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白骨精学习法

_2 胜间和代(日)
申请网络培训课程,提高学习效率
除了讲座及DVD以外,网络培训课程也是一种将眼与耳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时下,包括TOEIC在内的众多资格认证考试都提供网络培训课程,并且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窠臼,学员可以充分利用电脑在线与教师进行交流。我在前文中提到过的先作测验,再有针对性地对错误的地方进行复习的方式,就很适合网络培训课程。
例如,使用TOEIC的教学CD通过网络学习英文,课程会自动记录学习者曾经做错的题目,非常有利于学员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而任天堂DS游戏机上的“大脑锻炼”游戏,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网络培训课程。
网络培训课程是参加专门培训班进行学习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方式。我在准备注册会计师认证考试的时候,由于网络培训课程还并不普及,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收听有关会计准则和民商法的内容,这令我苦恼不已。所以,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地活用网络培训课程这一新型
的学习方式。
当然,现在不同的网络培训课程使用的教材各式各样,希望各位读者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和课程。
08去学校学习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场所
学校的好处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学友们交流切磋的场所。如果能和好朋友一起去学校学习,那与自己参加讲座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中,最为有效且最易坚持的莫过于将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并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关于这一点,相关的实验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而学校为实现这一方法提供了场所上的便利,与自己的朋友们在一起,学习自然会变得十分快乐。
所幸的是,近年来,面向在职者开办的大学乃至研究生院正不断增多,我们可以积极地在其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科目,以自费或公费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校的强制性有利于学习的持续性
学校的另一个优点是其所具有的强制性,在固定的时间内将学生集中在固定的场所中进行学习。这种方式要比函授教育的效率高出很多。依靠在职者自己很难确保固定的学习时间,而一旦交了学费的话,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到书桌旁。
我最初就职的公司拨出专门的经费半强制性地要求职员们参加英语培训,并规定若是职员缺课—半以上的话,相关学费就要从工资中扣除。这一招使得大家全力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之中,因为,若是因缺课受到惩罚的话,对于职员特别是刚进入公司的新职员来说,学费可是难以承受的。
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人的TOEIC考试分数都翻了一番。现在回头想想,这实际上可以算是公司的一笔成功投资。正是在投资需要回报这一“铁律”的作用下,我们的学习才能够顺利地持续下去。
注意拓展人脉关系
正如前文所说,在学校中与朋友们在一起会令学习变得很有乐趣。随着社会上商学院、法学院、会计学院等不断增多,我建议有经济条件又对类似学习感兴趣的读者们积极报名参加。
但若是将其等同为简单的“考证班”,而在选择时只把目光停留在“MBA”等华丽字眼上,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些学校在为我们提供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拓展横向联系。
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教授们会从知识承继的角度向我们传授经验。而另一方面,向自己的同侪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我们所需要做的重要一点,就是在这些面向在职者的学校里拓展公司以外的人际关系,更广泛地获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许多时候,与朋友们共同讨论切磋得出的成果,比起个人闷头思考要高明得多。
09、基础篇总结——适当投资,认真做好学习准备
行文至此,笔者在本书的基础篇对许多学习的窍门和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逐一进行了介绍。关于学习,最为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明了学习是为了获得幸福,赢得财富。
但是,同样需要记住的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将学习持续下去,需要每月坚持将收入的5%—10%投入进去。购买必备的工具与教材,为学习作好准备。
不要过分迷信努力与耐力对于在职者学习所产生的作用。只要试着将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投入到学习之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惰性就会被抵消大半。
另外,学习任何东西都要打牢基础。在掌握所学知识的整体构成和大致框架之后,再深入细致地进行探索,并借助博客、测验、思维导图等方式对所学到的东西进行归纳整理,最终转化为工作实践。
制订好学习计划,以及依照计划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而诉诸于实践,是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提高年收入、获得幸福的两个支柱。在有了切身的体会之后,在职者的学习将会很顺利地持续下去。
但学习的成果并非即时显现的。在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以年为单位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以不断进步的TOEIC分数以及迅速提高的簿记级别等具体的成绩坚定我们持久学习的信心。
我在本书中介绍的面向求职者的学习方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学习方法探讨的是如何以IT设备为核心,使用各种信息时代的全新工具,将学习长久持续下去的问题。
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还没有CD播放器,录音机是我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CD的普及,我义开始积极利用CD学习英语。近一段时期,我则热衷于利用MP3和DVD进行学习。
而无论是在网上搜寻感兴趣的讲座、订购有声书或是将下载的东西转存到MP3播放器中,若是没有一台好用的笔记本电脑,这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都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我建议大家购买一台自己专用的笔记本电脑,并尽可能地随身携带,使其真正发挥“学习基地”的作用,让它成为自己的“第二大脑”。
笔记本电脑既能够用来储存资料,又能够用于上网。我在这方面则比较极端,拥有多台笔记本电脑,即使其中一台出了问题,其他的也能随时顶上。我还根据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及硬盘容量将它们分别用于不同的领域。
不同的学习方法的最大差别,在于所使用的工具与借助的途径。通常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在记忆力与意志力方面的差距并不大,所以若是一味强调“努力决定一切”,学习反而 会难以持续下去。
再具体一点说,若是能够轻易做到闻鸡起舞,不断增加学习的时间,订立明确的目标并将其细化等等,任何人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其他的办法。
总之,学习与体育运动一样,有好的装备并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要大大好于一个人闷头苦练。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练习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学习方法都需要相关资金的投入。这些投入,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年收入大幅增多的方式实现回报。但若是在必要的付出上吝啬,最终的结果必然得不偿失。对于学习来说,时间与金钱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想要“绕道”实现年收入的增加绝对是天方夜谭。
就金钱投入的比例来说,20多岁的人最好维持在个人月收入的5%—10%。也就是说,每月收入30万门元的话,拿出3万口元投入学习即可。虽然每月只有3万日元,但若是以年为单位长期来看,其所产生的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
在学习的同时,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将所学的东西在头脑中加以整理并牢记,离不开充足的睡眠。这里的充足是指每天至少保证6—7个小时的睡眠,在无法保证夜间睡眠的情况F,最好能够多些午休的时间。
此外,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虽然一时难以见到成效,但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下去,在未来的某一天成果会突然显现于眼前。
只要有一次类似这样的成功体验,就是以让我们应对“投入期”难熬的寂寞。但若是在初期阶段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放弃的话,最终可能导致“习惯性失败”,在此后的各类学习上都无法坚持到最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灵活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但在掌握这些学习方法之前,一定要多多锻炼个人的基本能力,否则往往“欲速则不达”。在接触某种学习方法之前,先彻底地弄清楚该方法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再循序渐进地加以深入,若是一开始就急不可耐地纠缠于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最终往往难以将方法应用于实践。
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成果的重要性自不必言,作为前提条件,打好学习的基础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打好学习基础除了全身心地投入,没有捷径可走。
对于在职者来说,“传统的学习方法+个人努力”这条老路是走不通的,我们需要的是物尽其用地使用各种IT设备提高学习效率,打好学习基础,并通过各种方式确认学习成果,一步步走向成功。
而如何具备以上种种条件的答案则蕴藏在互联网之中,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发掘。
我身边的学习高手和工作能手,都无一例外地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上网。同时,他们都有读书的习惯,也都积极地参加各种讲座。对于现代人来说,学习并不意味着就要成为“书呆子”,恰恰相反,它是一件会让人乐在其中的事情。
而笔者就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实现了在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并享受着学习为我带来的高收入与自由的生活方式。
实践篇
10、学些什么好
本书的前9章属于基础篇,从体育运动的角度来说,基础篇相当于热身运动、力量训练与基础技巧的培养。而实践篇的作用则在于阐述如何运用学到的技巧投入到运动中去,并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学习能很快运用到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那些并不迫切地需要通过资格认证或TOEIC考试的读者来配,恐怕会对自己应该学些什么感到迷惘吧。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是选择那些能够很快运用到工作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的动机千差万别,但最为基本的则是,“学习能维持自己生存的知识与技能,并反复练习”。因此,那些能够很快应用于实践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最易坚持下去的。
比如,对于在公司营业部工作的人来说,自然要多学习营销技能。既然公司在客观上提供了进行相关练习的机会,那为何不去书店找寻并通览这方面的书籍,并把其中一两本的内容应用于实践之中呢?
若想最先掌握最新的营销方法,必须学习英语
对于学习营销方法来说,英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作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国家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要领先其他国家5~10年。故此,只顾通读日本所出版的营销专著,是永远无法位居人前的,应尽可能地涉猎英文著作或者至少是这些著作的日译本。
我并非亲美主义者,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较之其他国家更易吸引优秀的人才,产生卓越的思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出自美国的先进管理理论不胜枚举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日本软银公司的孙正义先生虽然也以独创的“时间机器经营理论”闻名于世,但准确地说,孙先生只不过是将在美国获得成功的模式照搬到了日本。所以,能够最先接触到先进国家流行理论的人,在本国获得成功的时间一定要早于其他人。
通常情况下,在美国流行的东西在一两年后就会被介绍到日本,而若是具有阅读原文书能力的话,你领先别人的程度就不止一两年了,这一点已完全能够成为我们认真学习英语的理由。
经常带着问题工作,学习的方向自然会明确
为了培养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的动机,我们有必要经常带着问题去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式的工作状态,是永远无法激发出学习激情的。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时常想到使用现在的工作方法为何总是无法提高工作实绩,应予以怎样的改进,并通过什么途径予以改进,就会自然而然地向自己的上司或是同事进行请教了。而一旦发现周围的人也无法为自己提供满意的答案,就会顺其自然地开始思考应主动学习哪方面的知识。
虽然公司的培训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本职工作的学习机会,比如营销基础技巧及企划书的写作等,但所学习的知识与技巧却是极其有限的。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我们有必要时刻考虑如何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带着问题多逛书店,找寻合适的书籍阅读,这样必将有所斩获。
假如始终无法进入上述状态,那就说明个人的危机意识还不够,而当人无法认识到自身问题的时候,又何谈问题的解决?
相关的书籍是必读的
对于产品开发者来说,若是想要弄清技术革新的本质以及怎样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克里斯滕森所著的三本书《创新者的窘境》《技术革新的解决之道》《明天属于什么人》等就是必读书目。
而对于从事金融工作,想要培养有关金融专业素养的人来说,至少应读读《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清崎著)。而对于想要在工作中进行创新的人来说,《谁动了我的奶酪?》(约翰?斯宾塞著)则是最基本的启蒙读物。
此外,工作若是与产品制造领域相关,我建议阅读《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艾利?高德拉特著)。
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著)、《原因与结果法则》(詹姆斯?埃伦著)等书,对于从事任何工作的人来说都应反复阅读。
关于读书,最重要的还是要带着相关的问题去阅读,其次则是要积极地将在书中学到的东西尝试应用到工作之中。
对于图书的订购来说,最为便利的方法是在互联网上搜索书名,而若是不掌握有关书名的关键词的话,就必须借助实体书店的分类书架了。所以,还是请各位读者尽量养成有空多去大型书店逛逛的习惯。
强迫自己去学校学习,会发现另一片天地
对于那些具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想要获得更广泛的知识,而又不知从何学起的人来说,面向在职者的研究生院和函授班是最为合适的。
现在使用互联网进行搜索,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函授班,过去那种教授范围狭窄、教材不是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正如我在前文提到的,函授学习模式往往摆脱不了“难以持久”这一缺陷。这就需要学习者通过在家人面前立下“军令状”或是利用公司“考试通不过,学费自付”等强制性措施进行自我约束。若是这些措施仍无法产生效果,就有必要强迫自己去学校学习了。
笔者是用36~38岁这段时间取得硕士学位的。我攻读的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金融MBA专业,学生的平均年龄是34岁,下至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上到五十多岁的白发老人,同在一个课堂学习,大家其乐融融。这令我感到学习真是从何时开始都不晚。
令我下决心去攻读硕士学位的实际上是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长久以来,我都一直想要攻读硕士学位,但却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难以如愿。直到35岁的时候,我因作为主持人而获得了参加金融知识讲座的机会。那个讲座很有意思,在讲座结束后,我向身为主讲人的早稻田大学的广田老师询问,想要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去哪里比较好。他回答说,“早稻田大学金融研究专业欢迎你”。而此时距当年研究生考试报名的截止日期只有一周的时间了,虽然我深知时间极其紧迫,但我还是拜托公司的领导出具了单位推荐书(学费当然是自己承担),并赶到本科毕业的大学办理了成绩证明,总算“搭上这班车”。
虽然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有紧张感,但如果不是抓住了那次机会,我现在又怎么会有机会攻读博士,并与广田老师开展共同研究呢?
总之,发现自己想学习的东西之后,就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抓住哪怕是些微的机会,创造条件进行学习。
学历与资格证书比知识更能体现个人的资质
顺带提一下,有许多攻读早稻田大学金融MBA专业的人在毕业后都实现了“出人头地”的目标。关于这一点,我觉得与其说是所学的东西发挥了作用,不如说是大家为了报答各自的公司而在学成后抱着感恩的心情拼命工作的结果。正是因此,许多人成为了公司战略发展部门的负责人,或是直接进入了最高管理层。
虽然这种职位的晋升与通常的“迷信学历”在本质上有着不同,但在形式上,学历还是在升迁的过程中受到了重视。在这背后发挥作用的还是概率论,一般来讲,毕业于一流大学的职员工作上手快、个人能力强的概率就较大。因此,学历作为归属于种种特殊集团的象征,发挥着不同反响的作用。
故此,在白天工作后参加夜大MBA的学习,并持之以恒顺利毕业的人,比起徒有技巧和干劲儿的人来说更易获得晋升。
资格认证考试之所以重要,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与学历有着相同的作用。大多数时候,人们会认为获得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的人,能够在如此困难的考试中胜出,一定会具有非同凡响的洞察力和努力不懈的精神——究其根本,还是概率在起作用。总之,在社会上,学历与资格证书比知识更能直观地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故而,虽说我不排除有人以取得各种资格证书为乐,但绝大多数参加资格认证考试的人关注的,却是资格证书本身的稀缺性在个人晋升或跳槽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引起用人单位的青睐。光看简历的话,我们无法确认一个人是否真的胜任工作,但具有了某项资格,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一点提供了保障。
笔者就曾经深受其益。在我从会计师事务所跳槽到银行的过程中,对我进行考察的就是那个因在《朝日新闻》上发表《炒鱿鱼论》而出名的人事经理梅森浩一先生。后来我听说,之所以能够通过考察,是因为梅森先生发现我具有当时还较为鲜见的IT工程师的资格。
我当时应聘的是热门职位理财咨询师,作为一个此前没有任何金融方面工作经验的人能够有幸被选中,我觉得要归功于我所获得的那些资格证书。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我才区别于周围的人,并受到机遇的眷顾。
要努力通过最高等级的资格认证
对于想要参加某项资格认证考试的读者,我想说的是,只有通过最高等级的资格认证,才能充分证明你的个人能力和所具备的基础素质:
不管是英语能力测试还是簿记考试,取得二级、三级证书是寻常人都能够办到的,故此,想要真正发挥这一资格认证的作用,就一定要通过考试获得一级证书。对于TOCIC考试来说,就是要超越900分这一大关。而对于IT工程师认证来说,则意味着要勇于挑战系统咨询师这种以低通过率闻名的考试。
若是只具有低级别资格证书的话,会让人把你看做一个为考证而考证的人,而只有取得了最高级别的证书,才能让人刮目相看。
除了获取各种资格认证以外,对话也是一种能够体现个人素质的方式。企业人事单位的负责人通过对话,往往就能看出某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及是否具备团队精神等。
在学校形成的人脉关系会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面向在职者的研究生院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与各个领域的人建立广泛的横向联系,在自己遇到困难想要获得他人的建议时,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建议的提供对象。在我攻读早稻田大学金融MBA的时候,全年级有120多位同学,而他们又有各自的客户和好友,这样就编织成一个类似于“智库”的网络。即使在毕业之后,我们相互之间仍然保持着联系,如同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一样。
这种人脉关系的形成当然不限于面向在职者的研究生院。即使是在更为松散和随意的短期市场营销培训班中,也完全可以拓展你的交往范围,进而从好友那里汲取各种知识与好点子。
这与利用互联网具有相似的道理。对于用户来说,拥有尽可能大的查阅信息的权限,比拥有尽可能多的信息更为重要。
尽量选择需要不断学习的工作
我在前文已经反复强调过,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和学习知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而原则上,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的最佳形式就是工作了,因为工作是检验学习成果的绝佳途径。
对于个人的学习来说,能够获得良好的工作机会,将有助于我们建立不断学习下去的决心,进而通过学习,争取更为优良的工作机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故此,若是想要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将自己置于一个能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并不断被委以各种任务的工作环境之中。
实践证明,在公司中从事与外人打交道工作的职员,其成长的速度要快于从事其他性质工作的职员。这是因为,来自外部、具有各种不同性格与思维方式的人,总是在刺激着他不断思考自身存在哪些不是,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学习。
在下一章中,我将对英语、会计、IT、经济等比较普遍的学习对象的学习方法及角度进行详尽说明。
11、英语——目标是TOEIC考试超过860分
学习英语对增加收入起着怎样的作用
在本书的实践篇中,我把英文的学习排在第一位。因为掌握了英文,个人收入增加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2005年,大阪府立大学的鹿野繁树讲师与研究机构共同开展了一项调查。这项以14 000名公司职员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公司使用英文的女性职员与男性职员的收入与不使用英文的职员相比,分别高出40%和18%。
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懂英文就可以进入薪酬较高的外资公司,或是从事与英文相关的工作等,然而,这只是表面,掌握英文还有着更大的好处。这就是,只要学会英文,无论是在采购还是销售方面,都可以超越日本国内狭窄的市场,而一跃进入广阔的全球市场。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无论是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还是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均多如繁星。如果说在掌握英文之前,你只能与同胞做生意的话,那么,在掌握英文之后,全世界都将成为你的客户。想想看,这可是从1.2亿人的市场向68亿人(2009年3月统计数字)的市场进行跨越。
没有经历过这一变化的人,是永远无法想见其所具有的冲击性的。
如果能够了解其中奥妙的话,恐怕我们就不会再对某些外资企业的员工拥有超高的薪酬而感到不平了。一言以蔽之,那是因为人家公司的客户数量大大超过只面向日本国内经营的企业,由于员工要服务于更多的客户,根据多劳多得的原则,薪酬自然水涨船高。
如果只懂日语,只能在狭小市场中面对残酷的竞争,而一旦掌握了英语,就能够为国外客户提供服务,竞争对手也就相应减少。
这种情况在各个行业均会出现。以出版业为例,如果从版权输出方面来看,日本对美国是彻底的“赤字贸易”状态,虽然每年的日本图书市场都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好书。这其中,除了极少的“名著”以外,其他书籍均只能“待字闺中”,无法与国外的读者见面。原因很简单,出版社即使想将这些图书介绍到海外,也难以找到同时精通日语和英语的编辑,只能徒唤奈何。
所以,对于日本读者来说,身处日本无疑是幸福的(但对于图书作者来说却恰恰相反),不但图书种类繁多,而且由于销量无法提高,其价格也要比国外低很多。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以上市场规律,也就能够理解掌握英语对于提高年收入的巨大作用了。而对于现今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不但懂得英语已经成为基本素质,更要修习汉语或葡萄牙语等外语,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价值。
以TOELC考试得到860分为目标
那么,个人想要融入到全球市场中,需要具备怎样的英语水平呢?我认为,TOEIC考试取得860分应该是一个衡量标准。若是仅仅与外国人进行一般性的交往,那么TOEIC考试得到600~700分也就马马虎虎;而TOEIC考试超过860分,才能够达到与他们自如交流、洽谈生意的水准。
如果曾有过与懂日语的外国人交流的经验,对此就会有切身的体会。即使对方的素质显得十分优秀,也会屡屡在谈话中使用不恰当的词汇,或是反复出现语法上的错误,令商谈显得滞涩。同样,如果TOEIC的分数很低的话,我们也会在谈话中给外国友人带来同样的压力。
故此,一般来讲,如果能在TOEIC考试中取得860分,就拥有了一定的英语会话能力。重要的是,在努力掌握英语的过程中,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而要时刻将英语作为自己超越狭窄的日本进入广阔世界的钥匙。只有目标清晰,我们的学习才能够取得成效。
现在开始学习也不晚
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快地掌握英语呢?说实话,我认为这没有捷径。从学生时期开始,循序渐进踏实地学习是无上妙方。不少精通英语的人士,都是在初高中时期努力学习,争取留学机会,进而在国外继续深造,才掌握了优异的英语技能的。
然而,拥有这样远大的志向并一丝不苟地加以实现的毕竟是少数,许多人或许都和过去的我一样,在学生时期对英语毫不重视,直到醒悟过来已是大学毕业,因此备感困扰。但是,我们也不要因此而放弃希望,应该时刻牢记“后来者居上”这句话。
笔者刚毕业的时候,稀里糊涂地进入了一家外资企业,公司规定必须参加TOEIC考试,而我当时仅仅考了420分,居然还不如我考TOEFL时取得的470分的成绩。而在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就将TOEIC的成绩提高到720分,三年后更是考到了900分。
我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笔者就将个中原因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
我至今还记得刚到公司报到时受到的打击。在登记相关信息的时候,人事部门提供的表格中标有“major”一项,我当时完全不懂应填写什么。求助于字典,我才明白了是要填写自己所学的专业。提笔要写的时候,又发现不知自己的专业“商业学”的英文怎么说,只好再翻字典;急急填上了“merchant”一词(正确的写法应该是“BusinessandCommerce”)。
往后的日子更不好过,公司内部的经营情况报告我也完全看不懂。在开例会时作纪录,一行文字中有三个以上的单词不认识(请注意,是一行字,而不是一页纸)。当然,我只得依靠字典边查边读(有不少时候,辛苦读完才发现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总之,当时我的状态就像孩子学说话一样,尽可能耳濡目染地熟悉英语。
幸运的是,我们不是年少懵懂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用绕弯路,可以直接从语法、发音、词汇等方面全方位进行练习,同时可以采用各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然而;语言的学习有其内在的特殊规律。类似于“为什么这里要加上‘s’”、“为什么这里用‘in’而不用‘on”’这样的问题,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会越来越多地出现。然而,随着我们在英语学习上不断积累,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参加英语培训班是掌握英语的最好途径
我推荐大家报名参加英语培训班学习英语。既然英语是人类语言的一种,那么与我们去学校学习母语一样,参加培训班是掌握它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样的话,选择培训班的标准就显得十分重要。日本的英语培训市场鱼龙混杂,如果不慎选择了一家较差的培训班,那无疑就浪费了我们宝贵的时间。
我觉得越是广告做得多,规模较大、学生数量较多的培训班,反而在师资力量上可能较弱。这是因为培训班规模越大,就必须雇用更多的老师来教授学生,这在选择老师的标准上就会相应地放宽,从而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真正优质的培训班即使不做广告,也能够吸引许多学生。话又说回来,在如今这个时代,英语培训班完全诚信经营也面临较大的困难,可能导致培训班的知名度较低,也可能最终因规模过小而陷入经营困难。
故此,我建议大家选择那些在经营上取得了较好平衡的中等规模的英语培训班。许多外资企业指定的员工培训学校也以此类学校为多。
最为理想的英语培训方式是一对一的教学,但若是承担不了较高的培训费用,在起步阶段参加一对多的学习也是可以的。例如,许多培训班的早班课程,由于报名的学员较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许多培训班也标榜自己的一对一教学课程学费较低,但在各位作选择时,还是要先考察一下对方的师资素质。
以听力学习作为辅助
在参加英语培训班的同时,最好以听力学习作为辅助,也就是有效利用CD学习英语。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ARUKU公司出品的《TOEIC 730分教程》最为有效。笔者用一年的时间坚持在在下班的公车上听,果然在考试中取得了高出730分的成绩。
在教材的选择上,你要选择那些收录的听写或朗读等内容在语速上十分适宜水平较为一般的学习者的教材,这样较为容易坚持学习。
我建议大家养成利用上下班的时间认真听课程且按规定定期提交作业的习惯。
另一种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听力教材,是收录了许多基本句型的CD。这类教材往往以巴洛克风格的音乐为背景,类似于“Howareyou”“I'mfine,thankyou,andyou”这样的例句从CD中缓缓流出。这样的听力教材更适合于在闲暇的时间收听。这样的教材能够帮助你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牢记许多基本的英语句型。
有效扩大词汇量
英语听力的水平与词汇量有着很大的关系。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精通英语就意味着能听懂所有英文内容,然而,“术业有专攻”,在英文学习上,各人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笔者平常多在商务谈判中使用英语,因而对经贸英语比较擅长,而对英文电影却难以习惯,不看字幕是难以看懂其中情节的。这是因为电影中涉及的单词与我所掌握的没有太多的重合。
总之,没有学过的单词,我们是听不懂的,也就是说,自己不会读的单词是听不懂的。
如果我们能够在参加英语培训班的同时经常阅读英文报纸和杂志,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不但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英文听力也会精进不少。
由于我基本上是在就业后才认真学习英语的,所以对英语发音的辨识力较差。但我在听力上还算自信的原因,就在于我掌握了较大的词汇量。所以,想要提高英语的听力水平,必须先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采用实际交流的方式锻炼发音
下面,我再谈谈如何纠正错误发音的问题。刚毕业的时候,我在英语发音上始终难以清晰的区别r与l、b与v等。所以,在与精通英语的人交谈时,对方总是无法听懂我这种具有浓重日本口音的英语,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问我说的是什么。这种“有听没有懂”的情况一度让我十分难堪。
此后,我下决心纠正我的发音,经常借一些精通英语的人使用的教科书来看,并反复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练习。令我感到惊异的是,随着发音的渐渐正确,即使我在谈话中用很小的声音说话,对方也会在第一时间明白我讲的是什么。
此外,我还遇到了一次赴美国出差的机会。虽然仅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在回国后,英语培训班的老师却吃惊地问我为什么发音变得这么好了。这或许是因为,在这一周中,我每天都在与美国人不停交流的缘故,这种“强化训练”使得我的英语发音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了纠正。
实际上,这与通过唱卡拉OK而牢记歌曲一样,不断反复地练习,自然会达到自己的期望。
关于语法问题,有不少人认为日本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太过重视语法,但我觉得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还是要保证语法的正确,虽然丢掉了表示复数的s或用错了前置词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但仔细想想,在外国人用日语与我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不是也会很注意对方在语法上的错误,从而影响到交流效果吗?
笔者现在所讲的英语,从根本上说还是日式英语,我曾多次想要练习纯正的伦敦音,但最终作罢。因为,即便发音再漂亮再准确,自己的词汇量不如别人,也会在交流中被别人嘲笑。
所以,我觉得,发音的练习只要达到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就算成功了,太过重视发音反而得不偿失。
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
因为工作的缘故,笔者需要经常阅读英文邮件,这是我的英语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像这样在工作中使用英语,实际上也是学习英语的—个过程。
此外,在阅读一些翻译得“惨不忍睹”的书籍时,找来原文书对照着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笔者个人有关英语学习的有趣经历还有,凭借一己之力“进口”电脑。大约15年前,当时日本市场上还只有PC98型的电脑,相关的软件和配件也卖得很贵。虽然当时已是120日元兑换l美元的时代,但换算下来,在日本国内购买一台电脑所支付的钱相当于执行1美元兑换170日元的汇率。为什么不能便宜点呢?抱着这个想法,我查阅了销售电脑的公司目录,在《计算机产品导购》(ComputerShoppers)等介绍美国电脑公司的杂志中找到相关联系方式,拨通国际电话,毫无畏惧地与大洋彼岸的人谈起了生意。当时我的英文水平是TOElC考试600~700分的程度,根本谈不上流利自如。曾有一次,当我在电话中用英语说找某先生时,对方回答我说“请讲”,但我却没有听懂,直到对方重复了三遍“请讲”,我才反应过来对方说的是什么。
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多用一下,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笔者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用4万日元买下了在国内售价7万日元的电脑,这给我继续学习英语以极大的鼓励。要记住,应用的同时也是学习。
按照老师说的做
在英语学习上,我认为还有一个不变的法则就是按照老师说的做。我在大学时上听力课.老师建议我们多听一些比较容易懂又经典的英文歌曲——《来自俄罗斯的爱》《伴我同行》等,并且反复地听,在基本听懂后再思考相关问题。
当时,我的英语考试分数总是大大超出平均分,老师让我向大家介绍经验,但我却觉得没有什么可介绍的,我只是按照老师推荐的上述方法将这些歌曲一天听5遍左右而已。之所以能比别人考得好,也正是因为别人没有按照老师说的做而已。
经过多年的学习,我感到,“按照老师说的做”是一条基本的规律。在学习任何科目时,我所信奉的都是相同的信条——按照老师说的,埋头努力。
而这需要一个先决条件,即要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老师。我在上英语培训班的时候就曾遇到一位好老师。他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为了学习日语来到日本,并兼职教授英语。跟着这位老师学习,我不但提高了英语水平,还掌握了不少经济学的知识。当然,这样的老师不容易找,我也是在多次去培训班试听后才找到这位良师的。
多多利用每天上下班的时间
正如我在前文写到的,英语是扩大工作范围或增加信息量的有效工具。因而,如果每天只拿出5分钟的时间收听NHK的英语节目,显然是不够的。
如果以时间衡量的话,每天至少应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学习英语。我觉得若是能有效利用上下班的时间,这应该不算什么难事。笔者学习英语的时间绝大多数是在上下班的路上。
此外,我也尽可能选择早上去英语培训班。每周四个早上,从7点40分开始上40分钟的课,由于学校就在上下班必经的路上,上完课后,我就可以直奔公司。就算有时因为急事而无法去上课,早点儿出家门,较好的交通状况也不会让你烦心。此外,上早班课程的学员较少,在这样的课上能够获得充分发言的机会,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多交些外国朋友
在学习英语方面的另一个小窍门是多交些外国朋友。
我在麦肯锡公司工作的时候,曾因去纽约培训而结识了一位韩裔美国女性,我们迅速成为了朋友。当时,我的这位朋友非常耐心地倾听我那发音极不标准的英语,虽然有时也因听不明白而反复问我,而我也曾为无法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想法而着急,但她的态度却让我始终不曾放弃努力。
虽然我们每年最多只能见—回面,但在每次见面之前,我都想着如何让自己的英语再前进一步。在见面后,当她夸我的英语水平又有提高时,我又盘算着在下次见面之前需更加努力。
此外,由于她出身耶鲁大学法学院,各方面的素质都极为优秀,在与她通信的过程中,我也获益良多。我曾将她的来信拿给一位精通英文的老师看,那位老师认为她不但行文流畅,韵脚适切,而且使用了很多专业的词汇,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是一位受过高水平教育的女士。与这样的朋友练习英语,自然会让你以她为目标,时刻充满学习热情。
初学者应听满1000个小时的有声教材
那么,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该从何入手呢?
我觉得首先应多多利用有声教材。尤其是选择那些发音标准、语速适当、内容又较为简单的教材,类似于NHK夜间节目的效果是再好不过的。
好的教材包含纸质图书和CD,既非专业类书籍,也不收录过难的词汇,听起来也十分轻松。即使学习者遇到难懂的地方,也可以随时拿出原文图书进行对照。一般来讲,纸质图书与CD的价格均在l0—20美元,加在一起也不过只要20-50美元。里面收录3~l0小时左右的英文内容,就我个人来看,是十分划算的。
而从难易程度来讲,我认为阅读时无须借助词典就能理解70%—80%的内容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而在练习时间方面,我认为应达到1000个小时。我建议大家在清扫房间时戴上耳机听教材,在休闲时也用英文歌曲替代日文歌曲。许多韩国人和美国人说得一口流利日语的原因,就在于漫画和J-POP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
光盘和DS游戏机也是好帮手
参加TOEIC考试是检验英语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但毕竟这有些奢侈。买些有关TOEIC考试的光盘回来,多做做里面提供的测试也能够收到相似的效果,因为我们可以把这种进步量化为具体的分数。正如同任天堂DS游戏机的《6由部锻炼》游戏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会让游戏者觉得自己不断变得年轻=随着分数的不断提高,我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增加。
对于听力训练来说,面向PC平台和任天堂DS游戏机的《英语熏陶》游戏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从游戏开始的简单词汇一直到很难的长篇文章,从头玩到底的话,我们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自身的进步。这对TOEIC考试在400~700分程度的人来说是十分适合的。
学习英语没有捷径
学习英语是没有捷径的,在认定了英语有利于自己的工作这一目标之后,剩下的就要靠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了。
听力、语法、词汇量、应用是支撑英语学习的支柱,但统率着这四个方面的却是“量”的积累。说白了,如果一周只去一次英语培训班学上30~40分钟的话,英语水平能够提高只是一个幻想。
所以,我觉得ARUKU公司出版的《听力马拉松》系列教材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是完全正确的。若是真能够坚持每天练习—一两个小时,累积到1 000个小时,必然学有所成。
问题在于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我们能够坚持练习l 000个小时吗?
所以,若是你喜欢《达?芬奇密码》的话,那就尽管去听吧。我就是靠着帕特丽夏?康威尔的《验尸官》小说系列等有声书坚持学习下去的。
大胆选择你所感兴趣的教材,全方位地锻炼个人的英文,才是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
12、会计——拥有超越“竹竿店”的会计知识
阅读各种财务报表已成为上班族的必修课
有关会计方面的书籍可谓堆积如山,但说实在的,你在阅读时会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呢?若要问为什么,我觉得原因在于这些书都没能与实践相结合。我曾在前文中写道“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弄懂会计,就能够通晓商业活动。
时下,虽然大家都在说阅读各种财务报表已经成为上班族的必修课,但若是一亡来就让人阅读利润表或是资产负债表等,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晕头转向。而想要读懂这些报表,必须深入理解表格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最基本的簿记。如果硬要抛开簿记去看财务报表的活,就如同阅读本书时,跳过基础篇直接进入实践篇,毫无益处。
运用复式簿记管理家庭收支
我建议大家在记录家庭收支时用上复式簿记(复式计账)的方法。
之所以有人觉得簿记很无聊,是因为它看似没有什么作用。本企业内的财务报表是经理们做好的,其他公司的报表也是现成的东西,这让人无法亲身体会到簿记所发挥的颇具重要性的基础作用。而如果用复式簿记的方法来记录家庭收支,我们就会对簿记产生感性的认识。
举个例子来说,若是你某天买了一台18万日元的电脑,可以将这笔账记在价值10万日元以上的家庭固定资产收支账上,在支出一栏填上“18万日元”。而这笔钱若是用信用卡支付的,还可以在“预支付”一栏填入“预支付18万日元”。这种方式就是簿记。
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哪些项目应列入收支一览表,而不能记入利润表。接下来,我们就能明白,当费用真正发生的时候,才会用到利润表。
若是你计划将这台电脑使用三年,那么每年年末就应将购买费用相应地减去1/3。在支出项写入“电脑折旧6万日元”,另外还应将这6万日元记入利润表的费用项目。这样一来,我们就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
另外,由于大多数公司都是采取工资后给制,在每月25日前后支付工资。我们可以利用簿记的方法,在月初的时候记入“预收入30万日元”,而在月底的时候用“收入30万日元”将其替代。
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一年的收入与支出,进而对自身价值的产生过程也有了透彻的理解。
此外,在支付保险金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利润表,将保费与累计额度清晰地区别开。在运用自如之后,当你买入的50万日元的股票跌到40万日元后,你也会很恰当地将这10万日元的损失从利润表的利润一栏减去,从而科学地运用自己的资产。
公司的账簿内容太过庞杂,但自己家里的记账本却是个人能够掌握的。若是你感到不过瘾的话,也可以用复式簿记法管理家中成员的零花钱。总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办法锻炼会计技能。
效益并不等同于现金
从簿记级别来讲,能够正确地记录家庭收支账目或零花钱账目,已达到簿记三级的水准。
虽然簿记在许多人眼中都过于基础,往往被人轻视,但无论是经济学专业还是商科专业,首先要学的都是相当于簿记三级的知识。麦肯锡公司也要求新职员一定要达到簿记三级的水平。
我需要再次强调,簿记是商业的基础语言。如果不懂这门语言,是不可能看懂名门繁多的财务报表的。这就好比不懂法文的人读不懂法文原著一样。
而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来说,由于涉及到设备投资和库存等较复杂的商业元素,与之相配的工业会计也难度较高。如果簿记考试达不到二级的活,是难以在工业会计这行立足的,这是因为现金与效益被分开的缘故。
对于会计师和企业经营者来说,现金与效益是截然分开的,而普通人却很难培养出这种感觉。
很多人头回财务报表分析方面的书籍阅读,却仍然搞不懂其中的奥妙,我认为其根源就在于这些书籍中都没有对“会计上的效益与现金形式的利益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进行充分的说明。
利用记帐培养个人的成本意识
亲自记账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培养自身的成本意识。如果学会了将所有的会计数据平均到—个小时之中,我们对自己每小时所创造的价值以及拿到的现金形式的报酬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就自然对只有在产品销售额大于成本时才能产生利润这一点产生切身的体会。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人工费用较高的行业,从业者必须在工作中创造出相当于自己工资5倍的价值,才能够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
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有很多提供价格为6000日元/小时服务的行业的缘故。无论是按摩店还是美体沙龙,抑或出租车业,均是如此。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时薪均在1 200日元左右。以美体沙龙为例,如果收费标准低于6000 日元/小时的话,就支付不了房租、员上培训、广告宣传等费用。故此,只要时薪的标准没有大的变化,我们所接受的一对一形式的服务绝大多数的价格都会维持在6000日元/小时。
反过来说,若是自己的时薪高于1 200日元,那就应该每天思考着如何创造高于6000日元/小时的价值。
例如,现在电脑系统工程师的工资水准是在每天5万-20万日元,这种高薪就迫使从业者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所服务公司的电脑系统是否出了问题。顺带说一句,对出版社来说,由于作为产品的图书利润并不高,所以必须规划好图书的出版周期,并将成本换算为时薪支出,才能够获得较为成功的经营效果。
从边际效益出发抓住商业活动的本质
虽然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已属于管理会计(相当于簿记一级)领域,但其中边际效益的概念却十分重要。所谓边际效益,形象地说,是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产生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效益。而有关于此的盈亏平衡点的分析应是每一位商务人士的必备技能,但是实际上,有不少商务人士对此一无所知。
其实,商业活动的本质就是尽可能地提高边际效益,从而加速商品和服务的周转率——因为库存将会成为将来的成本,对企业不利。
对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来说,如果成本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50%,就标志着企业边际效益过低,经营陷入困境。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说,超过30%-40%就难以获得边际效益。面对于零售业来说,由于出售成品,获得5%~10%的利润就够了。
所以,笔者认为,了解了会计也就抓住了商业活动的本质。
学习会计比英语难度低、见效快
请允许我再次重复一遍,会计是—种商务语言,与英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与英语比起来,会计却容易受到人们的轻视。
虽然会计方面的书也有很多,但同英语学习的书一样,想要从中找到“读了此书就掌握了会计”的灵丹妙药却几乎是不可能的。
笔者上大学时攻读的专业就是会计,为了学好它,我先后通过了簿记三级到一级的考试,并且报名参加了会计师培训,到学校进行学习。在大学阶段我认真学习会计理论,而进入研究生院后则侧重于会计实践方面的研究,就这样苦苦学习了10年以上。
虽然我并不认为所有的读者都有必要这样学习会计,但若是能够考过簿记二级,并且学习了相当于一级水平的会计相关知识的话,对个人工作的看法的确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但是,首先我们应从用复式簿记法记录家庭账目开始。为此请耐住性子买回一本《簿记三级入门》认真研读。
正如笔者在前面写到的,由于簿记三级不涉及工业会计、账期、利率等复杂的内容,因此完全可以自学。而若是不想自学的话,也可参加各种认证资格培训学校或簿记三级的函授课程。当然,若是有时间的话,同学英语一样,去专门的会计学校听课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会计没有英语那样受人们重视,投资于其上的效果可能反而会更好。想要初步掌握英语,至少需要1 0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而通过会计师考试所需的学习时间也是1000小时,这样看来,学习会计的难度比英语要低不少。就笔者个人的体验来说也是如此,我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会计师的资格,而英语从初级到较为熟练则花了三年的时间。
希望大家在学习会计这门学科之前这样勉励自己:不会说英语固然是一种耻辱,而同样,对会计知识一窍不通也是一件羞于见人的事。
13、IT——成为众人信赖的IT专家
现在,IT技术已经与各行各业都息息相关。我在基础篇中就已经介绍了利用各种各样的IT技术进行学习的方法。而实际上,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家中,个人工作效率的高低都取决于是否掌握IT技术。
各类调查数据均显示,1990年以后,无论是国家之间生产力的差异,还是企业之间利润水平的差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对1T行业与IT技术的投资多寡。
以日本与美国为例,同样是一小时的工作时间,即便考虑到物价的因素,日本劳动者所创造的绝对价值也比美国劳动者低。再详细些说,在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美国劳动者的工资更为低廉;或者换一种说法,在工资相同的情况下,在日本需要l 000名劳动者完成的工作,在美国仅需700人。这也就是美国拥有1 00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在业绩上总是要超过同等规模的日本企业的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日本劳动者各方面的素质无关,而主要在于日本企业经营的条条框框太多,集约化进程缓慢。
那么,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是如何提高自身的利润水平的呢?这全要归功于致力于提高运行效率的IT技术方面的投资。以零售巨头沃尔玛为例,共在1T技术应用上大大领先于其他企业。假如消费者在其连锁店中购买了宝洁公司的产品,这一纪录就会通过电脑网络即时反映到宝洁公司。
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尽可以交给IT解决
近几年,原本很高的证券公司交易手续费迅速降低,正是在线交易业务普及的结果。我们也尽可以将自己手头的一般性工作交给IT技术解决,而抽出精力应付那些更为复杂的事情。
例如,我在证券公司工作的时候,公司曾给我配了一名助手。而从公司辞职后我发现,助手所做的事情均可以由电脑的电子邮件收发、名片扫描、财务管理等软件来完成,并且没有丝毫不便。
总之,在如今这个时代,懂不懂IT知识已成为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先决条件。
做好需要创造性地工作,也与是否精通IT技术紧密相关
我认为,利用IT技术能做的工作并不仅止于一般性的工作,许多需要创造性的工作能否做好也与IT技术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创意前期的信息收集和创意完成后的传播方面,IT技术能够提供绝佳的工具。笔者在基础篇提到的Mind Manager Pro等软件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随着新软件与新系统的不断推出,是否掌握并精通它们与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自然也与个人的薪酬息息相关。
以微软的Office系列软件为例,大多数人都会用其中的Excel、Word、PowerPoint等软件,如果在此基础上,你还会用Excel软件中的函数计算、统计筛选等工具,就超越了平均水准。而如果还能熟练使用Visual Basic写程序,就无疑更有竞争力了。
所以,要是想提高个人的竞争力,一定要好好利用IT技术这一工具,逐一学习各种与工作相关的软件及其相关教程。
重要的是,我们要充分地了解哪个软件更好用,在购买某个软件之前明白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只有这样才是对待工具的正确态度。
比如,能用visual Badc写程序固然是好的,但若是无法熟练掌握,我们也可以与精通此道的人积极交流,或是在网上搜索提供相关模板的教程。
发电子邮件也是如此。如果想要给几百个人发送内容相同的邮件,但又觉得一封封地发送过于烦琐,就要用到个性化电子邮件发送系统。如果不会使用这一软件也无须垣心,只要向懂IT技术的朋友索要相关模板就可以了。
当然,若是你想要精通这些软件的话,就一定要多多练习。就笔者的个人经验来说,想要熟练掌握一个软件至少要从头到尾地使用5遍。
说句题外话,笔者最近对文本扫描仪这一硬件十分感兴趣,使用它可以将纸媒文件原原本本地扫描到电脑硬盘之中,还可以对其进行超文本格式的编辑,所以有了它,即便是不慎将一些名片等文件丢失,也完全不用担心。
初学者要尽量亲手进行软硬件的设置和升级,才能尽快熟悉IT技术
其实,现在许多公司都配备了扫描仪,但由于是事先调试好的缘故,并没有多少员工精通使用方法。这说明,如果想要精通IT技术,需要在接触软硬件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它们的认知,积累操作经验,在这方面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可能。
对于连软件设置都一窍不通的初学者们来说,想要掌握IT技术,就一定要先从购买和使用自己专用的笔记本电脑开始。虽然在初期难免多次失败,甚或想要将电脑一砸了之,也要坚持亲手进行硬件或软件的设置与升级。坚持这样做下去,精通IT技术是早晚的事。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满是于学会对笔记本电脑进行设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通过掌握个人使用系统的维护技术,我们将会对公司内部的IT技术运用产生较为深入的认识。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掌握Word、Excel、Mail-c等常用办公软件开始熟悉软件相关知识。在收发电子邮件上也尽量做到亲历亲为。如今的每款软件都拥有众多功能,我们应耐着性子,认真了解其机能,才能够熟练掌握它。
关于互联网的使用,笔者觉得火狐(Firefox)浏览器作为一款上网冲浪的必备工具,要比微软推出的IE浏览器优秀许多。
例如,使用火狐浏览器访问亚马逊网站,你无须一一打开每个网页,而只要在搜索栏中填入相关词汇,想要的东西就会一一呈现在眼前。这种特点将对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产生明显的作用。
由于火狐浏览器是多页面浏览器,你尽可以在一个窗口中打开多个标签页面,同时让它记住你的登录ID和密码,随时在附带的搜索引擎中找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通过RSS订阅你喜欢的博客等,其开放式的服务功能深得人心。
如今,在全世界互联网用户中,火狐浏览器的使用比例已达到10%,其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此外,现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面向更高级用户的自由软件或共享软件。这些软件的优点在于,使用者可以直接发邮件给软件的作者,提出自己想要增加的功能,从而增强了软件的互动性。
IT技术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读写算工具
电子计算机被称为蒸汽机之后最伟大的发明,IT技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现在大家普遍用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进行联络,单纯使用电话反而会让他人产生疏离感,甚至对短信或邮件回复较慢也会被视为老古董。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今社会已不存在完全与IT技术无关的人。
换句话说,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如果不懂IT知识,甚至连读写都会产生困难。从前的日本,读写算是必须学会的技能,但现在这些全部可以置换为相关的IT知识。无论你拥有怎样卓越的沟通能力,无论你能写出怎样的锦绣文章,如果不能充分利用IT技术将其表现出来的话,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也很难得到提高。
总之,英语、会计和lT是提高年收入的三大必要支柱。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具备这几个基础。遗憾的是,在这三个领域都拥有较高水平的人实在是太少。所以,希望大家牢记,掌握了这“三大利器”,机遇也自然会垂青于你。
14、经济——读懂《日经新闻》背后的东西
为什么日本的商务人士都要看《日经新闻》?这与报纸登载的报道写得好坏无关,其原因就在于“大家都看”,故而,你也必须要看。
然而,如果你对报上登载的观点全部认同,并非一件好事。正确的态度是,我们应以怀疑的眼光看事物,并养成努力追寻真相的习惯。而这就需要我们读懂媒体报道背后的东西。
对自己感兴趣的报道,应努力查找与之相关的文献出处与真实书据
我所说的“读懂背后的东西”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囫囵吞枣地接受各种信息。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其本质都是汇集各种表面现象的媒体。加之记者并非专家,且又要周旋于多个领域,其工作难免产生疏漏,虽然错误并非致命,但对各种数据进行夸大的例子的确不少。
因而,作为学习方法的一种,我建议大家在阅读《日经新闻》等报纸、杂志的时候,对于感兴趣的报道,应努力查找与之相关的文献出处。
例如,若是你感兴趣的某则消息中引用了有关厚生劳动省的数据,那就应去找厚生劳动省发布的相关白皮书查证。前一段时间,人们热烈讨论着《白领法案》,但又有几个人真正去认真研读经团联的提案呢?
报纸刊登的报道,少的几百字,多的几千字,由于记者们大都经过强化的培训,惜墨如金,需要1000字的文章就用1000字写出,所以,报纸报道的内容绝大多数都被记者个人“过滤”过,或多或少地具有记者个人的主观性,故此,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性是值得商榷的。
阅读报纸要与个人的兴趣挂钩
阅读报纸时,我们应该考虑自己想要做些什么,需要什么信息,弄清楚自己感兴趣的报道到底是什么。
例如,报纸上刊登的有关会计和IT的新闻有很多,我们应从中择取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相匹配,能够从中汲取有益知识的报道。假设我们对会计感兴趣的话,那么当看到报纸上有关税收、国库等与财政相关的新闻时自然会认真阅读。
此外,当我们手上有股票或是外币的时候,由于要判断美元抛出或是买入的时机,以及某只个股的涨跌情况,自然会认真阅读有关经济方面的新闻。
人们阅读报纸的习惯一般是从电视节目介绍开始一直看到社会新闻版,或是从第一版开始阅读。而我们应首先阅读报纸头版有关重要新闻的摘要。
还有就是漫不经心地翻阅,并且每版都不放过。实际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看完每一条报道,而应找寻有关时下热点问题的新闻,特别是国际新闻版和经济新闻版绝不可放过。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那就请改变你阅读报纸的方式吧。
拥有最低限度的经济学知识
其实,如果我们毫无目的地翻看《日经新闻》这类报纸的话,反而会感到十分无趣。但若是抱着从中汲取有利于个人从事商务活动或理财方面知识的目的,就完全不会这样了。这些新闻的背后都隐藏着众多经济规律,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微观、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个人的世界观也会相应地随之改变。
最低限度的经济学知识是个什么概念呢?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就是至少应了解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以及价格感受性等知识。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对众多曲线的不同形态与变化,分析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或奢侈品时,蔬菜的单价每上涨一日元,消费者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变化;高级腕表的价格每提高10%,对消费者的需求产生怎样的影响。
若是我们能对这些有一个粗略印象的话,也就能够对自己所属的企业卖的是什么商品,提供的是怎样的服务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而对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我们至少应对贸易、财政、国库、家庭收支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
阅读《日经新闻》刊登的报道,前提是读者对上述这些知识都有所掌握。而介绍这些知识的经济学初级读物有很多。
与学习英语相比,掌握经济学知识所需的时间更短。阅读类似于竹中平藏先生所著的《大家的经济学》等通俗易懂的经济学书籍,进而掌握理财方面的技巧,在将复杂的经济学概念转换为自己身边事物的同时,也就掌握了相关知识。
笔者喜欢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教材还有财务省主页上的“做财务大臣,制定预算方案”栏目。尝试着做的话,你就会对政府通过增加税收,减少相关补贴,以消除赤字的政策有更为切身的感受。
仔细研读你的工资条
我建议大家仔细研读自己的工资条,了解社保金、住民税、所得税各是多少,进而了解在年末调整中退税的金额又是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已开始从身边的事物中学习经济学知识了。在对这些知识加深了解之后,想必我们对选举就不会那么冷漠了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如果将各种税费和社保金相加,我们就能够发现所负担的费用达到了自己收入的40%,也就是说每一—个人有40%的收入都被政府拿走。而我们竟然对此毫不关心,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此外,像所得税这样的直接税往往容易被偷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府应将征税重点放在对消费税这类间接税的征收上,随着劳动力人口的不断减少,如果不增加间接税的话,光靠征收直接税显然已落后于时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也尽可从研读工资条开始了解。
从身边的数字解读世间万象
虽然市面上有不少打着经济学入门书旗号的书籍,但真正通俗易懂的仍然是少数。这就使得很多上班族对经济学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然而,经济学却属于与英语、会计、IT 并列的,商务人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拥有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也就拥有了判断资金流向以及事物发展动向的绝佳工具。
例如,如果想要知道日本整个图书市场的规模,即使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数据的支撑,我们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大致推算出来。从对日本国民日常生活的调查中我们知道,一个人每月在书籍、杂志方面的支出大约在1000多日元。而将这一数字与总人口数相乘,就可以得出图书市场的总体规模在1万亿~2万亿日元左右。而实际上,日本国内每年图书的销售收入是9 000多亿日元,杂志则是7 000多亿日元,两者合汁1.7万亿日元。
可以看到,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我们就完全可以对所从事行业的规模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了解。
实际上,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白皮书,收录了有关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字,出版物管理中心也有相关的资料。因此,只要我们注意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相关数字资料,并利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对其进行排列组合,就能够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学习经济学易在短期内见效
长久以来,在日本最受青睐的学科是法学,因为它是走上仕途的必由之路,其次则是医学。而像经济学、商学这样的学科却一贯受到轻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东京大学就没有设置商学院。
但若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上对经济学不甚了解的人还有很多,因此你只需在这方面稍加努力,就能够鹤立鸡群,极易在短期内见到成效。
拥有这方面的知识,不但在阅读报纸时会感到乐趣无穷,就连和客户共进晚餐时也能轻易找到话题。
经济学实际上是与钱直接相关的,但不知是不是日本人对金钱较为淡漠的缘故,与我在前文列举的会计、IT、英语相比,学习经济学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建议各位有志于此的读者,在日常学习中多下些工夫。
学习经济学与个人的收入直接相关,而个人的收入又与自己的幸福感直接相关。无论是出于维护个人的生活水准的目的,还是想要进一步在理财投资或是职位升迁上取得成果,都应该多学习些经济学知识。
几本经济学入门读物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本经济学的入门书籍供大家参考。
竹中平藏著《容易的经济学》《大家的经济学》(幻冬舍出版)
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著《魔鬼经济学》 (东洋经济新报社出版)
饭田泰之著《经济学的思维技术》(钻石出版社出版)
15、转行——将十八般武艺转化为财富
将学习成果运用于能提供理想薪水的行业
“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好,就算我再怎么努力学习,收入都不会提高”,这是笔者常听到的论调。的确,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薪资水准,若是想挣得大大超过这一水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从个人的职业生涯初期,就要努力进入那些能够为你提供理想薪水的公司。
但是,对于初入社会、没有任何经验的“菜鸟”来说,有不少人是在进入公司之后才发现“上了贼船”。故此,在发现自己从事的行业或所在公司“气数将尽”时,能否成功地转行或跳槽,就成为改变个人人生极为重要的“钥匙”。
培训周期较长的行业都是“僧少粥多”
那么,究竟怎样的公司或行业能给从业者提供高薪待遇呢?答案是业务相关人才紧缺的公司。也就是说,掌握相关知识或技能的人越少,相关行业的薪酬水平才能水涨船高。究竟怎样才会造成人才紧缺的状况呢?我觉得,就一般而言,从业者的教育周期与培训周期过长是真正的瓶颈。
比如,我在前文提到的每小时收费6000日元左右的服务行业,从业者的时薪在l 200日元左右。这一标准的订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体师或按摩师的培训,在几个月之内就可完成。
与此相对应的是那些薪酬水平很高的行业,就举证券经纪人的例子吧。
我在30多岁的时候曾经做过证券经纪人,那时专业人才紧缺是证券公司最挠头的事情。其原因在于,每10个大学毕业生中平均只有一人能够被培养成合格的证券经纪人。而且从经纪人30多岁开始,公司必须不断地在其教育与培训上进行投入,直到其职业生涯结束为止。
如果公司本身无力培养的话,那就只有通过人才中介公司找到合格的相关人才,虽然这也不失为一个选择,但用人成本也就随之攀升。
为什么合格的证券经纪人那么难培养呢?是因为从事这一工作的人需要同时做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对各种行业进行分析调研,对多只股票涨跌进行预测和计算,需要经纪人掌握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以及其他各行业的相关知识,并且还要熟练使用Exce1,有一手过硬的文字功底。总之,这一行需要的是一个标准的复合型人才。
故此,虽然有志于证券经纪人行业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够成功的却是风毛麟角。这一行业也就始终被人才紧缺的问题所困扰,相应的,合格经纪人的收入也就变得很可观了。
如果想要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在个人的收入上,就必须努力挤入类似的行业。
转行成功的三大条件
想要成功转行,就必须满是以下三大条件。
第一,仔细思考目标行业对于自己来说是否是能够获得理想薪资的行业。关于这一点,我在前面已经提到,即认清该行业的从业者是否“供不应求”。
第二,仔细思考自己所具备的能力能否胜任目标行业的要求。
第三,仔细思考做这份工作是否能让自己感到快乐。
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是无法在目标行业立足的。
当然,若是某一次转行仅仅是你长远目标的一个落脚点,那倒不必一定要满足以上三个条件。
比如,由于“宅急送”卡车司机的薪酬很高,所以有不少人对此趋之若鹜,但其中很少有打算长期干这—行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想通过干这一行攒点钱,进而去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
易于表现的技能和良好的英语水平有助于成功转行
要想成功转行,笔者在前面提到的各种资格认证还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些资格认证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特别是需要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的行业很少,如果从业者能够取得这些资格证书,与其他人相比,自然会令公司或客户更为信任。
例如,日本借鉴美国的《SOX法案》(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又称《2002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制定日本版的《SOX法案》,其目的在于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这就要求会计师要改变只对公司业务的某一部分进行监查的职能,进而对企的全部业务流程进行监控。
实际上,《SOX法案》执行者的身份并不一定非得是会计师不可,但从客户的角度来讲,会计师的身份能让他们更加安心。这就造成了会计师的严重不足,几乎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求贤若渴。
各位看到了,在这种行业中,“会计师”的身份就成为了一种象征。在客户眼中,具有会计师资格的从业者和诚实可信、精通业务的人画上了等号。
此外,笔者曾在外资企业中工作了较长一段时间,接触过各种各样的面试官。我觉得在面试中最为可惜的就是,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因为英语较差的缘故,最终失去了进入公司工作的机会。
所以,如果英语能力一般的话,就要谨慎对待转行这件事。因为,即便侥幸地通过面试,在此后的工作中也将陷入困难重重的境地。
事实上,TOEIC考试800~900分的英语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而这将成为你成功转行的重要砝码。
在人才市场中客观的评价自身价值
许多没有跳槽经历的人都认为转行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而实际上,有不少公司都急需人才。
我建议大家多到人才市场逛逛,对自身的价值进行评估,看看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公司,收入最高能达到多少。转行与否是另外一回事,能够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客观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在众多转行的成功案例中,有不少人是从大企业跳槽到风险投资企业或中小企业的。在大企业中,虽然获得培训的机会较多,但相应的对员工的各种限制也不少。这就使得一些人想要进入束缚更小的企业中工作。但是,近段时间以来,从一个大企业跳槽到另一个大企业的人也逐渐增多,随着人才的流动性越来越高,对于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人来说,机会俯拾皆是。
在人才市场中了解自身的价值,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如果发现结果低于自己的期望,也就能够了解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名校的金字招牌将越来越没用
现在的日本,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靠学校名气排座次的情况。这样做的公司完全是基于统计学,即对从同一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司的职员的业绩进行综合比较,并在此后雇用新职员的过程中偏向某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我所在的公司就曾进行过相关评估)。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公司都认为,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较其他人更为优秀。著名的漫画《龙樱》中对此有详尽的描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看似科学的尺度正逐渐丧失其权威性。其主要原因是随着IT技术的普及,绝大多数需要解决问题能力的事务均可交由电脑来完成。关于这—点,我的朋友曾经说过一句堪称经典的话:“胜间,我觉得现在公司中的日常业务,都可以用Word、Excel、Access这些软件来完成。”也就是说,只有能够完成Word和Excel等软件所不能完成的工作,才符合“人才”的标准。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你没有超越电脑的才能与素质的话,即使毕业学校再有名气也是没用的。
那么,电脑做不到的事情有哪些呢?我认为是基于各方面的知识作出判断的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故此,想要依靠学校的余字招牌混饭吃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即便你出身名校,也要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学习,以培养上述能力,否则必将被淘汰。
相反,这一趋势对那些并非名校毕业的人来说却是绝佳的机会。坚持不懈地学习将最终令这些人后来居上。
不想转行也应经常去人才市场看看
对于那些并不打算转行的人来说,最好也能养成经常关注《日经新闻》或《朝日新闻》招聘版的习惯。通过对公司用人标准的变化进行观察,也就能够掌握社会发展的动向。
例如,《日经新闻》上常常刊登有关金融人才、经纪人才的招聘信息,而《朝日新闻》则偏重于编辑类、业务类的招聘,那就说明这些人才都是时下较为抢手的。
总之,学习无分男女,不问出身,更与体格无关,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有力的武器。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又能够让自己获得幸福。所以,我强烈建议各位多去人才市场看看,了解自身的价值,并确定个人继续学习的方向与目标。
16、理财投资——令学习内容与收入紧密相连
很多人对理财投资一窍不通
除了转行外,能够令你学有所得的就是投资理财了。
最近有—个奇怪的现象是不少人将投资理财视为一种投机行为,而实际上,投机与科学的投资理财是两码事。笔者所说的投资理财是指基于科学的金融知识的长期投资。
虽然随着《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的畅销,日本人的理财意识略有抬头。但是绝大多数的日本人对理财投资仍然一窍不通,这其中也包括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并拥有大量资产的人,这让我很是不解。
有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日本人普遍厌恶风险,因而对理财投资敬而远之。而实际上,日本人并不是那么害怕风险的。有人曾就应对风险的能力对日本人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在这方面的表现与美国人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差距。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对理财投资缺乏兴趣呢?我认为这只是因为对理财投资的方法不甚了解的缘故。例如,从小学到高中,学校里几乎没有设置任何有关金融知识的课程。所以,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楚利率是如何变动的,股票的涨跌又是怎么回事。
只要掌握了方法,任何人都能做好
即使相关教育存在缺失,但在日本,仍然有大量的金融与保险机构,相关行业仍然有大量的从业者在一刻不停地从事着投资理财的工作。这说明,只要掌握了方法,任何人都能够做好。
以股票为例。虽然很多人都认为买日本股票只赔不赚,但实际上,平均算下来,日本股票每年都有5%的溢价。只是由于股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造成某年股价可能下跌30%,第二年又上升40%,收益在表面上很不稳定的情形。若是对此缺乏了解,必然会感到无所适从。
此外,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日本人仍然十分看重买房置地,这或许也是理财投资的人数量较少的缘故。在住宅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背上沉重的贷款负担,自然就无法承受理财投资的风险了。
但是,虽然在20世纪的时候,投资房地产是个明智的选择,但随着通货紧缩时代的到来,进入21世纪,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趋势明显减缓。随着国民少子化(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的数量也将逐渐下降,长期来看,日本房地产的价格很可能会跌入谷底。
所以,我奉劝各位要尽量避免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房款,不要再将大笔的钱投入房地产,而应多作分散投资。
量入为出,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
理财成功的根本就在于科学而有计划地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投资的对象既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就算在这一过程中遇到风险,也能够及时化解,转危为安。
随着网上交易技术的成熟,投资理财就变得更加方便了。而与此同时,我们所学的IT知识也派上了用场。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很迅速地掌握哪个证券公司的什么金融产品最适合自己。
但是有一件事不可避免,那就是初学者在投资股票、证券以及其他金融产品时,几乎都会有亏钱的经历。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讲,人在参与金融活动之初,都会做出让自己受损的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何成功度过这个亏钱的时期,对投资者来讲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这会令投资者学会量入为出,选择合适的投资机会,并以5年或10年为限,制订投资计划,逐步投资。不掌握这些,只知盲目地追涨杀跌,其结果必将是失败。
理财投资能造就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与自由
若是有人问学会科学的理财投资究竟有什么好处的话,我会回答他,理财投资能够让你摆脱公司的束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与自由。如果我们100%地依靠公司所付的工资生活,就难以面对转行、跳槽的风险。而通过科学的理财投资,拥有了一定的积蓄,也就提高了个人抵抗风险的能力。
关于积蓄的数额,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是,应有能够保证自己在不工作的状态下正常生活一年(若可能的话最好是三年)的财富。这会令我们在公司工作不顺想要辞职时,也不至于被巨大的精神压力所困扰。因为即使最终辞职,也不会在短期内为生计发愁。
很多人在辞职后的半年甚至几年时间内都会为钱的问题焦虑,而在此时,有没有理财投资的积蓄,会对人的精神面貌产生极大的影响。
用投资理财的成绩检验个人的学习成效
理财的成绩也是检验个人学习成效的有效途径。与转行相比,理财投资的风险是可控的,因而更为安全。
现在通过互联网开设一个账户进行股票或外币交易,仅需几十万日元,也就是大多数人一个月的工资。
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让账户里的钱增长2~3倍的话,那纯属异想天开。比较合适的目标是每年取得5%~10%左右的收益,这样也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只要不是傻瓜,我们都能算出,就算每年的收益只有5%,10年后本金也会变为原来的1.6倍,而若是收益能达到8%的话,本金还可能翻番。
购买国债比将钱存入地方商业银行要安全
将钱投人哪些领域比较好呢?我首先给各位介绍国债。
虽然很多人认为国债的收益很低,但如果从相同时间段看的话,购买国债的收益比将钱存进银行还是要好很多。特别是地方商业银行,它们较之国有银行的现金风险(因借钱的一方破产而导致本金全部损失的概率)要高很多,可人们仍然忍受着极低的利率而将辛苦钱源源不断地存进去,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可笑。
虽然现在国债的利率的确不高,但就以十年期债券为例,执行1.6%的年利率,10年后也能取得1.2倍的收益。
持有一部分美元债券,有效降低风险
2006年,购买海外债券成为一种风潮,主要是因为其利率很高。虽然这些债券有些风险很高,但人们的眼睛还是紧紧盯住利率而忽略了风险。
与此相比,美元债券的利率维持在5%左右,因此如果配置了相关资产的话,尽可以放心。因为美元不会在短期内贬值一半,所以即便日元的汇率升高,对债券的利息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外汇保证金交易比起外币存款获利更多
对于外汇保证金交易来说,利率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通过外汇交易买入1美元后,就算一天后日元只上涨1.5厘,我们的获利也就趋近于零了。
故此,如果我们用117日元买入1美元,一年后,就算汇率跌至112日元兑1美元,我们也能够获得利息。若是汇率仍然是1美元兑117日元,那么我们就能赚到5日元。
在进行类似具有风险性的交易之前,我们需要在证券公司开设户头,并存入部分保证金。虽然将持有的外币存入银行也是一个办法,但要收取3‰~5‰的手续费,故此还是进行保证金交易或是直接买入美国债券更为划算。
初买股票的最好选择
我建议各位在初入股票市场的时候,应首先选择购买TOPIX(东证股价指数)或者日经指数型基金。这样,我们就无须再费心思选股了,而且也至少可以分享大盘上涨的收益,从而降低风险。
购买其他基金一般都需要交纳每年1.2%的手续费,但由于与大盘的实时变化挂钩,在大多数情况下,买卖TOPIX指数和日经指数基金却无须手续费,每年的基金管理费率也只有0.6%,只是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十分划算。
过去,购买基金需要到证券公司开户,而现在银行和邮局都设有相关窗门。但在银行柜台买的话,手续费比较高,最好是利用各证券公司的在线服务,这样就能够以较便宜的价格买入同—只基金。
而这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我建议各位依靠自己的力量上网查找和比较不同证券公司的费用。
买股票应以红利为目标
很多人在购买股票的时候,都幻想着一夜暴富而忽略了极高的风险,这也是导致他们被套牢的主要原因。反而是那些摒弃短线热炒,以获取股票红利为目标的人,真正在股票上赚到了钱。
较为成功的投资者的共同点是,他们都购买那些有利于价值投资的股票,而避开那些所谓的“题材股”。
所以,与其购买新兴网络公司或生物制药公司的股票,不如理智买入那些年收益率2%的股票,后者能够让你赚到更多的钱。
至多投入闲置资金的1/3或一个月工资
谈到应在理财方面投入多少资金,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多投入闲置资金的1/3,在积累了一定资金之后,再尝试将一半以上的资金投入进去。
此外,请各位一定要记住分散投资这一戒律。为了保险而把所有的资金用来买国债是不明智的。正确的态度是,国外的、日本的金融产品都买一些,国债、股票都持有一些,从而保证投资的平衡性。若是感到烦琐的话,那就直接购买那些平衡型基金吧。
一旦接触了理财投资,我们自然就会对资本的动作方式等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对与经济学相关的各方面知识产生兴趣。这样,我们就会对金融产品手续费的变动、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日本央行行长的讲话逐渐敏感起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