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照亮年轻的路——李开复给年轻人的人生课》

郑红峰 (现代)
前 言  李开复,是前微软全球副总裁、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他既是信息产业的执行官,也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还是热心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教育者。他曾就职于美国苹果公司、SGI电脑公司、微软公司,曾有多部产生强烈反响的著作,如《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世界因你不同》,等等。他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多彩,他的事业发展可谓绚丽辉煌,他的成功轨迹可谓异彩纷呈,他的人生感悟可谓充满智慧。
  李开复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表示,希望他的书能帮助年轻人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希望他的书能为中国企业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它们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希望他的书能为中国高校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希望他?书能给中国家长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他们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由此可见,李开复是一位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成功人士,特别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热衷,让广大年轻的学生备受感动。他曾给中国学生写过7封公开信,他创办开复学生网(我学网),帮助年轻人释疑解惑,他的著作影响了广大中国学生和家长,他的演讲激励和感染了无数高校学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开复老师”,他为此感到荣幸、快乐,他说希望将来自己的墓志铭上留有“热心教育者”的字样。可见,他为做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人感到无上光荣,因为那是一种奉献,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
  李开复告诉年轻人,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快乐和自豪。他说:“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一言以蔽之,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真正的成功本应是多元化的,当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时,这是一种成功;当你为他人带去快乐时,这是一种成功;当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时,这是一种成功;当你享受到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时,这也是一种成功。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要做的就是努力实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
  在演讲中,李开复多次提到,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喜欢用一元化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非常狂热,各行各业都喜欢以财富为指标来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但是,获得财富并不?表一个人就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有名利也不代表一个人就快乐。
  李开复告诉年轻人:“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他说:“其实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但我是一个有梦的人,我是一个敢于追寻的人,在过去的这些年,如果我有任何的成功,有任何的争议或者有任何的挫折,都是因为我自己敢于追求,我自己是一个积极向上,是一个敢于挑战现实,敢于积极主动去做事情的人,我觉得这个态度还是非常重要。”
  李开复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真的为中?,为中国的青年带来价值,创造一批有能力的创业者,创造一些财富,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中国的公司。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多年以来,他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并且已经得到人们的强烈认可。
  《照亮年轻的路——李开复给年轻人的人生课》,这是一本针对年轻人的励志书,字里行间,是李开复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以及历经岁月积淀下来的价值理念和成功观。在他身上,有太多传奇的经历,有太多发人深思的励志名言。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追随我心的超越。
目录  第一堂课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李开复曾说过只要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篱。言外之意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自信心,赞美自己、积极尝试、扬长避短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让你成为自信的人。当然,自信之余,不能没有谦虚的精神。
  自信——潜能的放大镜2
  每天自夸“一百遍”4
  成功与否,做了才知道7
  “扬长”比“补短”更重要10
  自信是资本,自大是累赘12
  勿让信心脱了缰15
  循序以渐进,才能得圆满17
  独断专行,不如谋之于众20
  过分谦虚——埋葬竞争力的坟墓23
  自信支撑谦虚,谦虚升华自信26
  第二堂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李开复说过:“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之所以这样说,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李开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上学时,学的是政治科学专业。然而,两年的学习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政治方面,他发现自己对选修的计算机课非常感兴趣,而且他学得非常不错。于是他转系了,并在计算机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兴趣有多大,天赋就有多大30
  有“趣”的地方就有人生32
  “爱”不是凭感觉,而是靠发展35
  再努力一点,特长就会有了37
  自己选的,怎能不爱?40
  兴趣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责任43
  你喜欢和擅长什么,将来就做什么46
  兴趣诚可贵,志向价更高49
  第三堂课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
  ——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
  李开复读博士的时候,他的系主任告诉他,“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博士论文,至少在本领域是世界顶尖的。但是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获得顶尖的成功!”李开复被系主任的话深深吸引,后来他结合人生经历,提炼出成功的箴言——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
  学不在“鱼”,而在“渔”54
  无师自通——学习的最高境界56
  预见未来,与思考同在59
  人贵自知,而后有目标62
  开启思辨之门,点亮智慧人生65
  先思考再请教,问比答重要68
  怕什么,有想法就吼出来70
  路是自己走的,与他人无关73
  多疑不是错,而是一种正确的态度76
  换个角度想,这事就成功一半了79
自信——潜能的放大镜(1)  只要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樊篱。
  ——李开复语录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曾经说过,“人类具有天生的智慧,人类可以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李开复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只要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樊篱。”言外之意就是,只要你相信自己,你就能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自信是潜能的放大镜,透过它,你可以看到与众不同的自己。
  李开复说,许多人在学业和事业受挫之后,总是习惯性地把挫折归结为自身潜质的不足。其实,即便是那些灰心丧气的人,身体里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而且是远远超出常人想象的潜能。遗憾的是,潜能的主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不知该如何释放这些能量。
  与之相反,那些特别乐观、特别自信的人,总能从自身找到前进的动力,总能设法让自己身体里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就是说,从他们自身的潜能,到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映射中似乎隐藏了一种神奇的“放大”效应。
  李开复上中学时,物理老师帮他揭开了自信的放大效应这个谜底。物理老师告诉大家,如果你们不能意识到自身巨大的潜能,或者不善于将潜能释放出来,无异于在自己的面前放置了一个凹透镜,使得自己在凹透镜里的成“像”(也就是我们表现出来的能力)缩小了;反之,如果你们善于发现并释放自己的潜能,就有可能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获得巨大的,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想象的成功——这就像是在自己的面前放置了一个凸透镜,使自己在凸透镜里呈现出来的“像”放大了。
  对此,我们可以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
  某公司组织一次歌唱比赛,刚来公司不久的职员小杨报了名。与小杨同批进入公司的同事觉得小杨五音不全,不具登台演唱的实力,都纷纷劝他不要“献丑”。小杨相信自己,不为所动,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反复练习上。最终,没有登台演唱经验的小杨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自信——潜能的放大镜(2)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被激发出来。有些时候,我们并不缺少干好一件事的实力,而是缺少想干成那件事的信心和勇气。李开复认为,只要你相信自己,敢于尝试,你就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你越自信,你的潜力就越能发挥出来,你的表现就会越好。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受到鼓舞,即使器官已经萎缩,也会从沉沉的麻痹中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活动,像蜕了皮的蛇一样获得新生的力量。”在李开复看来,信心之于人类,就如燃油之于轮船,航标之于海员。如果一个人做事畏手畏脚,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就不敢大胆去尝试,也难有进步的机会;相反,那些相信自己的人,能够释放出前进的动力和开拓创新的潜力。
  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直坚信:人类无法在4分?的时间内跑完一英里。这种不自信的观念流行了很久,以至于最后演变成众所周知的“4分钟障碍”。就连当时最伟大的运动员都认为,4分钟跑完一英里超出了人类极限。甚至连生物学家也确定,这是一个超越人类身体和心理的生物极限。
  看起来,每一个人似乎都只能接受这种观念,没有谁能够突破4分钟极限这个“事实”了。但是有一个人——罗杰?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对此却这样想:“经过了心怀信念的训练,我将克服所有的障碍。”最终他突破了“4分钟障碍”,打破了困扰世人很久的“魔咒”。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类的潜?是巨大的。只有保持乐观、自信的人才能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到前进的动力,才能设法让自己身体里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也就是说,从他们自身的潜能,到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映射中似乎隐藏了一种神奇的“放大”效应。一言以蔽之,自信是潜能的放大器。
自信,是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所抱有的信心。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像自己期望的那样成长起来,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时候,无须怕这怕那。最恐惧的事情不是别的,而是恐惧本身,所以自信是在战胜恐惧中获得的。每一个追求成功的年轻人,都应该设法找到一个可以放大潜能的“凸?镜”。而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自信”都是能够找到的,也是迄今最好的潜能“放大镜”。
每天自夸“一百遍”(1)  自信是一种感觉,你不可能用背书的方法“学习”自信,只能靠“自我激励”来不断提升自信。
  ——李开复语录
李开复多次在演讲中强调,你不可能用背书的方法“学习”自信,而要用“自我激励”的方式来提升自信,用具体的事例反复“训练”你的大脑,经过潜意识的每一次思维,告诉自己你是值得信任的,你应当为自己自豪,你必须成为自己最好的拉拉队。
  自信的关键在于自己。如果你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就无法得到自信。相反,如果你赞美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潜质,你就能慢慢自信起来。唐代诗人李白曾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值得看重和发挥。
  赞美自己,应从潜意识做起。对此,李开复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每一次表现出色时,也别忘了告诉自己:“我真的很不错!”每晚入睡前,不妨想一想今天发生了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得到了好成绩吗?帮助了别人吗?有什么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吗?有谁夸奖了自己吗?
  只要你愿意去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你每天都能找到一件或几件成功的事情,像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这些“小成功”会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事实上,赞美自己不只是获得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表现。赞美自己,是因为相信自己,爱护自己,尊重自己,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有个女大学毕业生,去一家国内享有盛名的企业应聘,经过多轮角逐之后,只剩下她和另一位男青年。在决定胜负的时候,主考官并没有考察他们专业能力,而是淡然一笑,说:“我们随便聊聊吧。”
  男青年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个人经历、所创业绩等。当轮到那女孩时,她只简短地说了一句:“我一直都很爱自己,我经常赞美自己,觉得自己很重要,有价值而且很出色。我的价值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也不必让别人的行为迁就我个人的意思,借以肯定我自身的价值。”就因为这几句话,女孩被主考官相中了。
  的确,一个信任自己、赞美自己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赞美。克服自卑心理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赞美自己。就像那位自信的女孩一样,爱自己,赞美自己,觉得自己很重要,很出色。当你尝试着给自己信心时,你的勇气和胆识也会逐渐增强。
  拿破仑?希尔曾这样说:“自我欣赏或自我赞美,其本质是对自我成功的一种最直接的暗示。如果一个奋斗者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最优秀的,我一定会成功!那么,他就会像得到神助一般,必将取得成功。能常常赞美自己的人,实质上正是敢于向命运宣告:我是不可战胜的!”
每天自夸“一百遍”(2)  李开复认为,这种对自我的赞美,正是从潜意识开始的,就像为自己的灵魂撒下一把种子,最后一定会在现实生活中开出烂漫的花、结出丰硕的果。自我赞美,会成为创造奇迹的动力。当年拿破仑在奥辛威茨面临寡不敌众的困境,在即将投入战斗时,他告诉自己的战士:
  “……我的兄弟们,我请你们记住:我们法兰西的战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是永远都不可战胜的英雄!当你冲向敌人的时候,我希望你能高喊着:我是最优秀的战士,我是不可战胜的英雄!”
  在战斗中,法国将士高喊着“我是最优秀的战士,我是不可战胜的英雄”的口号,结果他们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他们以一当十,以摧枯拉朽之势,大败奥俄等国的联军。
  不断地赞美自己吧,这是你生命的果实走向成熟的过程所需要的雨露和阳光;不断地赞美自己吧,赞美会使你的人格富有吸引力,为你赢来更多的赞美。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不如自己赞美自己。当你考了个不错的成绩时,当你写了一篇文章时,不妨赞美自己几句,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叫好。赞美自己,获得自信,这是你撬动人生的一根强有力的杠杆。
在潜意识里赞美自己,可以使自信的阳光消融内心的胆怯,可以唤醒自己身体里沉睡的智慧和能力,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随时随地给自己一句表扬,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做得很好,我不比任何人差!”
成功与否,做了才知道(1)  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你不能?
  ——李开复语录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事业上,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李开复认为,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面对社会环境,我们每一个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在内心培养起我们的自信。
  有一次,李开复与大学生谈自信时,讲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我刚加入微软公司时,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但到了比尔?盖茨面前就总是不敢讲话,因为我非常担心自己说错话。
  有一天,公司要进行改组,比尔?盖茨召集十多个人开会,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我当时想,既然一定要讲,那不如把心里话都讲出来。于是,我鼓足勇气说:“在我们这个公司里,员工的智商比谁都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而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和想法。在别的公司,员工的智商是相加的关系。但当我们整天陷在改组‘斗争’里的时候,我们员工的智商其实是相减的关系……”
  我说完之后,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会后,很多同事给我发电子邮件说:“你说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胆量这么说。”结果,比尔?盖茨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议,改变了公司这次的改组方案,并在与公司副总裁开会时引用我的话,?大家开始改变公司的文化,不要总是陷在改组“斗争”里,造成公司的智商相减。
  从此,我再也不惧怕在任何人面前发言了。这件事充分印证了“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你不能”这句话。
  李开复认为,无论是自信还是自卑,它们都有可能形成循环作用:自信的人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得到成功,并因此而更加积极乐观,更为自信;自卑的人因为对失败的恐惧,不得不一次次体味失败的滋味,并因此变得更加消极悲观,更加自卑。
  有一次,一个大学生问李开复:“我是一个很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我想做一个更有自信、更有想法的人,但是,我?围的人让我越来越自卑。”
成功与否,做了才知道(2)  为此,李开复引用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艾莉诺?罗斯福的一句话:“没有你的同意,谁都无法使你自卑。”自信是一个循环。如果你表现出够的自信,别人就会认同你的自信,你就会因此而越来越自信。
  李开复认为,要想建立自信需要不断尝试。他告诫那些容易受别人影响的年轻人要勇于表达自己,并善于用自己的言行增强自信心。大家不妨试一试下面这四种训练方法。
  第一,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能因为在乎别人的意见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要未经判断就盲目接受他人的立场。
  第二,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在与人交换意见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在原则问题上让步。
  第三,自信心是要通过自我表现才能不断加强的。只有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见解充分展?出来,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才能从这种影响力中获取足够的自信。
  第四,在表现自我的时候要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一个自信的人和一个不自信的人,说话的方式是大不一样的。只要你稍微留意,就会发现:
  自信者拒绝沉默,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自信者在表达和沟通之前,会作好充分的准备,如必要的演练等;
  自信者说话时所用的词很有魄力,如“我”、“我认为”、“我希望”、“我要求”、“我决定”等等;
  自信者讲话清晰,声音中气十足,善于用语调、音量、停顿来强调话语里的重点信?。
在自信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积极尝试的心态,这正是李开复向年轻人强调的。他认为,除了在心里夸奖自己以外,有必要努力让自己的言语充满自信,因为你讲的每一个字,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的潜意识。如果一个人的每句话都带着消极、失望的情绪,那么他肯定会越来越自卑。
  为此,你可以通过改变不好的说话习惯,来帮助自己获取足够的自信。比如,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说“我做不到某件事”,而要说:
  ——到现在为止,我尚未做到这件事;
  ——我只要……就能做到这件事;
  ——为了做到这件事,我要努力?好……
  然后,勇敢地去尝试吧!绝不要在未经尝试的情况下轻易放弃,因为你没有尝试,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能呢?
勇于尝试,或许你会取得成功,或许你会失败。不论结果怎样,都能证明你不是一个懦夫。如果你成功了,你将获得惊喜,获得激励,从而获得自信和动力;如果你失败了,你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你也会获得进步。可见,只要你勇于尝试,你就能受益良多,那么还有什么好退缩的呢?
“扬长”比“补短”更重要(1)  培养自信的关键在于认识并发掘自身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弥补自身的劣势更重要。
  ——李开复语录
在写给中国学生的信中,李开复谈到了美国盖洛普公司出版的一本畅销书《现在,发掘你的优势》。盖洛普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希望把缺点变为优点”,但是他们却碰到了更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
  所谓管理自己的缺点,其实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够好;而加强自己的优点,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事情上,从而获得无比的自信、成功和快乐。这就是中国成语“扬长避短”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李开复认为“扬长”比“避短”更重要。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一个例子:
  森林里开办了一所学校,一只小兔子兴冲冲地去上学。第一天,老师就要大家学跑步。公鸡、松鼠、小兔子、乌龟都去练跑步,结果小兔子轻而易举得了第一。老师说:“小兔子是全班的榜样,要向小兔子学习。”
  第二天老师要大家练爬树,小兔子爬得好辛苦,把腿都摔疼了。松鼠轻松就爬上去了。老师让小兔子继续练,小兔子说我不学了。老师说:“想学什么都没那么容易,要努力才行。”
  第三天学游泳,小兔子喝了很多水,呛得受不了,它对老师说:“老师,我受不了,游泳我真的不行。”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爬树也不好,游泳也不行,只有跑步最好,这样吧,从今天开始取消你的跑步课,开始专心练习游泳和爬树。”从此以后,小兔子开始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生活”……
  试想一下,如果小兔子认真地学,能不能学好呢?也许是可以的。只不过即使它学会了爬树,也没有松鼠爬得快;即使它学会了游泳,也没有乌龟游得好。兔子的长项是跑步,爬树和游泳对它而言都是“短板”,为何非要让它“补短”呢?还是让兔子去跑步,让松鼠去爬树,让乌龟去游泳比较合适。
  相信很多年轻人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扬长避短”这个经典成语。但是我们必须弄明白,“扬长避短”其实是“扬长”与“避短”这两个词语的结合体,在“扬长”与“避短”中,我们应该分清主次,重视“扬长”,又不忽视“避短”。
  李开复说过,培养自信的关键在于认识并发掘自身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弥补自身的劣势更重要。许多年轻人缺乏自信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被自己的缺点束缚了手脚,在弥补缺点的过程中苦苦挣扎,自信心一点点被消磨了。
  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喜欢批评孩子的不足,而不喜欢表扬孩子的优点。他们习惯于教育孩子扬长避短,比如,孩子的语文成绩优秀,数学成绩不好,家长会让孩子多花时间学数学。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孩子在自己不擅长的数学学习中,会进步迟缓,慢慢丧失兴趣,自信心一点点消失。最后反而会影响孩子学习其他功课的信心。
“扬长”比“补短”更重要(2)  其实人们犯了一个错误——总认为只有克服缺点,才能发挥优势。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如果这个缺点没有使你的能力或自尊心下降,你可以选择暂时忽略它,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优势上,这样你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你的自信心也会大增,反过来可能会促使你去改善缺点。
  扬长避短并不是说要让一个人变成“完人”,也不可能变成“完人”。李开复表示,如果谁想把自己所有的弱点弥补起来,成为一个“完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是领到了一张走向“庸夫”的通行证。杰出的人才和凡夫俗子的区别固然很多,但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前者重视“扬长”,善于“扬长”,后者过分看重“补短”,谨慎“补短”。
  当然了,重视“扬长”并不意味着轻视“避短”。善于发扬自己的长处,从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在避免自己的短处。因为充分扬长的结果是提升了个人的能力,这与弥补短处之后所获得的能力的提高,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况且,如果你过分看重弊端,沉浸于“避短”中,你的自信心会受到压抑,你难有大成就。
  人是复杂的、多面的,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美德,这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也是获得自信的重要途径。所以,年轻人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善于发扬自己的优点。
自信的秘诀是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成功的秘诀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拼命“避短”或用自身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面对生活和学习,那么结果是很可怕的,他可能永远会在自卑中挣扎,在失意中沉沦。
自信是资本,自大是累赘(1)  自信绝非自我偏执、不容许自己犯错,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失去客观的立场。
  ——李开复语录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是人性最大的优点之一。但是自信过头,就变成了自负、自大,优点转瞬之间变成了缺点,让人反感、讨厌。李开复的十句箴言中第一条就是:“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它告诉我们,人可以自信,但绝对不能自大。
  李开复4岁的时候,曾对母亲说:“幼儿园太无聊了,我不想上了,我要读小学。”妈妈看他非常自信的样子,高兴地说:“只要考得上,你就去。”
  很幸运,李开复考上了小学,因为年纪太小,父母还主动帮他联系私立学校。
  5岁的时候,有一天,邻居阿姨看到小小的李开复,就开玩笑地说:“你读得来吗?”
  李开复得意洋洋地对邻居阿姨说:“我还没有考过99分呢。”言下之意每次都考100分。
  一周后,李开复拿着90分的考卷回家,被妈妈结结实实打了一顿。妈妈很生气:“我记得那天你对阿姨夸下的海口,打你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太自大。”母亲不失时机地把做人的道理告诉李开复——不光要好好学习,还应改掉骄傲的毛病。
  这一次深刻的记忆,使李开复懂得如何在谦虚和自信中保持平衡,而不会在自卑或自负中跌倒。从此,他记下了这个教训并受益终身——自信,但自信要不失谦虚。
  在与大学生谈自信的时候,李开复把自己的童年故事讲给大家听,告?大家人可以自信,但是自信一定要有个度,自信过头了、把自己估高了,就会变成自傲,就会适得其反,很容易栽跟头。
  自信是美好的品质,年轻人应该具有自信。特别是在应聘求职的时候,更需要自信,李开复告诫年轻人,应聘的时候要自信和谦虚,但自信不能过于夸大。有的应聘者没有输在“硬件”上,却输在了“软件”上,也就是说在面试过程中表露出的性格让大家“放弃”了他。李开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学生在Google的应聘考试中几乎得了满分,但面试时却露出了让人无法理解的傲慢。他一见到美国来的工程师王昕,就对她说:“?,我真不敢相信你这么年轻!你看上去好小!我觉得你才18岁!”
  这倒不是特别严重,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答错一个问题之后,竟然恼羞成怒地对面试官说:“你以为你很厉害吗,我来出个题给你做!”这样的不谦虚,很难让我们相信他以后可以和团队愉快合作。我们想也不想就把他拒绝了……
自信是资本,自大是累赘(2)  有人说,人若自信就能架起通往成功的金桥,人若自大便会栽进失败的泥沼。自信与自大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义却大相径庭。从现实中看,?信者头脑清醒,而自大者盲目清高;自信者注目于未来的目标,而自大者醉心于往日的功劳;自信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而自大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自信者赢来的是可喜可贺,而自大者招致的是可悲可笑。
  中国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可谓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彭城以3万人打败了刘邦56万人的军队后,他傲气横生,自以为是,自信地认为自己勇猛无敌,处处刚愎自用,事事一意孤行,不重视身边的贤才良将,致使韩信投奔刘邦,范曾返归故乡。
  在“内无自知之明,外无军事谋士”的险恶境况下,项羽孤军在垓下和汉军大战,最终不得不在四面楚歌中自刎于乌江。他的悲剧故事警示我们,自大不仅是自毁江山,更是自掘坟墓。所以,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年轻人千万要记住,可以自信但绝对不能自大,否则很容易落得一个狼狈下场。
  曾经有一个很优秀的销售业务员,在应聘的时候,一口气说出了十个录用他的理由。面试官对他的业绩和经历感到很满意,却没有录用他。因为在面试过程中,他的言语过分自信,可以说是自大。他吹嘘自己的销售能力如何惊人,说自己公司的产品多么差,自己却能把产品卖出去。这让面试官认为他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也是一个不爱企业、没有团队精神的人。
  所以说,自大是万万要不得的,自大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我们应该在自信的同时,不断警醒自己不要骄傲自大,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努力向身边的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挑战成功。
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充满自信,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必要因素。而当我们凭着自信及其他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后,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要骄傲自大。因为自大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也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自大会使我们变得主观,变得好高骛远,如此一来,成功又怎么会眷顾我们呢?
勿让信心脱了缰(1)  带有自傲倾向的自信或是不自觉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险。
  ——李开复语录
李开复在与大学生谈自信时说过,“其实,自信不一定都是好?。没有自觉的自信会成为自傲,反而会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和信赖。”他认为,好的自信是自觉的,即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觉的人自信时,他成功的概率非常大;自觉的人不自信时,他仍可努力尝试,但会将风险坦诚地告诉别人。自觉的人不需要靠成功来增强自信,也不会因失败而丧失自信。
  或许,小泽征尔的故事是李开复这一观点的最好例证:
  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在指挥中,他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错了,就停下来,指挥大家重新演奏,但发现?是不对。
  这时,小泽征尔肯定地认为问题出在乐谱上。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表示,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小泽征尔考虑再三,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全体起立,对小泽征尔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可以说,这是在考验一个指挥家的自信。
  真正的自信者,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会轻易被他人的观点左右。即使在权威人士面前,也是如此。或许有些人认为这是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高度的自觉,他知道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对于自己会的,他自觉地肯定地指出来。这就印证了李开复的那句——自信是自觉,而非自傲。
  就像在《赢在中国》36进12第八场中,史玉柱对32号选手的评价那样:自信过了,就是自负!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的,知道自己哪里行,哪里不行;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自信的人身上充满着活力,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把握,不断给自己加油鼓?。
  与此不同,生活中,有些年轻人在取得成功后扬扬自得、自以为是,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傲、自负的人。对此李开复说,自信的态度与自我偏执、不允许自己犯错、以自我为中心、失去客观立场等做法是不能画等号的。如果将自信与自傲混为一谈,就容易陷入“我永远不会错”的观念的危害中。
  李开复说,他有一个绝顶聪明的同事E先生,他一生认准了“我永远不会错”这句“真理”,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工作中,E先生表现得无比自信,每当某句话被证明是对的,他就会提醒大家,几个月前他早就说过这句话了。E先生几乎是为了自信而活着,有时发生了一件事,他会硬说是他早有预料的。其实,他以前说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更糟的是,一旦他说的话被证明是错的,他就会顾左右而言他,或干脆否认那句话是自己说的。
勿让信心脱了缰(2)  虽然E先生非常聪明,他的正确率可能高达95%,但是仅有的5%的错误会让他失去自己的信誉和他人的尊敬。最后,他发现自己无法得到下属的信服,不得不?郁寡欢地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个例子告诉年轻人:带有自傲倾向的自信或是不自觉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险。在有信心、有勇气尝试新事物的同时,必须有勇气去面对失败。当你畏惧失败时,不妨静下来想一想,你最怕失去什么?如果失败,最坏的下场是什么?这样的下场是你不能接受的吗?
  自觉的自信者不会害怕失败,他们会从失败中学习,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什么事情,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觉。因此,不要畏惧失败,只要曾经尽了力,只要愿意向自己的极限挑战,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的勇气而自豪。
自信是自觉而非自傲,自信?了才是自傲。一个人是自信还是自傲,就是看这个人对自己真实能力的判断和自己对生活态度的定位。自信的人不一定是一个谦虚的人,但一定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所以他们不会满足现状,而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即使失败了,他们也不会沉溺于失落和沮丧的情绪中,而会从失败中增加一份自觉。
循序以渐进,才能得圆满
  培养自信也要设定具体的目标,一步步地迈进。
  ——李开复语录
自信的建立需要制定目标,一步步地迈进,而且这些目标也必须是可衡量的。李开?认为,有自觉的人会给自己制定现实的目标,客观地衡量自己,并会请他人帮助评估。这样的人能持续提升自己的自信,并能避免自信发展为自傲。
  李开复在写给中国学生的信中,曾说:“唯有自觉的人才能真正获取积极、健康的自信。”为什么呢?因为有自觉的人不会过度地自我批评,也不会盲目地乐观,他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能坚持客观的原则。所以,他们会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能力极限,不会轻易地接受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工作,不会对自己设定不合理的目标。当然,他们仍乐于接受挑战,但会在接受挑战时作客观的风险评估。所以,自觉的人更容易成?,他们也更容易获得自信。
  培养自信时,除了要有自觉的态度,还要设定具体的目标,并据此一步步地向目标迈进。在谈到制定怎样的目标时,李开复讲了自己与女儿一起制定目标的故事。
  李开复曾把自己在比尔?盖茨面前发言的例子讲给女儿听,因为女儿的老师认为她太害羞了,在课堂上不举手发言,李开复希望借此鼓励女儿勇于发言。
  当时,女儿同意试一试,但她认为,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有最好的意见时,自己才愿意发言。李开复认为,“有最好的意见”只是个主观的评价标准,很难用这样的标准界定女儿是否达到了改进的目标。
  于是,他和女儿商量着,制定了一个可以衡量的、更实际的具体目标:女儿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再让女儿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一年后,老师发现她有足够的信心站起来发言,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了。
  李开复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告诉年轻人:在培养自信时,需要制定具体的目标。那些空泛的、无法衡量的目标,对培养自信心没有实质的意义。他还说,除了目标要具体,目标还应有可行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目标,成功的可能性大,也容易引发良性的循环;不符合实际的目标容易造成失败和沮丧,并进而引发恶性的循环。
  在李开复收到的学生来信中,有很多学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我找不到工作,你可以借我100万元,用来创业吗?”
  “我要成为陈天桥第二。”
  “我虽然高考失利,没考上大学,但我的目标锁定了清华大学,明年重考一定要考上。”
  李开复说:“我觉得这些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他们的自信也不太切合实际。也许,这种浮躁的心态与中国普遍存在的一元化成功的思维有关,也与中国家长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有关。”
  李开复进一步解释道,“在孩子的?长过程中,父母要求他们制定过高的目标(比如清华大学),却很少考虑孩子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是否有信心去挑战这么高的目标。当孩子在挑战目标的过程中屡次受挫时,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他们就容易因为惧怕失败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并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一样。许多时候,很多年轻人失望的最大原因就是制定的目标太高、期望太高,难以达成目标。因此,李开复建议年轻人,无论制定的是哪一类的目标,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出发。
 ?他认为,自觉的人不但能公正地评价自己,还会主动要求周围的人给自己评价和反馈意见。自觉者明白,虽然自己有自觉的意识,但别人眼中的自己也很重要。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更为客观,另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所以,虚心听取别人的看法、接受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树立自信、顺利成长是有帮助的。
  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斟酌使用别人的反馈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对此,李开复举出了女儿的例子,他说:“女儿可以每天评估自己的发言情况,但最终,只有当老师和同学们认为她是个开朗的、有想法的学生时,她才达到了最终?目标。”
  一般说来,当你让周围人坦诚给你评价时,不容易获得负面评价。这对你正确认识自己并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李开复向年轻人建议:“最好能找知心朋友来评价你,他们愿意在私下里对你说真心话。”当然,不能对别人的负面评价不满,否则以后再也听不到真心话了。
正如李开复所说,你不可能用背书的方法“学习”自信,而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自信。自信的建立最好的办法是体验成功,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你“跳一跳”,就能“够得到”,这样你才会通过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慢慢收获自信。
独断专行,不如谋之于众(1)  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总是好的。
  ——李开复语录
孔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擅?的地方,然而也少不了许多无奈。一个人对这方面非常精通,说不定他对另一方面一无所知。因此,李开复认为年轻人在自信的同时,不应丢弃虚心学习的品质,在不确定的时候,要学会谋之于众。
  李开复说,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总是好的。那些更有经验的人可以用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为我们指引方向,那些聪明绝顶的人可以用他们的智商启发我们的思路,那些懂得人际关系的人可以用他们的情商帮助我们有效沟通。
  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妨主动询问他人意见,而且最好带上“利弊对照表”,与对方一起分析、讨论,这样既可以节省他人的?间,还可以避免你的主观描述影响他人。当然,你也必须明白,你有最终的决定权,即便你采纳了别人的意见,但事后证明那些意见是不正确的,你也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李开复建议年轻人在征询他人意见之后,要学会“轻轻”放下。这就是说,在作出抉择后,应当坦然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既不要因为抉择正确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抉择失误而悔恨终生。说到这里,李开复讲了自己的故事:
  在2004年,当时李开复的开复学生网和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都得到了很好的回馈。于是他开始考虑,自己是否应该离开科技界,投身于教育界。
  一直以来,在中国办一所加州理工学院式的大学是李开复的梦想。他认识很多华尔街的有钱人,当他向他们表达想法时,他们都感到很奇怪,心想:微软的副总裁找我们干什么?当听到李开复说想办一所大学时,除了一个家族表示愿意投资之外,其他的人都表示没有这方面的意愿。
  李开复感到非常不解,于是向有办学经验的人征求意见,得到的反馈是:办一所大学,必须有足够维持学校运行10年的资金。于是李开复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但是对他而言,挫折也是一笔财富。虽然他没有办法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教育,但是可以帮助学生。至此,他的人生?想更加清晰。
  遇到不懂的问题,在不知如何抉择的时候,有必要谋之于众。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更好地抉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丧失自信,否则,结果将会很糟糕。
独断专行,不如谋之于众(2)  例如,有的人过分谦虚,又对自己信心不足,每次刚作出决定,就紧张不安起来,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会不会成功,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于是征求他?的意见;有的人过于敏感,本来自己的抉择是客观、公正的,但听到别人的意见后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变得摇摆不定。其实,这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与之相反,有的人总是自以为是,过分自信,不但不懂得主动征询别人的意见,而且当别人主动提出建议时,他们还置若罔闻。有一个故事,能够很好地说明这种人的悲剧下场:
  大森林里,有一个鹰王和鹰后,它们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橡树,然后在上面筑巢,准备夏天在那儿孵养后代。
  鼹鼠无意间听到了这个消息,知道那棵大橡树并不安全,于是向鹰王建议:“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快要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还是另找一个地方筑巢吧!”
  “嘿,这真是怪事啊!我做事还要你提醒吗?”鹰王不高兴地说,“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你们的眼睛比老鹰的眼睛还锐利吗?你是什么东西,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本大王的事情!”
  鹰王根本不把鼹鼠的劝告放在心上,只顾筑巢,并且两天后就全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鹰王早早地出去“打猎”,然后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来了。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摔成了重伤,它那些还未学会飞行的小鹰都摔?了。
  看到眼前的情景,鹰王伤心欲绝,它放声哭道:“我真是不幸啊!我真是活该啊!为什么不听鼹鼠的建议啊!”
  这个寓言故事很好地反映了人类同样的弊病,那些总是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人,是很难做到虚心听取建议的。他们可能不乏才能,不乏总揽大局的雄才大略,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们也有不懂的方面,也有失策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还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犯错,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么结果很可能损失惨重。
  即便你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也不妨听取一下众人的意见,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出最?的决定。一旦作出了抉择,无论正确与否,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应该学会坦然接受。
年轻人不可以缺乏自信,也不能没有谦虚的品质,正所谓自信不失谦虚。因此,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自己不确定的事情时,不妨虚心请教他人,学会谋之于众。在面对他人意见时,你既要虚心听取,又应保持自信,学会辨别他人意见是否对自己有益。这就是谦虚而不失自信的表现。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