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萨尔浒大战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公元161 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 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决定起兵征伐明 朝。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二万人马进攻抚顺。他先写信给抚顺明军守将,劝他投降。 守将李永芳一看后金军来势凶猛,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后金军俘获了人口、牲畜三十万。明 朝的辽东巡抚派兵救援抚顺,也被后金军在半路上打垮。努尔哈赤命令毁了抚顺城,带着大 批战利品回到赫图阿拉。
消息传到北京,明神宗大怒,决定派杨镐为辽东经略,讨伐后金。杨镐经过一番紧张的 调兵遣将,才集中了十万人马。公元1619年,杨镐分兵四路,由四个总兵官率领,进攻 赫图阿拉。中路左翼是山海关总兵杜松;中路右翼是辽东总兵李如柏;北路是开原总兵马 林;南路是辽阳总兵刘铤(音tǐng)。为了扩大声势,号称四十七万。杨镐坐镇沈阳, 指挥全局。
那时候,后金八旗军兵力,合起来不过六万多。一些后金将士得到情报,不免有点害 怕,来找努尔哈赤,要他拿主意。努尔哈赤胸有成竹地说:“别怕,管他几路来,我就是一 路去。
经过侦察,努尔哈赤得知杜松率领的中路左翼是明军主力,已经从抚顺出发打了过来, 他就集中兵力,先对付杜松。
杜松是一员身经百战的名将。从抚顺出发的时候,天正下着大雪,杜松想抢头功,不管 气候恶劣,急急忙忙冒雪行军。他先攻占了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山口;接着分兵两路, 把一半兵力留在萨尔浒扎营,自己带了另一部精兵攻打后,金的界藩城(今新宾西北)。
努尔哈赤一看杜松分散兵力,心里暗暗高兴,集中八旗的兵力,一口气攻下萨尔浒明军 大营,截断了杜松后路。接着,又急行军援救界藩。正在攻打界藩的明军,听到后路被抄, 军心动摇。驻守在界藩的后金军从山上居高临下地压下来,把杜松军杀得七零八落。努尔哈 赤率领大军赶到,把明军团团围住。杜松左右冲杀想要突围,突然一箭飞来,正射中他的头 部,杜松从马上栽下来死去。部下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路人马先覆灭了。
北路的马林从开原(今辽宁开原)出兵,刚刚到离开萨尔浒四十里的地方,得到杜松兵 败的消息,吓得急忙转攻为守,就地依山,扎下营垒,挖了三层壕沟,准备防守。努尔哈赤 率领八旗兵力从界藩马不停蹄地赶来,攻破明军营垒。马林没命地逃奔,才回到开原,第二 路明军又被打散了。
坐镜沈阳的杨镐,正在等待各路明军的捷报,哪想到一连两天接到的竟是两路人马覆灭 的坏消息,把他惊得目瞪口呆。他这才知道努尔哈赤厉害,连忙派快马传令另外两路明军立 刻停止进军。
中路右翼的辽东总兵李如柏本来胆小,行动也特别迟缓,接到杨镐命令,急忙撤退。山 上巡逻的二十来名后金哨兵远远望见明军撤退,大声鼓噪,明军兵士以为后面有大批追兵, 争先恐后地逃跑,自相践踏,也死了不少。
剩下的一路是南路军刘铤。杨镐发出停止进军命令的时候,刘铤军已经深入到后金军阵 地,各路明军失败的情况,他一点也不知道。刘铤是明军中出名的猛将,他使用一把一百二 十斤的大刀,运转如飞,外号叫“刘大刀”。刘铤军军令严明,武器火药也多。进入后金阵 地以后,连破几个营寨。
努尔哈赤知道刘铤骁勇,不能光靠拼硬仗。他选了一个投降过来的明兵,叫他冒充杜松 部下,送信给刘铤,说杜松军已经到赫图阿拉城下,只等刘铤军去会师攻城。
刘铤没接到杨镐命令,不知道杜松军已经覆灭,信以为真,他怕让杜松独得头功,下令 火速进军。这一带道路险狭,兵马不能够并列,只好改为单列进军。刘铤带兵走了一阵,忽 然杀声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后金伏兵,向明军杀来。刘铤正在着急,努尔哈赤又派一支后金 兵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帜,装扮成杜松军前来接应。刘铤毫不怀疑,把人马带进假明 军的包围圈里。后金军里应外合,四面夹击,明军阵势大乱。刘铤虽然勇敢,挥舞大刀,杀 退了一些后金兵,但是毕竟寡不敌众,他左右两臂都受了重伤,终于倒下。
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文武将官 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大伤元气,后金步步进逼,过了两年,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大军, 接连攻占了辽东重要据点沈阳和辽阳。
公元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把沈阳称为盛京。打那以后,后 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华夏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china8.com.cn]
上下五千年
239 徐光启研究西学
杨镐统率的四路大军在萨尔浒几乎全部覆没,满朝文武大臣都十分震惊。大家齐集在宫 门外,呼吁明神宗增加兵力,调拨军饷,抵抗后金。翰林院官员徐光启,一连上了三道奏 章,认为要挽救国家危局,只有精选人才,训练新兵,还自愿担任练兵的工作。明神宗听说 徐光启熟识军事,就批准他到通州练兵。
徐光启是上海人。在他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带遭倭寇骚扰十分严重。徐光启小时候, 常常听他的父亲谈起当地人民英勇反抗倭寇侵略的情景,心里滋长起爱国的激情。
徐光启长大以后,因为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南京,听说那儿来了个欧洲传教士利玛窦 (音dòu),经常讲些西方的科学知识。南京的一些读书人都喜欢跟利玛窦结交。徐光启 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利玛窦。他听利玛窦讲的科学道理,都是自己过去在古书上没有读到 过的。打那时候起,他对西方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利玛窦传播科学知识,主要是为了传教的方便。他觉得要扩大传教,一定要得到中国皇 帝的支持。那时候,明朝是不让教士到北京传教的。利玛窦要地方大臣在明神宗面前帮他说 话,他还到了北京,通过宦官马堂的门路,送给明神宗圣经、圣母图,还有几只新式的自鸣 钟。
明神宗不懂得圣经,也不知道圣母是什么人。但是对新式自鸣钟,倒很感兴趣,命令马 堂把利玛窦带进宫来。
明神宗接见利玛窦的时候,请利玛窦谈谈西洋的风俗人情。利玛窦本来是意大利人,为 了夸耀自己,把自己说成是“大西洋国”的人。有人一查万国地图,找不到什么“大西洋 国”,就怀疑利玛窦来历不明,要明神宗把他撵走。但是明神宗不听这个意见,倒赏给利玛 窦一些财物,让他留在京城传教。有了皇帝的支持,利玛窦跟朝廷官员们接触就很方便了。
过了几年,徐光启考取了进士,也到了北京,在翰林院做官。他认为学习西方的科学, 对国家富强有好处,就决心拜利玛窦为师,向他学习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各方面的 科学知识。
有一次,徐光启到利玛窦那儿去学习。利玛窦跟他谈起,西方有一本数学著作叫《几何 原本》,是古代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写的一本重要著作,可惜要翻译成汉文很困难。徐光启 说:“既然有这样好书,您又愿意指教,不管怎样困难,我也要把它翻译出来。”
打那以后,徐光启每天下午一离开翰林院,就赶到利玛窦那儿,跟利玛窦合作翻译《几 何原本》,由利玛窦讲述,徐光启笔译。那时候,还没有人译过国外数学著作,要把原作译 得准确,可不是件简单事。徐光启花了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再三修改,终于 把前六卷《几何原本》翻译完成。
除了《几何原本》之外,徐光启还跟利玛窦和另一个西方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过测 量、水利方面的科学著作。后来,他又在研究我国古代历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欧洲在天 文方面的最新科学知识,对天文历法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徐光启不但爱好科学,还十分关心民间疾苦。有一年,他父亲死去,徐光启回到上海守 丧。那年夏天,江南遭到一场水灾,大水把稻、麦都淹了。水退之后,农田上颗粒无收。徐 光启为这个心里挺着急。他想,如果不补种点别的庄稼,来年春天拿什么度荒呀!恰巧在这 时候,有个朋友从福建带来了一批甘薯的秧苗。徐光启就在荒地上试种起甘薯来,过了不 久,长得一片葱绿,十分茂盛。后来,他特地编了一本小册子,推广种甘薯的办法。本来只 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就移植到江浙一带来了。
这一回,徐光启提出练兵的主张,得到明神宗的批准,他满怀希望,想尽快练好新兵, 加强国防。哪料到朝廷各个部门腐败透了,练兵衙门成立了一个月,徐光启要人没人,要饷 没饷,闲得没事干。后来,好容易领到一点军饷,到了通州,检阅了那儿招来的七千多新 兵,大多是老弱残兵,能够勉强充数的只有二千人,更说不上精选了。他大失所望,只好请 求辞职。
公元1620年,明神宗死去,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也接着病死,神宗的孙子朱由校 即位,这就是明熹宗。徐光启又回到京城,他看到后金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又竭力主张要多 造西洋大炮。为了这件事,跟兵部尚书发生矛盾,徐光启被排挤出朝廷。
徐光启回到上海,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本来对研究农业科学很有兴趣,回到家 乡后,又在自己的田地上,亲自参加劳动,做一些试验。后来,他把他平日的研究成果,写 成了一部著作,叫作《农政全书》。在这本书里,对我国的农具、土壤、水利、施肥、选 种、嫁接等农业技术,都有详细的记载,真可以称得上我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呢!
上下五千年
240 左光斗入狱
明神宗后期,有个官员名叫顾宪成,因为正直敢谏,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职。他回到 无锡(今江苏无锡)老家后,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附近一些读 书人听到顾宪成学问好,都赶到无锡来听他讲学,把一所本来就不大的东林书院挤得满满 的。顾宪成痛恨朝廷黑暗,在讲学的时候,免不了议论起朝政,还批评一些当政的大臣。听 过讲学的人都说顾宪成议论得对,京城里也有大臣支持他。东林书院名声越来越大。一些被 批评的官僚权贵却对顾宪成恨得要命,把支持东林书院的人称做“东林党人”。
明熹宗刚即位的时候,一些支持东林党的大臣掌了权,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数杨涟和左光 斗。
有一次,朝廷派左光斗到京城附近视察,还负责那里的科举考试。
一天,北风刮得很紧,天上飘起了大雪。左光斗在官署里喝了几盅酒,忽然起了游兴。 他带着几个随从,骑着马到郊外去踏雪。他们走着走着,见到一座古寺,环境十分幽静,左 光斗决定到里面去休息一下。
他们下了马,推开虚掩的寺门,进了古寺,只见左边走廊边的小房间里,有个书生伏在 桌上打瞌睡,桌上还放着几卷文稿。左光斗走近前去,拿起桌上的文稿细细看了起来。那文 稿不但字迹清秀,而且文辞精采,左光斗看了不禁暗暗赞赏。他放下文稿,正想转身回去, 忽然想到,外面正下大雪,天气严寒,那书生穿得那样单薄,睡着了岂不要受凉,就毫不犹 豫地把自己身上披的那件貂皮披风解下来,轻轻地盖在书生身上。
左光斗退出门外,把门掩上,他打发随从到寺里和尚那里去一打听,才知道那书生名叫 史可法,是新到京城来应考的。左光斗把这个名字暗暗记住。
到了考试那天,左光斗进了厅堂。堂上的小吏高唱着考生的名字。当小吏唱到史可法的 名字时,左光斗注意看那个送试卷上来的考生,果然是那天寺里见到的书生。左光斗接过试 卷,当场把史可法评为第一名。
考试以后,左光斗在他的官府接见史可法,勉励了一番,又把他带到后堂,见过左夫 人。他当着左夫人的面夸奖说:“我家几个孩子都没有才能。将来继承我的事业。全靠这个 小伙子了。”
打那以后,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史可法家里贫穷,左光斗要他住进 官府,亲自指点他读书。有时候,左光斗处理公事到深更半夜,还跑到史可法的房间里,两 人兴高采烈地讨论起学问来,简直不想睡觉。
左光斗和杨涟一心一意想整顿朝政,但是明熹宗是个昏庸透顶的人。他宠信一个很坏的 宦官魏忠贤,让魏忠贤掌握特务机构东厂。魏忠贤凭借手中的特权,结党营私,卖官受贿, 干尽了坏事。一些反对东林党的官僚就投靠魏忠贤,结成一伙,历史上把他们称做“阉党” (阉音yān,指太监)。杨涟对阉党的胡作非为气愤不过,大胆上了一份奏章,揭发魏忠 贤二十四条罪状。左光斗也大力支持他。
这一来可捅了漏子。公元1625年,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勾结起来攻击杨涟、左光斗是 东林党,罗织罪状,把他们打进大牢,严刑逼供。
左光斗被捕以后,史可法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每天从早到晚,在牢门外转来转去, 想找机会探望老师。可阉党把左光斗看管得很严密,不让人探望。
左光斗在牢里,任凭阉党怎样拷打,始终不肯屈服。史可法听说左光斗被折磨得快要死 了,不顾自己的危险,拿了五十两银子去向狱卒苦苦哀求,只求见老师最后一面。
狱卒终于被史可法的诚意感动了,想办法给史可法一个探监的机会。当天晚上,史可法 换上一件破烂的短衣,扮着捡粪人的样子,穿着草鞋,背着竹筐,手拿长铲,由狱卒带领着 进了牢监。
史可法找到左光斗的牢房,只见左光斗坐在角落里,遍体鳞伤,脸已经被烧得认不清, 左腿腐烂得露出骨头来。史可法见了,一阵心酸,走近前去,跪了下来,抱住左光斗的腿, 不断地抽泣。
左光斗满脸是伤,睁不开眼,但是他从哭泣声里听出史可法来了。他举起手,用尽力气 拨开眼皮,愤怒的眼光像要喷出火来。他骂着说:“蠢才!这是什么地方,你还来干什么! 国家的事糟到这步田地。我已经完了,你还不顾死活地跑进来,万一被他们发现,将来的事 靠谁干?”
史可法还是抽泣着没完。左光斗狠狠地说:“再不走,我现在就干脆收拾了你,省得奸 人动手。”说着,他真的摸起身边的镣铐,做出要砸过来的样子。
史可法不敢再说话,只好忍住悲痛,从牢里退了出来。
过了几天,左光斗和杨涟等终于被魏忠贤杀害。史可法又花了一笔钱买通狱卒,把左光 斗的尸体埋葬好了。他想起牢里的情景,总是情不自禁落下眼泪,说:“我老师的心肠,真 是铁石铸成的啊!”
上下五千年
241 五人墓
魏忠贤杀害了杨涟、左光斗后,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把迎合他的官员和徒子徒孙统统提 拔起来,担任朝廷要职。有的帮他出谋划策,有的专门干特务杀人的勾当。民间给他们起了 一些绰号,叫做“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魏忠贤权力大得不得了,无论是朝廷和地方的官员,要想保住位子,就得向他奉承。魏 忠贤出门的时候,排场跟皇帝一模一样,大家也把他当皇帝看待。封建时代把皇帝称做“万 岁”。魏忠贤不是皇帝,不能叫他“万岁”。有个官员把魏忠贤称作“九千岁”,魏忠贤听 了很高兴,重赏了那官员。打那以后,魏忠贤就成了“九千岁”了。还有个浙江的巡抚,为 了讨好魏忠贤,给魏忠贤造了个祠堂。一般祠堂都是为纪念死去的人造的,魏忠贤还活着, 就造起祠堂来,所以叫做“生祠”。这样的怪事一出来,就有人反对,魏忠贤把反对的人革 了职。各个地方官怕得罪他,纷纷造起魏忠贤的“生祠”来。
那个时候,朝廷上下都是阉党和迎合阉党的官员,稍微有点正义感的人不愿意跟他们同 流合污,都辞了职。有个官员周顺昌,看不惯阉党横行,请了长假回苏州闲居。公元162 6年,魏忠贤又一次大捕东林党,兵士押解了一个东林党官员路过苏州,周顺昌替他摆酒席 送行,在宴席上指名道姓大骂魏忠贤。押送的兵士回去,报告了魏忠贤。魏忠贤大怒,命令 东厂派出兵士,由南京巡抚毛一鹭带领,到苏州捉拿周顺昌。
东厂到苏州抓人的消息一传开,轰动了苏州市民。二十多年前,苏州市民在葛贤的领导 下,曾经跟税监斗争过。现在魏忠贤的特务又到苏州来抓人,怎么不激起大家的气愤。再 说,周顺昌为反对阉党遭到迫害,大家也都同情他。所以到了东厂兵士到苏州的那天,苏州 成千上万市民拥上街头,声援周顺昌。
大家拦住毛一鹭的轿子,推了几名秀才向毛一鹭请愿,要求取消逮捕周顺昌的命令。毛 一鹭见群众声势浩大,吓得满头大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旁边的兵士着急了,他们把手里 的铁镣往地下一扔,厉声吓唬说:“我们是东厂来的,谁敢阻挡!”
铁镣发出“当啷”的声音,市民们被激怒了。有人站出来责问兵士说:“你们不是说奉 皇上的圣旨抓人吗?原来是东厂搞的鬼!”
兵士还来不及回答,群众都高叫起来:“原来是东厂来的奸贼!”大伙一面叫,一面向 毛毛一鹭和兵士冲过去,声音像山崩地裂一样。这些平日仗势欺人的兵士吓得东奔西窜,想 逃出群众的包围。愤怒的群众赶上去,把他们揪住,劈头盖脑地痛打。一个兵士被击中了心 窝,倒在地上滚了滚,就断了气。其余的兵士也被打得头破血流,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市民们痛打了兵士,一不做,二不休,要找毛一鹭算账。毛一鹭还算乖巧,早钻出轿 子,趁人群乱轰轰的时候,脱了官服,从一条小巷里溜出去,正见到前面有一个粪坑,也顾 不得体面,钻到臭气熏天的粪坑角落里。直到市民群众散去,随从们才从粪坑边把吓昏了的 巡抚拖了出来。
东厂特务逃回去后,立刻向魏忠贤哭诉。魏忠贤哪肯罢休,命令毛一鹭派兵到苏州镇 压。他们把那天带领市民暴动的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抓进监牢,加上 一个煽动叛乱的罪名,把他们定了死罪。
(华夏网|Www.china8.com.cn)
当五个人被押到刑场就义的时候,他们神色自若,还指着魏忠贤、毛一鹭的名字大骂哩!
他们牺牲之后,当地人民出了钱,从刽子手那里领回尸体,把他们安葬在虎丘东边的山 塘上。后来,还立了墓碑,碑上写着“五人之墓”。
这次暴动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打那以后,东厂的特务看到了群众的力量,再不敢窜到 各地乱抓人了。
上下五千年
242 袁崇焕大战宁远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 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 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的王化弼却认为熊廷弼出关,影响了他的地 位,千方百计阻挠熊廷贞的指挥。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向广宁进攻,王化贞带头逃进 关内。熊廷弼无法抵御,只好保护一些百姓退到山海关内。
广宁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红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打进大牢。魏忠贤趁机向熊廷 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万两银子,才免他死罪。熊廷弼是个正派人,哪来这些钱,当 然拒绝。阉党就诬陷熊廷弼贪污军饷,把他处死。
明王朝杀了熊廷弼,派谁去抵抗后金军呢?掌管军事的兵部衙门正在着急。恰恰在这个 时候,主事(官名)袁崇焕忽然失踪。衙门里的人找到他家里,家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去 向。过了几天,袁崇焕才回来,原来他看到国事危急,单独一个人骑着马到山海关外视察去 了。
袁崇焕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回来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并且说:“只要给我人 马军饷,我能负责守住辽东。”
一些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听袁崇焕自告奋勇,也都赞成让袁崇焕去试一 试。明熹宗批准给他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兽横行, 环境十分艰苦。袁崇焕出关后,带着几个随从兵士,连夜在荒野上骑马奔驰,天没亮就到了 宁远(今辽宁兴城)的前屯。他在那里收容难民,修筑工事。那里的将士对袁崇焕的勇气和 毅力,没有一个不钦佩的。
袁崇焕在关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心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修筑防守工事,他把他 的主张报告朝廷后,立刻得到孙承宗的支持。
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孙承宗还派了 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声援宁远。
袁崇焕号令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从四面八方拥 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 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
魏忠贤排挤了孙承宗,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 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 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他说:“我们好容易在关外站稳脚跟,哪能轻易放弃!”
高第硬要袁崇焕放弃宁远。袁崇焕气愤地说:“我的职守是防守宁远,要死也死在那 里,决不后撤。”
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 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 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朝容易对付,公元1626年,他亲自率领十 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
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 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并且 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跟着袁将军一起死 守宁远。
接着,袁崇焕就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 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 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斩。这几 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杀敌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过了二十来天,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 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 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 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瞭望台,沉着地监视 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 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
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就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 不克,没想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伤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 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上下五千年
243 皇太极施反间计
努尔哈赤受重伤死去以后,袁崇焕为了探听后金的动静,特地派使者上下五千年
262 女英雄王聪儿
和珅掌权的时候,清王朝十分腐败,地方官吏贪污横行,百姓怨声载道。当时,在湖 北、河南一带,白莲教又盛行起来。有个安徽人刘松,到河南传教,利用给百姓治病的机 会,劝人入教,后来被官府发现,流放到甘肃去。
刘松的徒弟刘之协和宋之清逃到湖北,继续传教。他们宣传说,清朝快要灭亡,将来会 出现新的世界,入教的人都可以分到土地。当地的贫苦农民受够地主剥削的苦,渴望得到土 地,听了这个宣传,纷纷参加了白莲教。
参加白莲教的人越来越多的消息,惊动了乾隆帝。乾隆帝命令各省宫府捉拿教徒。一些 官吏本来是敲榨勒索的老手,趁机派出差役,挨家挨户地查问,不管你是不是教徒,都得拿 出一笔钱来“孝敬”他们。有钱的出钱买命,没钱的穷人就被抓到监狱里拷打,甚至送了 命。武昌有个官员向百姓敲榨勒索不成,罗织罪状,受到株连的有几千人。不论教徒或没入 教的,都被迫害得家破人亡,对官府更加切齿痛恨。
白莲教首领刘之协到了襄阳,召集教徒开会商量。大家说:“这个世道,真是官逼民反 了!不如索性造反吧。”经过一番商议,决定用“官逼民反”的口号,发动群众起义,并且 派出教徒分头到各地去联络。
公元1796年,也就在嘉庆帝即位那年,白莲教徒在湖北宜都、枝江等地举行了起 义。襄阳地方有个白莲教首领齐林,原定在元宵灯节起义,不料走漏了消息,遭到官府的袭 击,齐林和一百多个同伴被杀害。
齐林有个年轻的妻子叫王聪儿,原是个江湖卖艺的女子,从小练得一身武艺。她决心给 丈夫和起义的同伴们报仇,就和齐林的徒弟姚之富一起,重新整顿起义队伍,不出一个月, 就组织了一支四五万人的起义军。王聪儿和其他首领一起率领队伍,到处打击官府,惩办贪 官污吏。
当王聪儿在湖北起义的时候,四川、陕西的白莲教徒也起兵响应。起义的火焰在三省广 大地区蔓延开来,一些贫民、流民,都参加了起义队伍。
嘉庆帝一看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慌了手脚,连忙命令各地的总督、巡抚、将军、总兵 等大小官员,派出大批人马镇压。可是那些大官、将军们只知道贪污军饷,不懂得怎样打仗。
王聪儿分兵三路,从湖北打到河南。起义军打起仗来不但勇敢,而且机动灵活。他们在 行军的时候,不整队,见了官军不正面迎战,不走平坦大道,专拣山间小路走,找机会袭击 官军。他们又把兵士分成许多小队,几百人一队,有分有合,忽南忽北,把围剿他们的官军 弄得晕头转向,疲于奔命。
王聪儿的起义军在湖北、河南、陕西流动作战,打击官军。第二年,在四川跟那里的起 义军会师。
嘉庆帝见官军围剿失败,气得眼都红了,大骂王聪儿是罪魁祸首,又下了一道诏书把一 些带兵的将军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通,撤职的撤职,办罪的办罪,并且严厉督促各地将军集中 兵力,围剿王聪儿起义军。
清军将领明亮向嘉庆帝献了一条恶毒的计策,要各地地主组织武装民团,修筑碉堡。起 义军一来,就把百姓赶到碉堡里去,叫起义军找不到群众帮助,得不到粮草供应。这种做 法,叫做“坚壁清野”。嘉庆帝下令各地采用这种计策,起义军的活动果然越来越困难。
清军在川北一带围攻王聪儿。王聪儿摆脱清军围攻,亲自带领二万人马攻打西安,不料 在西安遭到官军阻击,打了败仗;再打回湖北的时候,明亮率领官军紧紧追击。起义军后面 有官军,前面又有地主武装民团的拦截,终于在郧西(在今湖北省,郧音yún)的三岔河 地方,陷进敌人的包围圈。
王聪儿临危不惧,指挥起义军退到茅山的森林里,准备组织突围。官军发现了,又围住 茅山,从山前山后,密密麻麻地拥上来。起义军经过顽强抵抗,终于失败。王聪儿和姚之富 眼看突围不成,退到山顶,纵身从陡峭的悬崖上跳下来,英勇牺牲。
女英雄王聪儿牺牲后,各地起义军继续进行反抗官府的斗争。清王朝共花了九年工夫, 才把这场大起义镇压下去。但是,清王朝经过这场严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嘉庆帝死后,他的儿子旻宁(旻mín)即位,就是清宣宗,也叫道光帝。道光帝即位 后,清王朝越来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到了公元 1840年,也就是道光帝即位的第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打这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 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了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统 治,前仆后继,开展了不屈不挠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近代 史时期。
上下五千年
本书大事年表
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弊、禹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至殷。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首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杀韩信、彭越。
公元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陈平、周勃迎汉文帝即位。
公元前167年缇萦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
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诱匈奴兵至马邑。汉、匈之间战争开始。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回汉)。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开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67年汉使者从天竺取佛经回国。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张衡制作地动仪。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杀。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
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致袁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军。
公元214年刘备进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彝陵(猇亭)之战,刘备被陆逊所败。
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获。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病死。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攻蜀,蜀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魏亡。
公元280年晋杜预、王濬等伐吴,吴亡。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01年氏族人李特率流兵起义。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华夏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china8.com.cn]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称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