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0120517050233506

_15 凯文·凯利 (美)
162既是机器匠,也是磨坊主。他曾经为磨坊发明过一个笨拙的离心调节器,只有在磨
石速度足够快的时候才把磨石降到谷粒上。它调节的是石磨的输出功率,而不是磨石的动力。
瓦特琢磨出了一项根本性的改进。他借鉴了米德的磨坊调节器,把它改良成一个纯粹的控
制回路。采用这种新的调节器,他的蒸汽机就自己掐住了自己动力的喉咙。他这个完全现代的
调节阀。可以自动让当时变得颇为暴躁的马达稳定在某个由操作者选定的恒定速度上。通过调
整调速器,瓦特就能够任意改变蒸汽机的转速。这就带来了革命。
和海伦的浮子以及德雷贝尔的恒温器一样,瓦特的这个离心调速器在其反馈中也同样是透
明的。两个铅球,分别装在一条硬摆杆的两端,挂在一根柱子上。柱子旋转的时候,这两个球
也会转起来,这个系统转得越快,它们飞得越高。与旋转的摆成剪状交叉的联动装置把柱子上
的滑动套筒顶起,扳动一个阀门,一个通过对蒸汽进行调整从而控制旋转速度的阀门。球转得
越高,这些连动装置关闭的阀门越多,降低旋转速度,直到达到某个回转速度(以及旋转中的
.
160詹姆士.瓦特(JamesWatt,1736.01.19~1819.08.19):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他改良了
蒸汽机、发明了气压表、汽动锤。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称为瓦特。
.
161纽科门(Newcomen):英国工程师,蒸汽机发明人之一。他发明的常压蒸汽机是瓦特蒸汽机的前身。
.
162托马斯.米德(ThomasMead):英国发明家,磨坊主。
球的高度)的均衡点。这种控制跟物理学本身一样可靠。
旋转其实是自然界里一种陌生的力量。不过,对于机器来说,它就是血液。在生物学中,
唯一已知的轴承存在于精子那转动着的鞭毛螺旋桨的连接处。事实上,除了这个微型马达之
外,所有带着基因的东西都不会有转轴和轮子这些东西。可是,对于那些没有基因的机器来
说,旋转的轮子和转动的轴承,却是它们生存的理由。瓦特所给予这些机器的,是那种让它们
能够对自身的革命形成控制的秘笈,而这,恰恰就是瓦特的革命。他的发明广泛而迅速地传播
开来。也正是因为他的发明,工业时代的工厂才能够以蒸汽作为动力,引擎才能够规规矩矩地
进行自我调节,而所采用的,恰恰是这种万能式的自我控制:瓦特的飞球调控器。自供应的蒸
汽动力催生了机器厂,机器厂生产出新型的发动机,新型发动机催生了新型的机床。它们都有
自我调节装置,给滚雪球式的优势累积法则提供着动力。工厂里每一个可见的工人,都被上千
个不可见的调控装置所围绕。今天,一个现代工厂里同时工作的可能有成千上万的隐蔽的调节
装置。而它们的工作伙伴,可能就只有一个人。
瓦特获取了蒸汽在膨胀时如同火山般爆烈的力量,然后用信息来驯服它。他的飞球调控器
是一种原汁原味的信息控制,是最初出现的非生物的控制回路之一。一辆汽车和一个爆炸的汽
油罐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汽车的信息——也就是它的设计——驯服了汽油那种残暴粗野的能
量。暴乱中燃烧的汽车与印地
500车赛中超速行驶的赛车的能量与器质相当。而赛车的系统受
到临界量的信息控制,从而驯服了喷火的巨龙。一点点的自我认知,就可以把火所带有的全部
热量和野性驯化得服服帖帖。人们驯服狂暴的能量,把它从荒蛮之中引入自家后院、地下室、
厨房乃至在客厅,服务于我。
要是没有那个安安分分转动着的调控器所构成的主控回路,蒸汽机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装
置。没有那个自我作为它小小的心脏,它会直接炸毁在它的发明者面前。蒸汽机所释放出的巨
大能量,不仅取代了奴隶,还引发了工业革命。然而转瞬间,一场更为重要的革命随之悄然而
至。要不是有迅速推广开来的自动反馈系统所引起的信息革命与之并行(虽然难以发现),工
业革命也就不成其为革命了。如果如瓦特蒸汽机一般的火力机械缺失了自我控制系统,那么所
有被这种机器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就又都会束缚在照看燃料的工作上。所以说是信息,而不是
煤炭,使机器的力量变得有用,进而予取予求。
因此,工业革命,并不是为更加复杂周密的信息革命作出准备的原始孵化平台。相反,自
动马力本身就是知识革命的第一阶段。把世界拖入信息时代的,是那些粗糙的蒸汽机,而不是
那些微小的芯片。
7.2机械自我的成熟
海伦的调节器、德雷贝尔的恒温器,还有瓦特的调控装置为自己的脉管注入了自我控制、
感知意识以及渴望的觉醒。调节系统感知自身的属性,关注自己是否发生了与上一次查看时不
同的某些变化。如果有变化,就按既定目标调整自身。在恒温器这个特定的例子中,装了酒精
的试管侦测系统的温度,之后决定是否应当采取行动调整火力,以保持系统的既定温度目标。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这个系统是有目的的。
尽管这一点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也许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即使把最简单的自动电路,比如
说反馈回路,移植到电子领域中,也花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发明家很长的时间。之所以会如此拖
延,是因为电流从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首先被看成是能量而不是通信工具。事实上,在上个
世纪(十九世纪),德国顶尖的电子工程师们就已经意识到电的本性其实是两面的,而这一崭
露头角的差别意识,就是把相关电的技术分成强电和弱电两种。因为,发送一个信号所需的能
量小得令人不敢相信,以至于电必须被想象成某种完全不同于能量的东西。对于那批狂野的德
国信号学家来说,电与说话的嘴以及写字的手是兄弟,功用相同。这些弱电技术的发明者(我
们现在要称其为黑客了)带给我们的,也许是史无前例的发明——电报。正是因为有了这项发
明,人类之间的沟通,才能通过像闪电一样的不可见粒子载体飞速地传播。而正是因为有了电
这个令人惊叹的奇迹的后代——弱电,才有了我们对整个社会的重新构想。
尽管这些电报员们牢记着弱电模型,并且实现了精妙的改革创新,但是直到
1929年
8
月,贝尔实验室的电话工程师布莱克163才调校出一条电子反馈回路。布莱克当时正在努力为长
途电话线路寻找一种能够制造持久耐用的线路中继放大器的方法。早期的放大器,是用天然材
料制成,而这种未经加工的材料往往会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分解,导致电流的流失。一个老化
的中继器不单会把电话信号加以放大,还会错误地把任意拾得的各种频率的细微偏差与电话信
号相混合,直到这些不断膨胀的错误充满整个系统,将系统彻底摧毁。所以,这里就需要某种
类似于海伦的调节装置的东西,能够产生约束主信号的反向信号,缓冲不断重复的循环所带来
的影响。幸好布莱克设计出了一个负反馈回路,它的作用就是用来抵消放大器的正回路所产生
的滚雪球效应。单从概念上来看,这个电学负反馈回路,和抽水马桶的冲水系统或者恒温器的
.
163
H.
S.布莱克(H.
S.Black):贝尔实验室的电话工程师,提出负反馈放大器。
作用是完全一样的。这个起着刹车作用的电路,能够让放大器在不断的微调中保持在稳定的放
大状态上,而其原理,跟恒温器能够通过不断的微调保持在特定温度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恒
温器用的是一个金属制动杆,而放大器用的则是一些可以自我交流的弱电子流。于是,在电话
交换网络的通道里,第一个电学意义上的自我诞生了。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至战后,炮弹发射装置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与此同时,那些移动着
的预攻击目标也变得越来越精细,弹道轨迹的计算考验着人类的才智。在战斗的间隙,被称为
计算员的演算人员要计算在各种风力、天气和海拔条件下那些巨炮的各种参数设置。而计算出
来的结果,有时会印在一些口袋大小的表格上,便于前线的火炮手使用;或者,如果时间来得
及,而且是通用火炮,这些表格就会被编码输入火炮装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动操作装置。
在美国,与火炮演算有关的种种活动,都集中在海军位于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试验场164,在那个
地方,房间里挤满了人类计算员(几乎全都是女性),使用手摇计算机来演算表格。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飞机——大炮竭力要攻打下来的东西——几乎飞得和炮弹一样
快。于是就需要速度更快的即时演算。最理想的形式就是火炮在新发明的雷达扫描装置测出飞
行中的飞机数据时即行引发。此外,海军的炮手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即如何根据新射击表提
供的精确数据转动这些怪物并使之对准目标。办法近在眼前,就在舰尾:一艘巨舰,是通过某
种特殊的自动反馈回路,即伺服机制来控制它的方向舵的。
伺服机制165是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相隔大洋的情况下,于
1860年左右同时独自发明
出来的。法国人里昂.法尔科
166为这个装置取了一个很拗口的名字:伺服电动机。由于船只随
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得更大、更快,人类作用于舵柄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抵抗水下涌动的水流了。
海军的技术人员想出了各种油液压系统来放大作用在舵柄上的力量,这样只要轻轻地摇动船长
舵仓内的小型舵杆,就可以对巨大的船舵产生些许影响。根据不同的船速、吃水线和其它类似
的因素,对小舵杆所做的反复摇动,反映到船舵那里就表现为大小不同的舵效。法尔科发明了
一个连通装置,把水下大舵的位置,和能够轻松操纵的小舵杆的位置联系到一起——也就是一
个自动反馈回路!这样一来,舵杆就能够指示出大舵的实际位置,并且通过这个回路,移动舵
杆这个指示器——也就是在移动大舵这个实体。用计算机领域的行话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所见
.
164阿伯丁试验场:Aberdeen
Proving
Ground
.
165伺服机制(servomechanism):系指经由闭环控制方式达到一个机械系统设定的位置、速度、或加速度的系统。
.
166莱昂.法尔科(LeonFarcot):法国工程师。
即所得!
二战时期的重型火炮的炮管,也是这么操作的。装着液压油的液压管把一个小的转动杠杆
(小舵杆)连接到炮管转向装置的活塞。当操炮手把杠杆移动到预计的位置时,这一小小的转
动,就会挤压一个小活塞,使得阀门打开,释放液压油去顶起一个大活塞,进而摆动巨大沉重
的火炮炮管。反过来,当炮管摆动的时候,它又会推动一个小活塞,而这个小活塞则会引动那
个手动的杠杆。所以,当炮手试图去转动那个小舵杆的时候,他也会感觉到某种温和的抗力,
这种抗力,就是由他想移动的那个大舵的反馈产生的。
那时的比尔.鲍尔斯
167还是个年轻的电子技师助手,责任是操纵海军自动火炮。后来他通过
研究控制系统来探求生物的奥秘。他这样描述普通人通过阅读了解伺服机制时可能产生的错误
印象:
我们说话或写作的手法,往往把整个行为伸展开来,使之看来好像是一系列截然分开事
件。如果你试图去描述火炮瞄准的伺服机制是如何工作的,你可能会这样开头:“假设我把炮
管下压产生了一个位差。那么这个位差就会使伺服电动机生成一个对抗下压的力,下压力越
大,对抗的力也就越大。”这种描述似乎足够清晰了,但它却根本不符合实情。如果你真的作
了这个演示,你会这样说:“假设我把炮管下压,产生了一个位差……等一下,它卡住了。”
不,它没有卡住。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优良的控制系统。当你开始向下压的时候,作用于
炮管感应位置的微小偏移,使得伺服电动机转动炮管向上来对抗你下压的力量。而产生一个和
你的下压力相等的抗力所需的偏移量非常之小,小到你根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这样一来,炮
管在你感觉中僵硬得像是被浇铸在水泥里面一样。因为它重达
200吨,所以让人感觉它跟那些
老式的机器一样是不能移动的;但是,如果有人把电源切断,炮管会立刻砸到甲板上。
伺服机制给转向装置添加了如此神秘巧妙的助力,以至于我们现在(采用升级版的技术)
还在利用它来为船只导航,控制飞机的副翼,或者摆弄那些处理有毒或者放射性废料的遥控机
械臂的手指。
比起其它那些纯机械的自我,比如海伦的阀门、瓦特的调控装置以及德雷贝尔的恒温器,
法尔科的伺服机制更进一步,它向我们开启了另一种可能性的大门:人机共栖的可能性——融
合两个世界的可能性。驾驶员与伺服机制相融合。他获得了力量,它获得了实体。他们共同掌
.
167比尔.鲍尔斯(Bill
Powers):美国感知控制论的创始人,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舵。控制与共栖——伺服机制的这两个方面激发了现代科学中某个更富色彩的人物的灵感,让
他发现了能够把这些控制回路联结在一起的模式。
7.3抽水马桶:套套逻辑的原型
168
为炮制更为精确的射击表,一战时期征召了一批人力计算实验室的数学家去阿伯丁试验
场,而在这批被征召的数学家中,没有几个人像列兵诺伯特.维纳那样拥有远超水准的资质。这
位前数学神童具有一种异端的天赋。
在古代人的眼里,天才应该是某种被赐予而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东西。但是,世纪之交的美
国,却是成功地颠覆传统智慧的地方。诺伯特.维纳的父亲列奥.维纳
169到美洲来是为了创办一
个素食主义者的团体。结果他却被另外一些非传统的难题弄得头疼,比如说对神的改良。1895
年,身为哈佛大学的斯拉夫语教授的列奥
.维纳决定:他的头生子要成为一个天才。是刻意制
造的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
因此,诺伯特.维纳肩负着很高的期望降生了。他
3岁能读,18岁获得哈佛的博士学位。
到了
19岁,他开始跟随罗素
170学习元数学。30岁的时候,他已经是麻省理工的数学教授和一个
彻头彻尾的怪物了。身材矮小,体魄健壮,八字脚,留着山羊胡,还叼着一支雪茄,蹒跚而
行,就像一只聪明的鸭子。他有一项传奇式的本领,就是在熟睡中学习。不止一个目击证人说
过这样的事情:维纳在会议进行中睡着了,然后在什么人提到他的名字的时候突然醒来,并且
对他在打盹的时候错过的那些交谈发表评论,还常常提出一些具有穿透力的见解把其他人弄得
目瞪口呆。
1948年,他出版了一本为非专业人士写的有关机器学习的哲理和可行性的书。(因为各种
间接的原因)这本书最初由一个法国出版社出版,而在最初
6个月中,这本书在美国印了
4
版,在头十年中卖出了
2.1万册——在当时是最畅销的书。它的成功,可以与同年发行的以性
行为为研究主题的《金赛报告》171相提并论。《商业周刊》的记者于
1949年写下如此的评
.
168套套逻辑(tautology):又作重言式,或同义反复。意指不管条件真假与否,始终为真的命题。例如,“要么所有
的乌鸦都是黑的,要么不都是黑的”。再譬如,“四脚动物有四只脚”。
.
169利奥.维纳(LeoWiener):俄裔犹太人,语言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诺伯特.维纳之父。
.
170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同时也
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
.
171《金赛报告》:The
Kinsey
Report
论:“从某个方面来说,维纳的书和《金赛报告》类似:公众对它的反应和书本身的内容同样
是意义重大的。”
尽管能够理解这本书的人不多,但是维纳那些发聋振聩的理念,还是进入了公众的头脑之
中。原因就在于他为他的观点以及他的书起了那个奇妙的、富有色彩的名字:控制论172。正
如很多作家指出的,控制论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中的“舵手”——掌控船只的人。维纳在二战
时期研究过伺服系统,被它那种能够给各种类型的转向装置提供辅助的神秘能力所震撼。不
过,人们通常不会提及,在古希腊语中,这个词也被用来指国家的治理者。据柏拉图173说,苏
格拉底174曾经说过,“舵手/治理者能够在重大的危险中拯救我们的灵魂,拯救我们的身体,拯
救我们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这个说法,同时指向该词的两种不同的含义。所谓治理(对希腊
人来说,指的是自我治理),就是通过对抗混乱而产生出秩序。同样的,人也需要掌控船只以
避免沉没。而这个希腊词被拉丁语误用为
kubernetes之后,就派生出了
governor(治理者、
调控者),瓦特就用它来标记他那个起控制作用的飞球调节器。
对于说法语的人来说,这个具管理意味的词还有更早的前身。维纳所不知道的是,他并不
是第一个重新赋予这个词鲜活意义的现代科学家。在
1830年左右,法国物理学家安培
175(安
培,我们用来衡量电量的那个单位安培,以及简写“安”,就是随了他的名字)遵循法国大科
学家的传统做法,为人类知识设计了一个精细的分类系统。其中,安培定义了一个分支学科叫
做“理解科学”
176,而政治学是这个分支下面的一个子学科。在政治学中,在外交这个亚属的
下面,安培列入了控制论学科,即关于治理的学说。
不过,维纳意念中的定义更为明确。他在那本书的标题中就显眼地表述了这个定义:《控
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177。随着维纳关于控制论的概略想法逐渐为后
.
172控制论(cybernetics):诺伯特.维纳在其所著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中创造了这个
新词来命名当时的新学科。
.
173柏拉图(Plato,公元前
427~前
347):古希腊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对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
174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
469~前
399):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哲学在于认识自我,美德即知识;提出探求真理
的辩证法。本人无著作,其学说仅见于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
.
175安培(Ampere,1775~1836):法国物理学家,电动力学奠基人之一,制定安培定律,首创电磁学理论。
.
176理解科学:
Noologcial
Science
.
177《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Cybernetics:
or
the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
来的计算机具体化,又由后来的理论家加以补充丰富,控制论渐渐地具有了安培所说的治理的
意味,不过除去了政治的意味。
维纳的书所产生的效果,就是使反馈的观念几乎渗透了技术文化的各个方面。尽管在某些
特殊情况下,这个核心观念不仅老旧而且平常,但维纳给它安上了腿脚,把它公理化:逼真的
自我控制不过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活儿。当反馈控制的观念跟电子电路的灵活性完美组合之后,
它们就结合成一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就在《控制论》出版的一两年间,电子控制电路
就掀起了工业领域的一次革命。
在商品生产中使用自动控制所产生的雪崩效应,并不都是那么明显。在车间,自动控制不
负期望,具有如前面所提及的驯服高能源的能力。同时,生产的总体速度,也因为自动控制天
生的连续性得到了提高。不过,相比起自我控制回路所产生的出人意料的奇迹,即它们从粗中
选精的能力,这些都是相对次要的了。
为了说明如何通过基本的回路从不精确的部件中产生出精确性,我沿用了法国作家皮埃
178179
尔.拉蒂尔
1956年的著作《用机器进行思考》
中提出的示例。在
1948年以前,钢铁行业中
的一代又一代技术人员想要生产出厚度统一的薄板,却都失败了。他们发现,影响轧钢机轧出
的钢板厚度的因素不下六七个——比如轧辊的速度、钢铁的温度以及对钢板的牵引力。他们花
费了很多年的时间不遗余力地一项项调整,然后又花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同步协调,却没有任何
效果。控制住一个因素会不经意地影响到其他因素。减慢速度会升高温度;降低温度会增加拉
力;增加拉力又降低了速度,等等,等等。所有的因素都在相互影响。整个控制进程处在一个
相互依赖的网络的包围之中。因此当轧出的钢板太厚或者太薄的时候,要想在
6个相互关联的
疑犯中追查到那个祸首,简直就是在耗费力气。在维纳那本《控制论》提出他那睿智的通用化
思想之前,问题就卡在那儿了。而书出版之后,全世界的工程师就立刻把握住了其中的关键思
想,其后的一两年里,他们纷纷在各自的工厂里安装了电子反馈设施。
实施过程中,以一个厚薄规测量新轧出的金属板的厚度(输出),然后把这个信号传送回
控制拉力变量的伺服电动机上,这信号在钢材进入轧辊之前,一直维持它对钢材的影响。凭着
这样一个简单的单回路,就理顺了整个过程。因为所有的因素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只要你控
.
178皮埃尔.拉蒂尔(Pierrede
Latil):法国作家。
.
179《用机器进行思考》:Thinking
by
Machine
制住其中一个对产品的厚度直接起作用的因素,那么你就等于间接地控制住了所有的因素。不
管出现偏差的倾向来自不平整的金属原料、磨损的轧辊,或是不当的高温,其影响都不太重
要。重要的是这个自动回路要进行调节,使最后一个变量弥补其它变量。如果有足够的余地
(确实有)调节拉力,来弥补过厚或热处理不当的金属原材料以及因为轧辊混入了铁屑而导致
的偏差,那么最终出来的将会是厚度均匀的钢板。尽管每个因素都会干扰其他因素,但由于这
种回路具有连续性和几乎瞬间响应的特性,因此仍然可以把这些因素间的那个深不可测的关系
网络引向一个稳定的目标,即稳定的厚度。
工程师们发现的这个控制论原理是个一般性的原理:如果所有的变量都是紧密相关的,而
且如果你真正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其中的一个变量,那么你就可以间接地控制其它所有变量。
这个原理的依据是系统的整体性。正如拉蒂尔所写的,“调节器关注的不是原因;它的工作是
侦测波动并修正它。误差可能来自某种因素,其影响迄今仍然无从知晓,又可能来自某种业已
存在,而从来没有受到过怀疑的因素。”系统怎样、何时达成一致性,超出了人类知识范围,
更重要的是,也没有知道的必要。
拉蒂尔说,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一突破性进展——这个反馈回路——从技术上说其实颇
为简单,而且“如果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心态去处理的话,它本可以提前
15年或者
20年就被引
进来……”。而更局讽刺意味的是,其实采纳这种观念的开放的心态,20年前就已在经济学圈
子里建立起来了。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180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奥地利经济学学院派已经剖析过那种
在复杂网络中追踪反馈路径的企图,结果认为这种努力属于徒劳。他们的论证当时被称为“计
算论证”
181。在一种指令性经济体制中,比如当时还处在胚胎状态的由列宁在俄罗斯建立起来
的那种自上而下的经济体制,是通过计算、权衡和沟通管道的控制来分配资源的。而对一个经
济体中的分布节点间的多重反馈因素进行计算,哪怕是控制不那么强的计算,和工程师在钢铁
厂中追踪那些狡猾的、相互关联的因素一样,是不可能成功的。在一个摇摆不定的经济体中,
要想对资源分配进行计算是不可能的。相反,哈耶克和其他的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在二十世
纪二十年代论证说,一个单一的变量——价格——可以用来对其它所有资源分配变量进行调
节。按照这种学说,人们就不用在意到底每个人需要多少块香皂,也不用在意是不是应该为了
房子或者书本去砍伐树木。这些计算是并行的,是在行进中进行的,是由下而上、脱离了人的
.
180弗里德里克.哈耶克(Frederick
Hayek):奥地利经济学家。
.
181计算论证:calculation
argument
控制,由相互联结的网络自主自发的。秩序会自发形成。
这种自动控制(或者人类控制缺失)的结果,就是工程师们始终绷紧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
下来,不再操心原材料的规格统一、工序的完美调节。于是他们可以使用不完美的原料和不精
准的工序开工了。让自动化流程所具有的自我修正的特性去进行最优化、从而只放行高质量的
产品吧。或者,投入品质划一的原料,将反馈回路设置到一个更高的质量水准,给下一道工序
提供精度更高的精品。同一理念也可以上溯运用到原材料供应商那里,他们也可以使用类似的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