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完美交际

_6 卡耐基(现代)
太阳和风争论谁的力量大?
风说:“当然是我的力量大,我马上证明给你看。你有没有看到那个穿大衣的老人?谁能让他把身上那件大衣脱下,谁的力量就是最大的。先看我的吧!”
太阳没说话,躲进云里去了。
风猛烈地吹了起来,几乎成了一股飓风。可是风吹得愈大、愈厉害,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最后,风很不甘心地停下来!
接着,太阳从云后面露出脸来,对着老人和善地笑着。没过多久,老人的额头上满是汗水。
于是,老人把他身上那件大衣脱了下来。
太阳对风说:“温柔、友善的力量,永远胜过愤怒和暴力。”
风输得心服口服。
卡耐基说:“当我读到这则寓言时,在遥远的波士顿城里发生的一件事,恰巧证明了这则寓言的寓意。”
波士顿是美国的文化教育中心,而证实那段寓意的是波士顿B医生,这个医生是卡耐基讲习班里学员。
下面是B医生所讲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波士顿的各种报纸上,医药类广告铺天盖地,而那些药基本都是假药,医生也都是庸医。
如专门替人打胎的广告,广告中用骇人听闻的话,恐吓病人,主要目的就是骗钱。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任听那些庸医摆布而打胎,造成患者死亡。这些庸医即使被查出来,也不会被判刑,他们只要花一点钱,或用政治势力,就可摆脱医死人的罪状。
这种情形日益严重,波士顿城里上流社会的人士群起反对,讲道的牧师在讲台上抨击、痛责那些刊登污秽广告的报纸,他们祈求上帝能使那些广告停止刊登,其他包括市民团体、商人、妇女会、教会、青年会等,也都纷纷痛责这一现象,可是都无济于事。
州议会中,关于这种现象也有激烈的争辩,要使这种无耻的广告成为“非法的”,可是那些庸医或者很有钱,或者有强大的政洽势力为背景,州议会最终没有把这种现象定为非法现象。
那时,B医生是一个基督教团体里的主席,他试用过很多方法,阻止这类广告的刊登,但都失败了,对付这种医药界败类,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B医生一直想着那件事。有一天晚上,B医生终于想出一个所有波士顿人没有试过的办法———他要用友善、同情、赞赏的办法,使各家报馆自动停登这一类广告。
B医生写了一封信,给波士顿一家报纸销路最好的报社。
在信中,他首先对那家报社倍加赞誉,然后才指出不足:
你们的报纸新闻翔实,尤其是报上的社论,更是令人瞩目。你们的报纸是一份最好的家庭报纸,它不只是全州最好的报纸,甚至是全美国最完美的新闻读物。
可是,我有个朋友,他告诉我说,有一天晚上,他女儿朗诵你们报上一则广告,那是一则专门替人打胎的广告,这个女孩子不清楚广告的含意,就问她父亲广告中那些字句的意思。我朋友被他女儿问得窘迫至极,他不知道该如何向纯洁、天真的女儿解释。
你们那份报纸,在波士顿高尚的家庭中,是一份受欢迎的读物。在我朋友家庭发生的情形,是否在别的家庭里也有类似的情形发生?如果你有这样一个纯洁、天真、年轻的女儿,你是不是愿意她看到那些广告?当你女儿向你提到同样的问题时,你又作何解释?
贵报在各方面都很完美,但是有这类广告的存在,做父母的不得不禁止他们的子女阅读贵报。
对于这一点,我为贵报感到十分惋惜,其他上万的读者,相信他们也会跟我有同样的想法。”
两天后,这家报社的发行人给B医生回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是:
本月11日,本报编辑交来你的一封信,阅读之余,非常感激,这是多年来本报延宕至今,一直未能实施的一件事。
自星期一起,本报所有报导中,将删除一切读者不欢迎的广告。至于暂时不能停止的医药广告,经编辑郑重处理后,另行刊登,以不引起读者反感为原则。
谢谢你关切的来信,使我获益良多。
发行人海司格尔
这封信上的日期是1904年10月13日。当B医生成为卡耐基讲习班的一名学员时,这封信已经保存了三十多年了。
含蓄批评,适可而止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有的人之所以不愿接受批评,就是怕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受到伤害。我们在批评他人时,应该讲究方法,既能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首先,含蓄的批评,最忌讳的就是大发雷霆。有些人所犯的过失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作为受害者,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发怒。但是,发怒和批评不是一回事。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次,批评不应在公众场合进行,尤其是不要当着他所熟悉的人的面批评。否则,会使受批评者感到“面子”受到伤害,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批评的效果。比如,你在客人面前批评你的丈夫,不论你说的是否在理,他都会感到在客人面前大大地丢了面子,甚至认为你是在通过羞辱他而使自己得到满足。所以,批评应该在私下里进行。
另外,在批评的语气上也可以表现出含蓄。比如,要对方改正错误,用请求的语气说:“请你做一些修改好吗?”对方会愿意接受。如果说:“你马上给我改正过来!”对方肯定不愿意接受。
唐代名相魏征以直言善谏闻名于世,而他在批评唐太宗时也很善用含蓄的方法,否则,魏征就是长着九个头,也早就被皇上砍光了。
有人送给唐太宗一只鹞子,唐太宗很高兴,经常托在手臂上逗着玩,为此耽误了不少国事。
有一次,魏征前来觐见,唐太宗怕魏征看见他玩鹞子又给他讲大道理,赶紧把鹞子揣到怀里。
其实魏征早就看见了,但是没有说出来,他故意在奏事时慢言慢语,拖延时间。结果,等魏征走了,鹞子已闷死在唐太宗怀里了。
这里,魏征就是用含蓄的方式批评了唐太宗“玩物丧志”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批评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失去批评的作用。有的人在批评他人时,以为自己占了理,就得理不饶人,批评个没完没了。其实这是最不高明的批评方法。聪明的人在批评人时,总是“见好就收”,适可而止。
注意:批评别人时,每次只提及一点或两点,切勿“万箭齐发”,让人难以招架。
批评的问题太多会使对方难堪。批评的话也是点到为止,一经点明,对方已经听明白,并表示考虑或有诚意接受,就不必再说下去了。如果只图“嘴巴快活”,批评个没完没了,反而达不到目的。
要想让一个人对已知的过失引起注意,一次批评也就足够了。千万不要没事找事的抓住一次过失不放,那就成了唠叨了。总是把别人的过失拿出来唠叨个没完,给对方是一个沉重的心理压力,对你自己来说也是没有好处的。这样会加深双方的矛盾,引起对方的敌对情绪。所以要记住:你所批评的人的过失一经改正,就永远不要再提起。
批评他人时,切忌用讽刺、挖苦对方的言辞,比如“就你了不起”、“你不就是……”等,因为这是一种轻视他人的态度,也是缺乏修养的表现。有经验的批评者,在批评他人时,会采用各种技巧提出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但不会用讽刺、挖苦的言词或粗话等有辱对方人格的方式。
正面批评他人,对方或多或少都会有压力。如果批评的结果是“不欢而散”,一定会增加对方精神负担,使对方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抗情绪,为以后的工作或沟通带来障碍。
所以,批评他人时应该尽量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在批评结束时,可以对对方表示鼓励,提出充满感情的希望,让他把这次批评当成你对他的一次赞许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击,这样会帮助他打消顾虑,增强改正错误、做好工作的信心。比如分手时可以这样说:“我相信你会做得很好”,并报以微笑,而不以“今后不许再犯”作为警告。
不同的人由于经历、知识、性格等自身素质的不同,接受批评的能力和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在沟通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技巧。但这些技巧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不损对方的面子,不伤对方的自尊。
软化批评,强化赞美
批评他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其明白并改正错误,所以批评他人一定要针对错误的行为而不是长篇大论却说不到点子上,否则,会让对方会觉得你是吹毛求疵。
那么要怎样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呢?
下面介绍几种比较有用的方法。
一.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要记住,批评他人,并不是批评对方本人,而是批评他的错误行为,要让对方觉得他本人没有错,错只错在行为上。把你的批评指向他的活动,在无形中给他一个称赞,同时尊重他的自我形象。这就会让对方认为,在你的心目中,对方是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的,并且你的目的是希望他做得更好。
实践证明,这种批评人的方式能够把你的期望变成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对方不仅不会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还会把你当成知心朋友。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编辑去印刷厂检查校样,发现一个标题上有错字。面对这种情况,这个编辑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处理这件事情:
他可以对校对人员说:“你看,这个字是不是错了?”
他还可以说:“你看,这个错字你可能没有发现吧?”
他也可以说“你对工作太不负责了,这么大的错字你都没有校正?”
他也可以说“你怎么连这么明显的错字都没有更正?你是不是不想干了!”
显然,第一种说法是商量的语气,充分尊重了对方;第二种说的是校对“可能”没有发现而不是说其“无能”发现,肯定了对方的能力;第三种说法隐含有说对方“无能”的意思;第四种说法隐含有说对方“故意”的意思,伤了他人的自尊,很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故意出错。
这几种说法相比较而言,越往后越不容易被对方接受。因为前面的说法充分尊重了对方,让人易于接受并乐于改正,而后面的说法态度就比较恶劣了,就算对方在你说后改正了错误,也是口服心不服。
二.批评人要尊重事实
我们已经说过,批评人要对事不对人,因此,既然决定批评人,就必须尊重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添油加醋,更不能无中生有,而必须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也就是说,应该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超出事实范围。就像上述校样事件中出现的问题,有可能是由于校对人员长时间的工作疲劳后的一时疏忽,不能凭个人的臆断而上升到“工作责任心”的高度;也有可能是校对人员校出后,组版人员疏忽而没有更正。因此,在批评之前,一定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不能听风是风,说雨是雨,想当然。如果你的批评超出了事实范围,进行人身攻击,这就会对他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使他感到在人格上受到了侮辱,这就会把对方推到你的对立面去,使问题变得更难解决。
三.批评要诚恳
无论做什么,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就会得到他人的真诚对待。同样,我们在批评他人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关怀、爱护、诚心诚意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能摆出一副阴沉的面孔,严肃地用指责和强硬的口气说话,如果这样,就会使气氛变得紧张,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批评最好是和颜悦色而又诚挚恳切的,这样才会产生心灵沟通、心理包容的效果,更好地达到让对方认识并改正错误的目的。
诚恳的批评还表现在对对方客观的评价。人难免有错,一个人偶尔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你因此而全盘否定他就不客观了。如果无端地夸大对方所犯过失的事实,甚至否定他的前途,这些都会让对方心理不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在批评他人时,要特别注意语气和用词。你不要小看,很多意思不能使用词语来表达,可是从语气中一下子就体会出来了。像“不可救药”、“我算把你看透了”、“你是出窟的歪砖定了型”等语言过于肯定、过于强硬,让听者觉得不舒服,这要尽量避免;“你向来都……”、“老是”、“从来就没有”等语言也会使对方认为你对他有成见、态度不诚恳,因而会产生对立情绪,这样就会削弱你批评的力度。
有一个四十岁了尚未结婚的男士,不久前才订婚。未婚妻劝他学跳舞。一般的人总认为,这对他来说,或许已经太迟了。可是他却出人意料的学会了跳舞,对此,有的人不解。
那么他是怎么想的呢?
他说:“天知道,我需要学跳舞———我现在学跳舞,居然像20年前开始学跳舞的时候一样。为了学跳舞,我请一位老师,可是刚刚一开始,她就对我说‘舞步完全不对,必需从头学起说’。她说的或许是真话吧,可是我却失去了信心,一点积极性也没有。于是我又请第二个老师,这位女士对我说∶‘舞步虽有点旧,基本步子还可以’。这位老师说的或许不是实话,可是我听了很高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自然就会跳舞了……”
道理很简单:第一个老师实话实说,给她学生泼的是冷水,所以,不仅学生不愿意学,自己还被炒了鱿鱼;第二个老师恰好相反,她不断称赞她的学生,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跳舞,一不小心学生还会给她意外的收获呢。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你告诉一个人说他在某一件事上非常愚蠢,一点天份也没有,所做的一点也不对。那你就在自尊心上给了他很大的打击,破坏了他进取、上进的积极性。可是,如果运用一种相反的技巧,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一些希望,教他们把事情看得容易一些;再就是让对方知道,你对他有信心,让他觉得他自己有尚未挖掘的天份,这样他就会最大化地付出,努力以行动争取这个胜利。
有一个伟人曾经说过:无论什么人,你只要不断地肯定他的长处而忽略他的短处,他就会逐渐成长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卡耐基在这方面有切身的体会。他有一位朋友叫汤姆士,可称得上是人类关系学的大人物。他从来不批评人,当应该批评的时候,他常会用勇气和信任来鼓励你,给你信心。
卡耐基经常同汤姆士夫妇一起度周末。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他们约卡耐基一起玩桥牌。
对卡耐基来说,桥牌就像一个谜,于是他只好说:“不,不,我不会!”
汤姆士说:“卡耐基先生,玩桥牌其实什么技巧也没有,只要有点记忆力和判断力就行了。你在记忆方面很有研究的,来,玩一把,你马上就会觉得桥牌是一项最容易玩的游戏。特别是你这样的人物,这还不是小菜一碟!”
玩桥牌,对卡耐基来说,这还是大姑娘上轿———第一次。这还是由于汤姆士说他有玩桥牌游戏的天分,才使他觉得这种游戏并不难。果然,卡耐基很快学会了桥牌游戏。
在当时的美国,谈到桥牌游戏,一般人都会想起了克白逊。大凡玩桥牌的场所,无人不认识克白逊这个人。他所著的关于桥牌游戏的书籍,译成了十几种语言,销售发行的数量,不下100万册。
他曾经这样说过:“若不是有一个年轻少妇告诉我,说我有玩桥牌的天赋,我一定不会去学习玩桥牌,更不会以玩桥牌作为职业。”
1922年,克白逊来到美国,他本来打算找一个教哲学或是社会学的工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找到。
后来,他找到一份替人推销煤的工作,可却失败了。
最后,他又替人推销咖啡,还是一无所成。
那时候他已经是个精于玩牌的人了,但他从没有想到去教人玩桥牌游戏,而且他很固执,常常会找出很多麻烦的问题,然后去问对方,所以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桥牌。
直到他遇到一位美丽的桥牌老师狄仑女士,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并且结了婚。
狄仑注意到,每当克白逊玩桥牌的时候,他都十分细心的分析自己手里的牌,于是说他对于桥牌有潜在的天份。
就是狄仑这句话,使克白逊成了玩桥牌的专家。
通过上面这个故事,可以进一步看出,批评他人时,态度诚恳,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就能让对方觉得他有希望做得更好,从而乐于接受你的批评。
当然要让批评能被对方所接受的方法很多,但你只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客观、态度诚恳等,你就会发现你的批评被对方所接受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间接指出过错,留足对方面子
发现对方的错误,即使这些人正好是的你的下属,你也最好不要直接给他指出来,因为这样常常会损害他的面子。即使是一般的人,你也要注意。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这一点尤为重要。当然,你最好平时让你的下属养成这种领悟的习惯。
司华伯是一个钢铁大王的得力助手,一天中午,去他的一家钢铁厂视察,正好看到几个工人在吸烟,而在那墙顶处,正悬着一块“禁止吸烟”的牌子。
司华伯是不是指着那面牌子,质问那些工人:“你们不识字吗?”
不,没有,司华伯不会这样做。只见他慢慢地走到那些工人面前,拿出烟盒,每人递上一只雪茄,然后说:“嗨,弟兄们,别谢我给你们雪茄,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吸烟,我就更高兴了。”
工人一看,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心中很愧疚。
他们更加钦佩司华伯,因为他没有直接责备他们,还给每人发了一只雪茄,使工人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如果你是一个下属,你能不喜欢他吗?你能不尽心尽力地干活吗?
范纳梅克是费城一家大百货公司的老板,他也很喜欢使用这种方法。他每天至少去他的百货公司一次。
一次,他到商店里去,看到一位女客人站在柜台外面等着买东西,可是没有人去接待。
他想:“售货员呢?”一看,他们聚到柜台远处的一角,谈着笑着。范纳梅克一声不响,悄悄走进柜台里面,自己去接待那位女顾客,然后把成交的货物交给售货员去包装,而他自己什么也没说就走开了。
这些售货员怎么想的,我们用不着去进行过多的推想,而范纳梅克的举动,自然值得我们认真地领悟。
1887年3月8日,美国最善于布道的布道家皮却牧师去世,爱保德牧师被邀请登坛布道。
他想:“我一定要尽我所能,把这次布道讲得完美无缺。”
他事前写好一篇布道的稿子,准备到时使用。他一再修改、润色,才写完那篇稿子,然后,先读给他太太听。可是这篇布道的演讲稿并不理想,就像普通演讲稿一样,没有什么特点。
他的太太是很有修养的,所以,听了之后并不满意。
她巧妙暗示丈夫说:“如果把你的这篇布道演讲稿拿到北美评论去发表,一定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也就是说,她虽然赞美丈夫的杰作,同时却又向丈夫巧妙的暗示,他的这篇演讲稿不适合布道时用。爱保德明白了他妻子的暗示,就把他那篇绞尽脑汁完成的演讲稿撕得粉碎。他什么也不准备,就去布道了。
我们现在假设:如果他太太没有足够的修养和见解,可能会说:“爱保德,你的这篇演讲稿糟透了,那绝不能用。如果你这样去讲的话,听的人一定会打瞌睡,看你读起来就像读百科全书;你讲道这么多年,应当很明白,你为什么不像平常一样讲话,为什么不自然一些呢?”
她当然可以向她丈夫这样说,因为她说的是真话。可是如果她这样说了,结果又会如何呢?
因此,如果你在批评他人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和不足。如果你希望获得完美交际的本领,这是必须要记住的。
如果你认为有这个必要的话,不妨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去暗示对方。正面批评,一般只会毁损他人的自重,伤害他人的自尊。如果旁敲侧击,对方知道你用心良善,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还会从内心感激你。
所以,希望改变别人的意志,而不引起对方的反感,值得学习的方法就是,间接地指出别人的过错,而不是没有任何技巧地批评别人。
欢迎善意批评,忽视恶意诽谤
善意的批评是为了帮助我们发现并改正错误,不公正的批评是一种伪装过的恭维,那么我们就应大度一点,心胸宽广一点,热情欢迎批评。
假如有人骂你是“一个笨蛋”,你应该怎么办呢,生气,觉得受到侮辱了吗?开创了美国不朽基业的林肯是这样做的:有一次,爱德华·史丹顿称林肯是“一个笨蛋”。史丹顿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林肯干涉了史丹顿的业务。为了要取悦一个很自私的政客,林肯签发了一项命令,调动了某些军队。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骂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的行为,结果怎么样呢?
当林肯听到史丹顿说的话之后,他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
林肯果然去见史丹顿,他知道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收回了成命。
只要是诚意的批评,是以知识为根据而有建设性的批评,林肯都非常欢迎。我们也应该欢迎这一类的批评,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自己所做的事完全正确。罗斯福这样的伟人也不敢说他有四分之三是正确的,而他那时候正入主白宫。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思想家,也承认他的结论有99%的时候都是错的。罗契方卡说:“我们敌人的意见,要比我们自己的意见更接近于实情。”
卡耐基也承认,这句话是对的。可是每当有人开始批评他的时候,只要他稍不注意,就会马上很本能地开始为自己辩护,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听批评者在说些什么。
卡耐基说,每次他这样做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懊恼。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接受批评,而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也不管这些批评或这些赞美是不是公正。我们不仅是一种讲逻辑的生物,更是一种感情动物,我们的逻辑就象一只小小的独木舟,在又深又黑、风浪很大的情感海洋里漂来漂去。
所以,在受到批评时,我们不是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的错误,而往往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人是在与我们为难,是想让我们没面子。
可是,若静下心来想想,我们将会发现,善意的批评对我们是非常有用的。
所以如果我们听到有人说我们的坏话,不要先替自己辩护。我们要与众不同,要谦虚,要明理。在去见批评我们的人时,要先对自己说:“如果批评我的人知道我所有的错误的话,他对我的批评一定会比现在更加严厉得多,也更加有用得多。”有了这样的准备后,我们就能心平气和地听取他人的批评与建议,进而赢得别人的喝彩。
那么,当我们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时该怎么办?卡耐基给了我们一个办法:当你因为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批评而生气的时候,先停下来说“等一等……我离所谓完美的程度还差得远呢?如果爱因斯坦承认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他都是错的,那么我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时候是错的,也许我该受到这样的批评,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我倒应该表示感谢,并想办法从他的批评里得到益处。”
查尔斯·卢克曼是培素登公司的总裁,每年花100万美金资助鲍勃霍伯的节目。他从来不看那些称赞这个节目的信件,却坚持要看那些批评的信件,他知道他可以从那些信里学到很多东西。
福特公司也急于找出他们在管理和业务方面有什么样的缺点,最近对他们全体员工做了一次意见调查,请他们来批评公司。
有一个推销肥皂的人,他常常请别人来批评他。他刚开始为柯盖公司推销肥皂的时候,订单非常少,他很担心会失去他的工作。他知道肥皂和价钱都没有什么问题,所以问题一定出在他自己的身上。每次生意没有做成的时候,他就在街上走来走去,想弄清楚问题到底出在那里。是不是他说的话太含糊,是不是他的态度不够热诚?有时候他会回到客户面前说:“我之所以回来,不是想再向你推销肥皂,我回来是希望能得到你的忠告和批评,可不可以麻烦你告诉我,几分钟以前我向你推销肥皂的时候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你的经验比我多,也比我成功,请你给我批评,请你很坦诚地、不加掩饰地告诉我。”
这种态度使他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很多有用的忠告。
经过一系列的挫折之后,他成为了CPP肥皂公司的董事长———这是全世界最大的肥皂公司。这个推销肥皂的人就是E·H·李特,当时全美国只有14个人收入比他多。
所以,要想不为别人的批评而忧虑,我们应记住:我们要留下自己干过的傻事纪录,批评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的程度,就让我们照E·H·李特的办法去做,让我们请别人给我们很坦白的、有用的、建设性的批评。
他人对我们进行恶意的批评,并不是我们自己有什么错,而是批评我们的人想从对我们的批评中获得满足感。这些人并不关心的我们会怎样,他们关心的是自己在这次批评后会得到什么。
这样的人并不值得计较,他们的批评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对这样的批评要视而不见。只要我们能做到对这样的批评一笑置之,我们的人际交往,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轻松。
有一次,卡耐基问依莲娜·罗斯福,问她如何处理那些不公正的批评?依莲娜·罗斯福所受到的批评可真不少,她有很多热心的朋友,也有很多凶猛的敌人,这大概比任何一个在白宫住过的女人都要多得多。
她告诉卡耐基说:她小时候非常害羞,很怕别人说她什么。为了应付批评,她不得不去找她的姨妈。
依莲娜对她姨妈说:“姨妈,我想做一件这样的事,可是我怕会受到批评。”
姨妈正视着她说:“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只要你自己心里知道你是对的就行。”
当依莲娜在进入白宫之后,这一点忠告一直是她行事的原则。
依莲娜说:避免所有批评的唯一方法,就是“坚持做你心里认为是对的事,因为你反正都会受到批评。‘做也该死,不做也该死’,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停下来呢。”
已故的马修·布拉许,当年还在华尔街四十号美国国际公司任总裁时,卡耐基问他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很敏感。
布拉许回答说:“是的,我早年对这种事情非常敏感。我当时急于要使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认为我非常完美。要是他们不这样想的话,就会使我忧虑。只要哪一个人对我有一些怨言,我就会想法子取悦他。可是我所做的讨好他的事情,总会使另外一个人生气。然后等我想要满足这个人的时候,又会惹恼另外的人。最后我发现,我越是想讨好别人,以避免别人对我的批评,就愈会使我的敌人增加。所以最后我对自己说:‘只要你超群出众,你就一定会受到批评,所以还是趁早习惯的好。’这一点对我大有帮助。从那以后,我就决定只尽我最大能力去做,把我那把破伞收起来,让批评我的雨水从我身上流下去,而不是滴在我的脖子里。”
狄姆士·泰勒则更进一步,他让批评的雨水流下他的脖子,并为这件事情大笑一番,而且当众如此。有一段时间,每个星期天下午,在纽约爱乐交响乐团举行空中音乐会的间隙时间,发表音乐方面的评论。
有一个女人写信给泰勒,说他是“骗子、叛徒、毒蛇和白痴”。泰勒先生在他那本叫做《人与音乐》的书里说:“我猜她只喜欢听音乐,不喜欢听讲话。”在第二个星期的广播节目里,泰勒先生把这封信宣读给几百万听众听。
几天后,泰勒又接到这位太太写来的另外一封信,表示她丝毫没有改变她的意见。泰勒先生又在广播节目里说:“她仍然认为,我是一个骗子、叛徒、毒蛇和白痴。”
我们实在不能不佩服用这种态度来接受批评的人。我们佩服他的沉着、毫不动摇的态度和他的幽默感。
查尔斯·舒伟伯对普林斯顿大学学生发表演讲的时候说,他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一个在他钢铁厂里做事的老德国人教给他的。那个老德国人跟其他的一些工人为战事问题发生了争执,被那些人丢到了河里。他满身都是泥和水地走进舒伟伯先生的办公室。舒伟伯先生问他应该如何对待那些把他丢进河里的人。
他回答说:“我只是笑一笑。”
舒伟伯先生说,后来他就把这个老德国人的话当做他的座右铭:“只笑一笑。”
卡耐基指出,当你成为不公正批评的受害者时,这个座右铭尤其管用。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在我们骂人时,可是那人“只笑一笑”,这下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林肯要不是学会了对那些骂他的话置之不理,恐怕他早就承受不住压力而崩溃了。他写下的如何处理对批评的方法,已经成为文学上的经典之作。在二次大战期间,麦克阿瑟将军曾经把它抄下来,挂在他总部的写字台后面的墙上;而丘吉尔也把这段话镶成镜框,挂在他书房的墙上。
这段话是这样的:“就算我只是试着要去读,更不用说去回答所有对我的攻击,我就不如关了门,什么也不必做。我尽我所知的最好办法去做,尽我所能去做,一直把事情做完。如果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百倍的力量来说我是不对的,也没有什么用。”
所以,当你和我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时,我们应记住:“尽你最大的可能去做,然后把你的破伞收起来,免得让批评你的雨水顺着你的脖子后面流下去。”只有缺乏智能的人才会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强词夺理;他们这样做,只能使自己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而一个勇敢的、豁达的、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往往更能赢得大家的谅解和敬重。
艾柏·赫巴是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他很懂得这个道理。赫巴笔触非常尖锐犀利,因此常常引起一些人的强烈不满。但是他总是以少见的处理矛盾的方式,使他的敌人成为他的朋友。
有一次,一位读者写信把赫巴痛骂了一顿,可以说是骂得狗血喷头。他反复把信读了好几遍,然后给这位读者写了一封回信。他在回信中说:“回想起来,我也不能全部同意自己的观点。我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昨天写的东西,今天就不一定很满意了。我很高兴知道你对我的作品的看法。在你方便的时候,我欢迎你驾临,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感谢你的诚意。”
要是我们是这个读者,面对这样一个对待自己的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当你是正确的时候,不妨试着用温和的、巧妙的方式令对方同意你的看法;而当你一旦错了,那就要迅速而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千万不要忘了这句古话:“切勿争辩,争辩的胜利者同时也是失败者。用争辩的方法,你不可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用让步的方法,你的收获会比你预期的要多得多。”
这种方法,看起来有些消极,但效果却是积极的,正所谓“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当你精神不足,工作过重,承受太沉重的生活压力……偶尔不小心犯错是很常见的事情,重要的是人们在犯错后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错并不是什么罪大难饶的事情,反而对于你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求同存异,避免争论
在人交往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争辩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不是放弃争辩,而是如何有技巧地争辩。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里,叙述了他如何克服好辩的坏习惯。当富兰克林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他以为自己已经很成熟、很精明了,于是表现的狂妄自大、傲慢无礼,经常当众批评有错误的朋友。
有一次,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
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太珍贵了,使得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的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又弄得不愉快。如果你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你就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识了。
这番话惊醒了富兰克林。他发觉自己正面临社交失败的危险,他决定改掉傲慢、粗野的习性。
富兰克林为自己立下规矩:
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像”等词语,或者“目前在我看来是如此”。
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决不会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不同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也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
我一开始采用这套方法时,确实觉得和我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就变成我的习惯了。五十年以来,也许没有人听我讲过太武断的话。我的这个习惯,是我在提出新法案或修改旧条文时,能得到同胞重视,并且在成为民众协会的一员后,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重要原因。因为我并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遣词,用字也很迟疑,还会说错话;但一般说来,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富兰克林正是按照这些规矩做,使自己克服了好争辩的习惯,最终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圆滑的外交家。
卡耐基举了两个例子。
北卡罗莱纳州王山市的凯塞琳·亚尔佛瑞德,是一家纺纱工厂的工业工程督导,她说了她在接受卡耐基训练前后如何处理一个敏感问题的经历:
我的职责的一部分,是设计及保持各种激励员工的办法和标准,以使工人生产出更多的纱线,而他们也能赚到更多的钱。在我们只生产两、三种不同纱线的时候,我们所用的办法效果还不错,但是最近我们扩大产品项目和生产能量,要生产十二种以上的纱线,原来的办法便不能按工人的工作量而给予他们合理的报酬,因此也就不能激励他们增加生产的积极性。我已经设计出一个新的办法,使我们能够根据每一个工人在任何一段时间里所生产出来的纱线的等级,给予他们适当的报酬。
设计出这套新办法之后,我参加了一个会议,决心要向厂里的高级职员证明我的办法是正确的。我详细地说明他们过去用的办法是错误的,并指出他们不能给予工人公平待遇的地方,以及我为他们所准备的解决办法。
但是,我完全失败了。我太忙于为我的新办法辩护,而没有留下余地,让他们能够不失面子地承认老办法的错误,于是我的建议也就胎死腹中。
在参加这个训练班之后,我就深深地意识到我所犯的错误。我请求召开另一次会议,而在这一次会议之中,我请他们说出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我们讨论每一个要点,并请他们说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在适当的时候,我以低调的建议引导他们按照我的意思把办法提出来。等到会议终止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我把我的办法提出来,而他们也热烈地接受了这个办法。
克洛里是纽约泰勒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承认,多年来,他总是直接指出那些脾气大的木材检验人员的错误。但是那些木材检验人员从来不会按照他的说法改正错误。克洛里说:“那些检验员,和棒球裁判一样,一旦判决下去,绝不肯更改。”
他的这种作法使公司损失了成千上万的收益。上过卡耐基的课程之后,他决定改变说话技巧,不再与人争辩了。
以下是他在班上的报告:
一天早上,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一位焦躁愤怒的主顾,在电话那头抱怨我们运去的一车木材完全不合乎他们的规格,他的公司已经下令停止卸货,请我们立刻安排把木材搬回去。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之后,他们的木材检验员报告说,有55%木材不合规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拒绝接受。
我立刻动身到对方的工厂去。途中,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通常,在那种情形下,我会以我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引用木材等级规则,来说服他的检验员,那批木材超出了水准。然而,我又想,应该把课堂上学到的交际原则运用到实践中。
我到了工厂,发现购料主任和检验员闷闷不乐,一副等着抬杠吵架的姿态。我们走到卸货的卡车旁边,要求他们继续卸货,让我看看情形如何。我请检验员继续把不合规格的木料挑出来放在一堆,把合格的放到另一堆。
我观察了一会儿,终于弄明白了:不是木材不合格,而是检验规则太严了。
那批木料是白松,虽然我知道那位检验员对硬木的知识很丰富,但检验白松却不够格,经验也不多。白松碰巧是我最内行的,这时候,难道我能对检验员评定白松等级的方式提出反对意见吗?绝对不能。我继续观看,慢慢地开始问他某些木料不合标准的理由何在,我一点也没有暗示他检查错了。我只是向他请教,希望以后送货时,能确实满足他们公司的要求。
我的这种态度彻底征服了他,他承认他对白松不了解。最后,他重新把卸下的木料检验一遍,全部接受了,于是我收到了一张全额支票。
卡耐基认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因为你的胜利,把对方的论点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请记住,争辩的胜利者往往就是失败者。
(完)
首页 上一页 共6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