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

_2 成墨初 (现代)
这时候,纪康宝的爸爸不得不重视孩子的贪玩毛病了。相信许多父母都为像纪康宝这样的孩子伤过神:他们整天贪玩,对学习毫无兴趣,不能自觉学习,即使是在有监督的情况下,也总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那么,如何对待这种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呢?以下是教育专家向父母提供的几条应对措施: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孩子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就愿意自觉主动地看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贪玩的习性就会有很大的改善。因此,父母应不时地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才。
科学引导,严格教育
科学引导,严格教育,通俗地讲,就是“软”“硬”兼施。“软”是指启发、激励孩子,“硬”则是严格教育。严格教育不是教条主义,不是管死,而是对正确的、孩子愿意做的事情,要抓紧、不放松、不打折、不妥协,抓出实效。正确的、孩子愿意做的事情,父母应该进行严格管教,这会形成良好的亲情关系,而溺爱孩子、放任不管才会造成不良的亲情关系。
培养兴趣,重点突破
挖掘潜能培养某一方面的兴趣,对贪玩孩子的转变是很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是有特长、有天赋、有潜能的,父母只要留心,总会找到孩子身上某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只要加以引导和鼓励,孩子就会兴趣大增,从而转移注意力,把玩放到次要地位。
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很多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多是由于学习总是失败,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因此,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并给以切实有效的帮助,这样孩子就能通过努力达到他能够实现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使他不断进步。从而树立自信,远离贪玩。
为孩子找一个爱学习的伙伴
同龄人之间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大部分的孩子仿效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孩子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起学习来。这种同伴的力量有时甚至比父母的说教、打骂更有功效。而一个贪玩的伙伴,则会把孩子拖向贪玩的深渊。
总之,父母应慎重对待孩子“贪玩”这种不听话的行为。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第二部分 须正确对待的“不听话”之三:不服管教
孩子爱顶嘴,都被父母看作是不听话的表现。其实,有时候顶嘴正是孩子独立思想和特别个性的表达。父母应当分清孩子什么时候才是真的顶嘴,什么时候是个性自我的表达。
孩子长到两三岁,经常会蹦出几句惹人捧腹的话。就在你为此兴奋不已时,你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时候,你让他去做什么事,他顺口就说出一个字:“不!”——孩子开始会顶嘴了。
其实,这是孩子成长中所必经的过程,是孩子比较正常的成长表现,起码他是在证明给你看,他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姜林玲是个爱顶嘴的孩子。只要妈妈叫她做点事,她就开始顶嘴:“我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累,不公平!其他小孩子都不用做这么多事!”妈妈回答:“不许再啰嗦!你并没有做多少事!你已经11岁了,本来就应该做些家务事了。”“我本来就做太多了!我不想做了,就算你逼我,我也不做!”姜林玲大声回答,自顾自地回房间去了。妈妈知道,这样吵下去永远也不会有好结果。她决定,下次姜林玲再吵的时候,要改变回应的方式。
“为什么我要做家务事?人家豆豆都不用做!”有一天,妈妈要姜林玲拿垃圾丢出去时,她又开始吵闹。“姜林玲,你实在太爱辩了,我不想再和你辩下去。”妈妈回答,“下次我要你做事的时候,希望你在5秒钟以内说‘好’,10秒钟以后开始去做。”“凭什么?你从哪里学来这个馊主意?”姜林玲不屑地回答。
妈妈不理会姜林玲的态度,继续说下去:“如果你照我的话做完,就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如果你继续吵闹,我会给你更多的工作。听清楚了吗?”“我不懂!我也不会去做任何事!”姜林玲大声顶撞。“很好,你刚为自己赚得了一个工作。”妈妈不温不火地说,“现在去把客厅扫干净,没扫完不准做其他的事。”被逼急了,姜林玲开始耍赖。她又叫又跳,一阵风似的跑回房间。
晚餐时,她发现餐桌上没有她的碗筷。“我的碗呢?”她问。“等你做完工作,我自然会热饭菜给你吃。”妈妈就事论事地说。姜林玲开始有点明白了。她赶紧把客厅扫干净,拿垃圾出去倒。“谢谢你今天做的事。”晚上上床后,妈妈吻了一下她的额头说。从此以后,姜林玲没那么好顶嘴了。她发现,合作听话的好处比枪唇舌战的好处多多了。无论是哪一个年龄层的孩子,口语上不礼貌的表现对父母来说,都是相当困扰的问题,不但会阻碍亲子间正常的沟通,而且对孩子将来的人际关系与心智发展更会造成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顶嘴现象的发生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没顾及孩子感受:比如孩子正在玩的兴头上,你却让他立即停止去睡觉;二是缺乏足够的交流:孩子觉得父母是在干涉自己,就会顶嘴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溺爱的结果:被溺爱的孩子对长辈有恃无恐,语言上产生顶撞就不足为怪了;四是反面榜样力量:如果父母经常和家庭其他成员顶嘴,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加以运用。
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要慎重对待,对于真的顶嘴要合理应对,对于个性表达的“顶嘴”却要适当鼓励。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顶嘴多半是由于他们还没学会恰当地表达,父母没必要因此发火,更不能借题发挥,甚至因为自己遇到不痛快的事而迁怒于孩子。没法让孩子有效地停止顶嘴的父母,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教育孩子时不免粗暴急躁,而这种不当的处理方法往往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
主动了解孩子的意图
父母应明白,孩子向来都是很直接地用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的,从来不会遮遮掩掩。所以,在孩子顶撞你时,你应该问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小家伙想怎样?”当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图后,你就会理解为什么突然之间这孩子变得那么粗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父母缓和气氛和自己的情绪。父母这么做也是给孩子做出了一个榜样,教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提醒孩子改变说话方式
父母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不许顶嘴”,还不如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换一种口气说吗?”或者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说服我”。如果孩子正在气头上,父母也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
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
如果父母自己都时常跟爱人顶嘴,跟老人发生冲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父母多多以身作则,平日处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长辈时言行尊重,孩子自然会听从教导,而不再顶嘴的。
减少对孩子的溺爱举动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溺爱的害处。如果真是因为溺爱造成孩子顶嘴,那只能是从治根开始。只有把对孩子溺爱的氛围驱除了,顶嘴现象才能减少。最好是全家同一阵线,如果孩子不听话,明显是不讲道理地顶嘴胡闹,大家都不理他,孤立他,让他承受后果。而当他变得讲道理听话时,则要用鼓励的言行强化他的转变。
营造民主的家庭气氛
为了让孩子有话可以轻松讲出来,做父母的不应该时刻以权威自居。不妨在家里营造出足够的民主气氛,谁说的有理就听谁的,并且鼓励孩子随时讲出自己的感受,随时化解孩子的委屈。别怕你会没有威信,其实你越这样做,孩子越会理解和认同你。反之,如果父母总是以“大”压小,长期下去,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在日后形成逆反或逃避心理。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顶嘴的习惯,就应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想什么,喜欢什么。多与孩子沟通,就可以减少冲突的发生,改变孩子顶嘴的不良行为。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第二部分 须正确对待的“不听话”之四:无理取闹
孩子不服管教是一种很恶劣的行为,不仅仅是向父母权威的挑战,更会激化矛盾,造成家庭不和。但很多时候,“不服管教”只是父母眼里单方面的定义,之所以把孩子看作“不服管教”是因为孩子屡屡忤逆大人的意愿,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真正的需要或心声。
因此,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谨慎应付,科学处理。12岁的孔佳宜星期六想和同学去逛百货商场,然后看场晚上7点的电影,大约9点半以后再回家。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孔佳宜的要求,“六年级的孩子可以自己去逛百货公司、看电影吗?”“妈!求求你让我去嘛!”孔佳宜不停地说服妈妈,“其他的同学都去过了,只剩下我。她们都笑我像个小木偶一样,什么事都不会自己做!”“可是,让你们自己去逛商场我真的很不放心。”妈妈回答。“大家都这样,为什么我就不行!”孔佳宜开始掉眼泪。
“佳宜,我先打电话给小萍的妈妈,”妈妈希望有更多时间和资讯来做决定,“你和小萍是好朋友,我想看看她妈妈是怎么决定的。”“你打电话来真好,”接到孔佳宜妈妈来电,小萍的妈妈说,“小萍和佳宜一样,吵个不停,说的话也都一样。我之前打过电话给妮亚的妈妈,她的情形也一样。”“那我们是不是该一起商量一下,看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比较好。否则,听孩子说起来,我们好像很不近人情,把她们当木偶一样操控在手里。”孔佳宜妈妈笑着说。
最后,妈妈们决定让孩子们星期六去逛百货商场两个小时,晚上如果要看电影,必须有一个大人陪同。这样,孩子有某种限度的自由,大人也比较安心。“妈!这种规定太无聊了吧?”孔佳宜不以为然。“宝贝,规定就是规定。你可以决定遵守它,去逛街看电影;或者干脆不去。你自己想一想。”妈妈平静地回应。
孔佳宜决定遵守规则和同学去逛百货商场。去了几次以后,她们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逛的,想不通为什么以前想去逛想到要疯了。如果当初没有尝试的机会,孩子自然无法亲身体验,也不会有想法上的转变。心理医生认为,12~16岁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极易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社会、对人生有着与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处处管自己,于是与父母时时顶嘴,事事抬扛。
面对孩子的“不服管教”,父母一定要慎重对待,一定要能够从孩子“不服管教”的“不听话”行为之中,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父母应当这样处理:
不要轻易责备孩子
常常不讲方式、场合地批评孩子,是父母的通病。有些批评十分尖锐,却不完全正确,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渐渐引起孩子内心的愤恨、埋怨,甚至记仇。所以批评孩子前先要弄清缘由,不要乱批评;需要批评时,要注意语气、场合和方式;批评时要循循善诱,使他心甘情愿接受。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对有问题的孩子,可以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不摆父母的架子。只有自尊自爱的人,才会奋发向上,成为有作为之人。再者,不服管教的孩子往往很有见识、内涵和智谋,只要正确引导,他们或许会早日成才的。
孩子有理时可以申辩
对顶嘴的孩子,父母不要谩骂、不要体罚,要在家庭中发扬民主,鼓励孩子申辩。这可使孩子感觉到无论做什么,只有“有理”才能站稳脚跟,这对发展孩子个性极为有利。孩子有时可能会狡辩,这时父母可正确引导,与孩子充分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一种锻炼,可使孩子学会从各种困境和挫折中摆脱出来。
允许孩子拥有更多自由
孩子到了学龄时期,不妨适度给他一些自由,教他为自己负责,例如:可以骑脚踏车去同学家,到了先打电话回家报平安等等,等他渐渐长大,才会懂得如何安排更多的自由、接受更大的挑战。过度的保护或管束只会阻碍他的成长和能力的养成。
订立明确的范围
如果孩子要求更多的自由,父母在答应他的同时,要让他明确地知道自由的范围。例如:“你可以去朋友家玩,可是我要知道你去谁家,什么时候回来,还有,到了以后要打电话回家。”这样,父母比较放心,也可以观察孩子是否负责任,做到交代给他的事情。
适当对孩子进行惩罚
如果孩子滥用某项自由,没有遵守事先的约定,父母就应剥夺他的自由一段时间作为惩戒,然后再给他机会,看他是否有所改进。例如:“我事先已经告诉过你,脚踏车不可以骑到大马路上去。现在罚你这个星期不准骑脚踏车。下个星期再骑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个规则哟。”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第二部分 关注和关心不听话的孩子
孩子无理取闹,是让父母很头痛的一种不听话行为。但是有时候,无理取闹也是孩子与众不同或者创造力的表达。因此,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父母一定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不能一概抹杀,有时还应适当鼓励孩子来“无理取闹”。
“孩子长大了,但却变得越来越无理取闹了!”不少父母如此抱怨着。专家说,当孩子从不懂事的宝宝逐渐长大,他自己开始有了“主见”,当父母逐渐减少和他们身体上的接触时,他们会以无理取闹等方式引起家人注意。只要父母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不盲目满足他们的要求,学会适时地说“不”,孩子无理取闹的情况不会再有。方小苗上小学一年级,是一个活泼好动、聪明机灵的小家伙。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宠着她,从不拒绝她的要求,她也很会讨家人喜欢。不过,方小苗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总爱无理取闹、不讲道理。她的小脾气上来时,谁都拿她没办法。
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她就会大闹不止。她明知道应该同小朋友们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可还是会抢小朋友的玩具……在家里,方小苗经常把爷爷当马骑,如果爷爷说腰疼不答应,方小苗便放声大哭,爷爷只好趴在地上让她骑。
有一次,方小苗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玩游戏,起先还玩得很好,但过了一会儿,她忽然大叫肚子疼。老师急忙跑过去,把她抱起来,要去看医生。可她却说:“我要让妈妈带我去,老师,你打电话把我妈妈叫来,快点,我就要疼死了。”
老师拗不过方小苗,只好打电话叫来方小苗妈妈。当妈妈接到电话,风风火火地跑来以后,方小苗却咯咯地笑起来:“我根本没事,我是骗你们的,我的肚子一点都不疼,我只是有点想妈妈了。”听了方小苗的话,妈妈和老师都感到无可奈何。像方小苗这样爱无理取闹的孩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这也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无理取闹其实是儿童缺乏自制力的一种表现。自制力指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表现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孩子的自制力主要是靠后天的教育培养起来的。当今独生子女经常会无理取闹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的。孩子几乎生下来就会察言观色,父母最初的无条件妥协是造成孩子无理取闹的起始原因;加上祖父母的溺爱和袒护,更助长了孩子无理取闹的气焰。
无理取闹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往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出现种种“越轨”行为。这会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但是,孩子活力充沛,创造力强,和独特个性带来的“无理取闹”,父母一定不能一概否决,一定要正确对待,不妨还可以适当表示赞赏和鼓励。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呢?
坚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既是友善随和的,同时,又是有权制止他们的无理取闹行为的。父母不能一贯纵容孩子,这样孩子将不会有满足感。适当地拒绝孩子,会使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时要讲道理,不能为所欲为。宠坏了的孩子,即使在自己家里也不会感到幸福,一旦他们进入社会,肯定会感到与他人格格不入,他们会发现没有人愿意与自己相处,因为别人都不喜欢他无理取闹,自私自利。父母若坚持一贯要求,孩子就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
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父母在纠正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时,一定要坚持说理,既要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要那样做”,又要让他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要那样做”,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评价、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让孩子了解行为准则的意义,他才会心悦诚服地遵守和执行,并自觉地去控制自己不符合规范的行为。
供应孩子的物质条件要适当
丰富的物质条件容易使孩子挑三拣四。我们经常会看到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往往不听话,而条件不好的却很懂事。因此,对孩子的物质条件适当剥夺,会有利于改正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比如,吃东西的时候给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不愿意吃就挨饿;不该买的玩具一定不给买,孩子怎么闹也不答应。父母应意识到,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在小事上也要坚持原则,不能妥协。
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置之不理
孩子的无理取闹一般发生在父母不满足他的某种需要的情况下,尽管父母给孩子讲了一大堆道理,但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这时父母可以对孩子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让孩子尽情哭闹,一定不要妥协。过一会儿,孩子感到自己这样做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就会停止无理取闹行为。如果父母始终坚持这样做,孩子就会逐渐改掉无理取闹的坏习惯。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特别善于模仿,情绪极易受感染。因此,父母可利用生活中、电视中以及故事中的“好孩子”形象来教育孩子,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孩子明白懂事的孩子让人喜欢,而无理取闹的孩子让人讨厌,促使孩子的行为向好的方面发展。
用心理训练增强孩子自控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孩子的无理取闹是因为神经发育不健全造成的。孩子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髓鞘尚未完善,表现为兴奋比较容易泛化,兴奋强于抑制,反应不精确,所以外界较小的刺激都极易引起儿童的兴奋而难以自制。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通过心理训练的方式来改善他们的感觉系统,使他们的情绪发展与心理素质发展相协调。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第二部分 孩子不听话,自己先反省
孩子不听话,是目前家庭教育中让父母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闲暇之时,父母们坐在一起,每当谈起子女的教育,就常能听到他们对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等情况无可奈何的议论。
目前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总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这就导致许多主观性强的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他们通常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考虑父母的感受,不管事情对错。一旦和父母发生分歧,都要父母迁就他们才肯罢休,否则就顶撞父母。因此,他们也就成为了“不听话”的孩子。
任性、逆反、以自我为中心、大发脾气,是这些“不听话”孩子的显著特征。刘留是一个14岁的男孩。他从小是个十分乖巧的孩子,但最近他的行为让妈妈非常头疼。不知为什么刘留突然变得不听话了。妈妈指派家务,他拒绝;妈妈让他做作业,他却去看电视;妈妈不让他跟邻家的坏孩子玩,他偏天天跟他们泡在一起;妈妈不让他上网吧,他却跟同学逃学去游戏厅。成绩也一落千丈,由原来的全班前五名落到了倒数第三名。
妈妈实在对刘留没办法了,爸爸就会板着脸批评刘留。
但随着批评的增多,刘留的逆反情绪也越来越升级,开始公然对抗爸爸。他不让爸爸进他的房间,不许爸爸动他的东西。而且脾气变得暴躁,动不动就发火、骂人、毁物。一天。他用旧报纸在厕所里点火,妈妈劝止他,他就和妈妈大吵起来,并扬言要改名,单立户口,自己独立生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经常会遇到类似刘留的现象。
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十分任性,脾气特别大,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向父母和他人发火,甚至闹个不停,不达目的不罢休;有的孩子倔头倔脑、软硬不吃,对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从来都是充耳不闻;还有的孩子,明明自己犯了错误或者有过失,却对父母的批评置若罔闻,甚至横眉冷对,摆出一副唱对台戏的架势;还有的孩子自负清高、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在自己周围树起一道无形的墙,与其他同学都无往来。
面对执拗、对抗、不听话的孩子,多数父母都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也有许多父母用惩罚的手段来对付孩子,而结果却事与愿违——面对父母的惩罚,孩子变本加厉,变得更加不听话。
教育专家指出: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必然会堵塞父母对孩子引导、激励和教育的通道,导致父母对其教育的无效,甚至还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直接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绝不能甩手不管,更不能听之任之,而应积极地寻找科学的教育方法来矫正孩子不听话的心理偏差和不听话行为,从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的不听话,如果父母听之任之,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负责,就是对父母职责的亵渎。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会造成对孩子的莫大伤害和终身遗憾。如果等到那一天的到来,父母必将追悔莫及。
下面是一个父母纵容孩子不听话行为的惨痛例子:2007年7月的一天上午,山东省聊城市的王某下班到家门口,发现自家的房门被打开了,进屋后看见一个青年人正在屋子里翻腾。王某一边大喊:“有贼!”一边冲进屋子想拦住青年,谁知青年从怀里掏出一把刀子,朝王某腹部猛刺了下去。王某倒在血泊中,青年撒腿跑了。王某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报了案,根据王某提供的体貌特征,警方将目标锁定在附近学校的初三学生肖钢身上,且很快发现肖钢在使用王某失窃的手机。警方立即将肖钢抓捕了。
据肖钢交待,从2000年起,他利用星期天居民外出的机会,翻墙入室,潜入附近居民家中盗窃。现累计盗窃手机、照相机、首饰等价值6万多元,其中仅现金就有3万元。肖钢大肆挥霍盗窃来的钱物,用来购买高档运动服、手机、请朋友吃饭或者直接用手机登录色情聊天网站交朋友。他每天都要消费50元至100元,并将偷来的手机送给同学或女友,钱花光了就再去偷。
民警还了解到,肖钢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因母亲平时对他管束较少,使其混迹于社会,逐步走上了邪路。
在民警调查肖钢的情况的时候,他的母亲悔恨地说:“都是我害了孩子!他父亲去世早,他从小就很逆反、很不听话。我当时认为男孩子有点个性是好的,但没想到,我的放任使他的任性越发不可收拾。从小学六年级,他就会了抽烟喝酒和跟不良社会分子鬼混,我感到这样下去可不行,曾经苦口婆心地劝他和对他严厉管制,但那时再教育已经太晚了。因为,我说他时他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地跟我对着干。后来,我感觉无力回天,就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心想等他自己吃够了苦头,碰了壁,也许会自动回头。可没想到今天他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都是我这个做母亲的失职啊!”肖钢的恶果,就是其母亲对他逆反、不听话行为采取听之任之态度所酿成的。我们做父母的当引以为戒。
当然,并非所有不听话的孩子将来都走上犯罪的道路。走上犯罪道路的只会是极少数,但大多数不听话的孩子可能会荒废学业,养成不良的习惯,给将来的人生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和埋下隐患,导致本该光明美好的人生却变得黯淡无光、灰暗苦涩,这是每个父母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面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做父母的绝不能听之任之。
无论是从法律上讲,还是从道德上来说,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孩子的责任。因此,即使孩子逆反任性、不听话,父母也不应因气馁而放手不管,不能任其自然,恶化下去。
教育孩子,关键是看父母有没有耐心和恒心,以及有没有采取科学的管教方法。只要采取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听话的孩子也能管好、教好。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第二部分 从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上找对策
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很多,轻的表现为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不闻不理,重的表现为和父母顶嘴,更严重的可能会发生直接的激烈冲突。
造成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许多父母没有掌握好教育子女的度,要么松,要么严。松,导致放任自流,到后来管也管不了;严,则又打又骂,直接伤害孩子心灵。由此可见,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大多是由父母导致的。
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应该首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是否犯了如下教子方法上的错误:
过度溺爱,有求必应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可是许多父母还是不知不觉地在溺爱孩子。其表现为:在生活上过分关注、帮助,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个性上过分迁就,当孩子犯了错不敢理直气壮地说,更不用说惩罚了;在物质上过多给予,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要随身听,给买。孩子要高级山地车,给买。那些收入并不宽裕的家庭,仍旧变着法子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名牌日用品。
过度溺爱,有求必应,不仅会培养出蛮不讲理的小霸王,还会培养出无用的窝囊废。如果这样教育出不听话的孩子,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当然是出在父母身上。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拿捏好分寸。
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教育孩子,犹如护理树苗,必须从小予以重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父母都应仔细地观察了解,适时地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不为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所影响,从而健康地成长。但有的父母却认为:孩子如小树,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其实,这种家教观念是浮浅的、错误的,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危害。
孩子的成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倘若做父母的放弃教育的权力和责任,那么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思潮、习气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入孩子的心灵,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而孩子因无人管教,又缺乏辨别能力,就容易接受负面影响,乃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忽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急剧增强,他们不再愿意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指挥,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做自己行动的主人。他们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剧变,这些变化是他们自己也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这个时期,父母千万不要一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惶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他们与父母的隔阂。青春期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父母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父母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从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改变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
期望过高,要求苛刻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但是这种希望过于迫切,脱离实际,就会成为孩子的负担,伤害孩子的身心,甚至造成家庭悲剧。
作为父母,大半生都是为孩子而活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上学就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几乎整个过程都恨不得替孩子全部替代承包。这种“替代承包一切”的爱,充分表现了父母们的深切关爱。但伴随着这种深切的爱,许多父母也把最殷切的愿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诚然,望子成龙是父母合理的愿望,但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超过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承受力,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心灵健康和人生态度。
不听话是孩子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父母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只要父母找准孩子不听话的根源,以科学的教子方法予以正确引导,便能促使孩子从“不听话”向“听话”转变,从而达到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的目的。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先反省,反省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如果发现是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孩子不听话行为的产生,那么,父母一定要勇于改正。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第二部分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榜样
孩子任性、不听话,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关系到孩子的性格形成、品德塑造、心理健康乃至人生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每个父母都必须下决心去把孩子这种不听话的坏习惯纠正过来。
孩子不听话是父母最头痛的事情。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在不断地用语言、行为和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有的孩子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这往往使得父母非常恼火。
其实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原因和目的的,孩子也是一样。不知父母们是否想过?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知道了原因,再适当地进行引导,必然能够更加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
一般来说,孩子不听话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任性:我想干啥就干啥
任性是孩子的一种不正常心态,许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通过任性来要挟大人。孩子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恰当。不是通过耐心说服教育,而是横蛮地加以拒绝。孩子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理所当然就会任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中的成员对待孩子的任性处理方法不一致。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任性的时候,爸爸想纠正孩子这种坏习惯而严厉管教,而妈妈可能会出于溺爱孩子而尽量护着孩子。这样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任性而毫发无伤。于是,孩子因为有了靠山,往往会变本加厉地任性。
作为父母,一味地纵容孩子就等于害了孩子。孩子会以为通过任性的手段,父母就会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因此变得更加为所欲为。而且,在过分任性中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变得自私、无理,不懂得与别人合作。
贪玩:我要一次玩个够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玩,本是孩子的天性。不过,很多孩子玩得过分,玩得沉迷,这就有害而无益了。所以,有句古话叫“玩物丧志”。很多父母正是担心孩子玩物丧志而头痛不已。有的父母干脆采取强制方法剥夺孩子玩的权利,但这同时也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立的情绪,导致更厉害的不听话行为。
贪玩对孩子危害巨大:一方面使孩子对功课马马虎虎;另一方面还会染上撒谎、旷课等坏毛病,甚至走向犯罪。比如过分迷恋游戏机,他们一开始只是玩一玩而已,后来是越玩越上瘾。向父母要钱,父母不给,向同学借钱也借不到了,于是就想办法去骗、去偷,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即使没走上犯罪道路,过度贪玩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及身体健康。
孩子过于贪玩的主要表现为:贪恋电视或电脑游戏;只重视体育活动,忽视学习;茫无目标地侃大山;逃学;搞恶作剧……孩子一门心思就在玩上,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放学后书包一扔,抬脚就走了,天不黑不回家。
厌学:看见课本我就烦
不听话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厌学与善学、乐学相克,厌学无疑会扼杀、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与欲望,束缚和困扰孩子美好的心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孩子一旦厌恶学习,那么要想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他们会采用各种方法逃避学习,逃避父母和老师的监督,视学习和学校如洪水猛兽。这样,即使父母不断地命令他学习,他都不过是应付了事,更别指望他主动地去求知了。所以,厌学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克星”,也是造成孩子不听话的主要原因之一。
厌学有轻重之分:偶尔对某项作业、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不满,这是较轻微的厌学;经常性地对某项作业、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厌烦,并偶尔伴有一些如头痛之类不舒服的生理反应,这是中度的厌学;习惯性地对某项作业、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厌恶,经常伴有头痛、呕吐等不良的生理反应,这是较严重的厌学。
自负:普天之下我最牛
自负是以超越真实自我为基础的一种自傲态度,是一种不良个性的具体体现。它与自卑相似,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不同的是,自负者是过高地评价自己,他们仿佛通过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视缺点为优点,而在看别人的时候,则总是容易贬低他人的优点,夸大对方的不足。自负的孩子也经常会过于相信自己,从而产生很多父母眼中的“不听话”行为。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大必然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骄傲自大的孩子常在自己的周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形成与外界的隔膜,这使他们的心胸变得很狭窄。他们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而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
骄傲自大的孩子也往往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喜欢指挥别人,不能做到平等相待。骄傲自大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当人们不理睬他时,他会感到沮丧;当他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逆反:骚动不安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逆反。逆反心理是一种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孩子不但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反而会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当一个孩子首次用逆反心理待人处事时,就代表着他想要界定自己的一项企图,也就是说,在他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筑起一道界线。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反驳父母、老师的教诲。在这种反抗的同时,不听话行为也就产生了。
孩子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不听话,父母都要牢记,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而不是施展我们的权威,让孩子必须听我们的。
父母弄明白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从原因上找对策,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纠正方案,最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第二部分 不要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孩子来讲,这一点尤其重要。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父母是这个教育单位里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源。无数事例证明,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因此,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6岁的明明在接待家里的客人时没有使用礼貌用语,聪明的妈妈没有当场在外人面前指责孩子,因为她知道批评和指责往往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和不服心理,而且这种做法本身也是不礼貌的。但是,这位妈妈并没有忘记这件事,在客人离去后,妈妈把孩子叫到身边,严厉地对他说:“明明,妈妈发现你对刘叔叔讲话时,没有使用礼貌用语。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就是记不住!”明明很惭愧,说:“妈妈你原谅我吧,我下次一定会记得!”但是下次客人再来的时候,明明依然忘记了说礼貌用语。在处理相同的事情上,另一位妈妈的做法有所不同。妈妈发现5岁的欣欣在接受他人礼物时没有使用礼貌用语,就微笑地对孩子说:“欣欣,你好像忘记说什么了?”5岁的欣欣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说什么,这时,妈妈对客人说:“谢谢您送礼物给欣欣,我代袁欣欣谢谢您!”5岁的欣欣听了妈妈的话,意识到自己没有表示礼貌,于是奶声奶气地说:“欣欣也谢谢阿姨!”通过对比上面的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第二个案例里妈妈的做法是科学的,她面对孩子没有礼貌的行为,当场以身作则,进行示范,相信女儿一定会铭记在心,以后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讲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父母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对子女都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日常具体生活中,父母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事事都给孩子起榜样作用。
美国教育家克莱尔也曾说过: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而“成就”在此的第一要义在于成为孩子接受的、爱慕的、模仿的父母,第二才是在事业和生活其他方面的成就。
父母和孩子接触最早、最多、时间最长,因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的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不是小事。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父母自己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先做到,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杜绝孩子不听话行为的产生。
父母作为孩子最早的启蒙者和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也最深远。父母若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须以身垂范,做孩子的榜样。父母给孩子做榜样,一般要把握下面三个原则: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孩子的参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对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坏。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己。”父母凡是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都应自己先具备。
父母要以身示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这是出于他们对父母天然的崇敬。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不良的言行,首先要杜绝在自己身上发生。
父母要说话算数
父母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敬仰与爱戴,就会由于父母的失信次数而递减。再者,如果作为父母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便会成为他的一种不良习惯。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明智的父母都会以身作则,以身垂范,来引导不听话的孩子,给孩子做出好的人生榜样。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第二部分 不用权威的口吻指责孩子
教育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绝对不能满足,迁就和顺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实际上是助长他们的“自我为中心”。这种自我意识的无限膨胀,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完全不懂得对父母的感激,认为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父母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并非可以为所欲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不曾被拒绝的孩子长大后是经不住挫折考验的,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应施以理智的爱,学会对孩子说“不”。
孩子成长变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事事顺从孩子,孩子以为父母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认为父母可能有些怕他,所以他想怎样就怎样,有时甚至会根本无视父母的存在。他会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无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得与他人合作。
我们看下面的一个男孩跟妈妈的对话:“刘凯江,吃饭了。”“今天吃什么?”“牛排、蔬菜沙拉。”“妈妈,我要出去吃比萨饼。”刘凯江大叫。“为什么?”“我不喜欢吃你做的牛排。我现在就要去,走啊,快点。”“不行,凯江,我太累了。明天再去吧。”“现在就去!”孩子跺起脚来。“凯江,我今天干的事太多了。我刚打扫了房间,又做了饭,实在太累了。以后有机会再去吃比萨饼,不行吗?”“我现在就要去,现在!”妈妈继续请求刘凯江,刘凯江根本不听,接着又哭、又叫、又闹。
最后妈妈屈服了,带他去街上吃比萨饼。
刘凯江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他从小就没有父亲。孩子由母亲一个人带,没有爸爸的刘凯江在母亲眼里是很可怜的,为了补偿这个缺陷,妈妈总是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刘凯江感觉到了这点,就总是不停地向妈妈要这要那,甚至有些无理要求妈妈也总是一味满足,这使刘凯江感到有求必应、随要随到的乐趣。如果妈妈对刘凯江的一些无理要求给予拒绝,刘凯江就大发雷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早就指出:“人们时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恐怕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可以这样来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给他吃一剂足量的你个人的幸福,这样他就可以被毒死。”这句话或许会伤害那些父母的爱心,但它的确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惯子如杀子”的深刻内涵。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会经常提出一些要求,这些要求中有很多是不合理的,而如果父母生硬粗暴地拒绝,则会引得他大哭大闹。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教育专家建议父母这样做:
言出必践,树立威信
父母对孩子承诺的一定要兑现,对孩子禁止的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自己情绪好或者事情小而迁就孩子,这样才能建立父母的威信以及和孩子相处的规则,让孩子明确地感到父母言出必践。孩子所以耍赖,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左右大人,如果父母让他确信耍赖无效,他以后就不会耍赖了。
真挚关爱,以理服人
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两点:其一,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其二,让孩子感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意。比如,不买奢侈品或者多余的玩具,是因为要保证孩子上学和全家的支出,是因为“虚荣”、“奢侈”对人是有害的。满足孩子所有合理的需要是父母的爱和责任,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也是父母的爱和责任。
坚决地进行冷处理
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一旦被拒绝,往往会以哭闹要挟,这时建议父母要冷处理。先简单说清楚你拒绝他的理由,然后做自己的事情,对他的哭闹行为不予理睬。但是父母一定要留意孩子的安全。孩子的哭声确实让人心烦意乱,但父母此时应竭力控制自己不去哄劝他们。这样,孩子会从父母坚决的态度中了解到,哭闹是没有用的。反之,如果一哭闹你就妥协,那就等于在助长他提出更多的不合理要求。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执拗于不合理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从时间、地点、场合等方面来考虑自己的行为、愿望的可行性。这时父母除了可以给孩子语言上的告诫外,还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不稳定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将他的注意力引到别的事情上,使他在不知不觉中放弃原来的行为或愿望。例如孩子执意要玩小刀,这时可用其他一些有趣的事情如外出游玩、制作航模等来吸引孩子转移注意力。
告诉孩子拒绝的理由
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应该明确地拒绝。所谓“明确”是指把拒绝的理由告诉他。有些父母拒绝孩子时不告诉他真正的理由,而编造一些借口来骗孩子。例如,孩子想买某些玩具,父母往往习惯说“太贵了,买不起”,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建议父母不妨告诉孩子,拥有很多玩具并不代表幸福,有些东西是没有价值的,不值得买。
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
对许多父母来说,最难的其实还是将“不”的态度坚持到底。父母看孩子那样哭闹实在是不忍心,于是就满足了他的不合理要求。实际上,父母应该学会“冷漠”,要知道,这样一个“不忍心”会使孩子认定固执、哭闹还是管用的。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经表示拒绝,就不要再回头表示答应,就要坚持到底。
大哭大闹往往是孩子逼迫大人“就范”的主要手段。如果大人总是迁就他,孩子一哭就满足他的任何要求,就会使他认为只要一发脾气,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更会变本加厉,愈闹愈凶。养成难以纠正的任性、不讲理的坏习惯。因此,父母要坚定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第二部分 掌握“爱”孩子的分寸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时刻不忘自己的父母权威,动辄对孩子破口大骂,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自己作为父母的地位。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这样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还有可能引起孩子逆反心理,使孩子和自己对抗,结果导致事与愿违。
据美国教育专家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肉体处罚比较起来,父母对孩子动不动就破口大骂的行为,更有可能在以后的岁月给他们造成心理障碍。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马丁?H?泰切和他的同事在6月号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撰文指出:“父母不应该低估责骂对孩子产生的恶果。”他们还表示,父母应该对孩子所遭受的各种不同的创伤给予细心的关注,因为与那些特定的身体上的虐待相比,这或许更具严重性。
研究还表明:遭受辱骂或者经常被指责,容易让孩子产生压力,心情紧张,这又会影响他们大脑中某些脆弱区域的正常发育,导致他们在精神方面出现一些严重后果。朱虹见女儿悦悦练小提琴的姿势不对,就提醒女儿,谁知女儿很不服气。可能因为情绪不是很好,朱虹就突然来气,数落起悦悦来:上课时老师让同学们看老师的正确姿势,你的眼睛却往别处看,结果总是不能正确模仿;学琴的人那么多,可每当外面有人进来,只有你分神扭头去看;说了你多少遍琴头要抬高,还是拉不了半分钟就低下去了;很多事情明明能做到可是偷懒不做……
悦悦被母亲责备也不吭声,依然不紧不慢地练,但她眼里含着委屈的泪。和大部分在火气中的父母一样,悦悦如果说一句让朱虹觉得她自己做得不好的话,朱虹的火气可能就会消了,可悦悦不吱声。朱虹就觉得那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于是越发烦躁,愈加责备悦悦了。
结果自然是悦悦没心思练琴,效果不好,而朱虹也越来越觉得这样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最后悦悦哭了,朱虹也难受得流泪了。孩子经常犯错误,父母的批评指责是必要的,但态度一定要诚恳。倘若大声训斥,甚至拳打脚踢,结果收效甚微或适得其反,使孩子变得更加不听话。为此,父母不应该总是以权威的口气指责孩子,即使责备孩子,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指责孩子要适时、适度
孩子有了缺点错误,父母应及时给予责备,趁热打铁,不可拖拉。在责备孩子时,态度要严肃,语气要平和,摆眼前事实,讲错在何处,不要翻老账,拉三扯四。让孩子听烦了,孩子就会当作耳边风,结果会事与愿违,达不到目的。
向孩子说明过失的后果
例如孩子不慎抓破了同伴的脸,有的父母开口便责骂孩子:谁让你去抓人家的?看我不打你的手。这样一来,反而强调了孩子的过失行为,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在与你的责备相对抗上,根本不会想到反思自己的行为,也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用说明过失后果的方式来调动孩子的情绪体验,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把别人的脸都抓破了,流了血,如果是你会不会很疼呢”,从而唤起孩子的同情心,这样他才能反思自己的过失行为,并逐渐改正。
语速放缓慢,态度要温和
有的父母一见孩子犯了错误,不问青红皂白就自己先激动起来,连珠炮似的数落孩子,孩子往往因惧怕一句也没听清楚,更没听进去,父母说了也白说。如果说话时语速放慢,低而有力,让孩子听清楚你所表达的思想,更有利于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要让孩子知道你爱他
有的父母责备孩子后,常常忽略了这一环节,把孩子冷落在一边,常常使孩子将委屈的情绪转嫁到对父母的责备上,因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父母应在孩子有悔过表现时,如:伤心、流泪、反省时,通过替孩子擦眼泪、搂抱、抚摸等举动,告诉他你是为他好,是爱他的,引导他说出对过失的认识,这样,父母的责备不仅让孩子认识到了错误,也增进了父子、母子间的感情。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