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们了解到他们已经购买了五百枚固态火箭。火箭本身非常小。通过对照片的仔细分析,结果表明火箭发射器直径有四至六英寸,这意味着这些火箭的射程大约是一千英尺左右。每个火箭列阵有大约五十枚火箭,是用电线连在一起的。可能不会同时点火。你注意到没有,这些火箭发射器都离得很远……”
“可是目的何在呀?”埃文斯说。“把这些东西放在荒郊野外,发射到一千英尺的高度,然后又落回原地,是这样的吗?到底是什么目的呢,”
“我们还不知道,”三泳说,“不过我们还有一条线索。你手里的照片是昨天拍的。这里还有一张今天上午低空拍摄的。”他又递给埃文斯一张照片,上面显示的是同一个地方。
蜘蛛网不见了。
“怎么回事?”埃文斯说。
“他们收起来离开了。在第一张照片里,你看到在空地边缘停着一些大货车。显然,他们刚刚把东西搬到货车里运走了。”
“是因为他们被发现了吗?”
“他们还不可能知道自己已经被发现。”
“那是为什么?”
“我们认为他们必须移到一个更为有利的地方。”
“更有利于什么?”埃文斯说,“发生了什么事?”
“那个时候他们购买了火箭,”三泳说,“同时也购买了一百五十公里的微型电线,这一点也许意义重大。”
他对埃文斯点点头,好像已经对他解释了一切。
“一百五十公里……”
三泳朝飞机驾驶员眨眨眼睛,又摇摇头,说:“彼得,这事咱们以后再细谈。”
然后他朝窗外望去。
埃文斯从另一边的窗户望出去。他望见了一望无际绵延的贫瘠沙漠,望见了带有橘红色条纹的褐色悬崖峭壁。直升飞机正朝北飞行。他看见飞机的影子掠过沙漠,时而扭曲变形,时而又恢复正常。
火箭,他思忖着。三泳跟他说这些,好像他应该明白这一切似的。一共有五百枚火箭。由每组五十枚发射器组成的列阵,彼此相隔很远。长度为一百五十公里的微型电线。
也许这应该意味着什么,但是彼得·埃文斯根本想不出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小火箭列阵,是干什么的?
微型电线,又是干什么的,
他在心里很快计算出,如果这些微型电线连接到火箭上,那么每枚火箭将要大约三分之一公里的电线。三分之一公里是……大约一千英尺。
这正好是三泳说的火箭能够发射的高度。
这些火箭飞到一千英尺的高空,后面拖着隐形电线,这是干什么呢,电线会不会是用来回收火箭的呢,不会,他想。那不可能。火箭回收后落到森林里,什么微型电线都会断裂。
为什么火箭分得那么开,如果它们的直径只有几英尺的话,能把它们并到一起吗?
他依稀记得军队里火箭发射点的火箭都离得很近,尾翼几乎接着了。为什么这些火箭要隔得这样远呢?
火箭在飞行……拖着细细的电线……然后到达一千英尺的高度……然后……
然后,发生了什么呢,
他想,也许在每枚火箭头部有某种仪器装置,电线不过是将信息送回地面。可是是一种什么样的仪器装置呢?
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
他回头朝三泳望去,发现他正低着头看另一张照片。
“你在干什么?”
“想弄明白他们去了什么地方。”
埃文斯看了看三泳手里的照片,皱了皱眉头。那是一张卫星云图。
三泳正拿着一张天气图。
难道这一切与天气有关吗?
《恐惧状态》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2 弗拉格斯塔夫
10月10日,星期日
晚上8时31分
“是的。”科内尔坐在那家餐馆的包间里,身体前倾。他们坐在弗拉格斯塔夫一家牛排餐厅的后排座位上。吧台电唱机里正播放着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老歌《不要太残酷》。科内尔与莎拉几分钟前刚到。埃文斯觉得莎拉很紧张,显得忧心忡忡。平时她总是快快活活的。
“我们认为这一切与天气有关,”科内尔说,“事实上,我们对此深信不疑。”女侍者上色拉时,他停顿了一下,接着又继续说道,“我们这样想有两个理由。首先,环境解放阵线斥资购买了大量昂贵的技术,一般说来,如果不是想影响天气的话,这些技术似乎没有什么用处。第二,这个——”
“等一等,等一等,”埃文斯说,“你是说要影响天气吗?”
“没错。”
“怎么影响?”
“控制它。”三泳说。
埃文斯身体向后靠了靠。“简直是发疯了,”他说,“我的意思是,你是说这些家伙认为他们能够控制天气吗?”
“他们能。”莎拉说。
“怎么控制呢?”埃文斯说,“他们怎么控制?”
“大多数研究都是机密的。”
“那么他们是怎么搞到的?”
“问得好,”科内尔说。我们也想知道答案。但是关键是,我们认为这些火箭列阵是为了引发更大的风暴,或者加大风暴的力度。”
“怎么做呢?”
“他们能引发下积云层电势的变化。”
“幸亏我问了。”埃文斯说,“这样就很清楚了。”
“尽管我们还不十分了解所有的细节,”科内尔说,“但我敢肯定我们很快就会搞清楚。”
“最有力的证据,”三泳说,“来自租用公园的形式。这些家伙在广大的地区——确切地说是在三个州内安排了许多野餐。这就是说他们可能根据当时的天气条件,在最后一刻决定采取行动的地点。”
“决定什么?”埃文斯说,“他们要干什么?”
没有人回答。
埃文斯扫视在场的每个人。
“嗯?”
“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科内尔说,“他们想留下记录。因为学校或公司郊游和野餐的时候,人们会用照相机、摄像机留下活动场景。”
“当然,新闻记者们也会来。”三泳说。
“他们会来吗?为什么?”
“流血对照相机总是有吸引力的嘛。”科内尔说。
“你是说他们会伤人吗?”
“我想这一点是很清楚的,”科内尔说,“他们准备一试。”
一个小时后,他们都坐到了汽车旅馆的床上。这时候三泳把一台手提DVD播放器接到屋子里的电视机上。这家旅馆条件很糟糕,位于亚利桑那州的肖松尼,在弗拉格斯塔夫以北二十英里。
在屏幕上,埃文斯又一次看见亨利在跟德雷克说话。
“我以前一直听你的,”德雷克怨恨地说,“可是没什么用。”
“从结构上想想。”亨利回答说。他靠在椅子上,双手指尖搭成一个帐篷状,两眼望着天花板。
“到底什么意思?”德雷克说。
“尼古拉斯,从结构上想想。信息是如何起作用的,它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使人们相信这些信息是真实可信的。”
“尼古拉斯,”亨利厉声说道,“我是在帮你。”
“对不起。”德雷克变乖了似的,脑袋耷拉下来。
埃文斯看着屏幕说,“这儿好像是亨利在负责吧?”
“他一直在负责,”科内尔回答说,“难道你不知道吗?”
屏幕里传来亨利的声音:“那么,现在让我来跟你解释一下怎样来解决你的问题。办法很简单。你已经告诉过我,仅仅是‘全球变暖’还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每当寒潮来临时,人们又忘了这事。”
“是的。我告诉过你——”
“因此你需要,”亨利说,“建好信息通道以便无论何种天气降临的时候,你都能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这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突然变化的气候的好处,将来常常会发生水灾、暴风雪、龙卷风以及飓风。报纸和广播对此都会争相报道。无论哪种情况你都可以说它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天气突变。这样,这种信息得到了强化,情况就会变得更加紧急。”
“我不知道,”德雷克疑惑地说,“是不是有人在前几年这样做过。”
“对,都是零零散散的。孤立的政治家宣布孤立的风暴或者水灾。克林顿做过,戈尔做过,英国那位愤怒的科技部长也做过。可是,尼古拉斯,我们谈论的并不是孤立的政治家,而是一次有组织的世界性运动。通过这次运动,要使人们懂得造成突发性的极端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是全球变暖。”
德雷克摇了摇头。“你知道,”他说,“有多少研究表明,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形并没有增多。”
“行了,”亨利哼了一声说,“都是怀疑者发布的很信息。”
“那太难宣传了。太多的研究……”
“尼古拉斯,你在说什么呀,要宣传太容易啦。公众已经相信对任何相反的观点都有人做研究。”他叹了口气,又说,“我敢向你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模拟显示极端天气变化在增多。科学家将会进行研究并及时发布所需要的信息。这你是知道的。”
德雷克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湿,显得有点不高兴。“那又怎么样,”他说,“严寒天气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这种说法并不符合逻辑。”
“这和逻辑有什么关系,”亨利说,“我们需要的是让媒体报道。毕竟,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在他们国家的犯罪案件在增加,尽管事实上十二年来一直在下降。虽然美国谋杀案的发案率与20世纪70年代一样低,但是美国人比以前更害怕,原因是对犯罪的过多报道使他们自然而然地相信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亨利从椅子上坐起来,继续说道,“尼古拉斯,想一想我对你说的话。十二年的趋势啊,他们仍然不相信。众口铄金,没有比这更好的证据了。”
“欧洲人更加老练——”
“相信我——在欧洲宣传气候突变比在美国更容易。你们刚刚离开布鲁塞尔就这样做了。政客们都明白,尼古拉斯。他们会明白这种重心转移的好处的。”
德雷克没有回答。他双手插在口袋里,两眼盯着地板,来回走着。
“回顾一下我们走过的路吧!”亨利说。“20世纪70年代,所有的气候科学家们都相信冰川时代会来临。他们认为世界越来越冷了。然而后来有人提出全球变暖的观点,他们就立即认识到了它的好处。全球变暖制造了一种危机,发出了行动的号令。危机需要研究,需要资助,也需要全世界政客们的宣传。顷刻间大量的气象学家、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都摇身一变,成了应对这种危机的‘气候科学家’。现在的情况与此相同,尼古拉斯。”
“尽管气候突变以前讨论过,可是没有漉行开来。”
“这就是你现在召开大会的原因,”亨利耐心地说,“你们举行一个参加者甚众的会议,恰逢气候突变危险的一些引人注目的证据。到会议结束时,你们就会使气候突变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
“我不知道……”
“不要多说啦。难道你不记得使核冬季成为一种全球性威胁花了多长时间吗,尼古拉斯?花了五天时间。1983年初的某个星期六,全世界还没有人曾经听说过核冬季。不久举行了一个大型记者招待会,到了下个星期三,全世界的人都对核冬季忧心忡忡。没有一篇有关的科技文章发表,核冬季便成了对整个地球的一种真正的威胁。”
德雷克长叹了一声。
“五天时间,尼古拉斯,”亨利说,“他们就成功了。你们也会成功的。你们的会议将会改变地面气候变化的规律。”
屏幕变黑了。
“天啊。”莎拉说。
埃文斯凝视着屏幕,沉默不语。
三泳在几分钟前就没有听了。他正在手提电脑上工作着。
科内尔转过来面对着埃文斯:“什么时候录的?”
“我不知道。”埃文斯渐渐回过神来。他茫然环顾四周后说道,“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录的。怎么了?”
“遥控器在你手里呢。”科内尔说。
“哦,对不起。”埃文斯按键打开菜单,看了一下日期。“是两个星期前。”
“这么说,莫顿已经通过窃听器在德雷克的办公室里窃听了两个星期了。”科内尔说。
“看样子是这么回事。”
再次播放录像时,声音被消掉了。埃文斯看着那两个人。德雷克踱着步,忧心忡忡,亨利坐在那儿,踌躇满志。埃文斯绞尽脑汁想弄明白听到的东西。他觉得第一段录像还算得上合情合理。德雷克抱怨真正对环境构成威胁的全球暖腰的宣传问题,暴风雪骤起,人们就会停止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埃文斯能理解这一切。
然而,这次谈话……埃文斯摇了摇头。这次谈话使他大惑不解。
三泳拍了拍手,说:“我找到了!我找到位置了!”他把手提电脑转过来,以便大家都能看见屏幕。“这是来自弗拉格斯塔夫-普廉姆的‘下一代气象雷达中心’。你们可以看见降水中心正在佩森东北方形成。到明天中午那儿会发生风暴。”
“离我们这儿多远?”莎拉说。
“大约九十英里。”
科内尔说:“我认为我们最好还是上直升飞机吧。”
“做什么呢?”埃文斯说,“天啊,已经是夜里十点了。”
“穿暖和点。”科内尔说。
绿色的世界里显得有点暗。夜视镜里的树木显得有点模糊。夜视镜沉沉地压着他的额头。镜架有点问题:刺进了耳朵,很痛。可是每个人都戴着这样的眼镜,透过飞机舷窗俯视下面绵延数英里的森林。
他们已经飞过了十多片空地,但仍然没有找到那片空地。有些空地上住着人。透过长方形黑房子里的窗户能看见灯光。在几片空地上,建筑物完全是黑的——那不是鬼城,就是废弃的矿区。
然而他们并没有发现要找的东西。
“那儿有一个。”三泳用手指着说。
埃文斯朝他指的左边看去,看见一大片空地。熟悉的发射器及电线形成的蜘蛛网列阵被高高的野草盖住了一部分。在空地一边停着一辆卡车,大小跟运杂货到超市的卡车差不多。他清楚地看到卡车两边的档板上印着黑色的字母“A&P”。
“食品恐怖分子。”莎拉说。可是没有人发笑。
掠过那片空地,直升机继续前行。飞行员接到了明确的指示,不许慢下来或者在空地上空盘旋。
“那里肯定是一个,”埃文斯说,“我们现在在哪里?”
“普雷斯科特以西的童托森林,”驾驶员说,“我标注了坐标。”
三泳说:“在五公里的三角地带,我们应该还可以发现两个。”
直升机在夜色里隆隆地向前飞行。一个小时以后,他们终于发现了剩下的两个蜘蛛网的方位,然后,直升机向回飞去。
《恐惧状态》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3 麦金利公园
10月11日,星期一
上午1O时
这天上午,虽然北方有乌云逼近,但仍然算得上风和日丽。林肯中学正在麦金利国家公同举行一年一次的郊游。野餐桌上彩球飘飘,烧烤架上炊烟袅袅。大约三百个孩子和他们的家人,在瀑布旁边的草地上玩耍。有的在掷飞碟,有的在打棒球。更多的人在附近的卡云迪河岸边嬉戏,弯弯曲曲的河流静静地流经整个公园。这个时候河里的水很浅,两岸都出现了沙滩和水坑,小孩子们在那里戏耍。
科内尔与同伴们把车停在一边观望着。
“河里涨水时,“科内尔说,“会淹没整个公园和公园里所有的人。”
“公园这么大,”埃文斯说,“会涨那么大的水吗?”
“也没那么大。但是水里含有大量泥沙,而且流得很快。六英寸深的急流就足以把人冲倒。他们会滑倒;地上很滑,人就站不起来。水里有石头和瓦砾;泥水使人睁不开眼睛,入撞到石头瓦砾上,有时就会失去知觉。往往是浅水淹死人啦。”
“可是只有六英寸……”
“泥水的力量大得很,”科内尔说,“六英寸的泥流冲走一辆车毫不费力。车子失去了牵引,翻倒在路边。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埃文斯觉得这茼直令人难以黄信。然而科内尔现在却兴致勃勃地谈沦着发生在科罗拉多著名的大汤普逊洪灾,当时仅仅几分钟的工夫就有一百四十人死于非命。“一辆辆汽车像啤酒罐一样粉身碎骨,”他说,“人们身上的衣服被泥水剥掉。不要愚弄你自己。”
“可是这儿,”埃文斯指着公园说,“涨水时,人们有足够的时间离开……”
“如果来得太突然的话就会来不及,人们发觉时为时已晚。这就是我们要确保他们不要碰到这种闪电式的洪水的原因。”
他看了看表,又抬头看了看暗下来的天空,然后向车子走去。三辆越野车并排停在那儿。科内尔开一辆;三泳开一辆;彼得和莎拉共用一辆。
科内尔打开车后门上车。他对彼得说:“你有枪吗?”
“没有。”
“你要一支吗?”
“你说呢?”
“也许应该要一支吧。你上次在射击成锨什么时候?”
“嗯,有一段时间了。”事实上埃文斯一生中从未开过枪。直到此时,他还为此感到骄傲呢。他摇摇头说:“我不太喜欢玩枪。”
科内尔手里有一支左轮手枪。他打开圆形枪管检查。那边,三泳在他自己的车旁检查一支看起来很先进的步枪,黑色的枪托,枪上装有远视镜。他的动作敏捷、娴熟,不愧为一个真正的战士。埃文斯心里不安,暗想:这是什么?OK镇的大决斗吗?
“我们马上准备好,”莎拉对科内尔说,“我有支枪。”
“你知道怎么用吗?”
“知道。”
“这是什么?”
“九毫来的贝雷塔。”
科内尔摇了摇头:“你能用三十八毫来的吗?”
“当然。”
他给了她一支枪和一个手枪套。她把枪套夹在牛仔裤的腰带上,似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埃文斯说:“你真的希望我们向别人开枪吗?”
“除非万不得巴,”科内尔说,“可是你自己需要自卫哟。”
“你认为他们会有枪吗?”
“不错,他们也许有。”
“天啊。”
“那有什么,”莎拉说,“打死这群王八蛋我才高兴呢。”她显得有些义愤填膺。
“那么,好吧,”科内尔说,“那就这样了。我们上车吧。”
埃文斯在想,上车。天啊。这就是OK镇的大决斗。
科内尔把车开到公园的另一边,对一个州警简单地交待了几句。黑白相间的巡逻车停在一块空地边。科内尔与警察建立了无线电联系方式。事实上,他们都准备用无线电联系,原因是这个计划需要高度的协调性。他们必须同时攻击三个蜘蛛网。
正如科内尔所说,那些火箭是用来对风暴进行一种“电荷放大”的。这种做法始于十年前,那个时候正开始实地研究风暴中的闪电。那时的观点是每一次闪电都会降低风暴的强度,这是因为闪电缩小了云层与地面之间电荷的差异。可是有些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闪电有着相反的效果——大大增加风暴的威力。这种结论的原理还没弄清楚,不过据推想,可能与闪电突然放出的热量或者所制造的震荡波有关。它们使已经很动荡的风暴中心更加动荡,结果风暴就变得更加凶猛了。
“蜘蛛网呢?”埃文斯说。
“它们由一些带着微型电线的小火箭组成。小火箭可以上升到一千英尺的云层,在这里电线提供一条低干扰的电导路程并因此制造新的电击。”
“那些火箭就是这样引发更多的闪电的吗,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吗?”
“对。正是如此。”
埃文斯仍然心存疑问:“那么这些研究是谁资助的呢,”他说,“是保险公司吗?”
科内尔摇了摇头。“这都是保密的。”他说。
“你是说是军队吗?”
“正确。”
“军队出钱资助气候研究,”
“你自己想。”科内尔说。
埃文斯不愿再想了。他对军队的所有事情都深表怀疑。军队为气候研究出资的说法使他想起了同样荒谬可笑的过火举动,售价为六百美元的马桶座圈和一千美元的扳钳,而这些早已是声名狼藉。
“如果你问我,我会说这简直是在浪费钱。”
“环境解放阵线却不这样想。”科内尔说。
三泳说话时,语气铿锵有力。埃文斯忘了他是一个当兵的。三泳说谁能控制天气,谁就能主宰战场。这一直是军队的梦想。理所当然军队要在这方面花钱。
“你是说这确实有效?”
“对,”三泳说,“要不你说我们呆在这儿干什么?”
多功能越野车绕山驶入麦金利公园北部的树林。这里,茂密的森林和开阔的草地交替分布着。莎拉坐在乘客位上,望着彼得。他长得很好看,有一副运动员的体魄,不过有时候很懦弱。
“你做不做什么运动?”她说。
“当然做。”
“什么运动?”
“打网球。偶尔也蜗一下足球。”
“噢。”
“唉,”他说。“只是我不会使枪……老天作证,我只是一个律师。”
他让她很失望,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她想,也许是因为她太紧张,希望有人能和她在一起。她喜欢围着科内尔转。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他思维敏捷,能迅速应对突发事件。
彼得算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只是……
她看着他放在方向盘上的手。车开得很好。如今这也很重要。
阳光不再。乌云滚滚。暴风雨就要来了。天空黑暗阴沉。前面的路弯弯曲曲,森林里空无一人。自从离开公园后,他们没看见一辆车。
“还有多远?”埃文斯说。
莎拉查询了一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大概还有五英里。”
他点了点头。莎拉挪了挪身子,让皮套里的枪不再压着臀部。她瞟了一眼乘客位那边的后视镜。
“哎呀,不好。”
“怎么了?”
在他们后面,有一辆破旧的蓝色轻型卡车。是亚利桑那的牌照。
《恐惧状态》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4 奥罗拉维尔
10月11日,星期一
上午10时22分
“我们闯祸了。”莎拉说。
“怎么了?”埃文斯说。他瞅了一眼后视镜,看见了那辆车。“这是怎么回事?”
莎拉手里拿着无线电:“科内尔,他们发现了我们。”
“谁发现了?”埃文斯说,“他们是谁?”
无线电发出咔嗒一声。“你们在哪里?”科内尔说。
“在九十五号公路上。大概离你们有四英里。”
“好的,”科内尔说,“按原计划行事。尽最大努力。”
“是谁?”埃文斯看着后视镜说道。
蓝色的轻型卡车开得很快。非常快。它以迅雷不及掩图之势,撞了他们的车尾一下。埃文斯吓了一跳。车子打了一个转,又得到了控制。
“他妈的干什么?”他说。
“彼得,开你的车。”
莎拉从枪套里取下左轮手枪,放在腿上,盯着车外的后视镜。
蓝色卡车滞后跟了一会儿,现在又加速赶上来。
“他赶上来了——”
也许是由于彼得踩了油门,碰撞竟然很轻,充其量不过是轻推了一下。彼得不时看看后视镜,歪歪斜斜地疾驶着,转过了一个个弯道。
蓝色卡车再一次被甩在了后面。它又跟了半英里路,两车再也没有超过五六辆车的距离。
“我真弄不懂,”埃文斯说,“他们是想撞我们呢,还是怎么的?”
“别瞎猜了,”她说,“你慢下来,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他把车速减下来。减到了每小时四十英里。
蓝色卡车也慢下来,在后面落得更远了。
“他们只是跟着咱们。”她说。
为什么?
第一阵雨点洒落在车子的挡风玻璃上。前面的路也淋湿了。不过他们还没有碰上大雨。
现在蓝色卡车离他们更远了。
他们转过一个弯道。突然看见前面有一辆十八轮车,后面还有一个大拖车。车子在路上隆隆行驶,车速很慢,时速不超过三十英里。车的后门赫然印着“A&P”。
“噢,呸,”埃文斯说。他们在后视镜中看见蓝色卡车还跟在后面。“他们在前后夹击咱们。”
他把方向盘转了一下,想超过大拖车,但他每次这样做时,拖车司机就把车开到路中间。埃文斯只得跟在后面。
“我们被包围了。”他说。
“我不知道,”她说,“我搞不懂是怎么回事。”
虽然大拖车在前面堵截,但是蓝色卡车已经落在后面好几百码了,比先前落得更远了。
她还在疑惑不解,这时一道闪电在他们车旁爆裂开来。在离他们不到十码远的地方,一道白热闪电弄得他们头晕目眩。他俩都吓了一跳。
“天啊,太近了。”埃文斯说。
“是……”
“我从来没有见过离得这么近的闪电。”
她还没来得及回答,另一道闪电在他们前面炸开,这个声音好像爆炸声;甚至在闪电消失之后,埃文斯还是不自觉地把车子打了一个转。
“他妈的好险。”
莎拉还未从疑惑中缓过神来,第三道闪电击在车子上,震耳欲聋,突然而至的压力使他们的耳朵如刀割般疼痛,白色的冲击波笼罩了整个车身。埃文斯恐怖地尖叫一声,方向盘也脱了手;莎拉赶忙握住方向盘,把车驾正。
第四道闪电击在驾驶座旁,离车身只有几英寸,把驾驶座旁边的玻璃击了个粉碎。
“他妈的,”埃文斯说,“他妈的!这是什么?”
这时莎拉恍然大悟:是他们招来了闪电。
又是一道闪电,紧接着又是一道,这次是击在车篷上。白色的锯齿般的闪电笼罩了整个车子,很快又消失了。车篷上留下一个锯齿状的大缺口。
“我开不了啦,”埃文斯说,“我不行了,我真的不行了。”
“彼得,开车,”莎拉紧握他的胳膊不放,“开呀!”
又有两道闪电向他们袭来,间隔很短。莎拉闻到了某种东西烧焦的气味——是什么东西,她不知道。不过此刻她明白了车子只是被轻轻撞了一下的原因。
蓝色的轻型卡车把某种东西涂到了他们车上,是某种带电的东西。这种东西对闪电有引力。
“怎么办?怎么办?”埃文斯呜咽着问。每挡换道新的闪电袭来时,他都会大声嚎叫。
他们真的陷入了困境。车行驶在狭窄的公路上,路两旁满是茂密的松树林……
有些事情她应该知道。
森林……森林怎么啦?
一道炸弹般的闪电打破了后窗。又一道闪电如锤击一般,力量如此之大,以至于车子在碎石路上弹起老高。
“真是见了鬼了。”埃文斯说着,同时转动方向盘,把车子开出公路驶进了林中的一条泥泞小道。
莎拉看见一个标志一闪而过,是一块破旧的路标上一个镇的名字。他们驶入了参天绿松下的黑暗之中。这时候闪电突然停止了。
当然,她想。是树的原因。
就算这时他们的车子仍然吸引闪电,但首先遭殃的将是比它高的树了。
不一会儿,果然如此。他们听到后面轰的一声,一道闪电在一棵高大的松树旁闪过,如一道蒸汽把树干劈开,树燃烧起来。
“马上将要发生森林大火。”
“我不管,”埃文斯说。他把车开得飞快。
车子在泥路上颠簸行驶,但由于是越野车,车子弹得老高。莎拉知道他们都安然无恙。
她回头望去,看见树在燃烧,火势沿着地面向两侧蔓延。
无线电里传来科内尔的声音:“莎拉,怎么了?”
“我们必须离开公路。我们正遭到闪电袭击。”
“好多呀!”埃文斯大声喊道,“一直不断!”
“找到诱引物。”科内尔说。
“我想是粘到车上的东西。”莎拉说。她说话的时候,又一道闪电袭来,就在他们面前。光线如此之强,她都能看到里面的绿色光晕。
“弃车吧,”科内尔说,“下去时尽量把身子压低。”
他咔嚓一声关掉无线电。
埃文斯继续开车向前飞跑,越野车沿着车辙在路上颠簸。“我不想下车,”他说。“我认为我们在车上安全。他们总是教导说不要弃车,因为在里面更安全。橡胶轮胎可以绝缘。”
“可是有东西烧着了。”她用鼻子嗅了一下说。
车子颠簸着,摇晃着。莎拉牢牢抓住座位,努力保持平衡,不碰到车上的金属物。
“我不管,我认为我们应该呆在车上。”埃文斯说。
“油箱可能要爆炸了……”
“我不想下去,”他说,“我决不下去。”他牢牢抓着方向盘,指关节因为太用劲都变白了。
莎拉看到前面森林里有一块空地。空地面积很大,长着又高又黄的草。
一道闪电如炸弹一般,击碎了后视镜,炸裂声让人胆战心惊。过了片刻,他们听到喽的一声。车子歪倒在一边。
“噢,他妈的,”埃文斯说,“车胎爆了。”
“我受够了绝缘体。”她说。
车子现在嘎嘎作响,底部刮在泥辙上,发出长长的尖叫声。
“彼得。”她说。
“好吧,好吧。我到了空地上就停下来。”
“我想我们不能等了。”
车辙没有了,路平了。埃文斯开着车,轮缘吱吱作响,终于进入了一片空地。雨点打在挡风玻璃上。莎拉看见草地上木屋的屋顶因风吹日晒有点发白了。好一会儿她才意识到这就是鬼城,或者叫矿城。
正前方是一个标志:奥罗拉维尔,人口82人。又一道闪电袭来,埃文斯撞倒标志牌,开了过去。
“彼得,我想我们到了。”
“好啊,让我靠近些——”
“现在就停,彼得!”
他停下车,他们一齐猛地打开车门。莎拉摔倒在地上,这时,又一道闪电在她身边炸响。一阵热浪击得她在地上连连打滚。闪电的巨响振聋发聩。
她手脚并用站起身,转到车子的后面。埃文斯在越野车的另一边喊叫着什么,但是她听不见。她查了一下车后的保险杠。没有附着物,也没有什么仪器。
那儿什么也没有。
可还没有来得及想是怎么回事,又一道闪电击在越野车的后部,后窗被击得粉碎,玻璃碎片洒了她一身。她强忍惊慌向前爬去,转过越野车时把身子压得很低。然后,穿过草地向最近的建筑物爬去。
埃文斯在前面某个地方向她喊叫着。由于雷声隆隆,她听不见他的声音。她只想不再遭遇闪电,至少现在,让她能多爬几秒钟也好
她的手触到了木头。是一块板子。
只差一步了。
她把草扒到两旁,迅速向前爬去,现在她看见了一个门廊,这是一座废弃的房子。屋顶上挂着的标志牌摇晃着,褪了色。她认不出上面写的是什么。埃文斯在里面尖叫不断。她顾不上扎在手上的玻璃碎片,向前爬着。
她终于听见了埃文斯的喊叫:“小心蝎子!”
木质门廊上满是蝎子——小小的个子,浅黄色的身子,螫针伸在外面。一定有二十多只。这些蝎子像螃蟹一样惊慌地蹦跳到一边,速度之快,令人称奇。
“站起来!”
她爬起来就跑,感到脚下那些动物正在嘎吱嘎吱地爬。又一道闪电击碎了房顶,击掉了标志牌。牌子带着一团尘土落在门廊上。
这时,她跑进了房子。
埃文斯站在那儿举起拳头喊叫着:“好啊!好啊!我们成功啦!”
她喘着粗气。“幸好不是蛇。”她说着,胸脯在起伏。
埃文斯说:“什么?”
“旧房子里常常有响尾蛇。”
“噢,天啊。”
屋外边,雷声隆隆。
闪电又开始了。
莎拉透过满是污垢的碎玻璃看着越野车,心想,现在他们已经离开车子,车子再不会遭到闪电袭击了……她想……保险杠上什么也没有……那为什么货车要轻轻地撞一下越野车呢?怎么回事呢?她转身问埃文斯是否已经注意到——
一道闪电从上而下击穿屋顶,屋顶被击得粉碎,木板满天飞舞,正好落到她站立的地方。黑暗中闪电呈锯齿绿色光晕状,好像地板上的一簇荆棘。空气中充满刺鼻的臭氧味。干燥的地板上飘浮起缕缕烟雾。
“整栋房子都没用了。”埃文斯说。他猛地打开一扇侧门,冲了出去。
“把身子放低点。”莎拉边喊边跟着他冲了出去。
雨下得更大了。她向邻近的那栋房子跑去,大滴的雨点打在她的背上、肩上。这栋房子有一个砖砌的烟囱,总的来说建得不错。可是窗户都是一样的,破旧不堪而且沾满灰尘。
他们想打开最近的那扇门,但是门关得很严实。于是,他们跑到前面,却发现前门大开着。莎拉跑到里面。这时一道闪电在她身后响起,击垮了门廊的屋顶。屋顶落到地面上时又击垮了一边的柱子。冲击波震坏了前窗,脏玻璃片洒了一地。莎拉捂着脸转身就跑。她再次张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到了一家铁匠铺。屋子中间有一个大火坑,火坑上方的屋顶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铁具。
她看见墙上也挂着马蹄铁、钳子及各种各样的金属制品。
捕屋子都是金属。
不祥的雷声轰鸣着。
“我们必须离开这儿,”埃文斯喊道,“这是一个是非之地——”
话音未落,一道闪电炸开屋顶,击得铁器飞转,掉进火坑,又把砖炸得四处乱飞。埃文斯被击倒了。莎拉蹲下身子,蒙住头部和耳朵。她感到砖块击到她的肩上、背上和腿上——她被击倒了——接着是额头一阵撕裂般的疼痛,她眼前一黑,两眼金光四射。隆隆雷声逐渐消失,最后归入无尽的寂静。
《恐惧状态》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5 森林
10月11日,星期一
上午11时11分
科内尔在#俊卞英里以外的四十七号公路上向东行驶,此刻正听着莎拉从无线电中传过来的动静。莎拉别在腰带上的传送器仍然开着。很难预测将要发生什么,因为每次闪电过后都会产生一阵静电干扰,这种干扰会持续十五秒钟。但科内尔明白关键的一点——埃文斯和莎拉已经逃离了越野车,可是闪电却仍然没有停止。事实上,闪电似乎一直跟着他们。
科内尔一直在对着步话机叫喊,想引起莎拉的注意,然而,很明显她要么是把音量调小了,要么是忙于应付鬼城发生的事而无暇顾及。他一遍又一遍大声重复着,“闪电在跟着你们!”
她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