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穷查理宝典

_17 查理·芒格 (美)
便宜不便宜了。和你买东西一样,最重要是知道价值的下限,这样你就能给自己
设定一个买入的价格底线。
那么,如何知道一只股票值多少呢?
简单!前提是你知道这家公司整体值多少钱。
股票,是公司所有股权的一小部分。如果说公司的全部股权是一张大饼的话,
一只股票,就是一小份股权,而且每一只股票都是完全相同的,有相同的利润分
配的权力。
大饼可以分开吃,公司却必须整体存在。但股票的奇妙之处,公司继续整体
存在,但股权像大饼可以分成很多很多小份,一小块就是一股,公司给你一份拥
有股份的产权凭证,就是股票。
买卖股票,形式是股票过户,但本质是买卖股权。如同你买卖房子一样,形
式是产权证过户,但本质是房子的产权转移了。因此,巴菲特一再强调,买股票
就是买公司。
要估算每股股票值多少钱,一个方法是知道整个公司值多少钱,然后再除以
股份总数就行了。如同先算出一张大饼值多少钱,然后除以你总共分了多少份,
就知道一份值多少钱。
可能你又要问了,我怎么估计这家公司值多少钱呢?
你首先要知道内在价值的定义和估算方法。
巴菲特简单有效的估值方法值:想估算债券一样估算股票价值
巴菲特对内在价值的定义如下:“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为评
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可以简单定义如
下:他是一家企业在余下的寿命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在写于50年前的《投资价值理论》中,约翰?\u20271X尔?\u23041X廉姆斯提出了价
值计算的数学公式,这里我们将其精炼为: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
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
金流入和流出。请注意这个公式对股票和债券来说完全相同。尽管如此,两者之
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很难对付的差别:债券有一个息票和到期日,从而可
以确定未来现金流。而对于股票投资,投资分析师则必须自己估计未来的‘息票’。
另外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债券息票的影响甚少,主要是管理人员如此无能
或不诚实,以至于暂停支付债券利息的时候才有影响。与债券相反,股份公司管
理人员的能力对股权的‘息票’有巨大的影响。
大家应该明白了,在巴菲特看来,股票就是利息不固定的债券而已。
估计公司的整体价值、估计股票的的价值和估计债券的价值在方法上一样
的。公司每年的利润、股票享有的利润如同债券的利息。但在操作上却有很大的
不同,公司的利润和股票享有的利润每年都是变动的,而债券的利息每年都是固
定的。
而预测公司未来几年的利润究竟会有多少,简直太难了。
一个很笨却很有用的方法是,放弃那些盈利很不稳定、很难预测的公司,只
寻找未来现金流量十分稳定、十分容易预测的公司,这类公司有三类特点:一个
是业务简单且稳定,而是持续竞争优势,三是盈利持续稳定。那些过去很多年盈
利,长期保持持续稳定的公司,未来现金流量也很可能继续保持稳定。
这正是巴菲特认为防止错误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非常保守,却非常可靠的方
法是;"尽管用来评估股票价值的公式并不复杂,但分析师,即使是经验丰富且
聪明智慧的分析师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时也很容易出错,在伯克希尔,我们采用
两种方法来对付这个问题。第一,我们努力固守我们相信可以了解的公司。这意
味着这些公司的业务本身通常具有相当简单且稳定的特点,如果企业很复杂,而
产业环境也不断在变化,那么我们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去预测其未来现金
流量,碰巧的是,这个缺点一点也不会让我们感到困扰。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
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么,而是他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么。只要能够尽
量避免犯重大的错误,投资人只需要做很少的几件正确的事情就足可以保证盈利
了。第二,亦是同等重要的,我们强调在我们的买入价格上留有安全边际,如果
我们算出一只普通股的价值仅仅略高于它的价格,那么我们不会对买入产生兴
趣。我们相信这一安全边际原则—格雷厄姆非常强调这一原则—是成功投资的基
石。
既然这些公司的盈利像债券一样稳定,我们就可以用类似于债券的简单估值
方法进行估值。是不是很简单?这正是巴菲特选股的秘诀。
巴菲特的选股秘诀选:寻找利息持续增长的续“股权债券”
20世纪80年代末期,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做演讲时透漏了他的选股秘
诀。他只选择那些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这类公司的股票股权相当于一种
股权债券。
所谓股权债券,就是说本质上是股票,拥有公司部分股权,能够享有相应的
利润分成。但形式上像债券,每年可以享有的利润就像债券利息一样稳定。公司
的税前利润相当于债券支付的利息。
但不同于普通的债券,股权债券所支付的利息稳定,但并不是固定的,而是
年复一年的保持增长态势,股权债券的内在价值自然也在不断攀升,最终会推动
公司股价在长期内持续增长,原因很简单,巴菲特知道,股市长期而言是一台称
重机,最终会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增长。
听起来似乎有些复杂。其实就像你买债券一样,是复利,也就是利滚利。表
面看起来利率是不变的。但你每年的利息到了第二年,就成了新增的本金,这样
你的本金总额其实是越来越多,尽管利率不变,其实你的利息总额每年越来越多,
按照最初的本金来算,你的实际利率越来越高。
巴菲特寻找的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优秀公司,其实就是按照一个复利模
式,而且利率水平相当高的赚钱机器。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第一年股票投资1美元,每年投资收益率是20﹪。
第二年,你的本金就是最初的 1 美元加上第一年的盈利 0.2 美元,一共 1.20 美
元。第二年底,收益率还是 20﹪, 你新增的盈利就是 1.2 美元乘以 20﹪是 0.24
美元。就这样,第三年、第四年,利滚利,一直持续滚下去。
猜一猜,10 年后,你的本利和是多少?6.19 美元。
你下一年按 20﹪的收益率新增的盈利是多少?1.238 美元。
按你最初的本金 1 美元计算,收益率高达 123﹪以上。
这样一只一年赚 1.238 美元的股票,值多少钱?
用一只一年赚 5﹪的长期公司债券或者债券来衡量,其价值为 1.238 美元除
以 5﹪,等于 24.76 美元。相对于你最初投入的 1 美元本金,升值了 24 倍以上。
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巴菲特开始以平均每股 6.5 美元的价格购入可口可乐公
司的股票,该公司的税前利润为每股 0.70 美元,相当于每股 0.46 美元的税后利
润。从以往的数据来看,可口可乐公司一直保持着每年 15﹪左右的利润增长率。
由此,巴菲特认为他买到的是可口可乐公司的股权债券,这种债券能为他每股
6.5 美元的投资最初带来 10.7﹪的税前回报率,同时他认为该回报率将以每年
15﹪的速度增长。
那巴菲特投资的可口可乐公司的股权债券,结果怎么样呢?
可口可乐公司的税前利润以每年大概 9.35﹪的增长率增长,截止 2007 年其每
股收益为 3.96 美元,相当于税后利润每股 2.57 美元。这意味着,巴菲特初始投
资的每股 6.5 美元的可口可乐公司的股权债券,在 2007 年支付了每股 3.96 美元
的税前回报给他,这相当于 60﹪的税前回报率和 40﹪的税后回报率。
股票市场一旦看到这些回报率,终有一日会重估巴菲特的股权债券价值,反映
出其增长价值。
2007 年,可口可乐公司赚取 3.96 美元的每股收益,相当于每股 2.57 美元的
税后利润。按照 6.5﹪的长期公司债券利率计算,其每股股票价格在应在 60 美
元($3.96÷0.065).2007 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在 45-64 美元间
波动。
巴菲特知道,如果他买入一家具有持续竞争增长优势的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
股票市场最终会重估公司的股权债券,其市场价值等以每股盈利除以长期公司债
券利率。的确,股票市场风云莫测,投资者们有时太过悲观,有时太过乐观,但
最终决定长期投资实际经济价值的是长期利率。
分析股票的前提是分析财务报表务。
我们已经知道巴菲特想寻找的是什么样的公司,目标确定了,下一步就是如
何找到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和持续盈利的公司。
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财务报表。
上市公司每年都要向股东公布上一年的年度财务报告,简称年报。在年报中,
公司向股东回报过去一年公司的经营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是财务报表,所有的
财务数据在财务报表中反映。
巴菲特阅读最多的是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
“我阅读我所关注的公司年报,同时我也阅读它的竞争对手的年报,这些是
我最主要的阅读材料。”
“你必须阅读无数家公司的年度报告和财务报表。”
“有些人喜欢看《花花公子》,而我喜欢看公司年报。
巴菲特认为分析企业会计报表是进行价值评估的基本功:
“你必须了解财务会计,并且要懂得其微妙之处。它是企业和外界交流的语
言,一种完美无暇的语言。除非你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它——学习如何分析财务报
表,你才能够独立的选择投资目标。“
“当经理们想要向你解释清楚企业的实际情况时,可以通过会计行业,同样
也通过报表的规定来进行。如果你不能辨认出其中的差别,那么你不必再资产管
理行业混下去了。
分析财务报表其实很简单
分析巴菲特赖以成为世界巨富的投资策略,可以归纳为一句:寻找一家具
有持续竞争,能够保持盈利持续增长的优秀企业,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
巴菲特选股的成功秘诀在于两大关键点:
如何辨别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
如何估算这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优秀公司值多少钱?
学习好不好,用分数说话。
公司好不好,用数字说话。
要回答这两个价值投资决策的关键问题,必须分析财务报表。
巴菲特通过财务报表挖掘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企业的财务报表
可以反映出,这是一个会让你一贫如洗的平庸企业,还是一个拥有持久竞争优势、
让你腰缠万贯的企业。
其实很多投资者都明白分析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但大家都担心分析财务报
表需要很多专业知识,自己根本不懂财务,要学会太难了。
其实分析财务报表很简单。
第一, 只用小学算术。
第二, 只需要看几个关键指标。
第三, 只需要分析哪些业务相当简单,报表也相当简单的公司。
本书就是用简短的篇幅,告诉你巴菲特分析财务报表选择优秀公司股票的
简单方法。
本书主要分成以下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分别叫你如何阅读损益表、资产
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一步步教会你如何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财务指标分
析出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优秀企业。而最后一个部分则教你如何用最简单
的债券估值方法,给这类公司的股票估值,并告诉你根据估值结果决定买
入和卖出时机的方法。
真的非常简单。
不信,就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专家介绍:刘建位,中央电视台《理财教室》节目主持人、汇添富基金管理有
限公司的首席投资理财师,著有著《学习巴菲特》等畅销书。本书特邀刘建位为
全书及每部分撰写专家导读家。
序言
时间追溯到1981年,我嫁给了彼得?\u24052X菲特,成为沃伦?\u24052X菲特的儿媳妇。
沃伦?\u24052X菲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大师,如今也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12年
后,由于种种原因,我离开了巴菲特家族。
新婚不久,我去奥哈马拜访了巴菲特家族。在那里,我结识了这位投资大师
的一些忠实学生,他们把自己成为“巴菲特追随者”。戴维?\u20811X拉克就是其中最
成功的追随者之一,他随身携带一个记有巴菲特投资智慧的笔记本,总是一丝不
苟、孜孜不倦地学习。正是得益于他的笔记本,我与他才合作出版了一系列的投
资畅销书:《巴菲特之道》、《巴菲特法则》、《巴菲特法则实战手册》以及《新巴
菲特法则》。这些书被翻译成17种不同国家的语言,包括希伯来语、阿拉伯语、
中文和俄文。
《巴菲特之道》后的巨大成功之后,在2007年伯克希尔?\u21704X撒韦公司的年
会上,我又碰见了戴维。我们共进午餐讨论了投资分析方法的历史发展情况。他
指出,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债券投资分析家们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
力。华尔街之父,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u26684X雷厄姆在其股票分析中就沿用了债券
投资的分析方法。
但是,格雷厄姆从来不会将在同行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与其他平庸之
辈区别对待。他只关心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助其渡过经济难关,逆转股价
直线下降的局势。他更不会将公司股票持有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只要手中
的股票两年内没有起色,他就会毅然抛掉。当然,格雷厄姆也没有错过任何赚钱
的机会,只是没有搭上那艘驶向世上最高金山的大船,可以同沃伦一样,成为世
界上最富有的人。
沃伦师从于格雷厄姆,并由此登上了投资舞台。与他的导师不同,沃伦发现
具有长期相对竞争优势的公司是创造财富的巨大原动力。他认识到,持有这些优
秀公司股票的时间越长,你就会越富有。格雷厄姆也许会认为这些超级公司的股
价都过高,但沃伦觉得根本没有必要等到“大削价”的时候才进场,只要支付的
价格合理,他同样可以从那些优质公司身上赚个盆满钵满。
为辨识出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沃伦设计出了一套独特的分析工具帮助
他寻找这类超级明星公司。虽然沃伦是格雷厄姆的忠实弟子,但他看待事物的角
度新颖独特,它能够判断出这家公司是否有能力摆脱困境,是否真的具有长期竞
争优势,并让他长期获得丰厚收益。
午餐结束后,我问戴维我们可不可以写一本关于分析公司财务报表的入门
书,力求简明扼要、易学易懂,将沃伦用以发现极具发展潜力公司的财务分析工
具介绍给大家。
我希望这本简单易懂的书可以教会投资者如何阅读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识
别出巴菲特梦寐以求的优质公司。书中不仅解释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各项内
容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让投资者知道,他们应该去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
杰出企业。
戴维十分赞同这个想法,于是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现在你所看到的这
本书。
我们由衷地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跳出过时的格雷厄姆价值模式,发现具有持
续性竞争优势公司的财富创造力,像沃伦?\u24052X菲特一样在投资道路上取得巨大突
破。在此过程中,你会发现投身于股海中的自己不会受到于华尔街的喧嚣和躁动,
而且还有希望成为世界顶级的智慧型投资者。就让我们跟随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
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脚步,阔步走向黄金大道吧!
玛丽巴菲特
2008年8月
第1章 让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的两大富发现
巴菲特年过花甲时,开始重新视本杰明?\u26684X雷厄姆的投资策略。他深刻阐
述了什么样的企业具有投资价值,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实现长期收益最大化。事实
上,巴菲特在他的论述中摒弃了已经沿用数年的格雷厄姆式价值投资策略,并在
这个过程中创造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本书出版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巴菲特的两大发现——
如何辨别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
如何估算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的价值?
我们将详细解释这种独特的投资策略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巴菲特是如何利用
公司财务报表以实施他的投资策略——而这些策略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第2章让巴菲特成为超级富豪的企业类型业
要理解巴菲特的第一重大发现,我们需要了解华尔街的本质及其主要参与
者。在过去200年间,尽管华尔街提供了大量的商业服务,但同时也提供了一个
大型赌场——在这里,以投机者身份冠名的赌徒在股票价格走势上放置了大量的
筹码。
早期,这当中部分赌徒取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地位,他们成为金融报刊上人们
关注的焦点。大“钻石”吉姆?\u24067X拉迪和伯纳蒂?\u24052X鲁克是少数几个在这个领域
以投资大师身份进入公众视野的范例。
现代,以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和信托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取代了过
去的个人投机者。机构投资者以其专业的选股能力向大众推销,并以丰厚的年收
益率为诱饵不断吸引那些渴望一夜暴富的短视群体。
一般情况下,股票投机者都属于“三心二意”之人,有好消息时就追涨买入,
有坏消息时则匆匆抛售。如果一只在几个月内几乎纹丝不动,他们就将其卖掉,
并继续寻找其他股票。
新一代赌徒中的佼佼者发明出复杂的计算机程序,用以测算股票价格上涨或
下跌的速度。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正加速上涨,计算机将执行买入命令;若股票
价格开始加速下跌,计算机则执行卖出命令。这样一来,便会产生数以千计各种
股票的大量买进卖出情况。
这些以计算机为工具的投资者今天买入一只股票,第二天就在市场卖出的现
象已经不足为奇。通过这类计算机系统,对冲基金经理为他的客户创造了巨额利
润。但这也有圈套:他们也可能令他们的客户赔钱。当他们赔钱时,还有部分遗
留本金的客户将赎回他们的基金,然后去寻找新的基金经理为他们出谋划策。
华尔街随时都充斥着这些主流或非主流选取股票跌宕起伏的故事。
这种疯狂的投机性买进卖出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史上最疯狂的买入发生在
1920年,一度将股票价格推高到天价。但在1929年大崩盘来临时,股票价格又
被直线打压至最低。
20世纪30年代早期,华尔街有一个很富有激情的年轻分析师-------本杰明?格
雷厄姆,他发现华尔街大多数自命不凡的基金经理在大量买进卖出股票时,根本
不考虑公司的长期经济运行情况。他们所关注的只是股票价格在短期内是上涨还
是下跌。
格雷厄姆还发现,这些疯狂投机的主流股票投资者追涨杀跌时,会将股票价
格推到非常荒唐可笑的地步,与他们所购买股票公司的实际长期基本经济状况完
全背离,他也认识到,同样是这些投机者,有时会将股票价格打压到非常低的价
位,完全忽视这家公司良好的长期发展前景。这些严重被低估的股票让格雷厄姆
看到了一个美妙的赚钱机会。
格雷厄姆的理由是,如果他在股价低于其长期内在价值是买入这些处于超卖
状态的公司股票,终有一日,市场会承认它的错误低估,然后将它们的估价纠正
过来。一旦价格向上调整后,他可以卖出这些股票,并因此获利。这是我们如今
所熟知的价值投资基本原理,而格雷厄姆就是价值投资的始祖。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明白一点,那就是格雷厄姆并不在意他所买的公司属于
什么行业。用他的话说,就是所有公司都有一个内在的均衡价格。当他在30年
代后期开始实践价值投资时,他着重寻找那些交易价格比其公司库存现金一半都
少的公司。他美其名曰“用50美分买1美元”。此外,他还有其他投资原则,比
如从不买股票价格超过其每股盈利10倍的股票,又如当一只股票股价涨幅超过
50﹪时就卖出。如果股票价格在两年内没有上涨,他也会坚决卖出。的确,他的
眼光要比那些华尔街的投机者远一点,但事实上,如果这个公司在 10 年后才有
表现的话,他将获得零收益。
20 世纪 50 年代,当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他就追随格雷厄姆学习
价值投资,恰值格雷厄姆退休之前,他进入格雷厄姆的华尔街公司开始了分析师
生涯。在那里,巴菲特工作在著名的价值投资者沃尔特?\u26045X洛斯身旁。通过阅读
成千上万份公司财务报表,刚刚大学毕业的巴菲特练就了一双发现价值低估的慧
眼。
格雷厄姆退休之后,巴菲特回到自己的家乡奥马哈。在那里,巴菲特可以远
离华尔街的喧嚣嘈杂,潜心思考其导师的投资理论和方法。也就在那时,他发现
格雷厄姆投资法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并不是所有“格雷厄姆式”的低估值公司都会实现价值重估上涨,某
些公司甚至以破产告终。不是所有投资都能“百发百中”,亏损的部分也可能超
过所有的盈利。格雷厄姆试图通过分散化投资组合以规避这种不利局面,有时这
些组合中含有100种以上的公司股票。此外,格雷厄姆还采用了一种策略,即坚
决地处理掉两年内没有上涨的股票。但当最后期限来临时,大部分“低估股票”
仍停留在低估状态。
巴菲特发现,他和格雷厄姆买入的股票按格雷厄姆“50﹪收益法则”卖出后,
其中很多股票在随后几年内还继续保持着上涨势头。他发现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
攀升到远远高于格雷厄姆抛售时的价位。这正如他们买了一张开往容易街的列车
票,但在列车到达站点就下车了,因为他不清楚他最终驶向何方。
巴菲特决定对这些“超级明星股”的经济动力进行进一步探究,希望能在他
导师的投资报酬率上有所提高。于是,他开始研究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探究这
些公司具有如此美妙的长期投资价值的内在原因。
巴菲特了解到,所有“超级明星股”都得益于某种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为它
们带来类似垄断的经济地位,使其产品能要价更高或者增加销售量。在这一过程
中,它们能比竞争对手赚更多的利润。
巴菲特同样认识到,如果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竞争优势具有稳定持续性,那么公司价值会一直保持增长。既然公司价值会
保持增长,那么巴菲特理所当然会尽可能长久地持有这些投资,使其有更大的机
会从这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中获取财富。
巴菲特还注意到,通过价值投资者或投机者,或二者的综合参与,终有一天,
华尔街会认识到这些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并推动其股票价格反转上升。看起来,
正式这些公司的持续性竞争优势让它们的价值投资者成为名副其实的预言家。
此外,巴菲特还发现了另外一种更神奇的东西。由于这些公司具有难以置信
的长期经济优势,所以它们几乎不太可能濒临破产边缘。这意味着华尔街的投机
者把这些股票的价格压得越低,巴菲特买进这些股票后亏损的风险就越小。越低
的股价同时意味着越大的潜在上涨获利空间。他在低位持有股票的时间越久,他
能从这些价值低估公司获利的时间就越长。一旦股票市场最终承认了这些公司即
将到来的美好前景,随之而来的就是巨额财富。
所有这些完全推翻了华尔街的一条格言:要获得更多的利润,你不得不加大
你所能承受的风险。巴菲特发现了投资的圣杯,他找到了一种使风险最小化,却
能带来潜在收益增长的投资。
令事情更简单的是,巴菲特认识到他不再需要等华尔街提供一个便宜的价
格。如果他决定投资足够长的时间,他就可以为这些超级公司的股票支付一个公
平合理的价格,并且一直持有。锦上添花的是,他发现如果进行长线投资,绝不
卖掉这些股票的话,他还可以有效地将资本利得税推延至遥远的将来,只要一直
持有,他的投资就能以复利率速度增长,并且免税。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1973年,巴菲特投资0.11亿美元于华盛顿邮报公司,
一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报业,并且一直持有到现在。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
他一直持有这项投资,如今,这笔投资价值涨到了天文数字14亿美元。投资0.11
亿美元能获得14亿美元的收益!多么体面的投资报酬率!而且最绝妙的是,巴
菲特还没有为他的利润支付税费,因为至今为止他没卖出任何一股。
另一方面,如果格雷厄姆按照他的50﹪法则,将在 1976 年,以约 0.16 亿
美元卖出巴菲特的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为此他还要支付占所有利润 39﹪的
资本利得税。更糟糕的是,那些华尔街的主流股票投资者在过去的 35 年间可能
上千次持有这只股票,进进出出偶有 10﹪~20﹪的利润,并且每次卖出时都要
支付税费。但是,巴菲特累积了 12460%的收益率,并且直到如今,还未对其 14
亿美元收益支付任何税费。
巴菲特懂得,只要投资了一家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他就最终会成为
一个坐拥亿万美元资产的超级富翁。
第3章巴菲特的淘金之地金
当我们开始寻找具有持久竞争优势,并可以让我们发财致富的公司时,如果
知道从何处着手会大有益处。巴菲特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顶级公司不外乎三
种基本商业模式:要么是某种特别商品的卖方,要么是某种特别服务的卖方,要
么是大众有持续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卖方与低成本买方的统一体。
让我们分别就此进行讨论。
提供某种特别的商品:诸如可口可乐、百事、箭牌、好时、百威、库斯、卡
夫、华盛顿邮报、宝洁和菲利普?\u33707X里斯一类的公司。通过客户需求和调研、客
户经验管理和广告推动效应,生产商把他们的产品理念灌输进我们的脑海中。每
当我们想要满足自己某方面需求时,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们的产品。想要嚼口香
糖?你会想到箭牌;在一个炎炎夏日的工作结束后,想要来瓶冰镇啤酒?你会想
到百威;饮可口可乐,万事如意……
巴菲特认为这些公司事实上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此时公司没
必要去改变自己的产品。你会发现这是件好事情:公司可以一边索要更高的价格,
一边又可以卖出更多的商品。如此一来,公司的财务状况自然会愈来愈好,最终
又将体现在财务报表上。
提供某种特别的服务:诸如穆迪公司、H&R 布洛克税务公司、美国快递公司、
服务大师公司、富国银行之类的公司。与律师和医生行业类似,这些公司为大众
提供生活必须而且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些公司是以整个机
构树立服务品牌,而不是以单个的服务人员为主。当缴纳税费时,你会想到 H&R
布洛克税务公司,而不是处理该项业务的该公司里的某某人。当巴菲特买入所罗
门兄弟公司——一家投资银行(现隶属于花旗银行)的股票时,他认为他买入的
是一个机构。后来他又卖了这只股票。原因是,当公司的顶尖人才带着他的高端
客户跳槽时,巴菲特意识到这是一个以人员为主导的公司。在此种类型的公司里,
员工可以要求得到公司大部分利润,而公司股东只能获得很少一部分。这样一来,
投资者当然不会变得富有。
提供特别服务的公司盈利模式简单易懂。它无需花费大量资金来重新设计产
品,也无需建造生产厂房和存储仓库。只要获得良好的口碑,提供特别服务的公
司可以比销售一般产品的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
大众有持续需求的商品或服务的卖方与低成本买方的统一体:比如沃尔玛、
好市多超市、内布拉斯加家居超市、波仙珠宝店和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运输公
司。在这里,大宗交易可以创造丰厚的利润,薄利多销所增加的收益远远高于单
价折扣所承受的损失。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既是低成本卖家,也是低成本买家。
正因如此,你的利润空间可以高于竞争对手,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低廉
的产品或服务。哪里有廉价商品,消费者就会蜂拥而至。在奥马哈,如果你想为
家里买一个新的烤箱,内布拉斯加家居超市可以为你提供各种品牌的产品,而且
价格低廉。想运输货物出港吗?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运输公司的运费最便宜。
生活小镇的你想买到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吗?那就去沃尔玛吧!
事情就这么简单:要么是某种特别商品的卖方,要么是某种特别服务的卖方,
要么是大众有持续需求的商品或服务的卖方与低成本买方的统一体,年复一年,
你定会收获累累硕果。
第 4 章 “持续性持”是巴菲特打开金库的钥匙库
巴菲特十分清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创造了一切财富。在过去的 122
年里,可口可乐公司一直销售着同一种产品,并且很可能在未来的 122 年里还会
继续销售这种产品。
产品的一致性为公司创造了稳定的利润。如果公司无需频繁更换产品,它就
不必在研发方面花费几百万资金,也不必投入几十亿的资本去更新厂房设备。如
此一来,金库的钱就会累积成山了。同时,公司不必承担繁重的债务,也不必支
付高额的利息,最终可以节约一大笔钱,用以拓展公司业务或者回购公司股票。
要知道,回购股票可以提高每股收益和公司股票的价格,使股东更加富有。
因此,当巴菲特查看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时,他总是在试图寻找这种“持续
性”。这个公司是否保持着较高的毛利率?是否一直承担较少的债务,甚至没有
债务?是否从来无需在研发方面耗费大量资金?其盈利是否保持稳定,或者持续
稳定地增长?财务报表所表现出的“持续性”可以让巴菲特了解这个公司竞争优
势的“持久性”。
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去看看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吧。这就
是巴菲特的做法。
第 5 章 财务报表概述财务报表报:淘金之地
巴菲特通过财务报表,挖掘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企业的财务报表
可以反映出这是一个会让你一贫如洗的平庸企业,还是一个拥有持久竞争优势、
让你腰缠万贯的企业。
财务报表分为三类:
第一,损益表。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一般来说,
在每个会计期间,企业的会计人员会为股东编制季度和年度损益表。通过阅读和
分析损益表,巴菲特能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判断例如利润率、股权收益、利润
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这一点尤其重要)。在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得益于持久竞争
优势时,所有的这些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从资产中扣除
负债,我们就能算出这个企业的净资产。企业可以编制一年中任何一天的资产负
债表——它能反映出企业在特定日期所持有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以及这天的净
资产。
通常的情况下,企业为股东编制每个季度和每个会计年度的资产负债表。通
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各个项目。例如,现金资产和长期债务,巴菲特可以判断
该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三,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有利于我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