始给黄帽;泰久时,领内间里主——即今遏闼理官』。又云:『久旱,独其田不雨而润,民惊传为异。圆惧,载妻子隐避十四年。尚金福闻其贤,召为黄帽官,转御锁侧——即今耳目官』云云。自尚忠至金福三世共止十四年,泰久仅七年;何以云「隐避一十四年」耶?且金福在泰久之前,何以金福时始给黄帽、泰久时旋领内间,而十四年隐避之后,金福复召为黄帽官;此金福又果何属耶?以臆考之,始给黄帽,当是尚忠前事;领内间,当是尚思达前后事;所云「尚金福闻其贤」,当是尚泰久闻其贤耳。
  臣又按「世缵图」云:『尚圆王,成化六年庚寅即位,在位七年;成化十二年(己未)七月二十八日,卒』。夫六年为庚寅,则十二年当是丙申;「汪录」固辨之矣。今据圆觉寺西序「讳辰牌」所录,实作丙申;当是字讹无疑。观下书成化十三年(丁酉),益信。
  臣又按「世缵图」云:『成化十三年(丁酉),尚宣威即王位;在位仅六月,丙申八月四日卒』。既于丁酉即王位,而先以丙申卒耶!此「丙申」不知何指?且圆以丙申七月二十八日卒,宣威以丙申八月四日卒;则相距仅六日耳;何以云「在位六月」乎?「世鉴」云:『尚圆卒,世子尚真年十三,宣威摄国事六阅月,国人乐附。后引尚真掖就王位,己东向立;退隐于越来。其年卒』。据此,则是退隐后之年耳。若即谓是摄位之年,则圆以丙申七月卒,至年终仅五阅月;丁酉摄位六阅月之说俱不符矣。又云:『宣威,尚圆之弟。宣德五年(庚辰)生,寿四十八』;尤谬。宣德五年为庚戌,若以丙申八月卒,则寿止四十七矣。
  尚宣威:尚圆弟,少育于兄(夏子阳「录」作『圆长子;立一年,未请封,卒』;误)。九岁,从渡国头至中山,为黄帽官。圆卒,宣威立。成化十三年,引真掖就王位,己东向立;退隐越来。是年八月,薨;寿四十八,国中私谥「义忠」。今其子孙尚存。立凡六阅月。
  尚真:尚圆世子。成化元年,生。十三年立,年十三。嘉靖五年,薨;在位五十年,寿六十二。子尚清嗣(有传)。
  尚清:尚真子(「汪录」据「世缵图」作天缵王子,疑天缵为真之他号)。弘治十年,生。嘉靖六年立,年三十一。三十四年,薨;在位二十九年,寿五十九。子尚元嗣(有传)。
  尚元:尚清次子。嘉靖七年,生。三十五年立,年二十九。隆庆六年,薨;在位十七年,寿四十五。子尚永嗣。
  尚永:尚元次子。嘉靖三十一年,生。万历元年立,年二十一。十六年,薨;在位十六年,寿三十五。无子,尚宁嗣。
  尚宁:尚真孙、尚懿子(尚永无子)。万历十七年立,年二十六。四十年,倭入中山,袭执。王不屈,倭酋庆长异之,曰:『有此气象,无惑乎受天朝封号也』!卒放回。泰昌元年,薨;在位三十二年,寿五十七。无子,尚丰嗣。
  尚丰:尚永弟、尚久第四子。万历十八年,生。天启元年立,年三十二。崇祯十三年,薨;在位二十年,寿五十一。子尚贤嗣。
  尚贤:尚丰第三子。天启五年,生。崇祯十四年立,年十七。国朝顺治四年,薨;在位七年,寿二十三。弟尚质嗣。
  尚质:尚贤弟。崇祯二年,生。顺治五年立,年二十一。康熙七年,薨;在位二十一年,寿四十一。子尚贞嗣。
  尚贞:尚质子。顺治二年,生。康熙八年立,年二十五。四十八年,薨;在位四十一年,寿六十五。子尚益嗣。
  尚益:尚贞世子尚纯之子。康熙十七年,生。纯为世子,先卒;四十九年,以嫡孙立,年三十三。五十一年,薨;在位三年,寿三十五,未及请封。子尚敬嗣。
  尚敬:尚益世子。康熙三十九年,生。五十二年立,年十四。乾隆十六年,薨;在位三十九年,寿五十二。子尚穆嗣(有传)。
  尚穆:尚敬世子。乾隆四年,生。十七年立,年十四。
  臣按汪楫「录」据「世缵图」尚清王谓为「天缵王卜称第五子」。徐葆光「录」则云中山王无称「天缵王」者,直谓为尚真第五子。然中山王亦多有他号者,如尚圆称思德金而尚宁称康翁、尚丰称宗盛、尚贤称秀英、尚质称直高之类,「天缵」得无亦系尚真之别称欤!不然,何以传元及永已历三世,忽又及圆之孙宁、宁又及元之孙丰耶!但有疑当阙,断以为非尚真子,不可;既以为尚真子,亦未见其可也。
 
琉球国志略卷三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封贡
  封贡(招抚、恩赐、褒恤、入监诸事附)
  「书」云:「不宝异物,则远人格」。故越雉旅獒,征风声之远;而古先哲王,辄因以日懋厥德焉。国家文治到隆,超唐、轶虞;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如众星拱极,悉主悉臣。百余年来,■琛献异,篚筐包匦,络绎来庭;有「涂山」所未及辑、「王会」所难尽图者,猗欤盛已。琉球,东南蕞尔,隋招之不至,元詟之不服。迄明初,始入贡称臣,世为属国;然亦由明祖遣使慰谕而后致之。我世祖章皇帝应天受命,甫及三年,琉球则不需征会,叩闽守臣,输诚入贡。非夫赫声濯灵、远迩怀畏,何以得此!而其率先效顺、世修侯度唯谨,亦足多也。圣祖仁皇帝六十余年以来,三锡恩纶,赉予稠迭;且免其贡焉,及常贡内非其国所产概予捐除。世宗宪皇帝嘉其恭顺,屡辍贡期;该国君臣益深感激,恪共典礼,历久弥虔。恭逢皇上御极,揆文奋武,万国梯航:东抚暹罗,南怀缅甸,西扫伊犁、大宛,罔不率俾;矧琉球世守藩封者哉!今兹臣忝膺介选,远贲简书;开读之日,拜瞻三朝宸翰鸾翥龙翔,后先辉映:洵为海邦世宝,荣宠莫踰。爰集封贡事宜,并以前代招抚诸事附见于篇:重昭圣朝绥来雅化,度越前古;亦以征「东风入律、海不扬波」,良非虚语云尔。志封贡。
  明洪武五年,太祖遣行人杨载赍诏至国。诏曰:『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迩,一视同仁。自元政不纲,天下兵争者十有七年。朕起布衣,开基江左;命将四征不庭,西平汉主陈有谅、东缚吴王张士诚、南平闽越、北清幽燕。朕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邦,播告朕意;使者所至,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处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奉表贡方物(「中山世鉴」云:『贡物,马、刀、金银酒海、金银粉匣、玛瑙、象牙、螺壳、海巴、棹子扇、泥金扇、生红铜、锡、生熟夏布、牛皮、降香、速香、檀香、黄熟香、苏木、乌木、胡椒、硫磺、磨刀石』)。
  臣按隋大业元年,海帅何蛮上言:『海上有烟雾状,不知有几千里;乃流求也』。流求之名,始见于此。三年、四年,屡遣使招之,不服。元世祖至元中,曾命将往伐,无功而还。成宗元贞初,亦以师征,卒不听命。至明太祖洪武初,遣行人赍诏往谕,而方贡乃来。此琉球通中国之始也。
  七年,王又遣泰期等入贡,并上皇太子笺。太祖赐「大统历」及文绮、纱罗,赐泰期衣币、靴袜;副使惹爬燕之及通事,从人皆有赐。是年,泰期复来贡,并上皇太子笺。
  八年,太祖命附祭琉球山川于福建(先是,天下山川,太祖皆躬祀;太常以琉球入朝,亦请祀已两年矣。至是,礼部尚书牛谅言「躬祀非礼」,始改命)。
  九年,太祖命刑部侍郎李浩赍赐文绮、陶铁器;且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及硫磺。王遣泰期从浩入,贡马四十匹。浩言其国不贵纨绮,惟贵磁器、铁釜;自是赏赉,多用是物。
  十年,王又遣泰期等表贺元旦,贡马及硫磺。
  十一年、十三年,贡方物;赐赉悉如例。
  十五年,王又遣泰期及亚兰匏等贡马及硫磺。太祖赐币帛有加,命尚佩监奉御路谦送泰期等返国。
  十六年,王遣亚兰匏等表贺元旦,贡方物;山南王承察度亦遣其臣师惹等奉表入贡。太祖赐王镀金银印及币帛七十二匹,赐山南王币帛如之。时二王与山北王互相攻伐,遣中使梁民敕王。敕曰:『王居沧海之中,崇山环海为国;事大之礼不行,亦何患哉!王能体天育民,行事大之礼;自朕即位十有六年,岁遣人朝贡。朕嘉王至诚,命尚佩监路谦报王诚礼;何期复遣使来谢!今令内使监丞梁民同前奉御路谦赍符,赐王镀金银印一。近使者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农伤民;朕甚悯焉!「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王其罢战息民,务修尔德;则国用永安矣』。并敕谕山南王承察度(「福建通志」作承宗,误)、山北王帕(「通志」作怕)尼芝;敕曰:『上帝好生,寰宇之内,生民众矣。天恐生民互相残害,特生聪明者主之。迩者琉球国王察度坚事大之诚,遣使来报;而山南王承察度亦遣人随使者入觐,鉴其至诚,深可嘉尚!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胜悯怜!今遣使谕,二王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则天佑之;不然,悔无及矣』!山南王、山北王皆遣使入谢;各赐衣币。
  十七年,王遣阿不耶等入贡;赐钞币。
  十八年,表贺元旦,贡方物;太祖赐王海舟一。山南王如之,补给山南王、山北王驼纽镀金银印各一。
  十九年,王遣亚兰匏等贡马百二十匹、硫磺万二千斤;赐宴及钞。
  二十年,王遣亚兰匏等贡方物,进皇太子笺,献马。山南王承察度叔汪英紫氏、山北王帕尼芝亦各遣使入贡。
  二十一年,王遣使甚模结致等贡马,贺天寿圣节。
  二十三年,表贺元旦,贡方物;世子武宁亦贡马五匹、硫磺二千斤、胡椒二百斤、苏木三百斤。通事屋之结等私携胡椒三百斤、乳香十斤为门者所获,当入官;诏还之,仍赐屋之结等六十人钞各十锭。
  二十四年,王及世子武宁遣亚兰匏、嵬谷致等贡马及方物。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遣使表贺天寿圣节。
  二十五年,王及世子武宁各进表笺,贡马;并遣从子日孜每阔八马、寨官子仁悦慈入国子监读书,太祖各赐衣巾、靴袜并夏衣一袭、钞五锭。秋,又赐罗衣各一袭及靴袜衾褥(此国人就学之始)。山南王亦遣从子三五郎尾及寨官子实他卢尾贺段志等入监读书,赉如中山例。遣归惠州海丰所送至京采硫磺遭风人才孤那等二十八人,赐闽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以便往来(今所存者七姓;然毛、阮二姓又万历间再赐者,实仅金、梁、郑、林、蔡五家)。赏通事程复、叶希尹以寨官兼通事职,加冠带;从王请也。
  二十六年,王遣使麻州等贡方物。已又遣使寿礼结致等贡马,偕寨官子段志每入监读书;太祖命赐夏衣、靴袜。秋,又赐罗、绢衣各一袭;傔从各给布衣。
  二十七年,王遣亚兰匏等贡方物;赐宴于会同馆,赏亚兰匏品秩、冠带。以通事程复、叶希尹充千户;从王请也。赐王相秩同中国王府长史,称王相如故。
  二十八年,王遣王相亚兰匏贡方物,山北王岷、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遣使入贡;赐钞有差。
  二十九年,王两遣使贡方物,山北王攀安知、山南王承察度、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入贡;诏遣三五郎亹(「实录」前作尾,今作亹)等归省,赐银钞、缎匹有差。会世子武宁遣使入贡,偕寨官子麻奢理、诚志鲁二人入监。三五郎亹复与俱来,请卒业;太祖许之,仍赐衣巾、靴袜。
下一页 尾页 共9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