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巴赫传

_7 艾达姆(德国)
1723年)
No.61《来吧,异教徒的救世主》(
1714年)
No.68《上帝热爱世界》(
1725年)
No.78《耶稣,我的灵魂》(
1724年)
No.80《我们的上帝是坚固的堡垒》(
1730年)
No.82《我厌倦了》(约
1713年)
No.93《只有亲爱的上帝》(
1724年)
No.95《基督,我的生命》(
1723年)
No.106《上帝的时间是最美好的时间》(
1711年?)
No.140《醒来吧》(
1731年)
No.143《颂扬上帝》(
1735年)
No.147《心与口》(第
10乐章是《耶稣,人类愿望
之欢乐》)(
1723年)
No.197《上帝是我们的信念》(约
1728年)
No.202《你退让吧,忧郁的阴影》
No.208《什么使我感到愉快》(
1716年)
No.211《愿闲话停息》(《咖啡康塔塔》)(
1732
年)
No.212《我们的新长官》(《农民康塔塔》)(
1742
年)
BWV1075,1077,1
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和七声部卡农
073,1078
清唱剧等
BWV248六声部《圣诞节清唱剧》(
1734年)
BWV249《复活节清唱剧》(
1736年)
BWV243D大调《圣母颂歌》(约
1723年)
BWV232B小调弥撒曲(
1733年)
BWV236G大调弥撒曲(
1738年)
BWV235G小调弥撒曲(约
1737年)
BWV225

231七首经文歌《为上帝唱一支新歌)、《上帝的
人》、《耶稣,我的欢乐》、《别害怕》、《来
吧,耶稣,来吧!》、《颂扬上帝》、《颂扬
和荣耀之奖》)
BWV245《约翰受难曲》(
1723年)
BWV244《马太受难曲》(
1729年)
歌曲和咏叹调
BWV508-18《安娜
·玛格达勒娜
·巴赫的笔记簿,
No.2)
BWV461《上帝仍然存在》(咏叹调)
作品名称

作品编号作品编号称
BWV474《耶稣是最美的光》
BWV478《来吧,甜美的死》(咏叹调)
BWV493《啊,可爱的耶稣》
BWV505《别忘了我,我最亲爱的上帝》


巴赫部分作品.. CD版本简介..
巴赫部分作品.. CD版本简介..
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帕尔曼、祖克曼
指挥:巴伦波
乐队:英国室内管弦乐团..
EMICDC747856—2
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阿卡多、穆特
指挥:阿卡多乐队:英国室内管弦乐团..
EMI CDC7 7470052
这里所谓的“协奏曲”,实际上是巴赫所处的巴罗克时期的一种常见形
式:大协奏曲,由一小组乐器(本曲为双小提琴)与一个较大的乐器组(本
曲为两把背景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以及通奏低音)对奏。
即使在像巴赫这样一位音乐巨人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这部克滕时期的协
奏曲也属于佼佼者,两百多年来,至今仍无可与之相比者,真可谓历久弥新,
光芒四射,始终是人们百听不厌的精品。它由当时标准的快—慢—快三乐章
组成,全曲明朗、淳朴而又华贵,特别是其中的慢板,美得令人难以忘怀,
是巴赫音乐中最美丽的篇章之一。
1994年.. 11月,英国《CD经典》杂志列出了二十部最杰出的小提琴曲排
行榜,这是根据不同唱片公司为不同演奏家出版发行唱片的版本总数而排定
的。巴赫一人就有四部作品入选!而这部《双小提琴协
奏曲》又是这四部中版本数最多的,达四十八个。
EMI的这两张.. CD皆出自大家手笔:双小提琴分别由阿卡多与穆特、帕尔
曼与祖克曼配对,与之协作的是同一个被称誉为“正宗演奏”巴罗克音乐的
典范乐队——英国室内管弦乐团。
因此,不同的风景主要来自当今乐坛四位顶尖提琴高手演奏气质的差
异。
要成为一名卓越的艺术家,帕尔曼至少要比常人多付出一倍的努力,他
是世界罕见的残而不废的大师级小提琴家。由于帕尔曼一方面要克服演奏技
术的困难,另一方面又要向顽疾挑战,这更加深了他对艺术内涵的理解,因
而,也比他人更能体会到巴赫这首协奏曲的分外明媚是源自深处黑暗时代的
作曲家心中的光明。帕尔曼在演奏此曲时,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感情,扣人心
弦。
帕尔曼的黄金搭档是出自同一师门的另一位蜚声世界的以色列小提琴家
——祖克曼,而祖克曼本身又是英国室内管弦乐团的艺术指导,这三方面的
合作有着旁人无法企及的默契,他们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体现出天
衣无封的协调,在美好的技巧下展现出无比灿烂的效果。
小提琴名家阿卡多演奏的帕格尼尼协奏曲早已深入人心,而穆特则是年
青一代提琴家中倍受人们瞩目与青睐的佼佼者。那抒情明朗的旋律在两个高

手的手中穿梭飞行,显得游刃有余,相映成趣,尤其是第二乐章,那气息悠
长、温柔迷人的旋律更是演绎得使人心醉神驰。巴赫的这部结构严谨、匀称,
对比鲜明而富有可听性的作品在以明朗著称的阿卡多和擅演莫扎特作品的穆
特手里,更显出那种奔放、热烈的韵律。

Ⅱ哥德堡变奏曲
Ⅱ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古尔德..
Sony MYK 44860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古尔德..
SMK 52619
它们正好是钢琴家古尔德(Glenn Gorld)一生中灌制的第一张和最后一
张唱片,这对于任何一个艺术大师来说,都不应该是偶然的巧合,何况执著、
内在的古尔德?
古尔德的生活方式鲜明地体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面对现代商业社会所
应该保持的冷静与清醒。他之所以能成为钢琴大家,在于他始终格守最纯粹
的艺术思想,绝不向大众文化的媚俗趣味低头。
古尔德.. 1932年.. 9月.. 25日生于多伦多,在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从格雷罗
学钢琴,从斯密特学作曲并师事西尔维特学管风琴,十二岁时毕业,得到金
奖获得者的预备资格,十四岁与多伦多交响乐团协作演奏贝多芬的《第四钢
琴协奏曲》,从此开始了演奏生涯。
1955年古尔德首次在美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获得听众和评论界的高度
赞誉,尤其是在纽约,他打破独奏会选曲的惯例,演奏了这部《哥德堡变奏
曲》,并且诠释得非常有说服力,哥伦比亚唱片公司马上
邀请古尔德将此曲灌成唱片,唱片一出版,立即被抢购一空。这是古尔德第
一次灌制唱片。
古尔德不是一个被评论界牵着鼻子走的演奏家,从不投人所好,艺术水
准是曲目选择的唯一标准,他的演奏曲目非常广泛,从巴赫的作品到爵士乐,
他都悉心研究,他甚至灌制了当时倍受冷落的十二音作曲家勋伯格的全部钢
琴作品。
1963年,正处于演奏事业颠峰状态的古尔德突然宣告永远退离音乐会舞
台,这一该年度音乐生活中最令人震惊的事件,实际上是他整体人生态度和
艺术观念走向成熟的标志。他厌倦了喧哗的音乐会生活,希望远离人群,以
便能最大限度地回到内心,回到真实的自我,他是孤独的,但他也是充实的,
更是自由的。在他宁静的堆满了各种乐谱和各类书籍的乡间别墅中,他认真
地读书、思索、练琴,通过丰富的内心精神生活,古尔德不断地超越自我,
从而达到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只有古尔德这样的艺术家才能理解、诠
释巴赫,因为,巴赫的作品浸染着深沉的哲学思维。
作于.. 1742年的《哥德堡协奏曲》,是巴赫为有两层键盘的大键琴而作,
由主题与三十个变奏组成。与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他的主题就相当复杂,
后面的变奏就可想而知了。演奏巴赫的作品尤其是晚期
作品,仅有高超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1981年,古尔德最后一次进录音棚,灌制巴赫的《哥德堡协奏曲》,如
果说第一次录音还有哥伦比亚公司商业上的因素,那么,这一次则完全是发
自艺术家心灵深处的最后选择。次年,古尔德就在多伦多去世,巴赫的《哥
德堡协奏曲》成为古尔德演奏生涯中永远的“天鹅之声”。

聆听古尔德《哥德堡协奏曲》的前后两次录音,你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钢
琴家心路历程的轨迹:尽管
1955年的第一次录音中,22岁的古尔德已经表
现出超人的天赋——清晰的整体造型、生动的节奏感与干净的指触,但是
1981年版的确比
1955年版高出一个境界,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好的诠释,
也只有达到这样深度的巴赫音乐,才能使我们“只有去聆听、去喜欢、去热
爱而且不讲一句话”。

Ⅲ管弦乐组曲全集
Ⅲ管弦乐组曲全集
指挥:里希特
乐队:慕尼黑管弦乐团..
Archly ARC─198272
巴赫:管弦乐组曲全集
指挥:马利纳
乐队:圣马丁室内乐团..
Decca 430378─2
巴赫—斯托科夫斯基:管弦乐改编曲
指挥:斯托科夫斯基
乐队:联合交响乐团..
SOBMG/RCA mono GD60922;GK60922
巴赫—斯托科夫斯基:管弦乐改编曲
指挥:Pikler
乐队:悉尼交响乐团..
Chandos ABRD─1055
巴赫的《管弦乐组曲》在成就上确实无法与他的管风琴和宗教音乐相比,
但也相当悦耳动听,其中第三号的第二乐章即是广受喜爱的“G弦上的咏叹
调”,旋律特别柔美悠扬。加之众多艺术家对它的青睐,留下不少优秀的版
本。
最地道的“风景”,必定是来启巴赫故乡研究巴赫的专家——里希特。
里希特以其大量的杰作证明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巴赫研究专家,他为世人
留下众多的巴赫作品的优秀版本:作为管风琴大师,他灌制的《d小调托卡
它与赋格》(DG138907)节奏紧凑、富有对比,避免了一般演奏家容易产生
的沉闷之感;圣咏《醒吧!醒吧!长夜以尽》(DG139321)则旋律幅宽广,
触键敏锐,展示了他卓越的管风琴技巧;至于博大精深的《赋格的艺术》
(ArchivF38A20058—9),他的演绎,炉火纯青。作为指挥家,他与他亲自
创办的、被举世公认为演绎巴赫作品的权威乐队——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及
合唱团的合作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录制的.. 147号清唱剧《以心、口、行为
和生命》(Archiv198331);《约翰受难曲》(Archiv2710002)流畅爽朗、
纯朴真挚、扣人心弦;而《B小调弥撒曲》(Archiv427155-2)则是那么纯
熟老练,显示出既富有变化又平衡的场面,是此曲众多版本中最正统和最有
说服力的诠释。上述版本,与《管弦乐组曲》这个浪漫而又具有说服力的版
本一起,无一例外,全部入选《唱片艺术》的三百首名曲,显示出里希特强
大的实力。
马利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的这个管弦乐组曲原出于.. 70年代,是极
具特色和录音甚佳的版本。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喇叭手瑟斯顿·达尔特和长
笛手威廉·贝内特的杰出表现。达尔特成功地把现代的演奏手法和原始情趣,

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贝内特的诠释轻巧、富有感情,整个乐团交织成美丽动
人的画面,此版本被在英国拥有极高权威性的《企鹅唱片指献》评为“三星
带花者”。
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贝内特的诠释轻巧、富有感情,整个乐团交织成美丽动
人的画面,此版本被在英国拥有极高权威性的《企鹅唱片指献》评为“三星
带花者”。
这里所谓联合交响乐团,是纽约爱乐乐团和.. NBC交响乐团的部分成员组
成,触技曲和赋格是.. 1947年的录音,但是听起来绝不会有令人惋惜之声。其
余是三年后的录音,就算巴赫不同意,这也是史氏音乐史上的成就。
从音响角度来讲,这四张唱片中当数.. Chandos公司推出的这张最迷人,
它能入选.. TAS唱片发烧榜即是最有力的证明。TAS唱片
发烧榜是美国音响界的权威杂志《The Absolute Sound》十余年来所精选的
二百多张唱片,完全以音响效果为评选标准。当初,Chandos推出这张唱片
时根本没想到会上.. TAS发烧榜,因此也没有刻意的宣传,但没想到却上了榜,
而且从此一炮而红。这张唱片中绵密交织的层次感及左、右对称的各项乐器
结结实实的考验了音响器材的解析力与透明感,单单.. A面的第一首开始没多
久的定音鼓就能让你感受到音响的纯正顶尖。

Ⅳ平均律钢琴曲集
Ⅳ平均律钢琴曲集
钢琴:里赫特..
Melodiya/Argel S—4119—20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钢琴:古尔德..
CBS M3K 42266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钢琴:希夫..
Decca 414 388—2
巴赫的这部《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音乐中的“旧约全书”,它那博
大精深的音乐内涵、严谨均衡的结构布局、登峰造极的复调技术对每一个钢
琴家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长期以来,它仿佛已经成为检验钢琴家艺术水准
的一块约定俗成的“试金石”,吸引着众多的大师来演绎它。在丰富的版本
中,里赫特、古尔德以及希夫的这三个版本基本代表了三种最典型的演绎风
格。
苏联钢琴家里赫特演奏的这个版本,以精湛完美的技艺、宏伟瑰丽的气
息造就出无可比拟的权威性的演奏。
富有传奇色彩的里赫特.. 1915年.. 3月.. 20日生于乌克兰,虽然他的父亲是
管风琴师兼作曲家,但也只教了他一些音乐的基础知
识,而他的钢琴演奏纯属自学。15岁以后,他开始在合唱团担任辅导教师,
以惊人的总谱试奏能力闻名,但从来没有以独奏家身份登台。1934年,一次
偶然的机会,他在奥德萨海员俱乐部第一次登台独奏,技惊四座。1937年,
里赫特才以.. 22岁这个“几乎不可能培养出钢琴家”的“高龄”进入莫斯科音
乐学院,接受正规的钢琴训练。从此以后,里赫特的演奏艺术得到进一步的
提高,在多种比赛中获奖,并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1957年,里赫特曾来中
国举行独奏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里赫特在演奏巴赫的这部作品时,因技术游刃有余而得心应手,他那富
有诗意和弹性的分句,使听众自始至终能听到声部的层次和乐曲的构思,这
也是他能权威地演绎巴赫这部被称为“复调音乐大全”的作品的最重要的因
素之一。
为了表彰里赫特对钢琴演奏艺术的杰出贡献,英国权威的唱片杂志
《Gramophone》将.. 1994年度“特别成就奖”授予里赫特亲自编定并演奏的曲
集。这套唱片共二十一张,Philips公司出版,包括了里赫特在各个时期演
奏的从巴赫、贝多芬直到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人们可以从中欣赏到这位非
凡音乐家的精湛技艺和对众多作曲家作品的完美诠释。
而古尔德的演奏,则一如继往,以鲜明的个性为我们推开了一方别样的
风景。
古尔德对《平均律钢琴曲集》诠释的独树一帜,缘于钢琴家对这部作品
与众不同的感受。他认为,在巴赫的音乐中,不仅可以听到崇高的思想、丰

富的感情,而且可以听到专注的毅力和精力,有时还听到热情奔放。
富的感情,而且可以听到专注的毅力和精力,有时还听到热情奔放。

Rubatod手法运用
到巴赫这部以严谨著称的作品中去,着实让为数不少的古板评论家“感到痛
心”。
另外,在这个版本中,古尔德细微和多样的各种发音手法使作品的复调
织体异常清晰,每一个旋律线仿佛自管自地奏出,同时又能让听众的注意力
集中到最重要的线条上去,这种炉火纯青的技术,是旁人难以企及的。

尽管他的演奏曾受到不少评论家的指责,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极富
艺术个性的大师,除了这部《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上述的《哥德堡变奏曲》
外,古尔德灌制的巴赫音乐名片还有《创意曲》(CBSMS—6622)、《意大利
协奏曲》(CBSMR6141)等,这几个版本的唱片都入选日本《唱片的艺术》月
刊推荐的三百首古典名曲。日本是一个尊循传统、崇拜大师、相信权威的民
族,因此他们所选出的版本几乎都是
20世纪大师们的最佳版本。仅从这一点
也可以看出古尔德驾驭巴赫作品的坚强实力之一斑。
在这个三个版本中,“希夫版”以清新纯朴为其特点。《平均律钢琴曲
集》原为羽管键琴所作,希夫的演奏,不以模仿羽管键琴的效果为终极目标,
只是很自然、真挚地演奏出来。
希夫
1953年生于布达佩斯,5岁开始学琴,15岁时在匈牙利电台举办的
“发掘音乐天才”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同年入李斯特音乐院学习,并在伦
敦师从马尔科姆学习羽管键琴,1973年参加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第四
名,他与同代人兰基、科奇什一起被称为匈牙利钢琴三杰,近年来,希夫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