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依我来看,教育的功用就是使个人释放出追求圆善、真理以及神的活力,这份活力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他必定是好公民。但是如果我们只有规范,而缺少了对这一切的了解,那就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是具有破坏性的。除非你们每一个人都受到这样的教育,那么当你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时,你们才能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才有足够的能量去发现什么是真理,否则你只会被社会吞没,你会被扼杀和毁灭,你的余生必定是可悲而痛苦的。就像河流创造了阻挡自己的河岸一样,追求真理的活力不需要任何压力就能自己创造出规范,如同河流寻找大海一般,这股活力必定也能找到自己的解脱。
问:英国人为何统治印度?
克:你知道的,那些比较有活力的、有生命力、有包容力和有精神的人,他们带给那些比较没有活力的邻居的,不是福利就是不幸。有一段时期印度曾经在亚洲大放过异彩,印度人民当时充满着创造的热忱,把宗教传到了中国、日本、印尼和缅甸。当时还有一些比较商业化的国家,商业化也许是必须的,但是也注定有它的不幸,这就是人生。奇妙之处就在于:那些追求真理或上帝的人类,他们总是更具有爆发性,他们散发出惊人的能量,不但自己拥有,同时还影响他人。
征服者及统治者在历史上来了又去了,但是人类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永远都在支配、臣服和抵抗。然而,那些追求真理的人,他们是不受任何社会及文化限制的。
问:即使在静坐冥想时,似乎还是不能觉察什么是真相,所以请你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相?
克:让我们把“什么是真相”的问题暂时放在一边,先来考虑什么是静坐冥想。
对我来说,静坐冥想和你所读到的或上师教你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冥想就是了解自己意念运作的过程,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没有自知之明,不论你有多少思想都毫无意义。缺少了基本的自知之明,思想就只会把人带入灾祸之中。人的每一个心念都有它的含义,你的心智要能够觉察其中的含义,不只是一两个念头而已,而是每一个升起的意念。通常所说的冥想,只不过是专注在某一个特定的感觉、形象,或是一连串的咒语上面,其实这都是自我催眠。
因此,不论你是安静地坐着、说话或游戏,你是否都能察觉自己每个念头的含义以及自己的每一个反应?你试试看就会发现要想察觉每一个意念的活动有多难了,因为念头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堆积起来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你真的想检查每一个念头以及它的含义,它们就会逐渐缓慢下来让你观察了。
这种把思想减缓以及检查每个念头的过程,就叫作冥想。如果你深入其中,你就会发现,因为自己对每个念头都觉察到了,因此,那个如同大仓库一般充满着相互交战的念头的心,就逐渐变得愈来愈安静,直到完全寂静为止,然后就不再有任何的冲动、压迫和恐惧。在这份寂静中,真相就展现了,但其中并没有一个“你”的存在,因为经验者只不过是思想的产物,如果没有思想,经验者就根本不存在了。
问:如果我们犯了错,而别人已经指出我们的错误来,我们为什么还会再犯同样的错?
克:你认为呢?即使有人告诉你十几次不要摘花朵、折断植物、破坏家具、乱丢纸屑,你为何依然故我?请注意听我的话,你就能明白了。
当你在做这种事的时候,你是漫不经心的,不是吗?因为你欠缺觉察和思考,你的心已经进入睡眠状态,所以你才会做出这些显然是愚蠢的事情。只要你不是完全警醒的,整个人不是完全在那儿的,只告诉你不要犯错又有什么用?
但是如果教育者能指导你如何用心,如何真的有觉察力,如何怀着愉悦的心情观察树木、鸟儿、河流以及大地的丰美,那么你只需要少许的提示就能领悟良多,因为你已经变成一个里外都敏感而充满活力的生命。
很不幸的是,你的敏感度已经被破坏了,因为从你出生到死亡的那一刻,你一直都被指使着去做这做那。你的老师、父母、社会、宗教、传教士以及你自己的野心、贪婪、嫉妒,都在对你说“做”或“不做”。你必须非常用心,你才能不受这些“做”与“不做”的限制,才能保持敏感,然后才能自然地不去伤害别人、不乱丢纸屑,也才会把路上的石块移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替你增添一些头衔,而且要把你这种用心的精神唤醒,你才会成为一个敏感、机警而良善的人。
问:什么是人生?我们如何才能快乐?
克:一个小男孩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什么是人生?如果你问一个生意人,他会告诉你人生就是卖东西、赚钱,因为这就是他从早到晚所做的事。一个有野心的人会告诉你,人生就是为了功成名就的奋斗过程。对于一个有地位、有权势的人来说,他已经是公司的首脑或是国家的领袖,他的人生就是自我的完成。对于一个工人来说,尤其是在印度这个国家,人生乃是永无休止的工作,连一天都无法休息;它是肮脏的、不幸的,连食物都缺乏。
然而在这一切的努力、奋斗、饥饿和不幸之中,人类有可能快乐吗?很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受苦的人类又为自己做了些什么?他从不质疑,也不问人生到底是什么,只是空谈着快乐。他一面剥削别人,一面高谈着兄弟爱。他发明了超我、超灵的观念,以为可以借此得到永恒的快乐。但是当你寻找快乐时,快乐是不可能来到的;它是一项副产品,只有当你的心中有了善、爱,祛除了野心而又能寂静地追寻真理事,快乐才能来到。
问:我们为何彼此斗争?
克:我想年长的人也会问同样的问题,不是吗?我们为何彼此斗争?我们高谈着和平却暗中准备作战,为什么?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喜欢竞争、格斗,事实就是如此;否则我们早就停止争斗了。在争斗之中,有一种强化的存在感,这也是事实。我们以为任何形式的奋斗,都能帮助我们活命。但是你知道,那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有一种完全不需要奋斗的生活方式,就像一朵百合,一朵生长中的花朵,它从不奋斗,它只是纯然地活着。它本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完善。但是从没有人这样教导过我们。我们总是学习如何去竞争、格斗,如何成为军人、律师、警察、教授、校长、商人,我们都想爬到顶端,都期望成功。有许多人外表上看起来谦虚,但是只有那些快乐的人,他们的内心才是真正谦卑的,只有这种人才不争斗。
问:人心为什么不能善待别人也不能善待自己?
克:不能善待别人到底是什么意思?一个充满野心、贪婪、嫉妒、背负着传统和迷信、残酷、剥削别人的人,必定会给社会带来争斗和灾祸。人只要缺乏自知之明,就会制造对立。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只是读书,而必须了解自己的原因。一本书也许能教你如何得到自知之明,但是真正的自知之明是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的。人心在关系的这面镜子里如果真的看清楚自己,就能得到自知之明。缺少自知之明,我们就根本无法解决世界的乱局——这个由我们所有人制造出的不幸。
问:一个追求成功的心与追求真理的心有何不同?
克:它们是同一个心。但是一个追求成功的心是无法发现真理的。为了了解真理,我们就必须在错误中看见真理,在真理中看见真相。
第二十五章 不费力的生活
你有没有怀疑过为什么人长大以后,就失去了生命中所有的喜悦?目前你们这些年轻人都还算蛮快乐的;你们有你们的小问题,还要担心考试,但是除了这些问题之外,你们的生活还是有某些喜悦的,不是吗?你们自然而然、十分容易地接受了生命,你们用轻松的、快乐的态度来看待事物。但是等到长大以后,我们似乎就失去了这种超然于世俗之外的、具有更深含义的喜悦。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进入了所谓的“成熟期”之后,反而变得呆滞,对喜悦、美、蓝天及大地都不再敏感了?
你知道,当一个人扪心自问这些问题时,许多种解释都会浮上心头。其中有个解释就是:我们都太关心自己了。我们努力变成某某人物,奋力得到并维持某种地位,我们有下一代以及其他的责任,我们必须赚钱。所有这些外在事物很快就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使我们失去了生活的喜悦。
你看看周遭那些年长的面孔,你看他们有多么哀伤,多么操劳过度而不健康,他们是那么退缩、冷漠,有时候甚至有点神经质,一点笑容也没有。你难道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吗?即使我们问自己为什么,大部分人似乎得到一个解释以后也就满足了。
昨天黄昏时分,我看见一艘满帆的船,在西风的吹送下逆流而上。那是一艘大船,载满了薪柴驶向城镇。太阳正在西下,这艘背对天空的船真是出奇的美。船夫只是轻轻地掌舵,一点也没费力,因为西风正在尽力。同样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奋斗以及冲突所带来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快乐地生活,脸上还带着微笑。
我想就是这种费力的态度毁了我们,使我们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奋斗中。如果你观察身边年长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是由一连串的和自己、和配偶、和邻居、和社会的争战所组成的。这永无休止的争战把能量耗尽了。一个喜悦的、真正快乐的人,是不费力生活的人。这不代表你是停滞的、呆板的、愚笨的;相反,只有那些非常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从辛苦和奋斗中解脱。
但是你知道,我们一听见这种自在的、不费力的境界,我们就很想变成那个样子,我们也想达到那种不再辛劳与冲突的境界,因此,我们反而把它变成自己的目标、理想,然后我们又再度被努力、奋斗所局限。奋斗的目标有很多种,但是奋斗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一个人可能为了改革社会、为了寻找神、为了制造和配偶、邻居之间更好的关系而奋斗,或坐在恒河边膜拜上师。这一切都是努力与奋斗。所以奋斗的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奋斗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的心有没有可能随时都自在,完全没有挣扎,不仅仅是偶尔感觉自在就算了?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能进入不再与人比高低的喜乐状态。
我们的困难就在于自己常常觉得不如别人,因此就要奋力去变成某某人物,或是努力克服各种自相矛盾的欲望。但是请不雅解释为什么人的心中充满了挣扎,因为每个能思考的人都知道挣扎的原因在哪里,不外乎就是嫉妒、贪婪、野心和竞争。所以我们不必研读心理学的书籍才能了解自己挣扎的原因,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人心是否可以完全脱离挣扎。
当我们挣扎时,起因总是来自真实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间的冲突。然而,如果不加以任何解释,我们能不能了解挣扎的整个心理过程,然后停止所有的挣扎?我们能不能就像那艘随风而行的帆船一样自在?如果我们努力去达到没有挣扎的状态,这种行动的本身就是一种挣扎,所以这种境界就永远无法达到了。但是如果你在每一刹那都觉察到自己的心如何陷入永不休止的挣扎,如果你只是觉察而不去修正它,也不强迫自己的心达到所谓的平静的状态,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自然而然就停止挣扎了。在这种状态之下,你的心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时学习就不只是收集资料而已了,因为你已经超越了心智的范畴,而发现到不可思议的至宝。这样的心才是充满喜悦的。
观察自心,你会发现从早到晚心中如何充满着挣扎,你的能量都在这种挣扎中浪费了。如果你只解释自己挣扎的原因,你会迷失在解释中,你的挣扎还是不能停止;然而如果你非常安静地观察自己的心,不加以任何解释,如果你只是让你的心觉察它自己挣扎,你很快就会发现你已经进入完全没有挣扎的境界,你所拥有的就是不可思议的警醒。在这种警醒的状态中,是没有高低之分的,没有大人物小人物之分,也没有上师弟子之分,所有的不合理都消失了,因为你的心已经完全觉醒。一个完全觉醒的心,就是喜悦的。
问:我想做一件事,试了好多次都不成功,我是应该放弃努力,还是应该坚持下去?
克:成功就是要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而我们都崇拜成就,不是吗?一个穷孩子长大以后变成了百万富翁,或是一个平凡的学生变成了政府首长,大家都为他们鼓掌喝彩,倍加肯定;每个男孩和女孩都希望得到某种成就。
然而,到底有没有成就这样东西?还是它只是人类追求的一个观念而已?因为你即使达到了目标,永远都还有一个更远的目标在前面等待你去完成。只要你追求任何方面的成就,你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奋斗和冲突之中,不是吗?即使你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你还是得不到休息,因为你想要爬得更高,得到更多。你明白吗?追求成功是一种求取“更多”的欲望,而一个不停地要求“更多”的心,就是没有智慧的心,它是平庸的,愚笨的,因为这种要求更多的欲望,暗示着你已经落入了社会的模式,落入了不断的挣扎中。
什么是满足,什么是不满足呢?不满足就是努力求取“更多”的心态,满足就是停止这种挣扎。但是如果你不明白这整个要求“更多”的心理过程,你是不会得到满足的。
譬如你考试不及格,你就必须再考一次,不是吗?不论如何,考试都是十分不幸的事情,因为它没有任何意义,也不能显示你真正的智慧。大体来说,考试只是记忆力的把戏,或许是运气,但是你还是得努力通过考试,如果不成功,就得继续努力。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日常生活也是同样的过程。我们都在努力追求某些东西,我们从不停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我们从来不问自己它是否值得我们这么费力,所以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它是不值得的,而且我们也从不反抗父母、社会、心灵导师及上师的意见。只有当我们了解这整个追求“更多”的心理过程,我们才能停止以成功或失败的角度来思考事情。
你知道,我们都害怕失败、害怕犯错,不但怕考试失败,也怕在人生中失败。犯错总是被视为一件糟糕的事,因为我们会被人批评、责骂。但是话又说回来,你为何不能犯错?全世界的人不都在犯错吗?如果你永远不犯错,世界是否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一团糟?如果你怕犯错,你永远也不会学到东西。
年长的人永远在犯错,然而他们都不希望“你”犯错,因此,他们就扼杀了你的创新才能。他们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害怕如果你观察并且质疑所有的事情,经过自己的实验之后,你会亲自发现一些真相,然后就会从传统、社会和父母的权威中抽离出来。因此,你总是被教导着去追求成就。你会发现成功这种东西往往是从被人尊敬与否的观点来看的。即使是圣人,他的所谓的精神成就,也必须是受人尊敬的,否则他就得不到认可,得不到追随者。
所以我们总是从成就、从追求“更多”的观点来思考。这所谓的“更多”乃是由受人尊敬的社会贤达来决定的。换句话说,社会很小心地建立了一个特定的模式,并且根据这个模式来判定你是成功或失败了,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根据成败来决定事情的。但是很不幸的,世界上有智慧的人太少了,也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一切。有智慧的人真正关心的是看清真相以及了解问题,而不是从成功或失败的角度来思考的。只有在我们并不是真的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时,我们才会以成功或失败的观点来考虑事情。
问:人为什么基本上都是自私的?我们可能尽量在行动上做到不自私,但是当事情牵涉自己的利益时,我们就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漠视别人的利益。
克:我想我们不应该以“自私”或“不自私”来形容自己,这点非常的重要,因为用字对人心有极大的影响力,当你骂一个人自私时,他似乎就被盖棺论定了。称一个人为“教授”,你接近他时心中就有不同的感受。称一个人为“圣人”,他的四周立刻就出现了光圈。你观察自己的反应,你会发现以下的字眼譬如“律师”、“商人”、“州长”、“仆人”、“爱”、“上帝”等等,它们对你的人和神经系统都有奇特的效果,某个代表特殊职务的名称会唤起某种阶级意识,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祛除这种字眼与感觉联想到一起的下意识习惯。你的心对“自私”这个字眼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它代表的是非常错误、非常不高超的情境,你一旦开始对任何人事有了这种感想,你的心就盖棺论定了。所以你问我“为什么人基本上都是自私的”,这其中已经含藏着盖棺论定的意味。
你必须能够觉察到某些字眼会造成你的神经上、情绪上或思想上的赞同或非难。譬如你声称自己是个善妒的人,你很快就阻绝了进一步的探索,你已经停止去深入研究善妒的整个心理过程。同样的,有许多人说他们努力发扬兄弟爱,但是他们所做的每件事都在违背兄弟爱。他们并没有认清这个事实,因为“兄弟”这个字眼使他们感觉有意义,因此,他们已经被这个字眼说服,他们不再进一步去了解兄弟爱,所以不论这字眼引起何种的情绪及神经上的反应,他们都不再做进一步探索,因此,也就永远找不到真相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去实验和弄清楚,到底我们能不能纯粹地看到事实,而不从字眼联想到非难或是赞赏。如果你能看到事实,没有任何非难或赞同的感觉,你就会发现在这种观察之下,你的心与事实之间的障碍就去除了。
你观察看看自己是如何去接近人们心目中的大人物的,你会发现,“大人物”这个字眼已经影响了你,因为报章书籍以及大人物的跟随者都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于是你就接受了这个看法;或者你会持完全相反的看法,然后说:“多蠢啊!他根本不是什么大人物。”然而如果你能远离所有外界的影响,只是纯粹地看着事实,你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观点。同样的,“乡下人”这个字眼所引起的贫穷、肮脏、卑微及其他的联想已经影响了你的想法。但是,如果你的心不受任何影响,你不非难也不赞同,只是看着、观察着,那么你就不会再以自我中心,也不会再有“自私”以及“如何变得不自私”这类的问题了。
问:一个人从生到死为何总是希望被别人爱?如果他得不到这份爱,为何他就无法像其他人那样的泰然自若和充满信心?
克:你认为其他人是充满信心的吗?他们也许是在自我炫耀、装模作样,但是你会发现在这种演出的背后,他们其实是空虚、无聊而平庸的,他们根本没有真正的信心。人为什么希望被爱?你难道不希望被父母、老师、朋友爱吗?如果你是成年人,你希望被妻子、丈夫、孩子或是你的上师关爱。人为什么总是永不休止地渴望被爱?
请仔细听我的话。你希望被爱,因为你的心中没有爱。你的心中一旦有了爱,你希望被爱的渴望就停止了,你就不再需要别人来爱你了。只要你还需要别人来爱你,你的心中就是没有爱的;如果你的心中没有爱,你就是丑陋的、残忍的,那么你又为什么应该被爱呢?没有了爱,你就是行尸走肉,当一个行尸走肉的人要求被爱的时候,他还是僵死的。反之,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了爱,你永远也不会要求被爱,你永远不会拿着乞丐的钵去请别人填满,只有空虚的人才要求别人来填满自己,而一颗空虚的心,是永远无法以追随上师或是其他上百种寻求爱的方式来填满的。
问:成年人为何偷东西?
克:你难道没有偷过东西吗?你难道没听说过小男孩从其他小男孩那里拿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吗?在人生中也是如此,不论我们年轻或年长,我们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年长的人做得比较狡猾一点罢了,他们用一大堆好听的说辞来掩饰,他们要财富、要权力、要地位,他们以心照不宣、图谋和哲理的方法来得到他们想要的。他们也偷,但是不称为“偷”,因为“偷”已经被换成令人尊敬的字眼了。
然而,我们为什么要偷东西?首先,因为目前的社会是组织化的,因此,它把许多人的生活必需品都剥夺了,某些下层社会的民众没有足够的食物、衣服及容身之处,所以他们就只好自己解决问题了。此外,还有些人不是因为食物不足而偷,而是因为他们是反社会的人。对这些人而言,偷东西已经变成了一种游戏、一种刺激,这代表着这些人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要了解生命的含义,而不是努力通过考试而已。世上还有一种高层次的偷窃、就是偷别人的想法与知识,当我们追求任何形式的“更多”时,我们很显然就是在偷窃。
我们为何永远在要求、乞讨、希望及偷窃呢?因为我们心中什么也没有;在内心里,在心理上,我们就好像一只中空的皮鼓。因为我们是空的,所以我们想把自己填满,我们不但偷东西,还模仿别人。模仿也是偷窃的形式,因为你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而别人却是个人物,所以你想用模仿的方式去得到一点他的光荣。这种腐败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脱离了它。所以我们必须知道,这种内在的空虚是否可能被填满?只要我们的心期望被填满,它就永远是空虚的,当人心不再想要填满它的空洞时,这个空洞才会消失。
第二十六章 心智并不是一切
你知道,如果能够非常安静、严肃而平衡地静坐,那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它和观赏那些没有叶子的枯树一样重要。你有没有注意过,那些直耸向湛蓝天空的枯树有多么可爱?那些枯树非常美,而春、夏、秋三季中的树也都美极了,它们的美随着季节而变,观察这些和考虑如何生存是同样重要的。
不论我们住在俄国、美国或印度,我们同样都是人类,身为人类,我们都有相同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以印度人、美国人、俄国人或中国人的身份来看待自己,那是十分荒谬的。这世界有政治、地理、种族和经济的分歧,但是强调这种分歧只能滋长对立和仇恨。目前美国可能比较富裕,这表示他们拥有较多的机械用品、收音机、电视机以及其他的东西,包括生产过剩的食物;然而在印度,却充满着饥饿、贫穷、人口过剩及失业的问题。但是不论我们住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是人类,身为人类的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以印度人、美国人、英国人、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的角度来思考事情,我们就是在制造彼此之间不必要的障碍。
我们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全世界的教育都在把我们训练成简单的技术人员。我们学习如何设计飞机、如何铺路、如何制造汽车或如何操作最进步的核潜艇,然而在所有的这些科技中,我们却忘了自己是人类,这意味着,我们企图用脑子里的东西来填补我们的心。
在美国,机器带来自动化的生活,它把更多的人从长时间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印度正在朝这个方向走,未来我们也将面临如何运用我们的时间这个问题。目前雇用上千名劳工的工厂,日后可能只任用几名技术人员就够了。那么,那些失业的工人突然有那么多空闲时间,他们该怎么办?如果教育不正视这个问题及人类其他的问题,我们的生活将一直是空虚的。
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已经很空虚了,难道不是吗?你也许是个大学毕业生,结了婚而且生活还不错;你也许非常聪明,知识非常丰富,最新出版的书籍你都知道;但是只要你是用脑子里的那些东西填满你的心,你的人生就注定是空虚的、丑陋的,而且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在你把脑子里的那些东西从心中去除,你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有美感。
你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切身的问题,它不是一些与我们无关的、推测出来的问题。如果身为人类的我们,不知道如何照顾我们的地球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事物,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爱我们的子孙,而只考虑我们自身或国家的进步与成功,我们将使这个世界变得惨不忍睹,而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件事。一个国家可能变得非常富有,但是只要有另一个饥饿的国家存在,它的富有就是毒药。我们人类是一体的,地球是我们大家共享的,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关爱,地球就会自动提供给我们食物、衣服及容身之处。
因此,教育的功用不只是帮助你通过考试而已,还要帮你明白生存的所有问题,包括性、谋求生计、欢笑、培养主动创造的能力、做一个认真而懂得如何深入思考的人。同时我们也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神,因为这是我们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房子没有合适的地基是不能久存的,如果我们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神或真相,那么人类所有的发明都是没有意义的。
教育者应该有能力帮助你了解这些事,而且你必须从童年就开始,而不能等到60岁的时候。等你60岁的时候,你就再也找不到神了,因为大部分人到那个年龄早已精疲力尽了。你必须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只有这样,你才能奠下基础,然后你的心灵才能在人类为自己创造的风雨中屹立不倒;然后你才能快乐地活着,因为你的快乐不依赖任何人、事,不依赖珠宝、衣物、汽车和收音机,也不依赖别人对你的爱憎。你快乐不是因为你拥有什么东西,不是因为你拥有地位、财富或学识,只因为你的生命本身就有意义了。但是这个意义只有当你在每一刹那都在寻找真相时才能发现。真理是无所不在的,你无法在教室、庙宇或宗教仪式中找到它。
要追寻真相,我们必须懂得去除多少世纪以来的尘污,请你相信我,这种对真相的追寻才是真正的教育。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会读书和累积知识、获得某种地位以及剥削别人,但那并不是教育。读几个科目只是教育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命中,还有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根本没有学习到,而我们连正确的方法都没有。
如何找到一种生命态度,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收音机、汽车、飞机能和包容这一切又能提升这一切的某种东西结合,这才是教育。换句话说,教育必须从宗教开始。但是宗教与传教士、教堂、教条或信仰都无关,宗教是无条件的爱,它是慷慨,是圆善,如果我们做到这些,我们才是真正的人类。如果我们不通过对真相的追寻,圆善、慷慨或是爱永远不会来到。
很不幸,今日所谓的教育把人生中这个广阔的领域忽略了。你一直被那些没有意义的书本以及更没有意义的考试占据了。这些东西也许会为你谋得一份工作,它确实有些意义,但是目前有许多工厂几乎全部机械化了,因此,我们必须开始学习如何正确运用自己的休闲时间,不只是一个想法而已,而是去发现和了解我们现在所不知道的广大的未知领域。
人的心智以及充满其中的狡诈并不是一切,超越心智的还有一种不可限量的东西,一种心智所无法了解的奇妙境界。在无可限量之中,存在着狂喜和荣耀;存在其中并且经验它就是教育的方向。除非你受到这样的教育,否则你进入这个世界以后,你就会使历代所创造出来的乱局长存。
因此,老师以及学生们真该好好想一想这些问题。不要抱怨,你要促成具有正确宗教精神的组织,在这里人们才能有机会研究、关爱、实践和活在真理中。然后,你会发现生命开始变得不可思议,比这世界上所有的银行存款都要丰富。
问:人类是如何得到这么多知识的?他在物质上是如何演化的?他又如何才得到这么大的能力?
克:人类是如何得到这么多知识的,这是一个蛮简单的问题。知道一些事情,然后把它传给你的子孙,他们又加一点新东西,再传给他们的子孙,就这样代代相传。我们一点一滴地把知识累积起来。我们的祖先对飞机以及今日社会的电子奇迹毫无所知,但是造就这些知识的只不过是好奇心、需求、战争、恐惧和贪婪罢了。
知识有个特点,你也许知道得很多,收集了大量的资讯,但是一个被知识覆盖、被资料拖累的心是不可能发现真相的。也许你可以通过知识和科技来利用一些新的发现,但是“发现”这件事情的本身才是具有原创性的,它是和知识无关的心智中突发的东西。这种爆发性的发现才是最重要的。
印度大部分人都被知识、传统、意见,被父母、邻居的看法中的恐惧所扼杀了,因此他们没有信心。他们就像死人一样,这就是知识对心智造成的负担。知识是有用的,但是欠缺了另外一种东西,它就变成了最具有毁灭性的东西,从目前世界的大事就可以看出来。
让我们看看目前世界的情况:世上有各种伟大的发明,譬如能侦测几千里外飞机的雷达、不必冒出水面就能周游世界的潜水艇、从印度的孟买通到巴那拉斯或纽约等地的电话线路。这一切都是人类知识的成果。
但是我们缺少了一样东西,所以知识被误用了,因而产生了战争、毁灭、不幸及数百万人吃不饱的惨剧;他们一日只有一餐,甚至更少。然而你对这些事却一点也不知道。
你只知道你的书本和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以及巴那拉斯、德里或孟买一角所发生的小小趣闻。你知道,我们也许有很多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缺少了那快乐、荣耀和狂喜的东西,我们最终还是会毁灭自己。
物质上也是同样的,人类通过渐进的发展逐渐在物质上演化,然而他到底从何处得到了如此巨大的能量?在不同领域中的伟大发明家、探险家及发现者,他们一定有巨大的能量,但是我们大部分人的能量都非常有限,不是吗?
当我们年轻时,我们游戏、享乐、跳舞及唱歌,我们一旦成长,这些精力很快就消磨掉了。你注意到这些没有?我们变成疲惫的家庭主妇,我们日复一日地在办公室里长时间工作,一切只不过为了谋生,当然我们不会有什么活力了。
如果我们精力充沛,我们可能会毁掉这个糟糕的社会,我们会做出最令人不安的事情。因此社会刻意要我们没有活力,它用教育、传统以及所谓的宗教和文化把我们扼杀了。
你知道,教育真正的功用就是唤醒我们的能量,让它爆发,让它持续,让它强而有力又热情洋溢,同时还自然具有一种约束力把自己导向对真理和真相的发现。然后这份精力会变得广大而无限,它不但不会造成进一步的不幸,还能创造出新的社会。
请仔细听我所说的话,不要当耳边风,因为它真的非常重要。不要只是同意或不同意,你必须自己去发现这些话是否属实。不要漠不关心,你要不就冷,要不就热。如果你在这些话中看到了真理,而且确实激发了你的热情,那么这份热情、这份能量就会滋长,然后就会带来新的社会。如果你只是在目前的社会中革新,那就像装饰监狱的墙壁一样,你的精力根本无法释放。
所以我们的问题,尤其在教育这方面,就是如何保存我们已有的能量,并且注入更充沛的活力、更大的爆发力,要做到这点需要非常多的了解,因为老师自己通常都没有什么活力、他们早已被资料扼杀,而且深深陷入自己的问题中,因此他们无法帮助学生唤醒这种创造力。对这些事情的了解是学生与老师共同的责任。
问:怎么样才能加强自己的个性?
克:一个能够排除错误并且固守真理的人,就是有个性的人。但是加强个性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遵照书本、老师以及父母所说的话,是比发现我们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发现真理并且护持它,不论生命带来的是不幸或快乐都不受影响,这样才能加强个性。
但是你知道,从来没有人鼓励我们朝这个方向走,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这份活力及精力去发现什么是真理,然后维持在那种状态中,让错误自动消除。可是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不会跟随任何政治或精神领袖,因为你就是自己的明光了。如何发现和培养这种内在的明光,不是等到年老,而是从年轻就开始,这才是教育。
问:在寻找神的过程中,年龄有没有影响?
克:年龄是什么?是不是你活过的岁月?那只是年龄的一部分,你在某年诞生,现在已经15岁、40岁或60岁了。你的身体已经老化了,你的心也被经验、不幸以及生活中的疲劳拖垮了,这种心是永远无法发现真理的。
只有一颗年轻、清新又天真的心才能够发现真相,但是天真与年龄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天真不是孩子的专利,也许孩子并不天真,天真意味着既能勇于经验,又能不累积经验的残渣。
你的心需要各种经验,那是不可避免的,你的心必须对所有事物都有反应,对河流、死去的动物、抬到火葬场的尸体、肩负重物在路上行走的穷苦村民、生命中的不幸及折磨等都有反应。如果你的心没有反应,它就已经死了,但是它又必须能不受经验的影响而对外界反应。
人心是被传统、累积的经验以及记忆的残渣影响而逐渐老化的。人心如果能每天都把昨日的记忆忘掉,从过去的所有喜悦及悲哀中重生,这种心才是清新的、天真的,它是不受任何年龄限制的。如果你失去了这份天真,不论你是10岁或是60岁都找不到神。
第二十七章 寻找真理
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之一,就是改革的问题,尤其是对即将完成学业步入社会的人。许多不同团体的人们,都想要为世界带来一些改变,我们显然也需要改变了。虽然某些国家已经相当富裕繁荣,但是世界各地仍然有饥饿,上百万的人仍然没有足够的衣物及容身之处。那么,我们要如何从根本上革新,而不制造更多的混乱、不幸及争斗?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吗?
如果我们读一点历史,并且观察目前的政治趋势,很明显的,那些我们称为改革的东西,不论它是多么令人心动及必要,最后总是带来另一种形式的混乱及冲突。为了应付这些进一步的不幸,就必须有更多的立法、牵制以及再牵制。改革带来新的混乱,为了纠正这个现象,于是就造成更多的混乱,这种恶性循环是没完没了的。这就是我们面对的问题,这种过程似乎是没有止境的。
然而一个人要如何突破这种恶性循环呢?首先我要提醒你,改革是必要的,这是很显然的事。但是我们是否可能达到一种不再制造更多混乱的改革?我认为任何一个能思考的人都会关心这个最重要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什么样的或什么程度的改革才是必须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达到一种不再带来更多问题和更进一步的改革的革新。
我们要这么做才能突破这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呢?显然,我们必须要靠教育的功用。不论是在小学或大学,我们都必须要处理这个问题,而不只是抽象地、理论地、哲理化地处理它,或是写本书来讨论它,而是真正地面对它,然后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类被局限在这个改革的恶性循环中,不断地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如果不能有所突破,我们的问题是得不到答案的。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思想,才能突破这种恶性循环呢?这种不断制造更多问题的人类活动,又要如何才能改善呢?有没有一种思想能够把人从这种生存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这种改革之后又需要改革的情况中解脱出来?换句话说,有没有一种不是来自于任何反应的行为?
我相信有一种生活方式,其中没有这种因改革而带来更大不幸的情况,我们或许可称之为精神的改革方式。一个真正具有宗教情怀的人,是不在意改革这件事的,他对于只是改变社会制度没有兴趣,他真正要追寻的是真理或真相,而这份追寻的本身就会带来社会的蜕变。因此教育最应该着重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真理或神,而不仅只是帮助他去适应既有的社会模式。
我认为当我们年轻时能够了解这些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抛开那些小小的娱乐以及使我们分心的事情,还有性欲以及微不足道的野心,然后我们才能逐渐对于这个世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感到关怀,而想要采取行动来改善。
可是除非我们具有深切的宗教情怀,否则我们只会制造更多的混乱和不幸;而宗教和传教士、教堂、教条或组织化的信仰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些根本不是宗教,它们只是限制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的方便法门而已。它们只是利用我们的盲信、期望与恐惧而剥削我们的工具。
宗教就是对真理和神的追寻,而这份追寻需要极大的能量、博大精深的智慧和精细的思想。只有在这种对于“无限”的追寻中,才能产生正确的革新行动,而不是那种在特定的社会限制中所谓的改革而已。
要发现真相,我们就必须有极大的爱,而且把人和万物之间的关系觉察透彻,这意味着一个人不只关心自己的进步和成就。追求真理就是真正的宗教,而追求真理的人才是具有宗教情怀的人。
因为他心中的爱是超然于社会之外的,因此他对待社会的态度与那些身处社会并且关心社会改革的人是截然不同的。那些改革者永远不能创造新的文化。具有宗教情怀的人对于真理的那份追寻才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种追寻的本身就会带来它自己的文化,这才是我们惟一的希望。你知道,追寻真理给我们的心智带来爆炸性的创造力,这才是真正的革命,因为在这份追寻中,我们的心从此不再被任何社会的敕令和约束力污染。因为完全从这些束缚中解脱了,所以具有真正宗教情怀的人就能找到真理,而在这种无时无刻不在发现什么是真相的追寻中,新的文化就产生了。
因此能够受正确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老师本身就必须受正确的教育,他才不会把教书视为谋生的工具,才能帮助学生放下所有的教条,不被任何宗教或信仰所局限。在宗教权威或为了遵行某种理念的基础下结合在一起的人,也很关切社会的改革,然而这只是修饰牢墙的行动罢了。只有具有宗教情怀的人,才能真正地改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我们每一个人得到这份情怀,只有这个方向才存在着我们的救赎。
问:我想从事社会工作,但是我不知如何开始。
克:我想重点不在如何开始,而是弄清楚你为什么想从事社会工作。你为何想做社会工作呢?是否因为看见世界上的不幸,如饥饿、疾病、剥削、贫富不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你希望做社会工作,是否因为你心中有爱,所以你并不只关心着自己的成就?还是社会工作只是你自我逃避的方法?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让我举个例子,譬如因为你看见了传统婚姻中的所有丑陋面,于是你就对自己说:“我永远也不要结婚。”所以你投身于社会工作中。还是你的父母怂恿你参加社会工作,或者那是你自己的一份理想?
如果你从事社会工作是出于逃避心理,或是你只是追求由社会、领导人物、传教士或你自己所认定的理想,那么不论你从事任何社会工作,都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幸。但是如果你心中有爱,你追求真理,你就是一个真正具有宗教情怀的人,你不再野心勃勃地追求成功,你的品德和他人的尊敬无关,那么你的生活本身就能促成社会全面的改变。
我认为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还年轻时,就像你们大部分人现在这样,我们都希望能做点什么,社会工作是广被宣传的,书本上、报纸上都提到它,学校里也训练社会工作者等。但是你知道,如果缺少了自知之明,不了解你自己以及你和别人之间的关系,任何社会工作都是没有意义的。
理想主义者及逃避现实的人都不能为社会带来革新,只有快乐的人才能够,而快乐的人并不是那些拥有许多财产的人,快乐的人是真正具有宗教情怀的人,他的存在就是一种社会工作。如果你只成为社会工作者之中的一员,你的心将是空虚的。你也许把钱全都捐掉了,也劝别人捐出他们的钱,也许你会做出一些看似很好的改革,但是只要你的心是空虚的,你的脑中又充满了理论,你的人生就是无聊的、疲乏的,没有喜悦的。所以你首先必须了解自己,从这份自知之明中,才会产生正确的行动。
问:人为何如此无情?
克:这是很容易了解的一件事,不是吗?如果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传达知识,为学生准备谋得一份工作;如果教育的方式只是把理想挂在口边,然后教导学生去关心自己的成就,那么在这种教育下,人自然就变得无情了。
你知道,我们大部分人的心中都没有爱,我们从来没有注意过天上的星星或是流水细语的快乐,我们也从来没有观察过急流上跳跃的月光,或是鸟儿的翱翔。在我们的心中没有一首歌,我们的心总是被占据着,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救人救世的计划与理想,我们宣扬着兄弟爱,但是我们所做的事却与它背道而驰。
因此在我们年轻时就受正确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我们的心才能开放、敏感和热切。但是如果我们心中有恐惧,这份热切、活力和爆发性的体会就会被毁灭。然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恐惧的,我们对父母、老师、传教士、政府、老板都心存恐惧,我们对自己也恐惧。因此生命就变成了一件使人恐惧的、黑暗的东西,所以人就变得无情了。
问:一个人是否能够抑制自己不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又得到自由呢?
克:你知道,弄清楚我们想做什么是世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不但在青少年时代如此,在我们一生中,这个问题都存在着。除非你亲自弄清楚什么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否则你会做一些对你没有太大意义的事,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十分悲惨,正因为你过得很悲惨,你就必须从戏院、酗酒、阅读数不尽的书籍、做社会改革的工作以及其他事情来让自己分心。
所以教育者是否能帮你找出你终身想做的事,而不管父母及社会对你的期望?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不是吗?因为你一旦发现真正爱做的事,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会有能力、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爱做的是什么,你只好去做人人羡慕的律师、政客或这个那个,于是你就不会快乐,因为那份职业会变成毁灭你自己及其他人的工具。
你必须亲自去发现什么是你爱做的事,不要从适应社会的角度来选择职业,因为那将使你永远无法弄清楚自己到底爱做什么。如果你真的爱做一件事,就不会有选择的问题了。 你心中有爱,让爱自己去运作,它就会带来正确的行动,因为爱是永远不会追求成就的,它也永远不会陷入模仿中。但是如果你只是任意做一些你喜欢的事,那并不是你真爱做的事。发现你真正爱做事,需要很深的专注力及洞察力。不要从谋生的角度来开始做一件事,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爱做的事,你自然就会得到谋生的工具。
问:是否只有纯洁的人才能无惧?
克:不要对纯洁、贞节、兄弟爱、非暴力及其他的观念抱持理想,因为它们都是没有意义的。不要刻意让自己勇敢,那只是出于恐惧的反应。要完全无惧,需要极大的洞察力,要对恐惧的整个心理过程及原因都了若指掌。
你知道的,只要你还想得到安全感,也就是那些在婚姻、工作、地位、责任、理念、信仰以及与世界和神的关系中的安全感,你就有所恐惧。只要你心中存有任何形式及任何程度对安全感和满足感的需求,你就必定有恐惧。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这个过程觉察并且了若指掌。
要达到心无恐惧的境界,并不在于追求所谓的纯洁。如果你的心智灵敏、有观察力,无所恐惧,这就是一个天真的心。只有天真的心,才能了解真相、真理或上帝。
很不幸,在印度以及其他地方,人们都把“应该”怎么做的理念看得非常重要,譬如我应该不诉诸暴力、我应该做好人等。这些理念永远都把“应该”怎么做设定在遥远的未来,因此这些理念就永远不能实现了。理念是诅咒,因为它阻止你直接地、简单地、如实地面对真相。这种“应该”怎么做的理念,就变成了逃避的方法。
事实上,你害怕的就是面对真相,你害怕父母会怎么说、别人会有什么看法,你害怕社会的压力、怕疾病、怕死亡。但是如果你面对真相,正视它,走入它,即使它会带来不幸,你也要去了解它,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变得非常简单而清晰,在这种极度的清晰之中,恐惧就终止了。很不幸的是,我们都被一些荒谬的理念所教育,那些理念只能拖延我们的了解,根本没有任何效用。
譬如你有非暴力的理念,然而你自己真的是非暴力的吗?所以何不面对你自己的暴力,何不正视你自己真实的一面?如果你观察自己的贪婪、野心、你的享乐及使你分心的事,然后开始对它们进行了解,你会发现你的进步和成功就在每个当下,那么时间就不存在了。
人心制造了时间的观念以便达到某些成就,它因此也就永远不得安宁,不能寂静。寂静的心才是天真而清新的,即使它有上千年的经验,因为它是天真的、清新的,它才能解决生活中因关系而生起的困难。
问:人是自己欲望的牺牲品,因为欲望造成了许多问题 。我们要如何才能无欲?
克:希望达到无欲的境界只是心智的诡计罢了。因为看到欲望所造成的不幸,所以我们想从中逃脱,于是我们的心就投射出无欲的境界,然后自问:“我如何才能达到那种境界?”接着又怎么样呢?为了达到无欲的境界,你就压抑自己的欲望,不是吗?你扼杀自己的欲望,以为自己已经达到无欲的境界,然而这都是假的。欲望是什么?它是一种活力,不是吗?如果你扼杀自己的活力,你就使自己变得乏味而没有生命力。此乃发生在印度的现象。那些所谓的宗教人士都扼杀了自己的欲望,只有少数人是懂得思考的,并且是自由的。所以重点不在扼杀欲望,而是去了解活力,并且把活力用在正确的方向。
你知道的,在你年轻时,你有无限的活力,那种想要穿过高山、摘下星星的活力。然后社会就开始插手进来告诉你,要你把活力留在监牢的围墙内,因为这是人人尊敬的行为。透过教育及各种形式的管辖和控制,你的活力就渐渐消失了。但是你需要“更多”的活力,而不是更少,因为缺少了巨大的活力,你永远不能发现真理或真相。
所以问题的重点不在于缩减活力,而在于如何保存并增加它,如何使它独立并且持续,但是绝不是被任何信仰或社会所支配,这样它才会形成追寻真理或神的活动。然后活力才具有十分不同的意义。就像一颗小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重重的涟漪,人类的活力如果用在追寻真理上,必将创造出新文化的浪潮。那么这份活力就是无限的、不可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