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高丽史

_141 郑麟趾 (明景泰二年)
元宗室。 平章事李世材平章事蔡桢。
#高丽史60卷-志14-礼2-吉礼大祀-  功臣配享于庭-025
忠烈王室。 中赞文敬公许珙中赞文良公薛公俭。
#高丽史60卷-志14-礼2-吉礼大祀-  功臣配享于庭-026
忠宣王室。 中赞忠正公洪子藩中赞文靖公郑可臣。
#高丽史60卷-志14-礼2-吉礼大祀-  功臣配享于庭-027
忠肃王[阙]。
#高丽史60卷-志14-礼2-吉礼大祀-  功臣配享于庭-028
忠惠王室。 政丞思肃公韩渥 理李揆。
#高丽史60卷-志14-礼2-吉礼大祀-  功臣配享于庭-029
忠穆王[阙]。
#高丽史60卷-志14-礼2-吉礼大祀-  功臣配享于庭-030
忠定王室。 铁城府院君文贞公李 兴安府院君文忠公李仁复。
#高丽史60卷-志14-礼2-吉礼大祀-  功臣配享于庭-031
恭愍王室。 政丞正献公王煦 林府院君文忠公李齐贤益城府院君文忠公李公遂夏城府院君襄平公曹益淸瑞宁君文僖公柳淑。
志卷第十四。
#高丽史61卷-志15-00-00-000
志卷第十五。 高丽史六十一。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61卷-志15-礼3-00-000
礼三。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太庙-000
太庙。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太庙-001
○太庙四孟月及腊亲享仪。 斋戒。 前享七日行事执事官誓戒散斋致斋 如 享仪。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太庙-002
陈设。 前享三日尙舍局设大次于庙东门外道北南向少次于 阶东稍北南向铺王座如常仪。 守宫设文武侍臣行事官及有司次于庙门之内随地之宜。 设馔 于东门外。 前享二日宫 令帅其属扫除庙之内外。 掌牲令牵牲诣享所。 太乐令陈登歌之乐于庙堂上前楹*闲稍南北向设轩架于庙庭。 前享一日奉礼郞设王位版于东阶东南西向飮福位于堂上前楹外近东西向。 亚终献飮福位在王位之后。 赞者设亚终献享官及七祀献官位于王位之后稍南西向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 设监察御史位二一于西阶下东向一于东阶下西向。 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 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  律郞位二一于堂上前楹外近西一于轩架西北俱东向。 太乐令位于轩架之北北向。 文班九品以上位于东门之内庙庭东阶下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 武班九品以上位于西门之内庙庭西阶下当文官每等异位俱重行东向北上。 设门外位享官公卿位于东门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 文班九品以上位于享官公卿之东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 武班九品以上位于西门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东上。 设牲 于东门外当门西向以南为上。 掌牲令位于牲西南吏陪其后。 设诸太祝位于牲东各当牲后祝史各陪其后俱西向。 设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又设御史位于太常卿之西俱南向。 太庙令帅其属设 豆  之位于室户内神座前凡祭器皆藉以席 豆  又加盖 。 每室 十二在左为二行右上。 豆十二在右为二行左上。 俎二一在 南一在 豆之*闲。   各四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  各六分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玉爵六在 豆南。 又设尊 之位于室户外之左。 每室春夏  一鸟 一牺尊二象尊二山 二为四行。 第一行  鸟 ; 第二行牺尊; 第三行象尊; 第四行山 。 秋冬及腊  一黄 一着尊二壶尊二山 二为四行皆加勺 。 第一行  黄 第二行着尊第三行壶尊第四行山 以右为上。 各有 以置瓒爵。 每室设瓒盘一于尊所 上。 设炉炭于前楹*闲。 设祝 于每室户外之右稍前。 设福酒爵有 。  肉俎饭 各一于尊 前。 又馔 内每位各设毛血豆肝 豆箫 稷黍 各一饭 羹 肉盘各一。 第一位又设俎一毛血肝 之豆与萧稷黍之 直设于馔 其饭 羹 肉盘俎于各室陈设告洁后进馔者入彻出设于馔 俟迎馔时入奠。 又设七祀位于庙庭之西稍南东向北上神席皆以莞位版各设于座首。 春祀司命户夏祀 季夏祀中 秋祀门 冬祀行。 唯腊享遍祭之。 设祭器每位左二 右二豆俎一在神座前木爵一次之。  二 二在 豆之*闲 在左 在右。 壶尊二设于神座之左加勺 。 设祝版于神座之右。 设王洗二于东阶东南北向 洗在东爵洗在西。  在洗东加勺。  在洗西南肆 实以珪瓒巾爵俱以副 覆之。 亚终献爵 亦同。 又设亚终献洗二于王洗东南如上仪。 凡洗王及王太子行事皆有盘 亚终献以下及摄事者皆无盘 。 又设七祀献官洗于七祀神位之南北向。  在洗东 在洗西南。 肆 实以巾爵执尊   者各位于尊   之后。  驾出宫。 如 享仪。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太庙-003
省牲器。 省牲之日午后八刻庙所禁断行人。 宫 令整拂神幄执事者以祭器入设于神位如陈设仪。 未后三刻执礼官奉礼赞者先入庭谒者赞引各引享官御史俱就位肄仪。 讫掌牲令牵牲就 位。 谒者引太常卿赞引引御史自 阶升堂视涤濯。 执尊者皆去 。 告洁讫引降就省牲位南向立。 掌牲令小前曰请省牲退复位。 太常卿省牲。 掌牲令又前举手曰: " 。" 还本位。 诸太祝各巡牲一 西向举手曰: "充。" 还本位。 诸太祝与掌牲令以次牵牲诣厨授太官。 谒者引光禄卿诣厨省鼎 申视涤漑监取明水火。 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馔具。  律郞展视乐器。 讫各还斋所。 进馔者入彻 豆   俎以出置馔所。 享日未明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又取肝洗于郁 幷  实于豆各置馔所遂烹牲。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太庙-004
晨 。 享日未明四刻诸享官及从享之官各服其服执礼官先入庙庭太庙令良 令各帅其属入实尊 。 春夏  实明水鸟 实郁 。 牺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 象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 山 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 秋冬与腊  实明水。 黄 实郁 。 着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 壶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 山 之实如春夏。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 豆  。  第一行实以形盐鱼 干枣栗黄榛子菱仁。 第二行 仁鹿脯白 黑  饵粉 。 豆第一行实以    菁 鹿 芹   。 第二行  鱼 脾析 豚拍 食 食。  实以稻粱。  实以黍稷。 * 实以大羹。  实以肉羹加芼滑。  南俎载牲左胁盘。  豆*闲俎载熟肉盘。 凡享神之物当时所无者以时物代之。 太庙令设烛于神位前。 又良 令太官令帅其属入实七祀位礼馔。  实以栗黄鹿脯。 豆实以菁 鹿  实以黍稷。  实以稻粱。 壶尊二皆实祠祭法酒。 俎载牲牢盘。 监察御史按视堂之上下* {纠}察不如仪者还出。 谒者赞引引太尉以下诸享官皆就门外位。 奉礼赞者先入就位再拜。 赞引引御史太庙令太祝宫 令祝史斋郞执尊   者及七祀祝史斋郞执尊   者入自东门当阶*闲乐悬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 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 讫执尊   者各就位。 赞引引御史诸太祝诣东阶升堂。 御史行扫除于上令史扫除于下。 讫复位。 赞引引太庙宫 令自东阶升堂诣太祖室入开坎室太祝宫 令奉出神主置于座。 以次奉出惠宗以下如太祖仪。 后妃神主俱并座而处右。 太祝荐香酒俱复位。 驾将至谒者赞引引享官通事舍人分引文武从享之官俱就门外位太乐令帅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北武舞入陈于悬南道西讫谒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司空再拜谒者引司空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引复位谒者赞引各引太尉以下享官及七祀献官通事舍人分引从享群官入就位。 未明一刻侍中版奏外办王服衮冕以出 扇华盖侍卫如常仪。 至大次入次帘降有司具祝版太庙令以祝版进王署讫近臣奉出太庙令受各奠于 。 侍中版奏外办帘卷王出次侍卫如常仪。 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前导王至东门外尙衣奉御以圭授殿中监监受进王执圭华盖侍卫停于门外。 王入自正门堂下 律郞  伏举麾兴工鼓 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至版位西向立乐止。 王立定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太常卿前奏称: "请再拜。" 退复位王再拜奉礼曰: "众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太常卿前奏: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律郞举麾兴轩架奏黄锺宫兴安之曲文德之舞作黄锺三奏大吕大簇应锺各再奏乐九成偃麾乐止。 太常卿前奏称: "请再拜。" 王再拜奉礼曰: "众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太常卿前导王诣 洗位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至洗位北向立乐止。 殿中监进受圭侍中 取 兴沃水内侍 取盘兴承水。 王 手黄门侍郞 取巾于 兴以进王 手黄门侍郞受巾 奠于 。 祝史以 取瓒进 于洗西黄门侍郞 取瓒于 兴以进王受瓒。 侍中酌 水内侍 取盘兴承水。 王洗瓒黄门侍郞 取巾于 兴以进王拭瓒讫黄门侍郞受巾 奠于 。 侍中以  受瓒祝史传受诣泰阶授太祝太祝受 取瓒置 上瓒盘。 殿中监进圭王执圭。 太常卿前导王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升自 阶讫乐止侍中中书令以下及左右量人从升。 太常卿前导王诣太祖尊 所登歌作夹锺宫顺安之曲。 执尊者去 侍中取瓒于盘西向 进王搢圭执瓒侍中赞酌郁 。 太常卿前导王入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以  地讫侍中受瓒以授太祝太祝以盘受瓒讫。 王执圭 伏兴太常卿前导王出户北向再拜讫太常卿前导王以次诣惠宗以下诸室  并如上仪讫登歌止。 太常卿前导王降自 阶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至版位西向立乐止。 初众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及肝 之豆立于东门外斋郞奉萧稷黍各立于肝 之后。 于登歌止祝史奉毛血肝 与奉萧稷黍者以次入自正门诣泰阶诸太祝各迎取毛血肝 于阶上俱入奠于神座前。 其萧稷黍各置炉炭侧。 诸太祝俱取肝出燔于炉炭还尊所。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太庙-005
馈食。 王旣升 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重行西向以南为上。 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太祖之俎。 初王旣至版位乐止太官令引馔入自正门。 俎初入门轩架奏 安之曲馔至泰阶乐止。 太祝俱进彻毛血之豆自 阶授祝史以出。 司徒升自泰阶入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诸太祝各奠俎。 馔升诸太祝各迎取于阶上入设神座前。 设讫谒者引司徒降自 阶复位太官令退复位诸太祝各取萧稷黍 于脂燔于炉炭还尊所。 太官丞引七祀馔入祝史迎引于座首各设于神座前太官丞退复位。 太常卿前导王诣 洗位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至洗位北向立乐止。 祝史奉爵  于洗西黄门侍郞取爵于 以进王洗爵拭爵。 侍中黄门侍郞内侍赞洗如晨 之仪讫。 殿中监进圭王执圭太常卿前导王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升自 阶讫乐止。 太常卿前导王诣太祖尊所太祝去 侍中取爵于 进。 王搢圭受爵侍中赞酌牺尊之醴齐。 秋冬与腊酌着尊之醴齐。 轩架奏无射宫大定之曲文德之舞作。 太常卿前导王入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爵小东 伏兴。 太常卿前导王出尊所侍中又进副爵赞酌讫。 太常卿前导王入奠爵小西 伏兴太常卿引王出户北向立乐止。 太祝持祝板进室户外之右东向 读祝文讫 伏兴乐作。 王小东再拜小西又再拜讫乐止。 太常卿前导王诣次室酌献并如上仪。 惠宗以下各室奏曲 如亲 讫。 乐止太常卿前导王至飮福位西向立登歌作禧安之曲。 王献将讫谒者引司徒诣 阶升立于飮福位之南北向内侍二人从升立于司徒之右俱北向。 王献讫诸太祝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授侍中。 侍中受北向进王再拜受爵 祭酒 酒奠爵。 诸太祝持 俎进减神座前 肉合置一俎又以 减稷黍饭于 合置一 以授司徒司徒受北向 以进王受以授内侍。 太祝又以 肉授司徒司徒受进王受以授内侍内侍 受讫。 谒者引司徒降复位侍中以爵酒进王受爵遂飮卒爵。 侍中受虚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复于 还尊所。 王 伏兴再拜讫登歌止。 太常卿前导王降自 阶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至版位西向立乐止。 文舞退轩架奏无射宫崇安之曲出讫乐止。 武舞进轩架奏无射宫崇安之曲舞者立定乐止。 初王将复位谒者引亚献官诣 洗位北向立斋郞二人赞洗。 亚献 手祝史以 取爵立于洗西。 亚献取爵于 洗爵拭爵以授祝史祝史以 受爵诣泰阶以授太祝太祝受 取爵置尊所 上。 谒者引亚献升自 阶诣太祖尊 所轩架奏无射宫武安之曲武功之舞作乡乐交奏。 太祝去 亚献酌象尊之 齐秋冬与腊则酌壶尊之 齐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爵 伏兴。 又诣尊所酌 齐进后妃神座前 奠爵 伏兴出户外北向再拜以次酌献 如上仪讫乐止。 谒者引亚献诣飮福位西向立诸太祀各以爵酌 福酒合置一爵。 一太祝持爵进亚献之左北向立亚献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太祝进受虚爵复于 亚献兴再拜。 谒者引降复位。 初亚献将毕谒者引终献官诣 洗 洗升酌象尊之 齐乐作秋冬与腊酌壶尊之 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乐止引终献官降复位。 初终献官将升赞引引七祀献官诣 洗 洗诣酒尊所执尊者去 献官酌酒。 赞引引献官进西向 奠于神位前。 以次奠讫小退西向立祝史持祝版进神座之右北向 读祝文讫。 献官再拜赞引引献官还本位。 登歌作夹锺宫恭安之曲。 诸太祝入室彻豆还尊所七祀祝史进彻豆还尊所登歌止。 奉礼曰: "赐 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已飮福者不拜。 送神轩架奏黄锺宫永安之曲乡乐交奏。 太常卿前奏请再拜王再拜。 奉礼曰: "众官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乐一成止。 太常卿前奏: "礼毕。" 太常卿前导王还大次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出门乐止。 殿中监受圭以授尙衣奉御华盖侍卫如常仪。 谒者赞引引享官通事舍人分引从享群官以次出。 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以次出太庙令。 与太祝宫 令纳神主如常仪。 祝版燔于斋坊 驾还宫。 如 享仪。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太庙-006
有司摄事。 斋戒及受祝版 如 享摄事仪。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太庙-007
陈设。 前享三日守宫设太尉以下享官次于斋坊之内设馔 于东门外。 前享二日宫 令帅其属扫除庙之内外掌牲令牵牲诣享所。 太乐令陈登歌之乐于庙堂上前楹*闲稍南北向设轩架于庙庭。 前享一日奉礼郞设太尉位版于东阶东南西向飮福位于堂上前楹外近东西向。 设享官公卿及七祀献官位于太尉之后稍南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监察御史位二一于西阶下东向一于东阶下西向。 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 律郞位于堂上前楹外近西东向太乐令位于轩架之北北向。 设门外位太尉以下诸享官及执事者位于东门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 设牲 于东门外当门西向以南为上设掌牲令位于牲西南吏陪其后。 设诸祝史位于牲东各当牲后斋郞各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又设御史位于太常卿之西俱南向。 太庙令帅其属设 豆  之位于室户内神座前每室 十二在左为二行右上豆十二在右为二行左上。 俎二一在 南一在 豆之*闲  各四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  各六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玉爵六在 豆南。 又设尊 之位于室户外之左每室春夏  一鸟 一牺尊二象尊二山 二为四行。 第一行  鸟 ; 第二行牺尊; 第三行象尊; 第四行山 。 秋冬及腊  一黄 一着尊二壶尊二山 二为四行第一行  黄 ; 第二行着尊; 第三行壶尊; 第四行山 以右为上加勺 。 尊 皆有 以置瓒爵。 每室设瓒盘一于尊 之所设炉炭于前楹*闲设祝 于每室户外之右稍前。 设福酒爵有  肉俎饭 各一于尊 前。 又馔 内每位各设毛血豆肝 豆萧 稷黍 各一饭 羹 肉盘各一。 第一位又设俎一毛血肝 之豆与萧稷黍之 直设于馔 。 其饭 羹 肉盘俎于各室陈设告洁后进馔者入彻出设于馔 俟迎馔时入奠。 又设七祀位于庙庭之西稍南东向北上神席皆以莞位版各设于座首。 春祀司命户夏祀 季夏祀中 秋祀门 冬祀行腊享遍祭。 设祭器每位左二 右二豆俎一在神座前木爵一次之 二 二在 豆之*闲 在左 在右壶尊二设于神座之左加勺 。 设祝 于神座之右设 洗于东阶东南北向 洗在东爵洗在西 在洗东加勺 在洗西南肆 实以珪瓒巾爵俱以副 覆之。 又设七祀献官洗于七祀神位之南北向 在洗东 在洗西南肆 实以巾爵执尊   者各位于尊   之后。 省牲器 如 享摄事仪。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太庙-008
晨 。 享日未明四刻诸享官及从享之官各服其服执礼官先入庙庭。 太庙令良 令各帅其属入实尊 春夏  实明水鸟 实郁 牺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象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山 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 秋冬与腊  实明水黄 实郁 着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壶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山 之实如春夏。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 豆  *  及俎如亲享仪。 太庙令设烛于神位前又良 令太官令帅其属入实七祀位礼馔 实以栗黄鹿脯豆实以菁 鹿  实以黍稷 实以稻粱壶尊二皆实祠祭法酒俎载牲牢盘。 监察御史按视堂之上下* {纠}察不如仪者还出。 谒者赞引引太尉以下诸享官皆就门外位奉礼赞者先入就位再拜赞引引御史太庙令宫 令祝史斋郞执尊   者及七祀祝史斋郞执尊   者入自东门当阶*闲乐悬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 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尊   者各就位。 赞引引御史诸祝史诣东阶升堂御史行扫除于上令史扫除于下讫复位。 赞引引太庙宫 令自东阶升堂诣太祖室入开坎室宫 令祝史捧出神主置于座以次奉出惠宗以下如太祖仪后妃神主但并坐处右。 太祝荐香酒俱复位。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北武舞立于悬南道西讫。 谒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司空再拜谒者引司空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引复位。 谒者引太尉赞引引诸享官及七祀献官入就位奉礼曰: "再拜。" 太尉以下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谒者进太尉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律郞 伏举麾兴轩架奏黄锺宫兴安之曲文德之舞作黄锺三奏大吕大簇应锺各再奏乐九成偃麾乐止。 奉礼曰: "再拜。" 太尉以下众官在位者再拜。 谒者引太尉诣洗位北向立斋郞沃水太尉 手 手讫斋郞以 取瓒进立于洗西。 太尉取瓒于 斋郞酌 水太尉洗瓒拭瓒以授斋郞斋郞以 受瓒诣泰阶以授祝史。 祝史受 取瓒以置尊所 上。 谒者引太尉升自东阶诣太祖尊 所登歌作夹锺宫顺安之曲。 祝史以瓒授太尉太尉执瓒祝史去 太尉酌郁 。 谒者引太尉入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以  地讫以瓒授祝史祝史受瓒讫太尉 伏兴。 谒者引太尉出户北向再拜讫谒者引太尉以次诣惠宗以下各室   如上仪讫登歌止。 谒者引太尉降复位。 初众官拜讫斋郞各奉毛血及肝 之豆立于东门外又斋郞奉萧黍稷各立于肝 之后于登歌止奉毛血肝 与奉萧稷黍者以次入自正门诣泰阶诸祝史各迎取毛血肝 于阶上俱入奠于神座前。 其萧稷黍各置炉炭侧。 诸祝史俱取肝出燔于炉炭还尊所。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太庙-009
馈食。 太尉旣升 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重行西向以南为上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奉太祖之俎太尉旣降复位。 太官令引馔入自正门俎初入门轩架奏无射宫 安之曲馔至泰阶乐止。 诸祝史进彻毛血之豆自东阶授斋郞以出。 司徒升自泰阶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 伏兴诸祝史各奠俎馔升诸祝史各迎取于阶上入设于神座前。 设讫谒者引司徒降自东阶复位太官令退复位诸祝史各取萧黍稷 于脂燔于炉炭还尊所。 太官丞引七祀馔入祝史迎引于座首各设于神座前太官丞退复位。 谒者引太尉诣洗位北向立 手讫斋郞以 取爵立于洗西。 太尉取爵于 洗爵拭爵以授斋郞。 斋郞以 受爵诣泰阶以授祝史祝史受 取爵置尊所 上。 谒者引太尉升自东阶诣太祖尊 所登歌作夹锺宫大定之曲文德之舞作。 祝史取爵于 授太尉太尉执爵。 祝史去 太尉酌牺尊之醴齐秋冬与腊酌着尊之醴齐。 谒者引太尉入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爵小东 伏兴。 谒者引太尉出尊所祝史又授副爵太尉执爵酌醴齐讫。 谒者引太尉入奠爵小西 伏兴。 谒者引太尉出户北向立乐止。 祝史持祝版进室户外之右东向 读祝文讫 伏兴乐作。 太尉小东再拜小西又再拜讫谒者引太尉诣次室酌献 如上仪。 惠宗以下各室奏曲 如亲享。 乐止谒者引太尉诣飮福位西向立诸祝史各以爵酌 福酒合置一爵。 一祝史持爵进太尉之左北向立太尉再拜受爵 祭酒 酒奠爵。 诸祝史持 俎进减神位前 肉合置一俎又以  稷黍饭于 合置一 以授太尉太尉受以授斋郞取爵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 太尉兴再拜谒者引太尉降复位。 文舞退轩架奏无射宫崇安之曲出讫乐止武舞进轩架奏无射宫崇安之曲舞者立定乐止。 初太尉将复位谒者引太常卿诣洗位 手洗爵如上仪。 谒者引太常卿升自东阶诣太祖尊 所轩架奏无射宫武安之曲武功之舞作乡乐交奏。 祝史去 太常卿酌象尊之 齐秋冬与腊酌壶尊之 齐。 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爵 伏兴又诣尊所酌 齐入奠爵。  伏兴出户北向再拜又再拜以次酌献如上仪讫乐止。 谒者引太常卿诣飮福位西向立。 诸祝史各以爵酌 福酒合置一爵。 一祝史持爵进太常卿之左北向立太常卿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 太常卿兴再拜讫谒者引太常卿降复位。 初太常卿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诣洗位 洗升酌 齐终献如亚献之仪。 乐止引光禄卿降复位。 初光禄卿将升赞引引七祀献官诣洗位 手洗爵讫诣酒尊所执尊者去 献官酌酒。 赞引引献官进神位前西向 奠少退西向立。 祝史持祝版进神座之右北向 读祝文讫献官再拜。 赞引引献官还本位。 登歌作夹锺宫恭安之曲。 诸祝史入室彻豆还尊所七祀祝史进彻豆还尊所登歌止。 奉礼曰: "赐 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已受福酒者不拜。 送神轩架奏黄锺宫永安之曲乡乐交奏。 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 谒者诣太尉之左白: "礼毕。" 谒者引太尉。 赞引引诸享官以次出。 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以次出。 太庙令与祝史宫 令纳神主如常仪。 祝版燔于斋坊太尉复命如 享摄事仪。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太庙-010
朔望荐新祈祷及奏告仪。 前享三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一日宿于正寝淸斋一日于本司致斋一日于享所。 前享一日宫 令先到享所帅其属扫除庙室之内外设享官行事执事位于庙庭东阶之南西向北上。 赞者在南差退及办馔具。 朔祭则具小牢饍羞庶品祈祷报祀如之。 望祭则饍羞数同唯不用肉奏告 以淸酌。 二月望荐 若春分之日在望后则以别日荐之。 四月望荐麦樱桃七月望荐黍稷粱米八月望荐麻子九月望荐稻米十二月望荐鱼每朔皆用中气若中气在望后则用来月朔。 各设祝版加 上置于神座之右。 享日丑前五刻赞者谒者引御史太庙宫 令祝史斋郞入庙庭当中北向西上再拜各就位。 宫 令与祝史升自 阶诣太祖室入开坎室祝史奉出神主置于座东王西后以次奉出惠宗以下神主讫。 谒者引献官入就拜位西向立赞者喝: "献官再拜!" 谒者引献官升自 阶诣太祖室神座前上香酒 伏兴少退北向立。 祝史持祝版进神座之右东向 读讫。 献官再拜小西又再拜以次八室上香酌献如上仪讫。 出就飮福位西向立祝史酌福酒就献官之左。 献官再拜飮卒爵置于 再拜降阶就拜位西向立赞者喝: "献官再拜!" 谒者引出。 祝史纳神主于坎室如常仪。 祝版藏于斋坊。 谒者引御史以下就庭中拜位再拜如初引出。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别庙-000
别庙[毅宗时太庙太祖惠宗显宗文宗顺宗宣宗肃宗睿宗仁宗; 别庙定宗光宗景宗成宗穆宗德宗靖宗]。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别庙-001
○别庙  享四时常享及腊享摄事仪。 斋戒。 凡享官及预事官随太庙献官誓戒如式。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别庙-002
陈设。 前享三日守宫设献官及诸执事官次于斋坊之内设馔 于庙室东。 前享二日宫 令帅其属扫除庙之内外。 掌牲令牵牲诣享所。 奉礼设献官位版于庙庭东南西向飮福位于堂上前楹外近东西向诸享官位于献官之后稍南西向执事者位于其后设奉礼位于献官西南赞者在南差退俱西向。 太官令帅其属入设 豆  于室内神座前左十二 右上右十二豆左上俱为二行。 俎二一在 南一在 豆之*闲  各四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各六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玉爵六在 豆南又设尊 位于室户外之左  一虎 一牺尊二象尊二着尊二山 二为二重以右为上。 尊 皆有 以置瓒爵俱加勺 。 时享则春夏  一鸟 一牺尊二象尊二山 二; 秋冬  一黄 一着尊二壶尊二山 二。 腊享与冬享同。 设瓒盘一于尊 之所设炉炭于前楹*闲设祝 于室户外之右稍前设福酒爵有  肉俎饭 各一于尊 前。 又馔 内设毛血豆肝 豆萧 稷黍 各一饭 羹 肉盘各一毛血肝 之豆与萧稷黍之 直设于馔 其饭 羹 肉盘俎于陈设。 告洁后进馔者入彻出设于馔 俟迎馔时入奠。 又设配享功臣位于南阶东南西向北上席皆以莞位版各设于座首。 每位设左二 右二豆俎一在神座前木爵一次之 一 一在 豆之*闲 在左 在右壶尊二设于神座之左加勺 。 设献官洗于南阶东南北向 洗在东爵洗在西 在洗东加勺 在洗西南肆 实以珪瓒巾爵有副 。 又设功臣献官洗于献官洗之东南北向 在洗东 在西南肆 实以巾爵其执尊   者各立于尊   之后。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别庙-003
省牲器。 前享一日午后八刻禁断行人宫 令整拂神幄执事者以祭器入设于神位。 未后三刻奉礼赞者先入庭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俱就位肄仪。 谒者引献官及诸执事官自东阶升视涤濯。 执尊者皆去 告洁引降视牲之肥 授太官令。 进馔者入彻 豆   俎以出设馔 内。 享日未明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又取肝洗于郁 幷  实于豆置馔所遂烹牲。 享日未明四刻献官及从享之官各服其服。 良 令帅其属入实尊   实明水虎 实郁 。 牺尊二一实明水一实泛齐象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着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山 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堂下壶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醍齐太尊二一实明水一实沈齐山 四二实玄酒一实事酒一实昔酒。 时享则    及牺尊象尊着尊壶尊之上尊皆实以明水山 之上尊实以玄酒鸟 黄 实以郁 牺尊着尊实以醴齐象尊壶尊实以 齐山 实以淸酒。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 豆  *  及俎如时享太庙仪。 宫 令设烛于神座前。 又太官令帅其属入实配享功臣礼馔如 享太庙仪。 谒者引献官及诸享官皆就门外位。 奉礼赞者先入就位再拜赞引引宫 令祝史斋郞执尊   者功臣祝史斋郞执尊   者入立于南阶之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 宫 令以下皆再拜执尊   者各就位。 宫 令自东阶升堂诣室入开坎室祝史宫 令奉出神主置于座东王西后讫祝史荐香酒复位。 谒者引献官功臣献官至版位西向立奉礼曰: "再拜。" 诸享官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谒者引献官诣 洗位斋郞以 取瓒授献官献官洗瓒拭瓒以授斋郞斋郞以 受瓒诣南阶以授祝史。 谒者引献官升自东阶诣尊 所执尊者去 。 祝史取瓒于盘以授献官献官执瓒酌郁 谒者引献官诣神座前北向 以  地讫。 祝史以盘受瓒献官再拜。 谒者引献官降阶至版位西向立。 初诸享官再拜讫斋郞奉毛血及肝 之豆立于南阶下之东奉萧稷黍者各立于肝 之后以次诣南阶祝史各迎取毛血肝 于阶上俱就奠于神座前。 其萧稷黍各置于炉炭侧祝史取肝燔于炉炭还尊所。
#高丽史61卷-志15-礼3-别庙-004
馈食。 献官旣升 太官令帅进馔者陈于门外。 谒者引太官令奉俎至南阶奉馔者次之。 祝史进彻毛血之豆授斋郞以出。 太官令升自南阶诣神座前北向 奠讫谒者引太官令降复位。 祝史取萧稷黍 于脂燔于炉炭还尊所。 馔至阶祝史迎奠于神座前斋郞奉配享功臣馔入。 祝史迎奠于神座前。 谒者引献官诣洗位 手讫斋郞以 取爵授献官献官洗爵拭爵授斋郞。 斋郞以 受爵诣南阶授祝史。 谒者引献官升自东阶诣尊 所祝史以爵授献官献官受爵祝史去 献官酌牺尊之泛齐四时及腊享则酌醴齐谒者引献官入诣神座前北向 奠爵小东 伏兴。 谒者引献官出尊所。 祝史又授副爵献官受爵酌泛齐讫谒者引献官入奠于后妃神座前小西 伏兴谒者引献官出户北向立祝史持祝版进室户外之右东向 读祝文讫献官小东再拜小西又再拜。 讫亚献酌醴齐四时及腊酌 齐终献酌 齐酌献如上仪讫。 谒者引献官诣飮福位西向立。 祝史酌福酒持 饭俎肉就献官之左。 献官再拜 祭酒 酒奠爵受 饭俎肉授斋郞遂飮卒爵置于 再拜降阶就位西向立。 有使副则使为初献副使为终献俱受福酒。 独使则三献讫受福酒。 终献将升谒者引功臣献官诣洗位 洗诣酒尊所执尊者去 。 献官酌酒助奠者皆酌酒。 谒者引献官进诣座首东向奠爵诸助奠者各进奠。 祝史持敎书进座首之右立读献官揖谒者引献官复位。 祝史入室彻豆还尊所。 配享功臣祝史进彻豆还尊所。 奉礼曰: "赐 再拜!" 享官皆再拜受福者不拜。 送神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谒者诣献官之左白: "礼毕。" 谒者引献官及诸享官以次出。 祝史纳神主如常仪。 祝版燔于斋坊。 若后妃别庙则无功臣配享礼器不设则以常享器皿行之。
#高丽史61卷-志15-礼3-景灵殿-000
景灵殿。
#高丽史61卷-志15-礼3-景灵殿-001
○景灵殿正朝端午秋夕重九亲奠仪。 其日四更末内侍茶房及指谕先入内殿庭次承宣入庭肃拜讫内侍茶房及指谕次次拜谒。 次重房入庭肃拜讫承宣重房合班中心为头一行拜谒次入直阁门及侍臣入庭。 次中官出齐事传承宣承传令中禁出传指谕奉靑阳伞立左尙舍别监卷帐大将军扶策左右。 王靴袍出内殿前楹外立上将军奏看中禁奏山呼肃拜扶策大将军下庭复位。 次承宣重房内侍茶房指谕一时肃拜讫承宣秉烛前引王下庭出南殿坐绞床。 牵龙都知奏山呼肃拜舍人喝: "入直省员阁门肃拜!" 祗候引枢密入庭就褥位舍人喝: "再拜!" 讫王诣集禧殿。 尙衣别监奉笏承宣传奉入殿拜位。 枢密赞王三拜。 内侍员奉香合承宣传奉枢密奉笏。 王点香三拜讫至景灵殿入就东阶下西向再拜上殿诣太祖室户外再拜讫。 舍人喝: "从官再拜!" 王退从二室户入诣太祖前再拜。 承宣奉香合进王搢笏点香。 承宣奉洗盏器王洗盏传授枢密承宣奉注子进王斟酒大小盏各一酌奉献讫再拜。 次诣二室入户再拜上香献酌如上仪。 出诣第三四五室拜礼献爵上香同上。 又从二室户入诣太祖前 伏省郞自西阶上殿诣太祖室户外读祝文讫王再拜。 茶房别监奉福酒盏承宣传奉授枢密承宣奉注子斟酒。 承宣又进 酒器王 酒三滴飮福酒讫再拜。 出诣太祖室户外再拜讫。 舍人喝: "从官再拜!" 王退还东阶下西向再拜。 承宣秉烛前引次承宣受笏尙衣别监传受。 王还至内殿坐绞床阁门望龙颜承传云: "宣赐侍臣员将酒果。" 舍人喝: "员将肃拜!" 讫。 王入内次中官出劳传承宣重房内侍茶房指谕肃拜而退无时奏告如*大庙奏告仪。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0
诸陵。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1
○拜陵仪将拜陵所司承制内外宣摄随职供办王御别殿斋心两日。 凡行事执事官及从驾众官各于本司淸斋一日无本司者于公所。 前发一日奏告太庙如常仪。 所司预扫除所拜之陵及室内务极洁净不得喧杂。 尙舍局于陵近所设行宫铺王座如常仪。 行宫皆于前所量地之宜。 又于陵室之侧量设小次。 奉礼设王拜位于陵东南隅西向其有山谷隐映则随地设位望陵而拜又设拜位于陵室阶下之东南西向设行事官位于王位之南稍东又设随驾两府拜位于门外以西为上门非南向则量地之宜设文武百官位于其后两班相对为首所司备珍羞庶品务极 洁。 前一日 时王至行宫 扇华盖导从如常仪。 若拜日至行宫则未明五刻 驾动如常仪。 王至望陵拜所侍臣退合班立。 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王至拜位立太常卿前奏: "请再拜。" 王再拜。 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宰臣枢密侍臣及随驾众官皆再拜讫王至行宫斋宿。 其日未明一刻王至小次陵令持祝版进近臣奉入小次。 王署讫近臣奉出授陵令令受进奠于案。 行事官及两府众官皆就位讫侍中版奏外办。 王改服靴袍步出小次仗卫停于小次之左右。 太常卿前导王至陵室阶下之位西向立太常卿前奏: "请再拜。" 王再拜。 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讫。 太常卿引王升阶当神座前北向再拜又当王后神座前再拜讫入进省服玩拂拭床帐讫。 斋郞进馔太祝升阶迎奠于神座前。 太常卿引王诣尊所太祝及近臣赞酌酒。 王进神座前奠酒三爵。 又于王后神座前奠酒三爵讫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祝版诣神座右 读讫退立于阶下。 若更荐奠服玩则躬自执陈。 太常卿请再拜王再拜又再拜。 太常卿引王降诣拜位西向立太常卿前奏: "请再拜。" 王再拜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讫。 太常卿引王入小次。 祝版燔于斋坊。 通事舍人引陵令寝宫侍卫人谒见。 若有宣赐则临时奏听进止讫王还斋宫侍卫如常。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2
成宗七年十二月始定五庙八年四月始营太庙。 十一年十一月太庙成命儒臣议定昭穆位次及  仪遂行 礼。 十二年三月敎曰: "殷以十二君为六代唐以一十帝为九室。 晋书所云: '兄弟旁及礼之变也。' 则宜为主立室不可以室限神。 兄弟一行礼文斯在 我惠宗若论同世岂可异班 宜奉惠定光景四主通为一庙 于太庙。" 十三年四月亲  太祖惠定光戴景宗于庙各以功臣配享。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3
显宗二年太庙灾每値时祭各祭于本陵。 五年四月始修斋坊权安神主亲 。 十八年二月修太庙复安神主。 显宗末年六月癸巳德宗命有司改定太庙三陵祝文式。 第一室太祖及王后皇甫氏称'孝曾孙嗣王臣某。' 第二室惠宗及王后林氏。 第三室定宗及王后朴氏。 第四室光宗及王后皇甫氏。 第五室戴宗及王太后柳氏 称'孝孙嗣王臣某。' 第六室景宗及王后金氏。 第七室成宗及王后刘氏。 第八室穆宗及王后刘氏 称'嗣王臣某。' 王考显宗及王后金氏称'孝子嗣王臣某。' 昌陵世祖及王后韩氏称'孝曾孙王臣某。' 干陵安宗元陵王太后皇甫氏称'孝孙王臣某。'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4
靖宗二年十二月 德宗于太庙王尝问昭穆之义辅臣徐讷黄周亮等言: "显宗之 也以兄弟同昭穆之文惠定光戴同班为昭景成为穆穆宗为昭。 而显宗 于穆庙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今 德宗数过五庙请迁惠定光三宗藏于太祖庙西壁。 戴追王之主迁祭于其陵可也。" 刘征弼言: "太祖在曾祖行亲未尽故惠定光三宗不必迁。 唯迁戴宗于陵而 德宗于次室可矣。" 周亮等言: "征弼论亲未尽之义亦以一时四庙难于迁毁其言如是。 臣闻前典云: '亲过高祖则毁其庙。' 由是观之自 祖曾高而上论亲尽未尽非以旁亲论惠定光在从祖行不可比于亲祖。 昔晋锺雅奏言: 景皇帝不以伯祖而祭于庙宜除伯祖之文。 朝廷从之则从祖不入于庙明矣。 惠定光戴俱宜迁毁。" 其后王谓一时而迁四神主意所未安欲更从征弼所奏周亮复言: "太祖为一庙惠定光戴为昭一庙景成为穆一庙穆宗为昭显宗为穆五庙之数于是乎备。 若以派系次第论之显宗于穆宗为叔若先卽位可与景成同一行。 然继穆宗位故显宗 于穆宗下第二穆位。 今 德宗则惠定光戴四神主可以迁毁征弼唯论四庙迁毁之难不论昭穆之数宗庙之礼国之大事胡可臆断 若以德宗为昭则三昭二穆与太祖为六庙非古制也。 若论派系次第以显宗为第一穆次于景成而降穆宗于其下则公羊所谓僖闵逆祀也。" 徐讷曰: "周亮之奏合于古制。 然鲁以诸侯昭穆之外有文世室武世室。 惠定光三宗亦不可迁毁。" 从之。 八年三月戊申尙书礼部奏: "今四月当行  而二十一日将行王后册封礼。 其  请行摄事。" 内史门下奏: "  固有定期封册自可从宜请先行 礼。" 从之。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5
文宗十年正月己巳礼官上言: "太庙祭器年久破缺不堪陈用。 曲礼曰: '祭服弊则焚之祭器弊则埋之。' 其  玄衣赤 命御史台焚埋之。" 从之。 十月辛亥王太子见于太庙三师以下导从庶子二人为左右赞者率更令请拜注簿告办。 初诣庙时引乐悬而不作谒毕乐作还宫。 戊午有司言: "今月当  于宗庙。 礼  之月则停时享。 乞依礼制停冬享。" 从之。 十二年六月尙书礼部奏: "顺安宪三陵圣祖之兄弟也称孙以祭似未合义。 按唐书宣宗飨穆宗室文称皇兄大常博士闵庆之奏曰: '夫礼有尊卑而不 亲亲祝文称谓未当请改为嗣皇帝。' 从之。 穆宗宣宗同父异母也宣宗之祀穆宗称皇兄未合于礼故改称: '嗣皇帝臣某明告于某宗。' 今顺安宪三庙祝文宜称: '嗣王臣某明告于某宗。'" 从之。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6
仁宗二年七月亲 于太庙太祖东向德靖文睿为昭显顺宣肃为穆议者曰: " 非秋祭也。 又惠宗有功德不宜毁而毁之皆非礼。"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7
毅宗时  太祖东向惠文睿 南向为昭显顺宣肃仁 北向为穆。 四时腊享朔望寒食 室内南向。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8
熙宗二年二月 神宗于太庙本朝庙制九室而有新 之主则奉迁主安于本陵。 崔忠献与宰枢议据古典有功者不迁亲尽者毁之以为顺宗亲尽无嗣当出以神宗 于第九室太祖在西东向惠显同为第一昭宣肃同为第二昭仁宗为第三昭文宗为第一穆睿宗为第二穆神宗为第三穆。 四年十月诏曰: "往年圣考 庙之日改定昭穆位序有所乖戾令宰枢侍臣禁官国学致仕文儒等据典籍与本朝礼制 酌各上封事。" 众论纷 竟不改焉识者曰: "汉书云: '父昭子穆孙复为昭。' 公羊传曰: '父为昭子为穆孙从王父。' 则昭穆之序一定不易者明矣。 岂可随时而变易乎 今迁第一穆显宗于第一昭与惠宗同一位迁第二昭文宗于第一穆迁第二穆宣肃二室于第二昭迁第三昭睿宗于第二穆迁第三穆仁宗于第三昭而以神宗 第三穆昭穆之序大紊。  惠显二主皆有功德若周之文武故太祖东向惠为太宗显为世宗百世不迁。 其余则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庶合于礼。"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09
忠烈王元年五月命宰臣洪禄 摄事于景灵殿。  豆缺假内殿净事色以祭。 二年闰三月庚申命有司夏享于太庙将以四月朝京师故先时行之。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10
忠宣王二年九月太庙五室东西置夹室安惠显二宗于西室文明二宗于东室。 三年正月丙戌以寝园春享将誓戒祭前七日誓戒例也。 今则三日也凡享官自太尉以下皆不至* {纠}正及时到享官七人同议不誓而罢。 十月乙亥摄事于寝园不宰牛。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11
忠肃王五年正月癸酉王命佥议赞成事金士元以温泉所获禽荐于太庙司膳典仪不至* {纠}正后至。 士元以闻王曰: "祭先所以报本予躬获禽以献而有司乃尔耶 " 是祭也内竖朴仁平窃其禽代以其家瘠肉王不能罪。 十七年六月丁未 忠宣王于寝园迁仁王主权安康王主于东夹室。 是祭众 入庙庭争夺奠物而去法司不能禁。 凡行事皆不如仪日昏乃毕。 初典理佐郞赵廉言: "本国昭穆之序有乖古制。 宜以太祖居中室高宗为第一昭元宗为第一穆忠烈王为第二昭忠宣王为第二穆惠王明王居东夹室如周制武王居东北夹室之例。 显王康王居西夹室如周制文王居西北夹室之例。 如是则惠显二主分居东西为不迁之主。 明康父子亦分东西为假安之位。 于礼便而昭穆之序亦合古制。" 不从。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12
忠穆王三年四月辛卯命 理安子由摄事于太庙子由不宰牺牛以与愿刹僧。 * {纠}正白元石不据礼以争时人非之。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13
忠定王三年十二月辛丑恭愍王卽位壬寅王亲传诸陵祝版昌陵享官皆不至命侍臣一人授祝版遣之。 二年正月甲申王将春享寝园百官侍卫至寝园次于园东乙酉王乘辇入自南侠门文官 立于东阶下武官西阶下。 王立于站台东亚献丹阳大君 立王之后终献右政丞李齐贤立于丹阳大君之后斋郞立于最后行。 牲牢牛一羊五豕九鹿十。 祭毕退御幄次受贺礼而还。 成均及十二徒诸生各献歌谣敎坊伎乐陈于路傍迎之。 五年正月壬午朔寝园春享享官誓于三司太尉乐安君李迁善司徒典仪令金义烈不至改命金海府院君李齐贤为太尉。 六年八月命李齐贤定昭穆之次齐贤上议曰: "谨按宗庙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太祖百世不迁太祖而下父为昭居左子为穆居右昭穆左右则百世亦不变。 故春秋左氏传有'太王之昭王季之穆文之昭武之穆'之文。 而尙书谓文王曰穆考谓武王曰昭考。 是其昭穆不变之明证也。 其兄弟相代者春秋公羊传以为昭穆同班。 大宋 享位次图太祖与太宗哲宗与徽宗钦宗与高宗各位一世。 是则兄弟同班之法也。 二十二陵盖自江都去水而陆仓卒所置其制一堂五室而二十二陵神主一行而列。 所宜拓而广之厘而正之然而不可造次而就。 未就之*闲四时之事无所于享。 且于五室略依东汉以来同堂异室之制其二十二神主一一各为一房以别之。 太祖惠宗显宗在太庙不迁则太祖之昭定光戴安于此。 无先之者居中室而以西为上。 光宗之穆景宗戴宗之穆成宗为从兄弟居西第一室之第一房第二房。 成宗之昭穆宗显宗之昭德靖文居东第一室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房亦从兄弟也。 文宗之穆顺宣肃居西第一室之第三第四第五房。 宣宗之昭献宗肃宗之昭睿宗为从兄弟居东第五第六房。 睿宗之穆仁宗居西第六房。 仁宗之昭毅明神居东第七第八第九房。 神宗之穆熙宗明宗之穆康宗亦为从兄弟居西第七第八房。 康宗之昭高宗居东第十房。 合于左昭右穆兄弟同班之义。 若夫五室拓而广之昭穆厘而正之则乞下中书令礼官博士博议详定施行。" 八年六月辛未御史台上言曰: "殿下躬享宗庙祭礼祭器一皆新之奉先之意至矣。 自国都迁徙之后国家多事典祀之官不共其职用脱粟饭沽酒市脯不 之甚至于此极。 而就野为坛享官或年老神昏岂其诚敬尽礼者乎 宜令有司就坛傍立舍以庇风雨令诸陵直于太常寺更日直宿以充祝史。 又令都祭库典廐署倂隶太常寺祭物鱼果各道按廉使以时输纳祭器亦令新之以副殿下诚敬之实。" 从之。 十一年正月王在福州命奉安九庙假主于新乡校置诸陵署于旧乡校各行春享。 红贼之后假安九庙神主于崇仁门弥 房太祖忠宣忠肃忠穆神主失于兵难十月新作所失四神主。 十二年五月庚午敎曰: "国之大事惟祀为重经乱以后宗庙祭器礼服多有亏缺可刻日营造以备情文牺牲 盛务要 洁。" 丁亥还安九室神主于太庙以象辂载太祖主平辂载八庙主百官公服侍卫时经乱离具冠带者仅四十余。 其还安祭王不亲行祝版亦不亲押命一内侍奉香九室合荐一牛太祖室羊豕各一八室豕一而已。 祭将灌雨作献官执事 升堂东立避之雨止乃复位。 初献讫于各室户外飮福北向拜。 执礼讥之曰: "初献官就位乐九成再拜升行灌礼今何无此礼耶 诸献官献毕出就前楹取各室酒合酌一爵飮福西向再拜何其各室飮福北向拜乎 " 七祀位在庭向东功臣位庭东向西都监官皆设于庭西向东或讥之曰: "何其两位皆向东乎 " 都监官惊骇遽改之误设七祀位于庭东向西。 应鼓不县工人举而击之如俳优戱。 乐章登歌礼也。 当亚献都监官令登歌者皆下工人争之曰: "前此乐章皆登歌。" 强下之* {纠}正执礼无敢非之者。 十六年三月辛未王诣显陵毅陵善陵行别祭奏乐三献每献三拜百官皆拜至正陵亦如之。 膳羞 洁倍于三陵。 七月辛巳宰枢奏乐于仁熙殿上食。 二十年十二月庚辰朔始复行朔望祭于显陵。 二十一年正月乙卯王幸仁熙殿奏乐行祭命大臣祭正陵用乐。 仁熙殿正陵每祭皆三行内行国行都评议司行也。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14
辛禑七年四月壬戌摄事于诸陵献官皆不至。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15
辛昌元年三月壬午重房祭太祖眞殿旧制三月三日祭之岁以为常。
#高丽史61卷-志15-礼3-诸陵-016
恭让王二年正月礼曹上议曰: "按朱文公论天子宗庙假诸侯之制明之天子诸侯势殊而理同。 今西原君以下四代封崇立园置祠官事宜谨依前代典故议之。 汉末王莽僭位光武中兴匡复汉室孝元皇帝世在第八光武皇帝世在第九故以元帝为考庙别立四亲庙于洛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 陵节侯。 宋英宗以仁宗从兄 王之子入继大统诏议崇奉 王。 典礼司马光等议: '为人后者为之子宜尊以高官大爵称皇伯而不名。' 吕氏引程子之论曰: '为人后者谓其所后者为父母谓所生者为伯叔父母。' 此天地之大经生人之大伦不可得而变易也。 然所生之义至尊至大虽当专意于正统岂得尽絶于私恩。 要当揆量事 别立殊称。 惟我太祖统合三韩四百余年传至恭愍王不幸无子而薨。 辛禑父子得奸王位其祸不 王莽。 殿下受命中兴同符光武。 而入承大统以奉祖宗之祀西原以下当依汉宋尊以高官大爵立园置祠官别子奉祀而子孙袭爵在礼当然。 请尊定原府院君为三韩国大公淳化侯为马韩国公妃为马韩国妃益阳侯为辰韩国公妃为辰韩国妃西原侯为卞韩国公妃为卞韩国妃立园曰积庆置祠官曰积庆署祭享以朔望四孟月为制。" 从之遂置园于成均馆西分遣宗亲七人诣四亲墓祭告封崇迎神入安于积庆园。 三韩国大公奉使道卒无兆域设帐殿于迎宾馆迎神以入命定阳府院君瑀及各司一员公服侍卫仍行祭牛一羊一豕七其仪仗祭品乐器 景灵殿同又于园外立碑使瑀主祀。 闰四月都评议使司奏: "积庆园七位 庙安神祭及四时祭享器物礼仪一依诸陵署。" 从之。 二年九月癸卯王命弟瑀率百官奉三韩国大公眞入安于阳陵寺仍名孝愼殿祭仪与四时大享同。
志卷第十五。
#高丽史62卷-志16-00-00-00-000
志卷第十六。 高丽史六十二。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62卷-志16-礼4-00-00-000
礼四。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00-000
吉礼中祀。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00
籍田。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01
○先农籍田坛方三丈高五尺四出陛两 每 二十五步 坎在内 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取足容物。 祭日孟春吉亥神位设神农氏位于坛上北方南向配以后稷氏位于坛上东方西向席皆以莞。 祝版称: '高丽国王臣王某敢明告。' 币以靑长丈八尺牲牢正配座各用牛羊豕各一摄事无牛羊。 献官同 丘。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02
亲享仪。 斋戒。 前享五日散斋三日于别殿致斋二日一日于正殿一日于行宫余同祈谷 丘仪。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03
陈设。 前享二日尙舍局设大次于斋宫南殿设小次于坛东陛东南西向又设王太子次于大次东南。 守宫署设诸享官及从享群官次于斋宫内外 随地之宜设馔 于 东门之外道北南向。 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 坎东西 守坎各四人。 掌牲令具牲牢。 太乐令陈登歌于坛上设轩架于坛南俱北向。 前享一日奉礼设门外位亚终献官位于东门之外道南诸享官各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北向西上设王位于坛下东南西向亚终献官位于王位之南稍东西向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二于坛下一于东南西向一于西南东向。 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 律郞位二一于坛上乐 之西一于轩架西北俱东向太乐令位于轩架之北北向。 从享群官位于 门内东西道南每等异位重行文东西向北上武西东向北上又设王飮福位于坛上南陛之西北向亚终献飮福位在王位之后。 设望 位于 坎之南北向奉礼赞者位于西南东向。 太史令设神位版。 郊社令设神位席。 设祭器皆藉以席。 帝神农氏  各二 实稻粱在左粱在稻前 实黍稷在右稷在黍前 居前。 * 三在*边{ }豆*闲实以大羹 三在* 前实以羹加芼滑。  十在左为三行右上第一行干枣形 鱼 白 第二行鹿脯榛实黑 第三行菱仁 仁栗黄。 豆十在右为三行左上第一行芹  * 脾析菁* 第二行    鱼 第三行豚拍鹿   。 俎三一在豆右载牛牲一在 南载羊牲一在豆南载豕牲木爵三在 豆南每爵有 又豆一在 南实以毛血。 牺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 象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山 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为一重在神位东南隅北向。 币 设于尊 之所祝 在豆南后稷氏神位前亦如之。 尊 在神农氏尊 东俱北向西上尊皆加勺 有 以置爵。 设王洗于南陛东南亚终献洗于王洗东南俱北向 水在洗东 在洗西南肆 实以巾爵。 奉礼又设王耕籍位于 南门外十步所南向随地之宜。 尙舍局设王观耕座于斋宫南门设从耕王太子三公诸尙书诸卿位于王位东南其尙书卿等非耕者位于耕者之东俱重行西向北上。 尙舍设王 席于三公之北小西南向司农卿位于王 席东小南西向掌牲令位于司农卿之南差退奉靑箱官位于掌牲令之后。 靑箱制如常箱不施盖两头设抬* 饰以靑色内有九隔设九谷覆以靑 。 诸执 者位于公卿耕者之后非耕者之前西向。 王  一具王太子三公诸尙书诸卿各一具共十具。 太子助耕三员三公助耕各二员以下从耕群官每员各一人并服绛衣介 。 又设庶人耕位于从耕官位之南小东十步外。 庶人四十人并靑衣耕牛八十每两牛随牛人一人  四十具 二十具 一十具以木为刃。  后执礼先入坛下亚终献以下并集肄仪。 谒者引光禄卿赞引引御史诣厨省庶 视涤濯及视牲充 光禄卿监取明水火俱还斋所。 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 于馔所遂烹牲。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04
 驾出宫。 与圆丘仪同唯文武两班常起居讫乘黄令进  车右上将军奉  以载辂右降复位。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05
馈享。 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及从享之官各服其服。 郊社令良 令帅其属入实尊 及币。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 豆  。 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郊社令诸太祝及祝史令史与执尊   者入自东门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各就位。 赞引引御史诸太祝诣坛东陛升御史行扫除于上令史扫除于下讫复位。 谒者赞引各引诸享官俱就门外位。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入就位谒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司空再拜讫。 谒者引司空诣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复位。 谒者赞引各引享官通事舍人分引从享群官入就位。 侍中版奏外办王服衮冕以出 扇华盖侍卫如常仪。 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王入大次。 郊社令以祝版进。 王署讫近臣奉出郊社令受各奠于 。 初王降辂讫乘黄令以  授掌牲令掌牲令横执之左其 至耕所 于席遂守之。 凡执  皆横之授则先其 后其 。 王停大次半刻顷侍中版奏外办王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 太常卿引王至内 门外。 尙衣奉御以桓圭授殿中监监受进王执圭。 华盖侍卫停于门外近侍斋戒者陪从如常仪。 王入自正门 律郞  伏举麾兴工鼓 轩架奏大簇宫正安之曲至版位西向立偃麾  乐止。 太常卿前奏: "请再拜。" 退复位王再拜讫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先拜者不拜。 太常卿前奏: "称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轩架奏姑洗宫凝安之曲文德之舞作三成而止。 太常卿前奏: "请再拜。" 王再拜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 诸太祝奉币 立于尊所。 太常卿引王诣坛轩架乐作自南陛升坛讫乐止。 侍中中书令以下左右侍卫量人从升王将诣奠币位登歌作大簇宫明安之曲王就位北向立太祝以币授侍中侍中奉币东向进王搢圭受币。 太常卿引王北向 奠帝神农氏座前讫执圭 伏兴。 太常卿引王少退北向再拜讫。 太常卿引王于西方东向立太祝以币授侍中侍中奉币北向进王搢圭受币东向 奠后稷氏座前讫执圭 伏兴。 太常卿引王少退东向再拜讫登歌止。 太常卿引王轩架乐作王降自南陛还版位西向立乐止。 初群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豆立于门外于登歌止以次入各由其陛升太祝迎取于坛上俱进奠神座前。 初王旣升奠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各陈于 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帝神农氏之俎太官令引馔入自正门。 俎初入门轩架奏大簇宫 安之曲馔至阶乐止。 太祝进彻毛血之豆自东陛授祝史以出。 司徒升自南陛奠俎于帝神农氏座前配座太祝一时奠俎讫神农氏之馔升自南陛配座之馔升自东陛太祝迎取于坛上各设于神座前设讫。 谒者引司徒降复位太官令退复位。 太常卿引王诣 洗轩架乐作王至洗位北向立乐止。 殿中监进受圭侍中 取 兴沃水内侍官 取盘承水。 王 手黄门侍郞 取巾于 兴以进王 手讫黄门侍郞受巾 奠于 。 祝史奉爵 进 于洗西侍中酌 水黄门侍郞取爵于 以进王受爵。 内侍官奉盘承水王洗爵。 黄门侍郞 取巾于 兴以进王拭爵讫。 黄门侍郞受巾奠于 侍中以 受爵授祝史祝史传授太祝。 太祝受 取爵置尊所 上。 太常卿引王轩架乐作殿中监进圭王执圭诣坛升自南陛讫乐止。 谒者引司徒升自东陛立于尊所王诣帝神农氏尊所执尊者去 侍中取爵于 进王受爵侍中赞酌牺尊之醴齐登歌作大簇宫成安之曲。 王诣帝神农氏座前 奠爵 伏兴。 太常卿引王少退北向立乐止。 太祝持祝版进神座右东向 读祝文讫登歌作。 王再拜太祝奠版于 王拜讫乐止。 太常卿引王诣后稷氏尊所酌献乐作止 如神农氏唯王东向立太祝北向读祝文为异。 太常卿引王诣飮福位北向立登歌作大簇宫禧安之曲。 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授侍中。 侍中奉爵西向立。 太常卿奏: "请再拜。" 王再拜。 侍中 以爵酒进王搢圭受爵 祭酒 酒奠爵。 太祝各持俎进 神座前三牲 肉合置一俎上。 又太祝各以 进 黍稷饭合 一 以次授司徒司徒西向 以进每受以授内侍内侍二人立于南陛下之西王将受 肉 饭内侍升诣王位之左 受退。 谒者引司徒降复位王取爵遂飮卒爵。 侍中进受虚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复于 。 王 伏兴太常卿奏: "请再拜。" 王再拜乐止。 太常卿引王降自南陛轩架乐作至版位西向立乐止。 文舞退轩架奏大簇宫崇安之曲出讫乐止。 武舞进轩架奏大簇宫崇安之曲舞者立定乐止。 初王将复位谒者引太尉诣 洗祝史以 取爵授太尉。 太尉 手洗爵以授祝史祝史受爵 传授太祝太祝受 取爵置尊所 上。 谒者引太尉自东陛升坛诣帝神农氏尊所轩架奏大簇宫武安之曲武舞作乡乐交奏。 执尊者去 太尉酌象尊之 齐诣神座前北向 奠爵小退北向再拜讫诣后稷氏座前酌献如初乐止。 谒者引太尉诣飮福位北向立太祝各以爵酌 福酒合 一爵。 一太祝持爵进太尉之右西向立太尉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太祝进受虚爵复于 太尉兴再拜讫谒者引太尉降复位。 初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诣 洗 手洗爵升酌 齐终献如亚献之仪乐止降复位。 登歌作大簇宫肃安之曲太祝各进 彻豆兴还尊所乐止。 奉礼曰: "赐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已受福者不拜。 送神轩架奏姑洗宫凝安之曲乡乐交奏。 太常卿前奏: "请再拜。" 王再拜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 太常卿前奏: "请就望 位。" 太常卿引王轩架乐作就望 位北向立乐止。 初群官将拜太祝各执 进神座前 取币祝史以俎载牲体黍稷饭爵酒各由其陛降坛 之于坎。 奉礼曰: "可 。"  土半坎太常卿前奏: "礼毕请就耕籍位。" 奉礼帅赞者还本位。 其祝板燔于斋坊。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06
耕籍。 初王将诣望 位谒者分引王太子以下应从耕侍耕者各就耕位司农卿先就位诸执  者皆就位。 太常卿引王出自南 门轩架乐作至耕籍席位南向立乐止。 太常卿诣王席位前北向奏请: "行耕籍之礼。" 奏讫退复位。 王初诣耕位掌牲令进诣王 席南北向 伏 搢笏解 韬出 执 起少退以授司农卿司农卿搢笏受 以授侍中。 侍中奉 进殿中监前受圭以授尙衣奉御。 太常卿奏: "请受 。" 王受五推讫侍中受 授司农卿司农卿以授掌牲令还本位掌牲令复 于韬*( ){ }于席退复位。 王初耕诸执  者以  各授从耕者。 太常卿诣王耕籍位前北向奏: "请升座观耕。" 奏讫。 太常卿前导王诣观耕座太常博士太常卿近东西向立北上。 王太子七推三公尙书卿各九推讫执  者前受  退复位。 太常卿前奏: "礼毕。" 引王还大次乐作入大次乐止。 谒者赞引各引诸享官及从享群官以次出。 赞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以次出。 司农少卿帅庶人以次耕于千亩次奉靑箱官以靑箱授司农卿。 司农卿奉靑箱重 之种诣耕所洒之讫次司农少卿帅郊社令检校终千亩次司农卿省功讫诣斋殿下北向 伏 奏省功毕奏讫 伏兴退。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07
 驾还宫。 其日享事礼毕王还斋宫停一刻顷奏初严所司转仗卫卤簿于还途如来仪。 奏二严枢密以下左右侍臣及文武百寮各就位立班以俟。 太乐令陈乐部于斋宫南门外。 王将出奏三严王服绛纱袍以出升座禁卫大喝: "再拜!" 枢密左右侍臣常起居讫。 阁门引太子公侯伯宰臣入就位常起居讫阁门以次引出。 侍中版奏外办王出斋宫门外乘黄令进辂于斋宫门前南向。 王升辂千牛将军御驾如来仪。 文武百寮常起居讫黄门侍郞奏请: " 驾进发。" 退复位。  驾动侍卫如常仪。 黄门侍郞千牛将军夹路而 至侍臣上马所黄门侍郞奏请 驾少驻 侍臣上马。 侍中前承制退称曰: "制可。" 黄门侍郞退称曰: "侍臣上马。" 舍人喝: "侍臣再拜上马。" 黄门侍郞奏请 车右升。 侍中承制退称曰: "制可。" 黄门侍郞退复位。 车右再拜升讫。 黄门侍郞奏: "请 驾进发。" 退复位。  驾动鼓吹乐部振作而还至升平门外少驻侍臣下马车右降讫入升平门留守百*疗{僚} 再拜。  驾至仪凤门前如耕籍后颁德音事具别仪。 王移御平辇至兴礼门前留守宰臣 再拜讫。 王入大观殿庭降辇升殿。 阁门赞各祗候枢密以下揖以次退。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08
有司摄事仪。 斋戒。 前享五日凡应享之官散斋三日皆于正寝致斋二日一日于本司一日于享所无本司者于尙书省。 散斋理事如故唯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经秽恶致斋日唯享事得行其余悉断。 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太乐工人俱淸斋一宿于太常司。 前享一日诸卫令其属未后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卫 门。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09
陈设。 前享一日守宫署设太尉亚终献次于东 门外及从享群官次于其侧设馔 于内 东门之外道北南向。 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  坎东西 守坎各四人。 掌牲令具牲牢。 太乐令陈登歌于坛上设轩架于坛南俱北向。 奉礼设门外位太尉亚终献官位于东门之外道南诸享官各位于其后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 设太尉亚终献位于坛下东南西向北上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 御史位二于坛下一于东南西向一于西南东向。 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  律郞位于坛上乐 之西北东向太乐令位于轩架之北北向。 又设献官飮福位于坛上南陛之西北向设望 位于 坎之南北向奉礼赞者位于西南东向南上。 太史令设神位版。 郊社令设神位席。 又设祭器及   如亲享仪。 设洗于南陛东南北向 水在洗东 在洗西南肆 实以巾爵。  后执礼官先入坛下亚终献以下并集肄仪。 谒者引光禄卿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鼎 视涤濯及视牲充 。 光禄卿监取明水火俱还斋所。 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割牲。 祝史以豆取毛血 于馔所遂烹牲。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10
馈享。 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 令帅其属入实尊 及币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 豆  。 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 赞引引御史郊社令诸祝史及令史斋郞入自东门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各就位。 赞引引御史诸祝史诣坛东陛升御史行扫除于上令史扫除于下讫复位。 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俱就门外位太乐令帅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北武舞立于悬南道西。 谒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司空再拜讫。 谒者引司空诣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复位。 谒者赞引各引享官入就位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先拜者不拜。 谒者进太尉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律郞  伏举麾兴工鼓 轩架奏姑洗宫凝安之曲三成偃麾  乐止。 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 谒者引太尉诣坛自南陛升北向立登歌作大簇宫明安之曲。 祝史以币授太尉太尉诣帝神农氏座前北向 奠 伏兴少退再拜讫。 退就西方东向立配座祝史以币授太尉。 太尉诣后稷氏座前东向 奠 伏兴少退再拜讫登歌止。 谒者引太尉降自南陛复位。 初众官再拜斋郞各奉毛血豆立于门外于登歌止以次入各由其陛升诸祝史迎取于坛上俱进奠神座前。 初太尉升奠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各陈于 门外。 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帝神农氏之俎太官令引馔入俎初入门轩架奏大簇宫 安之曲馔至陛乐止。 祝史进 彻毛血之豆自东陛授斋郞以出。 司徒升自南陛进奠俎于帝神农氏座前配座祝史一时奠俎。 神农氏之馔升自南陛配座之馔升自东陛祝史迎取于坛上各设于神座前。 设讫谒者引司徒降复位太官令退复位。 谒者引太尉诣 洗 手 手斋郞以 取爵授太尉。 太尉取爵于 洗爵拭爵以授斋郞。 *齐{斋}郞受爵 以授祝史祝史受 取爵置尊所 上。 谒者引太尉自南陛升坛诣帝神农氏尊所登歌作大簇宫成安之曲太尉取爵于 祝史去 。 太尉酌牺尊之醴齐诣帝神农氏座前 奠爵 伏兴少退北向立乐止。 祝史持祝版进神座右东向 读祝文讫登歌作。 太尉再拜祝史奠版于 太尉拜讫乐止。 太尉诣后稷氏尊所酌献乐作止并如神农氏唯太尉东向立太祝北向读祝文为异。 谒者引太尉诣飮福位北向立祝史各以爵酌 福酒合 一爵。 一祝史持爵进太尉之右西向立。 太尉再拜受爵 祭酒 酒奠爵。 祝史各持俎进 神座前 肉合 一俎上。 又以 进 黍稷饭合 一 以次授太尉太尉以授斋郞取爵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太尉 伏兴再拜讫谒者引太尉降复位。 文舞退轩架奏大簇宫崇安之曲出讫乐止。 武舞进轩架奏大簇宫崇安之曲舞者立定乐止。 初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太常卿诣 洗斋郞以 取爵授太常卿。 太常卿 手洗爵以授斋郞斋郞传授祝史。 谒者引太常卿自东陛升坛诣帝神农氏尊所轩架奏大簇宫武安之曲武舞作乡乐交奏。 祝史去 太常卿酌象尊之 齐诣神座前北向奠爵讫 伏兴小退北向再拜次诣后稷氏前酌献如上仪讫乐止。 谒者引太常卿诣飮福位北向立。 祝史各以爵酌 福酒合置一爵一祝史持爵进太常卿之右西向立。 太常卿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受虚爵复于 太常卿兴再拜谒者引太常卿降复位。 初太常卿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诣 洗 洗讫升酌 齐终献如亚献之仪。 乐止降复位登歌作大簇宫肃安之曲。 祝史各进 彻豆兴还尊所乐止。 奉礼曰: "赐 。" 在位者皆再拜飮福者不拜。 送神轩架奏姑洗宫凝安之曲乡乐交奏。 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 谒者引太尉诣望 位奉礼帅赞者转就 坎西南位。 初送神乐毕祝史各执 进神座前 取币斋郞以俎载牲体黍稷饭爵酒各由其陛降坛北行 于坎。 奉礼曰: "可 。" 坎东西各四人 土半坎奉礼白: "礼毕。" 谒者赞引各引太尉以下诸享官以次出。 初白礼毕奉礼帅赞者赞引引御史祝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讫出自东门工人二舞以次出。 祝版燔于斋坊。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11
成宗二年正月乙亥王亲耕籍田祀神农配以后稷籍田之礼始此。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12
显宗二十二年正月王亲耕籍田赦流罪以下。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13
仁宗二十二年正月乙亥亲耕籍田王五推诸王三公七推尙书列卿九推。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籍田-014
恭愍王八年六月辛卯御史台上言: "凡祭醮者不犯僧尼蒙益享应。 今籍田享官因祭坛无宇宿于甑山寺当祭之时出而行之恐神明之不格。 宜令都评议使给材瓦于太常寺构祭厨及斋宿之室约日为之可也。" 从之。 十九年三月乙巳王欲躬耕籍田令有司讲求仪注以仪物未备命守侍中李仁任摄行。 仁任祭讫遂行耕籍之礼。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先蚕-000
先蚕。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先蚕-001
○先蚕坛方二丈高五尺四出陛 坎在内 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取足容物。 享日季春吉巳祝版称'高丽国王王某敢明告。' 币以黑长丈八尺。 牲牢豕一。 献官太常卿为初献礼部郞中为亚献太常博士为终献。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先蚕-002
享仪。 斋戒。 同先农摄事仪。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先蚕-003
陈设。 前享一日守宫署设太常卿礼部郞中太常博士次于东 门外从享群官次于其侧设馔 于内 东门之外道北南向。 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  坎东西置守坎各四人。 掌牲令具牲牢。 太乐令陈登歌于坛上设轩架于坛南俱北向。 奉礼设门外位三献官位于东门之外道南诸享官各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北向西上。 设三献官位于坛下东南西向北上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 御史位于坛下东南西向。 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  律郞位于坛上乐 之西北东向太乐令位于轩架之北北向。 又设献官飮福位于坛上南陛之西北向设望 位于 坎之南北向。 奉礼赞者位于西南东向南上。 郊社令设神位席以莞。 太史令设先蚕舒陵氏神位版于坛上北方南向又设祭器皆藉以席。   各二并居前 实稻粱在左粱在稻前。  实黍稷在右稷在黍前。 * 三在 豆*闲实大羹。  三在* 前实以羹加芼滑。  十在左为三行右上第一行干枣形 鱼 白 第二行鹿脯榛实黑 第三行菱仁 仁栗黄。 豆十在右为三行左上第一行芹*   脾析菁 第二行    鱼 第三行豚拍鹿   。 俎一在 豆*闲载牲体。 木爵三在 豆南每爵有 又豆一在 南实毛血。 牺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象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山 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为二重在神位前稍东北向西上。 尊加勺 有 以置爵。 币 设于尊所祝 在豆南。 设洗于东陛东南北向 水在洗东 在洗西南肆 实以巾爵。  后执礼官先入坛下亚终献以下并集隶仪。 谒者引礼部郞中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鼎 视涤濯及视牲充 礼部郞中监取明水火俱还斋所。 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割牲。 祝史以豆取毛血 于馔所遂烹牲。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先蚕-004
馈享。 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各服其服。 郊社令良 令帅其属入实尊 及币。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 豆  。 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 赞引引御史郊社令祝史及令史斋郞入自东门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 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各就位。 赞引引御史祝史诣坛自东陛升御史行扫除于上令史扫除于下讫复位。 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俱就门外位。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入就位。 谒者引礼部郞中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郞中再拜讫。 谒者引郞中诣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复位。 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以次入就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先拜者不拜。 谒者进太常卿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律郞  伏举麾兴工鼓 轩架奏姑洗宫格安之曲三成偃麾  乐止。 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 谒者引太常卿诣坛自东陛升北向立登歌作南吕宫容安之曲。 祝史以币授太常卿太常卿诣先蚕氏座前北向 奠 伏兴少退再拜讫登歌止。 谒者引太常卿降复位。 初众官再拜斋郞奉毛血豆立于门外于登歌止奉豆以入由南陛升祝史迎取于坛上进奠神座前。 初太常卿升奠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外太常卿旣奠币降复位太官令奉俎引馔外俎初入门轩架奏南吕宫 安之曲馔至陛乐止。 祝史进 彻毛血豆授斋郞斋郞奉豆出。 太官令升自南陛进奠俎于神座前馔升祝史迎奠于神座前设讫太官令降自东陛复位。 谒者引太常卿至 洗 手 手斋郞以 取爵立洗西。 太常卿洗爵拭爵以授斋郞斋郞以 受爵诣南陛以授祝史祝史受 取爵置于尊所 上。 谒者引太常卿自东陛升坛诣尊所登歌作南吕宫和安之曲。 祝史去 太常卿酌牺尊之醴齐诣神座前 奠爵 伏兴少退北向立乐止。 祝史持祝版进神座右东向 读祝文讫登歌作。 太常卿再拜祝史奠版于 太常卿拜讫乐止。 谒者引太常卿诣飮福位北向立祝史以爵酌 福酒进太常卿之右西向立。 太常卿再拜受爵 祭酒 酒奠爵。 祝史持俎进 神座前 肉。 又以 进 黍稷饭以次授太常卿。 太常卿受以授斋郞取爵遂飮卒爵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太常卿 伏兴再拜讫谒者引太常卿降复位。 文舞退轩架奏南吕宫桓安之曲出讫乐止。 武舞进轩架奏南吕宫桓安之曲舞者立定乐止。 初太常卿将复位谒者引礼部郞中诣 洗 洗如上仪讫。 谒者引郞中升坛诣尊所轩架奏南吕宫歆安之曲武舞作乡乐交奏。 祝史去 郞中酌象尊之 齐奠爵讫 伏兴少退北向再拜乐止。 谒者引郞中诣飮福位北向立祝史以爵酌 福酒进郞中之右西向立。 郞中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郞中兴再拜讫谒者引郞中降复位。 初亚献将毕谒者引太常博士诣 洗升酌 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 降复位次祝史进 彻豆兴还尊所奉礼曰: "赐 。"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已受福者不拜。 送神轩架奏姑洗宫靖安之曲乡乐交奏。 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 谒者引太常卿诣望 位奉礼帅赞者转就 坎西南位。 初送神乐毕祝史执 进神座前 取币降自南陛西行 于坎奉礼曰: "可 。" 坎东西各四人 土半坎奉礼白: "礼毕。" 谒者赞引各引太常卿以下诸享官以次出。 初白: "礼毕。" 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御史祝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讫出自东门工人二舞以次出。 祝版燔于斋坊。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00
文宣王庙。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01
○文宣王庙 坎在殿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 释奠日仲春仲秋上丁神位文宣王设位于殿上北壁当中南向以 国公颜回配琅* 公闵损东平公 耕下 公 雍临淄公宰予 伯曾参并东壁。 黎阳公端木赐彭城公 求河内公仲由丹阳公言偃河东公卜商邹国公孟轲并西壁。 文昌侯崔致远弘儒侯薛聪并南壁。 颖昌侯 孙师金乡侯澹台灭明单父侯宓不齐任城侯原宪高密侯公冶长汶阳侯南宫 北海侯公晳哀莱芜侯曾点曲阜侯颜无繇 商侯商瞿共城侯高柴平与侯漆雕开寿长侯公伯寮 阳侯司马耕益都侯樊 巨野侯公西赤平阴侯有若东阿侯巫马施南顿侯陈亢千乘侯梁 阳谷侯颜辛临沂侯 儒诸城侯 季沐阳侯伯虔枝江侯公孙龙新息侯秦寗甄城侯秦商 阳侯漆雕 雷泽侯颜骄高苑侯漆徒父上 侯壤驷赤长山侯林放邹平侯商泽成纪侯石作蜀当阳侯任不齐毛平侯公良孺文登侯申 上蔡侯曹 济阳侯奚容箴 阳侯句井强淄川侯申党并东 。 卽墨侯公袒句兹厌次侯荣期成武侯县成南华侯左人  原侯燕伋 山侯郑国华亭侯秦非临汉侯施常济阳侯颜会博昌侯步叔乘寃句侯颜之仆内黄侯 瑗博平侯叔仲会堂邑侯颜河林虑侯狄墨高堂侯 巽 城侯孔患临 侯公西举如徐城侯公西箴阳平侯琴张中都伯左丘明兰陵伯荀 临淄伯公羊高 陵伯谷梁赤乘氏伯伏胜莱芜伯高堂生考城伯戴胜乐寿伯毛 曲阜伯孔安国彭城伯刘向仲牟伯郑众成都伯杨雄维氏伯杜子春扶风伯马融良乡伯卢植高密伯郑玄荣阳伯服虔 阳伯贾逵任城伯何休司空王肃偃师伯王弼司徒杜预新野伯范寗 西 。 祝版称'高丽国王王某。' 谨遣某官臣姓名敢明荐。 币以白长丈八尺。 牲牢正配位各豕一从享位共豕二。 献官释奠祭酒为初献司业为亚献博士为终献。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02
视学酌献仪。 陈设。 视学前一日所司洒扫庙殿及学堂之内外。 尙舍局帅其属设大次于庙殿东门之外南向又设王太子次于大次之南。 守宫设宰臣枢密以下次于国子监门内外皆量地之宜。 其日执礼官阁门设从驾官班于殿下如常视朝仪。 有司设祭器于文宣王神座前左 一实以鹿脯右豆一实以鹿 。 爵一在 豆南牺尊一加 上在殿上前楹东南加勺实以淸酒。 设香炉于神座前。 又设配享及从享位各左 一实以鹿脯右豆一实以鹿 。 爵一在 豆南共设象尊四一设殿上前楹东一设前楹西其二分两  加 俱加勺。 尙舍局又设王位于敦化堂上稍北当中南向又设小次于王座东北。 又设王太子座于王座东南西向设讲书官座于王座西近南东向设宰臣座于王太子之后近南西向北上。 设枢密座于讲书官座西当宰臣座东向北上。 又设侍臣座于宰臣枢密之后俱重行东西相向北上。 阁门设王太子及臣僚班于堂下如常仪。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03
酌献。 其日王服绛纱袍乘辇将至国子监执礼官本监幷学官学生奉迎于路左。 车驾至权停执礼监学官诸生皆再拜讫。 车驾由监门入降辇入大次执礼官太常博士太常卿立大次前西向北上。 阁门引王太子及宰臣枢密以下侍从官幷本监长贰各入诣殿下位又引博士以下学官及诸生于殿门内皆重行北向东上立定阁门报班齐。 太常卿进大次前 伏 奏: "请行酌献之礼。" 奏讫 伏兴。 王服 袍出大次太常博士太常卿前导入自东门升自东阶诣至圣文宣王神座前北向立太常卿奏: "请再拜。" 王再拜。 通事舍人赞: "拜!" 王太子及宰臣枢密以下凡在位者皆再拜。 太常卿奏: "请上香。" 王上香。 近臣赞酌酒王诣先圣神座前北向 奠讫 伏兴。 太常卿奏: "请再拜。" 王再拜通事舍人赞: "拜!" 王太子以下凡在位者皆再拜。 太常卿前导王降自东阶还大次。 监官学官分诣配享及从享位酌献如仪。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04
视学。 左右 分献讫太常卿 奏: "礼毕。" 王改服出大次。 太常卿前导至敦化堂入小次侍臣及监学官诸生各立于堂下东西相向。 阁门报班齐王出次升座仗卫奏山呼讫阁门官以次分引王太子及宰臣枢密入就位立定。 通事舍人赞: "拜!" 王太子宰枢以下凡在位者皆再拜。 阁门使进诣王座前承旨降诣王太子之右西向宣曰: "升堂。" 舍人赞: "拜!" 王太子宰枢及侍臣皆再拜分左右升堂各就座后立侍臣不应升堂者分立东西廊。 舍人引讲书官就阶下北向位阁门使宣曰: "升堂。" 舍人赞: "拜!" 讲书官再拜由西阶升堂立于座后。 又引监学官诸生就北向位。 舍人赞: "拜!" 监学官诸生皆再拜分立于东西廊皆北上。 内侍官进书案牙签执经官以经稍前进于案上讫退。 舍人宣曰: "各就座。" 上下在位者皆再拜就座讲书官又再拜就座。 讲书毕舍人曰: "可起。" 群官皆起降阶就位立定。 舍人引讲书官就拜位赞: "拜!" 讲书官再拜进步致辞退复位再拜舞蹈又再拜讫舍人引西出。 又舍人赞: "拜!" 王太子及宰枢以下皆再拜班首出行陈贺讫还位。 舍人赞: "拜!" 在位官皆再拜舞蹈又再拜。 监官学官学生陈贺亦如之。 拜讫学生无舞蹈。 阁门使传宣: "就座赐茶。" 舍人赞: "拜!" 王太子宰枢以下群官及监学官学生皆再拜讫王太子以下群官升堂各就座后立舍人称: "各就座。" 王太子以下皆就座。 赐茶毕监学官学生于庭下立受茶舍人引降阶就位舍人赞: "拜!" 王太子及宰枢以下群官及监学官学生皆再拜讫舍人分引以次出。 王降座还大次乘舆还内如来仪。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05
仲春仲秋上丁释奠仪。 斋戒。 前享五日凡应享之官散斋三日皆于正寝致斋二日一日于本司一日于享所无本司者于尙书省。 监官学官学生及太乐工人俱淸斋一宿监学官于本司学生于各斋乐工于太常司。 散斋理事如故唯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经秽恶致斋唯享事得行其余悉断。 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前享一日诸卫令其属。 未后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卫殿门。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06
陈设。 前享二日国子监帅其属扫除殿之内外。 守宫设献官以下次于国子监量地之宜。 太乐令陈登歌之乐于殿阶上设轩架之乐于殿庭俱北向。 前享一日有司设祭器皆藉以席先圣神位前  各二 实稻粱在左粱在稻前 实黍稷在右稷在黍前并居前。 * 三在 豆*闲实以大羹 三在* 南实以羹加芼滑。  十在左为三行右上第一行干枣形 鱼 白 第二行鹿脯榛实黑 第三行菱仁 仁栗黄。 豆十在右为三行左上第一行芹   脾析菁 第二行    鱼 第三行豚拍鹿   。 俎一在 豆*闲载豕牲爵三在 豆南每爵有 。 又豆一在俎南实以毛血。 牺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象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山 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为二重在殿内神位之左稍南北向西上加勺 尊皆有 以置爵。 币 设于尊 之所祝 在神座之右先师配座前亦如之。 尊 在神座之左东向北上。 又设诸从享位各 二在左一实栗黄在前一实鹿脯次之。 豆二在右一实菁 在前一实鹿 次之。 俎一在 豆*闲载豕牲。   各一在 豆*闲 居前 实稷 实黍。 爵三在 豆南每爵有 。 从享位礼器殿上及两 并同。 殿上从享东西及南位各牺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象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皆在神位之左两 各设牺尊四二实明水二实醴齐象尊四二实明水二实 齐。 又设洗于东阶东南北向 水在洗东 在洗西南肆 实以巾爵执尊   者各位于尊   之后。 奉礼设门外位三献官位于东门之外道南分献官执事者在其后监官学官在献官东南俱重行北向西上。 又设三献官位于殿庭东阶东南分献官执事者各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御史位于东阶下西向令史陪其后。 监官学官位于西阶西南学生位于学官之后俱重行东向北上。 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 设 律郞位于殿上乐 之西东向太乐令位于轩架之北北向设献官飮福位于殿上东阶之东西向。 又设望 位于殿东北当 坎西向又设奉礼赞者位于 坎东北南向东上。  后执礼先入殿庭亚终献官以下行事执事官 执肄仪。 谒者引司业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鼎 视涤濯及视牲充 俱还斋所太官令监取明水火。 享日未明十五刻帅宰人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其牲正座及先师配座俎皆升左 体。 其余析分余体升之。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07
馈享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各服祭服诸从享监官学官学生各服其服郊社令良 令各帅其属入实尊 及币。 太官令帅其属实诸 豆  。 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及祝史令史与执尊   者入自东门当阶*闲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各就位。 赞引引御史祝史诣东阶升殿御史行扫除于上令史扫除于下讫引就位。 谒者赞引各引享官及从享监学官等就门外位学生皆入就门内位。 太乐令率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北武舞立于悬南道西。 未明一刻谒者引司业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司业再拜讫。 谒者引司业诣东阶升殿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复位。 初司业行乐悬谒者赞引各引享官及监学官以次入就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先拜者不拜。 谒者进祭酒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律郞  伏举麾兴工鼓 轩架奏姑洗宫凝安之曲三成偃麾  乐止。 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 祝史各 取币于 立于尊所。 谒者引祭酒升自东阶诣先圣神座前北向立登歌作夹锺宫明安之曲。 仲秋奏南吕宫。 祝史以币授祭酒祭酒北向 奠先圣神座前 伏兴少退北向再拜讫。 诣先师配座前东向立祝史以币授祭酒祭酒东向 奠先师配座 伏兴少退东向再拜讫登歌止谒者引祭酒降复位。 初众官再拜讫斋郞各奉毛血豆立于东门外于登歌止奉毛血升自东阶祝史迎取于阶上各进奠于先圣先师座前退立于尊所。 初祭酒升奠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祭酒旣奠币降复位太官令奉俎引馔入。 俎初入门轩架奏无射宫 安之曲馔至阶乐止。 祝史各进 彻毛血之豆授斋郞斋郞奉豆出。 太官令升自东阶进奠俎于先圣神座前配座祝史一时奠俎讫馔升祝史迎取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 设讫太官令降复位祝史还尊所。 谒者引祭酒诣 洗 手 手斋郞以 取爵授祭酒祭酒洗爵拭爵以授斋郞。 斋郞以爵 授祝史祝史受 取爵置尊所 上。 谒者引祭酒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登歌作夹锺宫成安之曲仲秋奏南吕宫祭酒取爵于 祝史去 。 祭酒酌牺尊之醴齐进诣先圣神座前北向 奠爵 伏兴少退北向立乐止。 祝史持祝版进神座右东向 读讫登歌作祝史奠版于 祭酒再拜讫乐止。 又诣先师酒尊所登歌作夹锺宫成安之曲祝史去 祭酒酌醴齐进诣先师配座前东向 奠爵 伏兴少退东向立乐止。 初祭酒洗爵升殿讫分献官从升。 祭酒献配位讫琅* 公以下及左右 分献官酌献亚终献亦如之。 祝史持祝版进先师配座之右南向 读讫乐作祝史奠版于 祭酒再拜讫乐止。 谒者引祭酒诣飮福位西向立祝史各以爵酌 福酒合 一爵一祝史持爵进祭酒之左北向立。 祭酒再拜受爵 祭酒 酒奠爵。 祝史各以俎进 神座前 肉共 一俎上又以 取黍稷饭共 一 以次授祭酒祭酒受以授斋郞取爵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祭酒 伏兴再拜讫。 谒者引祭酒降复位。 文舞出轩架奏无射宫崇安之曲出讫乐止。 武舞入轩架奏无射宫崇安之曲舞者立定乐止。 初祭酒将复位谒者引司业诣 洗 手洗爵以授斋郞斋郞传授祝史。 谒者引司业诣先圣酒 所轩架奏无射宫武安之曲。 武舞作乡乐交奏。 祝史去 司业酌象尊之 齐诣神座前北向奠爵 伏兴少退北向再拜讫又诣先师配座前酌献如上仪少退东向再拜讫乐止。 谒者引司业诣飮福位西向立祝史各以爵酌 福酒合 一爵。 一祝史持爵进司业之左北向立。 司业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司业兴再拜谒者引司业降复位。 初司业献将毕谒者引博士诣 洗 洗升酌 齐终献如亚献之仪。 乐止降复位分献官 降复位。 次祝史各进 彻豆兴还尊所。 奉礼曰: "赐 。" 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已受福者不拜。 送神轩架奏姑洗宫凝安之曲乡乐交奏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乐一成止。 谒者引祭酒诣望 位奉礼帅赞者转就 坎东北南向东上。 初在位者将拜祝史各执 进神座前取币降自西阶以币 于坎讫奉礼曰: "可 。" 坎东西各四人 土半坎。 奉礼白: "礼毕。" 谒者赞引各引祭酒以下诸享官以次出。 初白: "礼毕。" 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御史祝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讫。 赞引引出监学官学生及工人二舞以次出。 其祝版燔于斋坊。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08
宣宗八年九月庚戌礼部奏: "国学壁上图 七十二贤其位次依宋国子监所赞名目次第其章服皆仿十哲。" 从之。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09
肃宗六年四月癸巳国子监奏: "文宣王庙左右廊新 六十一子二十一贤请从祀于释奠。" 从之。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10
睿宗九年八月乙卯王诣国学酌献于先圣先师御讲堂命翰林学士朴升中借大司成讲说命三篇百官及生员七百余人立庭听讲各进歌颂御制诗一首宣示左右令各和进。 十一年七月追赠新罗执事省侍郞崔致远内史令从祀先圣庙庭。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11
忠宣王三年二月丁巳释奠祭酒司业皆不至博士兼行三献。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12
忠定王三年八月丁丑释奠唐人林巨不知礼以祝板为误别取板使成均官书之不押于王而行之。 薛聪崔致远削去不享。 牲本牛一羊一去牛用羊二。
#高丽史62卷-志16-礼4-吉礼中祀-文宣王庙-013
恭愍王十二年八月丁酉释奠博士以下无有一人唯明经博士学谕各一人而已。 十六年七月庚子移文宣王塑像于崇文馆文武百官冠带侍卫。 十八年八月丁卯命三司右使李穑释奠于文庙自辛丑播迁之后礼文废坠释采之仪不中法式。 穑考正其失选诸生为执事肄仪三日礼度可观。 二十二年三月始命复行朔望祭自十年南迁以后废而不行今复举之八月丁亥释奠以节气用仲丁。 二十三年二月丁未释奠以日食用仲丁。
志卷第十六。
#高丽史63卷-志17-00-00-00-000
志卷第十七。 高丽史六十三。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63卷-志17-礼5-00-00-000
礼五。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00-000
吉礼小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000
风师雨师雷神灵星[久雨则 祭国门]。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001
○风师坛高三尺广二十三步四出陛燎坛在内 之外二十步丙地广五尺户方二尺开上南出。 在国城东北令昌门外立春后丑日祀之。 祝版称'高丽国王臣王某敢明告。' 牲牢豕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002
雨师及雷神同坛。 高三尺四出陛。 燎坛在内 之外二十步丙地广五尺方二尺开上南出。 在国城内西南月山立夏后申日 祀之。 祝版称'高丽国王臣王某敢明告。' 牲牢豕各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003
灵星坛高三尺周八步四尺四出陛。 燎坛在内 之外二十步丙地广五尺户方二尺开上南出。 立秋后辰日祀之。 祝版称'高丽国王臣王某敢明告。' 牲牢豕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004
祀仪。 前祀三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致斋一日于祀所。 前祀一日郊社令太官令先到祀所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内外积柴于燎坛上太官令具牲牢及办馔具。 守宫设祀官行事执事次于祀所。 奉礼设祀官以下行事位于坛东陛之南西向北上设奉礼位于祀官西南赞者在南差退俱西向。 未后一刻郊社令设神位板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莞设祝板于神座之右加 上设币 于樽 之所设樽 于坛上东南藉以席设洗于南陛东南北向 在洗东 在洗西南肆 实以巾爵。 太官令帅宰人割牲遂烹牲。 祀日丑前五刻太官令入实馔左八 以右为上为三行。 第一行形 鱼 ; 第二行榛实干枣栗黄; 第三行鹿脯菱仁 仁。 右八豆以左为上为三行。 第一行芹菹 菹; 第二行菁菹 菹葵菹; 第三行  鱼 鹿 。 俎一载牲体。  二在左实以稻*梁{粱};  二在右实以黍稷。 良 令入实樽 太樽二着樽二山 二太樽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着樽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山 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 丑前七刻祀官各服其服就门外位。 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再拜。 赞引引祝史斋郞入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祝史以下皆再拜讫祝史升自东陛立于樽所。 谒者引祀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讫谒者引献官诣洗位。 斋郞以 取爵授献官献官洗爵讫斋郞以 受爵诣陛授祝史祝史受置樽所。 谒者引献官升诣神位前北向立。 祝史以币授献官献官受币北向 奠于神座前 伏兴再拜诣樽所。 祝史去 献官酌醴齐诣神位前北向 奠爵 伏兴。 祝史持祝板诣神座右 读祝文讫献官再拜。 二献三献酌 齐如初仪讫祝史以爵酌福酒进献官之右西向立献官再拜 祭酒飮卒爵祝史受虚爵复于 献官 伏兴再拜谒者引复位。 祝史进彻豆兴奉礼曰: "赐祚!" 众官再拜飮福者不拜。 赞者引献官就望燎位南向立。 祝史诣神座前取币祝板斋郞以俎载牲体黍稷饭爵酒降坛诣燎坛上燔之。 火燎半柴奉礼曰: "礼毕。" 谒者赞引各引祀官以次出。 祝史斋郞俱复执事位。 奉礼曰: "再拜!" 祝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 太官令帅其属收彻礼馔乃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风师雨师雷神灵星-005
 祭国门仪。 前祭三日诸祭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致斋一日于祭所前祭一日郊社令扫除祭所太官丞先具酒脯 。 其日质明郊社丞帅其属设神座皆内向设酒樽于神座之左设 洗及 于酒樽之左俱内向并实以巾爵。 奉礼设献官位于洗位之左右向执事者于其后皆以近神为上。 郊社丞与良 之属入实酒樽太官令监设馔物。 献官以下俱就位立定谒者赞: "拜!" 献官以下皆再拜。 祝史与执樽   者各就位。 太官丞出诣馔所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太官丞引馔入祝史 迎设于神座前讫。 太官丞以下还本位。 谒者引献官诣洗位 手洗爵诣樽所酌酒进神座前 奠爵 伏兴少退向神座 祝史持板进神座之右 读祝文讫。 献官再拜祝史 奠版于  伏兴还樽所亚终献如初献仪但不读祝文。 三献讫祝史以爵酌福酒立于献官之右献官再拜受爵 祭酒三祭于地遂飮卒爵再拜讫。 谒者引还本位祝史进 彻豆 伏兴还樽所祝史与执樽   者俱复位。 谒者赞: "拜!" 献官以下皆再拜。 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礼毕。" 遂引献官以下出。 祝板燔于斋所。 若雨止报祠用少牢。 靖宗五年正月辛丑祭雨师非时日也。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马祖-000
马祖。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马祖-001
○马祖坛广九步高三尺四出陛。  二十五步。 燎坛在神坛丙地广五尺户方二尺开上南出。 仲春择吉祀之。 祝版称'高丽国王谨遣某官姓名敬祭。' 牲牢豕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马祖-002
祀仪。 前祀三日诸预祀之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无本司者宿尙书省。 致斋一日于祀所。 前祀一日守宫设祀官次于斋坊。 郊社令积柴于燎坛上。 太官令具小牢之馔。 祀日未明二刻太史郊社令升设马祖天驷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莞。 奉礼设献官位于坛东南执事位又于东南俱西向北上。 设奉礼位于献官西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 又设奉礼赞者位于燎坛东北俱西向北上。 设望燎位于燎坛北南向郊社令设酒尊于坛上东南隅北向。 设洗位于坛下东南北向。 设币 于尊所未明一刻献官以下各服其服郊社良 令入实酒尊及币。 质明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祝史斋郞与执尊   者入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祝史以下俱再拜祝史升自东陛诣尊所。 谒者引献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俱再拜。 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太官令出诣馔所祝史 取币于 兴立于尊所。 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神座前北向立祝史奉币东向授献官。 献官受币进北向 奠于神座 伏兴少退再拜。 谒者引献官还本位。 太官令引馔入自南陛升祝史迎引于坛上设于神座前讫太官令降复位祝史还尊所。 谒者引献官诣洗位 手洗爵讫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酒尊所酌酒祝史赞酌。 献官进神座前北向 奠爵 伏兴少退北向立。 祝史持祝板进神座之右东向 读祝文讫兴献官再拜。 祝史奠板于  伏兴还尊所。 亚终献如初献仪。 三献讫祝史以爵酌福酒进献官之右西向立献官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 献官 伏兴祝史以俎进 神座前 肉以授献官献官 受以授斋郞献官再拜。 谒者引献官降自南陛还本位祝史进 彻豆 伏兴还尊所。 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已飮福受 者不拜。 谒者引献官就望燎位南向立。 奉礼又帅赞者退立于燎坛东北。 祝史进神座前 取制币祝版爵酒又以俎载牲体黍稷饭兴降自南陛当燎坛东南行自南陛登燎坛以币酒祝版馔物置柴上讫。 奉礼曰: "可燎。" 东西各二人以炬投坛上。 火半柴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礼毕。" 遂引献官以下出。 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祝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祝史以下皆再拜。 赞引引出。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先牧马社马步-000
先牧马社马步。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先牧马社马步-001
○先牧马社马步坛各广九步高三尺四出陛。   二十五步。  坎皆在神坛之壬地南出陛。 方深取足容物。 享日先牧仲夏马社仲秋马步仲冬 择吉。 神位各设于坛上北方南向席皆以莞。 祝版称'高丽国王谨遣某官姓名敬祭。' 牲牢各豕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先牧马社马步-002
享仪。 前享三日应享之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 无本司者宿尙书省。 致斋一日于享所。 前享一日郊社令扫除坛之内外。 太官令具少牢之馔。 享日未明二刻太史令郊社令设神座奉礼设献官位于坛东南执事位于献官东南俱西向北上。 设奉礼位于献官西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 郊社令设酒 于坛上东南隅北向。 设洗位于坛下东南北向。 未明一刻享官以下各服其服。 郊社良 令入实酒尊及币。 质明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再拜赞引引祝史与执尊   者入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祝史以下俱再拜。 祝史升自东陛立于尊所。 谒者引献官以下入就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太官令出诣馔所祝史 取币于 兴立于尊所。 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神座前北向立祝史奉币东向授献官。 献官受币进 奠于神座。  伏兴少退北向再拜谒者引献官还本位。 太官令引馔升自南陛祝史迎设于神座前讫。 太官令降复位祝史还尊所。 谒者引献官诣洗位 手洗爵讫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诣酒尊所酌酒。 祝史赞酌。 献官进神座前 奠爵 伏兴少退北向立祝史持版进神座右东向 读祝文讫。 献官再拜祝史 奠版于  伏兴还尊所。 亚终献如初献之仪。 三献讫祝史以爵酌福酒进献官之右西向立献官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 献官 伏兴祝史以俎进 神座前 肉以授献官。 献官 受以授斋郞献官再拜。 谒者引献官降自南陛还本位祝史进 彻豆 伏兴还尊所。 奉礼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已飮福受 者不拜。 谒者引献官就望 位北向立奉礼帅赞者就 坎西南东向立。 祝史进神座前 取币爵酒又以俎载牲体黍稷饭兴降自南陛以币酒馔置于坎讫。 奉礼曰: "可 。" 东西各二人 土半坎谒者进献官之左白: "礼毕。" 遂引献官以下出。 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祝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祝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 其祝版燔于斋坊。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司寒-000
司寒。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司寒-001
○司寒孟冬及立春藏 春分开 享之。 神位设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莞。 祝版称'高丽国王谨遣某官姓名敬祭。' 牲牢豕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司寒-002
祭仪。 前祭三日诸享官散斋二日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本司。 无本司者宿尙书省。 致斋一日于享所。 前享一日郊社令扫除享所。 守宫陈设如常。 享日未明太官丞具少牢之馔。 郊社令帅其属设酒樽于神座东南设洗位于坛东南北向。 上林令设桃弧棘矢于 室户内之右祭讫遂留之。 奉礼设上林令位于神座东南执事者位又于东南俱重行西向北上。 质明上林令以下各服其服。 郊社良 令入实酒尊太官丞监设馔物。 赞引引祝史与执尊   者先入立于神座前北向俱再拜讫各就位。 赞引引上林令及执事者俱入就位立定。 赞: "拜!" 上林令以下皆再拜。 太官丞出诣馔所赞引进上林令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太官丞引馔入祝史迎引于坛上设于神座前讫。 太官丞还本位。 赞引引上林令诣洗位 手洗爵诣酒尊所。 上林令酌酒进神座前北向 奠爵 伏兴少退北向立。 祝史持版进神座之右东向 读祝文讫兴上林令再拜祝史 奠版于  伏兴还尊所。 亚终献如上仪。 祝史以爵酌福酒进上林令之右西向立上林令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 上林令 伏兴再拜赞引引还本位。 祝史进 彻豆 伏兴还尊所。 祝史与执尊   者俱复位。 赞引赞: "拜!" 上林令以下皆再拜。 赞引进上林令之左白: "礼毕。" 赞引引上林令以下出。 其祝版焚于斋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诸州县文宣王庙-000
诸州县文宣王庙。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诸州县文宣王庙-001
○释奠仪。 斋戒。 前享三日三献官[牧都护知州府郡事则使以下相次为三献官若防御鎭使县令鎭将监务三献官不备则兼摄行事]及诸预享之官散斋二日致斋一日。 散斋皆于正寝。 致斋三献官于厅事预享官各于本司。 散斋理事如故唯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经秽恶。 致斋唯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助敎及生徒皆淸斋一宿于学馆若有乐工则亦淸斋一宿于享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诸州县文宣王庙-002
陈设[行事附]。 前享二日本司扫除庙之内外又为 坎于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 设三献官次于门外随地之宜。 前享一日 后本司帅其属守门。 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向。 设掌事位于三献官东南西向。 设助敎位于西阶西南当掌事位生徒位于助敎之后俱东向北上设赞唱者位于三献官西南西向北上。 助敎以文师差充若无文师则以敎授生徒者代之。 本司掌醴者以学院吏赞礼赞唱者以礼院吏亦闲习礼文者为之。 设望 位于堂之东北当 坎西向赞唱者位于 坎东北南向东上。 祭器之数先圣神座前  各二 实稻粱在左粱在稻前 实黍稷在右稷在黍前并居前 八在左为二行右上。 第一行石盐干鱼干枣栗黄第二行榛仁菱仁 仁鹿脯豆八在右为二行左上。 第一行    菁 鹿 第二行芹     鱼 。 俎一在 豆*闲载豕牲又豆一实毛血在俎前。 木爵三在 豆南每爵有 。  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在神座东南西上加勺。 币 设于  所币以白长丈八尺。 祝 设于神座右先师座亦如之。  在神座之左北上。 又设从享位各 二在左一实栗黄一实鹿脯。 豆二在右一实菁 一实鹿 俎一在 豆*闲载豕牲。   各一在 豆*闲并居前 实稷 实黍。 爵三在 豆南每爵有  四分左右二实明水二实醴齐。 又设洗于东阶之东 水在洗东加勺 在洗西南肆 实以巾爵。 享日未明烹牲于厨。 祝以豆一取毛血。 夙兴掌馔者实祭器。 质明诸享官及生徒各服其服。 本司帅掌事者入实尊 及币祝版各 于 。 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  洗者入立于庭重行北向西上立定。 赞唱者曰: "再拜!" 祝以下皆再拜。 执尊  洗者各就位。 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各立于尊所。 三献官将至助敎生徒并入就位。 三献官至门外次改服出次赞礼者引三献官以下诸享官以次入就位立定赞唱者曰: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赞礼者进初献官之左北向白: "请行事。" 退复位。 本司帅执馔者奉馔陈于门外。 赞礼者引献官升自东阶诣先圣神座前北向立。 祝 取币东向授初献官初献官北向 奠于先圣神座 伏兴少退再拜讫又诣先师配座前东向立。 祝以币北向授初献官初献官东向 奠于先师座 伏兴少退再拜讫赞礼者引降复位。 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 设讫本司与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赞礼者引初献官诣 洗 手洗手洗爵拭爵讫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去 献官酌醴齐诣先圣神座前北向 奠讫 伏兴少退立。 祝持祝版进神座之右东向 读讫初献官再拜祝 奠版于 兴还尊所。 初献官又诣先师尊所执尊者去 献官酌醴齐诣先师配座前东向 奠爵 伏兴以次诣左右从享位酌献讫诣配座前东向立[东西 分献。]。 祝持祝版进配座之左北向 读讫初献官再拜。 祝 奠版于 兴还尊所。 赞礼者引初献官诣飮福位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 一爵一祝持爵进初献官之左北向立初献官再拜受爵 祭酒 酒奠爵 伏兴。 祝各持俎进 神座前 肉共置一俎上又以 取稷黍饭共置一 以次授初献官每受以授执馔者取爵遂飮卒爵。 祝进受虚爵复于 初献官兴再拜赞礼者引降复位赞礼者引亚献官诣 洗 手洗爵升献并如初献之仪讫赞礼者引亚献官诣飮福位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亚献官之左北向立亚献官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进受虚爵复于 亚献官兴再拜。 赞礼者引亚献官降复位。 初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官诣洗升献如亚献之仪讫降复位。 祝各进神座前 彻豆兴还尊所。 赞唱者曰: "赐 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已受福者不拜送神赞唱者曰: "众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赞礼者进献官之左白: "请望 。" 引就望 位西向立。 赞唱者转就 坎东北位。 初在位者将拜祝各以 进神座前 取币降自西阶就 坎以币 于坎讫赞唱者曰: "可 。" 坎东西各二人 土半坎赞礼者白: "礼毕。" 遂引初献官以下诸享官以次出。 祝与执尊  洗者俱复庭下位北向立。 赞唱者曰: "再拜!" 祝以下俱再拜讫出。 祝版燔于斋坊。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大夫士庶人祭礼-000
大夫士庶人祭礼。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大夫士庶人祭礼-001
○文宗二年七月壬寅制: "大小官吏四仲时祭给暇二日。"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大夫士庶人祭礼-002
恭让王二年二月判: 大夫以上祭三世六品以上祭二世七品以下至于庶人止祭父母 立家庙朔望必奠出入必告。 四仲之月必享食新必荐忌日必祭。 当忌日不许骑马出门接对宾客其俗节上坟许从旧俗。 时享日期一二品每仲月上旬三四五六品仲旬七品以下至于庶人季旬。 八月庚申朔颁行士大夫家祭仪。 四仲月祭曾祖考 祖考 考 三代嫡长子孙主祭众子孙亲伯叔父及子孙堂伯叔祖及子孙 于主祭家与祭与祭者之祖考不得与享此祭者则别作神主各于其家奉祀。 嫡长子孙无后次嫡子孙之长者主祭。 主祭者秩卑众子孙内有秩高者祭品从秩高者祖考秩卑主祭者秩高祭品从主祭者之秩。 主人初献主妇亚献众兄弟终献。 主妇有故众兄弟代之。 三献人各致斋一日其余宗族散斋。 主祭子孙奉神主别居远地其众子孙以俗祭仪祭于其室。 若神主在主祭家主祭者因事远出则次嫡子孙就其家行祭如常仪。 旁亲之无后者以其班 之用纸钱无神主。 妻先夫亡者亦同有子孙则以纸钱祭于其家。 除四仲月正祭外如正朝端午中秋宜献时食奠酒不用祝文。 如祖考忌日只祭祖考及祖 祖 忌日只祭祖 。 不必 举仍请神主出中堂飨祭余位忌日同。 祭品随时损益不必视时祭仪。 外祖父母及妻父母无主祭者当于正朝端午中秋及各忌日用俗祭仪祭之。 行礼仪式一依朱文公家礼随宜损益。 一品至二品设蔬果各五 肉二   各一器羹饭各二器匙 盏各二。 三品至六品设蔬菜三 果二   鱼肉各一器。 七品至庶人在官者菜二 果一 鱼肉各一器羹饭盏匙  同。 两位共一卓右宗子祭法。 自今中外遵守以成礼俗其中有人情事势不便者不必拘宗法。 其见存族长奉神主主祠其余嫡众子孙 于其家与祭众子孙所生父母各作神主祭于其家致斋如常仪。 三年六月己巳命申行家庙之制。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0
杂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1
○穆宗十一年十月改 祭为压兵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2
显宗二年二月以丹兵至长湍风云暴作绀岳神祠若有旌旗士马丹兵惧不敢前。 令所司修报祀。 三年十二月作西京木觅祠神象。 七月大醮于球庭国家故事往往遍祭天地及境内山川于阙庭谓之醮。 十六年五月以海阳道定安县再进珊瑚树升南海神祀典。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3
靖宗元年五月甲辰祈晴于川上每水旱祭百神于松岳溪上号曰川上祭。 五年二月壬午祀老人星于南郊。 九年九月壬申亲醮于球庭。 十二年六月己未亲醮本命星宿于内殿。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4
文宗二年二月己丑行压兵祭于西京北郊。 七月己未亲醮北斗于内殿。 五年四月戊申亲醮于球庭。 十二月戊子制: "大雪之候雪不盈尺宜令诹日祈雪于川上。" 礼部奏: "仲冬以来虽无盈尺之雪雨复 然 今节近立春不宜祈雪。" 从之。 七年四月丁酉亲醮于球庭。 九年三月壬申宣德鎭新城置城隍神祠赐号崇威春秋致祭。 十年九月己丑祀太一于寿春宫以* {禳}火灾。 十四年五月甲午亲醮于球庭。 十八年五月己未亲醮本命星宿于内殿。 十九年八月戊子朔木火二星失度醮于球庭以禳之。 二十年三月戊午亲醮于球庭。 二十五年四月癸酉亲醮于球庭。 二十七年二月甲午行天祥祭以禳灾变。 五月己酉醮百神于球庭以禳灾变。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5
宣宗二年四月甲申亲醮于球庭。 三年十一月壬戌亲醮祈雪。 四年正月甲戌亲醮于会庆殿。 三月丙子亲醮太一于文德殿以祈风雨调顺。 五月己卯亲醮于会庆殿祷雨。 七月丙辰醮于内庭。 十月乙酉亲醮于内庭。 五年三月己酉遣使醮于毡城在盐州东古祭天坛也。 六年二月辛酉亲祀天地山川于球庭。 十年六月甲子亲醮于内殿祈谷。 十一年三月丁亥醮于球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6
肃宗元年五月丙申醮于会庆殿二年五月丁卯醮于会庆殿。 三年二月甲申亲醮于球庭。 五月辛酉醮于会庆殿。 五年正月癸巳亲醮于球庭。 六月戊午祭五温神于五部以禳温疫。 六年二月甲午遣使秩祭于山川。 丙申祭温神于五部以禳温疫。 三月丙戌祭五温神。 四月戊申合祭己卯年幸三角山所过名山大川于开城及杨州。 七年二月丙申命太子醮三界百神于球庭。 十月壬子朔礼部奏: "我国敎化礼义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 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 从之。 九年十一月丁亥醮太一祈雪。 十二月甲子祈雪于山川。 十年二月癸丑命太子醮三界灵祗于球庭。 八月甲申遣使祭东明圣帝祠献衣币。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7
睿宗三年五月辛酉王率近侍三品以上醮昊天五方帝于会庆殿。 八月丙戌命有司祀老人星于南坛。 六年二月己亥祀老人星于南坛。 十一年四月丁卯遣使祈雨于上京川上松岳东神诸神庙朴渊及西京木觅东明祠道哲 梯渊。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8
仁宗元年二月甲午亲醮于阙庭。 十二月壬午秩祭山川。 七年三月甲申遣使醮于 州毡城。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9
明宗十四年五月丙戌以太子无嗣遣使 祭于白马山。 二十年十月甲申遣使西都祭艺祖庙西都艺祖之所兴也。 至今衣冠犹在其庙故后王每于燃灯八关遣大臣致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0
高宗四十五年四月乙酉亲醮三界。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1
元宗十四年讨三别抄于耽罗也无等山神有阴助之验命春秋致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2
忠烈王元年六月戊辰遣使于忠淸庆尙全罗东界等道遍祭山川。 二年十月癸亥亲醮于康安殿。 三年二月庚申朔亲醮于本阙。 五月壬辰以耽罗之役锦城山神有阴助之验令所在官岁致米五石以奉其祀。 四年二月庚申亲醮于本阙。 九月辛卯遣使于平壤享太祖东明木觅庙。 五年三月庚戌亲醮于康安殿。 五月丁卯用乐祀竹坂宫新殿鹫瓦。 六年三月戊申亲醮三界于本阙。 七年三月甲子以将征日本祭纛于宫南门。 八年三月甲子亲醮于本阙。 九年三月甲子亲醮三界于本阙。 九月庚申亲醮于本阙。 十年三月戊午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十月丙午亲醮于康安殿。 十一年三月己卯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十二年三月丁丑亲醮于康安殿。 十三年三月壬辰朔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六月己巳将助征乃颜亲祭纛于宫门。 十四年二月甲申亲醮于康安殿。 十二月丙辰幸九曜堂醮十一曜。 十六年九月庚申将征日本祭纛于寿康宫。 十八年四月癸亥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二十一年二月甲辰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3
忠肃王十二年十月令平壤府立箕子祠以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4
恭愍王五年六月令平壤府修营箕子祠宇以时致祭。 八年十二月丙子以贼起祭中外山川于神庙以求助。 九年三月甲午祭诸道州郡城隍于诸神庙以谢战捷。 十年十月祷兵捷于群望。 二十年十二月命平壤府修箕子祠宇以时祭之。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5
辛禑三年七月丙申都评议司言: "往岁玄陵将亲讨红贼始立纛每月朔望祭之其弊不细请停罢。" 从之。 四年五月甲戌以时令不和醮太一于福源宫。 五年三月辛未遣使醮摩利山。 甲申命净事色大醮三界。 六年八月辛未命净事色醮开福神于阙庭。 十一年三月丙子命醮于球庭及净事色。 十四年四月丙辰遣使醮助兵六丁。
志卷第十七。
#高丽史64卷-志18-00-00-00-000
志卷第十八。 高丽史六十四。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64卷-志18-礼6-00-00-000
礼六。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00-000
凶礼。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0
国恤。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1
○高丽人不立国恤之仪。 至国有大故则皆临时采 附比以从事事已则讳而不传故其见于史者特梗 而已。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2
太祖二十六年五月丙午王疾大渐御神德殿命学士金岳草遗诏有顷而薨。 太子诸王及宗室近臣皆 地哀号。 乃令百官列位于内议省门外宣遗命。 惠宗卽位率群臣举哀六月戊申发丧于详政殿宣遗诏。 己酉殡于详政殿之西阶庚午行祖奠太常卿读谥册摄侍中元甫行礼宾令王仁泽奉大牢之奠。 壬申葬于显陵以遗命丧葬园陵制度依汉魏故事悉从俭约。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3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