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说健康》
引子 人为什么会生病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自古中医就对这个最本质的问题有精辟阐述。
《左传》——病由鬼、食、蛊所致
《左传》记载着两个非常有名的医家故事,一个医家叫医缓,一个医家叫医和。在说到人为什么会得病这个问题时,医和认为,人得病的原因有三:一因鬼而得病(鬼病),二因食而得病(食病),三因蛊(gǔ)而得病(蛊症)。
所谓的鬼病,指的并不是鬼神之意,而是因果,从因果上说,人有什么样的不良生活状态、什么样的不良习性,就会引发什么样的疾病。
因食而得病,顾名思义就是饮食不当、不节引发疾病。
还有一个是蛊症,就是被迷惑之病。《左传》里讲一个国王得了一种病,当时医和就说,这是蛊症,因为你太过分地接近女色、纵欲过度所致。国王反问:“难道就不能接近女人了吗?”医和谈了一个很深的道理,他说不是不能接近女人,而是要分时间和地点。女子为阴物,跟女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在晚上,而且应该是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阳气将尽,阴气正盛,所以男女在一起可以“采阴补阳”,对养生有好处。从社会学上讲,“淫”会损伤人的肉体和灵魂,所以我们民间常说的“万恶淫为首”是有一定道理的。
《黄帝内经》——病“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黄帝内经》这部经典的医书也对人为何得病进行了归纳。《黄帝内经》认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意思就是人得病就两种原因,要么得于“阴”,要么得于“阳”。
得之于阳中的“阳”指的是风雨寒暑,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不正常的气候会造成人的疾病。如果天气原本邪气盛,你的身体此时又正值虚弱,就会得病。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得病的大多为壮年之人,而老人和孩子患病的却很少,这很能说明问题,就是现在的壮年人日常生活大多不规律,饮食起居混乱;而老人和孩子却多是生活有序。《黄帝内经》里讲,“冬不养藏,春必病温”,就是冬天藏精藏得不够,也没有养好的话,到了春天的时候,流行病就一定会找上你。5Ccc.NET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这种得于阳的病是外感,是天地自然变化所造成的病。如果我们平素注意养护好身体的话,这种外感之病是可以避免的。总之,我们来谈养生,就是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
《黄帝内经》提到的人得病的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得于阴者。所谓“阴”是什么呢?就是三点:“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喜怒无常”。
◆饮食法地道
《黄帝内经》认为:饮食应该法地道。“地道”就是节气。“法地道”就是人的饮食应遵循节气变化。 人吃东西要按节气规律去吃,吃应季食品,这样才是最合理的养生之道。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冬天也可以吃到美味的西瓜,可西瓜性寒,按节气规律应该在夏季享用,以中和暑热,平衡阴阳;而在冬季食用,寒上加寒,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就不是传统文化提倡的法地道。现代生活中这种不法地道的情况比比皆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居处法天道
所谓“天道”,就是日升月落,也就是昼夜。居处应法天道,是说天亮了人就应该起床,人自身的阳气和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如果老睡懒觉的话,人就会没精神。天黑了人就应该睡觉,使阳气得以潜藏,用阴气来养阳气。这就是居处法天道,要求我们遵循着阴阳四季和昼夜寒暑来合理地安排个人的起居生活。
我们现在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居住的房子犹如悬在半空中的“鸽子笼”,常年与空调相伴,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得居处病(空调病)。很多人在周末度假的时候都会去郊区的平房或者四合院里住上两天,觉得很舒服,原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可以接近地气,打开窗户就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推开门就可以走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这都是一种顺应自然、顺应天道的有益行为。
◆制喜制怒
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也会造成很多疾病。一个人的情绪波动不能太大,中医讲:过喜则伤心,过恐则伤肾,过怒则伤肝。所以大的情绪波动就会造成人体内五脏六腑的损伤,导致人生病。
《伤寒论》——病为“经络受邪,壅塞不通,外伤所致”
到了汉代时,中国出现了一本更加奇特的医书——《伤寒论》。5Ccc.NET《伤寒论》把生病的原因归纳为三条:经络受邪,壅塞不通和外伤。
经络受邪会造成脏腑的损伤,导致人生病。人体经脉不通畅,会形成四肢九窍的血脉壅塞不通,人体内就会产生病变。外伤就是一些外因所致,像房事、刀伤、虫兽所伤等。
现代中医——病由六淫所致
现代中医将人生病的原因归为六淫。这里的“淫”不是淫欲,而是过度的意思。六淫就是六种过度的行为。
第一淫是疫疠。疫疠就是前面《黄帝内经》中谈到的“阳”的问题,也就是天地自然中的风雨寒暑对人体造成伤害所导致的疾病。
第二淫是七情,也就是我们先前所说的情欲、情志过度会使人得病。
第三淫是饮食、劳逸。饮食不当,如暴饮暴食就会导致疾病。劳逸分过劳和过逸两个方面。过劳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这个不必多言。那么过逸呢?难道安逸的生活也是造成人生病的原因吗?实际上,现代人得病跟这个“逸”字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现在吃得非常有营养,居住环境也挺好,元气就应该很足,就不该生病。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如果老不运动的话,就会损耗元气。因为人吃下的这些有营养的物质在脾胃消化后,一般会分成三部分去输布:一是会把最好的营养成分输送给心和肺;二是支持脏腑运动;再有一部分就是补充到肌肉、腠理当中。如果人老不运动的话,皮肤腠理的开泄功能就会削弱,造成皮肤腠理或者经脉的不通畅,这些营养物质不能宣泄出去则形成湿滞,人体会多调一份元气上来化湿气,也就是在逐渐损伤元气,元气不足就会导致人生病。所以人的生活过度安逸也会造成疾病。
第四淫指外伤,这个很好理解,就不再赘述。
第五淫是痰饮。中医里有个很特殊的词叫做痰饮。中医认为“鱼生火,肉生痰”。痰就是湿气的凝聚,如果湿气凝聚起来老不能被运化的话,就会造成血液黏稠、经脉不通畅,甚至血栓等情况。那么,中医里边的饮是指什么呢?饮就是水饮,水宣泄不出去的话就会在人体内造成肿胀,比如像脾虚的人会出现虚胖这类症状。痰饮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损伤。中医里讲像精神疾病,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痰饮闭塞所致。
第六淫是瘀血。像癌症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重度的血瘀之病。我们体内的一些瘀血不能化解的话,就会造成很多的病变,损害健康。
笔者——病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和滥服药
所致
笔者认为现代人得病大多跟以下四个原因有关:
◆情志不遂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经常处于一种紧张压抑的生活状态中,很容易造成身体内的瘀血。中医认为,人的疾病跟气血相关,气血不畅就会得病。比如现在的妇女很容易患乳腺或者子宫的疾病,从中医角度讲,这就是情志不遂所致。如果经常情绪不舒畅,气老壅在上面,那么她的乳腺就很可能会出现问题。患乳腺疾病的女性,性格多偏于暴躁,心高气傲,脾气偏大。另一种情形是性格偏郁闷,经常不开心,火发不出去,气血下行,聚集在子宫内形成凝滞,最终引发子宫肌瘤一类的疾病。
◆饮食不规律
暴饮暴食、胡吃海塞,因饮食不规律而引发疾病。自古以来,中医十分注重饮食养生,“早晨一定要吃好,中午一定要吃饱,晚上一定要吃少”。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晚餐当正餐,吃完饭后又不运动,于是带来一系列疾病。饮食不规律,吃撑着了,就会伤脾;一会儿饥,一会儿饱,让人的脾胃没法儿适应,就会得胰腺病或糖尿病。
◆缺乏运动
多运动可以把我们身体内的湿气化掉,是保持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现在我们生活富足了,很多人说自己挺注意锻炼的,经常到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跑步。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在跑步机上跑步是有问题的:首先跑步机会消减掉很多脚上的作用力;第二个问题出在我们所穿的运动鞋上。现在的运动鞋是根据脚的承受力来设计的,相对符合脚的生理科学,甚至为了让脚更舒服,让人弹跳得更高,还加了气垫;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现代的运动鞋大大削弱了人脚对大地的感知,感觉越来越麻木。
足太阳膀胱经示意图
现在很多公园都设有小石子铺的路,很多老年人喜欢光着脚去踩,这就是很好的养生锻炼。我们脚上有大量的穴位,这些穴位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经常疏通它们大有好处。运动也有一个得法不得法的问题,所以建议以后大家锻炼还是多在户外,在室外跑步,鞋也没有必要穿特别高档的,多让你的脚接触地面。记住,在健身房里锻炼的不是经脉,而是肌肉,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我们平时既要多运动,同时也要注意运动要得法。
在跑步机上跑和在户外跑效果截然不同。在户外跑步锻炼的是膀胱经。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其实首先老的就是膀胱经。膀胱经对人体来讲非常重要,它起于睛明穴,沿人体后部走到我们的最小脚趾的外侧,人体整个后背、腿后部的问题,都是由膀胱经来决定的。膀胱经在中医中称之为足太阳膀胱经,如果膀胱经通畅的话,人的气化功能就好,很多病都可以解决。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跑步、登山还有做爱都可以锻炼人体的膀胱经。这是因为当你的脚使劲往后蹬的时候,抻拉了整个人体后边的经脉,膀胱经就可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果你没时间出去跑步的话,可以在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使劲地蹬腿,蹬脚后跟,也能使膀胱经得到锻炼。
很多妇女肩背疼,就是跟性压抑有关,由此造成膀胱经的不通畅而致病。所以,治疗这个病,要么这些妇女的老公们多尽尽做丈夫的义务,要么就带夫人经常去爬爬山,跑跑步。
◆滥服药
现在人只要一不舒服就会找药吃,加上广告的作用,人们动不动就大把大把地吃药,而忽视了人体的自愈能力,造成了许多药源性疾病,而吃错药和过度服药也是造成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疾病的原因之一。
上面分析了这么多种人生病的原因,我归纳为一句话,“现在很多人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运动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道教养生用灯油打过一个比喻:人身所藏之精,譬如油;人身之气,譬如火;其光亮,譬如神。油量足则火盛,火盛则亮度大;反之,则油干火熄而光灭。所以,人身精满则气旺,气旺则神全。如果贪欲不止,则精竭气散而神亡。
把健康寄托给医生是软弱的,真正的健康源于自我对本性的觉悟。上面我们了解了人为什么会生病,导致生病的原因,下一步就要懂得该如何去爱护自己,如何更加健康地生活。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从头到脚地梳理一下人体的经脉、穴位和养生保健方法。从哪里开始呢?当然是从头开始。
引子 人为什么会生病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自古中医就对这个最本质的问题有精辟阐述。Www.WenXueMi.Com
《左传》——病由鬼、食、蛊所致
《左传》记载着两个非常有名的医家故事,一个医家叫医缓,一个医家叫医和。在说到人为什么会得病这个问题时,医和认为,人得病的原因有三:一因鬼而得病(鬼病),二因食而得病(食病),三因蛊(gǔ)而得病(蛊症)。
所谓的鬼病,指的并不是鬼神之意,而是因果,从因果上说,人有什么样的不良生活状态、什么样的不良习性,就会引发什么样的疾病。
因食而得病,顾名思义就是饮食不当、不节引发疾病。
还有一个是蛊症,就是被迷惑之病。《左传》里讲一个国王得了一种病,当时医和就说,这是蛊症,因为你太过分地接近女色、纵欲过度所致。国王反问:“难道就不能接近女人了吗?”医和谈了一个很深的道理,他说不是不能接近女人,而是要分时间和地点。女子为阴物,跟女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在晚上,而且应该是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阳气将尽,阴气正盛,所以男女在一起可以“采阴补阳”,对养生有好处。从社会学上讲,“淫”会损伤人的肉体和灵魂,所以我们民间常说的“万恶淫为首”是有一定道理的。
《黄帝内经》——病“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黄帝内经》这部经典的医书也对人为何得病进行了归纳。《黄帝内经》认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意思就是人得病就两种原因,要么得于“阴”,要么得于“阳”。
得之于阳中的“阳”指的是风雨寒暑,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不正常的气候会造成人的疾病。如果天气原本邪气盛,你的身体此时又正值虚弱,就会得病。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得病的大多为壮年之人,而老人和孩子患病的却很少,这很能说明问题,就是现在的壮年人日常生活大多不规律,饮食起居混乱;而老人和孩子却多是生活有序。《黄帝内经》里讲,“冬不养藏,春必病温”,就是冬天藏精藏得不够,也没有养好的话,到了春天的时候,流行病就一定会找上你。我 看 书 斋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这种得于阳的病是外感,是天地自然变化所造成的病。如果我们平素注意养护好身体的话,这种外感之病是可以避免的。总之,我们来谈养生,就是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
《黄帝内经》提到的人得病的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得于阴者。所谓“阴”是什么呢?就是三点:“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喜怒无常”。
◆饮食法地道
《黄帝内经》认为:饮食应该法地道。“地道”就是节气。“法地道”就是人的饮食应遵循节气变化。 人吃东西要按节气规律去吃,吃应季食品,这样才是最合理的养生之道。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冬天也可以吃到美味的西瓜,可西瓜性寒,按节气规律应该在夏季享用,以中和暑热,平衡阴阳;而在冬季食用,寒上加寒,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就不是传统文化提倡的法地道。现代生活中这种不法地道的情况比比皆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居处法天道
所谓“天道”,就是日升月落,也就是昼夜。居处应法天道,是说天亮了人就应该起床,人自身的阳气和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如果老睡懒觉的话,人就会没精神。天黑了人就应该睡觉,使阳气得以潜藏,用阴气来养阳气。这就是居处法天道,要求我们遵循着阴阳四季和昼夜寒暑来合理地安排个人的起居生活。
我们现在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居住的房子犹如悬在半空中的“鸽子笼”,常年与空调相伴,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得居处病(空调病)。很多人在周末度假的时候都会去郊区的平房或者四合院里住上两天,觉得很舒服,原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可以接近地气,打开窗户就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推开门就可以走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这都是一种顺应自然、顺应天道的有益行为。
◆制喜制怒
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也会造成很多疾病。一个人的情绪波动不能太大,中医讲:过喜则伤心,过恐则伤肾,过怒则伤肝。所以大的情绪波动就会造成人体内五脏六腑的损伤,导致人生病。
《伤寒论》——病为“经络受邪,壅塞不通,外伤所致”
到了汉代时,中国出现了一本更加奇特的医书——《伤寒论》。Www.WenXueMi.Com《伤寒论》把生病的原因归纳为三条:经络受邪,壅塞不通和外伤。
经络受邪会造成脏腑的损伤,导致人生病。人体经脉不通畅,会形成四肢九窍的血脉壅塞不通,人体内就会产生病变。外伤就是一些外因所致,像房事、刀伤、虫兽所伤等。
现代中医——病由六淫所致
现代中医将人生病的原因归为六淫。这里的“淫”不是淫欲,而是过度的意思。六淫就是六种过度的行为。
第一淫是疫疠。疫疠就是前面《黄帝内经》中谈到的“阳”的问题,也就是天地自然中的风雨寒暑对人体造成伤害所导致的疾病。
第二淫是七情,也就是我们先前所说的情欲、情志过度会使人得病。
第三淫是饮食、劳逸。饮食不当,如暴饮暴食就会导致疾病。劳逸分过劳和过逸两个方面。过劳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这个不必多言。那么过逸呢?难道安逸的生活也是造成人生病的原因吗?实际上,现代人得病跟这个“逸”字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现在吃得非常有营养,居住环境也挺好,元气就应该很足,就不该生病。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如果老不运动的话,就会损耗元气。因为人吃下的这些有营养的物质在脾胃消化后,一般会分成三部分去输布:一是会把最好的营养成分输送给心和肺;二是支持脏腑运动;再有一部分就是补充到肌肉、腠理当中。如果人老不运动的话,皮肤腠理的开泄功能就会削弱,造成皮肤腠理或者经脉的不通畅,这些营养物质不能宣泄出去则形成湿滞,人体会多调一份元气上来化湿气,也就是在逐渐损伤元气,元气不足就会导致人生病。所以人的生活过度安逸也会造成疾病。
第四淫指外伤,这个很好理解,就不再赘述。
第五淫是痰饮。中医里有个很特殊的词叫做痰饮。中医认为“鱼生火,肉生痰”。痰就是湿气的凝聚,如果湿气凝聚起来老不能被运化的话,就会造成血液黏稠、经脉不通畅,甚至血栓等情况。那么,中医里边的饮是指什么呢?饮就是水饮,水宣泄不出去的话就会在人体内造成肿胀,比如像脾虚的人会出现虚胖这类症状。痰饮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损伤。中医里讲像精神疾病,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痰饮闭塞所致。
第六淫是瘀血。像癌症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重度的血瘀之病。我们体内的一些瘀血不能化解的话,就会造成很多的病变,损害健康。
笔者——病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和滥服药
所致
笔者认为现代人得病大多跟以下四个原因有关:
◆情志不遂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经常处于一种紧张压抑的生活状态中,很容易造成身体内的瘀血。中医认为,人的疾病跟气血相关,气血不畅就会得病。比如现在的妇女很容易患乳腺或者子宫的疾病,从中医角度讲,这就是情志不遂所致。如果经常情绪不舒畅,气老壅在上面,那么她的乳腺就很可能会出现问题。患乳腺疾病的女性,性格多偏于暴躁,心高气傲,脾气偏大。另一种情形是性格偏郁闷,经常不开心,火发不出去,气血下行,聚集在子宫内形成凝滞,最终引发子宫肌瘤一类的疾病。
◆饮食不规律
暴饮暴食、胡吃海塞,因饮食不规律而引发疾病。自古以来,中医十分注重饮食养生,“早晨一定要吃好,中午一定要吃饱,晚上一定要吃少”。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晚餐当正餐,吃完饭后又不运动,于是带来一系列疾病。饮食不规律,吃撑着了,就会伤脾;一会儿饥,一会儿饱,让人的脾胃没法儿适应,就会得胰腺病或糖尿病。
◆缺乏运动
多运动可以把我们身体内的湿气化掉,是保持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现在我们生活富足了,很多人说自己挺注意锻炼的,经常到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跑步。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在跑步机上跑步是有问题的:首先跑步机会消减掉很多脚上的作用力;第二个问题出在我们所穿的运动鞋上。现在的运动鞋是根据脚的承受力来设计的,相对符合脚的生理科学,甚至为了让脚更舒服,让人弹跳得更高,还加了气垫;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现代的运动鞋大大削弱了人脚对大地的感知,感觉越来越麻木。
足太阳膀胱经示意图
现在很多公园都设有小石子铺的路,很多老年人喜欢光着脚去踩,这就是很好的养生锻炼。我们脚上有大量的穴位,这些穴位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经常疏通它们大有好处。运动也有一个得法不得法的问题,所以建议以后大家锻炼还是多在户外,在室外跑步,鞋也没有必要穿特别高档的,多让你的脚接触地面。记住,在健身房里锻炼的不是经脉,而是肌肉,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我们平时既要多运动,同时也要注意运动要得法。
在跑步机上跑和在户外跑效果截然不同。在户外跑步锻炼的是膀胱经。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其实首先老的就是膀胱经。膀胱经对人体来讲非常重要,它起于睛明穴,沿人体后部走到我们的最小脚趾的外侧,人体整个后背、腿后部的问题,都是由膀胱经来决定的。膀胱经在中医中称之为足太阳膀胱经,如果膀胱经通畅的话,人的气化功能就好,很多病都可以解决。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跑步、登山还有做爱都可以锻炼人体的膀胱经。这是因为当你的脚使劲往后蹬的时候,抻拉了整个人体后边的经脉,膀胱经就可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果你没时间出去跑步的话,可以在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使劲地蹬腿,蹬脚后跟,也能使膀胱经得到锻炼。
很多妇女肩背疼,就是跟性压抑有关,由此造成膀胱经的不通畅而致病。所以,治疗这个病,要么这些妇女的老公们多尽尽做丈夫的义务,要么就带夫人经常去爬爬山,跑跑步。
◆滥服药
现在人只要一不舒服就会找药吃,加上广告的作用,人们动不动就大把大把地吃药,而忽视了人体的自愈能力,造成了许多药源性疾病,而吃错药和过度服药也是造成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疾病的原因之一。
上面分析了这么多种人生病的原因,我归纳为一句话,“现在很多人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运动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道教养生用灯油打过一个比喻:人身所藏之精,譬如油;人身之气,譬如火;其光亮,譬如神。油量足则火盛,火盛则亮度大;反之,则油干火熄而光灭。所以,人身精满则气旺,气旺则神全。如果贪欲不止,则精竭气散而神亡。
把健康寄托给医生是软弱的,真正的健康源于自我对本性的觉悟。上面我们了解了人为什么会生病,导致生病的原因,下一步就要懂得该如何去爱护自己,如何更加健康地生活。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从头到脚地梳理一下人体的经脉、穴位和养生保健方法。从哪里开始呢?当然是从头开始。
第一章 头部 第一节 头发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
头发的功能
◆保暖与散热
头发有什么用呢?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
散热散热的功能容易被我们忽略了,其实头一直被我们视为整个身体中被认为最阳的部分,即它的阳气最足,所以需要头发来散热。www.wenxuemi.com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来看一张汉代的画像——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这张图非常有趣,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礼仪规范。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我们都知道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实际上就代表着人的理性层面,因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维的,有头脑的。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而蛇身则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还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这张图非常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
为什么他们的头发看上去很“规矩”?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是不能赤身裸体的,这是礼貌性的问题,我们尽量用服饰来遮盖身体,同时我们的文明程度要在头发上表现。所以在头发上做足了功夫。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娲手中分别拿了什么。左边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规矩的“矩”。右边女娲手中拿的是“规”。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不会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古代钱币
我们顺带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钱币,钱币的形状上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钱道”:用钱之道外要圆融,内要方正。人的内心要方正,不可以歪着、斜着,这就是钱道。古代人在制作钱币这么一个小问题上,都要守“外圆内方”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很注意人性的规范。
1953年,现代科学家发现了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是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而这种双螺旋的结构形式竟然与人类始祖形象——“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非常相似。这是一个世界之谜。
◆及笄(jī)和冠礼
在古代,男子满20岁要行冠礼,女子满14岁要行及笄之礼,就是通过发式的改变来标示一个成熟阶段的到来。
古人认为女子到14岁的时候会来月经,从来月经的那一天起就标志着女孩儿成长为女人,这一天为女性生命的真正开始。从这时起女孩儿就不再留刘海,而要把头发盘起来,这就说明她已成人了,具有生育能力了,媒婆一看就知道可以给这个姑娘定亲了。
女性成人多久可以通过“数齿”来计算,“数齿”不是数牙齿的意思,而是数头上的簪子数。来月经的第一年是插一根簪子,第二年是插两根簪子,第三年则是插一把小梳子、三根齿,等头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簪子、齿子的时候,就说明这是老姑娘了,该“开花结果”了。我 看 书 斋
“夫”字甲骨文男子在20岁的那一年会集体行冠礼,就是把头发梳上去,并插一根簪子,头上还要戴个冠,就是帽子。所以这就是古代文字中丈夫的“夫”字。而古人认为,男子20岁时虽已成年,但还体弱、单薄,不可以过性生活,所以叫“弱冠”。
行冠礼和及笄礼的时候,都是要把头发梳理起来,梳理头发就代表人由感性向理性的迈进,其内涵之意是,你已经长大成人了,要开始约束自己了,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任性胡为了。
◆经典励志发型——“削平四夷,定鼎中原”
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在刑法刚刚设立的时候,髡(kūn)刑是最严厉的刑罚之一,就是剃光犯人的头发。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剃光犯人的头发,就是警戒和提醒犯人,你是一个不行孝道的人,现在头发没了,在牢里好好呆着思过,改正了错误,长出了头发,才能重获自由。
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比较情绪化的人在自我惩罚的时候,都喜欢剃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就采取了剃光头发和纹身等一系列极端的行为来惩罚自己,他通过对肉体的摧残,达到精神能量的提升,激励自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他打败了夫差,一雪前耻。很多人说这不是自虐吗?的确就是自虐,但达到目的了。有的女性朋友说,老公很长时间都不看我一眼了,那给你出个好主意,去理发店理个特别古怪的发型,你老公一定立刻就注意到你了。道理很简单,头发是人体最重要的标志,一改变就马上引人注目。要是你郁闷了也一样,可以去理发店理发,理完发心情就会好很多。
清朝人的发型
还有一个我们都知道的励志发型,就是清朝人的发型,它是把四周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中间一点点,然后梳一根大辫子。这是什么含义呢?其实这就代表着清朝人的一种志向,叫做“削平四夷,定鼎中原”。就是把四周的敌人全都打败,雄霸中原。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发型来表达志向的方式,所以清朝人的发型堪称经典励志发型。
现代西方曾出现过一批所谓“现代派”的人,专门把两边的头发剃光,中间留一绺,他们觉得这样的发式很酷,招摇过市。其实这样的发型自古就有,中国原来“萨满”的发型、大巫师的发型、浪荡子弟的发型都这样,因为这个发型的外在表现最飞扬跋扈、最霸道、最嚣张。孔子有个非常有名的弟子叫子路,子路在拜孔子为师前也是这种发型,生怕人不知道他是地痞。后来孔子一顿拳脚降伏了子路,才使其改邪归正,建立了千古功名。
今天,我们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正月不理发,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时才理发,号称正月理发死舅舅,搞得理发店在正月里生意极其萧条。5Ccc.NET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误传,完全是口耳相传发错了音。“二月二,龙抬头”时理发原意是古人认为二月二之前不剃头是为了“思旧”,就是我们在这一段时间不理发是为了怀念过去一年中的种种经历,这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结果传着传着“思旧”慢慢地就变成了“死舅舅”。所以大家都不去理发,都怕家里的舅舅死了。
我们中国人管原配夫妻叫“结发夫妻”,缘由何在?这缘起于古代男女结婚的仪式,双方在喝交杯酒之前要各剪一绺头发,挽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这么做的含义是什么呢?首先,头发在古人心目中相当重要,头发代表着文明社会的礼仪风范,所以那时人一生也不会轻易地剪头发,除非有特别重大的事情。结婚算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要剪一绺头发表示婚姻的重要性和荣辱与共。此外,头发是肾之精华,心之血余,从生理上讲,男女的第一次结合就是精血的结合,所以把双方剪下的头发挽在一起就象征着血脉相融。再有就是头发是人体当中永不腐烂的东西,是一种关于爱情永恒、白头到老的美好期望。
头发疾病
◆发白与脱发
中医认为,头发跟人体内两条经脉的气血最为相关,即肾气和肝血。故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之说。
头发黑不黑、是否润泽跟肾气相关。发为肾之华,就是说头发是肾的花朵,是肾的外现。肾又是主黑色(见五脏与五行、五色对应关系表),所以头发是否乌黑靓丽,实际上跟肾的好坏密切相关。头发是否滋润也跟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肾主收敛,如果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特别强的话,头发就滋润,还不容易脱发。反之,如果肾虚的话,肾精收藏的力量不够,就容易脱发。
五脏与五行、五色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色白青黑赤黄
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因为肝主生发。头发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血余,即发为血之余。所以肝血不足,头发就会变白和干枯,并最终导致脱发。
中国古代有一味药就叫血余,血余是一味很好的止血良药。这里我提供一个很方便的急救止血的小方法。比如我们带小孩子出去玩儿的时候,如果孩子不小心把头磕破了,在没有急救药品的情况下,可以先用清水把伤口清洗好,然后再把伤口周边的头发剪下来,拿打火机点着,烧成炭状,糊在伤口上,就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秃顶是一种典型的脱发疾病。俄罗斯的女性比较喜欢嫁给秃顶的男人,因为她们发现秃顶的男性普遍性欲比较旺盛,原因何在?其实从中医的理论上来讲,秃顶属于肾气发散过度,肾气的过度耗散就意味着人的性欲会比较强。
有的人掉头发只掉头顶的,这一是与前面提到的肝血有关,二是跟脾胃有关。这种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无端思虑过多,而且常想些没有用的,用中医的话来说,“思则气结”,人想得多了就会把气机结住,这叫做“思伤脾”,同时还会伤血,于是就造成了头顶掉发。
《黄帝内经》里讲,女子到了35岁的时候,额头就会出现白发,这是因为此时的女性胃脉开始衰落。胃脉走前额,所以女性这时还容易长抬头纹和鱼尾纹。男子的头部除了头发外还有胡须,那么就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的男人是胡子白了,头发没白;有的却是头发白了,胡子没白。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冲脉示意图
男人长胡须是由冲脉所主。冲脉起于会阴,对于男子来说,联系的是两个睾丸;对于女子来说,联系的是卵巢。冲脉沿着人体正中线任脉的两边慢慢上来,对于女子来说,女子的阳气不足,所以冲脉就散于胸中,故女子长乳房;对于男子来说,男子阳气足,冲脉不会停留在胸部,而是继续往上走,停留在下巴、嘴唇边、人中这些地方,于是男子在这些地方长胡子。
张飞的胡须关羽的胡须
《黄帝内经》把冲脉归为奇经八脉一类,与十二正经是不一样的一套系统。奇经八脉是元气流溢的系统,十二正经是我们人体正常的生理系统。所以头发和胡须,恰恰是表明了我们人体两个方面的一个问题。肾虚就会头发白,任脉、督脉、冲脉虚的话就会胡子变白。如果人头发白胡须不白,说明你肾虚,但任脉、督脉和冲脉不虚;如果人头发不白胡子白,说明肾没有虚,任脉、督脉和冲脉虚。
男人的胡须长得也很不一样,通过胡须的样子可以看出一些性格特点。比如张飞的胡须呈张开状,这种炸开长的胡须都属于生发过度之象,气太冲了,像这种人性格比较粗犷、豪放,理性不足,比较情绪化。关公号称为美髯公,胡须很长很漂亮,这种人先天元气很足,气血非常足,性格特点是比较柔顺,比较忠厚,特别地义气、善良,不会过度地争强好胜,比较可靠。《黄帝内经》里还提过一种天生不长胡须的人,叫做天宦,这种人的气没冲到脸上来,说明他收敛的功夫特别强,这种人的性格特点是心计比较多,比较老谋深算,什么东西都藏得比较深。
◆头皮屑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被头皮屑的问题所困扰,使用了很多种去屑洗发液仍不见本质性的好转。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阴盛阳虚所以导致头皮屑的问题。就是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总在上面飘着,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精血慢慢变少了,于是头皮得不到滋润,产生了头皮屑。
◆出头油
还有很多人头油特别多,总是呼呼地出油,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脾输布太过的缘故。人的脾是输布四方的,如果脾气输布太过(按五行的说法叫做土不生金,人的脾为土,肺为金,而肺气是主肃降的),肺气往下降的功能就会不够,人体的油脂就往上面飘,导致头部总出油。所以,头油过多实际上是脾和肺两脏的病。
◆斑秃
斑秃俗称鬼剃头,就是突然哗哗地掉头发,导致头部的某一块地方不长头发。斑秃实际上跟我们的情志有很大关系。如果过度焦虑,或者生一口大气的话,心结不开,就有可能造成斑秃。
头发的养护与保健
前面说了不少头发的问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百姓该如何对头发进行护理和保健,又该避免哪些常犯的错误呢?
◆给生活减压
自古我们的头发就有一个别称,叫做烦恼丝,就是说头发的病都跟烦恼有关。佛教认为人的身心被贪欲所困扰,就会产生烦恼。烦恼的“烦”字为“火”字边加一个“页”。“页”在古代读作“xié”,凡是从“页”部的字都是跟头有关。那么一个“火”字加一个“页”字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指人的虚火上炎,老在头上飘着,生出烦恼。
烦恼可导致多种疾病,头部的尤其多,所以我们要想做头发和头部的养护和保健,首先就要袪除烦恼。
自古中国有君子和小人的评判问题。君子讲究向内追求,不会向外攀比;那么,小人正相反,重身外之事,就会产生攀比之心,有了攀比心,人就会有烦恼。所以,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人要做君子或淑女,就是教人把心收回来,把心态摆好,这样就会减少烦恼,修身养性。具体到方法,古人讲究从小就去学琴棋书画,这些技能是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可以让人生的境界得以提升。进,可为天下苍生服务,树立功德;退,可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很好的养护,使人少生烦恼,少得疾病。
现代人太重科技,而轻文化,这就容易产生烦恼。那么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减压,让生活简简单单一些,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这样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十分强大,疾病就无从入体,自己还可以得到一头乌黑浓密的靓发,何乐而不为呢!
◆做头部按摩
我们日常要多梳头。梳头也有讲究,不能用太密的梳子去梳,选择粗一点的,而且最好是木梳。在没有梳子的情况下,用手梳头也可以。
梳头就是头部的按摩,那么按摩就有按摩的规则,不能乱来。头部按摩法一定要先从前额开始,从阳明胃经走到少阳胆经,然后再走到后边的太阳膀胱经。我们可以采取五指梳的方法,就是用五根手指按上面的规则在头上捋,捋的时候手要稍微重一点,通过指尖来按摩头皮,这对头发的养护非常有好处。
◆春天散发,睡觉散头卧
在春天的时候,我们不要约束头发,比如不要梳马尾辫,一定要把头发散开,这样才能提起头发的生机,让它的生发之机起来。再有,睡觉的时候要注意,要散头卧,就是把头发披散开来,不要把头发再梳紧,这也是一种对头发的很好的养护方法。
◆不湿卧
现在很多人越来越不注意的一点是湿卧,洗完头发或洗完澡没有把头发弄干就马上去睡觉。这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说头痛、眩闷、两眼发花,乃至脱发、脸也发黑,甚至会造成齿痛或耳聋等疾病,有时还会头上生白屑。所以,要特别注意湿卧的问题,洗完头以后不要马上睡觉,一定要等头发干了再睡。再有,不要常用吹风机吹干头发,那样会造成头发的干燥,最好让它自然晾干。
第一章 头部 第一节 头发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
头发的功能
◆保暖与散热
头发有什么用呢?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
散热散热的功能容易被我们忽略了,其实头一直被我们视为整个身体中被认为最阳的部分,即它的阳气最足,所以需要头发来散热。我 看 书 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来看一张汉代的画像——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这张图非常有趣,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礼仪规范。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我们都知道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实际上就代表着人的理性层面,因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维的,有头脑的。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而蛇身则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还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这张图非常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
为什么他们的头发看上去很“规矩”?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是不能赤身裸体的,这是礼貌性的问题,我们尽量用服饰来遮盖身体,同时我们的文明程度要在头发上表现。所以在头发上做足了功夫。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娲手中分别拿了什么。左边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规矩的“矩”。右边女娲手中拿的是“规”。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不会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古代钱币
我们顺带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钱币,钱币的形状上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钱道”:用钱之道外要圆融,内要方正。人的内心要方正,不可以歪着、斜着,这就是钱道。古代人在制作钱币这么一个小问题上,都要守“外圆内方”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很注意人性的规范。
1953年,现代科学家发现了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是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而这种双螺旋的结构形式竟然与人类始祖形象——“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非常相似。这是一个世界之谜。
◆及笄(jī)和冠礼
在古代,男子满20岁要行冠礼,女子满14岁要行及笄之礼,就是通过发式的改变来标示一个成熟阶段的到来。
古人认为女子到14岁的时候会来月经,从来月经的那一天起就标志着女孩儿成长为女人,这一天为女性生命的真正开始。从这时起女孩儿就不再留刘海,而要把头发盘起来,这就说明她已成人了,具有生育能力了,媒婆一看就知道可以给这个姑娘定亲了。
女性成人多久可以通过“数齿”来计算,“数齿”不是数牙齿的意思,而是数头上的簪子数。5Ccc.NET来月经的第一年是插一根簪子,第二年是插两根簪子,第三年则是插一把小梳子、三根齿,等头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簪子、齿子的时候,就说明这是老姑娘了,该“开花结果”了。
“夫”字甲骨文男子在20岁的那一年会集体行冠礼,就是把头发梳上去,并插一根簪子,头上还要戴个冠,就是帽子。所以这就是古代文字中丈夫的“夫”字。而古人认为,男子20岁时虽已成年,但还体弱、单薄,不可以过性生活,所以叫“弱冠”。
行冠礼和及笄礼的时候,都是要把头发梳理起来,梳理头发就代表人由感性向理性的迈进,其内涵之意是,你已经长大成人了,要开始约束自己了,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任性胡为了。
◆经典励志发型——“削平四夷,定鼎中原”
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在刑法刚刚设立的时候,髡(kūn)刑是最严厉的刑罚之一,就是剃光犯人的头发。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剃光犯人的头发,就是警戒和提醒犯人,你是一个不行孝道的人,现在头发没了,在牢里好好呆着思过,改正了错误,长出了头发,才能重获自由。
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比较情绪化的人在自我惩罚的时候,都喜欢剃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就采取了剃光头发和纹身等一系列极端的行为来惩罚自己,他通过对肉体的摧残,达到精神能量的提升,激励自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他打败了夫差,一雪前耻。很多人说这不是自虐吗?的确就是自虐,但达到目的了。有的女性朋友说,老公很长时间都不看我一眼了,那给你出个好主意,去理发店理个特别古怪的发型,你老公一定立刻就注意到你了。道理很简单,头发是人体最重要的标志,一改变就马上引人注目。要是你郁闷了也一样,可以去理发店理发,理完发心情就会好很多。
清朝人的发型
还有一个我们都知道的励志发型,就是清朝人的发型,它是把四周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中间一点点,然后梳一根大辫子。这是什么含义呢?其实这就代表着清朝人的一种志向,叫做“削平四夷,定鼎中原”。就是把四周的敌人全都打败,雄霸中原。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发型来表达志向的方式,所以清朝人的发型堪称经典励志发型。
现代西方曾出现过一批所谓“现代派”的人,专门把两边的头发剃光,中间留一绺,他们觉得这样的发式很酷,招摇过市。其实这样的发型自古就有,中国原来“萨满”的发型、大巫师的发型、浪荡子弟的发型都这样,因为这个发型的外在表现最飞扬跋扈、最霸道、最嚣张。孔子有个非常有名的弟子叫子路,子路在拜孔子为师前也是这种发型,生怕人不知道他是地痞。后来孔子一顿拳脚降伏了子路,才使其改邪归正,建立了千古功名。
今天,我们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正月不理发,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时才理发,号称正月理发死舅舅,搞得理发店在正月里生意极其萧条。5Ccc.NET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误传,完全是口耳相传发错了音。“二月二,龙抬头”时理发原意是古人认为二月二之前不剃头是为了“思旧”,就是我们在这一段时间不理发是为了怀念过去一年中的种种经历,这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结果传着传着“思旧”慢慢地就变成了“死舅舅”。所以大家都不去理发,都怕家里的舅舅死了。
我们中国人管原配夫妻叫“结发夫妻”,缘由何在?这缘起于古代男女结婚的仪式,双方在喝交杯酒之前要各剪一绺头发,挽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这么做的含义是什么呢?首先,头发在古人心目中相当重要,头发代表着文明社会的礼仪风范,所以那时人一生也不会轻易地剪头发,除非有特别重大的事情。结婚算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要剪一绺头发表示婚姻的重要性和荣辱与共。此外,头发是肾之精华,心之血余,从生理上讲,男女的第一次结合就是精血的结合,所以把双方剪下的头发挽在一起就象征着血脉相融。再有就是头发是人体当中永不腐烂的东西,是一种关于爱情永恒、白头到老的美好期望。
头发疾病
◆发白与脱发
中医认为,头发跟人体内两条经脉的气血最为相关,即肾气和肝血。故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之说。
头发黑不黑、是否润泽跟肾气相关。发为肾之华,就是说头发是肾的花朵,是肾的外现。肾又是主黑色(见五脏与五行、五色对应关系表),所以头发是否乌黑靓丽,实际上跟肾的好坏密切相关。头发是否滋润也跟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肾主收敛,如果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特别强的话,头发就滋润,还不容易脱发。反之,如果肾虚的话,肾精收藏的力量不够,就容易脱发。
五脏与五行、五色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色白青黑赤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