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巴赫传

_2 艾达姆(德国)
玛丽亚·芭芭拉·巴赫。作为巴赫家族的成员,玛丽亚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
她刚从家乡克滕来,巴赫就让她加入了合唱团。
巴赫忍受不了教会对他的侮辱,愤然辞职,另谋生计。
1707年,巴赫离开阿恩施塔特赴米尔豪森任圣布拉吉斯教堂的管风琴
师。
那是
6月的一天,蓝天白云,暖风阵阵;路旁的麦儿正扬花孕籽;远处
牧场上一群黑白相间的乳牛正悠闲地吃着嫩草;苹果园里和葡萄园里果树的
枝条上,硕果累累;远处的古城堡,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典雅。
巴赫坐在马车上,眺望着秀丽的田园风光,几个月来沉积在心里的郁闷
之气,现在已经一扫而光。当他一闭上眼,玛丽亚美丽端庄的倩影立即浮现
在眼前,初恋的喜悦荡漾在心头。想到就要和玛丽亚结婚,他感到欢欣和幸
福。
婚礼是在离教堂一英里处的一个小村庄多尔海姆举行的。从此,这对被
教会所诅咒的年轻人,开始了共同的生活。直到今天,在该教区的记录簿上,
依旧可以读到这样的记事:
“1707年
10月
17日,著名而令人尊敬的音乐家、埃森纳德教堂管风琴
师、已故安布罗西乌斯之嫡子、单身的米尔豪森圣布拉吉斯教堂风琴师约
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与原任克滕风琴师、令人尊敬的名音乐家、已故约
翰·术夏埃尔·巴赫之幼女、贤淑的处女玛丽亚·芭芭拉举行婚礼。他们先
在安斯达特宣布订婚,再在我们这个神之家,由于吾主的恩宠,成为夫妻。”
玛丽亚是巴赫家族中一流音乐家的女儿,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传记作
家舒毕达在介绍她时写道:
“她具有贤淑、亲切的性格,她又具有音乐天赋,对于丈夫的工作,能
从心底给予共鸣。”
自从玛丽亚·芭芭拉成为巴赫家庭的主妇后,她所期待的殷实充裕的家
庭生活,并没有变成现实。他们一家人始终是在贫寒中度过的。由于缺钱,
令人苦恼的吃、穿、住一直让这个音乐家的妻子发愁。丈夫微薄的收入,再
加上极少的遗产,要维持一个大家庭的生计,相当艰难。尽管她持家有方,
一切开支都从简,但仍然是入不敷出。巴赫在谈到新婚的生活时写道:
“我们过着极度节俭的生活,经常被房租所逼,被意外的支出所困扰,
生活是何等地艰难。”
更让巴赫伤心的是他的工作。这里的教堂只有一架破烂不堪的管风琴,
一支没有受过训练的合唱队,教会的主管也不关心音乐问题,整天忙于繁琐

的神学争论,巴赫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只好请求离职。
的神学争论,巴赫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只好请求离职。

1月
25日,巴赫在辞呈里写道:“..我尽我微薄的力量和智
力,努力改善整个教区的演唱质量..但遗憾的是我遇到严重的阻碍,并且
在目前仍看不到有情况好转的迹象...
米尔豪森期间,巴赫创作了现在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声乐作品《上帝就是
我的主宰》(1708),这是教堂献给米尔豪森市政议会选举的一首康塔塔,
也是巴赫生前唯一印刷出版的声乐作品。
1708年
7月,巴赫再回魏玛。
这一次,他被魏玛王国的亲王聘为宫廷风琴师。由于年俸增加了许多,
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玛丽亚肩上的生活担子也减轻了不少,家庭
开始洋溢着欢乐。
巴赫的创作速度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这个时期,巴赫创作了一生中的
大半管风琴作品,包括著名的《d小调管风琴托卡他与赋格曲》、《a小调前
奏曲与赋格》、《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以及宏伟的《帕萨卡里亚》。
在魏玛的近十年,巴赫以自己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出色的音乐才能,获得
人们的推崇和尊敬。
1717年,巴赫被召到德累斯顿参加宫廷举办的一个音乐会。全城的贵
族、名流和富人都来了。演奏开始,法国杰出的古钢琴家、管风琴家路易·马
尔珊将一首法国歌曲弹得十分精致,变奏也很巧妙,博得全场的掌声。这时
巴赫也被请求弹奏古钢琴。巴赫先弹奏了一个前奏曲,简短而又巧妙,接着
他弹出了马尔珊刚才弹过的那首法国歌曲,并将这首歌曲用从来没听过的新
技巧变奏了
12次,震惊了在场的这些一向崇拜外国人的贵族们。巴赫提出要
与马尔珊进行一次友谊比赛,其方式是各自将对方写出的一个主题,不经任
何准备即兴展开演奏。马尔珊也是键盘演奏大家,在这之前各种比赛中从未
输过;可这一次当他看到巴赫超群的演奏技巧后,不敢应战,急忙搭快班邮
车回国了。
由此可见作为管风琴演奏大师的巴赫的声誉之一斑。
然而,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巴赫一家的命运发生了变化。这年秋
天,巴赫所在宫廷的乐长去世了,按照才能应遴选巴赫继任,但宫廷却选拔
老乐长的儿子担任这个职务,此人无德无能,根本不胜任。宫廷之所以青睐
于乐长的儿子,是因为此人虽然没有音乐天赋,但对于阿谀奉承、吹牛拍马
却很诺熟,因而获得了权贵的信任。巴赫对此项任命愤愤不平,他决定凭自
己的才华和正直的品格,去开拓自己的音乐事业,便毅然向宫廷提出辞职。
这本来是合理合法的事情,但在权贵的眼里,却成为大逆不道的行为。在他
们眼里,乐师之流是自己的仆人,是贱民,是非自由人,巴赫竟敢冒犯权贵,
真是胆大妄为,便下令逮捕巴赫,监禁了二十天。当年的档案里记载着:
“11月
6日,管风琴师巴赫由于自己的大逆不道,要求离职而被押于市
裁判所。12月
2日由于允许离职而被释放。”

Ⅳ平静的克滕
Ⅳ平静的克滕
1720年
5月,巴赫随公爵外出旅行。然而,当他两个月后回来的时候,
在小镇上却听到了一个令他难以置信的噩耗:妻子已经去世了!
他做梦都没想到,两个月的暂别,竟是生死之别。
巴赫从孩子那里得知,他们的母亲原来生了一场不关要紧的病,因为他
要外出旅行,怕他担心,就没有告诉他;后来病重了,又不知巴赫在何处,
无法传递消息,在弥留之际她仍喃喃地念叨着巴赫的名子。
她多么希望能再看巴赫一眼,再拉一拉患难与共的丈夫的手啊!然而这
个愿望没能实现,她带着终生的遗憾,合上了双眼,离开了温暖的家庭,结
束了短暂的一生。
巴赫忍着巨大的悲痛,缓缓地走到夫人的墓地。他把一束采集来的鲜花,
放在墓前。他木然地站在那里,如烟的往事轻轻地飘来:他好像又回到阿恩
施塔特教堂,在那里,他热情奔放地演奏《马太受难曲》,伴着有玛丽亚参
加的合唱团的歌声,回荡在雄伟的教堂里..在两旁长满修剪整齐的菩提树
的小路上,他们手挽着手,愉快地谈论着音乐..还有,最不能忘的是他们
曲折的爱情之路..
如今,经过十年的共同努力,一切都开始好起来的时候,她却撒手人寰,
离他而去。
巴赫木然地站在墓前,到现在,他都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直到远处的教堂传来晚祷的钟声,他才蹒跚着往回走。
巴赫与芭芭拉生有
3个儿子:威廉·弗里德曼、卡尔·菲利普·埃马努
埃尔和约翰·戈特弗里德·伯纳德,他们那时才分别
11岁、7岁和
6岁。巴
赫决心为他们再找一个母亲。
不久,巴赫在担任克滕领主公爵的音乐指挥时,熟识了宫廷歌手安娜·玛
格达蕾娜·维尔克,并于
1721年
12月
3日与她结婚。
这位新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歌唱家,有出众的女高音歌喉,能唱出很多
美妙动听的歌曲。这个一时冷清的家,又有了欢乐。他们时常举行演奏会。
她和孩子们,还有巴赫,把家庭化成音乐乐园。巴赫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这
样写道:
“孩子们生下来,个个都是天生的音乐家。我只有在自己的家里,才能
任意举行声乐和器乐两种演奏会。此外,我的妻子,是一位歌喉优美的女高
音,而长女也勇敢地和她唱和。”
高山流水,琴歌相和。安娜成为作曲家一位真正的贤内助。她在音乐上
有才能有造诣,不仅能唱,还擅长演奏。她为巴赫抄的乐谱,笔迹十分娟秀。
她确实成为巴赫从事创作的知音和助手。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想,天造地
设了这对音乐夫妇,这也大大激发了巴赫不尽的创作才思。巴赫为爱妻写下
不少作品。1725年巴赫为妻子编了一本绿封面、装帧漂亮的乐谱集,曲集中
的古钢琴曲和歌曲反映了这位音乐大师舒畅愉快的家庭生活。比如,其中有
一首安娜作词、巴赫作曲、题为《抽烟者的道德反省》的歌曲,就很诙谐生
动,歌词如下:
只要有了空闲,

就应该口含烟斗,
抽最上等的烟草。
把身体靠在椅子上,
体会片刻的幸福。
可是悲凄的影子,
必会浮上心头,
像流失的烟云。
只要注目凝视,
会觉得我自己,
就像那烟斗。
从这首歌词中,我们不难看到巴赫悠闲地抽着烟斗,妻子为丈夫引吭高
歌,相谐成趣的情形。
在这本乐谱集里,还有一首巴赫写给妻子的诗,字里行间渗透着巴赫对
妻子的爱:
我是你的奴仆,
呵!可爱的新娘呀,
愿这一个早晨,
快乐和你同在!
戴上花冠,穿上婚礼的衣裳,
只要看到你的丽姿
不管心肠有多硬,
也会充满了快乐。
真是多么美妙啊,只要看看你,
我温暖的心胸、
与充满爱的双唇,
就自然地哼出歌颂你的歌曲。
巴赫同第二个妻子一起生活了
28年,共生了十三个孩子。巴赫至死不渝
地爱着他的妻子,他曾请一位著名的画家为妻子画了一幅肖像。
传记作家舒毕达曾经写道:
“从他们的生活程度来看,在当时要请画师画肖像画,实在是件不容易
办到的事情。但此画,可能是由于巴赫的热爱,请画家画成的。总之,这就
是这一对艺术家形成婚姻生活基础的深刻爱情以及崇高精神的证据。”
早在前妻去世的
1720年,巴赫就曾谋求汉堡的雅格布教堂的施尼特格式
管风琴的管风琴师职位。在八个应征者中,巴赫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但是
教会当局还是把这个职位给了一个富有的手工业主的儿子,因为这个人“用
钱弹奏前奏曲比用手指弹要灵巧得多”。
汉堡的机会没有了,巴赫只好选择莱比锡的托马斯教堂的乐长这个职
位。
但总的来说,在克滕的六七年时间,是巴赫一生中处境较为顺利的时期。
他生平第一次担任了乐队队长;克滕公爵和王子也很热爱音乐,对巴赫非常
器重,常在一起奏乐、旅行,王国以国库收入的三十分之一作为宫廷乐队的

开支;加上美满的新婚,这些都促发了巴赫的创作激情。因此,克滕时期也
是巴赫创作上尤其是世俗性器乐乐创作上丰收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
生中大量重要的作品,包括被称为音乐史上的“旧约全书”的《平均律钢琴
曲集》上卷(1722)以及《勃兰登堡协奏曲》(1721—1723)、《小提琴独
奏奏鸣曲与组曲》(约
1720)、《大提琴独奏奏鸣曲》(约
1720)、《创意
曲》(1723)等。

Ⅴ最后的莱比锡
Ⅴ最后的莱比锡

5月,巴赫带着新婚的妻子和孩子们来到莱比锡。
莱比锡是德国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城里有
15世纪建立的大学。17世纪
这里的印刷业就十分发达,莱比锡印刷、出版的总谱,曾以精美和准确性闻
名世界,只要看到它那淡黄色的封面,那德文字体,就能让人从心里油然升
起一股敬仰之情。到了
18世纪,莱比锡成了德国书报业和启蒙运动的中心。
由大学生和地方的音乐爱好者组成的爱乐协会定期举办世俗音乐会;这种新
的音乐团体,新的音乐沟通形式,对于终生在教堂和宫廷中工作的巴赫来说,
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然而,巴赫下决心来莱比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托马斯教堂前任乐长库瑙去世以后,巴赫赴新职之前,就有人提出由
宫廷乐队队长泰勒曼、法施和格劳普纳等当时远比巴赫出名得多的人来接替
库瑙。在他们都拒绝了以后,莱比锡市市长朗格才在市政议会上提出巴赫的
名字供讨论。与此同时,格劳普纳也极力推荐巴赫,他说:“巴赫不仅在管
风琴方面是一位出色的专家,而且在教堂事务和教堂音乐方面都有丰富的经
验。”这样巴赫才在
1723年
5月
5日签署了委任状及其保证书。
保证书的内容共计十四条,严格到苛刻的程度。只选其中几条、就能见
其一斑:
..
十、学校的教学以及其他我应做之事,我都将尽力而为;
十一、在我有做不到的事,而需要有劳于另外的能人时,绝不会不征得
尊敬的市府委员或学校的同意;
十二、未经市长先生的准许,我不得擅自离开城市;
..
十四、不经市府委员的许可,不得在大学任教。
..
巴赫还是把宫廷音乐家的那套“侍从服”脱下来,换上一身古老而令人
敬畏的长袍。那一年,他
39岁。
事实上,巴赫有时甚至想以克滕的宫廷乐长作为自己余生的职位,正如
他后来写给他的同学埃德曼的信中所说的那样:“开始时我觉得,对我来说,
从一个宫廷乐队队长变成学校乐长并不适宜”,然而他还是“承受了主的旨
意”,来履行新职。就这样,巴赫从童年时代的演奏者和城市吹奏者、从学
徒和游历的管风琴师和高音演唱者、从宫廷乐队首席和乐队队长,最后成了
莱比锡路德派正教在中部德意志地区的堡垒——托马斯教堂的乐长和中学校
长。
托马斯教堂始建于
1500年,无论什么时候走进它,宁静、庄严和肃穆将
拥抱你整个身心,无形之中能感到一种力量。你仿佛又听到巴赫用四个独唱
声部、两个合唱队、两架管风琴和两个乐队来表达三十年战争之后受尽折磨
的德国人民祈求灵魂安宁的心声。
巴赫作为新就任的乐长,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和训练圣歌队,教学生拉丁
语,写作教堂礼拜用的音乐,同时还要兼任该市的音乐监督以及其他三个教
堂的职务。他一个人要对整个莱比锡的教会音乐负责。但是市政当局拨下来
的经费少得可怜,巴赫上书请求增加经费,得到的却是诽谤和攻击。官僚们

认为,这位新乐长“刚愎自用”、“擅用职权”,甚至还给巴赫以降职降薪
处分。
认为,这位新乐长“刚愎自用”、“擅用职权”,甚至还给巴赫以降职降薪
处分。
1729年巴赫成了莱比锡音乐学会的领导人以后,置教会当局的干扰和监
视于不顾,经常参加世俗性的音乐活动,他常常以指挥家的身分在公园、咖
啡馆等娱乐场所的群众性音乐会上演出。
在莱比锡期间,巴赫创作了包括《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平
均律钢琴曲集》下卷等一批重要作品。
他的《马太受难曲》,尤其是其中“当我要离去”这段众赞歌旋律,曾
经帮助人类承受了怎样的苦难,给予人类多少心灵的安慰啊!
巴赫最后岁月的创作更加深沉、更富有哲学意蕴。从某种意义上说,没
有由内心苦难构造的心声,巴赫的音乐是沉闷的、单调的、枯燥的;有了由
内心苦难构造的心声,他的音乐便是一个透明、清凉和甘美的世界。
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使晚年的巴赫患有严重的眼疾,先后两次手术,
都没有见效,最终导致双目失明。
1750年
6月
28日,巴赫在莱比锡与世长辞。
巴赫在莱比锡工作了
27年,这是他一生中最长的一段时期,也是他音乐
创作达到最高峰的时期。
人们为了怀念这位音乐史上的巨人,称莱比锡为“巴赫之城”。
据说,莱比锡的市民要是一个月不见自己的市长到音乐厅欣赏音乐,市
民认为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并对此深表不满;一个“不懂巴赫的人,
决不能当莱比锡市长!”——直至今天,该市市民仍流传着这句话。
巴赫终于永远地安息在圣·约翰教堂的墓地。
墓地周围到处都是亭亭如盖的菩提树,那秋风中飘落的每一片叶子,想
必都是这位音乐大师从天国洒下的片片音符..

Ⅵ BACH:生生不息的主题歌
Ⅵ BACH:生生不息的主题歌
{ewc MVIMAGE,MVIMAGE, !14800310ZW_0040.bmp}
从此以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许多著名作曲家都曾经用“巴赫动机”
进行创作,向他们所崇敬的音乐之父致以音乐化的敬意。下面是其中的一部
分:
舒曼,1845年创作六首赋格曲.. OP.60NO.1;李斯特,1855年创作前奏曲
与赋格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75年创作双重赋格曲;布梭尼创作的巴
赫主题幻想曲;雷格尔,1900年创作幻想曲与赋格曲.. OP.46:勋伯格,1928
年创作管弦乐队变奏曲.. OP.31;卡赛拉,1932年创作两首赋格曲.. OP.52;韦
伯恩,1938年创作弦乐四重奏.. OP.28;奥涅格,1932年创作前奏曲、咏叹调
和赋格曲;群斯顿,1940年创作半音阶练习曲;布林德尔,1970年创作吉它
变奏曲。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乐圣贝多芬在他的“天鹅之声”——最后六部大
型弦乐四重奏中,不仅把“BACH”作为一种表层的核心材料,而且把它作为
一种具有强大结构力的潜在能量渗透其中,表达了他对巴赫深沉的崇敬!
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为世人留下了包括.. 15部交
响曲、15部弦乐四重奏在内的大量优秀作品。1950年.. 7月,肖斯塔科维奇赴
莱比锡任“纪念巴赫逝世二百周年音乐会”评委的途中,开始酝酿《二十四
首前奏曲与赋格》,10月动笔,次年.. 2月完成。作品将现代气息与古典风韵
以及俄罗斯的民族风格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成为肖斯塔科维奇钢琴音乐中的
最高杰作,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肖斯塔科维奇还在他晚期创作中,仿效巴赫,将自己姓名的中音高字母
抽取出来,构成签名动机“DSCH”,遵循而又超越巴赫。肖斯塔科维奇将“DSCH”
这个核心集合辐射到晚期的大量作品中,使音乐富有严密的逻辑性,并在其
中表明对巴赫的尊敬以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
BACH这首主题歌的生生不息,不仅体现为“音乐签名”源远流长,而且
更广阔地表现在巴赫及其所创作的音乐对德国甚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巨大影响
上。
几个世纪以来,德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和影响,经济的落后、政治的分
裂、精神文化的堕落,使德国几乎没有民族文化可言。文化受法国影响的支
配,宫廷操法语,学术界用拉丁文,主宰剧院和乐坛的是意大利人。当贵族
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日益依靠外国,在音乐上日益崇拜和模仿外国音乐的时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