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高丽史

_167 郑麟趾 (明景泰二年)
○朴寅亮字代天竹州人或云平州人文宗朝登第多所扬历辽尝欲过鸭绿江为界设船桥越东岸置保州城显宗以来屡请罢不听。 二十九年遣使请之寅亮修阵情表曰: "普天之下旣莫非王土王臣尺地之余何必曰我疆我理 " 又曰: "归汶阳之旧田抚绥弊邑回长沙之拙袖 舞昌辰。" 辽主览之寝其事累迁右副承宣转礼部侍郞。 三十四年与户部尙书柳洪奉使如宋至浙江遇 风几履舟及至宋计所贡方物失亡殆半帝 王勿问王乃释洪等。 有金觐者亦在是行宋人见寅亮及觐所著尺牍表状题咏称叹不置至* {刊}二人诗文号小华集。 历翰林学士承旨同知中枢院事肃宗元年以右仆射 知政事卒谥文烈寅亮文词雅丽南北朝告奏表状皆出其手尝撰古今录十卷藏秘府子景仁景伯景山。
#高丽史95卷-列传8-朴寅亮-002
○景仁初名景绰字令裕少力学登科累迁左拾遗言论劲直无所依违时议重之。 睿宗朝授中书舍人以兵马副使从尹瓘征女眞坠马伤胫留定州闻瓘将筑九城寄书曰: "武功已成国威已振宜 师旅以图万全更深入贼地列置城池今虽已成后恐难守。" 瓘不能用卒如其言。 王欲遣使如宋景仁时以殿中监直门下上* 谏止言甚 切王不得已从之然以 旨除国子祭酒后为西北面兵马使陛辞王赐名景仁仍赐茶药历吏户礼刑四部尙书翰林学士承旨判三司事以老病屡乞退加检校太子太保守司空尙书左仆射 知政事修国史致仕卒年六十七谥章简子孝廉孝先。
#高丽史95卷-列传8-朴寅亮-003
景伯宣宗朝擢魁科官至尙书。
#高丽史95卷-列传8-朴寅亮-004
景山睿宗朝擢第二名仕至大卿以三子登科例赐母大仓米岁三十硕。
#高丽史95卷-列传8-黄周亮-000
黄周亮。
#高丽史95卷-列传8-黄周亮-001
○黄周亮登第显宗朝累转侍御史历拾遗中丞进累中枢院副使德宗朝拜政堂文学判翰林院事靖宗朝历吏户礼三部尙书 知政事。 威 州女眞仇屯高刀化二人与其都领将军开老争财乘其醉欧杀之事下辅臣议侍中徐讷等六人议曰: "女眞虽是异类然旣归化名载版籍与编氓同固当遵率邦宪今欧杀其长罪不可原请论如法。" 周亮等十一人议曰: "此辈虽归化为我藩篱然人面兽心不惯风敎不可加刑且律文云: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其邻里老长已依本俗法出犯人二家财物输开老家以赎其罪何更论断 " 王从周亮等议。 进门下侍郞平章事九年加推忠尽节文德匡国功臣特进守太保兼门下侍中判尙书吏部事上柱国卒谥景文。 初契丹兵陷京城烧宫阙书籍尽为 烬周亮奉诏访问采 撰集太祖至穆宗七代事迹共三十六卷以进配享靖宗庙庭宣宗赠开府仪同三司。
#高丽史95卷-列传8-柳伸-000
柳伸。
#高丽史95卷-列传8-柳伸-001
○柳伸初名仁状貌不踰中人而有胆量少登第以淸谨名由起居舍人出牧淸州民畏而敬之。 国家欲移都南京宰相及庶僚皆以为可伸与左散骑常侍庾禄崇独言其不可凡论国事悉主忠义时论多之。 事文顺宣宪肃五朝官至尙书右仆射政堂文学卒赠 知政事谥忠愼。
#高丽史95卷-列传8-王宠之-000
王宠之。
#高丽史95卷-列传8-王宠之-001
○王宠之显宗朝登第累迁起居舍人靖宗朝为右承宣给事中与都兵马副使朴成杰等奏: "东路静边鎭蕃贼窥 之处百姓不得安居请俟农隙筑设城池。" 从之。 转知奏事礼宾卿十年与东北路兵马使 知政事金令器城长定二州及元兴鎭。 文宗初以中枢使为西北面中军使兼行营兵马使加守司空上柱国未几以吏部尙书为都兵马使奏: "传曰: '安不忘危。' 又曰: '无恃敌之不来恃吾有备。' 故国家每当仲秋会东西班员吏于郊外敎习射御而 诸卫军士国之爪牙宜于农隙敎以金鼓旌旗坐作之节又军马皆不练习请先选前锋马兵每一队给马甲十副 习驰逐仍令御史台兵部六卫掌其敎阅。" 从之。 寻拜内史侍郞转门下侍郞平章事上章辞兵马使不允。 开城监牧直李启以事私遣旗头李仁驱史加达捕府军金祚祚投河死。 尙书刑部奏: "启罪应律畏惧致死宜以鬪杀论准今制旨杖脊配有人岛仁及加达以从流三千里。" 李子渊议亦与刑部同宠之等以为: "畏惧致死者谓如临水履 因恐迫致死也今祚自溺与此不同当以仁为首 绞罪半加达为从启以事理重论。" 制曰: "以畏惧致死论启恐非正条可除名收田余依所奏。" 进守太尉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升门下侍中判尙书吏部事二十一年以中书令致仕卒辍朝三日谥景肃后追念其贤下诏褒美赠守太师中书令配享文宗庙庭。
#高丽史95卷-列传8-魏继廷-000
魏继廷。
#高丽史95卷-列传8-魏继廷-001
○魏继廷史失其世系文宗朝登第以文章名累迁左补阙知制诰宣宗朝为御史中丞王嬖妾万春起第壮丽继廷奏: "万春 惑上意劳役百姓大起私第请毁之。" 不报。 又为枢密承宣王以灯夕置宴酒 命继廷起舞辞曰: "有伶人何用臣舞。" 王不得强乃止。 肃宗时历吏礼二部尙书转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郞平章事兼太子少师睿宗初为门下侍中上表乞退不允再乞退又不允命左承宣柳仁着至私第宣谕继廷固称疾上表乞退又手诏不允曰: "卿贪邪所忌忠亮不回先考尙贤早授洪钧之任寡人受命以为同德之臣自春已来称疾求免虽嘉止足之义未符倚注之心知予至诚无或逊避前已曲谕夫复何言 " 遂命内人韩 如敦谕寻加守太保。
#高丽史95卷-列传8-魏继廷-002
继廷入省视事御史奏: "继廷寝疾弥年不能视事数请告上待益厚赐假二百日假已尽乃复迁延累旬然后扶起入省非大臣意请罢之。" 不许。 二年复三上表乞退诏曰: "卿淸规重德鎭服百寮直节令名耸动群听文祖擢为词臣英考命作首相惟予 人方赖耆哲之辅乃称有疾遽辞机务之烦再下书诏朕已谕于至怀七上封章卿不移于确志重违勤请许遂便安宜加调摄速副登庸。" 寻遣中使慰谕赐茶药二银合又上表辞禄诏曰: "卿久积股肱之勤偶  理之疹朕以谓身若不安疾难速愈虽深惜去之意勉从告退之诚何复奏于章牍请不* {支}于禄钱乞骸之后赐 有常当体眷怀无烦固逊。" 再上表辞禄又诏曰: "卿博学攻文词林宗匠匪躬直节为世名臣因疾解官甚惜其去又从而辞禄非朕所以优贤敬老之意令三司给二分禄。" 未几卒谥忠烈继廷淸俭蹇直尝副李资义奉使如宋资义多市珍货继廷一无所求至登两府不改素节又不徇俗好佛国人想望大用及为相已老病且知势之不可为循默无所建明。 仁宗诏曰: "魏继廷尝受肃宗遗命左右先君淸俭正直终始一节宜令配享睿宗庙庭。"
#高丽史95卷-列传8-邵台辅-000
邵台辅[王国 高义和]。
#高丽史95卷-列传8-邵台辅-001
○邵台辅史失世系文宗末授户部侍郞宣宗时官累 知政事进中书侍郞平章事判刑兵部事奏: "北路边城将士多自山南州县充入故丁田在远 产贫乏脱有兵事 为先锋请自今令入辽使臣* {拣}壮健者为 从因使侦察疆域事势且有互市之利人必竞劝。" 制从之。 献宗初拜门下侍郞平章事上柱国李资义谋乱台辅使王国 率兵入卫令壮士高义和斩资义及其党以功权判吏部事转特进守司徒判吏部事。 肃宗受禅擢拜守太尉门下侍中赐金银器衣 锦 绫罗布帛鞍马及乐部花酒宴于其第。 台辅尝奏: "国学养士 费不 实为民弊且中朝之法难以行于我国请罢之。" 不报。 八年年七十上表乞退不允遣尙书兵部郞中许庆赐 杖制曰: "礼: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 杖。' 盖以图任旧人谘诹大政也卿吏干秀而饰以儒雅兵机深而兼摠刑名加以中和理其身方正率其道眞所谓王佐之才也文考用卿为腹心宣宗任卿为宰辅朕在宗邸熟闻卿名受禅以来惟卿是赖凡所施设必资访问擢置上宰以授大柄何遽引年而告老乎昔太公望七十而遇文王今卿年 至此而再三求退朕所不喜也 卿精神气力强健不衰宜在廊庙论经燮理是用稽诸古典特示殊恩。" 寻守太傅判户部西京留守事加门下侍中致仕明年加守太师赐 谋功臣号卒谥忠谦配享肃宗庙庭。
#高丽史95卷-列传8-邵台辅-002
国 宣宗时直门下省献宗卽位权尙书兵部事议者以为王室微弱权归武将政将柰何。 旣诛资义以功权判兵部事升右仆射 知政事判兵部事柱国寻判都兵马事病不视事而威振朝廷。 肃宗初加守司徒卒子幼妻弟王字之服丧王吊慰赠谥景烈国 惟事弓剑敎书有资兼文武之语时议讥之配享肃宗庙庭。
#高丽史95卷-列传8-邵台辅-003
○义和全州高山县人性沈 有 力应选为军补队正斩资义以功升散员进累上将军。 睿宗朝拜兵部尙书加守司空尙书左仆射判兵部事。 十二年上书言: "臣年六十九户籍误 *一{二}年且臣病不能从事请致仕。" 从之。 赐卫社功臣号十四年卒。
#高丽史95卷-列传8-文正-000
文正。
#高丽史95卷-列传8-文正-001
○文正长渊县人文宗初登第累迁兵部侍郞左谏议大夫历刑部尙书 知政事进中书侍郞平章事。 东蕃作乱正为判行营兵马事与兵马使崔奭廉汉兵马副使李 将步骑三万出屯定州夜分道直趣贼巢穴迟明乃至鼓 震地贼大惧遂麾兵奋击斩三百九十二级擒渠帅三十九人获牛马百余委弃器械塡积攻破庐落凡十余所 后凯还奏捷。 王喜遣左司员外郞裴纬 曰: "近缘边事未息宵 轸虑今省所奏婉 降戎扫除民害使朕无东顾之忧惟乃之功。" 特赐正银合一副重一百两奭汉 银合各一副重各五十两 盛丁香寻赐正推忠赞化荡寇静塞功臣号加特进检校司徒门下侍郞平章事判尙书礼刑部事兼太子太傅上柱国长渊县开国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二百户。 正奏曰: "今时雨旣洽农务方殷愿上体天养民罢兴王寺土木之役及十二所监仓巡察使以除民弊。" 从之。 进士鲁 其父娶大功亲而生者崔奭为吏部尙书请依律禁锢不 。 王曰: "选用人才当不拘常局可与诸进士 授官秩以通朝籍。" 正等曰: "家齐然后国治 父不正婚礼渎乱人伦然方今崇尙儒术用士是急宜降授阶职。" 从之。 宣宗十年以守太尉门下侍中致仕卒谥贞献配享宣宗庙庭。
#高丽史95卷-列传8-郑文-000
郑文。
#高丽史95卷-列传8-郑文-001
○郑文字懿德草溪县人父倍杰擢魁科官至礼部尙书中枢使以儒术相文宗卒赠弘文广学推诚赞化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大尉门下侍中上柱国光儒侯倍杰妻崔氏贤而无子养其族女及 劝倍杰以为妾未几倍杰死遗腹生文年甫十五六 然若老成。 赴国子监试作君为民天赋曰: "物如憔悴我则施雨露之恩俗若顽凶我则布雷霆之怒。" 文宗闻之屡加称叹登第拜秘书郞时宣宗为国原公文为其府录事及卽位擢直翰林院兼四门助敎寻转右拾遗。 台谏驳奏: "文外祖系出处仁部曲不宜谏官。" 乃改授殿中内给事知制诰出知开城府事入为刑部员外郞肃宗十年拜刑部尙书政堂文学兼太子宾客加检校司空礼部尙书在公暴疾 归其第。 王遣内医诊视寻卒王震悼赠特进左仆射 知政事谥贞简官 葬事。 文为人恭俭朴讷不事生产居室仅庇风雨 官谨愼典刑曹十余年未尝妄出入人罪。 尝扈驾西京请立箕子祠奉使入宋所赐金帛分与从者余悉买书籍以归宋人多之子福公福卿福儒。
#高丽史95卷-列传8-金元鼎-000
金元鼎。
#高丽史95卷-列传8-金元鼎-001
○金元鼎德宗朝官累监察御史靖宗时除右司郞中东北路兵马使金令器筑长定二州元兴鎭城元鼎等率兵出屯要路以备之遇贼战有功令器还奏请加褒赏从之。 文宗朝历御史大夫中枢院使尙书左仆射 知政事时兵部请遣兵东西两界以备边元鼎奏曰: "近因送迎北朝封册使士卒已疲又赴兴王寺役不得休息资粮殆乏乞依封册军例赐物以遣。" 乃命侍御史秦仲依所奏行之进内史侍郞同内史门下平章事。 庾仲卿工部尙书逵之子也制降等授荫职式目都监使侍中李子渊等十一人驳曰: "仲卿舅平章李 奸兄少卿蒙女生仲卿母仲卿不宜齿朝列。" 元鼎等四人议曰: "此乃李 之罪非仲卿父子所犯且功臣黔弼之裔不宜塞仕途请依前制降授荫职。" 王从元鼎等议。 加守司徒寻升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兼太子太保。 尝遥领西京奏事 旨出为西京留守使未几召还十七年进守太尉门下侍中卒。 后三司奏元鼎卒已四年犹阙赙赠谨按工部尙书郑层之丧旣经大祥制责有司稽缓卽加追赠请从前制赙赠从之赐谷一百三十石。
#高丽史95卷-列传8-孙冠-000
孙冠。
#高丽史95卷-列传8-孙冠-001
○孙冠字知足安峡县人性行淸纯朴古幼好学以文学名文宗朝擢第累迁左补阙自是扬历淸要。 宣宗时为右谏议与门下侍郞金良鉴掌试取进士李景泌等景泌程文不合格时议讥其主司不明。 献宗时历知中枢院事尙书右仆射 知政事判户部事致仕睿宗四年卒年八十六谥章简。
#高丽史95卷-列传8-崔思谅-000
崔思谅。
#高丽史95卷-列传8-崔思谅-001
○崔思谅字益甫海州人年十八登第文宗朝累迁至工部侍郞宣宗时历中枢院使 知政事检校太子太师修国史进左仆射 知政事因疾乞退制以致仕例给半俸。 有司驳奏: "人臣年七十致仕者给半禄所以养国老也未闻病废而家食者。" 王曰: "思谅累代元臣文章器识有异常伦岂拘恒例 " 竟不从。 九年卒思谅仪表端雅沈静寡言秉国钧主文柄名重一时王闻讣悼甚赐子洙等吊书官 葬事谥康敬。
#高丽史95卷-列传8-金先锡-000
金先锡。
#高丽史95卷-列传8-金先锡-001
○金先锡廉毅有吏才文宗时除户部郞中献宗朝累授知枢密院事肃宗初拜左仆射判户部事进中书侍郞平章事年至七十乃三上表请老许之时人讥其顾恋爵位卒谥忠简。
#高丽史95卷-列传8-任懿-000
任懿[*(任)元厚*(任)克忠*(任)克正*(任)溥*(任)濡*(任)翊*(任)沆]。
#高丽史95卷-列传8-任懿-001
○任懿定安县人少力学登第宣宗在藩邸闻其名奏为典签及卽位累迁右承宣。 肃宗初立内人挟宿憾屡 之王雅知其纯正无他谗言卒不行迁谏议大夫。 宋哲宗崩懿与侍郞白可臣奉使吊慰一行人皆 货利懿独廉谨宋人称之赍帝所赐神医普救方来王曰: "此方济世要术其赍来使副僚佐宜 加爵赏。" 未几拜御史大夫历礼兵吏部尙书左仆射 知政事睿宗初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寻判尙书刑部事后以中书侍郞平章事权判东北面兵马事兼行营兵马使右* {谏}议大夫金缘副之。 懿等辞王御重光殿亲授 钺赐鞍马衣服彩* {段}遣近臣饯于郊及还引见重光殿。 时崔弘正等已收入九城军民兵仗懿等行缓疆 之事一无措置徒烦传骑时人讥之。 后加守太尉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仍令致仕赐佐理功臣号十二年卒年七十七谥贞敬仁宗赠中书令子元厚元浚元浚平章事。
#高丽史95卷-列传8-任懿-002
○元厚初名元 登第仁宗初累迁殿中内给事出守陜州移开城府俱有政绩王纳元厚女为妃遂授礼宾少卿御史杂端骤擢 知政事改同知枢密院事。 妙淸白寿翰以邪说惑众元厚上书请诛之以絶祸萌不报。 复为 知政事判工部事进中书侍郞平章事西京叛诏以元厚及金富轼为中军帅寻命元厚留卫都城后赐同德佐理功臣号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寻判兵部事改门下侍郞平章事表让崔溱不报。 未几判吏部事铨注甚公人称之曰: "山涛蔑以加矣。" 加守太保判西京留守事懿宗卽位拜门下侍中封定安侯令朝会上殿行礼* {谏}官论驳遂加宣忠安社佐理同德功臣三重大匡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上柱国定安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六百户开府曰寿宁置僚属。 十年卒年六十八元厚器宇宏深风彩严重博通经史为宰相勤俭淸白享富贵十余年。 妙淸妖说宰执皆倾信元厚独 之不从人服其明。 子克忠克正溥濡沆。
#高丽史95卷-列传8-任懿-003
克忠擢第累官至中书侍郞平章事风姿魁伟有器识。
#高丽史95卷-列传8-任懿-004
克正以户部尙书辞连郑 贬梁州防御使移忠州牧使卒。
#高丽史95卷-列传8-任懿-005
○溥幼颖悟善属文元厚卒懿宗抑外戚待太后甚薄故年二十犹未补官。 明宗立授礼宾注簿迁阁门祗候乞免职应举遂擢乙科第累迁吏部侍郞卒赠吏部尙书翰林学士姿仪 藉尤爱山水之游世目为神仙中人。
#高丽史95卷-列传8-任懿-006
○濡初名克仁明宗时登第官累 知政事神宗初拜中书侍郞平章事进守太傅门下侍郞平章事康宗元年卒年六十四谥良淑。 性恬淡慈和不以家世势位骄人虽臧获贱隶未尝 骂历事五朝居官勤恪处决明允。 掌制诰十六年一时高文大册皆出其手四辟文 所举皆当世名士若赵 李奎报金敞兪承旦其尤者也。 晩年奉佛弥笃金书大藏经几半识者讥之配享熙宗庙庭。 子景肃景谦孝顺景恂景肃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修文殿大学士判吏部事景谦同知枢密事翰林学士承旨孝顺枢密副使景恂判司宰事景谦子翊。
#高丽史95卷-列传8-任懿-007
○翊登第忠烈朝累迁大司成以明习礼度改判阁门事进密直副使同修国史官至佥议侍郞赞成事致仕卒。 翊博闻强记 炼典故有质疑者辨之如响尝奉敎撰璇源录又撰元世祖事迹。
#高丽史95卷-列传8-任懿-008
○沆幼能文姿朗秀可爱不以富贵骄人登第仕至礼部侍郞尝奉使如金主客侍郞李阳名人也爱沆风谊待甚款。
#高丽史95卷-列传8-金汉忠-000
金汉忠。
#高丽史95卷-列传8-金汉忠-001
○金汉忠新罗大辅阏智之后高祖庾廉从敬顺王归太祖为功臣汉忠少雄伟力学登第宣宗朝官累合门引进使上轻车都尉出守安西都护府为政不苛民慕之。 献宗初除刑部侍郞肃宗封太子以汉忠兼左庶子累授礼部尙书宋使来汉忠航海迎候宋使卒遇 风船几败赖汉忠拯救得全活。 睿宗初拜尙书左仆射判秘书省事尹瓘之伐女眞也汉忠为中军兵马使力战有功又为行营兵马使瓘等命诸军撤内城材瓦以筑九城徙南界民实之汉忠执不可曰: "如外城未毕而卒有缓急内无完城民将何保 元帅虽有命吾不敢从。" 后果如其言迁判工部事转枢密院使以尙书左仆射致仕卒年七十八遗命薄葬谥元平。 汉忠妻文宗婢妾之女也以故虽至达官不得入台省子景初景元景若。
列传卷第八。
#高丽史96卷-列传9-00-000
列传卷第九。 高丽史九十六。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96卷-列传9-崔思诹-000
崔思诹。
#高丽史96卷-列传9-崔思诹-001
○崔思诹字嘉言初名思顺后赐今名文宪公 之孙自少力学工文文宗朝登第。 王以思诹名家子博学多闻召入内侍省与语对称旨王悦。 宣宗朝拜殿中少监知尙书户部事出为西京副留守驾幸西京时辽使王鼎来思诹为馆伴闻鼎每夜独坐为文以计取其书奏之乃谏* 也其* 极言辽*大平日久不修武备又言大宋伐南夏事。 王嘉其 接之能手诏褒之令从驾寻除御史大夫改同知中枢院使左散骑常侍。 献宗时拜吏部尙书知枢密院事肃宗初 知政事进中书侍郞平章事加守太尉判吏部事。 大将军高文盖张洪占李弓济将军金子珍等潜图不轨思诹按治其罪悉流之南裔以功拜门下侍中赐辅正功臣号。 九年守太保以老三上表乞骸骨魏继廷曰: "崔公在官吾辈仰如山斗军国大事一听其议今若告老奈国政何 " 时王曲宴寿春宫召思诹赴宴思诹起为寿王亲酌酬之执其手曰: "卿若固退谁与共政朕优贤重老不忍从也。" 对曰: "七十致仕礼也臣已老 无益于国愿遂归志。" 王许之。 睿宗朝加守太师中书令致仕赐诏书制牒茶药衣帛鞍马以示优恩。 王尝赐龙凤茶思诹进谢诗王和赐之。 王纳思诹壻李资谦之女生太子册为王妃以恩加推诚奉国功臣大宁郡开国侯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五百户。 思诹入见王赐宴命不拜待以家人礼思诹奏曰: "臣年八十无复有望愿上享国万年永保三韩。" 言出至诚王感涕召思诹子壻儿孙赐花酒扶出还家未几卒王以燃灯御重光殿观乐闻思诹卒震悼罢宴辍朝三日赐赙优厚令百官会葬谥忠景。
#高丽史96卷-列传9-崔思诹-002
思诹勤谨公廉不以门地骄人立朝四十余年无少过失为相论议务存大 不敢轻改旧章门人子弟有来谒者常训以事君之道言不及私虽谢事家居忧国之心终始不衰配享肃宗庙庭子源溱。 源累官尙书右仆射溱门下侍郞平章事资谦及文公美柳仁着皆其女壻门阀之盛一时无比。
#高丽史96卷-列传9-金仁存-000
金仁存。
#高丽史96卷-列传9-金仁存-001
○金仁存字处厚初名缘新罗宗室角干周元之后。 父上琦登第官至侍郞平章事谥文贞配享宣宗庙庭。 仁存性明敏少登科直翰林院历事宣献肃三朝以内侍掌奏事不欲久在近密恳求外补由尙书礼部员外出为开城府使秩满授起居舍人知制诰迁起居郞言事 旨左授兵部员外郞。 辽使学士孟初至仁存为接伴初见其年少颇易之尝一日  出郊雪始霁茫然无所见唯马蹄触地作声初唱云: "马蹄踏雪干雷动。" 仁存卽应声曰: "旗尾飜风烈火飞。" 初愕然曰: "眞天才也。" 由是情好日笃相唱和及别解金带赠之转吏部郞中兼东宫侍讲学士时睿宗在东宫讲论语仁存撰新义进讲移中书舍人肃宗薨仁存告哀于辽自东京抵京师所经州府皆设宴张乐仁存曰: "臣来时本国君臣皆服衰哭泣今来上国虽感恩荣臣子之情不忍闻乐。" 言甚切至辽人许之至朝见时又乞除吉服舞蹈孟初至幕曰: "殿庭服色宜从吉但除舞蹈可矣。" 还拜礼部侍郞谏议大夫。 王封僧昙眞为王师以仁存为封崇使辞曰: "臣职在谏院已言封王师不可未蒙兪允又从而为使是欺殿下也。" 王强之再三固辞不奉旨以内侍柳台树代之。
#高丽史96卷-列传9-金仁存-002
王将伐东女眞大臣皆赞成之仁存独上* 极谏不报及尹瓘等破女眞筑九城女眞失窟穴连岁来争我兵丧失甚多女眞亦厌苦遣使请和乞还旧地群臣议多异同王犹豫未决仁存言: "土地本以养民今争城杀人莫如还其地以息民今不与必与契丹生 。" 王问其故仁存曰: "国家初筑九城使告契丹表称: '女眞弓汉里乃我旧地其居民亦我编氓近来寇边不已故收复而筑其城。' 表辞如是而弓汉里酋长多受契丹官职者故契丹以我为妄言其回诏云: '远贡封章粗陈事势其*闲土地之所属户口之攸归已 有司俱行检勘相次别降指挥。' 以此思之国家不还九城契丹必加责让我。 若东备女眞北备契丹则臣恐九城非三韩之福也。" 王然之。 迁 书监奉使如宋徽宗待之甚厚屡赐宴宴器皆用白玉仁存以为帝厚我国享礼虽异常然观时事华侈太甚可叹还至庆源郡闻父丧以使事付其介遂奔丧不复命时人讥其失礼。 历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承旨兵礼户部尙书政堂文学 知政事进守司徒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 金兵攻破契丹州郡几尽王以仁存判西北面兵马使措置军务契丹来远城刺史常孝孙惧不保率州民泛舟而遁以来远抱州二城归于我仁存遣兵据其城收兵仗物货甚多遂拓地界鸭江焉。
#高丽史96卷-列传9-金仁存-003
王宴亲王两府于淸 阁命仁存记其事其文曰: "王以聪明渊懿笃实辉光之德崇尙儒术乐慕华风故于大内之侧延英书殿之北慈和之南别创宝文淸 二阁一以奉圣宋皇帝御制诏 书 揭为训则必拜稽肃容然后仰观之一以集周孔轲雄以来古今文书日与老师宿儒讨论敷畅先王之道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不出一堂之上而三纲五常之敎性命道德之理充溢乎四履之*闲。 越今年夏召太傅尙书令带方公臣 守太傅尙书令大原公臣* 守太保齐安侯臣* 守太保通义侯臣侨守太保乐浪侯臣景庸门下侍郞玮门下侍郞臣资谦臣缘中书侍郞臣仲璋 知政事臣晙守司空臣至和枢密院使臣轨知枢密院事臣字之同知枢密院事臣安仁等置高会于淸 阁乃从容谓曰: '予顾德不类赖天降康庙社储祉金革偃于三边文轨同乎中夏凡立政造事大小云为罔不资 。 崇宁大观以来施设注措之方其于文阁经筵求访儒雅遵宣和之制也深堂密席迎见辅臣法大淸之宴也虽礼有 杀而优贤尙能之意其致一也。 今入朝进贡使资谦赍桂香御酒龙凤茗团珍果宝皿来归嘉与卿等乐斯盛美。' 臣僚皆惶骇恐惧退伏阶陛辞: '以固陋不敢干盛礼。' 王趣令就坐温颜以待之备物以享之。 其供帐之设器皿之列觞豆之实果核之品则六尙之名珍四方之美味无一不具复有上国  玛瑙翡翠犀  奇玩用之物交错于案上埙 控揭琴瑟钟磬安乐雅正之声合奏于堂下。 王执爵命近臣监劝曰: '君臣交际惟以至诚其各尽量不辞而飮。' 左右再拜告旨而卒爵或献或酬和乐孔皆。 及觞酒九行且令退息续有中贵人押赐袭衣宝带以将其厚意焉旣而复召促席而坐使飮食举措各自便或开怀以言笑或纵目以观览栏楯之外迭石成山庭除之际引水为沼  万状淸渟四澈洞庭吴会幽胜之趣生而终宴无惮暑之意尽醉剧飮夜艾而罢。 于是缙绅士大夫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以慈俭为宝而无肆溢之行衣不御文绣器不用雕镂犹虑一夫之不得所一事之不合度每日焦劳恻 于宵 之中至于燕群臣嘉宾则发内府之宝藏倾上国之异恩而穷日之力以火继之犹不以为侈其尊贤重礼好善忘势之心实可谓高出百王之上矣。' 臣尝闻昔鲁公用天子礼乐以化成风俗故于泮宫则先生君子与之为乐其诗曰: '鲁侯戾止在泮飮酒旣飮旨酒永锡难老。' 燕于路寝则大夫庶士与之相宜其诗曰: '鲁侯燕喜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旣多受祉。' 今吾君奉天子恩意以宠待臣邻故公卿大夫怀天保报上之意言语法从赋我有嘉宾之诗 师歌工作君臣相悦之乐 欣交通礼仪卒度。 当是时也人灵之和气天地之休应上下之报施风俗之化原皆出于飮食  载色载笑之*闲岂止永锡难老旣多受祉而已耶。 必当亿万斯年享*大平之福而对扬天子永永无疆之休臣愚且拙遭逢万幸代 宰府不以臣之不材特有书事之命辞不获已谨拜手稽首而强为记。"
#高丽史96卷-列传9-金仁存-004
乃命宝文阁学士洪瓘书诸石寻加开府仪同三司判东北面兵马事兼行营兵马事王在西京欲行太子冠礼仁存奏曰: "冠者礼之始事之重故冠于 三加弥尊所以尊其礼而着成人之义也今以元子之贵冠于外非所以法先王示后代。" 王从之仁存文名淸节冠当代王深器之恩礼优重及仁宗幼 嗣位李资谦用事恐及祸恳辞乞退不许。 一日将赴衙闻街上童谣因坠马归卧求免愈切遂罢相判 书省事监修国史。 王密遣内侍金安问于仁存及李寿曰: "欲夺资谦权置散地如何 " 皆对曰: "上生长外家恩不可絶 彼党与满朝不可轻动请俟其*闲。" 王不听及变起宫阙连烧王避火坐山呼亭叹曰: "恨不用金仁存之言以至于此。" 寻赐翊圣同德功臣号三重大匡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门下侍中。 金兵入 边报妄传: "金人败北宋帅乘胜深入金人不能拒。" 郑知常金安等奏曰: "时不可失请出师应宋以成大功使主上功业载中国史传之万世。" 时王在西京遣近臣驰问仁存对曰: "传闻之事恒多失实不宜听浮言兴师旅以怒强敌且金富轼入宋将还姑待之。" 及富轼还边报果虚。 王以睿宗遗命敦谕起为守太傅门下侍中判吏部事仁存不获已就职羸老* {须}人扶乃行五年卒辍朝一日命有司赙葬加礼谥文成配享睿宗庙庭。
#高丽史96卷-列传9-金仁存-005
仁存好学老不释卷一时诏诰多出其手再掌礼 多得名士尝与崔璇李载李德羽朴升中等删定阴阳地理诸书以进赐名海东 录又与升中撰时政策要又注贞观政要子永锡永胤永宽皆登第拜平章事。 永锡曾孙弁一名琪幼力学登第高宗朝历正言御史出按忠淸日 飮废事又横* {敛}赂权贵人皆切齿仕至判少府监事仁存弟沽风姿雅丽以文学显于时官至守司空中书侍郞平章事。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00
尹瓘[*(尹)彦 *(尹)鳞瞻*(尹)世儒*(尹)商季]。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01
○尹瓘字同玄坡平县人高祖莘达佐太祖为三韩功臣父执衡检校少府少监。 瓘文宗朝登第历拾遗补阙肃宗时累迁东宫侍讲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尙书翰林学士承旨。 女眞本靺鞨遗种隋唐*闲为*勾高丽{高勾丽}所幷后聚落散居山泽未有统一其在定州朔州近境者虽或内附乍臣乍叛。 及盈哥乌雅束相继为酋长颇得众心其势渐横。 伊位界上有连山自东海岸 起至我北鄙险絶荒 人马不得度*闲有一径俗谓甁项言其出入一穴而已。 邀功者往往献议塞其径则狄人路絶请出师平之。 七年女眞来屯定州关外疑其图我诱执酋长许贞及罗弗等囚广州 问果谋我也遂留不遣。 会边将李日肃等奏: "女眞虚弱不足畏失今不取后必为患。" 乌雅束又与别部夫乃老有隙发兵攻之来屯近境王命林干往备之干邀功引兵深入击之败绩死者大半。 女眞乘胜 入定州宣德关城杀掠无 乃以瓘代干为东北面行营都统授 钺遣之。 瓘与战斩三十余级我军陷没死伤者过半军势不振遂卑辞讲和结盟而还。 王发愤告天地神明愿借阴扶扫荡贼境仍许其地创佛宇。 瓘迁 知政事判尙书刑部事兼太子宾客奏曰: "臣观贼势 强难测宜休徒养士以待后日且臣之所以败者贼骑我步不可敌也。" 于是建议始立别武班自文武散官吏胥至于商贾仆隶及州府郡县凡有马者为神骑无马者为神步跳荡梗弓精弩发火等军年二十以上男子非举子皆属神步西班与诸鎭府军人四时训炼又选僧徒为降魔军遂炼兵畜谷以图再举进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02
睿宗卽位以丧未遑出师二年边将报: "女眞强梁侵突边城其酋长以一胡芦县雉尾转示诸部落以议事其心 测。" 王闻之出重光殿佛龛所藏肃宗誓* 以示两府大臣大臣奉读流涕曰: "圣考遗旨深切若此其可忘诸 " 乃上书请继先志伐之王犹豫未决命平章事崔弘嗣筮于*大庙遇坎之旣济遂定议出师以瓘为元帅知枢密院事吴延宠副之。 瓘奏: "臣尝奉圣考密旨今又承严命敢不统三军破贼垒拓我疆土以雪国耻。" 延宠颇以为疑微语瓘瓘慨然曰: "微公与我谁能出万死之地以雪国家之耻策已决矣又何疑焉 " 延宠默然。 王幸西京御威凤楼赐 钺遣之。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03
瓘延宠至东界屯兵于长春驿凡十七万号二十万分遣兵马判官崔弘正黄君裳入定长二州 谓女眞酋长曰: "国家将放还许贞罗弗等可来听命。" 设伏以待酋长信之古罗等四百余人至飮以酒醉伏发歼之其中壮 者五六十人至关门持疑不肯入使兵马判官金富弼录事拓俊京分道设伏又使弘正帅精骑应之擒杀殆尽。 瓘自以五万三千人出定州大和门中军兵马使左仆射金汉忠以三万六千七百人出安陆戍左军兵马使左常侍文冠以三万三千九百人出定州弘化门右军兵马使兵部尙书金德珍以四万三千八百人出宣德鎭安海拒防两戍之*闲船兵别监吏部员外郞梁惟 元兴都部署使郑崇用鎭溟都部署副使甄应图等以船兵二千六百出道鳞浦。 瓘过大乃巴只村行半日。 女眞见军势甚盛皆遁走唯畜产布野至文乃泥村贼入保冬音城瓘遣兵马铃辖林彦与弘正率精锐急攻破走之左军到石城下见女眞屯聚遣译者戴彦谕降女眞* 曰: "吾欲一战以决胜否何谓降欤 " 遂入石城拒战矢石如雨军不能前瓘谓俊京曰: "日 事急尔可与将军李冠珍攻之。" 曰: "仆尝从事长州过误犯罪公谓我壮士请于朝宥之。 今日是俊京杀身报 之秋也。" 遂至石城下 甲持楯突入贼中击杀酋长数人于是瓘麾下与左军合击殊死战大破之贼或自投岩石老幼男女歼焉。 赏俊京绫罗三十匹又遣弘正富弼录事李俊阳击伊位洞贼逆战久乃克之斩一千二百级中军破高史汉等三十五村斩三百八十级虏二百三十人右军破广滩等三十二村斩二百九十级虏三百人左军破深昆等三十一村斩九百五十级瓘军自大乃巴只破三十七村斩二千一百二十级虏五百人遣录事兪莹若告捷王喜赐莹若爵七品命左副承旨兵部郞中沈侯内侍刑部员外郞韩 如赐诏奬谕两元帅及诸将赐物有差。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04
瓘又分遣诸将 定地界东至火串岭北至弓汉伊岭西至蒙罗骨岭又遣日官崔资颢相地于蒙罗骨岭下筑城廊九百五十*闲号英州火串岭下筑九百九十二*闲号雄州吴林金村筑七百七十四*闲号福州弓汉伊村筑六百七十*闲号吉州又创护国仁王鎭东普济二寺于英州城中。 明年瓘延宠率精兵八千出加汉村甁项小路贼设伏丛薄*闲候瓘军至急击之军皆溃仅十余人在贼围瓘等数重延宠中流矢势甚危急俊京率勇士十余人将救之弟郞将俊臣止之曰: "贼阵牢不可破徒死何益 " 俊京曰: "尔可归养老父我以身许国义不可止。" 乃大呼突阵击杀十余人弘正冠珍等自山谷引兵来救贼乃解围而走追斩三十六级瓘等以日晩还入英州城瓘涕泣执俊京手曰: "自今我当视汝犹子汝当视我犹父。" 承制授阁门祗候酋长阿老唤等四百三人诣阵前请降男女一千四百六十余人又降于左军贼步骑二万来屯英州城南大呼挑战瓘与林彦曰: "彼众我寡势不可敌但当固守而已。" 俊京曰: "若不出战敌兵日增城中粮尽外援不至将若之何前日之捷诸公不见今日亦出死力以战请诸公登城观之。" 乃率敢死士出城与战斩十九级贼败 奔北俊京 笛凯还瓘等下楼迎之携手交拜瓘延宠乃率诸将会于中城大都督府权知承宣王字之自公 城领兵诣都督府卒遇虏酋史现兵与战失利丧所乘马俊京卽引劲卒往救败之取虏介马以还女眞兵数万来围雄州弘正训励士卒众皆思鬪卽开四门齐出奋击大败之 斩八十级获兵车五十余两中车二百两马四十匹其余兵仗不可胜记时俊京在城中州守谓之曰: "城守日久军飨将尽外援不至公若不出城收兵还救城中士卒恐无 类。" 俊京服士卒破衣夜 城而下归定州整兵道通泰鎭自也等浦至吉州遇贼与战大败之城中人感泣。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05
瓘又城英福雄吉咸州及公 鎭遂立碑于公 以为界遣其子彦纯奉表称贺曰: "圣人之德允合于乾坤仁义之兵已平其夷* {狄}惟将及卒旣 且呼。 窃以东女眞潜伏奥区寔繁丑类远从尔祖曾之世尝被我朝家之恩狼贪浸畜其叛心犬吠频 于户外侵 关塞寇攘士民 制御之宽而谓之易陵肆  之志而谓之莫御。 先皇故愤而欲伐陛下方继而为图以兵危故始惮裁施以谋众故终归滞泥。 然而策胜负者存乎熟知变通者贵乎时事机可乘圣智独照先休吾士卒以观其可用继虑彼虚实以指其必擒乃命元戎 行大戮而臣受节钺之制举征鼓而行气动于军威加于敌江河注壑寸胶不能以防之 石转峯虚卵决然其破矣 虏踰于半万斩获近于五千委积散于闾阎奔走交于道路山川险阻城池因得以高深原野膏 田井亦从而耕凿在昔人求而未得者今兹天与而旣取之上足以谢宗庙在天之灵下足以雪朝廷积年之耻且彼周王  之伐汉帝凶奴之征所以拓土开边而得为民去害比之今日宜在下风。 此岂微臣浅智驽材能成巨 实由陛下圣谋神 坐定遐 苟非其然孰使之矣。 伏乞命书史册垂耀无穷。"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06
王遣内侍卫尉注簿康英俊赐瓘等羊酒幷赐军人银*  一面银甁四十事。 瓘又使林彦记其事书于英州厅壁曰: "孟子曰: '弱固不可以敌强小固不可以敌大。' 吾讽斯言久矣而今信之矣女眞之于国家强弱众寡其势县殊而窥 边鄙。 于肃宗十年乘隙构乱多杀我士民其系 为奴隶者亦多矣肃宗赫然整旅将欲仗大义以讨之惜乎厥功未集永遗弓剑。 今上嗣位亮阴三载甫毕祥 谓左右曰: '女眞本*勾高丽{高勾丽}之部落聚居于盖马山东世修贡职被我祖宗恩泽深矣一日背畔无道先考深愤焉。 尝闻古人之称大孝者善继其志耳朕今幸终达制肇览国事 举义旗伐无道一 先君之耻。' 乃命守司徒中书侍郞平章事尹瓘为行营大元帅知枢密院事翰林学士承旨吴延宠为副元帅率精兵三十万 专征讨。 尹公事业杰然尝慕庾信氏之为人曰: '庾信六月 河以渡三军此无他至诚而已予亦何人哉。' 其至诚所感灵异之*迹屡闻焉。 吴公时之重望天性愼谨临事必三思其良图大策施无不中。 两公尝有志于此闻命愤激拥兵东下出师之日躬 甲胄未及誓众 泪交 莫不用命 入贼境三军奋呼一以当百 枯破竹何足喩其易哉! 斩首六千余级载其弓矢来降于阵前者五十千余口其望尘丧魄奔走穷北不可胜数。 呜呼女眞之顽愚不量其强弱众寡之势而自取于灭亡如是。 其地方三百里东至于大海西北介于盖马山南接于长定二州山川之秀丽土地之膏 可以居吾民而本*勾高丽{高勾丽}之所有也其古碑遗迹尙有存焉。 夫*勾高丽{高勾丽}失之于前今上得之于后岂非天欤。 于是新置六城一曰鎭东军咸州大都督府兵民一千九百四十八丁户二曰安岭军英州防御使兵民一千二百三十八丁户三曰宁海军雄州防御使兵民一千四百三十六丁户四曰吉州防御使兵民六百八十丁户五曰福州防御使兵民六百三十二丁户六曰公 鎭防御使兵民五百三十二丁户选其显达而有贤材能堪其任者鎭抚之诗所谓'于蕃于宣以蕃王室'者也有以见晏然高枕无东顾之忧矣。 元帅告予曰: '昔唐相裴晋公出征淮西及其平幕客韩愈为之碑以广其事故后之人知宪宗英伟絶人之德而歌颂之。 子幸从事于此详其本末曷不作记使吾圣朝无前之伟绩垂于无穷乎 ' 彦承命援笔志之。"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07
瓘献 三百四十六口马九十六匹牛三百余头城宜州通泰平戎二鎭与咸英雄吉福州公 鎭为北界九城皆徙南界民以实之。 王拜瓘推忠佐理平戎拓地鎭国功臣门下侍中判尙书吏部事知军国重事延宠 谋同德致远功臣尙书左仆射 知政事遣内侍郞中韩 如赍诏书告身及紫绣鞍具廐马二匹至雄州分赐之。 凯还王命具鼓吹军卫以迎之遣带方侯 齐安侯* 劳宴于东郊。 瓘延宠诣景灵殿复命纳 钺王御文德殿引见问边事入夜乃罢。 未几女眞又围雄州王遣延宠救之复遣瓘征之瓘献 三十一级寻封瓘铃平县开国伯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加延宠攘寇鎭国功臣号。 又明年女眞围吉州延宠与战大败王又遣瓘救之命近臣饯于金郊驿。 瓘延宠自定州勒兵赴吉州行至那卜其村咸州司录兪元胥驰报: "女眞公兄 弗史显等叩城门曰: '我辈昨到阿之古村太师乌雅束欲请和使我传告兵马使然兵交不敢入关请遣人于我场庶以太师所谕详实传告。'" 瓘等闻之还入城翼日遣兵马记事李管仲于贼场谓女眞将吴舍曰: "讲和非兵马使所得专宜遣公兄等入奏天庭。" 舍大悦 弗史显等复至咸州告曰: "我等愿入朝时方交战疑惧不敢入关请以官人交质。" 瓘以孔沃李管仲异贤等为质 弗等遂来请还九城地。 初朝议以得甁项塞其径狄患永絶及其攻取则水陆道路无往不通与前所闻絶异女眞旣失窟穴誓欲报复乃引远地群酋连岁来争诡谋兵械无所不至以城险固不猝拔。 然当战守我兵丧失者亦多且拓地大广九城相去辽远溪洞荒深贼屡设伏抄掠往来者。 国家调兵多端中外骚扰加以饥馑疾疫怨咨遂兴女眞亦厌苦。 至是王集群臣议之竟以九城还女眞输战具资粮于内地撤其城。 平章事崔弘嗣金景庸 知政事任懿枢密院使李玮入对宣政殿极论瓘延宠败军之罪王遣承宣沈侯于中路收其 钺瓘等不得复命归私第。 宰相台谏请治其罪谏臣金缘李载等伏合固争曰: "瓘等*妾{妄}兴无名之兵败军害国罪不可赦请下吏。" 王命沈侯宣谕曰: "两元帅奉命行兵自古战有胜败岂为罪哉 " 缘等又争不已王不得已止免官削功臣号寻拜瓘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兵部事上柱国监修国史瓘上表辞不允曰: "朕闻昔李广利之伐大宛也仅获骏马三十匹而武帝以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陈汤之诛 支也矫制擅兴师而宣帝以威振百蛮封为列侯。 卿之伐女眞受先考之遗旨 寡人之述事身冒锋镝深入贼垒斩  虏不可胜计而辟百里之地筑九州岛之城以雪国家之宿耻则卿之功可谓多矣。 然夷* {狄}人面兽心叛伏不常厥有余丑无所依处故酋长纳降请和群臣皆以为便朕亦不忍遂还其地。 有司守法颇有论劾遽夺其职朕终不以卿为咎庶几有孟明之复济也。 今朕之授卿者抑卿之旧职也何足以辞当 眷怀速就乃职。" 瓘再表让又不允六年卒谥文敬。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08
瓘少好学手不释卷及为将相虽在军中常以五经自随好贤乐善冠于一时。 仁宗八年配享睿宗庙庭避绥陵讳改谥文肃。 子彦仁彦纯彦植彦 彦旼二人祝发彦纯睿宗朝以侍御史如辽贺天兴节。 时金兵起路梗又高永昌叛据东京彦纯与徐昉李德允等为永昌所拘逼令上表称贺彦纯不能守节一如所言及还匿情不首事泄有司劾治其罪仕至南原府使。 彦植天资高雅好宾客官至守司空左仆射。 彦旼聪悟过人善书 仁宗朝为尙食奉御。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09
○彦 登第仁宗朝累迁起居郞与左司谏郑知常右正言权适论时政得失王优纳之转国子司业赴经筵讲论经义赐华犀带一腰迁宝文阁直学士妙淸叛诏以金富轼任元* 为帅彦 为佐讨之。 先是瓘奉诏撰大觉国师碑不工其门徒密白王令富轼改撰时瓘在相府富轼不让遂撰彦 心 之。 一日王幸国子监命富轼讲易令彦 问难彦 颇精于易辨问纵横富轼难于应* 汗流被面。 及彦 为幕下富轼奏: "彦 与郑知常深相结纳罪不可赦。" 于是贬梁州防御后为广州牧使谢。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10
上表因自解云: "坐废六年分已甘于万死衔恩一旦势若出于再生仰天无言抚已挥涕。 切以上之驭下莫不欲忠臣之事君期于见信然不可必故或相乖。 周公不免于流言绛侯尙遭于系急望之帝之傅也终于飮毒屈原王之亲也卒以沈江圣贤犹或如之庸 何足 也。 如臣赋资朴鄙受性 刚智谋不足以周身学术岂能于华国。 少尝侥幸圣考赐之贤科逮更因缘陛下擢于要路时或预闻国政频然入侍经筵妄意遭时过于用虑遇事辄言其中否横身不顾于是非。 先进为之寒心后生因而指目媒蘖所短传会而文弹书屡至于升闻以为可杀仁后虽知其 直莫得而宽因窜逐于遐方欲保全其余命而臣受贬之夕临行之时罔知得罪之端徒极积忧之念及覩中军所奏曰: '彦 与知常结为死党大小之事实同商议。 在壬子年西幸时上请立元称号又讽诱国学生奏前件事盖欲激怒大金生事乘*闲恣意处置朋党外人谋为不轨非人臣意。' 臣读过再三然后心乃得安。  是立元之请本乎尊主之诚在我本朝有太祖光宗之故事稽其往牒虽新罗渤海以得为大国未尝加其兵小国无敢议其失奈何圣世反谓僭行臣尝议之罪则然矣。 若夫结为死党激怒大金语言虽甚大焉本末不相坐矣何则假使强敌来侵我疆夫惟御难之未遑安得乘*闲而用事 其指朋党者谁氏其欲处置者何人 众若不和战之则败且容身之无地何恣意以为谋  臣不预大华之言与知常而同异不 寿翰之荐惟陛下所洞明。 自一落于江湖已六更于寒暑禄 久阙衣食难周亲旧皆絶其交妻 俱失其所形骸憔悴兀若枯枝精魄惊 茫如醉梦活至今日有赖圣知重念。 臣以至弱之资从西征之役忘身以卫其国乃义分之当然成事皆因于人何勤劳之足道今将有说非敢为功只期微恳之粗伸或乞宸心之一照。 昨于乙卯年中军以贼粮尽为策然凶党未降日月渐久江 释尽计无所出臣于三月始立距 议为人所沮未得施行至十一月中军于扬命门始作距 令知兵马使池锡崇与臣彦 等递番到彼 视积土多少计至数月可附到城上。 臣又与前军使陈淑议定火攻令判官安正修等作火具五百余石越九日早晨以赵彦所制石炮投放其焰如电其大如轮贼初亦从而灭之至日暮火气大盛贼不得救通夜打放其扬命门幷行廊仅二十*闲及贼所积土山悉皆焚尽。 十二日 溃人马可以出入臣卽至中军具陈本末请及时攻击无使贼设备人有忿然以为不可者臣亦作气力争。 十四日又至前军议急击可破人人皆曰: '候积土毕方可攻。' 贼已于前所设木栅以御臣恳请急攻犹未之决十六日元帅至前军悉集五军僚佐议之人人皆执前议是日贼又筑重城其势不可后之。 先是池锡崇在军监役与臣意 继有副使李愈判官王洙李仁实等八人和之。 于是元帅始从其议取十九日分兵三道突入用事破如枯竹一无留难臣于是日 掌中军与判官申至 金鼎黄将军权正钧房资守录事林文璧朴义臣等密整军旅早至七星门下积木火之火发然后贼觉惊惶仓卒不得救烧荡门廊计九十七*闲望之虚豁拟欲直入会天阴雨收兵入营。 翼日晓头贼魁郑德桓维纬侯小官四人潜出城资守令麾下捕至营臣送德桓纬侯于元帅所别令别将金成器等率所捕小官二人往景昌门谕贼贼将洪杰出降。 是日前军在广德含元门外贼尙闭拒杰与义*民商议捉伪元帅崔永仍率二领军士来归然后贼大将苏黄鳞郑先谷朴应素等文武二十余人相继来降其余杂类不可胜数。 臣遣资守领李征正及降贼徐孝宽率兵入城封宫阙仓 府库令征正守阙收其 匙六七 纳营而闻左军入自北门纵兵发大府财帛臣遣义臣止之不听更遣正钧得止大府完于是臣遣臣男子让于元帅所报以实日午元帅方至中军更命李仁实李轼等封宫阙仓 府库因具表奏。 此其大略难以具陈当此之时自谓小输于国事胡为厥后 然忽 于诬辞遂使* { }愚陷于寃枉。 永惟平昔之所坐亦是微臣之自贻臣伏读苏轼受贬时表曰: '臣先任徐州日河水浸城几至沦陷日夜守 偶获安全又尝选用沂州百姓程 令购捕凶党致获谋反妖贼李铎郭进等十七人庶几因缘侥幸功过相除。' 以子瞻豪迈之才尙  之若此 彦 孤危之迹遂  而已乎穷迫而然冒陈奚已而又金精曾经于吏讯浃七月而复显官惟忠同废于江南至三年而还旧位惟臣不肖与世多乖名旣挂于深文人争逞其浮议论罪未解历年于兹敢爱杀身以自明固贪于恋圣久能忍垢而假息有待于求伸岂谓皇慈特推大度悯臣大穷之状怜臣无二之心每烦训谕于有司再起孤忠于远窜仰陶新化渐可齿于平民终涤恶名窃更期于后日。 此乃至仁无外厚德包荒念犬马或沾盖 谓簪履不忍捐 救臣余生众怒交兴之际收臣残质几年流落之中特赐眞除尽还旧禄罔诬仅释。 日将出而 屋明枯朽其苏春已还而时雨降固非木石无情之比敢昧乾坤造化之私。 壮气已衰无复平生之  丹心尙在誓 晩节之驱驰虽至塡沟敢忘结草。" 毅宗三年以政堂文学卒辍朝三日谥文康。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11
彦 工文章尝作易解传于世晩年酷好佛法请老退居坡平自号金刚居士尝与僧贯乘为空门友贯乘作一蒲庵止容一坐约先逝者坐此而化。 一日彦 跨牛造贯乘告别径还贯乘遣人送蒲庵彦 笑曰: "师不负约遂取笔书于壁曰: "春复秋兮花开业落东复西兮善养眞君今日途中反观此身长空万里一片闲云。" 书毕坐其庵而逝。 彦 身为宰辅不以国家风敎为念敢为诡异之行以惑愚俗识者讥之子鳞瞻子固惇信子让以鳞瞻子固惇信皆登第岁 其母。 惇信兵部侍郞子商季。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12
○鳞瞻字胎兆登第毅宗朝累迁侍御史言事 权贵降授左司员外郞转起居注。 时宫人无比得幸于王生三男九女崔光钧为无比女壻因缘内嬖超授八品兼式目录事士夫莫不切齿谏官不署光钧告身王召鳞瞻及谏议李知深给事中朴育和司谏金孝纯正言梁纯精郑端遇督署之郞舍畏缩唯唯而退有人嘲之曰: "莫说为司谏无言是正言口吃为谏议悠悠何所论。" 后以刑部侍郞出为西北面兵马副使。 麟静二州境有岛金人多来居兵马副使金光中击逐之置防戍金主诘让王命还其岛撤防戍鳞瞻等耻削土不从金大夫营主遣锐卒七十余人攻其岛执防守别将元尙等十六人以归。 鳞瞻惧与义州判官赵冬曦密谋移牒请还 获翼日还之。 鳞瞻等 不奏国家知而诘之鳞瞻畏罪弥缝竟不报入为右谏议大夫。 明宗立授国子监大司成骤升 知政事判兵部事进中书侍郞平章事出为东北面兵马判事行营兵马兼中军兵马判事。 金甫当起兵李义方疑鳞瞻与知其谋又以为当时文臣之长将逮捕害之使巡检军执缚鳞瞻赖庾应圭获免寻兼上将军 署重房议事加守太师。 赵位宠起兵王命鳞瞻为元帅率三军击之至 岭驿会大风雪西兵从岭而下急击之官军乱遂奔溃鳞瞻被围欲与敌战死都知兵马使郑筠止之曰: "主将不宜自轻。" 遂 鳞瞻马溃围突出仅免收兵而还。 寻又以鳞瞻为元帅枢密院副使奇卓诚副之知枢密院事陈俊为左军兵马使同知枢密院事庆珍为右军兵马使上将军崔忠烈为中军兵马使摄大将军郑筠知兵马事上将军赵彦为前军兵马使摄大将军文章弼知兵马事上将军李齐晃为后军兵马使司宰卿河斯淸知兵马事复攻西京僧军亦行。 鳞瞻率诸将治兵西郊筠密诱僧宗 斩义方王虑军中惊扰遣近臣庾应圭谕之军中皆疑文臣嗾僧军为变欲杀鳞瞻应圭还告郑仲夫遣人谕解乃止。 僧军以为义方女不宜配东宫请出之遂聚普济寺不发鳞瞻等乃行位宠腹心在涟州鳞瞻谓诸将曰: "我闻招携者附于内伐叛者披其枝若我先攻西京则在涟州者招谕北人共为 角我腹背受敌非策之善也。 今涟州恃西都不虞我猝至宜先攻涟州涟州若下北州诸城必皆归顺然后率顺攻逆则意全力一蔑不济矣。" 遂趣涟州攻围累月涟州请救于位宠。 位宠遣将救之官军从*闲道击之斩一千五百余级虏二百二十余人官军又遇西兵于莽院掩击之斩七百余级虏六十余人涟州久不下后军摠管杜景升攻拔之。 于是西北诸城皆复迎降遂移师攻西京鳞瞻曰: "西京城险固若以久劳之卒蚁附而攻非计也但久围之无使出掠且复招怀开示生路则城中被劫者必谋出降若尔位宠乃一饿囚耳何能为乎 " 乃于城东北筑土山守之位宠食尽至 人尸时出挑战鳞瞻坚壁不出有擒获者辄与衣食而遣之城中闻之 城来附者甚众旣而官军又与西兵战大败之斩获三十余取其要害凤凰头城之。 六年鳞瞻攻西京通阳门景升攻大同门破之城中大溃擒位宠杀之囚其党十余人余皆抚慰居民按堵如故谒圣祖眞殿函位宠首遣兵马副使蔡祥正告捷又送位宠妻 及 获百余人枭位宠首于市先是鳞瞻忽闻西兵  城上问之云: "人呼立龙而贺之。" 鳞瞻曰: "位宠将死矣去人与头岂可生乎 " 鳞瞻遣 书少监庾世绩表贺平西王遣吏部侍郞吴光陟诏班师加鳞瞻推忠靖乱匡国功臣上柱国监修国史遣 知政事陈俊 劳诸将于金郊驿复遣介第平 侯赐宴于马川亭及还又赐宴以劳之是年卒年六十七谥文定官* { }葬事。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13
鳞瞻聪悟过人虽千百人一闻姓名终不忘自郑仲夫作乱文臣沮丧鳞瞻与武臣同事每被  脂韦自保而已故平西之后赏罚不中措置失宜致使西北降附之民屡叛物议少之。 后王下制曰: "往者赵位宠叛于西都元帅尹鳞瞻奇卓诚等同心 力以讨平之予嘉厥功曰笃不忘。 其赠鳞瞻推忠靖乱匡国功臣守太师门下侍中上柱国图形阁上。" 后配享明宗庙庭子宗 宗诲宗 宗* 。 宗 以大府注簿死于仲夫之乱宗诲荫进判礼宾省事宗* 刑部侍郞。 鳞瞻兄弟三人登第宗 宗 宗* 又登第再世 母时人荣之里闾号其家为三第宅又号为二帅宅。 宗* 重然诺喜施与然广植田园多受馈遗为世所讥。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14
○世儒瓘之孙熙宗时为右御史一日王移御延庆宫世儒与左御史崔傅当扈驾二人凌晨诣阙日将 乘舆未驾饥甚入路傍家飮酒不觉驾出傅犯驰道世儒泥醉使人控马言语狂乱宪府劾奏左迁傅安东判官世儒梁州副使。 其后世儒* 傅贺冬至状云: "驾后一樽二人同醉岭南三载千日未醒。" 高宗初拜礼部员外郞谒崔忠献请命题赋诗忠献召李奎报陈 僧惠文同赋'观碁诗'四十余韵使翰林承旨琴仪考阅奎报为首 次之世儒自见忠献得意猖狂期于柄用素与右仆射郑 有憾诬告于王曰: " 与弟枢密叔瞻将图不轨若以臣为校定别监付以一番巡检则可扫除矣。" 王惊愕遣承宣车倜密谕忠献执世儒鞫之依违如醉未能出语遂坐诬配岛寻召还道死。 世儒以文学名世喜酒色朝政有不称意者辄托诗谤 时号狂人。
#高丽史96卷-列传9-尹瓘-015
商季字受益质直无华淸谨有干局由门荫显所 有声绩神宗四年以西京副留守卒。 曾孙珤官至佥议政丞致仕忠肃十六年卒谥文显子安庇安肃安* 。
#高丽史96卷-列传9-吴延宠-000
吴延宠。
#高丽史96卷-列传9-吴延宠-001
○吴延宠海州人家世寒素少贫贱力学善属文登第累迁起居郞兵部郞中肃宗五年与尙书王 如宋贺登极以朝旨购大平御览{太平御览}宋人 不许延宠上表恳请乃得及还王曰: "此书文考尝求之不得今朕得之使者之能也。" 使副僚佐 加爵赏拜延宠中书舍人乞外补时王欲择人授全淸广三州令迎候宋使以延宠有辅相材将大用欲试临民遂出知全州牧。 为政宽平不苛吏民便之以最闻召拜枢密院左承宣刑部侍郞知御史台事转尙书左丞翰林侍讲学士。 睿宗卽位拜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翰林学士承旨出为东北面兵马使兼行营兵马使奏: "东界征发内外神骑军有父母年七十以上独子者听免一家三四人从军者 一人宰臣枢密之子非自应募者亦免。" 从之迁检校司空刑部尙书。 初术士以谶劝王就西京龙堰创宫阙以时巡幸遣内人郑克恭与司天少监崔资显太史令阴德全吴知老注簿同正金谓 等相龙堰旧墟命两府及长龄殿 校儒臣会议皆以为可延宠独曰: "南京之役甫毕民劳财 不可起新宫如欲巡御莫如旧宫。" 不报平章事崔弘嗣等又奏: "据太史官状称自御松都今二百余年欲延基业宜卜西京龙堰旧墟创新阙移御受朝颁下新令。" 延宠驳曰: "今作龙堰宫有三不可以文宗明睿犹惑术数作西京左右宫旣而悔悟以为无应终不巡御虚费财力其不可一也。 近者开创南京八年而无吉应其不可二也。 西京旧宫与今所求龙堰相去不远地势吉凶未必有异 无明诀可征而弃祖宗旧宫别构新阙毁撤屋庐骚动人民其不可三也。 伏望英断勿疑一依老臣所奏巡御旧宫以讲社稷长久之策无从臆说妄兴工役以致人怨。" 王卒从弘嗣等所言时议惜之。 王伐女眞以延宠副尹瓘时大臣皆赞成之延宠颇以为疑微语瓘瓘曰: "策已决矣又何疑 " 延宠默然遂出师破女眞拓地筑九城语在瓘传录功为 谋同德致远功臣尙书左仆射 知政事赐廐马一匹。
#高丽史96卷-列传9-吴延宠-002
女眞复来争地围雄州王授延宠 钺往救之。 雄州被围二十七日都知兵马钤辖使林彦都巡检使崔弘正等率诸将分兵固守与战日久人马困乏将溃延宠使文冠金晙王字之等率精锐一万分为四道水陆俱进至乌音志沙乌二岭下贼先据岭头我兵争登急击斩百九十一级贼奔北欲复结阵拒战官军乘胜力战大败之斩二百九十一级贼遂烧栅而遁。 延宠入城责城中将士不待援兵辄出战多被杀伤使士气沮丧罚有差加攘寇鎭国功臣守司徒延英殿大学士凯还王引见于文德殿问边事赐宴以劳之。 女眞复聚远近诸部围吉州数月去城十里筑小城立六栅攻城甚急城几陷兵马副使李冠珍等训励士卒一夜更筑重城且守且战然役久势穷死伤者多。 延宠闻之愤然欲行王复授 钺遣之行至公 鎭贼遮路掩击我师大败将卒投甲散入诸城陷没死伤不可胜数。 延宠具状自劾与瓘勒兵将再赴吉州会贼遣使请和遂还。 宰相请治败军之罪王遣使收 钺不得复命归私第王以宰相台谏屡请罪不已免官削功臣号寻复守司空中书侍郞平章事延宠上表让王不允曰: "才虽众循名责实则可与谋其政者有几罪虽重不曰欺其心者犹或赦故曹沫割地而鲁公不责之孟明败军而秦穆复用之。 向者东夷不恭累世为害先皇有愤而欲伐寡人继志以兴兵卿以文武之材为将帅之副初若迟疑而犹豫后能征讨以荡平斩 旣多 虏亦 拓开封境筑设城池虽论议之尙喧乃勤劳之可记爰加宠命 复旧资当 眷怀勿烦谦逊。" 累加守司徒守太尉监修国史上柱国历判吏礼兵部事以疾累上章乞退王以耆儒旧德欲终始倚用不许。 十一年卒谥文襄年六十二饬躬谨行恂恂然以忠俭自许不干誉当官持论务 时弊未尝以私害公故王重之命近臣监护丧事百官会葬无子。
列传卷第九。
#高丽史97卷-列传10-00-000
列传卷第十。 高丽史九十七。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富佾-000
金富佾[*(金)富仪]。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富佾-001
○金富佾字天与庆州人其先新罗宗姓太祖初置庆州以魏英为州长卽富佾曾祖也。 父觐国子祭酒左谏议大夫兄弟四人长富弼次富佾次富轼次富仪。 富佾少力学登第直翰林院随枢密院使王 入宋为 作表辞雅丽帝再遣内臣奬谕。 肃宗朝拜拾遗知制诰出守原尙二州皆有声绩。 睿宗时拜礼部郞中辽将伐女眞遣使来请兵王会群臣议皆以为可富佾与弟富轼及户部员外郞韩 右正言闵修卫尉少卿拓俊京等言: "国家自丁亥戊子兵乱之后军民仅得息肩今为他国出师是自生 端其利害恐难测也。" 寻以国子司业起居注充宝文阁待制升直学士。 时王好文学常与宝文阁儒臣讲论经史富佾雄辨折衷人莫之敌名重当世。 仁宗卽位欲大用骤迁同知枢密院事政堂文学翰林学士承旨五年拜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富佾尝苦风虚八年累表乞骸骨改授守大尉开府仪同三司判 书省事柱国。 十年卒年六十二赠检校太保守*大尉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尙书礼部事上柱国谥文简。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富佾-002
为人宽厚俭约不喜臧否人物不事生产文章华瞻凡辞命必命富佾润色尝制八关致语口号睿宗览之大悦诏常用勿易。 宋乐人夔中立来投为乐官及归诵其辞于帝前后李资谅入朝帝问: "八关致语口号谁之所制虽有僭语诚嘉章也。" 睿宗以富佾富轼富辙皆为文翰侍从封其母大夫人 有司岁赐 粟其母以为: "旣得诸子禄养此亦国恩不 何敢加辱厚赐。" 遂不受。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富佾-003
○富仪初名富辙字子由肃宗二年登第旧制三子登科岁 母三十石富仪兄三人 先登科至是制加一十石遂以为常在职廉谨累迁直翰林院。 睿宗六年以书状从枢密院副使金缘如宋上表乞赴璧雍观讲帝* 诏有 观重席往诣横经诚 备陈文辞兼丽之语还拜监察御史。 金新破辽遣使请结为兄弟大臣极言不可至欲斩其使者富仪独上* 曰: "臣窃观汉之于凶奴唐之于突厥或与之称臣或下嫁公主凡可以和亲者无不为之。 今大宋与契丹迭为伯叔兄弟世世和通以天子之尊无敌于天下而于蛮胡之国屈而事之者乃所谓圣人权以济道保全国家之良策也。 昔成宗之世御边失策以速辽人之入寇诚为可鉴。 臣伏愿圣朝思长图远策以保国家而无后悔。" 宰枢无不笑且排之遂不报。 仁宗在东宫富仪为詹事府司直以文学被眷遇及卽位擢御史中丞历吏户礼三部尙书翰林学士承旨。 王尝问边事奏曰: "杜牧言时事云: '上策莫如自治。' 宋神宗与文彦博议边事彦博曰: '须先自治不可略近勤远。' 王安石曰: '彦博言固当若能自治七十里可以王天下。 孟子曰: 未有千里而畏人者。 今以万里之天下而畏人者由不自治也。' 今我三韩之地岂特七十里而已哉然而不免畏人者其咎在乎不先自治而已。 良骑野合交锋接矢决胜当时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也强弩乘城坚营固守以待其衰中国之所长而戎* {狄}之所短也宜务先所长以观其变此梁商之策甚合于今之形势宜令京城及诸州鎭高城深池畜强弩毒矢雷石火箭遣使督察主吏以赏罚之。" 妙淸请营新宫于西京富仪上* 极言不可。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富佾-004
妙淸据西京叛王师讨之富仪上平西十策其大 以为西京城险粮足不可猝拔当以逸待罢以计取胜耳王嘉纳之以为左军帅寻知枢密院事及贼平皆如其策赐金带。 富仪未显时家 治圃得铜印文曰靑幢之印后考新罗故事靑幢乃左军也至是果为左军帅。 十四年卒王震悼赠守司空尙书左仆射政堂文学判尙书礼部修国史柱国谥文懿性坦荡不事家产亦未尝以势利 其心诗文豪迈脍炙人口。 金使韩昉来富仪为馆伴昉能诗与相唱和往复数十篇富仪略无滞思昉服其敏后内侍崔孝温如金昉子汝嘉问曰: "吾父尝言高丽人金富仪异人也今无恙乎。" 闻其卒嗟叹久之。
#高丽史97卷-列传10-高令臣-000
高令臣。
#高丽史97卷-列传10-高令臣-001
○高令臣开州人少孤力学善属文文宗朝登第进累右谏议大夫论议慷慨无所屈挠。 睿宗初授散骑常侍庆尙道大水令臣奉使安抚奏 公田税民赖苏息历吏礼部尙书拜检校司空 知政事时王锐意致理公卿争进新法。 令臣以为祖宗成宪具在不可纷更但守而勿失可也。 以年老致仕十一年卒年七十二辍朝三日谥良敬。 平生以淸俭自守及卒家无羡财子湜。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黄元-000
金黄元[李轨]。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黄元-001
○金黄元字天民光阳县人少登第力学为古文号海东第一淸直不附势与李轨善同在翰林以文章著名时称金李。 辽使至黄元作内宴口号: "有凤衔纶 从天降鳌驾蓬莱渡海来。"之句使惊叹求写全篇而去。 宰相李子威恶其文不随时所尙曰: "若此辈久在翰院必 误后生。" 遂奏斥之。 尙书金商佑有诗曰: "学非浮薄终归古道不回邪岂媚今。" 宣宗闻之擢为右拾遗知制诰。 未几出守京山府有吏捕杀人强盗以至黄元熟视曰: "此非贼也。" 趣令放之判官李思绛亦名士力争曰: "此盗已服宜治罪。" 不听后获他盗果向之杀人者也吏民皆服其神。 在京山二年多惠政以贡银品不中罢肃宗开延英殿召掌书籍每观书有所疑则辄质之呼为先辈而不名。 睿宗朝累迁中书舍人奉使如辽道见北鄙大饥人相食驰驿上书请发州郡仓 赈之王从其言及还百姓见之曰: "此活我相公也。" 历礼部侍郞国子祭酒翰林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累表请老踰年乃许。 女眞侵辽尽下东边诸城惟来远抱州二城固守不下食尽以财 价贸谷于我边吏禁民互市黄元上* 曰: "幸灾不仁怒邻不义请 二城兼许贸易。" 不报。 十二年卒年七十三性不拘检颇好声色礼部郞中金富轼请赠谥当途有不悦者沮之子通理存道通文。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黄元-002
轨字公济初名载淸州人父攸绩礼部侍郞。 轨宣宗时为少府注簿承 校入宋表误书辽大安年号宋还其表坐免官。 肃宗六年以礼部郞中奉使如辽大觉国师属孔目官李复请献金钟使还刑部劾治复罪轨以知而不禁亦罢。 睿宗朝累拜政堂文学户部尙书修国史进守司空 知政事以疾累上表乞致仕优诏许之。 十七年卒谥文简。
#高丽史97卷-列传10-郭尙-000
郭尙[*(郭)舆]。
#高丽史97卷-列传10-郭尙-001
○郭尙字符老淸州人起小吏 缘攀附事宣宗于国原邸宣宗卽位擢拜监察御史累迁至枢密院左承宣出入禁 权势日炽尝矫传王旨有司劾请夺职不报。 肃宗在邸召见遗犀带辞不受。 及宣宗大渐尙侍疾卧内肃宗至寝门欲入问疾尙曰: "今主上弥留王子若无召命不宜直入。" 遂不纳。 肃宗立以尙事先君无贰心欲大用拜户部尙书出知西京留守政未满召为刑部尙书谏官奏曰: "尙出守无政可记请终三载。" 不从骤迁尙书右仆射 知政事。 时平章事尹瓘请行钱币尙力言以为非风俗所宜上* 争之不得。 寻致仕居家睿宗元年卒年七十三谥顺显尙质直无他技能平生不事生产家无余 子坦舆。
#高丽史97卷-列传10-郭尙-002
舆少时梦有人命名舆遂以为名字梦得自幼不茹 不从群儿戱常独处一室力学。 登第属内侍以合门祗*侯{候}出为洪州使就野外川上筑小庵名曰长溪草堂公暇每往游息考满入为礼部员外郞归隐金州。 睿宗在东宫识之卽位遣中使征之使居禁中纯福殿称为先生以乌巾鹤 常侍左右从容谈论唱和时人谓之金门羽客王以其久在禁中或思出游赐别业西华门外。 舆尝请饯入宋使王字之文公裕于别业王赐酒果命内官主办供张甚盛物议非之旣而固求退居赐城东若头山一峯构室以居号东山处士名其堂曰虚静斋曰养志亲书额赐之。 一日王微行至山斋舆适入城王徘徊久之赋诗题壁而还后又幸山斋执其手使口号其见宠遇如此。 仁宗八年卒年七十二王嗟悼遣近臣祭之赠谥眞静命知制诰郑知常作山斋记立石。 舆 伟无髥目若悬珠涉猎书史至于道释医药阴阳之说见辄成诵不忘射御琴碁靡所不治终身不娶妻在洪州私一妓将还使飮药诈言仙去潜携至京色衰遣归又于山斋常以婢妾自随为时议所少。
#高丽史97卷-列传10-刘载-000
刘载[胡宗旦愼安之]。
#高丽史97卷-列传10-刘载-001
○刘载宋泉州人宣宗时随商舶来试以诗赋授千牛卫录事 军。 睿宗朝历左散骑常侍吏礼部尙书十三年以守司空尙书右仆射卒。 载能文性朴素不事生产虽偕商人来自立朝不复相亲时议多之。
#高丽史97卷-列传10-刘载-002
胡宗旦亦宋福州人尝入大学为上舍生后游两浙遂从商船来睿宗宠顾优厚补左右卫录事寻权直翰林院骤迁宝文阁待制。 时王颇好乐妓玲珑 云以善歌屡承恩赉国学生高孝 作感二女诗讽之中书舍人郑克永以白王王不悦会孝 赴举王命黜之遂下狱宗旦上书营救乃释之。 宗旦性聪敏博学能文楚楚自喜兼通杂艺颇进厌胜之术王不能无惑后事仁宗为起居舍人。
#高丽史97卷-列传10-刘载-003
○愼安之字符老亦宋开封府人父修文宗朝随海舶来有学识且精医术登第官至守司徒左仆射 知政事致仕谥恭献。 安之事睿仁二朝知水州为政淸肃吏畏民怀累迁兵部尙书三司使判合门事卒。 容仪秀美性度宽弘临事廉平善医药晓汉语凡移南北朝文牒多出其手。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景庸-000
金景庸。[*(金)仁揆]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景庸-001
○金景庸庆州人父元晃兵部尙书本新罗宗室。 景庸容仪伟丽有贵介风彩少放逸好声色尝与人鬪于道宋商客见之语曰: "仆好相人今观子相骨法秀异必富贵而寿请自爱。" 景庸由是颇自负。 以合门祗候出为广州判官为政不苛人畏敬之。 尝冬月大醉乘骏马走过汉江马蹄所触 破水涌而不溺闻者异之。 累迁御史中丞肃宗御东池观射景庸先中鹄心赐银器廐马历吏部侍郞兵户工三部尙书睿宗初 知政事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门下侍中上柱国加 谋卫社致理功臣守大保判尙书吏刑部事乐浪郡开国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二百户累上表请老王遣左副承宣安唐颖赐 杖寻许致仕。 后召宗室宰枢置酒赏春亭极 顾谓景庸曰: "国之元老惟卿在。" 景庸涕泣拜谢累加匡国同德翊圣功臣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七百户进爵为公倚势聚* {敛}殖货治第壮丽为世所讥。 仁宗三年卒年八十五命赙葬赠谥。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景庸-002
子仁揆中第历左承宣左谏议大夫睿宗朝进知奏事累迁至守*大尉中书侍郞平章事女嫁李资谦子之彦资谦败贬知春州事后召还守司空左仆射 知政事卒。 为人宽厚不喜臧否人物亦未尝倚势骄人优游不断但保禄位而已。
#高丽史97卷-列传10-崔弘嗣-000
崔弘嗣。
#高丽史97卷-列传10-崔弘嗣-001
○崔弘嗣字国老中原府人家世单平少力学登科以文行闻历拾遗补阙出为平州事有惠政累迁淸要。 肃宗朝授枢密院使奉使如宋忽为 风所飘舟人无不 心泣弘嗣神色自若。 及至宋观者称其仪度中规帝厚待之加赐金币口宣云: "顾惟枢近之臣宜有褒嘉之宠。" 馆伴曰: "此语如待朝廷近臣可见皇帝宠使臣也。" 还拜守司徒中书侍郞平章事睿宗时转门下侍郞平章事累加推诚赞化功臣守太保上柱国监修国史三上表请老遂致仕十七年卒年八十谥贞敬王遣使吊祭。 弘嗣淸介寡欲朝无党援家居不言公事妻子未尝见戱笑人有馈遗虽蔬果不受王深重之然务苛察少宽容见人小过辄不忘世以此短之。
#高丽史97卷-列传10-韩安仁-000
韩安仁。
#高丽史97卷-列传10-韩安仁-001
○韩安仁字子居旧名 如端州人父圭以乡贡中第仕至户部侍郞。 安仁登第直翰林院。 睿宗在潜邸安仁与李永李汝霖等侍学及卽位以旧恩密近用事恩宠浸优兄弟亲戚皆 缘分据要路士大夫趋势利者无不附。 初与汝霖交若不相负后 之使不复起累历右副承宣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承旨刑部尙书六上章恳求外补不允改礼部尙书同知枢密院事。 有金尙 李惟寅者淸直自守所至皆有声绩未尝干谒权贵故年高未达安仁上* 请加擢用以励具僚王授尙 判合门事; 惟寅大府卿初御史台奏: "迩者风俗日侈公私宴会器皿华丽上下无等请依旧制申行禁止如或有犯尊者奏决卑者先囚后奏。" 王从之八关习仪枢密院果卓踰制台官囚执事别驾安仁与院使王字之乘醉怒骂使释之台官不听。 安仁等奏: "臣等不肖为小官所辱请罢臣等。" 王重违大臣意左迁侍御史陈淑卢元崇为都官员外郞遣近臣敦谕安仁等乃视事。
#高丽史97卷-列传10-韩安仁-002
仁宗卽位由 知政事升中书侍郞平章事奏曰: "睿宗在位十七年事业宜载史册贻厥后世请依宋朝故事置实录编修官。" 从之。 初安仁与文公美崔弘宰及李资谦弟资谅俱在枢府资谅凭势安仁公美恃宠虽外和而内忌且与弘宰不相得。 安仁又以资谦为国上宰事皆 决而惰慢不朝事多壅蔽阳尊资谦封为上公不令视事阴欲夺其权使承宣韩柱奏之诸吏知其谋衔之。 及睿宗薨安仁公美以*大医崔思全视疾不谨欲置于法以故思全颇怨之。 且资谦以崔惟迪为给事中物议纷然内给事张应枢好干时附势闻惟迪以奴婢二十口赂资谦得是职密语安仁安仁 言于省中惟迪闻之诉于资谦资谦大怒请辨于御史台安仁惭恐告休在家遂与公美及堂弟郑克永妹壻知御史台事李永等数相会侵夜而散。 思全得其*闲欲释旧憾与 人蔡硕 于资谅弘宰曰: "安仁公美结党阴谋将不利于李令公。" 资谦颇以为疑遂罗织其罪奏流安仁于升州甘勿岛沈杀之流公美于忠州以柱党于安仁流灵光郡松岛又流永及克永于外安仁兄尙书右丞安中弟僧永伦从弟礼部郞中韩 妻弟侍御史林存壻合门祗候李仲若子* 等四人公美弟祗候公裕僧可观克永妹壻右正言崔巨鳞姻 员外郞任元浚安中子纶等五人永子元长等三人皆缘坐流窜其族类罢职者亦多。 仲若善医术故疑之追遣人沈杀之。 刑部又以左正言李逢原司天监全干殿直安天饷等常会安仁家必与阴谋劾夺其职。 安仁明达好学善属文又善易筮事多奇中为一时名流然乘势速富贵谋轧权贵以至于此及资谦败赠谥文烈。
#高丽史97卷-列传10-李永-000
李永。
#高丽史97卷-列传10-李永-001
○李永字大年安城郡人父仲宣以本郡户长选为京军。 永幼从师学父没欲继永业田为胥吏以状付政曹主事揖不拜主事怒且骂。 永卽裂其状曰: "吾可取第仕朝何礼汝辈为 " 肃宗朝擢乙科直史馆。 内侍林彦请讨东女眞永曰: "兵凶器战危事不可妄动彦当无事时欲用兵生 甚不可也。" 王不听命平章事林干讨之永亦从军师败坐免官。 后知京山府以廉勤闻累迁礼部侍郞右谏议大夫。 仁宗初知御史台事宝文阁学士及李资谦杀韩安仁永以安仁妹壻坐流珍岛或有告永曰: "公之母子将没为奴婢。" 永曰: "吾内省不 故忍死以待若老母以予故没为贱隶吾苟生何为 " 乃飮酒一斗愤 而卒时人惜之。 资谦遣术士 道傍牛马不敢践或病 者就祷则愈。 资谦败永子请改葬掘之尸不变赠签书枢密院事命吏部削罪案。 永天资方直不为权贵所挠然取友不端拓俊京等谋毁李汝霖智禄延等毁斥朴景升永皆与焉。
#高丽史97卷-列传10-韩 -000
韩 。
#高丽史97卷-列传10-韩 -001
○韩 本端州吏中第补尙州司录睿宗朝除右补阙上* 言时政得失转起居注宋使承信郞许立进武校尉林大容将还王欲许升阶拜辞 与左司谏崔巨鳞侍御史崔弘略等谏曰: "今诏使本商人尝到我国与市井人贩卖秩且卑传诏日拜阶上已是过谦今宜拜阶下。" 从之寻迁中书舍人崔弘嗣将随尹瓘伐女眞誓佛云: "功若成创大藏堂于开国寺。" 及还私令军将输材 与左正言任元浚劾奏王谕止之 固执乞罢左迁为西京副留守仁宗初李资谦杀韩安仁 以安仁从弟流外及资谦败召拜礼部侍郞复出为西京留守民闻其来皆喜历国子祭酒翰林侍读学士七年以枢密院副使卒性刚直言无忌讳笃学能文政尙廉惠所至有声绩。
#高丽史97卷-列传10-林 -000
林 [庾禄崇]。
#高丽史97卷-列传10-林 -001
○林 沃沟县人淸直廉谨有大臣风。 文宗朝以内侍管勾大仓有韩顺者居仓侧盗窃仓谷诬弄官吏家资巨万至有搢绅与之交通者 发其奸置于法朝议多之。 历事顺宣献肃睿五朝累官至门下侍郞平章事致仕卒辍朝三日谥元敬子有谦有文。 有文登第官至门下侍郞平章事致仕仁宗三年卒年七十。
#高丽史97卷-列传10-林 -002
有庾禄崇者亦以刚直称禄崇字龟寿茂松县人以儒术进 官四十余年以公忠自许未尝枉己徇人其任义直前虽豪右亲戚不敢挠。 肃宗朝累历右散骄常侍枢密院使尙书右仆射睿宗时进 知政事虽贵显衣服第宅如布衣时卒辍朝三日谥安贞。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晙-000
金晙。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晙-001
○金晙字适中开州人少英锐好学善属文擢魁科补晋州司录以淸白累迁左拾遗知制诰。 睿宗朝拜刑部郞中尹瓘征女眞晙为左军判官军败瓘怒缚军卒将戮之晙大言曰: "今日之败由知兵马事林彦之失律也释不问而戮此辈岂所谓不吐刚不茹柔之意乎 " 瓘愕然解其缚而纵之。 历左散骑常侍兵礼二部尙书知枢密院事 知政事进门下侍郞平章事判礼部事。 仁宗二年卒年六十八谥贞愼。
#高丽史97卷-列传10-柳仁着-000
柳仁着。
#高丽史97卷-列传10-柳仁着-001
○柳仁着贞州人父洪以武略进宣宗时拜侍中通春秋左传及兵家 诀每国有虞疑引古决策多中时议重之卒谥匡肃。 仁着荫补卫尉注簿中睿宗三年第自合门祗候历官至 知政事八年卒王亲制文祭之赠守司徒门下侍郞平章事谥贞简配享睿宗庙庭仁着 为肃宗妃门户贵显乃与诸生游读书登科为宰相不以富贵骄人有儒者风无子。
#高丽史97卷-列传10-康拯-000
康拯。
#高丽史97卷-列传10-康拯-001
○康拯西海永康县人家世微无技能然操心勤谨祖仁佑死国事例补良 史为吏役十年加军器注簿同正出为宁仁鎭判官鎭溟都部署副使与女眞战累有功。 肃宗初除监察御史后为东北面兵马判官又与女眞战于菱岛献四十八级赐绢十匹升殿中侍御史。 睿宗卽位授知御史台事尹瓘征女眞拯以左军知兵马事从之有功拜左散骑常侍历御史大夫刑户二部尙书左仆射进 知政事十二年以中书侍郞平章事致仕十五年卒年七十二谥景襄子福舆。
#高丽史97卷-列传10-许庆-000
许庆。
#高丽史97卷-列传10-许庆-001
○许庆孔岩县人中第以文学显淸廉忠俭。 肃宗在潜邸引为府寮及卽位拜枢密院承宣出入禁中恩渥殊异。 睿宗初历刑吏二部尙书 知政事八年加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令致仕十年卒辍朝三日谥顺平。 庆虽无赫赫之称终始一节为朝廷所重子曰谅曰开先曰谦。
#高丽史97卷-列传10-文冠-000
文冠。
#高丽史97卷-列传10-文冠-001
○文冠字民章旌善县人父林干太子少傅。 冠文宗朝中第补静边鎭副将与女眞战于草堤有功边民大饥冠发公私储赈之所活甚众。 肃宗初拜礼部员外郞历起居注兵部侍郞右谏议大夫。 睿宗卽位授右散骑常侍尹瓘征女眞冠以左军兵马使从攻石城克之筑福州城语在瓘传以功迁吏部尙书又从吴延宠复征女眞。 后王谕之曰: "卿奉职淸勤宣劳中外用兵东鄙厥绩居多予将擢用。" 六年守司空 知政事以老致仕明年卒年七十一谥章敬。 冠性淸直宽厚不事产业当官执节不挠。 尝为西北面兵马使韩 以都部署如辽谒冠于宣州佩剑升拜楹*闲冠立受不交一言 后屡称之曰: "冠眞有元帅气量固非庸庸者。" 先是为元帅者见命使虽微官必曲为礼貌以干誉冠不然故 称之。 子子麟子凤子龟子龙。
#高丽史97卷-列传10-郑沆-000
郑沆[*(郑) ]。
#高丽史97卷-列传10-郑沆-001
○郑沆字子临东莱郡人父穆大府卿。 沆性颖悟好学肃宗时中第补尙州司录州人以年少易之及临事善断皆叹服州人数司录二郑一韩谓沆及郑克永韩 也秩满直翰林院。 睿宗朝以内侍掌奏事处心平直出纳详明。 随李资谅如宋馆伴学士王 见所制表章称叹之还拜右正言论事 直为权贵所忌通判全州寻召还为右司谏历按杨广忠淸两道。 仁宗幼 卽位李资谦威势震赫郡守及奉使者竞聚* {敛}以媚之沆独不然。 资谦败拜枢密院承宣升知奏事劝王读书学业日就。 王以妙淸言幸西京妙淸郑知常欲王长御西京讽谏官请停修上京宫阙沆再上* 请修葺旧宫还御言甚切直王从之。 知贡举崔滋盛出试题缪误有司请罢贡举。 举子金贻永沆之女壻王妃母弟也尹英瞻承宣韩惟忠女壻亦妃戚也妃劝王勿罢举沆与惟忠亦因宦官干请得不罢。 十四年沆有疾王遣内医诊视疾革进知枢密院事礼部尙书翰林学士承旨命下翼日卒年五十七王震悼辍朝吊祭闻其家无担石之储叹曰: "三十年近侍十一年承制贫如是可嘉也。" 加赙米百硕布二百匹御笔特谥文安。
#高丽史97卷-列传10-郑沆-002
子 仕至内侍郞中以恭睿太后妹壻有宠于仁宗性轻薄有才艺交结大宁侯璟常与游戱。 郑 金存中等诬构 罪以闻毅宗疑之台谏劾 阴结宗室夜聚宴飮乃流于东莱语在大宁侯传 将行王谓曰: "今日事迫于朝议也行当召还。"  旣流召命久不至乃抚琴作歌词极凄  自号瓜亭后人名其曲为郑瓜亭。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克俭-000
金克俭。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克俭-001
○金克俭字伯仪灵光郡人祖行琼平章事。 克俭以祖荫进肃宗时守安东府入拜监察御史。 仁宗时由尙书左仆射升 知政事致仕加守司空太子少师卒谥祁烈。 克俭虽无学术公勤不懈累历中外以果辨称及当钧轴但敦谨保位而已。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若温-000
金若温。
#高丽史97卷-列传10-金若温-001
○金若温字柔胜初名义文光阳县人侍中良鉴之子力学登第自尙衣奉御通判广州入拜中书舍人历合门使知枢密院事 知政事仁宗卽位拜中书侍郞平章事加检校司徒守司空上柱国十八年以门下侍中致仕卒年八十二谥思靖。 性恭俭廉静未尝以富贵骄人李资谦以国舅当国士之喜利者争附之若温与资谦为堂兄弟而不相比世多其守正子璇。
列传卷第十。
#高丽史98卷-列传11-00-000
列传卷第十一。 高丽史九十八。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富轼-000
金富轼[*(金)敦中*(金)君绥]。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富轼-001
○金富轼富佾之弟肃宗时登第补安西大都护府司录 军事考满直翰林院历右司谏中书舍人仁宗卽位李资谦以国舅当国王诏资谦于朕为外祖班次礼数不可与百官同两府两制及诸侍从官其会议以闻宝文阁学士郑克永御史杂端崔濡议曰: "传云天子有不臣者三后之父母居其一今资谦宜上表不称臣君臣宴会不与百官庭贺径诣幕次拜上* 拜而后坐殿。" 众议雷同富轼时为宝文阁待制独曰: "汉高祖初定天下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 ' 高祖善家令言诏曰: '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今王侯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以此论之虽天子之父若无尊号则不可令人主拜也不其侯伏完献帝皇后父也郑玄议曰: '不其侯在京师礼事出入宜从臣礼若后息离宫及归宁父母则从子礼。' 故伏完朝贺公庭如众臣及皇后在宫后拜如子又东晋群臣议穆帝母 太后见父之礼纷 不一博士徐禅依郑玄议曰: '王庭正君臣之礼私 全父子之亲是大顺之道也。' 又魏帝父燕王宇上表称臣虽父子至亲礼数尙如此 外祖乎按仪礼五服制度母之父母服小功五月而已与己父母尊亲相远岂得与上抗礼宜令上表称臣在王庭则行君臣之礼宫 之内则以家人礼相见如此则公义私*思{恩}两相顺矣。" 宰辅以两议闻王遣近臣康侯显问资谦资谦奏曰: "臣虽无知今观富轼议实天下之公论也微斯人群公几陷老臣于不义愿从其议勿疑。" 诏可。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富轼-002
寻与朴升中郑克永修睿宗实录二年转礼部侍郞王追封资谦祖考升中欲媚资谦请焚黄日赐敎坊乐富轼以为: "宗庙用乐象平生若坟墓则以素服从事至于涕泣岂可用乐。" 升中又欲号资谦生日为仁寿节富轼言: "生日称节自古所无唐玄宗时始称皇帝生日为千秋节未闻人臣有称节者。" 平章事金若温曰: "侍郞议善。" 四年拜御史大夫历户部尙书翰林学士承旨进平章事加守司空。 十二年王以妙淸言欲幸西京避灾富轼奏曰: "今夏雷震西京大华宫三十余所若是吉地天必不如此避灾于此不亦左乎 今西成未收车驾若出必蹂禾稼非仁民爱物之意。" 又与谏官上* 极言王曰: "所言至当朕不西行。"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富轼-003
十三年正月妙淸与赵匡柳 等据西京反王以富轼为元帅将中军金正纯郑旌淑卢令 林英尹彦 李 高唐愈刘英佐之吏部尙书金富仪将左军金旦李愈李有开尹彦旼佐之知御史台事李周衍将右军陈淑梁佑忠陈景甫王洙佐之西人矫诏征兵两界急王遣淑周衍景甫洙分将右军二千人自东路往谕诸城仍搜贼党命富仪率左军先趣西京王召问两府大臣将出师富轼与诸相议曰: "西都之反郑知常金安白寿翰等与谋不去是人西都不可得平。" 诸相深然之召知常等三人至密谕正纯使勇士曳出三人斩于宫门外乃奏之。 王御天福殿富轼戎服入见乃命上陛亲授 钺遣之曰: " 外之事卿其专之以赏罚用命不用命然西人皆吾赤子歼厥渠魁愼勿多杀。" 右军先行次马川亭中军次金郊驿逻骑擒致西京谍者田元稷富轼解缚慰遣之曰: "归语城中人大军已发有能自新放顺者可保性命不尔天诛不可久 。" 时士卒颇骄谓朝夕凯还装 单寡会天雨雪士马冻 众心解弛富轼抚循 给军情乃安王以洪  李仲孚为西人党授诏书往谕之  等缓行四日始至生阳驿惧不能前使驿吏传诏书而还富轼囚  于平州流仲孚于白翎鎭至宝山驿阅兵三日集将佐问计皆曰: "兵贵拙速先则制人今大军已出宜卷甲倍道疾驰掩贼不备 尔小丑计日可擒若所至掩留必失机会且使贼益得为计非我之利。" 富轼曰: "不然西京谋反已五六年其设计必周战守之具旣备然后举今欲掩其不备不已晩乎且我军有轻敌心器仗未整猝遇伏兵窃发一可危也顿兵坚城之下天寒地冻壁垒未就忽为贼所乘二可危也又闻贼矫制征兵两界列城狐疑莫辨眞伪万一有奸人应之表里相结道路梗塞祸无大于此矣莫若引军从*闲道绕出贼背取诸城军资以饷大军告谕顺逆使与西人絶然后益兵休士飞檄贼中徐以大兵临之此万全之计也。"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富轼-004
遂引兵由平州趣管山驿左右军皆会联次以行富轼由射岩驿新城部曲径到成州休兵一日驰檄诸城谕以奉辞讨贼之意遣军吏卢仁谐招谕西京且 城中虚实引诸军道涟州抵安北大都护府淑周衍等自东界来会前此遣录事金子浩等怀 *闲行历两界城鎭告谕西人反状人心犹怀顾望及大军至列城震惧出迎官军富轼又遣寮椽晓谕至数四匡等知不可抗意欲出降自以罪重犹豫未决。 平州判官金淳夫赍诏入城西人遂斩妙淸 及 子浩等首使分司大府卿尹瞻少监赵昌言大将军郭应素郞将徐挺等偕淳夫请罪于朝。 又投书中军曰: "谨奉诏旨及元帅之言已斩渠魁驰献阙下欲以羊酒 献敢请日期。" 于是富轼遣录事白禄珍奏之又贻书两府曰: "宜厚待瞻等以开自新之路。" 宰相文公仁崔濡韩惟忠谓禄珍曰: "汝元帅不直趣西京循迂路以赴安北吾等奏遣单介赍诏谕降非尔元帅之功尔来何为 " 淳夫至郊面缚瞻等将入京两府遣法司枷锁请下狱台谏亦请置极刑王皆不许命解缚袭衣冠入见赐酒食劳慰置客馆未几下狱枭妙淸等首于市赐富轼银药合诏曰: "逆命滔天愤妖人之作乱登坛受钺嘉大将之请行触风霜之 寒悯士卒之辛苦今者王师压境贼类 锋传首于兹已 藁街之殉 兵在卽实由莲幕之谋宜更勉六军之心卒以 万全之计。"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富轼-005
匡等闻瞻等下狱谓必不免复反。 王遣殿中侍御史金阜内侍黄文裳与瞻往颁诏阜等劫之以威不可慰抚西人怨怒。 二月讽乱兵杀阜文裳及诸从者瞻奉太祖眞逃出捕杀之 城固守富轼遣录事李德卿往谕又杀之富轼与诸将誓告皇天后土山川神祇曰: "西京妖人邪说 人相聚谋反臣等祗奉王命率师问罪窃念上兵伐谋善智不战若以万众横行城中则无辜小民横罹兵刃非吊民伐罪之意兹用按甲休兵说之以逆顺谕之以祸福然后斩渠魁诣阙乞罪庶几革面而恶心不悛反复不常诏书屡下而不从使臣方至而见害厥罪贯盈理难可宥天地神明临之在上质之在旁尙克阴 使三军增气元恶授首以安宗社以 干戈虽不责报岂敢忘恩草芥之诚神其鉴之。" 富轼以西京北负山冈三面阻水城且高险未易猝拔宜环城列营以逼之乃命中军屯川德部左军屯兴福寺右军屯重兴寺西又以大同江为往来之冲贼若先据道梗不通使大将军金良秀侍郞杨齐宝员外郞金精合门祗候崔子英直长权景亮等将兵屯守号后军又使陈淑郞中王毅合门祗候全镕安宝龟等将兵屯重兴寺东号前军且城外民户甚多自兵兴丁壮多入城为战卒其余逃窜山谷富轼以为若不招抚势必啸聚为贼耳目分遣军吏劳来慰谕逃窜者悉出或负粮饷愿助军费者络绎不絶皆给衣食使得安居西人沿江筑城自宣耀门至多景楼凡一千七百三十四*闲置六门以拒之。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富轼-006
先是王遣内侍祗候郑袭明济危宝副使许纯杂织署令王轼往西京西南海岛会弓手水手四千六百余人以战舰百四十 入顺化县南江御贼船至是又遣上将军李禄千大将军金台寿录事郑俊尹惟翰军候魏通元等自西海领舟师五十 助讨禄千至铁岛欲径趣西京会日暮潮退。 袭明曰: "水道狭浅宜乘潮而发。" 禄千不听行至半涂水浅舟胶西人以小船十余 载薪灌油火之随潮而放先于路旁丛薄*闲伏弩数百约以火发同时齐举及火船相迫延烧战舰众弩俱发。 禄千狼狈不知所图兵仗皆烧士卒溺没殆尽台寿俊死禄千蹈积尸登岸仅以身免由是西人始轻官军选卒炼兵为拒守计富轼虑后军寡弱夜密送步骑一千以益之贼不知黎明渡马滩紫浦直冲后军烧营突进僧冠宣应募从军 甲荷大斧先出击贼杀十数人官军乘胜大破之斩首三百余级贼皆蹂躏赴江溺死获兵船甲仗甚多贼势顿挫。 时诸军野屯数月富轼恐春夏之交水  至为贼所袭欲筑城按甲州鎭兵番休就农持久以伺其便议者皆曰: "西人兵少今举国兴师当指日平 数月不决尙为稽缓 筑城自固不亦示弱乎 富轼曰: "城中兵食有余人心方固攻之难克不如好谋而成何必疾战多杀人乎 " 遂定计以北界州鎭南西近道军分隶五军各筑一城又于顺化县王城江各筑小城数日而毕峙兵积谷闭门休士虽或与贼交兵无大胜败或分道攻城而城高堑深虽矢石所及多所杀伤而官军亦伤。 王遣近臣崔 抗员外郞赵硕等下诏招谕富轼亦遣录事赵 荣金子浩康羽及僧品先等百计开谕许以不死每获贼谍及樵苏者皆给衣食遣之。 匡等殊无降意幸其有外患使王师自罢时金使适至贼欲遮刺之以构 官军知之候察甚至故贼不敢发。 贼又恐其党降附诈为我中军文牒示众曰: "诸军所 及降人无问老少皆杀之。" 西人颇信之已而闻抚慰降者甚厚稍稍归顺。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富轼-007
时有朝臣献议曰: "自古用兵当观形势如何岂校一时之损伤乎国家虽与北朝和亲其意难测今兴师数万弥年不决若邻敌乘 而动加以盗贼不虞之患何以制之请遣重臣不计死伤刻日破贼敢有逗挠者以军法论。" 王以示富轼富轼奏曰: "北边之警寇贼之变不可不虞诚如所议至于不计死伤刻日破贼是何不究当今之利害也臣观西都天设险固未易攻拔 城中甲兵多而守备严每壮士先登仅至城下未有踰城超堞者云梯冲车皆无所用童稚妇女掷 投瓦犹为勍敌设使五军传城而攻不出数日骁将锐士尽毙于矢石矣贼知力屈鼓 而出锋不可当何暇备外虞哉 今联兵数万弥年不决老臣当任其咎然边鄙之警盗贼之变不可不虑故欲以全策胜之不伤士卒不挫国威耳兵固有不期速胜者今以宗社之灵明主之威妖贼负恩行卽殄灭愿以讨贼付老臣使得便宜从事必破贼以报。" 王亦以为然卒排群议而委之。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富轼-008
三月五军会攻不克涉夏至秋与贼相持不决十月贼粮尽简老弱及妇女驱出之皆羸 无人色战卒往往出降富轼知有可取之状命诸将起土山先于杨命浦山上竖栅列营移前军据之发西南界州县卒二万三千二百僧徒五百五十负土石集材木分命将军义甫方宰卢 积先将精卒四千二百及北界州鎭战卒三千九百为游军以备剽掠。 十一月诸军就前军屯所起土山跨杨命浦抵贼城西南隅昼夜督役贼惊骇以锐士出战又于城头设弓弩炮石尽力拒之官军随宜 御鼓 攻城以分贼势。 有侨人赵彦献计制炮机置土山上其制高大飞石重数百斤撞城楼 碎继投火球焚之贼不敢近土山高八丈长七十余丈广十八丈去贼城数丈富轼会五军攻城又不克录事朴光儒死贼夜分军为三出攻前军营。 富轼令僧尙崇荷斧逆击杀十余人贼兵奔溃将军于邦宰金叔积先金先权正均等率兵追击之贼 甲入城。 明年二月贼以我起土山逼之欲于城内筑重城富轼闻之曰: "贼虽筑城何益 " 尹彦 池锡崇曰: "大军之出今已二年旷日持久事变难料不如潜师突击破重城可以成功。" 富轼不听彦 固请于是分锐兵为三道陈景甫王洙及刑部员外郞朴正明合门祗候金礼雄等将三千人为中道锡崇全镕殿中内给事李侯等将二千人为左道李愈及合门祗候李永章金臣琏等将二千人为右道将军公直以所领兵入石浦道将军良孟入唐浦道又使诸军分道攻城无令贼专备西南隅部分讫厚赐军士。 富轼还抵中军至夜四 轻骑驰入前军勒诸将大举。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富轼-009
丁巳昧爽景甫军入杨命门拔贼栅进攻延正门锡崇军踰城入攻含元门李愈军亦踰城攻兴礼门富轼以衙兵攻广德门贼徒以我土山未就不设备及诸军突至惶遽无所措富轼与正纯督战将士争奋诸军亦鼓 纵火烧城屋贼兵大溃官军乘胜恣其斩 。 富轼令曰: "擒贼者赏杀降及剽掠者死。" 士皆* {敛}刃而进会日暮雨作麾兵而却生擒及降者送顺化县飮食之。 是夜城中溃乱匡不知所为合家自焚死郞中维伟侯彭淑金贤瑾皆缢死郑璇维汉侯郑克升崔公泌赵瑄金泽升 自刎。 戊午西人执贼魁崔永等出降富轼受之下吏慰谕军民老幼妇女令入城保家室使御史杂端李仁实侍御史李轼御史崔子英封府库分兵守诸门使正纯彦 金鼎黄率兵三千人入顿观风殿号令城中禁虏掠。 己未以郞中申至 为收拾兵仗使; 李侯为百姓和谕安居使; 朴正明为监检仓库使; 合门祗候李若讷为客馆修营使; 录事崔 称白思淸为城内左右巡检使。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