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强:口述历史

文强(近代)
00引 子
  1907年,那是辛亥革命的前四年,我出生在湖南长沙西麓,今天叫做望城县金良乡。我的母亲说,她生我的时候,梦见菩萨送给她一条大鲤鱼,她就用做饭菜的围裙包住了。梦醒了,肚子疼,就生了我。我的母亲从此吃斋行善,而我的字,就叫做“念观”。
  我的家是一个封建古老、四世同堂、子孙繁衍、富甲一乡的大家族,人称书香之家,官宦之家,其实拿现在的名词说,就是大地主官僚家庭。
  我们这个家庭在清朝出了两个“上大夫”。我们小孩在家里写字要写“薄”(家谱),我就问:“我们家里头怎么有两个‘上大夫’?这是个什么官呢?”老人们告诉我:“清朝的时候设的这个官。”现在来说,这个清朝官是什么地位呢?相当于国会议员吧。我记得家门口挂着一块牌子,是皇上亲赐的,经过这块牌子,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圣旨”啊。
  我家是文信国公(文天祥)的子孙,我是文天祥的第二十三代孙。我家不分男女老幼,都必须能背诵《正气歌》,以背得滚瓜烂熟为荣,这是我家的一道传统家风。
  那时我的父亲到日本去了,在日本帝国大学留学,专修法科。我问我的母亲:“我的父亲到日本留学去了,他在那里干什么呢?”
  “小孩子问什么!不能说,不能说。”
  “怎么不能说呢?”
  母亲说:“他是孙中山的朋友(我的父亲参加了同盟会),又是黄兴的朋友,蔡锷也是他的朋友。这三个人一说呀,我们全家就要杀头,问不得,问不得呦。”
  “噢。”
  辛亥革命胜利的时候,我的父亲回家了。他在客堂里设了一个香案,把孙中山和黄兴的照片放得很大,用镜框框起来,在香案上并排摆着。每天早上,父亲带着我们一家人(除了我的祖母),去客堂向孙中山、黄兴的照片,行三鞠躬礼。那时我五六岁,还不太懂事。
  到了民国四年,蔡锷起来打倒了北洋军阀,打倒了袁世凯,我家的香案上又多了一张蔡锷的照片(我的父亲到过云南,跟着蔡锷当司法官,是蔡锷的秘书长),孙中山的照片摆在当中,左边是黄兴,右边是蔡锷。每天向他们行礼。
  说到家,就要说到与毛泽东的关系。
  毛泽东的家那时是很穷的,他父亲是个放高利贷的,他的兄弟姐妹很多,有7个,后来就剩三个了: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在活下来的三兄弟中,毛泽东是老大,毛泽民是老二,毛泽覃是老三,那四个都夭折了。毛泽东比我大14岁,最小的弟弟毛泽覃比我大两岁。
  有一天毛泽覃跑来跟我讲:“我告诉你,以后你叫我的哥哥,不要叫什么毛老师了。”那时,我正在湖南明德中学读书,这是湖南的一个贵族学校,办得很好的。毛泽覃说:“我告诉你,你要改口,跟我一样喊他大哥。”
  我不解:“你姓毛,我姓文,为什么要让我改口呢?”
  他说:“你糊涂呵,我的妈妈是你的姑母!”
  我知道我的姑母叫文七妹,原来她就是毛泽东的母亲啊。我说:“还有这样一回事呀,我也不知道,我回去问问我的父亲,看他知不知道?”
  我跑回家问我的父亲:“你认识毛泽东吗?”
  “认识呀,毛泽东是我们文家的外甥呵,到过我们祠堂里头呵,她的妈妈是我们文家的呀。”
  “噢”,我说:“他的弟弟告诉我,他的妈妈是我的姑母呵,他让我叫毛老师做大哥,要不要喊呀?”
  “那有什么不要喊的?可以喊大哥。”
  我就改口了,叫“毛大哥”。
  通过毛泽东,我又认识了两个人,一个是何叔衡,湖南长沙县教育局长,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是谢觉哉,也是共产党员。毛泽东在他们当中排行老三,三个人一出来,毛泽东站在最后,那两个比毛泽东大十多岁。
  我见到毛泽东,就叫:“哎,毛大哥。”
  他瞪起眼睛看着我:“怎么回事呀?你怎么不喊毛老师啦?怎么变成毛大哥啦?”
  我说:“你问问你老弟,他不让我叫毛老师呵,让我叫你毛大哥,我还不叫哩。”
  毛泽东问老弟“怎么回事啊?”毛泽覃说:“我们的妈妈是文家的,我让他改口喊你大哥。”
  我说:“叫就叫了,你还笑我。”
  毛大哥笑了:“噢,你还在这攀亲戚呀。这样一说,我们两个人要认真了。我要考考你,你们文家是文天祥的子孙,你会背《正气歌》吗?”他还不相信我呢。他说:“我也会背《正气歌》。文天祥的《正气歌》背不出来我就不配当文家外甥。”我望着他笑,我说:“毛大哥呀,今天是我考你,还是你考我呀?”
  他看着我:“噢,你还考我啊?”
  我说:“你只比我大14岁,文天祥的事情,恐怕我知道的比你多。”
  “噢?那我得要考!你也会背《正气歌》吧?”
  “我不但会背,还可以默写给你,你默写得出来吗?”
  他说:“哎,我还没写过呢,能不能默写得出来,我还不知道。你默写得出来啊?”
  “当然。”
  他挺吃惊:“你还知道什么啊?”
  我说:“文天祥的著作里面有个《指南录》,差不多有三百多首诗,我会背一半。”
  我这一讲,毛大哥不知道了:“文天祥还有个《指南录》啊?我没有看到过。”我说:“你没有看过啊,那你就差得很远啦。”
  他说:“你还知道什么呢?”
  我说:“文天祥还有个‘路歌’。”
  “这个‘路歌’干什么用的呀?”
  我说:“写他的家史,写他的父亲,写他的子女。”
  毛大哥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的还多了。文天祥最后死在元朝,临刑前用血在衣服上写了一首诗,这是文天祥的自传,你知道吗?”
  他说:“我还不知道这事情呀。”
  “你不知道这个事情我背给你听:‘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哎呀,以前我还看不起你呀,我今天才知道你是个大家人物呀,书香之家,你们家出过两个官大夫呀,我们毛家比不上呀。你真的知道很多呀,可不得了。”
  我们就都高兴了。我接着就背《正气歌》给毛大哥听。
  何叔衡、谢觉哉都住在毛大哥的隔壁,听到有人背《正气歌》,和毛大哥一道也背起了《正气歌》,一时间,整个宿舍都包围在一种悲壮的环境中了。附近的人家看了觉得很好笑:这老的老,少的少,在背什么东西呀?
  毛泽东开始认识我时,我就跟他抬扛子。以后,我跟他抬扛子非常之多。我把他叫做毛大哥,我们之间并无拘束。
第01章 投考黄埔
  1924年,我17岁,到过一次广州,见到孙中山。孙中山先生有两个绰号,一个是“孙大炮”,还有一个是“大元帅”。我还见到程潜,见到李烈钧,见到蒋介石。那时蒋介石是副总参谋长。
  回到湖南后,我考上了湖南艺群美术专科学校,校长是徐特立。
  艺群美专有一位老师叫王基永,他每次上课并不讲公民课程,而是作时事报告,我感觉他对国内外的形势分析透彻,还有批判。有时,他问我们认清了形势怎么办?我们瞠目以对。他也并不解答他所提出的难题,最多说一句“同学们深思!”王基永先生有时巧妙地将孙中山与列宁相提并论,有时又介绍创办黄埔军校以及学生军东征,建立革命根据地等一些闻所未闻的情况。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常常到了下课之后,还包围着他,问东问西问个没完。
  与我要好的一位同学名廖仲良,是湖南宁乡县人,他比我大三四岁。有一天,他给我了个小本本的书,叮嘱我不能给第二个人看,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而且要躲在蚊帐内去看。我觉得相当神秘,不折不扣地一切照办。这个小本本的书,名叫《马克思主义浅说》,我躲在蚊帐中一知半解地一气读完,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接触到的革命书籍。
  那时,湖南有三剑客:毛泽东是搞农民运动的,夏曦是搞学生运动的,郭亮是搞工人运动的。他们三个人是分工合作。
  我跟夏曦的关系很好。他对我说,国民党的革命是不彻底的,是改良主义的。其他的党派嘛,比如国家主义青年党,是无政府主义的。现在革命最彻底的,是马克思主义。我们有个领导,就是俄国,我们要走俄国的路。
  我问:“孙中山是国民党,你怎么看他?”
  夏曦说,用我们湖南人的话说,孙中山是打着国民党的招牌,做马克思的事情。
  他又说:“现在俄国有个列宁主义青年团。”
  我问:“那是个什么组织啊?”
  “是一个年轻的革命组织,叫CY。”
  那时我糊里糊涂的,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全国掀起了反帝的高潮。在这个反帝运动中,我是积极分子。夏曦到学生中考察,看到我敢作敢为,就发展我加入CY。
  一天,夏曦通知我到第一师范去。我去了一看,来了不少人。墙上挂着马克思的像。第一师范的学生陈林达(湖南湘潭人,后来是国民党军长)也来了,我靠着他坐下。王基永给我们作政治报告,讲国际形势,讲革命形势。我坐在下面,觉得这个人了解的事情很多啊。夏曦对我说:“他是政治教员。”我说:“我们艺专的政治教员也是他。”夏曦说:“他的理论很好,很多事情我们还搞不清楚呢。”到了晚上,举行加入CY的宣誓仪式,又是王基永主持,我想:“他不但理论好,宣誓也是他来主持。”这才晓得他是列宁主义青年团在长沙组织的负责人。
  我是个CY了。夏曦就动员我进黄埔军校。
  我原打算以艺专作为过渡,然后再到京沪一带去深造。可是到艺专不过半年,就接触了革命思想,卷入了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的爱国热潮中。接着又是“五卅”惨案的发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大革命时代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在长沙教育会大礼堂追悼孙中山逝世大会会场中,看到了追悼人群如山似海,激动人心的挽联,挂满了会场内外及“赐闲园”整个的花园。记得有人抄下唐诗陈子昂名句来赞誉孙先生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那时既仰慕孙先生的伟大,不愧为辛亥革命的开国元勋,但又感到“后无来者”之句,似乎又过早地作了结论,难道当代以及千百年后,就没有一人能超过他吗?我带着幼稚的心理在探索着,希望投笔从戎。
  我的父亲也反对我学艺术,说:“学什么艺术啊,还是进一所大学吧。”当时,有黄埔军校、广东大学、岭南大学三所大学可供选择,但是我受到夏曦的鼓动,决定投考黄埔。在动身之前,我特意读了一些进步刊物《新青年》、《湘报》等等。
  这次长沙投考黄埔的一共有8个青年,编成了一个组,陈林达是组长,我是副组长,还有6个是长沙黑铅炼厂的工人同志。去广东有两条路,一条是搭火车,火车快一些,但路上不安全,吴佩孚他们经常在铁路上抓学生。一条是水路,从上海到厦门,这条路比较安全,而且要便宜一些。我们选择了走水路。
  出发之前,毛泽覃找我,说名单上没有他。
  “我很想同你一道去考黄埔,只是我去不了。”
  我问:“是不是你的哥哥不让你去啊?”
  “我没有路费,去不了。”说着,他哭起来。
  “你问你的大哥要点钱吧。”
  “他一个钱也不给我,他一个小学教员,钱也不多,他抽烟,钱还不够自己用呢。”
  我说:“你哭什么呢,这样好了,我估计要不了多少钱,路费我出,衣服钱你自己出,我有饭你有饭。”
  毛泽覃高兴了。
  我向陈林达讲,毛泽覃也要跟我们一道去考黄埔。陈林达不同意:“怎么可以加带一个人呢?”我说:“他也是CY,为什么不允许他去呢?”陈林达表示要全体通过,而且毛泽覃没有钱,我们也没有钱给他呀。
  我说:“我出钱。”
  “噢,你有钱?可是组织上没有交待,你又搞个人来。”
  “哎呀,做好事嘛,把他的名字写在最后——毛泽覃。”
  就这样,我带着毛家老弟一道投考黄埔。
  到了上海海关,一看,贴了一张布告:说是台风来了,封关了。所有的船只都停开,船票不卖了,想走也走不了。大家很着急,本来就没有几个钱,又搞了个封关,进不能进退也不能退。过了几天,我们只有两块钱了。毛泽覃着急“我跟着你已经花了你很多钱了,现在又封关了,怎么办呢?”
  陈林达是组长,他更着急:“老文哪,我是组长,你是副组长,现在封关了,我们的伙食钱只够三天了,怎么办呢?你赶紧打个电报向湖南要钱。”
  湖南回电报了:“一切费用自理。”青年团也没有钱。
  这一下,陈林达急得不得了,陈林达跟毛泽东一起都是第一师范毕业的,我们私人感情很好。他的父亲是个木匠,家里没有钱,为人实实在在的。我一看他急得不得了,就把他叫了来,说:“你不要着急,我有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啊?吹牛皮啊!你有亲戚没有?有朋友没有?能借到钱吗?”
  我说:“你不要管这么多,我有办法。”
  “你吹牛皮!”
  到了晚上,我把他叫来:“你摸摸我这个棉衣呀,看有个什么东西?”他上前一摸:“哎,这是个什么东西呀?像个硬的圈圈呀?”
  我说:“这是我妈妈给我的,叫我备而不用。爸爸娶她时,给她一对金镯子,她脱下一个给我缝在棉衣里。我母亲给我讲过,这个圈子相当于一两黄金。”
  “噢,值那么多钱呀?我们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你这个妈妈很难得的。拿个金圈子给你,你妈妈很有远见啊。”他把我妈妈称赞了一通。
  我对他说:“你对大家不要说,要不他们吃烟喝酒,几天就搞掉了。”
  我们两人拿着金圈子跑到上海金店去问,说是值一百块洋钱。我对陈林达讲:“我把这个金圈子交给你,换成一百块洋钱,当做我们到广东的路费,多余的钱作为公费,我们的目的地还没有到达,我自己不要这个钱。”
  封关八天后,恢复船运。我们买了票上船。他们打听买票的钱是从哪来的?陈林达说:“是文强的钱,他拿出来给我们用,我们要节省着啊。”
  从上海到厦门,用了四五天时间。经过厦门时,,他们那些人讲:“哎,看鼓浪屿,鼓浪屿!”我问:“鼓浪屿是个什么东西?看看。”我看见对面山上有个天文台,隔得好远,看也看不清楚。我正在甲板上看天文台,有个人在我衣服上一揪,又敲敲我的耳朵,我回头一看,是毛泽东!
  “哎,毛大哥,你怎么在这儿?”
  他捂住我的嘴说:“说话声音小一点,这个地方还在厦门,是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世界,他们如果晓得我们到广东去,就会绑票。”我听他讲得很有道理。
  他上下看看我的打扮,我穿的衣服上有两个铜字“艺专”,帽子是白色哔叽的,帽子上插着一把铜宝剑,这是艺专的校服。
  毛泽东把我浑身上下看了几眼之后。说:“你呀,打扮得太漂亮啦!人家都注意你,都看着你。帽子上还有一个什么东西呢?一把宝剑插着,太引人注目。”
  他说:“帽子就不要戴了,衣服上‘艺专’两个字可以取下来。”
  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一把抓下帽子往海里面丢,毛泽东一下子就把我的帽子抢过去了,说:“你这是幼稚的行动,你把这样好的帽子往海里丢干什么?这不是发神经病吗?你回去放在你箱子里头。”
  我笑了,说:“也对。”那时我才18岁。
  我问他:“我在这船上怎么没有看到你呀?”
  他说:“我们住在上面的官舱,你们住在下面的统舱。我告诉你,我是国民党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夏曦,郭亮,还有四川的廖划平,也都是。”
  我说:“我知道了。”
  他又问:“你们还有几个人?”
  “我们都是考黄埔的,你的老弟也在,要不要你老弟也上来?”
  “穿得像叫花子样,不要上来。”
  我说:“他现在跟我穿得一样,现在不是个叫花子啦!”
  “噢?那个钱是哪里来的呀?又花你的钱吧?”
  “那花不了几个钱。”
  我回去找毛泽覃,故意往官舱走,一看官舱里夏曦也在,郭亮也在,还有廖划平也在。当时我并不认识廖划平,进了黄埔之后,廖划平是我们的政治代表,后来这个人成了叛徒。
  我对毛泽覃说:“你哥哥也在船上,你去看看你哥哥。”
  “我不去,他没有好脸,看他干什么呢,那个官舱你上不去,我更上不去。”
  我说:“不去就不去嘛。”
  船到香港,毛泽东离开官舱来找我,说:“那边派船来接我们了,你看那个插着青天白日旗的船就是。你们到了广东,那里的旗子也是青天白日旗。到了广东,我们就自由了,到了革命的世界。”
  夏曦问我:“你在广州有熟人没有?”
  我说:“熟人倒是有,但是地位隔得太远,是我父亲的朋友。”
  “什么人哪?”
  “程潜。”
  他说:“这样吧,我给你想个办法,到了广州后,你们先住在黄元里那里的一个小旅馆,花不了几个钱,我写一个条子,你拿着条子去那里的组织接头。”
  我们到了广州,按照夏曦说的,住在黄元里的小旅馆,是湖南人开的,臭虫多得要死。我拿着夏曦写的条子去找广东组织的负责人。找到了广东共青团的负责人穆青,他后来当过四川省委书记,被刘湘杀掉了。
  穆青说:“你们是夏曦介绍来的?他是湖南方面的负责人,我们知道。”
  穆青想了想:“我们这里没有专门人才,你是艺术专科学校的学生,你会画像吗?”
  “画像嘛,简单的事情,用格子一套,放大就是了。”
  他说:“你是专门人才,给我画一张孙中山的像。”
  我画好第二天就送去了。他一看:“很像啊。”他说:“我们还有很多标语要写,写标语要文化啊。”我说:“写个标语有什么问题呢?”我就把陈林达他们都叫来,穆青很高兴:“好啊,这样吧,我把你们送到罢工委员会去。”
  我问:“罢工委员会是个什么机关呢?”
  他说:“香港工人正在罢工,刘少奇在我们这里组织罢工委员会,你们向他报到,有饭吃,每天除了有饭吃之外,还有六块钱。”我们一听,还有这样的好事?
  我说:“有饭吃就行了。”
  我们到罢工委员会报到后,被分配到工宣部。这个地方只能办公,不能睡觉,还得找个睡觉的地方。我听说农民运动讲习所可能有地方住,就去农民运动讲习所看看。远远地,就看见毛泽覃站在农民运动讲习所门口,我喊:“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我哥哥在这里嘛。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孙中山办的,现在他要我哥哥在这里负责。”
  “噢,是这样啊。”我问:“这里有没有地方住啊?”
  “有地方住,房子大得很,来个百八十人没问题。”
  我说:“我们十几个人没有地方住,你能不能跟你哥哥讲一讲,让我们住在这里?”
  “没有问题。”
  我们晚上住在农民运动讲习所,白天到罢工委员会上班。搞了半个月。
  在广州,我们真是耳目一新,满街红色标语牌,民气昂扬,对比北洋军阀统治区的死气沉沉,简直是两个天地。我既感到兴奋,又感到紧张。觉得自己对革命的认识很不够,面对着许多新鲜事物,一知半解,连“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含义都弄不清,一开口就是笑话百出。有人向我说:“革命的书非读不可,革命的理论非懂不可,像胡适这样的名教授,也不知道帝国主义这一名词的含义。”青年们为了一个名词术语,会争论不休,我往往在一旁洗耳恭听,未敢插言。
  1925年8月黄埔军校第九次招考,考了一篇国文,考了数理化,我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取。陈林达与我同榜录取,长沙黑铅炼厂的工人同志都没有考上,他们便投奔叶挺主持的第四军学兵团到肇庆入伍去了。毛家老弟没有考取,留在了农民运动讲习所。
第02章 黄埔轶事
  1925年8月,我进了黄埔军校,是黄埔第四期。分到入伍生第三团三营一连。连长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张慎阶,广东人,少年英俊,在东征战役中立过功,是一位以身作则的青年军官,我对他十分敬服。
  入伍生第三团各营,都驻扎在黄埔岛对岸鱼珠炮台和深坑一带,以后又迁到陈家祠堂,这处祠堂气派很大,据说是叛将陈炯明的祠堂。
  我所在的连,被人笑称为“湖南同乡会”,湘籍人占大半以上。湖南人能吃苦,外籍同学称之为“骡子”精神。
  我进黄埔的时候,激动得写了一首诗:
  考入黄埔军校
  腾飞万里气如虹,沧海茫茫主宰中。
  三类权衡知我路,丹心报国奋前锋。
  开学后几个月的一天,把我们团员集中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其中有林彪,有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有陈林达。我们被升为党员。
  墙上也是挂着一张马克思的像。我们坐在凳子上,陈林达一拍我:“坐在前面的那个人你认识吧?”我说:“我不认识。”他说:“他是广东共产党的负责人周恩来,今天的领誓人就是他。”
  周恩来就出来讲话了,他说:“我们升了级了,由CY升为CP了。”大家都很高兴。
  入学后我跟林彪、周恩寿、李运昌编在一起,我还是班长。我们连里,南方人多,北方人少。湖南人多,湖北人少。大家一起过的是当兵的生活。
  一次打完靶后,林彪的枪没有上交,枪里面还有一颗子弹。我们每次打靶完后都要把枪和子弹交上去,林彪就大意了。回去洗洗澡,吃完晚饭大家休息了。我和林彪都住下铺,我看见林彪滚来滚去地没有睡好,好像有什么事情似的。一会儿,看见他的手到枕头后面去拿枪,我这个班长就要管事呀,但我不敢管,怕人家说“人家都睡着了,就你没睡着”。
  我总睡不着。忽然,“啪”地一下,响了一枪!
  执行官拿着手电一下子跑进来了,问我:“文强,你是班长,你看见什么了?是谁在打枪?”他这一问,问得我慌里慌张的,我说:“我没看见谁睡觉的时候打枪,我没看到。就是看到林彪有点神情不安,睡得不好,看见他的手老在枕头后面去摸。枪架在枕头后面。”我再没有敢往下说。
  执行官很有经验,他跑过去,把林彪的那只枪拿来一闻,刚刚打过嘛,有火药味道呀,再用手电一照地下,子弹壳还在那里呢。
  “林彪,枪是你打的,你是怎么回事啊,怎么不讲话呢?”执行官很生气。
  林彪知道自己错了,说:“我下操的时候急急忙忙没有检查,我就睡不着觉,老惦记有这回事,我一摸枪呵,就打了这一枪。”
  “噢——你自己承认了?我要让你坐禁闭,一个错误是你没上交枪和子弹,第二个错误是晚上你又打了一枪,两个罪加在一起,坐禁闭!”
  我们一看,真玄!子弹从下铺打上去,把上铺的枕头打了一个大洞,再往上铺一摸,人也不见了。上铺那个同学姓林,叫林伟俦。解放天津时,林伟俦是国民党守天津的军长,也是个中将。
  执行官说:“哎,这个位置不是林伟俦吗?人到哪里去了?”
  正在喊着的时候,林伟俦拿个杯子跑来了,执行官说:“你干什么去了?”他说:“我喝水去了!”执行官说:“你命大,你要是睡在那里呀,这一枪就把你打死啦!好好好,大家睡觉,林彪明天执行禁闭。”
  执行官一走,林彪火就起来了,那时我们只有十几岁嘛。他捏起一个拳头,说:“文强,你这个家伙怎么落井下石呀?你这个湖南骡子。”
  我一听,就说:“林彪,不要骂人。我怎么落井下石了?我也没说是你打的枪,我只是说你睡得不好嘛,怎么是落井下石呢?”
  他说:“你还要说?我揍你!”他越说越激动,就跑到我床铺面前。我说:“林彪呵,你要是跟我打架呢,我估计你三个打不了我,来打吧!”他一巴掌打上来,打得我的火也出来了,我“啪”地一下把他打到上铺去了。他不服呵,还要打。大家起来帮我的忙:这个九头鸟,好厉害,敢打班长。
  过后,林彪不理我了。
  后来周恩来和贺龙决定搞八一起义,我们南下到会昌,在会昌,我们的部队遇到与驻守在会昌的钱大钧部队,打了一个遭遇战,钱大钧部队缩回去后,我就坐在路边到处看,想:“上面怎么还没有命令,要我们去追击呀?”那时周逸群是党委书记兼师长,我是少校连长兼组织委员。
  这时,有人对我说:“你看路边,林彪在那里,你看到没有?”
  “咦,林彪在那里?他好久不理我了,我见见他。”
  我跑过去了,林彪背对着我,他并不知道我在他身后,人家就指着林彪说:“你看你后面是什么人呀?”他回过身来一看,是我。我看他还有点不大高兴的样子,就跑到跟前拉了拉他的手,说:“老林哪,你是湖北佬,我是湖南佬,我们有两年不见面了,大敌当前,不要再闹小孩子脾气了。”他望着我笑一笑,举起手给我敬礼。“哎,”我说,“你这个人还很近人情,还给我敬礼呀。”他笑了,说:“我不是给你敬礼,我是给你的官阶敬礼,我是个上尉,你已经是个少校了,我给你的官阶敬礼。”我说:“不管是什么官阶,也好,我看见你有笑脸了!”他就哈哈地笑起来了。小孩子脾气不闹了。
  后来我到潮州看朱德,在那里跟林彪又见了一面。那里有个地方叫三河坝,我们就在那里又见面了。林彪说:“老文呵,咱们又见了面啦,我招待你吃点东西吧。”我说:“你不要招待我,我也不要招待你,很短的时间,我们马上就要通过三河坝,要赶到潮州,我没有时间停下来,另有任务。”
  这次分开,就再也没有见面。后来他一直打到了东北,我在国民党里面也到了东北。
  进入黄埔不到三个月,入伍生第三团举行甄别考试,凡经过甄别考试及格的,一律升为军官生。我通过,并被分派到政治科政治大队第二队学习。周恩寿也考取了政科,林彪考取了步科。
  在升入军官生的甄别考试中,要经过一场口试,邓演达老师是主持口试者之一。叫到我的名字后,我肃立在他面前,一点不敢马虎。
  邓演达是黄埔的教育长(邓演达老师后来调升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一度成为武汉国民政府的风云人物,为时不久,宁汉合流,右派势力抬头,他逃往国外,后来归国不久,遭蒋介石的毒手殉难于南京),他仪表非凡,神采奕奕,双目如电,不论是站着、坐着,还是行进间,他的上身都保持立正的姿势,一股浩然正气,溢于眉宇。他用不着说话,只要远远听到他那有节奏的长统马靴的声音,那怕同学们正在闹得欢,立刻就会鸦雀无声。
  邓老师对着我端详了一番,问我,“为什么要来这所学校学习?志愿何在?”
  我立即回答:“是为了革命不怕死而来,志愿是打倒列强,打倒军阀,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
  他似乎很满意,连连说,“好,好,好,以后要多多地研读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具有‘三大政策’内容的新三民主义。”
  我退出考场后,便琢磨新三民主义这个“新”字,究竟是什么。一连问了许多同学,都回答不出来。我带着这个问题问恽代英老师,才明白了三民主义新旧的界线。恽代英老师说:“孙中山先生所著的三民主义有新旧之分,旧三民主义是从民治、民有、民享而来,孙中山先生已经否定了,并亲自在广东大学讲演过新三民主义。不过新三民主义要比较完善的话,必须包括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贯彻实行三大政策的精神。”
  我当时很不理解,认为到黄埔军校来的目的是学军事,为何又学起政治来了?后来才了解,凡考取了军官生的,视其考试成绩,分配到步、炮、工、辎、政治五个科去受训。后来还添设了一个骑兵科,共六个科种。
  曾毕业于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日本士官以及海外其他军校的黄埔老师,都认为政治科是一件新鲜事,是革命学校的创举,当然,也有保守的右派分子,造谣生事,诬蔑政治科为“赤化科”。
  我们考取政治科的,兴高采烈地离开了陈家祠堂入伍生营地,坐着花艇到校本部去报到。不料报到后,竟让我们到离校本部将近20华里的沙河营房学习。所谓营房,不过是一所全部用毛竹和蒲葵搭盖而成的简易棚。政治大队队长是胡公冕先生,当晚集合我们讲话,说新校舍正在抢建,不久就可搬入去住。这座毛竹营房,别看简陋,还有通风、透光、防潮等等优点呢。我们都是来黄埔革命的,就应该生活革命化,等等,话说得不多,但大家高兴了起来。其实,简易校舍搭盖得挺精雅适用,宿舍、自学室、饭堂、盥洗室、俱乐部,连接着大队部、大操场。我们在沙河营房生活了四个多月,又迁到蝴蝶岗新建校舍。
  我在黄埔政治科受训将近半年的时候,周恩来给我们作报告。报告之前,他问:“你们这些同学有会速记的没有?”我举手:“我学过。”我是在艺专学的速记。
  周恩来说:“你还会速记呀?你记录过没有?”
  “记录过。”
  他说:“你出来。”我就出列了。他又说:“我们这里还有两个记录员,你们三个人合作吧。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
  “湖南明德中学毕业,后来上了艺专。”
  “哦,你的资历还不错嘛,就指定你负责吧。”
  周恩来报告之后,我把速记稿整理好给他送去,他连声说整理得好整理得好,很高兴。
  周恩来又把我介绍给邵力子,说:“我这里有个速记员叫文强,我的演讲他第二天就整理好送来了,记得很清楚,我看了一下就批复印了。不错不错。”这样一来,邵力子也找我速记,他讲三民主义的稿子,是我记下来整理的。邵力子不知道我已经是共产党员,问:“你是不是国民党员呀?”
  “我不是。”
  “你还不是国民党员?你的速记这么好,我来介绍你。”邵力子写了个条子,让我加入了国民党。
  1926年3月20日,发生了中山舰事变。校本部自3月19日夜间起,已进入戒严状态。苏联顾问和共产党员教官恽代英、萧楚女、高语罕、李合林等等都在20日黎明前被捕了。这些情况是从大队长胡公冕先生口中传出的,因为他任过校本部的警卫队长,调为政治大队长后,他原先的部属透了消息给他才知道的。当时知道消息的,也仅限于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真相不明,整个的政治大队笼罩在疑云里,提心吊胆,窃窃私语,出操上课停止了。
  我记得到了22日晨,党小组长张先梅悄悄传达说:“中山舰事变是蒋介石制造的阴谋事件,目的在于打击左派势力,矛头是对准苏联顾问和共产党员的……”
  恐怖气氛笼罩了整个黄埔岛。
  另外,还从大队部传出,广州戒严,如临大敌,苏联顾问全部被扣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被关押起来,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武装纠察队被全部缴械解散。第一师的政工人员,凡是共产党员,除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以外百余人都被扣押起来……恐怖气氛不仅笼罩了黄埔岛,而且笼罩了全广州市和广东全省。
  我在事变的前一个星期,有感于左、右两派的斗争,主张切实拥护三大政策,把嚣张的右派势力压下去,于是冒冒失失地写了一篇《拥护三大政策是革命军人之责》的论文,投到学校出版的《黄埔潮》上发表,这篇不到两千字的稿子,明明是贴了邮票,投入大队部设置的邮政信箱里的,不料竟落到了第二队的队长李安定(他把左派和CP分子视为眼中钉)的手里。他暴跳如雷,派区队长把我叫到他的面前,横眉怒目地问我:
  “是不是想要造反了?”
  他拍桌打椅,将我写的那篇稿子摊在他的办公桌上,指责我胆大妄为,逼着我说出动机何在?是谁指使要写的?……
  我苦笑着答道:“稿子是我自动要写的,拥护三大政策是拥护总理亲手制定的政策,是革命军人应尽之责,我没有意识到有何不当,错在哪里?”这一答复,更引起他破口大骂,一脚将他办公桌前的靠椅踢倒了,指着我痛骂说:“你竟赤化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下一页 尾页 共1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