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当你站在人生路口

_2 金兰都 (当代)
  抓住你身边的时间小偷
  那些进入研究生院并成为我助教的学生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读本科时觉得教授是一个非常悠闲的职业,但近距离接触才发现,每个教授忙碌的内容或许都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工作都十分繁忙。
  说自己忙有些惭愧,但我在教授圈中的确是属于比较忙碌的,授课量很大,并且还身兼数个副职,经常出席各类社会团体以及研究会、学会等组织的活动,偶尔还要进行一些项目规划,举办一些讲座,有时忙得甚至都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过的。周末也经常出现在研究室,甚至放假期间我也经常上班。
  很多人会提醒我,是不是应该注意一下身体,我总会习惯性地回答,是啊,是应该注意了,可实在是没有时间呀!我一直觉得,我的回答不是一种敷衍。实际上,生活的确如此,太忙了,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至少在读朴京哲先生的采访报道之前,我是这么想的。
  “我最讨厌的话就是 ‘我没有时间’”
  朴京哲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身为外科医生的他,既是名医,同时又以经济评论家的身份为众人所知。他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几十万股民买入或卖出手中的股票或者更改银行存款。
  自然,朴京哲先生也是一位十分忙碌的人。每日清晨他都要听上两个小时的广播,每周都要为电视台录制节目,甚至还要为各类新闻杂志写15篇以上的专栏。每个月还要在全国飞来飞去,进行30次以上的演讲,而周六又一定会回到安东的医院,从事自己的本职——为病人诊疗,他说,这是与朋友之间的约定,不能违背。此外,他每年还要出一至两本专著,那些专著可不是什么滥竽充数的书,经常在畅销书排行榜蝉联几周冠军。在他所出的专著里,不仅有着犀利的分析,还会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我想,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完成他所从事的行业中的一项就已经很不错了,可是朴京哲却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着4至5种角色。他怎么能完成如此多的事情呢?他的秘诀是什么呢?在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他说:“在步入新千年的零点零时,我决心戒掉5样东西,酒、烟、高尔夫、诱惑、赌博,其中,戒烟是至今我还在做的事情,但我已经成功地把酒、高尔夫以及各种诱惑戒掉。这样之后,我发现生活多出了许多空闲时间。我本来就不喜欢看电视,空闲的时间我都用来看书写
  作。书基本上每天读一本,在卫生间时,在坐车时,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用来读书。我计划每年十月份出一本书,所以每天都会写二三十页稿子,最后发现,一个人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担当多个角色。我最讨厌的话就是‘我没有时间’。”
  采访中的最后一句话:“我最讨厌的话就是‘我没有时间’。”对我来说,真是当头棒喝。
  我们为什么会没有时间呢?如朴京哲先生所说,喝酒、打高尔夫、被各种诱惑吸引(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是将大量时间花在游戏和网上冲浪上)……我们就是这样,沉溺于各种暂时的快感而无法自拔,将宝贵的时间一点点浪费殆尽。
  至少,我是这样的。我为自己没有时间找的理由大致都是上述几种。我不得不承认,明明每天都有大量时间是在无聊中度过的,但对外却总是宣称自己很忙,没有时间。
第16节:抓住你身边的时间小偷(2)
  正在读这段文字的你,是否也时常将“我很忙”挂在嘴边,然后完不成该做的事情?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成功人士的一天是25小时,失败之人的一天是23小时。”活出怎样的人生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利用一天24小时。
  前面,我已经交代过,我也不是很擅长时间管理。但毕竟已经做了十多年教授,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这过程中也有许多心得,接下来,我就要给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冷静地确定工作优先级
  一提到时间管理,可能许多人很快就会想到制定缜密的计划表并严格执行。制定计划表,并没有错。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在制定计划表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优先级。
  时间管理是确定优先级的工作,即分清轻重缓急来安排诸多工作。毫无作为并不代表罪恶,比如说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不做,好好休息,反而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时重拾健康才是第一要务。所以说,制定诸如必须每天学几小时英语,做几小时运动等机械的、为了计划而计划的计划表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的计划中途放弃的概率非常大。
  有舍才有得,制定优先级意味着你要决定如何取舍,这也想要,那也想要,优柔寡断只能放慢你前进的脚步。优秀的时间管理,意味着你要有勇气果断地抛弃某些事情。
  俗话说,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时间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在捡芝麻上花费太多时间,那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成就大梦想了。这就好像树木一样,枝繁叶茂往往长不成参天大树,因而,辛勤的园丁总是会为树木修剪枝杈。我们也应该更冷静地取舍,让时间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时间小偷
  前面说过,时间管理是根据目标确定优先级的事情,而确定优先级首先要懂得取舍。那么,我们要舍弃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和那些逐步形成的不良习惯说拜拜。无论察觉与否,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时间小偷,他在不知不觉中偷光你所有的时间储蓄。如果你抓不到这个小偷,那你的时间仓库就永远无法充实。
  就拿我来说,我尽力要避免去做的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那些已经成为习惯,跟着惯性去做的事情。第二类,是那些没有解决方案而不得不做的事情。第三类,因他人的缘故而不得不做的事情。
  其中,第一类因为中毒太深已经变成习惯的事情是最难戒掉的,但也是最需要戒掉的事情。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事情明明浪费了你一堆时间,你却还总是不断找理由为其合理化,所以相当顽固,难以根除。但是,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那些未曾实现的梦想,首要抓住的就是那些直接偷走你时间的,陪伴你多年的陋习。
  记得在我读大学时,身边的很多男同学都沉迷于打台球。当时大学城还流传着“一步一个台球厅,两步一个小酒馆”的说法。当时,我也是台球厅的常客,常常是上课铃声响起才狼狈不堪地冲进教室。其实,开始的时候完全是出于乐趣才去光顾的,可到了后来,基本就像毒瘾一样戒不掉了。与其说是我打台球,不如说是台球支配我。边际效用递减①的法则同样适用于乐趣。开始时给予自己很大快乐的事情,渐渐就变成了无聊的习惯。但凡有了固着在身上的习惯,就会像中毒一样无法戒掉。那时的我,的确为盘活台球经济贡献了很多生活费。
第17节:抓住你身边的时间小偷(3)
  现在想来,浪费钱还不是最让我心疼的,那些逝去的时间才让我倍感可惜。像毒瘾一样无法戒掉的台球以及那些浪费在台球上的时间未必给我带来多大快乐,却对我的未来毫无裨益……
  现在最让学生上瘾的应该是网上冲浪和网络游戏。为了在日后回顾走过的青春岁月时不流下悔恨的眼泪,请减少或戒掉这些活动,特别是游戏吧,它们对你的未来毫无益处。
  对于那些低级趣味的陋习,请不要用“这是我人生的唯一乐趣”之类的话来辩解。人生当中最快乐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成长。但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时间,你却让它被小偷偷走,怎么会是一种快乐呢?如果被浪费的时间越多,花在重要事情上的时间就会越少,作为一个人存在的分量也就会越低。请将那些无意义的、不断重复的低级趣味,果断地戒掉吧。
  以下是我所列出的一部分尽量不要去做以及尽量要做好的行为,
  是指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管理中的例子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不胜枚举。
  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参考。
  用读书代替游戏,
  用读报代替上网,
  用欣赏电影代替看电视,
  用思考代替发呆,
  用对话代替发牢骚,
  用快走或慢走代替高尔夫,
  用运动代替减肥,
  用冲凉代替蒸桑拿,
  用高质量的睡眠代替熬夜晚起,
  用活跃氛围的酒席代替宿醉。
  一刻钟,你可以小睡一会
  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在咖啡厅四处张望等朋友时,在乘坐地铁去某地时,在开始正式上课之前等老师来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鸡肋时间,用来完成一件事情不够,什么都不做又很无聊。这段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呢?
  我想,在没有任何计划安排的情况下,如果给你留下几小时的空余时间,你自然会订立计划有效安排,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但当下的社会运转如此之快,我们需要不断地赶赴各种约会,周旋于各种场所,大块的时间往往很难腾出来,只有一些零碎的鸡肋时间留给你,这就成为了很棘手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遍的情况。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这样高速运转的社会里,管理时间主要是管理鸡肋时间,不要等待某一大块时间的出现,我们要学会搜集鸡肋时间去完成大事情。
  首先,一刻钟之内能做的事情要立即着手解决,而不要用过一会儿再做的想法来安慰自己,那样基本上无法像样地完成任何一件事情。因为你现在不想做,即便再过一会儿也还是不想做,不如赶紧把它解决掉,然后忘记,才会更加轻松。
  当然,这样的方式也有缺陷。就像玩俄罗斯方块一样,如果注意消掉那些空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会出现大块时间。但是,如果习惯了这样处理事情,最后会让你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在处理事情时先去解决琐碎之事,最后才解决重要事情,久而久之,就会把重点放在鸡肋时间上。
第18节:抓住你身边的时间小偷(4)
  因此,兜里最好是时刻留有一些不需太长时间也不太复杂,属于重复性的工作的事情在鸡肋时间完成。以我为例,我在鸡肋时间里,基本是靠小睡和读报度过的。小睡一会儿是我最喜欢的选择。短短十几分钟,往往会解除很大疲劳,如果实在睡不着,就会读报纸。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要劝你在一刻钟的时间里一定要给自己找些活儿干——哪怕去背一些英文单词也好,具体做什么要靠自己决定——我想说的是,不要把割裂的一小段一小段时间浪费掉,然后又在无法完成某项工作时,用“太忙,没有时间”来为自己辩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会有的。
  在鸡肋时间里,你可以做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是反省自己。不要小看了这一自省行为,通过反省你可以明确自己在未来应该将精力集中到何处。现在许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忙于跟风似的参加各种培训班,为自己积累所谓的资本,就像是跟着大众口味去消费一样。结果,看似过得十分充实,积累了许多就业资本,可实际上,与同龄的竞争者并没有太大差别。
  所以,一天中至少拿出一点时间来反省自己,哪怕只是十分钟也好。如果没有认真自我反省,就会不知道自己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此刻究竟在忙什么。其实,自省并不需要冲一杯咖啡、屁股陷入沙发中、在明媚的阳光下才能够进行,不是吗?
  在汗蒸房和桑拿房你能挺多长时间,顶多一刻钟吧?那时的一刻钟是不是感觉十分漫长?所以,请利用好鸡肋时间吧。
  现在不做,就永远不必做了
  “有件事情我非常想做,可是总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我一定去做!”
  这句话很多人都曾说过,可是你扪心自问,当有了时间时,你真的去做了吗?
  我也一样。高中忙于高考,闲暇时间不多,以至于想做的事情非常多,但都没有做。我立志大学时要多读书,接着学习钢琴,多观光拍照……总之,计划得满满的。但后来才发现,原本一身轻松的高三最后一个寒假,自己没能像样地完成任何一件事情。工作之后也还是会发生同样的情况,这个假期一定要把积攒下来的翻译工作做完,虽然立下了坚定的决心,可瞎忙一阵就发现又到了新学期开课的时间了,自己却依然还什么都没有做呢。
  那你呢?你是否也和我一样?
  我猜诸位也不会比我好到哪儿去。每当询问那些休假回来的学生过得是否充实时,他们的回答无一例外是“稀里糊涂就过去了,什么事情都没做”。
  其实,通常情况是这样的,明明自己面前摆着大把的闲暇时间,可人们却往往选择毫无作为。为何这么多的人身上都会出现这一情况呢?经过思考,我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忙碌才能挤出时间。看似十分矛盾吧,可事实就是如此。
  换句话说,人只有忙碌起来才能深切感受到想做的事情是多么宝贵。更重要的是,人只有忙起来才能感觉生活更富激情,才能更好地管理时间。时间并不是“有还是没有”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有效加以利用”的问题。因此,一旦闲下来,一个人认真管理时间的意志力肯定会被削弱,才会发生无所事事的情况。
  再者,认真一想,其实压根就没有所谓“闲暇时光”。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全民过度劳累”的社会。闲暇仅仅意味着需要紧急处理或必须完成的事情相对少了一些而已。这里那里,时间盗贼可谓无处不在。如果不能抓住这些时间盗贼,那么就会陷入花去大量时间却一无所获的窘境。
  等到日后闲下来再做的想法其实只是不想做的借口,只是对自己懒惰的掩饰而已,忙碌才是万事开头容易的好时机。在忙碌时,请将手头的时间细分再细分,而后利用其中一小段时间去开始“那个事情”。
  没错,就是趁现在。
  如果不趁现在,就意味着永远都不能做了。
  人们常说时间是雕塑灵魂的材料。从人生中抽离去时间会剩下些什么呢?没错,时间就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你的明天取决于今天的24小时做了什么,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你的时间比你本身更要珍贵。
第19节:现在就开始理财还为时尚早(1)
  现在就开始理财还为时尚早
  一位记者对某谐星进行采访。聊到对方在没有大红大紫之前如何度过经济困难期的话题时,记者提出了如下问题:
  “有一种说法是,初入演艺圈就开始定期储蓄的谐星无法大红大紫?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谐星的回答是:“是啊,好像确实如此。”
  比储蓄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投资
  如果他的回答是肺腑之言的话,那么这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为什么初入演艺圈就开始养成储蓄习惯的谐星无法大红大紫呢?
  众所周知,储蓄是每月节省出一笔钱定期存入银行,长期坚持就能积累出一笔可观财富,对普通人来说是最切实的理财手段。按道理讲,按计划进行储蓄的人需要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但这种具有节制力的人为什么不能大红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我终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理由如下。
  一般情况下,定期储蓄会给自己造成一定压力,为了存足够的钱,你心中会想着是不是接下来应该更节约一些,或者茫然地期盼日后收入一定会增加。但从每个月的收入中挤出一点钱坚持定期储蓄,对刚刚踏入社会收入不多的毕业生,以及演出机会还不是特别多的搞笑艺人来讲,是有些负担的。
  有定期储蓄习惯的人都明白,哪怕有一次无法按计划存入资金,都会感到非常焦虑有压力。如果连续几个月无法按定额存入资金,那位刚入行的谐星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在没有积累起一定数额的财富之前,他必然会寻找更加安定且能够获得高收入的方法。例如多跑一些通告,私下里搞一些副业之类……
  但作为一个刚入行的搞笑艺人,相比迅速积累起一笔财富,更重要的是不断地磨炼技艺,想出更多好点子,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而磨炼技艺是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为了通过储蓄积累起一笔小财富,将大量精力放在跑通告或一些副业上,那么为实现成功而进行自我投资的时间就会大量减少,这样一来,很可能一辈子都是一个三流艺人,无法大红大紫的命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些人入行多年,一直都在跑龙套,稳定地攒着小钱,永远成不了出色的艺人。
第20节:现在就开始理财还为时尚早(2)
  这就是我所分析的刚入行的搞笑艺人如果只知道存钱就无法大红大紫的原因。对于这些刚起步的人来说,比通过储蓄积累财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投资。
  存折上的数字大起来才更实际吗
  进入书店,你会看到指导20岁左右的年轻人如何理财的书籍在书架上摆得满满当当。大体上都是教年轻人如何积累第一桶金,又如何进行后续管理之类的内容。书中往往会对年轻人提出许多具体建议,诸如购买这种商品较为合算,或那种投资较有潜力等等。在大学里,投资社团或致富社团等往往也最能吸引大学生眼球。当然,我读书时也曾加入过这些社团进行学习。结果,从社团里学到的唯一一点是——如果能够早一两年开始理财,产生的差异将是更加巨大的,即利滚利拥有不可估量的力量。
  但现在的我却觉得,在20岁初期是不适宜进行理财的。如果你是还在读书的大学生就更不应该早早理财了。请回顾一下之前提到的那个谐星的故事。对于他来讲,他所处的时期并非是积累财富的时期,而是积累人生竞争力的时期。与其从每月的牙缝里挤出一点钱来进行可怜的投资,不如等到大红大紫后利用增加的演出费用进行理财,不是更具效率,回报率也更高吗?
  金钱和性有着类似的魔力,那就是会让人变得十分沉迷和专注,一旦迷上两者中的一个,就会让人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光彩。一旦尝过存折上积累起一笔小钱的快感,哪怕是很少的钱,也会让人忘乎所以迅速沉迷此道,从而忽视长期的规划,完全陷入这种“立竿见影”的财富积累方法中。这种稳定的财富积累方式会让人对那些高风险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产生厌恶情绪。
  最近与我交流前途问题的年轻人当中,有一个普遍的倾向,那就是很多人认为,相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进行自我投资,不如从现在开始一点点使存折上的数字大起来,这样更实际,心里会更踏实。
  但抱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却并未考虑周全。如果父母不是富翁(如果父母是富翁,子女也许都没有理财的必要),作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你缺少收入来源,所能积累的财富是十分有限的。与其像小孩子攒压岁钱一样抠门儿理财,索性花光它不是更痛快!
  但选择花在什么地方是有学问的,一定要花在能够帮助自己成长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可以买书,也可以去旅行,总之用在提高自己的事情上就行。如果你真想积累大财富,那么与其比同龄人早几年开始理财,攒些小钱,不如将钱投资于创造“更好的自己”,这才是长久的大项目。总之,最高超的理财手段是提升自我价值,让更高的自我价值创造更高的收入。
  最聪明的理财是提升自我价值
  我在35岁时才拥有了第一份正式职业,在这之前对理财一窍不通,后来也因为收入微薄,觉得没有理财的必要。真正觉得有一些闲钱可以用于理财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是分析经济以及消费趋势,哪怕从学习的角度也应该进行小额的投资,否则有些说不过去了,所以我开始关注理财。
第21节:现在就开始理财还为时尚早(3)
  然而我的理财成绩单却乏善可陈。购买的一部分基金价格大跌,有些则上涨了不少,可谓参差不齐。股票投资也是同样如此,有上涨的产品,也有下跌的产品。理财的基本原则就是分散风险,综合来看,我的这份理财成绩单可谓刚刚及格,没有什么大失败或大成功。因为收益和损失持平,白白浪费心力,所以最近我基本上放弃理财了,一旦有闲钱就索性存个定期。
  我之所以放弃,并非是担心蒙受经济损失,而是出于对追逐利益的恐惧。
  目前为止,我最成功的投资要数3年前购买的黄金。选择金子是因为觉得它价值稳定,如今金价在全世界范围内暴涨的状况是没有料到的。想到很多金融产品抗不过经济危机,甚至亏得连本金都无法收回,购买黄金真是非常有先见之明了。
  但人的本性往往贪得无厌,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获得利益时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如何幸运,而是怪自己错失了时机,没有趁机多赚一点,平添许多遗憾。“如果当时不做分散投资,而是将全部资金都买入黄金就好了,那样一来财富就不知道翻了几番了……”这样的想法会不断挠你的心。
  现在还不是理财的时候,
  请先怀揣梦想吧!
  不妨每个月找来一个“不会产生任何眼前利益的事情”,
  认真做一做!
  我现在几乎不做任何投资了。如今的银行利率创了历史新低,可我每次有闲钱时还会图省事存入定期储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整日将心思放在“寻找像黄金一样的理财产品”上,而这种一门心思寻找投资良机的行为彻底毁掉了我本职工作的乐趣。其实,如果将倾注在理财上的热情和时间放在研究或写作上,也许我创造出的财富比那百分之几的回报率更高。
  其他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假设一个职场人士在十年内,每个月都从收入里拿出一部分用于购买基金或股票,那么十年之后他会获得百分之几的收益率呢?最理想的情况也不过是让财富翻十倍而已,但十年之后他本人的社会位置又会怎样呢?如果为了理财将本业荒废,整日东奔西走忙于观察各类理财行情,恐怕难以做好本职工作,很可能会被公司辞退,好一点也是勉强保住现在的饭碗而已。而为了成为行业中的精英不断积累实力,在自我发展道路上辛勤耕耘的人又会怎样呢?十年之后,这些人会比同龄人至少多出四倍的工资,这种地位差距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拉越大。所以,接下来的20~30年时间里,两者谁会积累出更多的财富呢?还有社会地位以及成就、幸福指数等,谁会更高呢?请实际计算一番,哪种选择才是更聪明的“理财”,会带给你更长远的幸福。
  聪明的理财是将金钱投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如今,相比投资实力,我更加看重自身的能力,认定自身能力才能将我塑造成更加成功的富翁。
  你还很年轻,现在还不是有足够资本去理财的时候,请先把这些放下,怀揣你的梦想!不妨每个月找一个“不会产生任何眼前利益的事情”认真做一做!请投资在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上,而不是基金或股票。
  要想真正将自己提升至一定的高度,你就要暂时大胆放弃一些短期利益,要做好这种“先苦后甜”的准备,才是合理的青春“储蓄”。
第22节: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下自己(1)
  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下自己
  一天走路时,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位伐木工正在工作。他干得热火朝天,大汗淋漓,只是尽力拉扯着手中的锯子,树木却丝毫不动。我受好奇心驱使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锯齿太钝,无论怎样努力都是白费力气。于是我对伐木工说道:“大叔!歇息一会儿擦擦汗吧,把锯齿磨得再锋利一些,不是锯起来更省力吗?”
  然而伐木工头也不抬,便挥手说道:“我现在哪有休息的工夫啊?今天要把这些木头全部锯完才能交工,都快急死了……我现在实在没时间搭理你,不要妨碍我干活,赶你的路吧。”
  比学分、资格证更重要的是自省
  大叔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理喻,你会觉得,怎么会有这样愚钝可笑的人?但环顾周围,像这位伐木工一样行事的却大有人在。他们从不检查自己的锯子是不是太钝,却一心埋怨眼前的树木挺立不倒。然而,此种情况下即使再努力,再苛求自己,再着急上火,我想也只能是多做很多无用功罢了。
  “如果给我八个小时的时间来砍柴,我会将其中的六个小时用作磨斧子。”亚伯拉罕?林肯如此说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明确目标,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不是要盲目发誓“无条件完成”,而是在进入正常的生产阶段之前要积蓄足够的力量。即使在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后,仍然要时时检讨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留给自己反思和自察的时间。因为如果手上的抹布原本就是脏的,那么无论你如何卖力气打扫,屋子都只会越擦越脏。
  联系到年轻人的现实情况,往往他们做得不足的并非是学分、资格证之类的东西,而是对于自我的省察。现在的年轻人整日忙于获得足够的学分或英语成绩,花费时间在丰富实习经验或深造经历上,对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利用时间是否有效率以及自己究竟在为什么努力却没有清晰的认识。反正周围的同学都在做,所以自己也不甘落后,或者是被父母相劝,或者是抱着玩玩的态度疲于准备各类公开招聘会、考试,都是他们常见的理由。
  我认为要想支撑起成功这张桌子,必须靠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扎实的实践三者来支撑,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科学的方法,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但很多年轻人正如那位伐木工一样,总是觉得“目标”和“方法”是不切实际、不需要考虑的东西,只是专注在“实践”是否扎实上。
  勤奋扎实地实践,累得满头大汗,花了很多苦功夫,其实,这反而是一种惰性的表现,可以称得上是“勤劳的懒惰”。这种勤劳的懒惰就是跟着惯性机械的运作,懒于回过头来自省。如果没有自我省察,向着错误的目标盲目突进,南辕北辙,只是白白浪费力气。
第23节: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下自己(2)
  前辈就是“在同样的黑暗中比自己稍稍游在前面的人”
  那么,该如何进行自我省察呢?
  省察有思考的意思,所以很多人认为只要认真思考就可以达到省察的目的。但实际上,单纯思考并不能达到省察的目的,比省察更重要的是阅历。所以请多多积累人生体验,多多读书,多多和他人交流分享,多去旅行。
  没有比亲身的体验更能让人成长的了。尤其是在感受能力敏锐的青春时期所积累的经验更是一生的财富。对于省察来讲,体验也是最好的方法。只要不是会惹来非议和麻烦的行动或过分消耗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都可以尽可能多地进行体验。所以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成大事者必然经历过一番人生艰难的体验,原因也正在于此。
  但人生苦短,想亲身体验一切事物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从书籍、报纸、杂志上品味各色人等的起伏人生。无论是采访、传记等真实记录,还是小说式的虚构,世间的故事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间接经验。你需要多读、多听、多看,而后再对自己进行省察。
  与他人交流也是非常有效的经验积累途径。特别是和那些比自己经验丰富或更具洞察力的人进行交流,往往能让你从中获得巨大的启发。我在校园里仔细观察过一些学生,我发现他们大都十分吝啬同他人进行交流。的确,他们也经常进行对话,但说话的对象大多为好友或关系较近的学长。当然,同辈和熟人的交流,往往能够从对方口中得到对自己所处困境的同情和共鸣,但大家的水平半斤八两,都在相似的道路上彷徨,谁也不比谁更高明些,很难得到启发以达到自我省察的目的。这时,更需要的是来自有经验前辈的指点和启发。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前辈就是“在同样的黑暗中比自己稍稍游在前面的人”。
  请为自己找一些更好的导师吧。好友和学长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最好还是多创造一些机会同拥有更丰富经验的老师、长辈们面对面坐在一起,进行更深入的交流。非洲有一句谚语,叫做“走向死亡的老人就是在不断燃烧的图书馆”。他们是活的书本,能提供给你更容易接受和消化的间接经验。
  旅行也是很好的契机。经常在各国旅行,研究城市竞争力的Read&Leader公司代表金珉柱认为“旅行是社会性临死体验(体验死亡)”。越想越觉得这个比喻十分恰当。没错,旅行从某种程度上同死亡类似。一旦你离开自己待惯了的地方去旅行,那么对于原地的人们来讲,你就成了“没有的人”,即已经死去的人。旅行给你创造了机会,让你可以从循规蹈矩的生活中抽离出来,认真思考一下你的不存在对于你的熟人和你所处的集体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旅行的过程中,透过车窗看着沿途陌生的风景时,你或许会猛然发现在城市中拼死生存的自己的样子,那些做对的事情,做错的事情,以及平时隐藏很深的内心原始想法都会突然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让你大惊失色。人在异乡才能超脱原有环境的限制,更客观地看清自己。
  旅行的另一个好处便是可以让你换一种角度思考,那些曾经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想来也并非是那么理所当然。特别是到外国,看到那些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观的人时,你会对自己提出本质性的问题:“我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此辛苦地活着呢?”
  就是这样,原本不附带任何前提条件、一直坚守的价值观,如今正是通过旅行,让你对这曾经毫无怀疑的理念提出了疑问。
  我所指的旅行并非是那些跟着旅游团专门奔向那些旅游名胜,一门心思拍照留念的旅行,而是指那种发现自我的旅行,明白吗?因此,请将相机和手机统统锁进抽屉里,经常去旅行吧。
  请偶尔停下脚步
  目标,方法,实践。
  在人生道路上要想获得某种成就,无论是想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是实现自己所怀揣的梦想,都必须具备目标、方法、实践这三个要素。没有目标就没有意义,方法不正确就意味着没有效率,而不实践就等于是空想。三者缺其一都会让人生的三角形失去一边,从而无法支撑起成功。
  为了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我们需要不断自我省察,而自我省察就存在于三角形的中心点。
  请偶尔停下脚步,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一下自己。如果不能周期性地同自己冷静地面对面,那么你进行盲目的努力、度过盲目的人生,是否也很像那发钝的锯齿一样,有些乏味无力呢?
第24节:尽情羡慕才能赢在人生路(1)
  尽情羡慕才能赢在人生路
  经常会有人在博客或个人主页上将“羡慕就等于认输”的态度表达出来。我想这句话的含义应该是:“我认可你所取得的一切,但这与我的人生方式格格不入,因此我并不羡慕你。”
  你是你,我是我,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现在年轻人常有的装酷性格。
  唉,但仔细品味这句话,就能够觉察到一种酸溜溜的情绪在里面。就像伊索寓言里“狐狸的酸葡萄”。
  对别人的成就,全盘接受还是打个折扣
  我们总说“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如果仅仅停留在自我合理化的安慰,这也并无坏处,但当这种安慰中夹杂着嫉妒的情绪就该另当别论了。想方设法贬损对方的成就,以此寻求自我安慰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倒不如将嫉妒当做一种有效的刺激手段,帮助自己健康成长。
  对待比自己出色(或看起来更出色)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两种态度,一是嫉妒,二是羡慕。
  而嫉妒和羡慕的差别就体现在你对对方所取得的成就,究竟是全盘接受呢,还是打个折扣再接受。
  他干得不错,不过是因为……对不起,你嫉妒了。
  预先给成功的人扣上“人家是富二代”或“肯定背后使了某些不正当的手段”之类的帽子,从而无法接受对方的成功时,我们称之为嫉妒。当今社会流行的“自己不喝酒,嫉妒人脸红”、“妒人有笑人无”之类的俗语都是表现嫉妒者心理的。
  当然,社会大众容易不平衡的原因,并非是本身有什么劣根性,而是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有很多人靠某些不正当手段或仅仅凭借运气轻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人们对于成功人士心服口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种心理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
第25节:尽情羡慕才能赢在人生路(2)
  无论社会的嫉妒心理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我都希望年轻人能够自由驾驭这种嫉妒心理。
  为什么要嫉妒?如果你仅仅将对方成功的原因归结在运气或不正当手段等无法控制的因素上,并诋毁对方的成就时,你就不会再自我反省或努力唤起奋发向上的精神了。你不必经历不舒服的心理挣扎过程,内心也许会舒服很多。不过你一旦省去了自我反省的过程,嫉妒带来的刺激也不会对你有正面的效应。因此,“羡慕就等于认输”这
  句话,不过是在某一瞬间为你提供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而已。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社会如同战场,我们眼中看到的往往是成功的人们挥舞着胜利的旗帜,但却忽略了世上并没有常胜将军。不断的胜利也经常会伴着一些不易察觉的失败。
  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要纠结于某一次是赢是输,而是要明白通过这次经验,自己究竟成长了多少。如果你不愿承认对方的胜利,而是一味地嫉妒,那么你在下次的竞争当中也必将遭受失利的痛苦。
  请用羡慕代替嫉妒
  有段时间,我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失败者”。如今,失败者这个单词似乎成了时代的禁语。如果指责他人是一个失败者的话,恐怕任何人都会为此恼怒。但重要的是,当脆弱的劣等感被别人挑衅时,是否能将这种挑衅当做一种刺激,去促使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
  任何人都会有羞耻感。这种羞耻感可能源于长相、成长环境,或未能取得的成就等等。人们应对羞耻感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大部分的人都想努力掩藏,有些人则选择忘记或否定,只有少数意志力坚强的人才会想方设法克服这种劣等感。
  那么,你属于哪类人呢?
  同等环境下,重量轻的船会走得更快。但奇怪的是,船夫们经常往船底放一些叫做“压舱货”的东西,这些压舱货可是有一定分量的。只有放置压舱货的船只才能在惊涛骇浪面前不乱摇晃,保持平稳。
  那么,如果我们将内心的羞耻感当做人生的压舱货一样,生活会怎样呢?不要试图掩藏或加以否定,而是堂堂正正地把它们当做成就自我的动力,生活又会怎样呢?到那时,劣等感会在人生的风浪面前保护我们的。
  请用羡慕代替嫉妒,承认对方取得的成就。即便别人的成功之路看似存在很多疑点,但请相信:过人之人必有过人之处。请你不要自我安慰,而是尽力寻找对方身上的可取之处,默默地向他们学习。
  请尽情羡慕吧,那样你才能赢在人生之路上。
  看到别人的成就还不羡慕的话,你才是真的认输了。
第26节:只是懒惰——写给低迷期的你(1)
  只是懒惰——写给低迷期的你
  你最近感到消沉吗?觉得陷入懒惰的沼泽当中无法自拔?这种状态日复一日,连自己都厌恶起自己了,是吗?这种低迷让你十分痛苦,是吗?所以想听一听我的忠告?
  懒惰实际上是低迷,或者倒过来
  首先,我要对你说,我并不该使用低迷这个词。实际上它就是懒惰。低迷这个词具有一定的自我欺骗性,所以我不喜欢用这个词……
  从现在起,我就叫它懒惰吧。
  拿我来说吧。我从未在结构十分严密的组织当中生活过,就连服兵役都是在学校(陆军第三士官学校)进行的。我就这样几乎当了25年的学生,又摇身一变成为了老师。
  这样没有强硬管理的生活,虽说看起来足够幸运,但我也有困难需要克服。因为没有关照我的上司,因此我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认真进行自我管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平生都在与“自我管理”做着斗争。
  人毕竟不是机器。有时或许是产生了感情上的动摇,或许是产生了身体上的疲劳,或者抛开这些,有时仅仅是想偷偷懒,懒惰的想法时不时涌现也是人之常情。加上教授这一职业缺乏外部监督,很容易陷入低迷也就是懒惰的情绪当中。
  我为什么知道这些?因为我就时常这样,只是没有表现在你们面前而已。
  长时间懒惰,会开始腐朽
  我觉得懒惰完全是惯性使然。骑自行车时往往踩下踏板的第一脚是最累的,开计算机、驾驶车辆起步、生活都是如此。摆脱静止状态,给予自身加速度的意志,需要有战胜惯性的强大意志,我认为意志匮乏才是你们说的低迷的准确定义。
  但问题在于,虽然很多人嘴上说着如何如何憎恨懒惰的自己,但实际却很享受慵懒的状态,根本不愿改变。态度上表示想要从懒惰中走出来,但实际却在享受着这一过程。如果你也在享受着懒惰,享受着已持续许久也懒于改变的懒惰状态的话,请你读到这里就离开吧。我会为只读到这里的人们送出一句吉言:“其实低迷是为了奋起的明天所处的充电时期。”可以了吗?心里是否好受了些?请走好。
  事实上,这一吉言是骗人的。一个人如果长时间懒惰,会腐朽的,你那美丽的肉身和灵魂就会变得越来越麻木和悲哀,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啊。希望你能狠狠下定决心从低迷,不,从懒惰中真正走出来。
  通常,一个人处于懒惰状态时总希望从外部接受某种刺激,让自己振奋起来,重新步入正轨。某些极具刺激性的事件,朋友或前辈贴心的建议,或者是灌下许多烧酒后,以浑浑噩噩的状态在灰蒙蒙的凌晨突然悟到了什么……在遭遇这些之前,人往往缺乏击退懒惰的勇气和决心。很多人在等待着晴空霹雳把自己打醒。
  但让我说一句话好吗?其实,那样的刺激并不一定有效果。决定性的力量总来自自己。
  如果没有付诸生活实践的努力,那么这些刺激即使产生一百次也毫无用处。如果你真想从懒惰中走出,从鼻尖上滑过的微风、空气里的春天的气息中你也会感受到重生的欲望,否则身边即使劈下闪电雷霆落于脚下,你也只会麻木无反应。
  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每到秋天,特别是11月就会变得十分感伤和忧郁。甚至会给自己下达心理暗示:“又到了11月,是感伤的季节啊!”……而后就会为了消解这种感觉去喝酒,听音乐……接下来就会变得更加感伤……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完全是在享受那一感伤的过程。就像伤口明明结了疤,但手总是闲不住去触碰,虽说像针扎一样疼,却又享受这种痛感。
第27节:只是懒惰——写给低迷期的你(2)
  年轻时的悲哀就像那伤疤一样。
  只需踩好“今天”的第一脚就可以克服懒惰
  可人总会慢慢长大,慢慢懂事,我也渐渐找到了解决方法。我悟到了一个道理——感情是肉体的习惯。每当在烈日下晒得太久时,运动量不足时,烟酒摄入量过大时……我真正想获得感情的自由时,我都会跑上5公里。酒也会慢慢少喝,不仅是为了身体健康,也是为了头脑清醒,心灵沉静。最后一定要工作,结合这些,就会从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
  比肉体的习惯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目标”。每当目标不够明确时懒惰就会找来。那么有人会问,老师你在那个时候有什么目标吗?我的目标即是成为一名好老师,一名好学者。这一“好”字的含义有些模糊,目标如果太过遥远,产生的动力很可能不足,所以我订立了更具体更容易操作的目标,以一星期或一个月为期限。
  想走出低迷吗?如果你真想如此,其实比想象的要简单。关键在于将时间周期弄得短一些,没错,就是解决好“今天”的事情就行。
  “今天”很重要,今天该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去做。你只需踩好“今天”的第一脚就可以满足了。无数个“今天”会以惊人的速度集合到一起,让勤奋集合成惯性。
  事实上,老师现在身处异国他乡,最近从感情上颇为劳累。因此,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活垮掉,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身体上的勤奋很重要,不晚睡、早起、不喝酒、在阳光下多活动、每天练习一小时萨克斯、读点文字、至少写3页文字……我深知,如果这些肉体上的东西全部垮掉,就会使自己陷入无可挽回的懒惰情绪当中,为什么?因为我曾饱尝过这些痛苦啊。
  请打起精神吧,说得太多了是吗?我向来如此,接下来,概括一下中心思想。(像老师的口吻吧)
  第一, 不要享受懒惰。如果你从内心享受懒惰的过程就不要说自己累。
  第二, 让身体动起来。要运动,多见朋友,要工作,不要喝酒,早睡早起。
  第三, 任何事情,今天开始就要去做。如果现在不做就说明你还在享受着懒惰。如果做不到,就请不要抱怨。
  第四,(最后一点,请听好!)无论你陷入了怎样的悲伤和低迷情绪之中,你还是你!虽被折去一角,但一百元钞票永远不能变成和五十元钞票一样的价值。请不要自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自己毁掉自
  己。
  知道吗?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度过了这段时期,那些曾经看似十分要命的情绪,也会变得平淡无奇。但我真心希望,即便你早晚都能走出低迷,也请将低迷的时间尽量再缩短一些。
  好好睡吧。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