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足以让杰斐逊全力以赴打压伯尔的真正原因。
伯尔虽然没有被判叛国罪,但他的政治前途彻底破灭了。谢尔曼家族的大网虽然强大,但当时并没有能够和弗吉尼亚门阀在联邦一级叫板的人物。
弗吉尼亚门阀两线作战,一方面稳定后方,另一方面全力和北方门阀争取北方的新领地,就是他们之所以要求独立的俄亥俄河谷。
第四部分 7.强龙过江的哈里森家族(1)
1801年,杰斐逊就任第3任总统后,发表了一条授权令,授予印第安纳领地总督和印第安人签署条约的自主权,总督可以代表美国和印第安部落谈判,所有条件都自作主张,用不着请示政府和国会。也就是说,这位总督是全权钦差大臣,和印第安人的外交事宜可以任意行事,不受国会和政府的牵制。
印第安纳领地原是西北领地的一部分。西北领地是美国建国后对宾夕法尼亚州以西处于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的那片土地的称呼,正是弗吉尼亚的门阀们几十年来不断追求的俄亥俄河谷。法印战争后,这片土地划归给了大英帝国。大英帝国为了缓和和印第安人的矛盾,不许殖民者进入这片土地,这惹恼了许多本土门阀,也成为了独立的诱因之一。独立之后,美国政府称之为西北领地,按州一级对待。但是,英国并没有完全撤离这块地区,直到1815年英美第二次战争之后,这个地区才算彻底属于美国。
美国建国后,弗吉尼亚的门阀们想当然地认为这片土地是自己的,可是马萨诸塞、康涅狄格和纽约的门阀们一拥而上,都声称自己有权拥有这片土地。这样吵成一团之后,国会只能决定谁也不给,单独成立西北领地,包括今天的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伊利诺伊州、威斯康辛州和明尼苏达州的一部分。但是弗吉尼亚和康涅狄格各拥有一块地盘,弗吉尼亚占据南部一块地区,称为弗吉尼亚军事区。康涅狄格占据了北部的一块地区,称为康涅狄格西部保护地。从此,西北领地成为这两州门阀角逐的中心。
1800年,西北领地一分为二,靠近东部的地区成立俄亥俄领地,于1803年以俄亥俄州加入联邦,剩下的部分设立印第安纳领地。总统亚当斯任命原西北领地州务卿,现任国会众议员威廉哈里森为印第安纳领地总督。哈里森总督可以任命印第安纳领地所有的官员,还可以任命议会的议员,也就是说印第安纳领地的议会不是民选的,而是由总督指定的。亚当斯下台后,杰斐逊并没有换人,反而加大了哈里森的权力,使哈里森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独裁者。
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北美的总督和州长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权力。议会从来都是经过选举而产生的,尽管这类选举不民主,但起码要有民主形式,而且议会的权力在总督和州长之上。总督和州长虽然能够任命官员,但一定要由议会正式批准。到了印第安纳领地,总督不仅可以随意任命官员,而且还能任命议员,这件事发生在美国建国后25年,美国的宪法早已经被各州接受,成为了美国民主的基石,怎么竟然公然出现这种十足的违反宪法、违反民主的事情?
而这位拥有美国历史上最集中的权力的人还不到30岁,大学肆业后从军,以中尉军衔退役,没有任何说得出口的战功;曾担任州务卿两年,也没有特殊建树。出任国会议员一年,同样没有特殊的表现。这样的人凭什么获得南北双方门阀的青睐?
因为他姓哈里森。
哈里森家族和李家族、伦道夫家族和卡特家族都有婚姻关系,这个家族源自1630年从英国来到美国的一位叫本杰明哈里森的人。按照英国人的习惯,当爹的就连名带姓全传给儿子了,儿子小本杰明哈里森更干脆,他的儿子叫本杰明哈里森三世,孙子叫本杰明哈里森四世,这个哈里森四世和华盛顿一样,靠着从军这条路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上校后,哈里森四世娶了弗吉尼亚殖民地巨富罗伯特卡特一世的长女安妮,生下来的哈里森五世就再也用不着再当兵去了,得以从威廉玛丽学院毕业,进入弗吉尼亚议会,又随着姐夫佩顿伦道夫去参加大陆会议,在独立宣言上签字,名列国父之一,1781年到1784年出任弗吉尼亚州州长。威廉哈里森是哈里森五世的幼子,典型的门阀子弟,或者叫美国的“太子党”。
哈里森家族是弗吉尼亚大门阀之一,作为北方门阀的代表人物,亚当斯怎么能让威廉出任边疆的总督,而且给他这么集中的权力?
因为在亚当斯眼中,威廉是弗吉尼亚门阀的弃子,和亨利、马歇尔一样是弗吉尼亚门阀的叛逆,而且反感奴隶制,因此在卸任前予以重任,希望他和马歇尔一样,起到抑制弗吉尼亚门阀的效果。
威廉的父亲哈里森五世开了门阀政治的一个先例,就是在政治上“强龙过江”。在此之前,门阀们都从家乡开始从政。美国的政治门阀家族通常有很强的地方性,这是因为他们的形成有很强的地方色彩,都是从地区议会开始起家,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而成功,他们把持的权力首先是地方性的,在联邦中的代表主要维护的是自己家乡的利益。
第四部分 8.强龙过江的哈里森家族(2)
但是当门阀家族人口繁衍之后,如果愿意从政的人多的话,就很难摆平。特别是弗吉尼亚这种老殖民地,几大家族反复通婚,最后只能是亲戚之间的竞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弗吉尼亚州的法律规定州长不得连任,要“轮流坐庄”。但是“轮流坐庄”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争位子的人太多了,有政治价值的位子却非常有限。
1784年,弗吉尼亚州州长哈里森五世的任期满了,哈里森当然不希望从此自政界退休,他早就考虑好了,打算去竞选家乡的州议员。弗吉尼亚州议会的议员和联邦参众议员相比要差得远,哈里森五世是国父之一,又担任过美国第一大州的州长,按理应该去竞选联邦参议员或者众议员。但哈里森有自知之明,知道联邦议员的名额有限,弗吉尼亚的能人太多,自己去争联邦议员的位子,要和亲戚们同室操戈,胜算不大,州议员的议员比联邦议员名额多多了,自己是卸任的州长,又不是无名之辈,竞选成功没有什么问题。
哈里森五世满怀信心回到家乡竞选,没想到家乡的选区还有一位不识时务的约翰泰勒先生和他竞争。更没想到竞争之后,前州长败北,泰勒被选为州议员。哈里森家族和弗吉尼亚的门阀亲戚们再有势力,也不能和不敢改变选举结果,因为这是他们所制订的游戏规则。门阀们想出的折衷之计就是哈里森赶紧到隔壁的选区去,因为那里没有强势的政治人物,哈里森能得以进入州议会。
从哈里森开始,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门阀中人开始离开家乡。因为他们发现,从竞选的角度,到还没有形成大门阀的选区去竞选会比在竞争激烈的家乡竞选更容易当选,那种选区的选民也乐意选举这种在政治上有根基的人来代表他们的利益,因为这样比政治上的无名之辈更能给他们争取来好处。从门阀们的利益来说,到其他选区竞选也能够扩展家族的政治力量,能从一个选区发展到几个选区,甚至几个州,这样可以形成更为强大的政治势力。因此到了今天,美国的著名门阀比如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都在不同的州有自己的势力。肯尼迪家族立足于马萨诸塞州,在加利福尼亚、马里兰等州都有自己家族的代表;布什家族的势力则更为庞大,仅布什父子一家人,就把持了得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两个大州。从哈里森开始的过江龙式的从政模式,使门阀势力像蜘蛛网一样深入到美国各个地方。
泰勒从战胜哈里森开始进入政坛,后来也曾经担任弗吉尼亚州长,他儿子小约翰也是以从这个选区进入州议会的方式从政。选区归了泰勒家了,哈里森家或者憋足了劲和泰勒家族较量,或者只能另外想办法。
哈里森家族面临的问题是美国很多门阀家族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狼多肉少之后,窝里斗的后果不是两败俱伤,就是大鱼吃小鱼式的惨事,没准让新兴的门阀捡了便宜。因此有远见的门阀开始抬起头来,不再只看自己的万顷良田,而是让子弟走出去。
1791年,哈里森五世去世了。他是哈里森家族在政治上第一个出头露面的,七个孩子中大儿子哈里森六世没什么出息,甘愿做一个庄园主。另外一个儿子卡特继承父业,先后出任过州议会议员和国会议员,是哈里森家族在政治上的继承人。
而哈里森五世的小儿子、18岁的威廉则面临着衣食不继的处境。
第四部分 9.威廉哈里森的政治经历(1)
威廉没有和哥哥们一样进威廉玛丽学院读书,而是在14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汉普顿悉尼学院读书。哈里森五世没有想到小儿子刚入学就加入了一个反对奴隶制的社团,于是赶紧让他退学。弗吉尼亚是蓄奴州,威廉这种人如果继承父业从政的话,他的废奴思想会给哈里森家族惹麻烦的。哈里森五世想来想去,觉得小儿子还是不要从政了,就把他送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跟着另外一位独立宣言签署人本杰明拉什医生学医。
学医是哈里森五世对威廉的一厢情愿,威廉本人对医学一点兴趣都没有,完全是被逼的,因此根本就不好好学。等到老爹突然去世后,家里分财产,依旧是照着英国的传统,按孩子的长幼决定多寡,到了最小的威廉这里没有分到多少财产,加上他本来就不事生产,只能坐吃山空。没过多久,他就没有钱继续上学了,只好退学自谋生路。
虽然医没有学完,但美国当时医生奇缺,而且大多数都是草药郎中,像他这样的科班出身的医学生已经属于凤毛麟角了,做个医生很容易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威廉实在不愿意给人看病,他想来想去灵机一动,去找亲戚帮忙。
哈里森家有势力的亲戚数不清,特别是姑妈嫁入的伦道夫家族的两位表兄一个是国务卿一个是司法部长,随便帮帮忙,自己就有活路了。没想到威廉转了一圈,这帮有权有势的家伙全是不冷不热的,没一个办实事的。
威廉知道不是人情冷暖,而是自己天天和一群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人混在一起,惹得家里奴隶成群的亲戚们不高兴。事到临头后悔也没有用,仔细想了一阵,几位近亲不帮忙,只有去求一位远亲了。
这位亲戚就是时任弗州州长的亨利李三世,李家族和哈里森家族在三代人之前联姻,而且不只亨利这一支。这位李州长正是华盛顿初恋的美女露西的儿子,被华盛顿视为己出,在独立战争中是华盛顿手下的骑兵司令,此时华盛顿当权,亨利则左右逢源。威廉希望能在州政府谋个差事,没想到李州长建议威廉从军。为了和印第安人开战,美军正处以重新组建之中,但军官名额有限,只有24小时的时间考虑。威廉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同意了。于是在李州长的安排下,18岁的威廉成为美军11步兵团的一名下级军官。参军之后,威廉随着部队来到当时叫做西北领地的辛辛那提,因为那里正在和印第安人打仗。
威廉也算知识分子了,亨利让他参军确实有些大材小用。弗吉尼亚的门阀子弟主要是以当律师开始从政,从军官开始的很少。不过亨利一家祖孙三代都有军队经验,在他眼中,娇生惯养的威廉应该在军队里锻炼一下。
哈里森来到属于边陲的西北领地,正赶上美军刚打了败仗。西北领地设立后,各州门阀对总督一职垂诞三尺,最后这个职位落到阿瑟克莱尔手中。克莱尔生于苏格兰,曾任英军军官,退役后来到北美,成为西宾夕法尼亚最大的地主和地方法官。独立战争中他加入大陆军,以上校军衔指挥宾夕法尼亚第三团,很快升为将军,但先胜后败,被解除指挥职位,其后一直当华盛顿的参谋。战后克莱尔入选国会,西北领地建立之时,他正好担任议长,因此借用职权任命自己为西北领地总督,议长这个国家元首的虚位当即辞去。
西北领地总督最大的任务是从印第安人手里拿到土地,克莱尔很快就和印第安人冲突起来,导致美军和印第安人进入战争状态。独立战争结束了,美军的规模缩小到一个团,各位将军纷纷回到家乡争夺独立后的位置。从1784年到1791年,美军的最高指挥官是第一团团长、同样是宾夕法尼亚人的哈马。和印第安人开战后,哈马初战失利,克莱尔接任美军最高指挥官,率领两个团加上大批民兵继续进攻,结果造成623名士兵阵亡,对方只阵亡50人,这是印第安人对美军最大的一场胜利。华盛顿不得不撤销克莱尔的司令职位,但保留他总督的职务,又从佐治亚招回沃伦重新服役,指挥美军。
沃伦同样是宾夕法尼亚人,也是华盛顿在军中亲信,在独立战争结束后他挥军为佐治亚州政府征服了印第安人,佐治亚州政府因此奖励给了他大片的土地,他做起大庄园主来了。华盛顿执政后,重用和自己理念相同的联邦党人,特别是宾夕法尼亚人,以便和南方门阀抗衡。
第四部分 10.威廉哈里森的政治经历(2)
沃伦掌军时,威廉已经被提升为中尉,很快被沃伦任命为参谋。沃伦提拔威廉的原因,是因为他出自宾夕法尼亚政治人物拉什的门下,虽然是医学生,但也算是宾夕法尼亚门阀中人。哈里森中尉因此成为格林维尔协议的签署人之一。战败的印第安人接受了价值20000美元的物品,把今天的俄亥俄州全部、和伊利诺伊州一部分拱手交给美国政府。
1796年底,沃伦病故,哈里森很快退役,出任西北领地的州务卿,并在总督克莱尔不在时代理总督,这时他年仅24岁。哈里森既没有学历,也没有战功,更没有从政经验,能成为克莱尔的副手,靠的是自己的婚姻。两年前他结婚了,岳父是国会议员,他的继岳母是新泽西州州长利文斯顿的女儿,加上自己的家族背景,哈里森从此成为了西北领地的实权人物。两年后,他被选为为西北领地的第一任国会议员。西北领地一分为二,克莱尔和哈里森各管一半,俄亥俄已经让沃伦夺到手了,哈里森的任务是继续西进,拿下印第安纳领地的土地。
哈里森掌握的印第安纳领地,绝大多数土地在印第安人手里,为了让哈里森尽快夺到土地,亚当斯和国会的门阀们破天荒地给予了他绝对的权力。
杰斐逊上台后,对掌握西北领地的两名总督的态度正好相反,对克莱尔,他以打击为主,1802年免去了克莱尔俄亥俄领地总督的位置。对哈里森他则是给予了更大的权力。
哈里森雷厉风行,先后从印第安人部落那里买来6000多万英亩的土地。所谓的买,实际上是他用花言巧语骗来的。因为在印第安人的意识中,土地是没有主人的,哈里森通过提供一些礼品、食物或药品,让印第安人部落和他签署条约,离开居住的土地,到其他地方定居,之后印第安人占据的土地就算美国政府的领土了,然后招募白人移民开荒种地。即便这样,其中将近300万英亩的土地是他用威士忌灌醉印第安人后,非法骗来的。
这种行径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强烈反抗,并导致了战争。在蒂皮卡诺之战中哈里森占据绝对了优势,可是他依旧是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后才取得胜利并击败印第安人,并还因此成为美国英雄。
克莱尔和哈里森都是属于联邦党的人,虽然哈里森是杰斐逊的亲戚,但亲戚中不乏政治对手,杰斐逊是不会傻到为了亲情忘掉原则的,那样的话哈里森当年就不会沦落到去俄亥俄当兵了。哈里森继续得到重用是因为他和弗吉尼亚门阀们的一项交易:即同意在印第安纳领地推行奴隶制。倾向废奴的哈里森出于个人的政治利益改变了政治观点,成为了南方门阀在西部的代理人。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在印第安纳领地推行奴隶制是违法的。美国建国后,虽然在宪法中没有涉及奴隶制问题,但大多数人倾向废除奴隶制,因此1887年建立西北领地时,国会在法案中明文规定西北领地不容许奴隶存在。但是南方门阀迫切希望在新的领土推行奴隶制,这样他们在国会中的势力就能够增加,以便继续控制国会。在杰斐逊等人的背后操纵下,1803年哈里森出面游说国会,借口奴隶制可以吸引移民、对领地的经济有好处,使国会将上述法案废除10年,并让领地自己决定是否引进奴隶制。所谓自己决定,就是由领地的议会投票表决,然而印第安纳领地议会的议员不是选举出来的,而是哈里森指使的。于是他让自己指定的议会通过法律,使奴隶制得以进入印第安纳领地。
此举在美国政坛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北方门阀全力阻止印第安纳领地变成蓄奴州,同时派自己的子弟西进,和南方门阀争夺俄亥俄河谷。美国的未来从此取决于俄亥俄。
第四部分 11.角逐俄亥俄(1)
黑奴是1520年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的,300年间共计1200万黑人被从非洲贩卖到美洲,途中起码有200万人死亡。美国的第一名黑奴出现在1619年,到19世纪初,全美有上百万名黑人,占美国人口的19%,其中90%是奴隶。
虽然在宪法中没有涉及奴隶制,因为1772年英国废除了奴隶制,为了和英国对抗,从道德上美国也要有所表示,于是建国后各州陆续禁止奴隶贸易,似乎奴隶制度会很快从美国渐渐消失。但是没想到奴隶制度很快死灰复燃起来,尤其在南方,奴隶制度也成为南北双方种种矛盾的焦点。北方的门阀们高举道德旗帜,废奴的呼声越来越高。南方则以宪法做武器,强调人权。
在表面的道德观之下,其深层还是门阀权力的角力,因为这关系到谁控制联邦的问题。建国之初,宪法规定按人口比例选议员,作为选民的代表组成国会。那时候南方的人口多于北方,如果按绝对人口数的话,联邦的权力会被南方彻底控制。于是北方门阀提出异议:既然黑奴没有选举权,即不是公民,就不应该计算在内。一旦去除黑人人口,南方的人口数量就会成为永久的弱势,南方自然不愿意。双方协商的结果,一名黑奴按3/5人计算,并写进了宪法,使这部号称民主法典的人权宣言显得非常滑稽。
当然,北方的门阀们并不是从人人平等的角度出发,像波士顿的门阀们一直在干贩卖黑奴的买卖。他们认为做奴隶对黑人是好事,因为这样使他们从野蛮的非洲跑出来,而且因为信仰天主,灵魂可以得到拯救。但是,美国最缺的就是劳力,大量的廉价劳力以奴隶的形式被束缚在土地上,这是北方的门阀们所不可忍受的。无论是工业化发展,还是西部的开发,都需要自由的劳力,因此北方的门阀们希望能够把黑奴从奴隶主手中解放出来,当务之急是不能让奴隶制在美国泛滥,不能让新的西北领地也成为蓄奴州。南方的门阀们一方面在南方的新领地上大肆推行奴隶制,另一方面试图将奴隶制引入北方的新领地,从而达到永远控制美国的目的。
克莱尔希望将俄亥俄领地分成两个州,增加国会中联邦党人的力量,导致被杰斐逊解职,俄亥俄领地作为一个州加入了联邦,但被联邦党人控制住。南方门阀能插进去的是印第安纳领地,通过哈里森,奴隶制在印第安纳开始推广。
北方的门阀们并未坐以待毙,一方面他们在国会中力争收回哈里森的权力,另一方面在印第安纳领地进行大肆渗透。1809年,哈里森的独裁到头了,国会下令,印第安纳领地议会由公开选举产生而不是由他指定。选举结束后,哈里森才发现,在北方门阀的运作下,持废奴观点的议员占多数席位,新议会马上推翻以前的法律,把奴隶制赶出了印第安纳领地。这样的议会把总督管得死死的,从此哈里森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他在第二次英美战争中立下战功,但战后还是无法在印第安纳继续自己的政治生涯,只好学习老爹当年的跨区竞选,跑回俄亥俄州,先后出任联邦众议员和参议员,但最终竞选俄亥俄州州长失利,随后从政坛隐退。
这时候的俄亥俄已经不是哈里森作为一名下级军官驻守的俄亥俄了,北方的门阀、特别是对俄亥俄一直有领土要求的康涅狄格的门阀已经来了。
西进的代表是谢尔曼家族的第九代的查尔斯谢尔曼。他出生在康涅狄格州,按谢尔曼家族子弟的传统教育和就业方式,先进耶鲁学习,毕业后成为律师,考取康州律师执照并结婚后,于1810年来到俄亥俄州兰开斯特,很快成为一名很成功的律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823年查尔斯成为了俄亥俄最高法院的法官。
但是到了1829年他突然患病去世,丢下了老婆和11个孩子。孤儿寡母生活困难,其中一位9岁的男孩威廉被邻居和好友托马斯尤因收养。尤因是弗吉尼亚人,1816年来到兰开斯特开业当律师,很受查尔斯的照顾,成为谢尔曼家族的朋友。
俄亥俄在当年算边疆,生活条件比旧殖民地差多了,谢尔曼家的这种情况很常见。孤儿在那时很受欢迎,通常会有很多家庭愿意收养,因为美国当时没有儿童保护法,孩子在21岁以前由父母完全控制。由于劳动力奇缺,使用童工的情况非常普遍,多领养一个孩子就等于给家里多添了一个劳力。但是尤因领养威廉后,非但没有把他当成劳力,反而对待他比对待自己的亲儿子还亲。
正是通过领养威廉,尤因等于进入谢尔曼家族,代替查尔斯成为谢尔曼家族在俄亥俄的代理人。领养威廉之后的第二年,尤因便开始从政。一点政治经历都没有的他,竟然去竞选俄亥俄的两名联邦参议员之一,而且能够一举成功,这全是凭了谢尔曼家族在背后的推动作用。尤因也很自然地加入辉格党。
辉格党是在联邦党消失之后,民主共和党分裂而出的新兴政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足以和民主党抗衡的政治力量,尤其在原西北领地非常活跃,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原联邦党的政治遗产,到了1836年大选时,辉格党已经拿到了国会的多数席位。
第四部分 12.角逐俄亥俄(2)
这年大选,杰克逊在连任两届后按之前的惯例不追求连任,民主党推举副总统马丁范伯伦竞选总统。
辉格党此时不仅在北方各州占据优势,很多南方门阀因为杰克逊忽视各州的权力而倒向辉格党,这样一来使辉格党的势力快速膨胀,也使辉格党更像一个政治泡沫,其首先就体现在无法推举出单一的候选人上。
辉格党的几大巨头各不相让,也不愿意对方或者对方的人马出线,于是商量的结果,干脆采取1824年大选的办法,一次推出几个候选人,这样就可以把辉格党在各地区的优势都调动起来,其结果很可能是所有的候选人都不能过半数,这样就要由国会投票。因为辉格党在国会占多数,如此就能够选出辉格党的总统。马萨诸塞、南卡罗来纳和田纳西的门阀各推举出一名辉格党的候选人,关键的西北边疆,辉格党看中了在家当地主的威廉哈里森。
哈里森这几年定居在俄亥俄务农,已经是个俄亥俄人了,他本来就喜欢独裁,而且对奴隶制也不再坚持了,辉格党很对他的脾气,于是欣然出马。辉格党这个计划看起来很美,可是实施起来不是那么回事,几个候选人的内耗造成选票流失,范伯伦还是过了半数。
四年以后,辉格党势在必得,大家这次知道了团结的力量,决定只推举一名候选人。结果在全国大会上又吵成一团,一共进行了五轮投票,才确定由哈里森出线。搭档约翰泰勒正是当年击败哈里森五世的约翰泰勒的儿子,这样就得到了弗吉尼亚和南部门阀的帮助,并在1840年的大选中大败范伯伦,辉格党实现了组阁的目的,哈里森也成为第一位出任总统的俄亥俄人。哈里森上台后任命的财政部长正是靠收养遗孤而进入谢尔曼家族的俄亥俄人托马斯尤因。
哈里森就职的时候正赶上下雨,因为年纪偏大而感冒,结果上任一个月就病死了。副总统泰勒成为美国第一个不靠竞选就当上总统的。泰勒本来就是南方门阀的代表,继位后和辉格党的政见相左,被辉格党开除。哈里森的儿子约翰本来是个农民,父亲死后在母亲的帮助下成为国会议员,约翰的儿子本杰明于1889年成为美国第23任总统。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祖孙总统”,照目前的政治形式看,还看不出来近期会出现另外一对“祖孙总统”的可能性。
哈里森之死,使新兴的俄亥俄势力暂时中止了夺取美国政权的努力,但是作为西进的中转站,俄亥俄河谷是美国在19世纪上半阶段发展的热点,北方各州来到这里人们形成了越来越庞大的俄亥俄势力,并等待着机会。
除了查尔斯之外,谢尔曼家族的其他人也陆续来到俄亥俄,塔夫脱家就是其中之一。阿方索塔夫脱于1839年回到俄亥俄的辛辛纳提市,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位新近从耶鲁毕业的年轻人,刚刚取得康涅狄格州的律师执照,然后回到家乡开始事业生涯。
阿方索塔夫脱出生在佛蒙特州,他家原本在马萨诸塞,他爷爷举家来到佛蒙特州,父亲是从律师开始,当到县法官,然后成为州议员,后来举家来到俄亥俄的辛辛纳提市。阿方索因为是谢尔曼家族的亲戚,因此进入耶鲁读书。1833年他从耶鲁毕业后,又继续进入耶鲁法学院学习,直到1838年获得康涅狄格州的律师执照,回到俄亥俄后一边开业一边从政,从辛辛纳提市议会议员开始。
但是,阿方索塔夫脱有一个秘密,他是耶鲁校园中一个秘密社团的两名创始人之一,这个秘密社团的名字叫做:骷髅会。
22年后,美国“遍地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