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尼采《偶像的黄昏》--周国平译

_2 尼采(德)
------------------
--------------------------------------------------------------------------------
偶像的黄昏
四种大谬误
--------------------------------------------------------------------------------
1
混淆因果的谬误——再也没有比倒果为因更更危险的谬误了,我称之为理性的真正堕
落。尽管如此,这个谬误却属于人类万古常新的习惯,它甚至在我们之中被神圣化,它冒着
“宗教”、“道德”的美名。宗教和道德所建立的每个命题都包含着它;教士和道德立法者
是那理性之堕落的始作俑者。——我举个例子:人人知道著名的柯纳罗①的书,他在这本书
里把他的节食推荐为活得长寿、幸福(以及有德)的良方。很少书能够如此多地被人阅读,
直到现在,在英国每年还要印好几千册。我毫不怀疑,几乎没有一本书(当然《圣经》除
外)像这个如此好心肠的怪东西这样,造成这么多的祸害,缩短这么多的生命。其源盖出
于:把结果混同为原因了。这个厚道的意大利人把他的节食看作他长寿的原因;其实,长寿
的前提,即新陈代谢的极其缓慢,微乎其微的消耗,
  ①Cornaro:生于1467年,死于1566年,曾著书谈自己的长寿秘诀。
才是他节食的原因。对于他来说,吃多还是吃少并非任意的,他的节俭并非一种“自己
由意志”,他吃多就会生病。但是,倘若不是这种鲤鱼之躯,一个人就不仅最好、而且必须
适量进食。我们时代的学者,神经力之消耗如此迅速,使用何纳罗养生法只会致自己死命。
Crede experto①。
  ①检验信条。
2
每种宗教和道德引为基础的最一般公式是:“做这个这个,不做这个这个——你就将幸
福!否则……”每种道德、每种宗教都是这样的命令,——我称之为理性的巨大原罪,不朽
的非理性。在我口中,这个公式转变为它的反面——我的“一切价值的重估”的第一个例
子:一个发育良好的人,一个“幸运儿”,他必须采取某种行动,而对别种行动本能地踌
躇,他把他生理上配置的叙序带进他同人和物的关系之中。公式:他的德行是他的幸福的结
果……长寿、子孙兴旺并非德行的报酬,毋宁说德行即是新陈代谢的放慢,除了其他结果
外,长寿、子孙兴旺、简言之柯纳罗主义也是此种放慢的结果。——教会和道德说:“一个
种族、一个民族因罪恶和奢侈而灭绝。”我的重建的理性说:当一个民族衰微,在生理上退
化,接踵而至的便是罪恶和奢侈(这意味着需要愈来愈强烈和频繁的刺激,犹如每个耗竭的
天性所熟悉的)。这个年轻人过早地苍白萎靡了。他的朋友们说:某某疾病应负其咎。我
说:他生病,他不能抵抗疾病,这本身已是一个衰败的生命、一种因袭的枯竭的结果。报纸
读者说:这个政党用这样一个错误断送了自己。我的更高的政治说:一个犯这种错误的政党
原已末日临头——它不复有自己的安全本能。任何意义上的任何一种错误都是本能衰退和意
志解体的结果:差不多可以用这来给恶下定义了。一切善都是本能——因而都是容易的,必
然的,自由的。艰难是一种抗议,神与英雄属于不同的类型(用我的话来说:轻捷的足是神
性的第一属性。
3
虚假因果关系的谬误。——人们始终相信自己知道何为原因,然而,我们从何处获得我
们的这种知识,确切地说,获得我们拥有这种知识的信念的呢?从著名的“内心事实”领
域,而迄今这类“事实”中没有一个已经证明是事实,我们相信自己在意志的行为中是原
因;我们认为至少在这一场合当场捕获了因果关系。
人们也不怀疑一个行为的antecedentia①,它的原因,可以在意识中寻找,并且只要
去找,就总能找到——作为“动机”,否则就不能自由地作此行为,也不能对之负责。最
后,谁会否认一个想法是有原因的,“自我”就是想法的原因?……在这三个似乎作为因果
关系的保障的“内心事实”中,第一个且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意志即原因;意识(“精
神”)即原因的观念以及更后面的自我(“主体”)即原因的观念纯粹是派生的,是在意志
确定因果关系为既定事实、经验之后产生的……在此期间我们已经更善于思考了,我们今天
不再相信所有这些说法。“内心世界”充满着幻影虚光,意志便是其中之一。意志不再推动
什么,所以也不再说明什么——它仅仅伴随着过程,它也不能缺席。所谓“动机”是另一个
谬误。它纯属意识的表面现象,行为的伴随物;与其说它体现,不如说它掩盖了一个行为的
前项。至于自我,它已经变成了寓言、虚构、文字游戏,它完完全全停止了思考、感觉、原
望!……结论是什么?根本没有什么精神的原因!这方面的全部所谓经验都见鬼去了!这就
是结论!——而我们业已有教养地滥用了所谓“经验”,于是我们创造了一个作为原因世
界、意志世界、精神世界的世界。最古老悠久的心理在这里起作用,它别无所为,对它来
说,每个事件都是一个行为,每个行为都是一个意志的结果,世界化身为许多行为者,有个
行为者(一个“主体”)悄悄潜伏在每个事件背后。人从自身投射出他最坚信不疑的三个
“内心事实”,即意志、精神、自我,——他由“自我”概念才得出“存在”(Sein)概
念,他按照他的形象、按照他的自我即原因的概念来设定“物”的存在。然后他在物之中始
终只是重新找到他塞入其中的东西,这有何奇怪呢?——再说一遍,物本身,物的概念,仅
是自我既原因的信念的一个反映罢了……甚至连你们的原子,我的机械论者和物理学家先生
们,有多少谬误、多少退化的心理尚残存在你们的原子里!——更不必说“物自体”,形而
上学家们的horrendum pudendu m②了!精神即原因的谬误被冒充为实在!被立为实在的尺
度!被称为上帝!
  ①拉丁文:前项
②拉丁文:可怕可耻的东西。
4
幻想原因的谬误。——从梦谈起:例如,由于远处的一声炮击而产生的感觉,却给这感
觉追加一个原因(常常是一整部小型长篇小说,正是这梦者在其中担任主角)。其间感觉以
一种回响的方式延续着,它仿佛在等待,直到原因冲动准许它进入前景,——从此不再是偶
然的东西,而是“意义”。炮击在一种因果关系的方式中,在一种时间的表面逆转中出现。
后来的动机说明被首先感受到,还伴随着仿佛在电光中一闪而过的成千细节,随后才是炮
击……发生了什么?某一状态所造成的想象被误解成了这个状态的原因。——事实上,我们
在醒时也这么做。我们大部分通常的感觉——器官活动或受阻时的种种抑制、压力、紧张、
爆发,特别是nervus sympathicus①的状态——都激起我们的原因冲动:我们希望有理由
处于某某状态——好的状态或坏的状态。只是简单地确认我们处于某某状态的事实,这从来
不能使我们感到满足。只有当我们给这一事实提供一种动机说明之时,我们才容忍它,——
即意识到它。记忆在这种场合无需我们知道就自动工作,唤来相似的既往状态以及与它们连
合并生的因果说明(不是它们的因果联系)。当然,认为观念、伴随着的意识过程是原因,
这种信念也是记忆造成的。某种因果说明的习惯由此形成,它实际上阻碍甚至杜绝了原因的
研究。
  ①拉丁文:交感神经。
5
对此的心理学说明。——把某种未知的东西归结为某种已知的东西,这使人轻松、平
静、满足,此外还给人一种权力感。未知之物使人感到危险、不安、忧虑,——第一个冲动
便是要消除这种令人痛苦的状态。第一原理:随便哪个解释总比没有解释好。因为事情本质
上只涉及要摆脱压迫人的观念,至于采用什么方法摆脱它们倒不太严格。未知之物借以解释
为已知的第一个观念干得如此出色,以致人们把它“当作真理”。快感(“力量”)的证据
是真理的标准。——所以原因冲动是由恐惧感决定和引起的。“为什么”的问题、只要可
能,就不会是为原因而提供原因,相反是提供一定种类的原因——一种令人平静、解脱、轻
松的原因。某种已知的、经历过的、铭刻在记忆中的东西被设定为原因,乃是这种需要的第
一个结果。新的、未经历过的、陌生的东西则被拒绝承认为原因。——所以,被找来当作原
因的不仅是一定种类的解释,而且是一种精选的、受偏爱的解释,籍之可以最迅速最及时地
消除陌生、新奇、未曾经历之感,——是最通常的解释。——结果,一定种类的原因设定愈
来愈占据优势,汇成体系。终于取得支配地位,也就是说,排除了其他的原因和解释。——
银行家立刻想到“生意”,基督徒立刻想到“罪恶”,少女立刻想到她的爱情。
6
整个道德和宗教领域都属于幻想原因的范畴。——通常的不快感的“解释”。它们是由
与我们敌对的生灵造成的(邪恶的幽灵:最著名的事例——歇斯底里患者被误解为女巫)。
它们是由不能允许的行为造成的(把:“罪恶”感、“犯罪”感强加于一种生理上的不适—
—人们总是找得到不满意自己的理由)。它们是作为对我们似乎不应当做、我们似乎不应当
是的某种东西的惩罚和一个报应(叔本华以厚颜无耻的方式归纳为一个命题,在其中,道德
显出真相,显现为生命的毒害者和诽谤者:“每种巨大的痛苦,不论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
的,都证明我们罪有应得了;因为如果我们并非应得,它就不会降临我们。”见《作为意志
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它们是作为轻率不慎行为的后果(激情和官能被设定为原因,被
设定为“有过失的”;生理的痛苦加上别的痛苦被解释为“罪有应得的”)。——通常的愉
快感的“解释”。它们是由相信上帝造成的。它们是由行为端正的意识造成的(所谓的“良
心清白”,一种生理状态,有时候消化良好与之如此相象,几乎难以区分)。它们是由事业
的成功造成的(天真的错误推论:事业的成功完全不使一位忧郁症患者或一位帕斯卡尔产生
通常的愉快感)。它们是由信仰、爱、希望等基督教美德造成的。——实际上所有这些冒牌
的解释都是后继状态,仿佛是把愉快感或不快感翻译成了一种虚假的辩证法。一个人希望,
是因为生理上的基本感觉依然强大充实;一个人相信上帝,是因为充实感和强壮感使他宁
静。——道德和宗教完全属于错误的心理学:在每一场合都混淆了因果;或者把真理同信以
为真的东西的效果相混淆;或者把一种意识状态同该状态的原因相混淆。
7
自由意志的谬误。——我们对“自由意志”概念不再同情,我们太知道它是什么了——
它是神学家们所拥有的最臭名昭著的手腕,其目的是使人类按照他们的意思来“承担责
任”,也就是使人类依赖于他们……我在这里只谈谈一切要人担责任的做法的心理实质。—
—无论何处,凡有要人承担责任的意图,往往可以发现那里有惩罚欲和审判欲的本能。如果
某某状况被追溯到意志、目的、承担责任的行为,人就被剥夺了他的无罪的生成。意志学说
实质上是为了惩罚,即为了寻找罪恶的愿望,而被发明的。整个古代心理学,即意志心理
学,其前提是它的创始人即古代社会上层的僧侣想要给自己造成一种给人以惩罚的权利——
或者说想要给上帝造成这种权利……人被认为是“自由”的,以便可以加以判决和惩罚,—
—以便可以成为有罪的。结果,每件行为必须被看作自愿的,每件行为的根源必须被看作有
意识的(心理学中最基本的伪币制造藉此而被树为心理学原则本身……)今天,我们投入了
相反的运动,我们非道德主义者尤其竭尽全力从世上清除罪与罚的概念,力求使心理、历
史、自然、社会机构及其制裁纯洁化,当此之时,我们没有见到比神学家们的反抗更激烈的
反抗了,他们继续倚仗“世界道德秩序”的概念,用“惩罚”和“罪过”来玷污生成的无
罪,基督教是刽子手的形而上学……
8
我们的学说只能是什么呢?——没有谁能把人的特性给予人,无论是上帝,社会,他的
父母和祖先,还是他自己(这里最后所否定的观念的荒谬性,作为“知性的自由”,已为康
德、也许还为柏拉图所教导过)。没有谁可以对以下情形负责:他存在了,他是被造成如此
这般的,他处在这样的情形和环境之中。他的天性的宿命不能从一切已然和将然之物的宿命
中解脱出来。他不是一个特别意图、一个意志、一个目的的产物,不能用他去试验实现一种
“人的理想”,或一种“幸福的理想”,或一种“道德的理想”,——想要按照某一目的铸
造他的天性是荒谬的。我们发明了“目的”概念,实际上目的缺如……某人是必然的,某人
是命运的一个片断,某人属于全,某人在全之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判决、衡量、比
较、责难我们的存在,因为这意味着判决、衡量、比较、责难全……然而在全之外只有虚
无!——没有谁再要对存在的种类不可追溯到一个causa prima①承担责任,对世界是一个
既非作为知觉、又非作为“精神”的统一体承担责任,这才是伟大的解放,——生成的无罪
藉此才重新确立起来……迄今为止,“上帝”概念是对生存的最大异议……我们否认上帝,
我们否认上帝所意味的要人承担的责任:我们藉此才拯救了世界。
  ①拉丁文:第一因。
------------------
--------------------------------------------------------------------------------
偶像的黄昏
人类的“改善者”
--------------------------------------------------------------------------------
1
人们知道我对哲学家的要求,即站在善恶的彼岸,——超越道德判断的幻想。这一要求
源自一种见解,我首次把这见解归纳成一个公式:根本不存在道德事实。道德判断与宗教判
断有一共同点,即相信不存在的实在。道德仅是对一定现象的阐释,确切地说,是一种误
释。和宗教判断一样,道德判断属于无知的一个阶段,此时连实在的概念、实在与幻想的区
别尚付之缺如,以致在此阶段上“真理”仅仅是指我们今日称为“想象”的东西。就此而
言,道德判断从未被认真看待,作为这样的东西,它始终只包含着悖理。但它作为征候学却
总是价值非凡:它(至少对有识之士来说)显示了文化和内心世界的珍贵实在,这一实在不
太懂得“理解”自己。道德只是记号,只是征候学,一个人必须业已知道自己为何行动,才
能从道德中获得益处。
2
我举第一个例子。在一切时代,人们都想“改善”人,道德首先是这个意思。然而,在
同一个词眼下却隐藏着迥异的倾向。野蛮人的驯化和一定人种的培育都被称为“改善”。正
是这些动物学术语才表达了实在——当然,典型的“改善者”即教士对此实在一无所知,并
且宁愿一无所知……把驯化一头野兽称作对它的“改善”,在我们听来近乎一个玩笑。凡是
了解驯兽场情况的人,都会怀疑动物在那里得到了“改善”。它们被削弱了,它们被弄得不
太有害了,恐惧的沮丧情绪、疼痛、创伤、饥饿使它们变成了病兽。——教士所“改善”的
驯化之人的情形与此毫无二致。在中世纪早期,教会事实上首先是一所驯兽场,人们到处捕
猎“金发野兽”最美丽的标本,——例如,人们“改善”高贵的日耳曼人。可是,在这之
后,这样一个被“改善”了的,被带入修道院的日耳曼人看上去怎么样呢?像一幅人的漫
画,像一个怪胎。他成了“罪犯”,他蹲在笼子里,他被关在许多十分可怕的观念之间……
他躺在那里,有病,虚弱,对自己怀着恶意;充满对生命冲动的仇恨,充满对一切仍然强壮
幸福的事物的猜忌。简言之,一个“基督徒”……用生理学的语言说,在与野兽斗争时,使
它生病可以是削弱它的唯一手段。教会懂得这一点,它败坏人,它削弱人,——但他自命
“改善”了人……
3
我们来看看所谓道德的另一种情形,即一定种族或类型的培育。这方面最重大的例子是
印度道德,作为《摩奴法典》而具有宗教效力。其使命是同时培育四种种姓,即僧侣、武
士、农商和仆役(首陀罗)。在这里,我们显然不是置身于驯兽者之中了,必须有一种百倍
温柔理智的人,才能哪怕只是构想出这样一种培育的计划。一个人从基督教的病房和牢狱的
气氛转而步入这个更为健康、高贵、广阔的世界,不禁要深吸一口气。与《摩奴法典》相
比,《新约》是何等可怜,它的气味是何等难闻!——但是,这种制度同样必须是可怕
的,——这一回不是为了对付野兽,而是为了对付它的反面,不可培育的人,杂种的人,贱
民,而除了使他们生病之外,它又没有别的使他们软弱无害的办法,——这是在对付“多
数”。也许没有比印度道德的这种防护条规更与我们的情感相抵触的东西了。例如第三谕
令,“关于不洁的蔬菜”,规定允许贱民食用的唯一食物是大蒜和洋葱,与此有关的是,神
圣的经文禁止给贱民谷物或含有种子的水果,以及水和火。该谕令还规定他们所必需的水不
能从河流、泉源、水池中吸取,而只能取之于沼泽入口处或牲口踩出的坑穴。同时,他们被
禁止洗衣物和洗澡,恩赐给他们的水只可用于解渴。最后,禁止首陀罗妇女帮助贱民产妇,
也禁止贱民妇女生产时互相帮助……——这样一种保健警察机关倒不无成效:可怕的瘟疫,
丑恶的性病,因而又有“刀法”,即规定男孩行割礼女孩切除小阴唇。——摩奴自己说:
“贱民是通奸、乱伦和犯罪的产物(——这是培育概念的必然结论)。他们必须仅以尸布为
衣,以破罐为食具,以锈铁为饰物,仅以恶精灵为膜拜对象;他们必须不得安宁地到处飘
泊。他们不准从左往右写字,不准用右手写字;使用右手和从左往右仅是为有德者和有种姓
者保留的权利。”
4
这些规定是富有教益的,我们在其中看到了完全纯粹、完全本原的雅利安人性,——我
们懂得了“纯粹血统”概念是与一个无害的概念相对立的。另一方面,也明白了在哪个民族
中,对于这种“人性”的仇恨,贱民的仇恨,得以永恒化,变成了宗教,变成了天才……从
这个观点来看,《福音书》是头等文件;《以诺书》更是如此。①——基督教出于犹太根
基,当然也仅是这片土壤上的作物,它体现了对于培育、种族、特权的反动:——它是卓越
的反雅利安宗教:基督教鼓吹一切雅利安价值的重估,贱民价值的胜利,穷人和卑贱者的福
音,是一切被践踏者、不幸者、失败者、被淘汰者对于“种族”的总暴动,——是作为爱的
宗教的不朽的贱民复仇……
  ①《福音书》:《圣经·新约》的第一部分,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四卷。《以诺书》:《旧约外传》的一种,借以诺之口讲述世
界末日的异象和比喻。
5
培育的道德和驯化的道德在贯彻自身的方法上彼此都堪称完美。我们可以确立一个最高
命题:为了创造道德,一个人必须有追求其反面的绝对意志。人类”改善者“的心理学,这
是我探究得最长久的重大而令人不安的问题。一个小小的、本质上很朴素的事实,所谓pia
fraus①,在这个问题上给了我第一个启发:pia fraus是一切“改善”人类的哲学家、牧
师的遗产。无论是摩奴、柏拉图、孔子,还是犹太导师和基督教导师,都从不怀疑他们说谎
的权利。他们不怀疑所有其他的权利……用公式来表达,不妨说:迄今用来使人类变得道德
的一切手段归根到底都是不道德的。
  ①拉丁文:尽职的欺骗。
------------------
--------------------------------------------------------------------------------
偶像的黄昏
德国人缺少什么
--------------------------------------------------------------------------------
1
如今在德国人中,拥有精神已经不够了,还必须把它占为己有,滥用精神……
也许我是了解德国人的,也许我可以哪怕向他们说一些真理。新德国代表大量遗传的和
习得的才干,以致它可以长达一个时代地挥霍积聚的力量财富。这里并没有靠了它而占据统
治地位的高级文化,更没有讲究的趣味,一种高贵的本能之“美”;却有较之任何欧洲国家
所具备的更男子气的德行。许多美好的勇气和自尊,交往和彼此承担义务时的许多信义,许
多勤奋,许多毅力,——以及一种遗传的节制,这种节制与其说需要障碍不如说需要刺激。
我补充一句:这里人们仍然服从,而服从并不使人感到屈辱……没有人蔑视他的对手……
人们看到,我愿意对德国人公正:在这一点上我不想对自己不忠实,——所以我也必须
向他们提出我的异议。获取权力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权力使人愚蠢……德国人——一度被称
为思想家民族,如今他们究竟还思索吗?——德国人现在厌倦精神,德国人现在猜疑精神,
政治吞噬了对于真正精神事物的任何严肃态度——“德国,德国高于一切”,①我担心,这
已是德国哲学的末日……“德国有哲学家吗?德国有诗人吗?德国有好书吗?”在国外有人
问我。我感到脸红,但以我即使在失望时也具有的勇气回答:“有的,俾斯麦!”——我岂
能也承认今天人们在读什么书呢?……该死的中庸本能!
  ①第二帝国时期德国国歌中的一句歌词。
2
谁不曾忧伤地沉思过德国精神能是什么的问题啊!可是,将近一千年来,这个民族却任
意使自己变得愚蠢了,没有一个地方,欧洲两大麻醉剂——酒精和基督教——像在这里这样
罪恶地被滥用。最近竟然又添上了第三样,单凭这一样就足以扼杀精神的一切精致勇敢的敏
捷性,这就是音乐,我们的被噎且又噎人的德国音乐。——在德国智力中有多少令人沮丧的
笨重、拖沓、潮湿、睡衣,有多少啤酒!献身于最高精神目标的青年男子竟然缺乏精神性的
第一本能,精神的自我保存本能——并且大饮其啤酒,这怎么可能呢?……博学青年的酗酒
也许并没有给他们的博学打上问号,因为基至一个大学者也可能没有精神,但是在别的一切
方面都打上了问号。——在哪里看不到啤酒给精神造成的慢性堕落!在一个如今已经众所周
知的事例中,我曾提及这样的堕落,我们德国第一位自由思想家的堕落、聪明的大卫·施特
劳斯,变成了酒座福音和“新信仰”的作者……他在诗中并非向“褐色的美人”空发誓愿
的——他效忠至死……。
3
我说过德国精神变得更粗鄙、更浅薄了。这么说够吗?——透彻地说,它是一种使我惊
骇的面目全非的东西,在精神事物中的那种德国的严肃、德国的深刻、德国的热情正在每况
愈下。不但知性,而且激情也在发生变化。——我在各地接触德国的大学,学者中盛行怎样
的风气,当今的精神何其荒芜,何其满足和冷漠!倘若有人举出德国科学来反对我,那实在
是一大误解——并且还证明他不曾读过我的一个字。十七年来,我不知疲倦地揭露我们当代
科学追求的非精神化的影响。科学的巨大范围今日强加于每一个人的严酷的奴隶状态,是秉
赋更完满、更丰富、更深刻的天性找不到相应的教育和教育者的首要原因。我们的文化之苦
于虚无,更甚于苦于自负的一孔之见者和片断人性的过剩;我们的大学与愿相违地是这种精
神本能退化的地道工场。而整个欧洲业已具有一个观念——伟大的政治不欺骗任何人……德
国愈益被视为欧洲的洼地①——我仍在寻找一个德国人,与他一起我可以按照我的方式严肃
一下,——更急切地寻找一个德国人,于他一起我可以快活一下!偶像的黄昏:啊,如今谁
能领悟,一位隐士正以一种怎样的严肃态度在这里休养!——
快活是我们身上最不可理解的东西……
  ①。原文为Flachland,双关语,又可译为浅薄的国家。
4
倘若估算一下,不但德国文化的衰落了如指掌,而且也不乏这方面的充足理由。任何人
的花费归根到底不能超过他所拥有的,个人如此,民族也如此。一个人把自己花费在权力、
大政治、经济、世界贸易、议会、军事利益上,一个向这些方面付出了理解、认真、意志、
自我超越的能量(他就是这种能量),那么,他在其他方面就必有短缺。文化和国家——在
这一点上不要欺骗自己——是敌对的:“文化国家”纯属现代观念。两者互相分离,靠牺牲
对方而生长。一切伟大的文化时代都是非政治的,基至是反政治的。——歌德的心灵为拿破
仑现象打开,却对“解放战争”关闭……正当德国作为巨大力量兴起之时,法国作为文化力
量获得了一种不同的重要性。在今天,精神的许多新的严肃、许多新的热情已经迁往巴黎;
例如,悲观主义问题,瓦格纳问题,几乎所有的心理学问题和艺术问题,在那里比在德国得
到无比精微透彻的思索,——德国人基至无能于这种严肃。——在欧洲文化史上,“帝国”
的兴起首先意味着一件事:重心的转移。无论何处,人们都已经知道:在主要的事情(这始
终是文化)上,德国人不再值得一提。人们问道:你们可要为欧洲提供哪怕一个够格的思想
家、就像你们的歌德、你们的黑格尔、你们的亨利希·海涅、你们的叔本华那样?——不再
有一个德国哲学家了,这实在令人惊讶不已。
5
整个德国高等教育已经丢失了主要的东西: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手段,人们忘记了教
育、文化本身(而不是“帝国”)是目的,忘记了达到这个目的所需要的是教育家(而不是
文科中学教师和大学学者)……亟需自我教育的教育家,有卓越、高贵的灵魂,每时每刻以
身教言教体现日趋成熟、甜美的文化,——而不是文科中学和大学今日作为“高级保姆”提
供给青年的那种博学的粗汉。除了极少数例外,缺少教育家,教育的这第一前提:德国文化
的衰落由此而来。——我的可尊敬的朋友、巴塞尔的雅可布。布克哈特①是极少数例外之
一,巴塞尔在人性方面的优越首先归功于他。——德国“高等学校”事实上所做的是一种残
忍的驯练,以求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使无数青年男子适宜于、彻底适宜于为国家效劳。“高
等教育”和无数——两者从一开始就是彼此矛盾的。一切高等教育仅仅属于例外者,一个人
必须是特许的,才有权享有如此高级的特权。一切伟大事物、一切美丽事物从来不是公共财
产:Pulch-rum estpaucorum hominum②——什么造成了德国文化的衰落?“高等教育”不
再是一种特权——“普及的”、通俗化的教育之民主主义……
  ①Jokob Burckhardt(1818—1897):瑞士文化史学家,尼采的好友。
②拉丁文:美属于少数人。
不要忘记,军事特权死板地强求高等学校过高的入学率,而这就意味着高等学校的衰
落。——在今日德国,任何人都不再能够自由地给他的孩子以一种高贵的教育,我们的“高
等学校”,包括其教师、课程、教育目标,全都安排好了一种最暧昧的中庸。到处盛行着一
种无礼的匆忙,倘若二十三岁的青年人还没有“作好准备”,还不知道“主要问题”——从
事什么职业?——的答案,便好像会耽误什么似的。——请允许我说,一种更高类型的人不
喜欢“职业,正是因为他懂得召唤自己……他拥有时间,他支配时间,②拉丁文:美属于少
数人。
他完全不去考虑“作好准备”的问题,——在高级文化的意义上,一个人三十岁时还是
一个起跑者,一个孩子。——我们的拥挤的文科中学,我们的被造就得及其愚钝的众多文科
中学教师,乃是一个丑闻,试图保卫这种状态,如海德堡的教授们最近之所为,也许是有原
因的,——但并没有这样做的理由。
6
我的本性是趋向于肯定的,它作出反对和批判仅是间接的、不情愿的,为了不失我的本
性,我立即提出三项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起见,一个人需要教育者。一个人必须学习看,
一个人必须学习想,一个人必须学习说和写:三者的目的都是一种高贵的文化,——学习
看,就是学习使眼睛习惯于宁静、忍耐、让事物靠近自己;学习不急于作判断,从各个角度
观察把握个别事例。对一个刺激不立刻作出反应,而是具备一种阻碍、隔离的本能,这是走
向精神性的第一个预备教育。学习看,按照我的理解,接近于非哲学术语称之为坚强意志的
东西,其本质的东西恰好不是“愿意”、而是能够作出决定。一切非精神性、一切鄙俗性都
基于无能抵抗一种刺激——他势必作出反应,他顺从每个冲动。在许多场合,这样一种“势
必”已经是病态和衰落,是枯竭的征兆,——几乎被非哲学的粗略用语名之为“罪恶”的一
切,都纯属这种生理上无能不作出反应。——学会看有一种收益:作为学习者,一个人将会
变得迟缓、猜疑、抵触。最后,他将带着一种敌意的平静听任每种陌生、新奇的事物靠近
他,——他将对它们袖手旁观。洞开一切大门,猥亵地沉溺于每件琐屑的事情,随时投身
入,冲入他人怀抱和他物之中,简言之,著名的现代“客观性”,是一种恶劣的趣味,是典
型的卑贱。
7
学会想:在我们的学校里不再有这个概念。甚至在大学里,在真正的哲学学者之中,作
为理论、实践、手艺的逻辑已经开始绝迹。人们阅读德国书籍,不再依稀记起思考需要一种
技术,一种教程,一种获得技巧的意志,——不再依稀记起要学会思考就象要学会跳舞一
样,思考是一种舞蹈……在德国人中,谁还体验得到精神的轻捷的足带给全身肌肉的那种微
妙的颤栗!——神态的僵硬呆板,动作的笨拙,已经成为德国人的特征,以致在国外人们完
全把这看作德国人的天性。德国人没有触摸nuance①的手指……德国人也赡养了他们的哲
学家,尤其是那个史无前例的畸形的概念残疾人,伟大的康德,这一点丝毫也不能表明德国
人的优雅。——因为不能从高贵的教育中排除各种形式的舞蹈,用足、概念、文字跳舞的才
能;是否还要我来说,一个人也必须能够用笔跳舞,一个人必须学习写?——可是在这方
面,对于德国读者来说,我恐怕完全是一个谜……
  ①法文:细微差别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