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做更好的自己

翟杰 (现代)
《做更好的自己》
前言
——从今天开始,突破自己的极限
你是否常常抱怨自己的命运太差,每天忙忙碌碌,却依然感觉过的是平平庸庸、毫无成就感的生活?
当你走到人生的某个转弯处,驻足回望,却发现过去的人生黯然无为:银行没有存款、房子是租来的、车子更是遥遥无期、人缘又差……一切的一切都好像与许多年前一模一样,多了的只是眼角的皱纹。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面对这样的景况,有的人只是空自叹息,或只是跺跺脚,诅咒老天的不公,这之后,依旧是浑浑噩噩的生活。
如果你的心还有一丝热情,还存有些许的不甘,如果你还想改变这样的生活,那么这本书可以成为你的朋友,它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如果你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还想继续沿着现在的生活轨迹走下去,那么你尽可以合上这本书,将它放回书架或送给别人。
如果你想改变现状,那好!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今天就是你生命的终点。现在请你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你希望得到的别人对你一生的评价是什么?你一生中最希望取得的成就是什么?请你认真思考10分钟,然后,把你的答案记录下来:
也许当你真正处于生命尽头的时候,你才能切实明白对你来说什么是至关重要的,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这时候你人生的理念会明朗起来,你不甘心成为平庸的人,你希望重新架构你原本多彩的生命。
可是,当你真正静下心来,想要为这种改变做出努力时,你却发现,改变现状好难好难。首先是根深蒂固的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以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此外就是一些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不良的品质,在此过程中,你自然会怀疑自己的自制力,乃至毅力丧失、意志力消沉等等。而在这些阻碍人们前进的绊脚石中,自我迷失以至变得浑浑沌沌乃为罪魁祸首。难道不是吗?
如果你现在仍然是得过且过,对生活抱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对自己的前途也是茫然无措的话,那么就请先看看下面这8个断言吧,其中都是多年前一些有名专家对相关领域的一些事、物的评判。也许在当时,听起来如同真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真实性,哪怕是一点点的真实性都荡然无存:
1“无论科学多么发达,人类也不可能登陆月球。”(1967年2月25日)——李·弗雷斯特博士,三极管发明人和无线电之父。
2“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公元2世纪)——托勒密,古希腊天文学家。
3“没有理由让某个人在家中配备一台计算机。”(1979年)——肯尼斯·奥尔森,DEC(数字设备公司)总裁和奠基人。
4“飞机是个有趣的玩意儿,但没有任何军用价值。”(1911年)——费迪南德·弗逊,法国陆军元帅,军事战略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指挥官。
5“所有能发明的,都已经被发明了。”(1899年)——查尔斯·杜埃尔,美国专利局局长。
6“电视机上市6个月之后,不可能还有市场。每天盯着个三合板盒子,人们很快就会厌烦。”(1946年)——达里尔·扎努克,20世纪福克斯公司总裁。
7“我们不喜欢他们的声音,再说,吉他乐队也正在退出舞台。”(1962年)——英国DECCA唱片公司拒绝了披头士乐队。
8“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吸烟是有益的。”(1969年)——洛杉矶权威外科医生G·迈克唐纳博士。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断言听起来很好笑,可在当时,却被奉为真理,所以,你要知道,不要以为一切都是不可改变的。对于未来,谁都没有权力下断言。你要坚守信念,改变自我不是不可能的,请记住:真正的悲剧是一个人缺少信念,在生活中、工作中从来不敢展翅一搏,从未想过要去展示其才能,也就从未站直身子。
我出版这本书,是希望让那些追求卓越的人能够获得一些启迪,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做更好的自己。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在企业工作的时候,根本不可想象我会成为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记者;我在新华书店做图书销售员的时候,根本不可想象我会成为在三个月内,连续出版两本畅销书的作家……然而,这一切我都做到了,我都实现了。
通过几十年的人生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当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感到心满意足时,也就是走向倒退的开始,这是因为:这个世界分秒变化,生生不息,一旦你停止前进的脚步,别人便已经从你身边轻松跨过。所以,如果你不想被别人超过,如果你想成为超越者,那么,就请从完善自己开始吧。
作者
2006年8月
第一章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只要你在进步,就不必担心会被环境淘汰,你完全可以改变环境,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奇迹。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人口压力逐年增大的今天,工作不好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很多人终日生活在担忧之中。突然失去工作怎么办?身患重病怎么办?生活突然陷入困境怎么办?这种种担忧当然可以理解,生活在这个变动的时代中,每时每刻都会面临风险。而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自己,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更完美。只要你在进步,就不必担心会被环境淘汰,你完全可以改变环境,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奇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句广告词,这句话曾使海尔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也给海尔集团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我常常想,如果把这句话作为我们个人的座右铭,用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必将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新的生机,产生深远的影响。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时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我本人的人生经历也正是从所谓的“最好”向更好的高峰不断攀登的实例。我在新华书店工作时,在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中,被评为“全国十大窗口百家竞赛”最佳服务员的刹那间,我似乎觉得我是“最好”的;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感到有些不足为奇,还有更好的。于是,我便向另一个高峰攀登;当这另一个高峰再次被我征服后,我又产生了一种“最好”的感觉;可是,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感觉微不足道了,于是,我又继续攀登……一直走到了今天,成为亚太十大杰出管理培训师,出版了专著《口才是练出来的》……
所有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还没有做到“最好”,我还能做得更好!
不止是我,任何一个优秀的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应如此,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不断进步。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人口压力逐年增大的今天,工作不好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很多人终日生活在担忧之中,突然失去工作怎么办?身患重病怎么办?生活突然陷入困境怎么办?这种种担忧当然可以理解,生活在这个变动的时代中,每时每刻都会面临风险。而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自己,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更完美。只要你在进步,就不必担心会被环境淘汰,你完全可以改变环境,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奇迹。
和大多数男人一样,我是个足球迷。我的偶像不是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不是万人迷贝克汉姆,我的偶像是前德国国家队的主力前锋克林斯曼。他参加过553场正式比赛,并打进251个球,被称为“金色轰炸机”。对于克林斯曼,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回答记者的一段话。曾经有记者采访他,问他如何做到保持状态,并一直取得这样非凡成功时,他说道:“我不是天赋异禀的球员,论天赋我不如马拉多纳,论身体我不如贝利,不过这并不重要。每次比赛时和比赛后,我总会问自己‘还能踢得更好些吗?’或是‘哪些地方是我的不足?’环境在变,战术在变,对手也在变,只有自己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也许正如克林斯曼所说的,他并不是“马拉多纳”式的足球神童,但自幼年时,克林斯曼便养成了勤学苦练的好习惯,他的父母鼓励他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8岁那年,克林斯曼就已经与改变他命运的足球“亲密接触了”。除了射门这种可以称得上天赋的才能之外,克林斯曼还可以胜任除守门员之外的任何一个角色。克林斯曼在欧洲足坛闯荡了整整20年,所获荣誉无数,而作为2006年世界杯德国队的主教练,他率领德国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纵观克林斯曼的整个足球生涯,与其说克林斯曼是天赋球星,倒不如说他是靠“毅力”傲首于足坛,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与此相反,世界上也存在很多的比克林斯曼更有天赋的运动员或明星,的确,他们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但是他们却没有克林斯曼的毅力与韧性,他们的光辉也不会持久地存在。就像足球天才马拉多纳,对于自己现状的满足,沉溺于对现有荣誉的享受,以至于不断放纵自己,最后只能留给自己失败的苦果。1979年,马拉多纳作为队长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为阿根廷夺取冠军,他本人被评为最佳球员。他的足球神童的声名开始在世界足坛传播开来。
1980、1981年马拉多纳连续两年被评为阿根廷最佳球员和最佳射手,并两次获南美最佳球员称号。1980年,还被评为世界头号足球运动员。1981年他转会到博卡青年队。1982年参加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时,马拉多纳已经名满天下。
1984年,马拉多纳以750万美元的当时世界最高身价转会意大利那不勒斯队。马拉多纳带领那不勒斯队一鸣惊人,将北方的大牌球队纷纷击败,使这支无名的小球队名扬天下,并破天荒地夺得两次意大利联赛的冠军(1987、1990年)和一次欧洲联盟杯赛的冠军(1989年)。
在意大利赛场上,马拉多纳的球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在场上高度兴奋,全身心投入,意志坚强,既能带动全队,也常常力挽狂澜。
1986年马拉多纳率领阿根廷队捧得“大力神”杯,马拉多纳也获得最佳球员称号,并入选世界最佳阵容。同年,当选为“世界足球先生”。
 从1991年开始,马拉多纳走上了“不归路”。先是在1991年,当时效力于意甲那不勒斯队的马拉多纳尿检呈阳性,他被迫从意大利“出走”;继而是1994年,在美国世界杯小组赛第二轮过后,昔日的“球王”再次因“服药”东窗事发而被禁赛。此后,马拉多纳每一次在媒体上出现,都是一副“坏小子”的形象。在10年中,阿根廷“球王”枪击记者,玩弄女性,更深深地陷入毒品的深渊不能自拔。尽管马拉多纳后来远走古巴,还多次戒毒,但他的身躯日益臃肿,他的面容渐渐憔悴,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他宛如一盏摇摇欲灭的“生命之烛”。
2004年4月,43岁的马拉多纳吸食可卡因过量导致了心脏和肺部的严重疾病。经过将近10天的生死线徘徊之后,才又回到了人世间。
但是,从现在性格乖张、体态臃肿的马拉多纳身上,已经找不到当年在绿茵场上奔驰的英姿。失败者往往是那些自以为优秀的人,而那些为自己树立目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最终都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对于你来说,树立起适合自己的正确目标,成为有干劲的人,这对你很重要,我们要像克林斯曼一样,不断地问自己:“还能更好一些吗?”
如果你想成功,请记住这样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平凡和杰出,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渺小、微不足道。相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看重,都希望自己每天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相反,生存是为了创造价值和意义。如果说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对自身价值的渴望。我所见过的不快乐的人,大概要算那些因为需要钱而不得不做自己所不喜欢的工作的人了。为什么不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呢?也许你会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自己喜欢的工作根本找不到。那么,好,既然如此,我们就从现在的工作中寻找快乐吧。这不是不可以的。让工作成为你的快乐,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
工作者成千上万,工作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一份工作”,对于某些人,它可能是一个让人喜欢的职业,但工作只对其中极少数的卓越人士来说,才把它当成使命。这就是卓越人士的与众不同之处。
工作是平凡还是伟大,在于工作的人对它的态度。
相信你会愿意选择一个感觉良好的、快乐的、可以做真正的自己的一份工作,而不会选择痛苦的、感觉糟糕的、令人头疼的、隐藏自我的工作。相信真诚要比痛苦、消极、虚伪更容易做到。所有的卓越人士都具备真诚和毅力,不论他们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诚然,人生进步需要不断积累新知识,但我相信,返回开始,脚踏实地,更能使你在人生路上取得非凡成就。可以有多种方式去定义成功,但我想,做出色的工作,并从中获得应有的乐趣,不失为成功的一个很好的定义。
所以,我认为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重温它,再度应用它。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越是期待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承认,就越难以得到它,因此你不免要失望。生活的经验反复证明了这一点。不过,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你做一件你认为是很正确的事,并认为这行为过程或者行为本身就是足够的回报,那么不论是否赢得他人的承认或赞美,你都会获得满足感。从职业生涯的理论上说:就是你把职业变成了你的事业,如果外界的奖励与承认随之而来,那就是意外之喜,是锦上添花了。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
每个人所拥有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欢,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提醒人们要看到自己的潜能。我们原本可以杰出,原本拥有智慧,我们可以做到尽责。日常遭遇的平庸、愚蠢以及敷衍塞责,则是一个个不合格的配件。罗文中尉的故事是一个提示,它提醒我们正确认识自己。
大家都会敬佩卓越人士,他们为自己的公司、组织、同事和顾客树立了激动人心的榜样。当一个人看到自己具有在工作中创造卓越和精彩的无限可能性时,他就会愿意做一个卓越人士。紧接着,令人惊奇的事情就会发生:满腔热情代替了以前的愤世嫉俗,得过且过变成了雷厉风行,曾一度失去的精力和干劲不知不觉回归了。让我们做一个卓越人士吧!我们会得到承认与满足感,这将成为以后推动你持续努力的不竭的动力。
很多人,每当做好一件事时,都有一段飘飘然的时期。回想起来,这段日子有快乐荷尔蒙的舒适,也有后悔的遗憾。我亦如此。
从事一项工作,你也许觉得做得优秀就可以了。但是,优秀之上有完美,完美之上有卓越。凡事求优秀,你可以在所从事的事业中处于上游,但是如果让这样的人去做整个事业的领头羊,做到卓尔不群,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只有完美才算成功,但这还不是最好的,只有最后达到卓越才能不被取代。
大家都熟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就是一个追求卓越、以勤奋出名的将军。他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进步,力求把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尽善尽美,这也是他能够成为最高统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毕业于西点军校,在国内从事军训工作,后来不负众望,成为一名有名的上校。麦克阿瑟将军曾说:“我所推荐的好学的人如果一共有10个,那么我只要在一个人的名字下面写9遍就行了,这个人就是艾森豪威尔。”
在战场上,艾森豪威尔努力肯干、踏实工作,因此幸运之神一次又一次地眷顾着他,但他不以此为满足,不断地追求更加卓越的成绩,出色地完成了《欧洲战区总司令之指令》。就是因为这个报告,受到了马歇尔将军的极度欣赏,并且他被越级提升,成为登陆法国的盟军最高统帅,并荣获了五星上将的军衔。
追求卓越,这其实体现的是一种对品质执著追求的信念。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与其让生命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一天天地耗费,不如尽力去追求完美。对于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件要做的事,我们都应当好好地反思,仔细地观察。不是理想的策划就不采用,不是理想的产品就不拿出去销售,不是高品位的书就不去读它……因为只有理想的、完美的,才是被期望和接受的。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我们说追求卓越,其实卓越就是苛求细节,精益求精。卓越并非高不可攀,也非遥不可及。我们要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不是把这样的口号写在公司的宣传栏或是投放在广告里面就算完事。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顾客的需求做起,从细节做起。体现在公司里,就要求员工建立顾客至上的理念,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旅客们在飞机上很难吃到自己的家乡菜,可法国的一家航空公司做到了;针对机场候机大厅里旅客们候机很无聊的情况,澳大利亚的一家机场候机大厅里就有了可看的电影;汽车在野外抛锚了怎么办?中国台湾的一家汽车服务商带上两部车赶到事发地点,一部车把出了问题的车拖回去维修,另一部则让顾客驾驶……试想一下,这样卓越的服务怎么会不让人感动呢?所以,追求卓越,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踏实的做事态度。
由于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一种安于现状的自满心态,因此不能达到卓越的地位。自满情绪是肌体中的一种癌毒,必须对此加以遏制,否则,就会逐渐侵害我们的思想健康,慢慢使我们的思想僵化,最终导致死亡。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名优秀的执行者在功成名就之前,早已默默无闻地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具有一种对任何小事都能做到完美的精神,渴求每一个环节都尽善尽美。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们仍能不断地学习,他们从不甘于优秀,而是追求卓越,从而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这种总是把安于现状的自满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地消除自满意识乃是他们成功的源泉。这也是我现在默默追求、努力达到的境界。
下面我要说的是比尔·盖茨。我谈比尔·盖茨,并非是我对微软的产品情有独钟,不过他们的产品和服务的确是一流的,是卓越的,同样更为卓越的是他们的员工。比尔·盖茨在员工的选择上,使用自己的标准,努力寻找那些卓尔不群的人,做卓尔不群的事情,从而创造了一个奇迹般的商业帝国。那些专注的员工,不断地追求完美。正是有了这种追求,才有了他们的伟大事业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那么他的标准是什么呢?概括地说,比尔·盖茨认为一个真正出色的人才能干出卓越的事情,而那样的人总会有以下优点:
1.寻根问底的好奇心。
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发现,没有发现就不会做出改变,没有改变就安于现状,这样何谈从优秀到卓越。这样的好奇心需要我们时刻保鲜,这种新鲜感终将会成就一名卓越的职员。
2.思索并不断寻求新的符合顾客要求的方法。
给顾客提供最卓越的服务,其实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假使我们真的要做到卓越,那不妨问问自己,该用什么去感动客户。
3.具备可供发展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这些从侧面说明: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只要停止学习,就意味着拒绝成长,接下来也就只有退步。因此,当我们认为学习到此为止时,我们就为自己设置了限制潜能发展的绊脚石。
所以,无论是战火连天的战场,还是竞争激烈的商场,只要你不满足于现状,不甘心于只做到优秀,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卓越的境界。挑战无极限
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从最初的钻木取火到驯化动物,从学会耕种到引水灌溉,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对大自然不断挑战的斗争史。正是这种不断的挑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名特种兵,他有时和我说起他的生活,让我感觉到,人的能力是没有极限的。
他从进入特种兵训练营的那一天起,就要接受一次次极为严格的挑战,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可能。内务整理、体能训练、队列训练、严格的考试等等都让学员懂得:只有积极接受挑战,不断进步,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特种兵。特种部队在作战时的每一次挑战,都是对成员承受能力的考验。有些挑战是已知的,有些挑战则是未知的。队员们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力,勇敢地面对。比如在热带丛林中,特种部队的士兵不仅要预防蚊虫和毒蛇的叮咬,而且要面对虎狼等猛兽;在极地气候中,特种士兵要面对零下40℃左右的严寒……
除了复杂的气候外,几百公里的长途奔袭、战友的突然死亡、食物的匮乏……对于这些挑战,能否顺利完成作战任务,就在于士兵能否积极应对自我、超越自我。
那么,一个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安东尼·罗宾在他的《潜能成功学》里说过,大多数人发挥的潜能最多不会超过其总潜能的10%,特种兵、运动员在某些方面开发的多一些,但也不会超过总潜能的20%。仔细地想一下,到目前为止,你顶多只使用了十分之一的能力,而对于时光老人赐予你的时间,你却使用了百分之百。这是何等大的差距。再试想一下,如果你有意识地去使用你10%之外未开发的潜能,那么你将会成为怎样的人,将会获得什么样的成就?
挑战自我,首先需要的是勇气。我们总是屈于习惯,喜欢沿着老一套的行为模式做事,喜欢过安逸舒适的生活,总喜欢把今天要做的事情推到明天,把明天的推到后天,就这样一直推下去……这是本性使然,但是,如果我们要收到积极的效果,就必须下决心改变现状,积极行动起来。弗吉尼亚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卢克斯,原来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名教师,对于教师职业,他驾轻就熟。在2001年,卢克斯即将获得在加州大学的副教授职称和一套新房子,可是他却决定放弃用10年时间经营起来的加州大学的一切荣誉和地位,告别安稳、舒适的大学生活,以“30岁”的高龄自费到悉尼留学,成为到澳大利亚一名以刷盘子谋生的普通留学生。后来,他没有选择攻读教育专业,而是改学了新闻传播,拿到传播学硕士学位以后,他抱着对世界一流媒体的神往之情,去了BBC应聘记者。当时面试的人特别多,只见到黑压压的人头攒动,顿时他觉得自己的心凉了半截。可是他很快就又打起了精神,越是有压力的地方,一个人的潜能就可能发挥得越大。整整一天,从早到晚,笔试、面试、再笔试、再面试……直到很多年以后,卢克斯才知道他当时是唯一一名被BBC录取的记者。我的经历与卢克斯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考入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之后,成为中国广播历史上的第一代节目主持人。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我恰好在这块社会前沿的“磨石上”磨砺了十年。对于这一行,早已像卢克斯一样驾轻就熟。业务上更是佳绩连连:《心灵之光》、《水灾后的思索》、《华龙从北京腾飞》等二十几篇新闻稿件,荣获各类大奖,由我策划、导演、组织的一系列大型社会慈善活动,如《含笑祝福》电视文艺晚会、《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助残系列活动、《北京长城中外艺术家慈善义演》、《扶弱济贫奉献爱心》万人慈善文艺晚会、《在希望的田野上》救助失学儿童活动等,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专家们的普遍赞誉。
正是在这样的事业高峰阶段,我对自己进行了有生以来的一次重大挑战,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辞去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这在世人眼里光彩无限的职务。我的想法立即遭到了家庭“参众两院”的强烈反对。尽管如此,我义无反顾。
提出辞职的第二天早晨,我带上我工作二十多年的全部积蓄,乘飞机赶赴马来西亚,穿梭于东南亚各国之间,开始了我的国际慈善生涯。
在这几年里,我先后组织了多个慈善团体出国进行慈善访问,主要有:残疾人杂技艺术团、弱智儿童艺术团、嵩山少林武术团、老年秧歌艺术团、中国慈善代表团等。我还将自己作词、作曲的爱心歌曲《共创爱心世界》,无偿捐献给马来西亚的一家慈善机构,制作成VCD光盘,作为义卖品,筹集了大量的慈善基金,救助了众多的弱势人群。这首歌,还被翻译成英语和马来语,在东南亚地区广泛流传。此举,不仅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中国外交部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官员的关注和支持,还得到了马来西亚国家领导人的特别褒奖,马来西亚国家福利部根据我在国际慈善事业中的突出贡献,由部长拿汀·答杜卡·沙利哈授予我“功德无量”的慈善证书。我是被马来西亚福利部授予此项名誉的第一位中国人。
到了2000年,世纪回转到一个新的零点,我的积蓄也几乎回到零点,只剩下一万元钱。于是,我人生的又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零”的挑战,在新世纪的“零点”开始。既然是“零”的挑战,我就要选择对我来说真正称得上“零的地区”、“零的行业”进行“零的投资”。
于是,我勇敢地选中了自己完全陌生、竞争力极强的上海,作为自己重新创业的“零点”。不久,我只身一人,带上仅有的一万元钱,开始了被人们称为“单枪匹马独闯上海滩”的独行侠的挑战。
时至今日,很多上海朋友回忆此事时,还经常幽默地说:当年的许文强初闯上海滩,还有丁力、方艳云帮忙,你可好,就哥儿一个。每当谈到这里,我都会回答说:我在家里的确是哥儿一个,我是一个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到上海来挑战自我,也是我自己的选择,自己的选择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不过好在来到上海结识了你们这些事业上的兄弟姐妹,你们就是我在上海的“丁力”、“方艳云”。
如今,我离开上海已经三年了,但是,他们的名字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是:朱健、郁华、刘继芳、顾峻、顾维明、庄佰禄、蔡文亮、杨柔、刘延华、黄斌、黎瑞洲、张冀闽、张炜生、徐连祥、徐锋、李素岩、姚为民、周静芳、夏船、王翌翀、张幼玲等朋友。甚至我的房东,在“非典”时期,人员流动严加管制的情况下,与刘延华一家全家出动,历尽艰难,帮我将全部家当托运到沈阳。
在上海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我先后策划、组织、实施了各类培训及演讲达200多场,参加人数众多。在此期间,我根据市场的需求,借鉴国际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开发了独具特色的“生命突破多元智能培训系统”,开发出了涉及心理潜能、推销、性格分析、口才训练、礼仪、职业生涯、亲子教育等30多套课程。
2003年,我在亚太人力资源管理协会、《财智》杂志社,会同亚太地区十几所大学、78家网站共同举办的“亚太十大杰出管理培训师”和“亚太十大精品课程”的评选活动中,力摘双项大奖。
2003年10月,在上海维斯汀大酒店举行的评奖揭晓晚会上,我本人荣获“亚太十大杰出管理培训师”的殊荣,我的主打课程《生命突破训练营》也荣获“亚太十大精品课程”称号。
与此同时,我与太平洋保险公司联合录制了中国第一张个人手语操光盘《爱让世界更美》,这套手语操早已在全国乃至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广为流传,我也由此获得“中国手语操第一跳”的美誉。
回想我人生中的这些自我挑战,其中既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勇敢,又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还有“零心态”及心理落差的挑战。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人生精神与物质的极限挑战。然而,我一一战胜,成为胜利者——这也许就是潜能。
信念不只是心血来潮时一种虚幻的反应。运气作用于一时,而进取心却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人人都有梦想,这不错,可惜,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方面在心理描绘着梦想,另一方面却不停地告诉自己,那种成功的画面是遥不可及的,那怎么可能成功?而现实中,需要的是挑战。没有挑战,便没有突破。没有突破,就没有更大的自由!聪明的你,应该知道以后该去怎么做!
第二章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不仅为个人提供了生活来源,更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每一天都全情投入,释放你的潜能,把工作当成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
从另一个角度说,只有倾你所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完美,忠诚于你的老板,老板才会支付你更多的工资。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不仅为个人提供了生活来源,更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平台,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空洞不堪。做个优秀的职业特种兵
特种部队的座右铭是“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知道,特种部队是由具有多种战斗技能的军人组成的,一提到他们,人们脑海中就会冒出这样的词语:富有责任感、自信、多面手、全天候、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团队合作的精神等等。特种部队是一支执行特殊任务的“利剑”,无论是直接参加战斗完成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深入敌后执行侦察任务,还是实施报复行动、解救人质等一系列极为艰难的作战任务,无一不体现其鲜明的“特殊性”。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职业培训部门开始重视陆军特种兵身上所体现的极强的执行能力,许多企业培训部门纷纷借鉴陆军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公司员工的忠诚精神、执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这在今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一个企业拥有的员工像陆军特种兵那样富有全面的技能和完美的执行力,拥有的团队具有像特种部队那样的战斗力,那么,在商战中一定是所向披靡,无人争锋!
在我们眼里,特种兵总是有明确的作战目标,他们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总是充满了坚强与刚毅,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该出现的位置上;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某个相关领域内的专家。正因为特种兵是对人的潜力进行最大限度开发的最佳范例,所以当今极为推崇特种兵精神,身在职场的你我需要像特种兵一样强化自身能力,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现实中很多人没能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就是因为没有挑战极限、发掘自身潜力的勇气。
在现代企业中,随着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对员工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不仅仅是说每个员工只要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行了。假如一个做财务的员工,如果不懂营销方面的知识,对公司的营销策略就会难以理解,进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缺乏热情,最终会影响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在人才市场上,那种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也就越来越受到欢迎。
每一个职业人如果期望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就必须进行苦心修炼。对于身处高层的管理者们,把自己塑造成为全能的“特种兵”,意义更为重大。
一个酒店的经理,不仅要有管理学、经济学知识,要了解市场并熟谙消费者心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传播学和广告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在没有机会时创造机会,机会来临时抓住机会,才能整合各种资源,使其更好地为公司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服务。
扪心自问,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一个全能的人才吗?你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吗?
你的外语沟通能力如何?
你通晓国际商务谈判吗?
你有敏锐的商业眼光吗?
你熟悉整个公司的文化吗?
你是不是会为工作开展不力寻找这样那样的借口?
假如你是做销售的,你有没有特种兵的执行能力?
你是否有团队合作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或许你我只是普通职员,我们不甘于此,那么就让我们用特种兵的训练方法来完善自己,做一个优秀的雇员。每一天都全情投入,释放你的工作潜能,把工作当成是生命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从另一个角度说,只有倾你所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完美,忠诚于你的老板,老板才会支付你更多的工资。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不仅为个人提供了生活来源,更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平台,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空洞不堪。
我的体会是:做一个优秀的特种兵,就是把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工作都做得更好。
喜欢做的,当然做好很容易;不喜欢做的,能做好则相当之难,这更能证明你的能力。不管怎样,只要你能做到更好,更好的岗位、更好的收入、更好的待遇就会不期而遇,在这方面我有切身的体会。这也应了中国的一句格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曾经做过企业的优秀特种兵,做过政府的优秀特种兵,做过新闻媒体的优秀特种兵,现在,我正在力争做培训业学员们欢迎的特种兵。忠诚胜于能力
忠诚是一种特质,能带来自我满足、自我尊重,是一天24小时都伴随我们的精神力量。人既可以将自己放逐到失败的悲惨境地,也可以充分控制和掌握无形的自我,引导自己获得荣誉、名声及财富。
忠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之一。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说:“如果你是忠诚的,你就会成功。” 健全的品格使你不会为自己的声誉担忧。
那些表里不一言而无信之人,整天陷入尔虞我诈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玩弄各种权术和阴谋,即使一时得以提升,取得一点成绩,但终究不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和令人愉悦的事业,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自己。相反,忠实于自己的公司,忠实于自己的老板,与同事们同舟共济、共赴艰难,将获得一种集体的力量,人生就会变得更加饱满,事业就会变得更有成就感,工作就会成为一种人生享受。
普通员工需要有责任心,中层员工不但要有责任心还要有上进心,而对于高层人士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要有和公司一同发展的事业心与进取心。越往高处走,对忠诚度的需求就越高;相应的,你的忠诚度越高,就越有可能获得提升。
忠诚和努力是融为一体的。忠诚的人没有苦恼,也不会因情绪的波动而困惑。忠诚是生命的润滑剂。他会坚守着生命的航船,即使船就要沉没,也会像英雄一样,在歌声中随着桅杆顶上的旗帜一起沉没。因此,忠诚不是凭口说的,需要经受考验。你忠于公司吗?忠于老板吗?如何能证明你是忠诚的呢?所谓“患难见真情”,忠诚也是如此。企业面临危机之际,正是检验员工忠诚度之时。一个企业不可能总处在危机中,发展时期又怎样来考验员工的忠诚度呢?于是,聪明的老板们想出一些办法来制造危机,来“考验”员工。我在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总裁。有次饭间谈到过去的经历时,他告诉我,当初他到公司应聘部门经理,老板提出要有一个考察期。没想到上班后,竟被安排到基层商店去站柜台,做销售代表的工作。一开始他无法接受,这实际情况与最初的预期有太大的差距,但是他懂得这是老板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他坚持下来了。在此过程中,他认识到,自己对这个行业不是很熟悉,对这个公司也不是十分了解,的确需要从基层工作学起,才可能全面了解公司,熟悉业务,何况自己拿的还是部门经理的工资呢。三个月以后他全面承担部门的职责,并且充分利用三个月最基层的工作经验,带领团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半年后,公司经理被调走了,他得以提升;又过了一年,由于公司总裁另有任命,他被提升为总裁。在和我谈起往事时,他感慨颇深地说:“当时忍辱负重地工作,心中有很多怨言。但是我知道老板是在考验我的忠诚度,于是坚持了下来,最终赢得了老板的信任。”我也有与他类似的经历。我调到新华书店工作之初,领导根据我以往的工作能力,准备安排我在机关做共青团或人力资源工作。而我自己一再申明:过去只能证明过去,不能代替今天,更不能代表未来,并坚决要求到第一线站柜台,做图书营业员的工作。就这样,一不小心被评为“全国十大窗口百家竞赛”最佳服务员。
一切的商业经营活动,老板承担的风险是最大的。企业破产了,员工可以转换门庭,但老板却可能要跳楼。因此,许多老板常常反复考验员工的忠诚度,为公司出现危机时做好充分准备。因为他相信忠诚是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嘴上说的。你的老板不断折腾你,也许正是器重你的信号,他正在考验你的忠诚度,以便为其重用。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有一则古老的传说,讲述一位口渴难耐的旅行者来到沙漠中的一口井前。井壁上贴有一张便条,向路人说明附近埋了一个水瓮,可以用来引水。便条上写着:收受之前先付出。于是,摆在旅行者面前的有两种选择:是喝掉瓮里的水,还是用少量储存的水汲引更多冰凉而纯净的水。当然相信每个人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收受之前必先给予,你不可能先获得丰厚的报酬,然后才决定是否给予回报。
在这人世复杂、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思想深植于心灵,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千差万别。但是,人们却常常会持一种错误的见解:坦诚之人穷困潦倒,虚伪之人却功成名就。实际上这只是事物的表象。
诚实的人也许会有别人所没有的陋习,诚实的人虽然会因为美德而有丰厚的回报,但同时也必须接受陋习给自己带来的惩罚,不诚实的人可能具有他人所没有的美德,但不诚实的人同样也承受着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对于这些,也许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了解才可得知。
人们往往怨天尤人,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具有美德却遭受苦难。一个人只有努力摈弃心灵的污点,去除思想的杂念,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遭受的苦难实际上是一种考验,而非报应。
你要知道,无论是发自内心的施与,还是接受“老板”的折腾,忠诚都是一种情感和行为的付出。当你开始付出时,你将很快会得到收获。请记住:每次当你为他人加倍付出一分,他就因此而对你承担一份义务。当你真诚对待你的老板,他也会真诚对待你。
忠诚是承担某一责任或者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并不是从一而终,也不是对某个公司或者某个人的忠诚,而更多的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是一种职业的忠诚。
一个人可能会频繁跳槽,但他们又常常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因为他们身在其位一定谋其事,表现出对所从事的职业高度的责任感。
对于企业来说,忠诚能增强凝聚力,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竞争力,带来效益。对于员工来说,忠诚带来的是安全感。因为忠诚,我们不必时刻神经紧绷;因为忠诚,我们对未来会更有信心,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尽职尽责
“工作很轻松,但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这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招聘教师的广告。事实上,不仅教师如此,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才能做好,因为这是敬业精神的根基。无论你身居何处(即使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最后就会获得经济自由。那些在人生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更是人生的原则。如果没有了职责和理想,生命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一位伟人在回答如何优秀地完成众多的工作时说道 :“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
现在,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大自然要经过千百年的进化,才长出一朵艳丽的花朵和一颗饱满的果实。但是在现在,年轻人随便读几本法律书,就想处理棘手的案件,或者刚从医学院毕业,就急于做外科手术——要知道,那个手术维系着一条宝贵的生命啊!
我的老师李燕杰先生曾经对我说过:“如果你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你就永远不会失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你都应该精通。”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为我的座右铭。
我在讲课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但是为什么却远远落后于他人?
我的回答是:不要抱怨,不要疑惑,你应该先问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自己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研究过职业领域的各个细节问题?
——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为了给你的老板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专业方面的书籍吗?
——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你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
——自己是否真的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对这些问题你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也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如果一件事情是错误的就干脆别动手,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就大胆而尽职地去做!
术业不精的医科学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学好技术,结果做起手术来笨手笨脚,让病人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
律师在读书时不注意培养能力,办起案件来捉襟见肘,让当事人白白花费金钱;
技术半生不熟的泥瓦工和木匠,将砖石和木料拼凑在一起来建造房屋,在这些房屋尚未售出之前,有些已经在暴风雨中坍塌了……这些无一不是缺乏敬业精神的表现。
有些人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失败后却责怪他人、责怪社会。学生时代一旦养成了懒懒散散、心不在焉、半途而废的坏习惯,步入社会之后,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何任务。
这种人注定会是失败者。如果这种人成为领导,其下属也必定会受这种恶习的传染,这将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当他们看到上司不是一个细心周密、精益求精的人时,往往会群起而效之。这样一来,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整个事业中去,进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一个人一旦领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辛劳这一秘诀,他就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就能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凡的职业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做过很多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例如:做钳工、修理复印机等等。但是,我一旦在这个岗位上,就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忠于职守,力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得更好。
虽然,在一段时间里,我付出了一些所谓的辛苦,但是,我后来得到的总比付出的多。比如:我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赞誉、自我能力的提升、相关知识的积累及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等等。
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务须竭尽全力,因为这样不仅能培养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更能决定你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败。
永远比别人多做一些
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的品质,它能使人变得更加积极,更加敏捷。对待工作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也许你认为自己并没有义务去做职责范围以外的事,如果这样想你就很难突破自己。你应该主动选择自愿去做,努力驱策自己快速前进。无论你是普通职员,还是管理者,采取“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最终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样,你的顾客、委托人和老板会格外信赖你、关注你,进而会给你更多的发展机会。
有几十种甚至更多的理由可以解释,你为什么应该养成“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在这些理由中,我认为有两点是最主要的:
第一、如果长期不使用你的右臂,让它养尊处优,其结果就是使它变得更虚弱甚至萎缩。将自己的右臂锻炼得更强壮的唯一途径就是用它来做最艰苦的工作。
第二、在养成了“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之后,你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更多的人指名道姓地要求你服务。因此与那些尚未养成这种习惯的人相比,你已经具有优势。
困境中的拼搏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人生永恒不变的法则。如果你能比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那么,不仅能锻炼出超凡的技巧与能力,更能彰显自己勤奋的美德,使自己具有更强大的生存力量,进而摆脱困境。
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因为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随之扩大。不要总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
每天提前一点儿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当别人还在考虑当天该做什么时,你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提早一点儿到公司,也说明你十分重视这份工作。你提前上班,别以为没人注意到,老板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当老板、同事或者顾客交给你某个难题,也许正为你创造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对于一名优秀的员工而言,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目中唯一关注的就是如何解决问题。
努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譬如换一个角色,把自己当成这件事的责任人,多想想你该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次当顾客、同事或你的老板要求你做一些分外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人来处理时,就请你积极地伸出手吧!
也许你的投入并没有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不要气馁,你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回报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每天多做一点点,也许初衷并非为了获得报酬,但往往获得的很多。
有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我一个朋友,出去讲课时,一般会找速记公司,带上一名速记员,把讲课的内容记录下来,经常和他随行的是一个小姑娘——小雨。合作的时间长了,她很熟悉我的讲话方式,记录起来又快又准确,所以她几乎成了我这个朋友的固定速记员。可是后来有一次,再去找她时,公司的人说她已经不在那个公司了,被别人挖走了,并且是个律师事务所。我这个朋友很好奇,一个速记员居然被别人高薪挖到了律师事务所,细问之下,知道了其中原委。
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和速记公司同在一栋写字楼的律师走进来,想请一个速记员,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小雨告诉他,因为今天晚上有超级女声的比赛,其他人都回家看比赛了,如果晚来5分钟,自己也会走。小雨也是非常喜欢看超级女声的。但小雨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于是说道:“比赛以后还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小雨表示自己可以留下来帮助他。
做完工作后,律师问道:“应该付你多少钱呢?” 小雨回答说:“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1000块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律师笑了笑,向小雨表示谢意。小雨的回答不过是一个玩笑,但出乎小雨意料,两个月之后,在小雨已将此事忘到九霄云外时,律师却找到了小雨,交给她1000元,并且邀请小雨到自己公司工作,所出的薪水比小雨现在要高出1000多元。小雨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超级女声节目,最初的动机不是金钱上的考虑,不过是出于乐于助人的愿望,而且小雨也没有义务放弃自己的休息日去帮助他人。但她就因为多做了一点点事情,就为自己增加了1000元的收入,而且得到了一份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工作。
因此,我们应该多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而不应该抱着“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
一般人所认为的忠实可靠、尽职尽责完成分配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得更多更好。一开始你也许从事会计和出纳、秘书之类的事务性工作,但你要在这样的职位上做一辈子吗?要想成功,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更需要做一些分外的事情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机遇。
你付出的努力如同存在银行里的钱,当你需要的时候,它随时都会为你服务。对百万富翁成功经验的研究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在这些成功人士早期创业时,这条原则尤显重要。当他们的努力和个人价值没有得到老板的承认时,他们有时也会选择独立创业,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努力也会使其受益匪浅。
第三章
不仅为薪水,更要为自己工作
要真正喜欢、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这是成为一个优秀员工时刻要牢记的。
第四章
不但努力地工作,
更要聪明地工作
绝大部分老板都喜欢聪明的职员,这一点没人会去怀疑。
如果你是一名职场中人,你一定想知道老板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职员。
绝大部分老板都喜欢聪明的职员,这一点没人会去怀疑。
老板之所以花钱雇你,就是因为他认为你能为他做事,能够为他带来效益。但是,你如何才能将你的工作做好呢? 第一次就做对事!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工作态度。许多企业中的员工,从表现上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很敬业,但结果却总是令人无法满意。这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精益求精的态度。
从行为准则的贯彻执行上说,“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而且现在又具备了把它做好的条件,那么,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好呢?每个人只有把身边的事情一步一步地做好,做对,他才可能达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境界。
乍一听,“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要求也许令人疑惑:怎么可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是允许存在合理的误差吗?不是允许一定比例的废品吗?这样的要求也太苛刻了吧?
我曾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专家们说起去日本访问后的所见所闻,在那里,他们参观了丰田汽车公司。在了解了丰田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准时化生产后发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要做到的。丰田公司整条流水线上,没有库存,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质量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百分之百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在许多员工眼里有些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积小成大,积少成多,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就会影响他们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对他们以后的晋升是极为不利的。
在博士德公司的宣传栏上就写着这样一句格言:“在此一切都精益求精。”
这是一句令人心生感触,值得每个人终生铭记的话!
精益求精!如果每个人都能恪守这一格言,其工作能力以及自身素质不知要提高多少!同时,他所遭受的挫折也不知要减少多少!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全力以赴,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能够培养起一种高尚的人格。
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有一个朋友,他起初是在一家商场卖家具。和别人不同的是,下班后,他不去打牌喝酒,而是一有空闲,就琢磨家具的款式和功能。“别浪费时间了,你又不是大学生,还想设计什么新潮家具吗!”他的同事常常对他冷嘲热讽,但他一如既往地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他还看了很多关于室内装饰设计的书,琢磨着在房间怎么摆放家具。很快他的用心就得到了回报,他在推销家具时总能说得头头是道,每月他的销售额都是别人的好几倍。不满足于良好状态,坚持做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成为他的工作习惯,也正是这种良好的习惯将他推上一个又一个重要的位置。现在,我的这位朋友自己开了一家家具公司,他的工厂从家具的设计生产到店面的销售,都比别人独具匠心。现在,他的事业红红火火,也是当地一名很有分量的企业家。
我在一篇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是说著名雕塑家罗丹的。每次当别人去拜访他时,总会发现他在忙于同一件雕塑作品。“我一直在给它修改润色。”他指着雕塑对来访者说,“你看,现在是不是更有光彩了?面部表情也柔和了许多,还有……这里的肌肉也显得更加强健有力了。”
“这些细小的地方,别人不注意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吧!”来访者心存疑惑地对他说。
罗丹回答说:“也许你说得很对。但是,艺术的完美就在于精益求精。”是啊,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该这样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只做到差不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艺术家的水平,就不要甘心做一个平庸的工匠!
就拿我2006年6月刚刚出版的新书《口才是练出来的》来说,这本书经过了7次修改才送出版社。尽管该书一上市就好评如潮,在短短的两周内就印刷了3次。但是,当我拿到这本书后,还是发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没有做到精益求精,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些都会在第四次印刷时给予修正。
能时时检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纠正,才是聪明工作的明智体现。
问题背后的问题
好奇心是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去追根寻源,激发思考,进而发现问题,引起探索欲,于是就开始了创新活动。
人们常常会抱怨说,那个苹果为什么不落到我的头上呢?否则我也会成为牛顿那样的科学家。我为什么没有遇到像蒙娜丽莎那么美丽的模特呢?否则我也会像达·芬奇那样创造出不朽的作品。其实,有很多次苹果已经落在我们的头上了,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有很多蒙娜丽莎从我们身边走过,只是我们都视而不见,没有用好奇的心态去反思周围的事物或者工作,没有像达·芬奇、牛顿那样去探究这现象背后的原因,所以在工作中,很多的机会我们没有能够抓住,很多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我们没有去做。
好奇心能够不断引出新的问题,看似偶然的发现其实都隐含着一种必然。发现者必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缺乏好奇心,必然对外界的信息反应迟钝,对诸多有意义的现象熟视无睹,对问题无动于衷,更枉论创造与发明。问题意识、好奇心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其实,不仅发明与创造需要这种好奇心,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更是需要这种好奇心与问题意识。微软员工有十大工作准则,第一条就是:“对公司的产品有好奇心,有必要亲自使用。”只有对公司的产品有极大的好奇心,才能让自己关注公司,进而了解本公司的产品,并且为了改进公司产品而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你在为公司做出贡献和进步的同时,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也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小孩子对周边的事情充满好奇心,经常问问题。很多人会说,我小时候也是如此啊。的确如此,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有爱问问题的好奇心,但随着年岁增大,这种好奇心逐渐消失了。尤其走上工作岗位后,渐渐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对于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成果从来不会去认真探究一下,他们的意识里潜藏着这样一些观念:这个顾客真麻烦,自己不好好去看产品说明书。
我这个月已经把所有工作任务完成了。
是经理让我这样做的。
这种方法是教科书和培训书里面写的啊,我直接用肯定没问题的。
……不仅一般的企业,就是在很知名的企业里,有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少。
中软国际的副总裁林惠春先生说过,缺乏创新意识是公司最大的敌人,因为这些观念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没错的,但是很容易使职员安于现状,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这些东西就像具有慢性杀伤力的毒药,杀伤的不仅仅是企业,员工个人也会深受“毒害”。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这样看待上面那些问题:这个顾客不知道这些,是不是我们哪些方面的服务没有做到位呢?
我这个月已经把任务完成了,有没有可能做得更漂亮一点呢?
经理交代我去做这件事情,我用什么样的方法会做得更有效率呢?
这种方法虽然是教科书和培训书里面写的,但究竟适不适合我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呢?
……这些问题看起来可能很简单,但如果真正能够将这些意识运用在工作中,并且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那么,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惊人的。成为行业里的专家
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能够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许多动物,比如小鸡、小鸭、小鸟,还有小兔、小山羊、小松鼠等等都兴高采烈地来参加开学典礼。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跑步、跳舞、唱歌、游泳和爬山。当老师宣布今天课程是跑步课时,小兔子兴奋地在体育场跑了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
再看看其他小动物,有耷拉着脸的,有撅着嘴的。
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学校。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子一下子跳进了水里,这下小兔子傻了眼,兔子天生害怕水,从来没有会游泳的。其他小动物更是没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
以后发生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猜到了,学校里每一天的课程,总有小动物们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这个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让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成功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商业中有一个信条:“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
要想成为同事中的权威人物,主动给自己“加压”是很必要的,同时要学会把工作中的压力变成不断前进的动力。到公司的第一年,你可能是个毛头小伙子,那第二年、第三年呢?因此,如果你要想增加自身“价值”的含金量,非得主动加压不可。
如果你热衷于编辑工作,而且立志当主编,那么当你初到报社时,你或许只能干干校对或者给读者回信的工作。但记住,请不要气馁,随着上司对你工作的认可,你可以多写些稿子,先朝记者的方向发展。等情况熟了,“版面”广了,然后就以版面编辑的职责来严格要求自己。要不断地主动给自己加压,任何努力都有回报的,也许在你默默地、光明磊落地“表现自己”的时候,你的上司已在一旁微笑着注视你了。创新服务是关键
著名的盖勒普咨询公司在全美企业中做过一项调查,这项调查针对各类公司。既有诸如通用电气、波音、强生等这样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也有名不见经传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与性质也各不相同。但调查的结果却是惊人地相似:95%以上的企业认为,企业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品质和服务。接近98%的企业领导对员工最大的渴望是:在工作中形成创新型的服务,能够提供给顾客超值的服务。
对于创新服务这个概念,众多的企业家很难得出一个一致的答案。诚然我们很难简单地以一两句话来说明创新服务的真正含义所在。创新既有大的突破,也有小的改革; 既有内容的更新,也有形式的变革;既是质的飞跃,也是量的变化。好的服务创新意味着创造一片市场、一群客户,意味着更大的商业利益。但是,首先个人要不断地增强创新意识。只有敢于突破老规矩和定势思维,才能够不断开创服务工作的新局面。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
创新服务的导向是什么呢?需求是也。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和搜集市场需求信息,正确确立创新服务的内容与产品,是企业致富的根本手段。这一点,很多企业做出了积极的表率,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特色的品牌服务和内容。比如,联邦快递公司针对个人客户与公司客户的不同要求推出的特色服务;加州州立医院对老弱病残家庭实行的特需服务;福特汽车公司根据客户对动力系统的要求进行的改进服务。他们所做的这些都使企业的整个服务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的整体服务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明显提高,所有这一系列的良性变化,是整个社会组织成员都希望看到的。
我在新华书店工作的时候,很多读者为买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书而着急。于是,我就把他们的需求记下来,在业余时间与其他书店或出版社联系,买到后,我先自己垫付书款,然后把书寄、送到读者手上(当时新华书店没有预订购书和邮寄服务)。这其中,既有创新服务又有超值服务。所以,当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全国十大窗口百家竞赛”最佳服务员评选统计时,我一个人的读者表扬信是全店职工总和的两倍。
继创新服务之后,现在社会上又出现了超值服务。那么,超值服务又是什么呢? “超值服务就是指超越常规的服务,也就是做到这个国家和这个企业规定的服务之外,自觉地使这种服务无限延伸,超越顾客的要求。这种超值服务,会使顾客深切感受到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使顾客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友好、融洽的关系。这是对传统服务观念和服务行为的挑战。” 这是管理学家奥雷罗·彼德·杰尔林对超值服务的定义。社会基本上对这种看法是很首肯的。
微软公司坚信:“我们销售的不仅是产品,更重要的还有服务。”中软国际的副总裁林惠春先生,经常和微软的人员接触,所以对微软的服务比较了解。他说,微软为保证在24小时内解决顾客提出的一切问题,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通信服务系统。有一次,一家公司使用微软产品发生故障,微软公司在几个小时内便请来了8位专家,及时为用户排除故障。经过这件事之后,这家公司对微软的服务极为赞赏,随后就与微软签订了长达8年的供货合同。
对于公司员工来说,尤其是销售部门的员工,超值服务要求他们在服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投入感。在产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过程中要时时与顾客保持联系。当顾客提出服务要求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向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努力和顾客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关系。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想想看,如果顾客对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满意的话,就会把这种超值服务主动推荐给他们所认识的其他顾客,其他顾客又会推荐给自己认识的顾客。这样,企业的顾客就会在超值服务的推动下不断增多,最终形成忠诚、可靠的顾客链条。
也许有人说,服务再好,受益的也只是顾客。记得一位古希腊诗人曾经说过:“付出你的爱吧,让它生根、成长,这样你才能收获果实啊!”我们中国也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说法。
超值服务当然会使顾客感受到企业的贴心服务,但同时企业每一位服务人员的心情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感到身心的愉快,因为这是对每一位服务人员的自我价值最大的肯定与鼓励,这是比钻石还珍贵的财富,是比金子还宝贵的力量。怎么能说只是服务顾客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在一次又一次的超值服务中,员工便会形成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为顾客着想的习惯,这也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顾客融为一体,久而久之,顾客在超值服务中就很可能与企业的销售人员形成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说,你也不应该认为自己是毫无收获吧?
第五章
善于管理时间,不断追求效率
浪费时间的人一无所有,而善用时间的人将会得到无穷无尽的财富。
我们每一个人都强烈地渴望生活的美满与幸福,事业的成功与辉煌。然而时光如梭,岁月飞逝。人生匆匆而短暂,同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有的人能够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有的人却总是与成功擦肩而过,以致终生碌碌无为。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归根到底在于对时间的掌控上面,浪费时间的人一无所有,而善用时间的人将会得到无穷无尽的财富。鹅卵石的故事
关于鹅卵石的故事,有些人也许已经听过。但我在这里要再讲一遍,因为它传递着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信息。在一次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空罐子,然后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道:“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教授又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装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这回学生们不敢回答了。
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回答道:“也许它还没满。”
“说得很好!”教授说完后,从桌下又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次问班上的学生道:“现在请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不是已经满了?”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并且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称赞道。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得满满的罐子里面。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班上的同学:“从上面的试验中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班上一阵沉默,最后一位学生很有自信地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挤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点事情的。”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我想告诉各位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再把它们放进去了。讲完这个故事后,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样的问题:
在工作上有哪件事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生活中有哪件事,你经常做的话会对你个人的生活产生重大的正面影响,可是却迟迟没有去做?
人们明明知道一些事情万分重要,但是却迟迟不去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重要的事情往往不是紧急的。比如每天提高自己的技能或是改善人际关系,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是却迟迟不去做,因为有很多“貌似紧急”的事情要处理,这些事情往往都是琐碎的事情,诸如一些杂七杂八的EMail、一个朋友的饭局或是朋友的电话需要处理。长此以往,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去完成了。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地管理时间。
管理好时间的第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如上所说,琐碎而紧急的事情往往让人感到压力,从而放弃了重要的事情。然而决定人们是否能实现梦想、取得成功的恰恰就是那些重要的事情。这些重要的事情可能包括制订计划、组织实施、研究客户心理,对于你实现个人的长期目标非常有益处,我们必须对诸如此类的事情弄清主次。
另外,衡量一项任务是否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效。如果说某项任务有意义、很重要,那就说明实现它会很有成效。一项任务或行动的成效越大,说明它越重要。要想实现目标,你必须把精力放在能收到显著成效的任务或行动上。
要做到合理规划时间,你必须将你第二天的工作列出任务单,这可以很好地体现“80/20”法则。根据这一法则,20%的行动将会达成全部成效的80%。换句话说,如果你需要做10件事,那么其中有两件事的意义将会达到其他8件事的意义总和。
有时候,这一原则甚至可以达到“90/10”。10件事中有1件事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事,但往往这件事是被拖得最久的。
一旦你确定了那20%的重要事情,对于其他的事情就不妨有意地拖延。既然不能做完所有的事情,那么往后拖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要确定哪些事情是要往后拖的。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80%的不重要的事情尽可以主观地往后拖延。集中精力完成一两件最重要的事情。在某一时刻,你的目标可能是家庭或人际关系方面的;在另一个时刻,则可能是工作上的、事业上的或是收入方面的,甚至还有可能是身体健康方面的。无论是哪方面的,你都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上面,而不要漫无目的随心所欲。
使用ABCDE法则
在确定了“80/20”法则后,具体施行时,可以给总体事情中的每件事划分“ABCDE”等级。这个办法要求你在行动之前看看单子上列的事情,然后给每件事按重要性的程度分别标上A、B、C、D、E。在你每次开始行动之前都采用这个办法,就会大大提高你的效率和成就。
A类表示事情非常重要。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应该先做这类事。这样的事情关系到最后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B类表示的是应该做的事情。不去做这类事可能带来一些不便,但是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类事情相对于A类来说,对于目标的最后实现重要程度不是很高。这类事情包括跟同事一起吃午饭、给朋友打电话或者接收电子邮件等等。
C类的事情是不会对目标的实现有什么影响的事,做不做都没什么妨碍。诸如,看看报纸,与同事聊聊,喝杯咖啡或者白天出去逛逛街等等,就属于这一类事。
在这里的原则是:如果有A类事情要做,那么就不要做B类;如果还有B类事情要做,就不要做C类。一天之中,你所关注的重点始终应该是A类事情。
D类是表示可以交给下属或者助手去做的事情。能交给别人做的事就交给别人做,这样你就可以把时间更多地花在A类事情上。
你可以忽略E类的事情。这是指那些“过时”的事情,再做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们都没有什么重大价值。
选择总是自由的,但选择意味着排除。“排除法则”意味着做这个就放弃那个,因此无论你开始做哪件事,你同时也就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决定不去做其他可做的事情。在这个每小时甚至每分每秒都要进行选择的年代,我们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这决定你整个人生的轨迹。
高收入的成功人士并不比那些低收入的、不成功的人更聪明。他们之间的区别很大程度就在于,成功者专注于做重要的事,不成功的人则往往把时间浪费于那些意义不是很大的事情上。选择是自由的,多做些什么事情、少做些什么事情完全取决于你,但是,你的选择最终将决定你的命运。
下面有4个很好的理由说明了绝对不要做不值得做的事:
1你会习惯于不值得做的事而不能自拔。
当人们做一件意义并不大的事情时,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说:“我们已经做这么久了,不应该让它消失。”许多机构、刊物或活动也许根本就不该存在,其仍能存在,原因只是大家已经习惯了,对它有了认同感,如果让他们消失的话,便会有失落感。社会学家韦伯也说过:“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为必然性。”
2不值得做的事会给你造成误解,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
你只是白费力气,就像不值得听或读的论文列在履历表上一样,空欢喜罢了。
3不值得做的事会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和资源。
因为用在一项活动上的资源已经不能再用在其他的活动上,已经消耗的时间、精力也不能再找回来。不值得做的事所用的每一项资源本来可以被用在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4不值得做的事会源源不断。
当一个比较大的企业决定要完成一件事之后,就会组织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监督。此外,管理人员、手册、指导原则、小组委员会,中间的会议进程以及最后的所谓经验总结等等,这一系列的程序如果是用在不值得的事情上面,是多么可惜啊!
如果某个富人临终之际,将一大笔钱捐赠给某大学,拨出相当多的一部分指定给某教授从事本来没意义的一项工作,这个教授该怎么做?这个教授也许没有选择余地,因为教授既无权也无势,这个工作不仅仅在于自己可以得到丰厚的基金,整个学校都会受益匪浅。但是,另一方面,教授可以有选择的机会。他可以这样问自己:“如果我将这个构想的潜能发展到极限,这项工作是不是真的值得去做呢?”答案如果是否定的话,那就不要去做。决不偏离轨道
在开始每天的行动之前以及在这一天的工作过程中,你要经常反复地问自己下面五个问题,并且给出恰当的答复。
第一:就目前来说,怎样安排时间才最有意义?
你要准确地回答,因为这个问题下面是几个问题的总的指南。
第二:为什么我会拿公司的薪水?
也就是说,公司聘用你是要你做什么?
事实上,公司之所以招聘你,是为了让你完成对公司具有利润意义的任务。在你所做的所有事情中,哪些是那20%的事情或任务,你必须一清二楚,然后就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你该首先完成的任务上。
第三:哪些是对我来讲意义最为重大的事情?
这些事情就是在各个方面最能够体现你的价值的事情。
如果你对答案不能完全肯定,去询问你的老板。确切知道答案后,马上投入到这些事情当中去。
第四:什么是我的关键方面?
关键方面就是你为了满足最要紧的工作要求而力争做好的事情。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在工作上的成败。对这些事情你也应该了解得清清楚楚。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不仅要拿出最佳表现,而且应该让自己做得技高一筹。记住,在所有的关键方面里,你薄弱的一面将影响你在其他方面发挥的水平,努力弥补你的缺失,不要让自己因为在某些方面有欠缺而影响整个工作,特别是在你能够通过学习可以加强这方面能力的时候。
第五:什么事情是我能做而且只有我能做好?
这个问题能够让你保持自觉,不至于偏离正轨。什么事情是你能做的,并且是只有你能做的,一旦做好了就能够给你的工作带来不小的起色,而且会令整个公司的业绩都能有所提高?同样,如果你对答案不能肯定,去询问你的老板。有时候在你这么问之前,这个问题连你的老板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也许他压根就没有想过,可这也说明了你的聪明之处。那你就该自己努力发掘这方面的潜能。
如果一旦在“哪些事情会给工作带来不小的起色”这个问题上与老板达成了一致,接下来,你就应该集中精力把这些事做好,好好表现一番。与其他事情相比,这样做对你的工作益处更大。
当你要求自己反复提出和回答上面这些问题,并且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如何划分事情的重要性之后,自然就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那么,你行动的成效就会是周围人的两到三倍了。你付出辛苦完成的工作将具有越来越高的价值,你会越来越具有创造力,你的收获也将大大超过周围的人。如此一来,肯定会成功。警惕偷时间的盗贼
我们童年时代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对于光阴的流逝,少有感触,天天盼望长大成人,对时间的认识也不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时间的价值的认识也会逐渐深刻起来。而且,觉得时间流失得越来越快。你听说过“时间盗贼”吗?我们的时间往往是被下面所提到的“时间盗贼”给偷走的。
第一个时间盗贼:寻找乱放的东西
有一项针对美国200家大公司职员所做的调查显示,公司职员1年中竟然有6周时间浪费在寻找乱放的东西上面。这意味着,他们每年要损失10%的时间。对付这个“时间盗贼”,有效原则是:分门别类。将不用的东西放在一边,其他的东西分门别类摆放整齐,然后放在固定的地方。 
第二个时间盗贼:偷懒
对付这个“时间盗贼”的办法是:
1趁早开始,不要拖延时间。
2使用记事本,至少将每天的计划行程记录下来,并保证自己一定能完成。
3切忌工作环境家居化;有人喜欢躺在床上学习,不过温暖舒适的床会让人很快变得昏昏欲睡,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第三个时间盗贼:时断时续
干活时断时续的工作方式,需要花时间调整大脑活动及注意力后才能在停顿的地方接着干下去。
对付这个“时间盗贼”的办法是:一鼓作气,集中精力完成要做的事情。
第四个时间盗贼:白日做梦或惋惜不已 
老是空想未来,或者对过去犯过的错误和失去的机会长吁短叹,这两种心境都是极浪费时间的。
对付这个“时间盗贼”的办法是:好好调整心态,多想想将要做的事情。
第五个时间盗贼:办事拖拖拉拉
花过多时间去思考要做的事,瞻前顾后,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找各种借口推迟行动,后来呢,又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悔恨。在这段时间里,其实他们本来能完成任务而且应转入下一个工作了。
对付这个“时间盗贼”的办法是:果断。
第六个时间盗贼:风风火火、过于武断
与上面正好相反,武断是在未获得对一个问题的充分、可靠的信息之前就匆忙行动,以至于往往需要推倒重来。
对付这个“时间盗贼”的办法是:培养自己的自制力。 
第七个时间盗贼:分不清轻重缓急 
区分轻重缓急是时间管理中很关键的问题。即使是避免了上述大多数问题的人,如果不懂得分清轻重缓急,就会有时间被填满的假象,这样也达不到应有的效率。许多人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被工作填得满满的,他们就会很充实。或者,他们只愿意做表面看来很有趣的事情,而不去理会不那么有趣却意义重大的事情。
对付这个“时间盗贼”的办法是:把人生重要的任务合理安排,确定主次。
第八个时间盗贼:迟到
迟到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的迟到,一个是他人的迟到。自己经常迟到,无话可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人经常迟到,对付这个“时间盗贼”的办法是:不再与他经办重要的事情或者不再与他来往。因为,迟到浪费的时间都是双倍或多倍的代价。
第九个时间盗贼:无偿占有你宝贵时间的人
有的人自己无所事事,闲得无聊,愿意找人聊天;有的人酗酒成性,贪吃贪喝,喜欢推杯换盏;有的人精神空虚,心无定所,经常逛街闲游……这些人都是时刻出现在你身边的“时间盗贼”。时间就是生命,“时间盗贼”窃取的就是你宝贵的生命。
对付这个“时间盗贼”的办法是:学会说“不”!
为了对付“时间盗贼”,我们还可以在确定每一天要做的事情之前,问问自己这样3个问题:
1什么样的事情能给我最高回报?——人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那些能带给自己最大回报的事情上。
2我要做什么?——明确那些非做不可,而且又是需要自己亲自做的事情。
3什么能带给我最大的满足感?——在能给自己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中,首先去做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快乐感的事情。
随时警惕这些“时间盗贼”,积极把它们根除掉,从事有意义的事情,高效率地去完成它们!
一天26小时的秘密
参加“早五晚八俱乐部”
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一个俱乐部。只要你能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晚上8点钟以后,回顾总结一下一天的学习工作情况,做好第二天的计划,那么,你就已经成为俱乐部的一员了。
现在,大多数人的工作模式,简称为“早八晚五”,即早上8点上班,晚上5点下班。
而我提出来的“早五晚八俱乐部”恰好与此相反。意思是:充分利用好你早5点到上班前和晚8点到睡觉前的宝贵时间。
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一天的时间,那么时间就会白白浪费掉,我们就会一无所成。人们往往会说,这儿几分钟没什么用,那儿几小时没什么用,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它们的作用是很大的。或许时间上的这种非常微妙的差别,要过几十年才看得出来。但有时这种差别又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贝尔就是这样的例子。贝尔在研制电话机时,另一个叫格雷的也在进行这项试验。两个人几乎同时获得了突破,但是贝尔提前两小时到达专利局。结果,发明权自然属于贝尔。当然,这两人是互不知道对方的,但贝尔就因这120分钟而取得了成功,并获得巨大的荣誉。
我有个朋友,他现在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金牌推销员、“蓝鲸奖”荣誉会员。他曾和我说过:“事业有成的人都喜欢我在早上和他们见面。我在从事销售工作的几年里,大部分业务都是在9点以前做成的。我这样做,我想我的顾客肯定会这样认为:‘这位先生工作真卖力,就像我一样;他肯定与我一样能干。’而养成了这个习惯之后,我发现这适用于从事各种职业的人,特别是那些想要取得成就的人。”
非常成功的人大多是五点钟俱乐部的成员,他们会早早起来,利用清晨时光运动、慢跑、沉思、写作、计划。对他们来说,这是个宝贵的时刻。
“时间就是金钱”,充分利用时间,这是你必须养成的一个习惯。
由于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和牛顿的贡献,时间作为可计量的单位,被引入到科学领域。根据科学家的多年研究,时间的起点恰好落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之前开始进入夜晚的时刻,距今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由于地球的自转减慢,再过360万个世纪以后,每天将有26个小时!不过,看起来你我都等不到那额外的两小时了。
然而,现在我们所拥有的24小时,得到充分利用了吗?
16世纪的神秘诗人安哥拉斯·希利修斯是这样形容时间的:时间是你自己的创造物,
它的时钟在你脑中滴答作响。
一旦你停止思考,
时间亦随之死亡。时间的价值是非常宝贵的。下面我所举的例子,就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比较的时间概念:要体会一年的价值——去问问没有通过升学考试的学生;
要体会一个月的价值——去问问生下早产儿的母亲;
要体会一个星期的价值——去问问周刊的编辑;
要体会一天的价值——去问问要养活六个孩子的短工;
要体会一小时的价值——去问问等待见面的情侣;
要体会一分钟的价值——去问问没赶上火车的旅客;
要体会一秒钟的价值——去问问意外事故中的幸存者;
要体会一毫秒的价值——去问问奥运会上获得银牌的亚军。我没有仇人。甚至骗过我的人,我都要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有了这样的经历,是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骗子。
我唯一的、最大的仇人,只有一个:他是一位高龄老人,他就是诞生在6010年前的时光老人。
有人说:他最公平、最公正。我说:他最不公平!最不公正!
他让百无聊赖、无所作为的人拥有太多的时间;他让勤奋好学、志在进取的人缺少时间;他让游手好闲、玩物丧志的人拥有太多的时间;他让忠于事业、追求成功的人缺少时间。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觉得你的时间不够用,你离成功已经不远或者已经成功了。如果你觉得不知道如何对待时间、如何把握时间、如何珍惜时间的话,说明你离成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你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每当我上课进行到一个阶段的时候,总有很多人,尤其是我的同龄人,问我这样的问题:翟杰老师,我们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你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业余爱好,而且表现不错,你是用什么时间学的?还有我的同学、同事、邻居、朋友,总之和我熟悉的人,也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
现在,我把这个秘密告诉你,这是每一位有心人都能做到的:在学生时代,在我感觉学习累了的时候,就吹一吹笛子;在写作业困倦的时候,就拉一拉二胡;在一本书读乏了的时候,就唱一唱歌;在身体长时间坐立僵直的时候,就活动一下筋骨……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简单,我学会了唱歌、跳舞、乐器、写诗、作词、作曲、说相声、说快板、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台球、溜冰、游泳、朗诵、主持、演讲、围棋、象棋等等常见的文艺、体育、娱乐活动。
我参加过全市的相声比赛、羽毛球比赛、交际舞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并获得了好名次,而且学习、工作更加优秀。
我做工人的时候,是全市的新长征突击手;我做团委书记的时候,是全市的优秀团干部;我做新华书店营业员的时候,是首届“全国十大窗口百家竞赛”最佳服务员;我做国家公务员的时候,是全市的优秀部门的成员;我做记者的时候,我的新闻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大奖,并被多个部门和社会机构评为优秀人物。
2004年,我与徐世湘合作,主编了《不当总统就做推销员》一书,被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席——田源博士誉为:“这是第一本系统反映我国保险业顶级推销员生活的专著,是中国保险业具有里程碑价值的专业著作,也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营销业实战教材。”
2006年6月,在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新月的指导下,出版了以我个人成长为背景的口才专著《口才是练出来的》一书,得到了国内著名演讲家——李燕杰、彭清一两位教授的联袂推荐。
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后,也就是2006年8月,你现在看到的我的第三本专著《做更好的自己》又呈现在了你的面前。
所有这些,绝大部分都是我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所为。我只是把一些朋友吸烟、喝酒、打麻将、闲聊的时间用在了这些地方,我只是在同一时间内,做到了一心一用,甚至一心二用。这就是我一天拥有26个小时的秘密。
在这里,我不是有意炫耀自己,因为,这些对于我来说: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主要的目的是:让读者从我的亲身经历中,悟到一些时间管理的“道”。从今以后,珍惜时间,走向更大的成功。
让每一位朋友都走在时间的前面,在“负时间”中行动,也许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告诉你:如果你能抓住时间的尾巴,就可以大获成功!
这是我给你的忠告!希望你牢牢记住!
第六章
关注细节,精益求精
细节改进的方向,就是满足人们对生活精致化的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人性化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这种高要求,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同时,面对WTO带来的全球性的竞争,以前那种粗放式管理再也不能继续进行下去了。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不遗余力地重视细节的改进、改进、再改进。
而细节改进的方向,就是满足人们对生活精致化的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人性化的要求。日本员工的细节观
日本是个神奇的国家,也许大家对它所推行的对外政策极为不满,但是日本在经济上创造的奇迹,不能不令人瞩目。很多人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充满好奇之心。短短几十年,就从二战后初期的一无所有发展到现在的经济强国。那么,是什么缔造了这个奇迹呢?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写的一部畅销书《菊与刀》就很深刻地剖析了日本人的价值观和民族性。首先,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日本的员工是很擅长于把事情做到细处的,从而给企业和自己带来真正的好处。而这方面的长处,反过来又给他们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2006年6月,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专家团队对日本进行了一周的考察,考察了企业、大学和政府的招商机构。在这六七天里,团员们一直在想,日本为什么比我们发达这么多?日本在1945年投降之后,也是千疮百孔,他们当时的各种工业产品,类似于20年前的温州货。尽管此次考察的出发点是管理细节和精细化管理,但考察的结果使人不得不面对更大问题的思考。
回国后,著名习惯研究专家、《知道更要做到》一书的作者周士渊先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我认为对大家很有启发和借鉴作用,在这里引用片断:而我真正深入了解他们浓浓的“做到文化”,可以说还是在两件更令我感慨的小事以后。
这件小事发生在我的一位同行身上。他是《向军队学管理》一书的作者吴宏彪先生。一次他回宾馆后,发现有一个随身拎的纸口袋不见了,想来想去,认为是服务员打扫房间的时候把它给扔了。整个酒店非常重视,开始到垃圾桶里面去找,翻遍所有的垃圾桶都没有找到。然后到垃圾场里去找,垃圾场的负责人说我们已经无法找了,一天收四千多个垃圾桶,工作量太大了,于是不再做努力。酒店感觉非常对不起,一个劲地对我们的人鞠躬,非常惭愧地赔礼道歉。对方说,请你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重新买一份赔你。如果我们买不到,你就告诉我,折合日元多少钱我们赔你。我们的人说,算了,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结果这个大堂副理亲自跑到商店买了一份礼品送给我们的队员,作为赔偿和表示一种歉意。这么一个小事情,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来处理。
最后非常戏剧性的是吴宏彪先生的东西不是丢了,而是放在了同伴的房间。这一件事虽小,但我们每人都感慨不已。因为这一件小事折射出的,也是他们以“做到”为特征的浓浓的“做到文化”。
而另一件有关小事,则恰恰发生在了我身上。
那是我在宾馆不小心将刮胡刀的刀片掉到水池小孔下。那天,当我用半通不通的英语与前台一位先生交谈后,没过几分钟,我房间就来了位年轻服务生。当那服务生问明原委后,不一会儿就请来了位手提工具箱的50岁上下的师傅。那位师傅进来后,先在窄小的洗手间地上辅了块布,然后脱了鞋,跪在布上,用改锥试图打开水池下的外封。但他试了几下,改锥太长,无法在狭小的空间施展身手,于是他只能满怀歉意地笑笑走了。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