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古代战争史

_13 (现代)
  公元前120 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
  公元前119 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 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遂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响导,终于迷失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卫青好向天子上报,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身正直,自然不答应。他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拔出配剑引颈自刎。
  汉初的边境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其自然和人文特点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异常坚苦和残酷。远离后方的长途奔袭,急风暴雨般的仓卒遭遇,以及众寡悬殊的孤军奋战,成为经常作战的方式。李广无疑是适应于这些作战特点的杰出将领。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
  
人物篇 秦始皇——赢政
  在中国历史上,是秦始皇第一次创建了空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春秦始皇的一切的确具有创始的意义,他开始了一伟大的时代,即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的时代。
  这是一部男人成功的光荣史,同时这也是一部女人遭罪的血泪史,历史的荣耀和辉煌永远都属于手握权柄的男人,而软弱无依的女人则只能成为历史的殉葬品。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开国君王,秦始皇赢政本身就充满了神话般的奇异色彩。他的身世是一个难以勘破的谜团,他幼时曾是邯郸街头的不良少年,继而成为大秦王室中的陌生人。
  但是,当他真正成为执掌秦国权柄的君王的时候,这个少年老成的人却又成了缔造新历史的开路先锋。他知道韬光养晦,他知道隐忍待时;他下令车裂自己的假父,亲手杀死自己的弟弟,只要阻碍了他前进的步伐,其结果都难逃重责。
  围绕在他身边的人,都慑服于他的淫威之下,即使是女人,无论是他爱的,还是爱他的,都只能成为他的玩物。
  他奠定统一,以法制驭天下,统一度量衡、货币及文字,收天下之兵镝铸为十二金人,封禅泰山,北御匈奴,成为万人膜拜的人间圣王;但是他又耽于享乐,寻仙求异,妄想长生不老,筑宫殿,起长城,凿骊山,修巨墓,穷奢极欲,终致身死沙丘。
  事非成败转头空,他总想成为万世不灭的长生帝王,却不想造化弄人,只能让后人从阿房宫的废墟尘烟中寻找其昔日的壮烈。
  秦始皇是秦王朝的开国君主。姓赢名政,秦庄襄王异人之子。生于公元前259年,卒于公元前2lO年。
  秦王政十三岁即位,国政大权实际掌握在相国吕不韦以及太后幸臣醪毐手中。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的秦王政开始亲掌国政。曾一度把持政权的醪毐发动宫廷政变,秦王政果断命令昌平君率军讨平叛乱,车裂醪毐。第二年又罢免了与醪毐有牵连的相国吕不韦。从此他在李斯、尉缭、王翦等人的辅佐下,筹画统一天下的大业。
  公元前 232年,秦王政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经过十二年的征战,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最后灭掉齐国,活捉齐王建,统一了全国。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二字为名号,自称“始皇帝”。接着,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上抗击匈奴,并修缮长城以防匈奴入侵。又南征百越,平定了南方。又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以便于中央直接控制。统一了法律、文字与度量衡。
  为了巩固秦王朝的封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集中到咸阳熔化,并将天下十二万户富豪迁移到咸阳居住,防其造反。接着废除井田制,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修建驰道,以便国利民。与此同时、多次巡游天下,刻石记功,焚书 坑襦,建立独裁统治。
  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巩固中央集权方面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的雄才大略;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防上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作为一个封建皇帝,在他统治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涯中,也同时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荒淫和残暴。他为了追求个人享乐,曾大兴土木,在咸阳二百里境内就修建了二百七十多个宫观,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不知耗费了多少万劳动人民的血汗。他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竟动用了七十多万人的劳力。在筑长城的过程中,残酷的劳役夺走了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的生命。他还多次巡游记功,耗财扰民。焚书坑襦,更表现出空前的专横和残暴。
  公元前2l)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巡游的归途中,突然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北 广宗县境内)。
  
人物篇 屠夫?战神?——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国武安君,又名公孙起。秦国眉(今陕西眉县东)人。十六岁从军。
  主要战绩: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攻韩魏歼灭30万。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
  封号:武安君。官职:国尉(国防部部长)。
  外号:战神,杀人魔,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地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白起的作战指导特点有三个: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是非常难得的。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然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白起战功卓著,每战拔城十座以上,最后打得山东六国无人敢于挂帅迎敌。后来的长平大战中,白起秘密挂帅,一战灭敌五十万,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典型,堪称战神当之无愧!然则由于他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却被中国的正统史家永远的打入另策,从来不列为名将褒奖(当代研究除外)。相比之下,日本民族的靖国神社堂而皇之的供奉肆虐屠杀的“英雄”,除了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多少名将英雄可供奉外,民族文明的卑俗猥琐的价值观当是更为深层的原因。
  
人物篇 单刀赴会——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鲁肃辞不受命。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
  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次华(214年),转横江将军。公元215年,驻兵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那是艺术家的创造,并非历史。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人物篇 圣战英雄——萨拉丁
  少年老成,埃及主政
  伊斯兰教历史上的英雄萨拉丁(1138—1193)是库尔德人。他的父亲艾尤卜早年从第比利斯(今格鲁吉亚)举家迁到今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受塞尔柱苏丹马立克沙之封,成为当地的统治者。1138年,艾尤卜被解职,被迫投奔摩苏尔的赞吉王朝。这一年,他的儿子尤素福在提克里特诞生。他为儿子取了“萨拉丁”的名字。
  8岁的时候,萨拉丁跟着父亲来到了大马士革,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动荡的生活促使萨拉丁变得少年老成。
  赞吉王朝牢牢地控制着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它最主要的敌人是控制着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的基督教十字军和以埃及为中心、奉什叶派为国教的法蒂玛王朝。年轻的萨拉丁立志要在埃及恢复逊尼派的统治,以及推进对十字军的圣战。26岁时,他受赞吉王朝苏丹的派遣,跟随自己的叔父施尔科出征埃及。尽管将近3年的征战以失败告终,但他第一次在战场上得到了锻炼。
  1168年,十字军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利克率兵进攻埃及。应埃及的请求,赞吉王朝派施尔科和萨拉丁叔侄驰援。1169年1月,获胜的施尔科被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迪德任命为宰相。两个月后,施尔科暴毙身亡,他所率领的叙利亚军队陷入争吵之中。阿迪德选择萨拉丁继任宰相。
  1171年,萨拉丁在埃及站稳脚跟,开始筹划改变埃及什叶派占主导的局面。他将什叶派的法官换成逊尼派,清除埃及本地的将领。9月10日,他在开罗的清真寺里开始以阿拉伯帝国第二王朝哈里发阿拔斯的名义讲道。第二天,他在开罗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共有147个方阵接受检阅。史书记载:“看过的人都认为,没有一个伊斯兰的国王拥有可与之匹敌的军队。”两天后,法蒂玛王朝的末代哈里发阿迪德病逝,法蒂玛王朝就此终结。
  此时的萨拉丁仍然保持着赞吉王朝附庸的地位。1174年春,他的宗主努尔丁派人到埃及清查账目、收缴贡赋。萨拉丁向努尔丁的使节出示了整个军政机构的详细账目,表示维持这样一个机构需要大量的金钱,因此无法向努尔丁缴纳贡赋。恼怒的努尔丁准备对萨拉丁发起进攻,却突发急病去世。萨拉丁摆脱了宗主的阴影,并取而代之,成为抗击十字军的领袖。
  进军叙利亚,两度遇刺杀
  继承努尔丁的是他年仅11岁的儿子萨利赫,赞吉王朝处于分裂之中。萨拉丁开始向叙利亚和伊拉克扩展势力。叙利亚地区的众多将领邀请萨拉丁赴叙利亚主政。10月,萨拉丁从埃及来到大马士革南方的门户布斯拉。
  布斯拉地方长官沙姆斯丁认为萨拉丁带的人太少。他对萨拉丁说:“只要大马士革的驻军抵抗你1个小时,周围的村民们就能把你干掉。但是如果你带着钱,事情就简单了。”萨拉丁的随从回答:“我们带了5万第纳尔。”10月28日,萨拉丁兵不血刃进入大马士革。途中大批的大马士革守军出城加入他的队伍。萨拉丁为了安抚大马士革而花了大量的钱财。据他手下的大臣法迪勒说,他把埃及的钱全花在征服叙利亚上了。
  萨拉丁一路北上,先后占领了霍姆斯和哈马,12月30日抵达重镇阿勒颇城下,萨利赫就在城里。
  阿勒颇人出钱请著名的杀手集团阿萨欣派暗杀萨拉丁。一天晚上,萨拉丁在军营和诸将进餐,13名阿萨欣派杀手突然出现。由于众将保护,萨拉丁安然无恙。
  一年后萨拉丁再次遭到阿萨欣派的袭击。一名杀手刺中了萨拉丁的脸颊,但随即被萨拉丁的部将劈死。另外几名杀手则被剁成肉酱。萨拉丁胸前的铠甲被刺穿,脸颊淌着血走回自己的帐篷。
  1181年,据守阿勒颇的萨利赫病死,萨拉丁加紧了围攻。1183年,萨拉丁与守城的将领赞吉谈判,提出用5座城市交换阿勒颇。6月11日的夜晚,阿勒颇打开了城门。萨拉丁让守军带走了所有的财宝,自己则表示只要阿勒颇的石头。他将阿勒颇视为“大地的钥匙”。在给弟弟图格特勤的信中,他说:“阿勒颇是叙利亚的眼睛,阿勒颇城堡则是她的瞳孔。”他嘲讽放弃阿勒颇的赞吉说:“我拿了一枚金币,给了他一枚银币。”1174年萨拉丁进兵叙利亚的时候,认为可以像挤奶一样轻取阿勒颇(阿勒颇在阿拉伯语中是“鲜奶”的意思)。这个愿望历经8年半才得以实现。
  赫淀大捷,克复圣城
  占领阿勒颇使得萨拉丁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巴勒斯坦地区的十字军。在他看来,叙利亚和埃及就像两个磨盘,会把夹在中间的十字军磨成齑粉。
  1187年,萨拉丁集结力量进攻十字军中最强的耶路撒冷王国。7月3日,萨拉丁在太巴列湖西岸附近的赫淀包围了十字军。阿拉伯军队点燃十字军营地周围的灌木丛,浓烟熏得十字军喘不过气来。十字军没有水喝,极度干渴。太巴列湖虽近在咫尺,但是他们却无法冲破阿拉伯军队的包围。在盛夏的酷热中,大批十字军战士渴死和热死。
  4日清晨,十字军将领雷蒙率领骑士发起冲锋,萨拉丁命令军队留出一条缝隙,让他们逃走,然后再合围,将全部耶路撒冷步兵包围起来。最后,耶路撒冷的十字军几乎被全歼。
  耶路撒冷王国已经无力抵挡萨拉丁。经过13天的围攻,耶路撒冷投降。萨拉丁选在登霄节这一天进入耶路撒冷,以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
  与88年前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时大开杀戒形成鲜明的对比,萨拉丁进入耶路撒冷没有杀一个人,没有烧一栋房子。根据受降时签订的协议,耶路撒冷每个男人要缴纳10第纳尔赎金,每个女人缴纳5第纳尔,儿童1第纳尔;无力缴纳的人则成为奴隶。萨拉丁免去了7000穷人的赎金。萨拉丁的弟弟向萨拉丁要了1000名奴隶,随即将他们释放。耶路撒冷主教也随即效仿,向他要了700名奴隶然后释放。最后,萨拉丁自己宣布释放了所有战俘,不要一分赎金。
  在十字军占领期间,阿克萨清真寺被改为圣殿骑士团的总部,磐石清真寺成了教堂。萨拉丁将它们恢复为清真寺。磐石清真寺金顶上的十字架被拆除,宣礼的声音再次回荡在阿克萨清真寺的上空。有人向他建议拆毁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萨拉丁没有同意。相反,他将耶路撒冷的圣地向所有宗教开放。
  给对手赠马送药
  萨拉丁占领耶路撒冷的消息震动了欧洲。教皇乌尔班三世闻讯后惊愕得心脏停止了跳动。继任教皇格利高里八世呼吁采取行动。十字军的热情再次被激发起来,德意志皇帝“红胡子”弗里德里希、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发动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将主攻目标选在阿卡。1191年6月,理查抵达阿卡。对阿卡的围攻已经持续了两年。十字军建造了3座巨大的移动攻城塔,用抛石机攻城。从贝鲁特赶来的穆斯林支援舰队被理查的大帆船击沉。7月12日,阿卡守军投降。由于俘虏交不出20万金币的赎金,理查命令将2700名战俘全部斩首。
  向耶路撒冷进军非常困难,理查曾经发誓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前绝不看它一眼。一次他偶然在山丘上看到了圣城的城墙,只好用盾牌遮住脸,以免背誓。1192年,双方在雅法大战,不分胜负。战场上,理查的马摔倒在地,具有骑士风度的萨拉丁让弟弟阿迪勒给他送去两匹好马。
  大战之后,萨拉丁和理查都病倒了。萨拉丁派人给自己的死对头理查送去了水果,还派去了医生。双方签订和约,穆斯林占有巴勒斯坦内地,基督教徒占有海岸,耶路撒冷向朝觐的基督教徒开放。理查随即离开巴勒斯坦回国。
  1193年2月20日,萨拉丁在大马士革感染了伤寒。他精神恍惚,神志不清,只是偶尔清醒一会儿。恐惧开始在大马士革传播开来,人们都盯着萨拉丁的亲信大臣法迪勒的脸色,以判断萨拉丁的病情。3月3日深夜,阿拉丁病情恶化。法迪勒却不能整晚陪着他,因为如果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晚上从萨拉丁的城堡回家,大马士革立刻就会陷入猜测和混乱之中。4日清晨,一位宗教学者在萨拉丁的床前诵读《古兰经》。当念到“他是我的主,除他之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我只信托他”时,萨拉丁脸上露出平静的微笑,溘然长逝。
  萨拉丁为人慷慨,从不吝惜钱财。他去世的时候,只留下1枚金币和47枚银币。他的敌人却发现,他的慷慨也是一种武器。提尔(黎巴嫩南部城市)的威廉说:“萨拉丁睿智、勇敢、慷慨无比。正因为如此,我们有远见的贵族都不相信他。要赢得下属的心,没有什么比慷慨的赏赐更有效的手段了。”萨拉丁非常懂得财富的价值,他用埃及的财富征服了大马士革,用大马士革的财富征服了阿勒颇,用阿勒颇的财富征服了耶路撒冷。
  萨拉丁不仅是伊斯兰的英雄,在西方也被视为骑士精神的楷模。为了纪念这位浪漫的英雄,普鲁士皇帝为大马士革萨拉丁墓赠送了一座大理石棺。
  
人物篇 战略之父——汉尼拔
  公元前6世纪末,在非洲北部,(现在的突尼斯)一带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迦太基出了一名著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
  汉尼拔(前247—183年)是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尔·巴尔卡的儿子。他的童年正处于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汉尼拔从小就经受着战火的锻炼,9岁时,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25岁时,年轻的汉尼拔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虽然年轻,但他却在父亲的培育下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由于从小跟随父亲,受过多年军营生活的磨炼,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胆识过人,善于用兵。平时,他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拥戴。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汉尼拔上任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周密而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了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的一边。汉尼拔完成一系列对罗马人作战的准备之后,决定迫使罗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战。为达此目的,他首先进攻罗马的西班牙同盟者──富足的萨贡姆城。
  萨贡姆城遭到突然袭击后,急忙派使者前往罗马求援。罗马元老院向汉尼拔发出警告,汉尼拔反而责备罗马干涉萨贡姆内政。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正式开始。
  罗马人本打算兵分两路:一路从西西里进攻迦太基本土;一路从西班牙登陆,以牵制汉尼拔的军队。可汉尼拔却惊人地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翻越了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本土,出其不意地给了罗马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罗马军队措手不及,作战计划全部被打乱了。
  这次跨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行程近900公里,汉尼拔的大军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只用了33天时间就越过了冰雪覆盖、山高坡陡、气候恶劣、岩多路滑的阿尔卑斯山,走完这段异常艰苦的征程后,汉尼拔由9万步兵、1万2千骑兵和几十头战象组成的大部队只剩下2万步兵,6千多没有马的骑兵和一头战象了。不久前刚被罗马人征服的内阿尔卑斯山居民仇恨罗马统治者,所以,汉尼拔的军队开下山时,一些高卢部落纷纷来投奔,汉尼拔又得到了充足的人力和马匹。经过修整,精力充沛、斗志旺盛的迦太基士兵一举打败了罗马部队。这一胜利使徘徊观望的高卢人很多转到了汉尼拔的部队。
  公元前217年6月,汉尼拔采取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诺湖畔设下埋伏,把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的队伍引进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峡谷中,不到3小时汉尼拔的军队结束了战斗。罗马损失惨重,执政官战死,1万5千人阵亡,几千人被俘,仅剩6千人冲出重围,逃入附近的一个村庄。汉尼拔的士兵穷追不舍,在缴械留命的条件下罗马士兵全部投降了。汉尼拔区别对待俘虏,命令给罗马士兵全部带上枷锁,立即释放了无罗马公民权的意大利人。
  汉尼拔注意利用罗马和意大利各同盟之间的矛盾,目的在于孤立和削弱罗马。与此同时,他还与地中海沿岸的罗马邻国结成反罗马联盟。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康奈战争爆发。当时罗马军队有步兵8万,骑兵6千,而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4千。经过12小时的激战,罗马军大败,损失7万余人,而汉尼拔只损失不到6千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当选为迦太基最高行政官,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遭到贵族寡头们的强烈反抗。他们向罗马政府告密,诬陷汉尼拔准备发动新的反罗马斗争。他们想借此机会加害汉尼拔。已臣服于罗马的迦太基政府竟准备用汉尼拔来换取罗马人的欢心。汉尼拔万般无奈下连夜逃出家乡。罗马人不肯留下后患,跟踪追捕。公元前183年,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汉尼拔在异国他乡服毒自杀了。
  汉尼拔足智多谋、学识渊博。抱着拳拳爱国之心本应做出更辉煌的伟业,但却落个悲惨的结局。只可惜地生不逢时。
  战无常法——为争夺信息前沿控制权而战斗
  迦太基与古罗马共和国曾经为了争夺地中海的霸权而进行过长期的斗争。公元前264年,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为了争夺西西里岛⑷的控制权而引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⑸。这次战争持续了二十几年,最终的结果是迦太基战败,其强大的海军被罗马海军击败,失去了原来属于它的利帕里群岛,并向罗马支付大量的赔款。这次战争的失败使迦太基元气大伤,此后几年,他们又不得不在罗马人的武力威胁下割让了撒丁岛与科西嘉岛给罗马共和国。
  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失败使迦太基人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意志,期望有朝一日打败罗马、报仇雪耻。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著名将领哈米尔卡的儿子汉尼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对后世战斗方式的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意大利,第二次布匿战争全面爆发了,而汉尼拔则在这场战争中显示了他卓越的统帅才能和超常的军事才华。他在大战略层次上的战争艺术和实施战争的指挥作战中有许多思想都值得后来人借鉴。
  汉尼拔在大战略层次上对人类战争理论的贡献就在于,他通过一群雇佣军打代理人战争⑹将迦太基的“战略前沿”置于对手的领土上,从而使对手长期无法对迦太基本土形成威胁。
  而在指挥战争中一般采用有效规避对手主力部队、并打击敌方实力较弱的部队的方法。采取不断骚扰和袭击对手的方式,消耗对手的战斗力,然后以逸待劳击破敌军的方式。塔古斯河战役⑺体现了这一思想。汉尼拔经此一仗,使附近的部落闻风而丧胆,迦太基在伊比利亚的局势也因为这一次的大捷而稳定了下来。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引爆原因是汉尼拔攻陷了萨贡托城,而该城与罗马有着非正式的同盟关系。罗马人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也直接导致了汉尼拔做出了入侵意大利的决定。也使他获得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战略才华的舞台。公元前217年6月21日的特拉西米湖战役⑻是汉尼拔在与罗马交战中理想的第一笔,此次战役的胜利为汉尼拔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也对汉尼拔的一生产生了转折性的影响。战役的胜利为汉尼拔继续在罗马境内展开斗争铺平了道路,也为汉尼拔下一步进行大规模的袭扰战埋下了伏笔。应该说特拉西米湖战役的胜利使罗马执政者们真正开始注意起这个在其心脏发起战争的人的价值。
  从此以后,大规模的战役不断爆发,数十万罗马青年因之而丧命。而仅仅局限于这一场单独的战役来说,汉尼拔的作为已经足以震惊罗马。随后,罗马人为了防止汉尼拔进攻罗马城,把所有的居民动员起来武装,准备保卫罗马城。但汉尼拔并没有打算进攻罗马城,而是开始在罗马境内机动作战。他采取了一个比较明智也符合利益的方法,避开敌人强大的主力部队,对小股敌人进行打击。汉尼拔用以战养战的方式来攻城掠地,补充物资,攻克其它防守薄弱的罗马城镇。
  这就是汉尼拔“间接路线战略”⑼的作战方法,同时也将自己的战略前沿深深地根植于对手的领土之中。汉尼拔前期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一种战役上的胜利,更重要的,他的胜利,更多的是一种全新作战理念的胜利。
  汉尼拔的战斗生涯,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对自我进行提升的过程。而汉尼拔对罗马的成功入侵,将成为汉尼拔战争历史上最成功的一笔。
  汉尼拔的战略战术,在本质上,是避敌主力,在不停的扰敌过程中消耗敌人的实力。与此同时,汉尼拔战略思想对世界军事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战争不再有特定的前线。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战争规则。在汉尼拔的战争中,雇佣军所到之处,便是前线的延伸之地。当汉尼拔的军队出现在罗马城外的时候,罗马城就是战争的前线。
  将战场建立在敌人的腹地,将前线放在敌人的家门口,这不但有利于保护本国的经济不受到敌人的打击,同时,严酷的军事形式,将对敌国上下造成沉重的心里压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汉尼拔的“前线延伸”,也是一种成功的心里战。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汉尼拔没有完成其预定的目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汉尼拔战略的失败。即使是在当代,汉尼拔的作战思想对我们仍然有极大的启示。
  战略边疆的延伸——古老的信息前沿存在
  现代人普遍认为,边界是指陆上和海洋边界,这是在地图上明确标识出来的。事实上,早在汉尼拔征战罗马时期,边疆的概念早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固有陆地或海洋边界的概念了。
  当汉尼拔在罗马的境内作战的时候,已经将迦太基的战略边疆锁定在罗马国内。在汉尼拔深入罗马共和国前期的十几年中,罗马穷于应付汉尼拔的境内作战,是无法抽调兵力侵犯迦太基的本土的,在实际上,迦太基的边疆已经被汉尼拔延伸了。
  汉尼拔曾经在特拉西米湖战役结束后释放了大量的罗马共和国的同盟者战俘,并对他们做演说:“我之来此不是要和意大利人作战,而是要帮意大利人向罗马作战。”同时他又把所有被俘的罗马人全戴上枷锁予以扣留。汉尼拔的意图非常简单,意大利作为罗马的盟友,是罗马对外进行作战时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但是这个部分早就不能够忍受罗马人残酷的剥削与压榨,因此,拆散罗马与意大利的联盟,对汉尼拔在罗马境内的战争十分有利。或者可以说这是孙子“伐交”理论的一个国际版本。
  在汉尼拔把迦太基的边境延伸的过程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应该非坎尼战役⑽莫属了。这场战役不但使汉尼拔名声更为之大噪,也部分实现了汉尼拔瓦解罗马意大利联盟的愿望。由于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世界历史上被公认为是一个军事杰作。坎尼战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战略层面,还直接反映在它的经典意义上,尤其是以少数战胜多数的意义。战役爆发时,罗马军队以80000步兵和6000骑兵对汉尼拔的40000步兵和12000骑兵,由于汉尼拔在骑兵数量是罗马骑兵的一倍,所以汉尼拔的战术必然是围绕着机动能力非常强的骑兵来做文章。
  汉尼拔在其征战罗马期间,依靠其骑兵部队屡次对罗马军队发起以少胜多的战役,并屡次取得胜利。无怪恩格斯会说:“汉尼拔是依靠其骑兵坚持在意大利的长期战争的。”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改变了其惯有战术,他们开始重点防守未失陷的地区,并尽力限止汉尼拔从新的同盟者中得到给养,慢慢消耗汉尼拔的力量,实行全国为上的坚壁清野大战略。这一大战略在后来的战争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军事评论家和战史研究学家认为,汉尼拔在与罗马人的战争期间,有一个最致命的失败之处没有攻取罗马城。因为,罗马城是罗马精神的象征,也是罗马城邦共和国体系的支柱与核心,如果汉尼拔能够在其战争中将罗马城作为打击重心⑾,那么战争将在最快的时间内结束。
  而汉尼拔总是在那些周边的地域或城镇上找漏洞发起战役,而一开始就没有将战争的矛头直接指向罗马城,这不能不说在汉尼拔的征战史上是一个非常可叹的事实。但对于汉尼拔而言,成功的战略突进和边疆延伸,大大巩固了以新迦太基城为核心的后方安全态势。
  从汉尼拔军队突进罗马开始,战场就被定格于罗马的土地上。此后的16年战争,对于汉尼拔而言,已经转变为在罗马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旨在推翻罗马统治的战争。战争进程中,汉尼拔通过瓦解意大利同盟,大大缩小了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增加了自己的盟友规模,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以战养战。
  在汉尼拔的战争中,战略边疆的前伸,一个最直接的后果,造成了罗马必须在内线作战,同时也必须为此承担战争所造成的一切伤害。汉尼拔正在用一个超时代的战术,对抗仍然坚守着传统战争思维观的罗马军队。而这,也成为汉尼拔军事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前伸的战略边疆,在事实上构成了对罗马帝国的最直接威慑,迫使其不得不集中全部的力量,对抗来自内部的威胁,汉尼拔的边疆前伸战略,对于促进这样局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的美国大兵也娴熟地掌握了汉尼拔边疆延伸的要义。
  代理人战争——雇佣军之神
  汉尼拔在其战争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军队中有很多的雇佣军,早在远征意大利之前,汉尼拔就在西班牙征集了一支优秀的善于作战的雇佣军部队为其战略目标服务。
  迦太基是个发达的商业国家,所以这个国家的商人和富有的农民们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到国家从军。在汉尼拔远征意大利之前,他手下只有2500名左右的士兵是迦太基公民,其它的士兵都是从欧洲和非洲各地雇来的,应该说汉尼拔是世界上较早大规模使用雇佣兵部队参加作战的军事统帅。
  虽然使用雇佣军可以减少迦太基人的伤亡,不过,大量使用雇佣军也是有其弊端的,一部分雇佣军在进军罗马的途中因为受不了艰苦而逃跑,因此,当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汉尼拔的远征大军就已经不足半数了。另外,雇佣军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在迦太基政府不能提供给汉尼拔时,为了维护雇佣军巨大的开销,汉尼拔必须在罗马境内攻城掠地,抢夺财产。这样的掠夺,自然会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
  但不管怎么说,雇佣军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迦太基的克隆人军队。除此之外,汉尼拔十分重视谋略的作用,他所用的“火牛计”⑿反映了当时人们如何利用一切战争资源的思想。
  汉尼拔十分重视收买人心,有时候,他将自己扮作来自上天的神,使那些迷信的当地酋长相信他所说的话。在领导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雇佣军部队时,汉尼拔经常把打胜仗后俘获的奴隶分给自己军队中的高卢人,使他们有获利的机会,从而更死心塌地的为他去作战。汉尼拔的几次胜利使其在意大利半岛上的同盟者愈益增多,其中的一部分人寄希望于汉尼拔能够消灭罗马,使他们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就是最早的“战争红利”⒀驱动心理。
  在外交上,汉尼拔是成功的,在军事上,汉尼拔在在意大利境内十几年基本上不败,但在经济上,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在罗马境内以战养战的方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他军队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迦太基政府却害怕汉尼拔胜利后会回到迦太基夺取政权,因此愚蠢地决定不再给汉尼拔持续的援助。公元前204年,罗马已经开始进攻迦太基的本土,迦太基紧急召汉尼拔回国。汉尼拔在意大利支持了16年后,奉命回到了非洲,他的军队最终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战役⒁中被罗马军队击败。迦太基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和约,第二次布匿战争随之结束。
  汉尼拔被西方人誉为战略之父,其许多思想和作战方法都有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或者说,他是今天美国“高边疆”⒂战略理论之父。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了这样的事实,在局部战略上和大战略上,汉尼拔作为实际在前线坚持战争的指挥员,确实发挥了自己的最大的极限。但是,由于其本人并不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即便在一个局部上实现了战术、战役与战略的多重胜利,但核心基础还是国家整体利益胜利决定整个战略方针是否可行。因此,汉尼拔的失败与其说是由于西庇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的成功,还不如说是迦太基总体国家战略的失策。
  
人物篇 阿非利加西庇阿
  西庇阿(大),(约公元前235~前183),古罗马统帅。一译斯奇皮奥。出身名门贵族。少年时代即显示出军事才能。
  前218年随其任罗马执政官的父亲,参加在提契诺河阻击迦太基军的战斗。前216年作为军事保民官参加坎尼之战。前210年受命指挥驻西班牙的罗马军队。次年攻占迦太基在西班牙的主要基地新迦太基城,缴获大量装备和粮秣,并联合土著西班牙人共同反对迦太基。前208年在巴埃库拉击败汉尼拔之弟哈斯德鲁拔。前206年占领西班牙西南部地区,基本结束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统治,切断汉尼拔的后路,为罗马人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同年返回罗马,当选为第二年的执政官。他主张与迦太基西邻努米底亚人结盟,并提出进攻迦太基本土的计划。在获得元老院有限同意后,赴西西里岛筹备出兵事宜 。前204年率军约 3.5万人在北非乌提卡附近登陆。迦太基施缓兵之计向西庇阿求和,同时从意大利召回汉尼拔。前202年扎马之战中,在努米底亚骑兵协同下击败汉尼拔,结束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01年凯旋罗马,获“阿非利加西庇阿”称号。前199年当选监察官。前194年再任执政官。前190(或189)年与其弟L.C.西庇阿率军入侵小亚细亚,取得马格尼西亚之战的胜利,结束安条克战争。因其军功卓著引起疑忌,被反对派指控有接受安条克贿赂之嫌,从此失意。晚年隐居庄园。
  战争的前七年中,双方在西班牙境内与在意大利半岛打得几乎同样激烈。在公元前218年,当时任执政官的老西庇阿派遣他的弟弟格奈乌斯开赴西班牙;他本人则返回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迎战汉尼拔。
  格奈乌斯·西庇阿率领两个军团在西班牙东北部的思波连姆登陆。恩波连姆是罗马同盟国马西利亚的主要商埠。原先奉命留守西班牙的汉尼拔的胞弟汉诺驻在西萨。他在那里有一万一千名步兵。汉尼拔在翻越比利牛斯山时还给他留下了一支辎重队。西庇阿挥师南进,在西萨攻打汉诺,把他彻底打败。汉诺被活捉,全部辎重和给养落入了罗马军队之手。
  汉尼拔的另一位胞弟哈司德鲁巴尔率领一支大军从新迦太基城赶来救援汉诺,然而等他赶到已为时太晚。他在一些沿海城镇里抓获了若干名罗马水兵,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战绩可言了。他避免与西庇阿直接交锋。在两个月以内,罗马军控制了南至伊比鲁斯河的全部地区,并在塔拉科(即今之塔拉戈纳)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基地。
  公元前218-217年的那个冬季, 哈斯德鲁巴尔制订了水、陆联合进攻塔拉科的计划。刚刚开春,他就在伊比鲁斯河口附近集中起四十艘战船及一支大军,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设防营地。西庇阿显然对攻打哈司德鲁巴尔的坚固营地有顾虑,于是他决定进行海战。他带领他最精锐的部队登上三十五艘战船从塔拉科出发向伊比鲁斯河口驶去。
  哈司德鲁巴尔得知罗马军队正在向他逼近,遂命令他的舰队出击。这场海战一开始,罗马舰队就击毁了两艘迦太基战船,杀死另外四艘船上的水兵并折断其全部划桨。眼看罗马军获胜,迦太基舰队一片惊慌。他们调转船头向岸边步兵掩护部队驶去,到河滩处停下,仓皇上岸逃命。罗马舰队追至河滩,夺得迦太基军弃下的战船二十五艘。然后,他们拖着缴获的船只凯旋而归。这次惨败之后,哈司德鲁巴尔返回了新迦太基城。
  捷报传到罗马受到热烈的欢迎,因为这条喜讯传来的时间恰恰在特拉西梅诺湖惨败之后不久。尽管汉尼拔的胜利使罗马受过战争训练的人力出现紧张,但是罗马还是决定扩大格奈乌斯·西庇阿已在西班牙取得的胜利。他们有正当理由相信,一旦攻克了汉尼拔在西班牙的基地,那么在意大利对付他就会比较容易了。老西庇阿因此奉命率领二十艘战船、八千名士兵并携带给养去与其兄弟会师。
  公元前217年秋,西庇阿兄弟渡过伊比鲁斯河侵入迦太基领土。他们试图争取该地区某些西班牙部落的支持,但是成效甚微。他们一直挺进到萨贡托,然而考虑到自已力量不足,他们未去攻打这个要塞,而是在近处建起营地准备过冬。
  第二年,西庇阿兄弟继续在伊比利亚部落中进行颠覆活动;而哈司德鲁巴尔正忙于镇压西班牙南部的叛乱,所以无暇顾及他们;因此双方都没有发动积极的攻势。然而到了公元前215年,哈司德鲁巴尔得到了来自迦太基的增援,使他有力量一边维护南部地区的社会秩序,一边对付罗马军。于是,他向伊比鲁斯北岸的德尔托萨挺进,去攻打正在围攻该城的西庇阿兄弟。
  德尔托萨战役
  两军兵力似乎旗鼓相当,双方各约两万五千人。哈司德鲁巴尔展开的战斗队形与汉尼拔在坎尼所采用的相似。战线中央,伊比利亚步兵呈一列横队;最精锐的非洲步兵分列左右两翼。努米底亚骑兵也在两翼,位置在非洲步兵之前。罗马军仍按常规排成三线方格编队,将骑兵部署在两侧。
  哈司德鲁巴尔想要让坎尼大捷在这里重演,然而却希望落空。罗马骑兵有效地保护着两翼步兵,其战斗军团则猛冲迦太基战线的中央。等到努米底亚骑兵把罗马骑兵驱散,中央战斗已经定局。
  哈司德鲁巴尔被彻底打败。那是一场苦战,双方死伤惨重。胜利的消息在鼓舞了罗马人,并部分消除了坎尼大败后在国民中出现的沮丧心理。
  战火蔓延到西西里
  后来,于夏季期间,迦太基试图夺取撒丁岛,然而未获成功。这是一项全面计划的一部分,按照这项计划迦太基要扩大战争从而对意大利形成包围圈。迦太基人还试图在西西里岛重新获得一个立足点。锡拉库萨的希埃罗王刚刚驾崩,由他十五岁的孙子希埃罗尼穆斯即位。他以两位长他一辈的王室姻亲为摄政,与迦太基签订了盟约。次年夏天,正当锡拉库萨准备攻打罗马在西西里岛上的某些殖民地时,希埃罗尼穆斯遇刺身亡。罗马利用随后出现的叛乱,派遣马尔克卢斯率顿一个军团去与由坎尼战役幸存将士组成的两个军团会合。这两个军团当时已在西西里岛上。还有一支一百艘战船的舰队也被派往该地区。
  罗马的这些行动反而在锡拉库萨引起了不满。在公元前213年的选举中,亲迦太基派占了上风。汉尼拔的两个代理人希波克拉忒斯与埃庇西德斯当选为将军。那年暮春,马尔克卢斯攻占了莱昂蒂尼的锡拉库萨城。该城被洗劫一空,大约两千名亲迦太基分子被处决。这大大激怒了锡拉库萨城的市民,他们将城中亲罗马分子斩尽杀绝,把锡拉库萨牢牢地置于迦太基阵营之中。
  包围锡拉库萨
  罗马军立即从海、陆两面包围了锡拉库萨,并很快集中起一大批威力巨大的攻城器械。然而锡拉库萨人有一件秘密武器,那就是伟大的数学家与工程师阿基米德。他设计了各种巧妙的机关保护锡拉库萨城墙。不管罗马人用什么办法攻城,阿基米德的机关总是——将其挫败。最后,罗马人放弃强攻的努力,改为长期围困。
  迦太基政府为锡拉库萨反叛罗马的事件所鼓舞,派遣希弥尔科率军赴西西里。他率领二万五千名步兵、三千名骑兵和十二头战象登上该岛,迅速攻占赫拉克雷亚、明诺阿以及西西里第二大城市阿格里真托。马尔克卢斯带领其部分兵力撤离对锡拉库萨城的围攻,去攻打其他锡拉库萨城镇。在阿克里莱,他打败了由希波克拉忒斯率领的企图与希弥尔科会师的一支军队。罗马向西西里派出了第四个军团。它逃过了希弥尔科的一次伏击,与包围锡拉库萨城的部队会合。
  次年(公元前212年),马尔克卢斯设法攻击了锡拉库萨城的部分外围地区并顶住了锡拉库萨人要把他从那里赶走的努力。那年夏季,罗马人意外地获得天助。一场瘟疫把迦、锡军队几乎灭绝,希弥尔科与希波克拉忒斯也未能幸免。罗马军团的营地设在高处,因而受害较小。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不能攻下锡拉库萨。
  公元前211年,迦太墓向锡拉库萨派出一支庞大的护航运输队,由一百三十艘战船保护,指挥官是鲍米尔卡。这支船队在西西里岛东南角的帕基努斯岬附近的海面遇到逆风推迟到达。当封锁锡拉库萨的罗马舰队以一百艘战船出海迎战时,鲍米尔卡竟然吓得慌了手脚。他命令运输队返回非洲,自己率战船驶往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
  这样一来,锡拉库萨就孤立无援了。城中军民现在已接近绝粮。实际上迦太基正在阿格里真托组成另一支援军,但是锡拉库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守军中军纪已越来越名存实亡。一名伊比利亚军官打开了一扇城门,罗马军一涌而入,迅速占领了全城。
  这样,经过两年半的围困,锡拉库萨终于被马尔克卢斯攻破。罗马士兵把希腊人建城以来三百年间于城中收藏下来的艺术珍品破坏、抢窃殆尽。阿基米德被一名不识泰斗的罗马士兵杀死,当时他正在思考一道几何题。
  公元前210年,阿格里真托被叛卖给罗马。至此,西西里全岛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
  老西庇阿兄弟在西班牙的失败
  公元前215年至212年,罗马在意大利与西西里的军事形势不佳,然而在西班牙,西庇阿兄弟却深深侵入了迦太基的占领区。公元前216年迦太基派遣汉尼拔的三弟马戈率领一万二千名步兵、一千五百名骑兵、二十头战象以及六十艘战船去援助哈司德鲁巴尔保卫西班牙(这支军队原先是要派去增援汉尼拔的)。马戈抵达西班牙后不久,因为有几个实力雄厚的努米底亚部落在其国王西法克斯的带领下叛乱,哈司德鲁巴尔奉命率一个军团返回了非洲。
  西庇阿兄弟立即加紧进攻。公元前212年,他们先攻占了萨贡托,然后又拿下了卡斯图罗。卡城是西班牙南部巴埃提斯河(即今之瓜达尔基维尔河)上游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这样一来迦太基帝国在西班牙的三分之一领土落人了罗马之手。大量的伊比利亚部队被编入西庇阿兄弟率领的那两支罗马军队。
  然而,公元前212年秋,有三支军队从迦太基返回西班牙。其中两支分别由汉尼拔的弟弟哈司德鲁巴尔与马戈指挥;余下一支由吉斯戈的儿子哈司德鲁巴尔指挥(因他与汉尼拔的兄弟同名,下文将称他为哈司德鲁巴尔-吉斯戈,以志区别)。这三支军队的确切人数已无法考证,可是其总兵力显然大于罗马军队的总和。公元前211年春,这三支军队向巴埃提斯河上游地区的罗马军发动进攻。那些伊比利亚士兵叛离西庇阿兄弟,重新加入迦太基军队。在前后相隔很短的两次单独但又十分相似的行动中,迦太基军打败了西庇阿兄弟。两人全都丧生。返回伊比鲁斯河的只有少量夺路逃命的残兵及老西庇阿原先留下守卫营地的一股小部队,其指挥官是提比略·封特尤斯。罗马军残部在马尔基乌斯·塞普提穆斯统领下坚守伊比鲁斯河北地区并使西班牙北部部落继续效忠罗马。这样,到公元前211年夏季为止,一方面随着卡普阿的陷落汉尼拔在意大利的命运正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罗马在西班牙的势力也确实变得非常薄弱。
  然而,卡普阿被攻破后汉尼拔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意大利南部,罗马就能够腾出更多人来增援西班牙。公元前211年秋,凯乌斯·克劳狄乌斯·尼禄奉命率领一个军团以上的兵力赴西班牙。他利用手中的这部分力量以及原先在西班牙的兵力巩固了伊比鲁斯河北岸的地区。迦太基军正在伊比利亚人中征募新兵扩建队伍故而未向尼禄挑战。
  大西庇阿崭露头角
  然而,尼禄的防御政策未能博得罗马元老院的欢心。当年末,他们为西班牙部队选定了一位新指挥官:不久前战死在西班牙的将军老西庇阿之子大西庇阿。
  此时,大西庇阿才二十多岁,但却已与汉尼拔及迦太基军交战有六年多。据说他在提基努斯战役中救他身负重伤的父亲的命时才十七岁左右。现在,他奉命率领一万步兵、一千骑兵赴西班牙代行其亡父之职。加上那里的原有兵员,他共有四个不足额的军团。
  大西庇阿利用冬季进行练兵并就如何开始他在西班牙的第一个战役作了研究部署。三支迦太基军队的冬营相距很远:哈司德鲁巴尔在西班牙中部,马戈在直布罗陀附近,而哈司德鲁巴尔-吉斯戈则在西班牙西南部,离塔古斯河口不远。它们互相独立,各居一方。显然,汉尼拔在迦太基政府中的敌人不想让他的任何一个兄弟在伊比利亚握有全面指挥权。
  西庇阿决定进攻迦属西班牙的心脏新迦太基城。最近的迦太基军队离它也有十天行军路程。然而,位于塔拉科附近的罗马基地距它就更远了。
  袭击新迦太基城
  新迦太基城建在一个海湾之中,狭窄的入口几乎完全被一个岛屿所封闭。由大陆向接近圆形的海湾中伸出一个半岛,这座要塞城就屹立在其上。该半岛将那个海湾分为两半,靠内陆的那一半是一个浅泻湖。这样,除了将半岛与大陆相连的狭窄地峡之外,新迦太基城处于海水环抱之中。同时,由于此城建在五个小山之上,陡峭的山坡构成了坚固城防工事的天然地基。
  西庇阿尽其所能获取了有关新迦太基城的城防及城内局势的情报。公元前209年初夏,他以最高速度从塔拉科出发,同时命令舰队出动从海上封锁进入海湾的通道。他的这个行动使迦太基人措手不及。他趁机攻占了地峡,控制了从陆上通往该城的道路,并在那里建起一个设防营地。次日拂晓,罗马战船驶入海湾,包围该城全部滨海地区。
  西庇阿的陆地部队试图攀墙攻城。他们打退了迦太基军的一次出击,但是无奈城墙太高,攻城部队对其一筹莫展。然而到了那天下午,正如西庇阿所期待的,泻湖退潮了。他派遣一队精兵携带云梯涉过水位变低的浅泻湖。使舰队向城东要塞佯动;吸引地峡守军的全部注意力于此方向,那队精兵则趁机在西首城墙架起云梯。
  迦太基人未料到对方会从泻湖发动进攻,根本没有在这一侧城墙布防。不等他们认清事态,罗马军早巳翻越城墙并从背面攻击防守地峡要塞的迦太基军队。城门被打开,西庇阿的大军一涌而入,受到奇袭的迦太基城防司令投降。
  西庇阿不想冒险与三支迦太基军中的任何一支交战,因为他预计迦军会以优势兵力合兵夹击他。于是,他在新迦太基留下一支守军,自已则返回伊比鲁斯河。用当年的剩余时间去巩固他与当地部落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那三位迦太基将军却显然断定他们对于新迦太基城的陷落无能为力。由于不愿意通力合作,他们各自在自已的地区中按兵不动。
  巴埃库拉战役
  公元前208年春,西庇阿感到自己已有足够的实力采取主动。他向南挺进逼迫迦军与他决战。他首先进攻哈司德鲁巴尔。哈司德鲁巴尔在卡斯图罗遭到奇袭后立即撤至巴埃库拉的一处坚固据点,同时向马戈送信要他火速北上增援。然而,西庇阿却决定在哈司德鲁巴尔有可能获得增援之前发动进攻。
  罗马军可能以三万五千人对两万五千人的优势在人数上超过哈司德鲁巴尔军团,借以抵销哈司德鲁巴尔所占地形的天然优势。西庇阿派其轻武装步兵以宽阔正面发动进攻,用以吸引哈司德鲁巴尔的注意力,而他的重步兵则沿山坡向上攻击迦军两翼。哈司德鲁巴尔的反击抵挡不住罗马军的两面包抄。他意识到自己已无获胜希望,遂巧妙地将其部队及行李辎重平安撤出战场并向北退入山区。其强大的后卫部队打退了罗马军的追击。最后,哈司德鲁巴尔穿过西班牙北部,翻越比利牛斯山并到达高卢。
  翌年(公元前207年),迦太基派汉诺率另一支军队去西班牙。他与马戈的军队会师。但是西庇阿派出一支强兵去攻打汉诺的营地。在随后的交战中,汉诺被生擒,然而马戈却成功地率领大部队向西班牙南部转移与驻在加的斯附近的哈司德鲁巴尔-吉斯戈会合。
  伊利帕战役
  西庇阿沿巴埃提斯河追击马戈。他在伊利帕附近扎营,那里离迦军不远。马戈的骑兵趁罗马军修建设防营地时向他们发起袭击,但是被西庇阿的骑兵击退。一连几天,两军都出营列队对阵,但是彼此都按兵不动,等待对方出击。
  一天拂晓,西庇阿命令部下出动,其伊比利亚部队居中,罗马军队分列两翼。他用轻步兵与骑兵袭击哈司德鲁巴尔-吉斯戈的前哨,迫使迦太基军匆忙整队应战以阻止罗马军进攻营地。迦太基军作战队形为伊比利亚部队居两翼,非洲部队与战象居中央。
  西庇阿发起进攻。他压住其中路军,命令两翼出击。他的这个作战方案似乎借用了汉尼拔坎尼战役的战斗部署。他的罗马军团冲向哈司德鲁巴尔的伊比利亚部队,迦军两翼被分割,终于彻底崩溃。哈司德鲁巴尔-吉斯戈与马戈试图以其非洲部队继续抵抗,但还是被击退并一直被逼至海边。那两位迦太基将领坐船逃走,但是他们的部下却大多数被杀或投降。
  伊利帕战役之后,西班牙就不再存在迦太基野战军了,但是在许多城市中还留有忠诚的迦太基守军。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不是被罗马军攻破就是被叛卖给罗马。到公元前206年秋,西庇阿已征服了全部迦属西班牙。伊比利亚的丰富银矿已在向罗马提供财源,使它获得额外的资金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
  西庇阿计划入侵非洲
  公元前205年,西庇阿回到罗马。为褒奖他的功勋,元老院选他为执政官。尽管许多老一辈议员不赞同他关于这场战争该如何进行的观点,但是广大罗马人民却非常爱戴他。当消息传开说他意欲将战火燃向非洲,在迦太基人的国土上与他们展开较量时,那些认为应首先消灭汉尼拔的人大为反对。法比乌斯·马克西穆斯在元老院作了长篇发言,力主应先在意大利把汉尼拔打败;在此之前入侵非洲很可能会导致灾难。西庇阿成功地为自己进行了辩护,到分配军队时他获得了两个军团的指挥权。这两个军团曾在坎尼参战,败北后一直驻在西西里。他被授权渡海入侵非洲,只要他认为这样做对罗马有利。
  为了扩大其部队的规模,西庇阿又征集到七千名志愿兵。他还在四十五天之内建造并装备了三十艘战船,自始至终未花本国一分钱,因为无论是材料还是劳力都是由罗马的意大利盟国提供的。西庇阿接着便准备入侵非洲。
  洛克里失陷
  正当西庇阿忙于练兵之际,有情报传来说出现了一个夺取洛克里的机会。勒久姆的一些洛克里流放者与一些曾是罗马囚犯,后又被赎回城来的洛克里人正在密谋发动叛乱。西庇阿获悉,洛克里城两座卫城之中有一座将易帜归降罗马。尽管洛克里不在西庇阿的辖区之内,他还是派兵前往协助将其攻占。这样一来,罗马军与迦太基军就各占一座卫城了。
  汉尼拔急速前往试图挽回局势。西庇阿也率领更多军队由海路赶赴该地区。汉尼拔发现该城居民人心倾向罗马而背离于他。面对敌方卫城中罗马军的顽强抵抗以及驻在布鲁提翁其他地区的四个罗马军团的不断威胁,汉尼拔没有任何选择余地。他放弃了洛克里,另一座卫城立即投降。
  但是,那年夏季未尽之时迦太基的援兵抵达了意大利。汉尼拔的弟弟马戈率三十艘战船一万四千余人在北面的利古里亚登陆。他攻占了热那亚并从意大利北部的高卢部落中召募到更多士兵。罗马人在阿雷提翁有瓦勒里乌斯·莱维乌斯所率两个军团监视他的行动,在阿里米农另有李维乌斯·萨利那托尔指挥的四个军团,但是他们并未试图去驱逐他。对垒双方对梅托汝斯河畔的那场激战都还记忆犹新。马戈虽然得到了来自迦太基的增援——六千名步兵、八百名骑兵与七头战象——但是也并不试图将其行动扩展到远离其基地的地方。
  西庇阿与努米底亚人谈判
  与此同时,西庇阿在西西里忙于进行外交谈判,希望以此赢得非洲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共同反对迦太基。他已经与努米底亚地区的马赛西里国王西法克斯达成了初步协议。西法克斯及其国民曾一度臣服于迦太基,此时已获独立。但是哈司德鲁巴尔-吉斯戈将其美丽的女儿索福妮丝芭嫁给西法克斯为妻,从而使西法克斯重新积极支持迦太基。
  西庇阿在与西法克斯的对头之一马西尼萨打交道时较为顺利。马西尼萨是介于迦太基与马赛西里之间一个称作马西里的小国的王子。西庇阿早先曾在西班牙与马西尼萨会晤并得到过他保证给予支持的许诺。西庇阿派莱利乌斯赴非洲与马西尼萨谈判签订一项牢靠的协议。这位努米底亚王子果然对罗马人很有价值。虽然他投奔罗马时他已经被迦太基人与西法克斯逐出了他的王国,但他终究为罗马人提供了一支规模不大,然而却骁勇善战的骑兵。
  西庇阿渡海赴非洲
  公元前204年春,西庇阿率领大约二万五千人分乘四百艘运兵船在四十艘战船护送下自利利巴厄姆起锚向非洲进发。远征军在法里那角的乌提卡附近登陆,离突尼斯湾的西北端不远。马西尼萨立即率领两百名骑兵投奔他们。此后不久,马西尼萨及其部队把迦太基的一支骑兵诱入伏击地点,然后将其彻底击溃。
  西庇阿先是到处进犯乌提卡外围地区,沿途肆行劫掠并夺取若干小镇,然后才安定下来,从海、陆两路包围乌提卡。围攻四十天后,因为西法克斯已带领约五万名步兵和一万名骑兵开赴作战地点并且就在罗马军近旁扎营,西庇阿只得放弃。他非常明白自己在数量上的严重劣势,故而转移到乌提卡以东两英里处一个小半岛上的冬营之中,在那里他可以威胁乌提卡与迦太基之间的交通联络。距他六英里处是哈司德鲁巴尔-吉斯戈与西法克斯的营地。
  在冬季期间,西庇阿暗中试图说服西法克斯废除旧盟转而投向罗马。西法克斯提出了和平条件,建议罗马人撤离非洲,同时汉尼拔撤离意大利。西庇阿毫无撤离的意图,但他却假意续继淡判了一段时间,并在此期间趁机制订作战计划。
  前往西法克斯兵营谈判的罗马代表每天不同,因为西庇阿想让尽可能多的军官到迦太基营地去察看环境并尽其所能了解有关迦太基前哨部队组织与布防的全部情况。最后,西庇阿中断了谈判。他告诉西法克斯,尽管他本人倾向于接受他的和平条件,但是他的军事会议成员却拒不同意接受不包括西法克斯脱离迦太基阵营在内的任何协议。
  第一次乌提卡战役
  正当谈判还在进行之时,西庇阿就已经在其战船上配备了攻城器械以便从海上进攻乌提卡。为了掩盖他的真实意图,他派两千人马去攻占城东的小山群。秋季时,他的部队曾在那里宿营。就在他中止与西法克斯谈判的当夜,他将其计划付诸行动。在夜幕的掩蔽下,大军悄悄走出罗马军营,向迦太基营地逼近。
  毫无戒备的迦太基人正在他们用苇草及树枝搭成的茅棚中酣睡,由莱利乌斯与马西尼萨率领的罗马前卫部队却已到了他们营地前。一些罗马士兵设法潜进营去,在若干地方点燃茅棚。正当有风,火势迅速蔓延,一时之间扑救无效。烈焰之下,数万人争相逃命,营中一片混乱。等到他们逃出营,却又遭到早巳部署在门外的马西尼萨所率领的努米底亚骑兵的袭击。
  哈司德鲁巴尔-吉斯戈营地的哨兵望见了火光。他们根本未想到这场大火的起因是由于敌军偷袭。许多人于是不拿武器就跑去帮助灭火。西庇阿的部队已等候多时,把冲出营地的迦太基人逐个杀死。然后,西庇阿攻破吉斯戈的营地大门。照样点燃茅棚。在随后出现的惊惶中,大约有四万名迦太基人与努米底亚人丧生,有的被火烧死,有的则被罗马士兵杀死。吉斯戈与西法克斯率领少数幸存者落荒而逃。吉斯戈先是在一个附近小镇昂达停留,但是不久因害怕被西庇阿追歼遂径直退至迦太基城。
  西法克斯躲在其国境附近的一个设防城市中。他倾向于放弃这场战斗,但是他的妻子索福尼丝芭“眼泪汪汪地”劝他“不要辜负她的父亲与她的国家,更不能容许迦太基被熊熊烈焰所吞噬,正是这同样的烈焰烧毁了他的营地,使它们化形了一片灰烬。”此时有四千名伊比利亚士兵从西班牙到达这里,这也帮助西法克斯下决心继续站在他岳父哈司德鲁巴尔-吉斯戈一边。几天以后,这两位指挥官重新会合,其时他们已设法筹集到一支大约三万五千人的军队。
  第二次乌提卡战役
  西庇阿已重临乌提卡城下。当消息传来说那两位迦太基将军正在加紧准备重新开战时,他再度放弃围城。然而留下足够数量的部队继续摆出攻城的架势,自己却火速赶到吉斯戈与西法克斯正在组织兵力的地区。连续三天,两军之间仅限于进行小规模战斗。到了第四天,双方都排列起战斗队形。西庇阿将其罗马骑兵放在右翼,与西法克斯及其努米底亚骑兵对阵;左翼是马西尼萨所部,其对面是吉斯戈及其迦太基骑兵;罗马军团居中,与伊比利亚步兵对垒。
  布匿战争以来第一次,一位罗马将军有效地利用了其骑兵力量。西法克斯与吉斯戈都抵挡不住进攻他们翼侧的骑兵,最后都被逐出阵地。罗马军团遂由两翼向中央攻击。伊比利亚步兵虽然英勇作战,也终于为敌军所压倒。他们坚守阵地,直至最后一个人被罗马人砍倒为止。吉斯戈与西法克斯又得以逃脱,前者逃往迦太基城,后者逃回自己的王国。
  翌日,西庇阿命马西尼萨与莱利乌斯率领轻步兵及全部罗马及努米底亚骑兵去追击这两位迦太基指挥官。与此同时,他用其余兵力夺取了迦太基城周围的所有城镇。
  威胁是显而易见的。迦太基人现在相信只有汉尼拔才能拯救他们免遭失败。一位使者奉命赶赴意大利请他回国保卫首都。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