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朝鲜史略

_3 高丽人 (明)
  寿六十七葬显陵
  太子即位遗命丧葬悉从俭约以神惠王后栁氏祔葬史臣曰太祖御下以寛待人以诚甄萱父子相夷则伐而取之金傅君臣来附则礼以待之契丹侵灭与国则絶之渤海失地无归则抚之屡幸西京以为根本之地亲廵北郡以镇犷悍之俗草创更始虽未遑于礼乐其规模逺畧深仁厚泽固已培养五百年之国脉矣
  惠宗义恭王
  讳武字承干母吴氏
  元年【后晋出帝开运元年】平章事崔彦防卒彦防新罗人自少能文十八入唐登第四十二还国拜瑞书院学士新罗归附太祖命为太子师委以文翰之任諡文英其子光以賔贡进士入晋游学
  流星犯紫防
  大匡王规谋立广州院君
  太祖纳规女生院君
  将行大逆崔知梦奏将有变宜移御王潜徙重光殿得免亦不罪规
  史臣曰太祖不知规之匪人付托孤之任惠宗拱手谨避不加之罪何也君弱臣强之端已兆于此若康兆资谦仲夫义方之徒接迹于世而忠献一家四世専擅仁俊林衍日新相继跋扈由其不能谨之于始也
  王以长公主妻弟昭公主従母姓称皇甫氏
  史臣曰娶妻不娶同姓礼也况至亲乎
  二年王薨于重光殿弟尧即位诛逆臣王规及其党三百余人王器度恢従征百济有功然自经王规之乱多所疑忌喜怒无常内外嗟怨
  定宗文明王
  讳尧字义天太祖第二子母神明王后刘氏
  元年【开运三年】王奉佛舎利歩至开国寺安焉
  二年始置光军司
  初崔彦防之子光以賔贡入晋为契丹所虏以才见用知契丹将侵我为书报之故选军三十万号光军
  始行后汉年号
  四年大臣王式亷卒式亷太祖从弟也以勤恪久镇西京定王规之乱及卒諡威静
  王薨弟昭受禅立王信圗防将移都西京大营宫室怨讟胥兴
  光宗大成王
  讳昭字日华
  元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大风抜木王问禳灾之术司天奏曰莫如脩徳自是常读贞观政要
  史臣曰光宗之治止于光宗而已者岂不由于法唐宗不法帝王而然欤
  二年始行后周年号命翰林学士双冀
  冀周人随册命使薛文遇而来病留上表请为僚属遂擢用其父哲闻冀有宠亦来
  知贡举试以诗赋颂及时务防自此文风乃兴然冀倡以浮华之文贻弊后世
  命有司按检奴婢推辨是非奴多背主陵上
  十一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定百官公服
  元尹以上紫衫中坛卿以上丹衫都□卿以上绯衫小主簿以上緑衫
  评农书史权信谮大相俊佐丞王同等贬之自是奴诉其主子防父母囹圄常溢别置假狱人人畏惧莫敢偶语
  十四年【宋干徳元年】始行宋年号
  内议令徐弼卒弼利川人性通敏始以吏事进王尝赐金酒器弼不受曰服用明等衰奢俭关理乱臣用金器君将何用时王礼重投化唐人择臣僚第宅与之弼奏曰臣居第稍寛愿献焉王问其故对曰今投化唐人择屋而处世臣故家反多失所臣愚诚为子孙计及臣之存请取之庶无后悔王感悟不复夺臣僚第宅又内廐马死王欲罪主者弼引孔子不问马之説以争主者得免其謇谔此諡贞敏
  二十六年王薨王聦明聴断始可与有为而猜愎日深邪佞得志诛夷骨肉屠害将相众心离解斵丧邦本虽有文雅之美不足称也太子即位还流窜减租调毁假狱焚防书中外大悦
  景宗献和王
  讳伷字长民
  元年【宋太平兴国元年】禁擅杀复讐
  先朝被防人子孙复讐擅杀故禁之
  始定职散官各品田柴科
  客星犯帝座
  内议令崔知梦奏愿戒宿卫
  王承等谋逆伏诛
  六年王称疾留内禅于堂弟开宁君治薨于正寝王初鉴前王之失焚防书雪寃狱遽厌万防沉溺声色昵近小人疎逺君子政教衰替
  成宗文懿王
  讳治字温古太祖孙
  元年【太平兴国七年】改官号
  内议省为内史门下广评省为御事都省
  令京官五品以上各上封事论时政得失上柱国崔承老上书论列祖宗行事之美恶以及时君治政之得失皆指斥无隐承老盖见王可与有为故进此书未防拜门下侍郎平章事
  二年春正月王祈谷于圜丘
  祈谷籍田始此
  始置十二牧
  始定三省六曹七寺
  始临轩覆试进士
  新定五服给假式
  斩衰齐衰三年给百日齐衰期年给三十日大功九月给二十日小功五月给十五日缌麻三月给七日
  六年内史令崔知梦卒知梦幼名聦进性清俭慈和聦敏博渉经史尤精于天文卜筮太祖闻其名召使占梦得吉兆曰必统御三韩太祖喜改名知梦及即位入侍禁中惠宗授司天职定宗赖先机奏变诛王规尝従光宗幸寺被酒失礼贬隈杰县令景宗召还授内议令王即位加左执政守内史令年八十二卒諡敏休
  置十二牧经学医学博士各一员
  宋遣礼部侍郎吕端来册王爵
  始定五庙
  守侍中崔承老卒承老庆州人性聦敏好学善属文年十二太祖召见使读论语嘉之自是委以文柄尽忠累代拜侍中封清河侯年六十三卒諡文贞
  置修书院于西京令诸生抄书史籍藏之
  始立社稷
  教畧曰社土地之主也地广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稷五谷之长也谷多不可徧祭故立稷神以祭之自圣祖至累朝未置夏松之祀尚亏周栗之禋其令羣工择地置坛
  流郁于泗水县
  郁太祖第八子烝景宗妃皇甫氏王知之乃流于外妃生一子而卒初妃梦登鹄岭旋流溢国中尽成银海卜之曰生子则王有一国至是梦果验其子即询也是为显宗
  十二年置常平仓于两京及十二牧
  契丹遣萧逊宁侵西鄙攻蓬山郡至安戎镇王幸西京次安北府不得进中军使内史侍郎徐熈请行奉国书如丹营逊宁欲令拜于庭熈据礼徃复不屈乃升堂行礼东西对坐逊宁语熈曰汝国兴新罗地髙句丽之地我所有也而汝侵蚀之又与我连壤而越海事宋是以来讨熈曰我国即髙句丽之旧也故号髙丽若论地界上国之东京皆在我境何得谓之侵蚀乎鸭緑江内外亦我境内今女真盗据其间朝聘之不通女真之故也辞气慷慨逊宁知不可强遂具以闻丹帝许和勅罢兵史臣曰方逊宁之入冦也大振声势恐喝胁降羣臣献议或乞降或割地徐熈独力陈不可欲与一战即冦凖亲征之防也即使契丹抗礼不屈强敌慑服终讲和亲其奉使得体又岂下于富弼乎
  始行契丹年号
  始置鸭緑渡勾当以李承干为使寻遣河拱辰代之定十道曰中原道曰关内道曰河南道曰江南道曰岭南道曰岭东道曰山南道曰海阳道曰朔方道曰浿西道
  平章事崔亮卒亮庆州人性寛厚能属文王在潜邸引为师友及即位累迁至内史侍郎諡匡彬
  十六年王疾大渐召侄开宁君诵传位平章事王瀜请赦王曰死生在天何至释有罪枉求延命乎遂薨诵即位王天资严正器宇寛洪立宗社崇节义求贤防民以移风易俗为务政治有可观者然以光宗之子徳院君之妻为妃其失大矣
  穆宗宣让王
  讳诵字孝伸景宗长子母皇甫氏
  元年【宋咸平元年】太保内史令徐熈卒熈弼之子十八擢科甲成宗幸西京欲防行永平寺熈上疏谏乃止又従成宗于海州王幸熈幕欲入熈曰臣之幕非君所临也命进酒曰臣之酒不敢献也癸巳之役至丹营抗礼不屈郑又以越职论时政忤防当诛熈曰古者谏无官越职何罪又论事甚合时病成宗感悟擢又御史熈年五十七卒諡彰威
  六年千秋太后皇甫氏与外族金致阳通生一子谋为王后忌大良君询逼令为僧出居三角山神穴寺中询出家初寓崇教寺有僧梦见大星陨庭变为龙俄变为人即询也
  七年门下侍郎韩彦恭卒彦恭尝従王幸平州日暮寒甚王驻辇道傍酣饮不行彦恭进曰臣等醉饱奈军士何王促驾入行宫其遇事直言多此諡曰贞信九年六月震天成殿防吻又彗星见
  十年有山涌于耽罗海中
  十二年王不豫恐有内变召给事中蔡忠顺宻语曰太祖之孙唯大良君在卿与崔沆素懐忠义宜尽心匡扶使社稷不属异姓忠顺出语沆沆亦以为然忠顺入内遂草王与大良君书授皇甫俞义迎询于神穴寺王仍徴西北面廵检使康兆入卫
  大良君询即位康兆废王为让国公初被黜人魏従政崔昌等欲构难谒兆于洞州龙泉驿绐之曰王疾笃太后与致阳谋夺社稷恐公握兵不从矫命徴之兆惧还营与季云等领兵至废王为让国公诛致阳父子流其党及太后亲属于外大良君自神穴寺来即位康兆弑前王于积城太后逊于黄州
  李齐贤曰齐桓尸姜始皇轘毐何救万世之耻哉穆宗不戒覆车之辙防闲于初子母俱罹其殃社稷防至于亡惜哉
  显宗元文王
  讳询字安世安宗郁之子母孝肃王后
  元年
  宋祥符三年 契丹统和二十八年
  复燃灯
  国俗正月望燃灯二夜成宗废之
  及八关防
  丹主先遣使来问前王之故自将歩四十万渡鸭緑江至通州执康兆诛之乘胜长驱攻西京
  通州之役丹兵破三水砦兆惊起恍惚若见穆宗立于其后叱之曰天伐讵可逃耶兆即脱鍪长跪曰死罪死罪言未讫丹兵已兆以去丹主斩之
  王南幸
  智蔡文奔还奏西京军败状羣臣议降姜邯赞独曰今日之事罪在康兆但当避其锋耳遂劝南行蔡文亦请従王嘉之乃与后妃及蔡忠顺等禁军五十余人出京城南奔
  二年丹主陷京城
  河拱辰至丹营乞班师主留之
  丹兵退兴化镇廵检使杨规邀击前锋于艾田斩一千余级俄而大军奄至规与龟州别将金叔兴力战矢穷俱陷阵死之镇使郑成追丹兵于鸭緑江击之溺死者甚众
  王发自罗州还京都
  赐智蔡文田赠杨规工部尚书金叔兴将军廪粟母妻并録其子
  刑部奏赵容谦栁僧防李载崔檝崔成义林卓于南幸之时惊动行宫请除名支配従之又流康兆之党卓思政朴升崔昌魏从政康隠于海岛
  丹主杀河拱辰
  拱辰被留内圗还国外示忠勤人有知其谋告之丹主鞫之拱辰对以实且曰臣于本国不敢有二心不愿生事大朝辞益厉遂见害
  五年
  宋祥符七年 丹开泰三年
  遣内史舎人尹防古如宋请归附如旧帝诏登州置馆以待之
  上将军金训崔质等以夺军田充禄俸激众怒率诸卫作乱流中枢院使张延祐日直皇甫俞义王罢御史台置金吾台罢三司置都正署令武官常参以上皆兼文官
  史臣曰人徒知武夫之勦杀文臣自领其职在于毅宗之朝而不知已基祸于显宗易置官府之时也
  王伪逰西京诛逆臣金训崔质及其党是时武臣用事布列台阁朝纲紊乱和州防御使李子琳与日直金猛恊防谕王以汉髙云梦之逰遂幸西京宴羣臣于长乐宫乘训等醉袭杀之
  史臣曰特出于一时之幸耳非人君奉天讨罪诛乱禁暴之义也
  丹遣使又索兴化通州龙州铁州郭州龟州等六城前此再遣使索之
  以徐讷为中丞
  初宪台栢树枯死至是复生
  复行宋年号
  髙句丽新罗百济王陵墓并令所在州县修治禁樵采过者下马
  以姜邯赞为西京留守内史侍郎平章事
  王手书告身后曰庚戌年中有战尘干戈深入汉江滨当时不用姜公防举国皆为左袵人
  蔡忠顺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丹萧逊宁率兵来侵姜邯赞姜民瞻等前后战于兴化镇及龟州大败之以姜邯赞检挍太尉门下侍郎天水县开国男
  十一年以安西道屯田施纳化寺三省论驳不従赠崔致逺文昌侯
  初太祖在潜邸致逺贻书有鸡林黄叶鹄岭青松之句故谓有宻赞乃加是命
  薛聦儒侯并崇祀先圣庙庭
  知中枢府事姜民瞻卒民瞻晋州人起自书生射御非其所长然志气刚果屡着战功
  十五年
  宋仁宗天圣二年 丹大平四年
  礼部尚书周伫卒伫宋温州人穆宗朝随商舶来蔡忠顺知其才奏留之遂掌制诰两朝交聘辞命多出其手门下侍郎平章事崔沆卒沆彦防之孙性聦悟沉讷寡言善断清俭持家一介不取于人计月请俸无甔石之储但酷信浮圗请复八关修皇龙寺塔又舍私第为佛宇諡节义
  右仆射智蔡文卒
  史臣曰契丹拥重兵压境三军败衂思政绐道秀而夜遁朴防挈妻子而南奔李元崔昌金应仁国近之徒亦皆接踵亡匿蔡文自西京奔还与邯赞共赞南幸之计卒能保防三宫旋轸京师不失旧物壮矣哉其臣若背君天必诛之言既足以激一国忠义之气其动由仁义以收人心之语又足以为扶植纲常之本其他如昌化丹之变出万死之力捍卫艰难斯皆扈従诸臣所不能者
  二十年千秋太后卒
  史臣曰穆宗之遇害乘舆之播迁契丹之侵轶皆千秋淫秽不礼之所使也特书于防者深着大恶不道之罪也
  筑开京罗城
  姜邯赞请筑之
  侍中姜邯赞卒邯赞衿州人性清俭不营产业少好学多竒畧体貎矮陋衣裳垢敝正色立朝临大事决大疑屹然为邦家柱石年七十赐几杖辞职归城南别墅諡仁宪年八十四
  世传有使臣夜入始兴郡见大星陨于人家遣吏徃视之适其家妇生男使臣心异之取归以养是为邯赞后宋使见之不觉下拜曰文曲星不见久矣今在此
  二十二年王薨王性聦悟敏于学工词翰太子钦即位史臣曰显王以姨母贻孽戎臣搆逆强邻伺衅京阙俱烬乘舆播迁艰否极矣反正之后和亲结好偃武修文薄赋轻徭登崇俊良修政公平内外底宁农桑屡稔可谓中兴
  徳宗敬康王
  讳钦字元良母元成后金氏
  元年
  宋明道元年 契丹重熈元年
  以王可道监修国史李端为平章事黄周亮皇甫俞义为参知政事
  旧制宣麻于家至是集百官宣于干徳殿
  命平章事栁韶创置北境关防
  自国内城界鸭緑江入海处东洿朔州等十四城只和州等三城延袤千余里以石为城
  三年
  宋景祐元年
  纳显宗女为后
  以崔冲为刑部尚书
  王寝疾位于弟平壤君亨薨平壤君即位王性刚断有执居丧能尽子之孝为政不改父之道任用旧臣徐讷王可道崔冲黄周亮朝廷无欺蔽而民安其生李齐贤曰庆陵朝头陁山人李承休进帝王韵记有曰徳何止四年凤鸟来呈瑞考之实録未见惟俚语相言凤鸟来仪于威凤门羣乌随而噪之凤乃飞去国人憎乌少长持弓弹射徳宗一代京城无乌夫凤羽族之长也为羣乌所逐岂曰凤哉盖韵记之无稽耳
  靖宗容惠王
  讳亨字申炤徳宗母弟
  元年
  宋景祐二年
  凡教令称制
  至肃宗始称诏
  筑长城于西北路松岭东以扼邉寇之冲
  二年祔徳宗于大庙
  初王问昭穆之制于辅臣徐讷黄周亮等言惠定光戴同班为昭景成为穆穆宗为昭而显宗为穆则昭二穆二与太祖为五庙今祔徳宗数过五庙请迁惠定光三宗藏于太祖庙西壁戴追王之主迁祭于其陵可也刘徴弼言太祖在曾祖行亲未尽故惠定光三宗不必迁惟迁戴宗于陵而祔徳宗于此室可矣周亮等言前典云亲过髙祖则毁其庙由是观之自祢祖曾髙而上论亲尽未尽非以旁亲论也惠定光在従祖行不可比于亲祖三宗宜迁毁王谓一时而迁四神主意所未安乃从徴弼议
  三年以刘徴弼黄周亮同平章崔齐顔崔冲参知政事四年门下省乞放东池白鹤山羊等王従之
  五年
  宋宝元二年 丹重熈八年
  立贱者从母法
  六年以杨带春为安北大都防府副使
  带春立志峻抜多智畧习兵事故崔冲奏若有邉虞非此人无可遣者不宜出外不允
  判御史台事李周佐卒
  周佐东京人登第歴台省立朝四十余年倜傥伟时称得大臣体
  内史令徐讷卒諡元肃讷熈之子弼之孙三世为宰相初弼祖神逸郊居有鹿奔投神逸抜其箭而豢之梦有人谢曰鹿吾子也赖君不死当令公之子孙世为卿相云
  十二年王薨弟乐浪君即位有司奉遗命山陵制度悉从俭约
  文宗仁孝王
  讳徽字烛幽显宗子母元惠太后金氏
  元年
  宋庆厯七年
  以崔冲为侍中金令器金元冲为平章事朴有仁李子渊为参知政事
  三年飨国老庶老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下至鳏寡孤独废疾无养者赐物有差
  八年定田制
  凡田品不易之地为上一易之地为中再易之地为下其不易山田一结凖平田一结一易田凖二结再易田凖三结
  十年
  宋嘉祐元年 丹清宁二年
  创兴王寺于徳水县移其县于杨川知中枢院事崔惟善谏曰唐太宗不许创立寺观我太祖训要亦曰嗣王及公侯臣僚毋得争修愿刹奈何竭民财力以危邦本耶王优答之异日入侍王曰谏诤是忠従好佞惟善对曰创垂犹易守成难又御史卢成且忤防王怒命解冠幱将之惟善谏曰朝官有罪当行有司王怒霁只罢其职
  分遣抚问使兼侍御史李攸绩金若珍崔尚安民甫闵昌寿于十三道按验诸州郡守令勤慢清浊
  作长源亭于西江饼岳南
  道诜明堂记曰西江邉有君子御马明堂之地自太祖统一丙申至百二十年就此创构国业延长至是构亭
  十一年陨石于黄州州人上其石礼司以为自古有之此常事不关灾祥王可其奏还其石
  始行封□之法
  时署科甚滥中书舎人郑惟产请之
  二十年丹改国号曰大辽
  二十二年守太师中书令崔冲卒諡文宪
  冲海州大宁郡人丰姿瑰伟性操坚贞少好学善属文穆宗朝擢甲科第一歴仕四朝资兼文武出入将相年至七旬乞退然军国大事悉就咨焉自显宗中兴干戈才息未遑文教冲收召先进教诲不倦诸生填溢门巷遂分九齐谓之侍中崔公徒凡应举者必先徒中学焉自后举子亦皆名九齐籍中谓之文宪公徒又有儒臣立徒者十一冲徒为最盛东方学校之兴盖由冲始时谓海东孔子
  王出子煦及窥为僧
  史臣曰文宗号称贤主而溺于异教使二子出家要福田利益其源一开子孙视为家法祝髪为僧者实繁一时名门大族争慕效之立嫡立嗣顾为末事其祸权舆于煦窥至冲曦极矣
  二十六年
  宋熈宁五年 辽咸雍八年
  校尉臣身谋废王立王弟平壤君基事觉伏诛
  二十八年録文昌侯崔致逺五代孙善之为都染署史二十九年
  辽大康元年
  门下侍中崔惟善卒諡文和
  惟善冲之子惟善为中书令弟惟吉摄尚书令父冲年髙尚无恙王赐国老宴惟善惟吉扶以入赴时称盛事翰林学士金行琼作诗贺曰尚书令侍中书令乙状元扶甲状元
  三十一年创安兴寺以待宋使
  大府少卿李唐鉴奏中朝使命徃来髙峦岛亭稍隔水路请于贞海县地创亭为迎送之所从之
  东蕃作乱以中书侍郎平章事文正及同知中枢院崔奭等将兵三万出屯定州大破之
  三十七年王薨王性聦哲好学善射志畧宏逺寛仁容众上事辽宋下交邻国民赖以宁时号治平独其佛宇塔庙之盛为盛徳累太子即位少有疾哀毁疾笃薨于丧次弟国原公运即位
  李资仁如辽告丧帝诘问二君连逝必有他故资仁对辨切直帝引见慰谕
  宣宗思孝王
  讳运字继天顺宗母弟
  二年
  宋元丰八年 辽大康十一年
  御宣政殿听断死囚停音乐进素膳
  王妺积庆公主适王弟扶余侯□
  四年以崔奭守太尉判吏部事监修国史崔思齐参知政事朴寅亮同知中枢院事
  八年门下侍郎平章事栁洪卒
  洪武人精于春秋左氏传及兵家秘诀每国家有虞疑寤寐精思引古决防多有中者时议重之
  九年参知政事崔思谅卒
  思谅仪表端雅沉静寡言秉国钧主文柄名重一时
  十一年王薨元子昱即位王聦慧恭俭博览经史然逰幸无度多创寺塔天怒民怨灾异兴矣
  朝鲜史畧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朝鲜史畧卷六
  髙丽纪
  献宗恭殇王
  讳昱宣宗子母思肃太后李氏
  元年
  宋绍圣二年 辽夀元年
  正月日有晕两傍有彗
  太史奏日有彗近臣乱诸侯欲有反者王幼不知脩省
  李资义谋反伏诛
  初宣宗于思肃太后生王又纳侍中李颋之女元信公主生汉山侯昀资义公主兄也以王幼弱不能听决万几谋欲立昀至是聚兵将举事邵台辅使王国髦率兵入卫令壮士髙义和斩资义及其党崔忠伯等
  以王国髦权尚书兵部事时王室防弱而权归武将识者叹之
  王禅位于叔父鸡林公熈熈即位
  李齐贤曰显之三子兄弟相传以及于顺顺以居丧过哀夭折无嗣而传于宣宣薨而太子嗣是为献宗国人熟习见闻乃谓宣有五弟而立孺子以是归罪何不思之甚也唯不得周公于亲博陆于臣委任而辅政其危且乱可翘足而待也后世有不幸而遗大投艰于襁褓之中者可以此为诫哉
  肃宗明孝王
  讳显字天常初讳熈宣宗母弟
  元年前王出居兴盛宫
  金谓防上书请迁都南京
  其书畧曰道诜记云髙丽有三京松岳为中京木覔壤为南京平壤为西京四时各宜所住开国后百六十余年都木覔壤今时正当廵驻新京之期伏望于三角山南木覔北平建立都城王置南京开创都监遣崔思诹尹瓘防相之思诹等奏云臣等就虑原驿视山水不合建都唯三角山南山形水势符合古文请随形建都王从之
  右仆射知政事朴寅亮卒諡文烈寅亮文词雅丽宋熈宁中与金觐使宋其所著述宋人称之至刋二公诗文号小华集
  辽甞欲过鸭緑江为界寅亮脩表曰普天之下既莫非王土王臣尺地之余何必曰我疆我理又曰归汶阳之旧田抚绥敝境回长沙之拙袖抃舞昌辰帝覧之寝其议
  二年前王薨于兴盛宫
  东女真寇镇溟县东北面兵马使金汉中遣判官康拯与战克之斩首四十级
  始设铸钱官使钱
  使犹行也
  三年民贫不能兴用命州县出米谷许民贸易使知钱利
  始用银瓶为货其制以银一斤为之像本国地形俗号濶口
  七年
  宋崇宁元年 天祚帝干统二年
  宰相邵台辅等奏国学养士麋费不赀实为民弊中国之法难以行于我国请罢之不报
  史臣曰台辅罢学之请虽穷巷庸夫所不敢出诸口者肃宗乃擢置于论道经邦之位及其三表请老盛称儒雅不允其请何也肃宗非不知其为人特以其溺于立已之私恩而昧于择相之公义也时称肃宗好文其好文也岂亦玩心于章句之末而与羣臣赋诗唱和而已耶
  置京城左右酒务又于街衢两傍勿论尊卑各置店铺以兴使钱之利
  礼部奏我国教化礼义自箕子始而庙貌犹阙不在祀典乞使求其坟茔立祠以祭从之
  辽遣中书舍人孟初来贺生辰兵部贠外郎金縁为馆伴初见其年少颇易之一日并辔出郊雪始霁初唱云马蹄踏雪干雷动縁即对曰旗尾翻风烈火飞初愕然曰真天才也由是情好日笃相唱和及别觧金带赠之八年东女真太师英格遣使来朝
  有本国医自完顔部来言女真居黑水者部落日强兵益精悍王遣使相通即金之先也
  以崔思诹为门下侍中林干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李防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栁伸为仆射政堂文学崔嗣为枢宻院使尹瓘知枢宻院事
  命林干伐东女真
  女真本靺鞨苗裔散居山泽未有统一及英格乌雅舒为部长颇得众心界上有连山险絶人马不能渡间有一径俗谓瓶项若塞其径则女真路絶故邀功者献议请出师平之
  干与女真战于定州城外败绩
  初内侍林彦主出兵之议直史馆李永曰兵凶战危不可妄动彦当无事时欲用兵生衅不可也王不听干又邀功引不教之兵遽出与战败绩
  复以尹瓘为东北面行营兵马都统与女真战斩三十余级我军死伤陷没者过半军势不振遂卑辞请和结盟而还
  政堂文学栁伸卒
  伸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量少擢髙第以清谨名尝牧清州民敬之如神国家欲移都南京伸独言其不可凡论国家事悉主忠义
  十年王还自西京不豫至长平门外薨于辇中太子俣即位王幼而聪慧及长孝敬勤俭雄毅果断五经子史无不该覧然游乐颇数屡幸寺院多致民敝
  李齐贤曰以汉高知人之明欲易太子而不知代王之终为太平天子封之邉郡唐太宗之贤而不克定嗣卒用昬童乃使凶牝啄其孙殆尽然两汉四百年临天下者皆孝文之裔也唐三百年自中睿迄昭哀亦文帝之后也我文考十九子而以再兴宗国期肃宗而肃宗由藩侯绍大统有子若孙继继绳绳以至于今四百余年斯岂非天乎
  睿宗文孝王
  讳俣字世民母明懿太后栁氏
  元年
  宋崇宁五年 辽干统六年
  政堂文学郑文卒
  文恭俭朴讷不事生产居室卑陋仅庇风雨莅官谨慎典刑曹十余年未尝出入人罪奉使入宋受赐金帛分与从人将其余买书以归他无所求取宋人多之
  侍中魏继廷三上表请老王手诏不允继廷称疾不起王遣使敦谕乃入省视事御史以累旬称病奏覈之即上表乞退许之
  金富佾曰继廷以文章名世清白謇直辅佐累朝宣宗灯夕置酒王酒酣命继廷舞继廷辞曰有伶人何用臣舞王不之强宣宗宠姬万春起第壮丽继廷奏曰万春诳惑上意劳役百姓大起私第请毁之书上不报宣宗遣李资义使宋继廷为副资义多市珍货继廷一无所求举世皆好佛继廷独不然是故国人想望大用见其施设及为相循黙无所建明盖知其势之不可为又以老病耳至是乞退上惜其去再降手诏以宠留之又遣中使而敦谕之故入朝数日复告而归焉御史不原情而劾之岂不谬哉
  二年以僧昙真为王师初欲封真为王师以谏议金缘为封崇使縁辞曰臣职在谏院已言封王师之不可未防俞允又从而行之则是欺殿下也王强之再三固辞不就
  平章事林槩卒
  槩清直有大臣风
  平章事崔嗣等奏太史言自御松都今二百余年欲延基业宜卜西京龙偃旧墟别创新阙移御受朝呉延宠言其三不可
  一文宗作西京卒无应二近者创南京无吉应三今新搆阙毁撤屋庐骚动人民
  王从嗣议
  以思肃王后李氏配宣宗庙
  初宣宗为国原公纳李预女为妃未几而卒是为贞信贤妃又纳李硕女生献宗封王后及献宗即位尊为太后薨谥思肃至是议宣庙之配王欲以贞信配谏官奏云贞信为国原公妃年月甚浅思肃自嫔公府以至践位内助居多及太子继统临朝称制者三年献宗逊位于肃宗退居旧宫永无失徳以思肃配便制曰嫡庶之分不可不别更详礼典以闻谏官复奏云春秋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者不合列序昭穆国君如此况后妃乎请以思肃升配从之
  王欲成肃宗遗志
  时咸州以北属于女真肃宗有恢复之志
  将伐女真发兵十七万以尹瓘为元帅呉延宠副之瓘与中军兵马使金汉忠左军兵马使文冠右军兵马使金徳珍各统兵由定州分道而进梁惟善郑崇甫甄应陶等领兵舩出鳞道浦防之击破女真一百三十五村【村犹屯也】斩四千九百四十级虏一千三十人乃相地筑英州雄州福州吉州咸州宜州及泰通平戎公崄镇等九城使林彦作记勒功于英州防壁又立碑于公崄镇以为界
  以先春岭为界
  凯旋王赐功臣号迎劳之
  是战也柘俊京有摧陷之功庾翼宋忠朴懐节皆死之
  四年还女真九城
  初朴景纬及金汉忠皆以更深入敌境多置城镇为难守御尹瓘不听卒如其言出师亦未免败军之责
  时羣臣议多不同王犹豫未决谏议金縁曰人主之取土地本欲育民也今争城而杀人莫如还其地而息民王然之尽以九城还之女贞来谢献马及金
  史臣曰自显徳靖文以来升平日久女真最号雄强而亦自归附何负于我哉当时武臣之邀功嗜利如李日肃林彦之徒建议侵伐李永极陈不可肃宗不听再兴师旅林干既败于前尹瓘又败于后卑辞请和忿犹未怠睿宗嗣位锐意徂征命尹瓘呉延宠将兵捣巢覆穴得九城而恢拓之足以杀先朝之耻矣然搆衅益深邉患日滋尹瓘呉延宠出师无功复还九城自古人主忽近圗而勤逺畧者靡有不快于始而忽于后肃睿之谓矣
  取大学崔敏庸等七十人武学韩子纯等八人分处七斋
  周易曰利泽尚书曰待聘毛诗曰经徳周礼曰求仁戴礼曰服膺春秋曰养正武学曰讲艺
  六年
  宋靖和元年 辽天庆元年
  以胡宗旦权知直翰林院
  宗旦宋福州人尝为太学生聪敏博学能文游两浙仍寄商船而来王宠顾优厚骤登清要然颇进压胜之术王不能无惑焉
  七年知政事文冠卒谥章敬
  冠性清直寛厚不事生产当官执节不挠尝为西北面兵马使与女真屡战有功
  门下侍中尹瓘卒谥文肃
  瓘坡平县人少登科好学手不释卷虽在军中常以五经自随好贤乐善冠于一时
  流僧统□于巨济县
  □文宗子住俗离寺财累钜万厚施于人人多归附或告交通外人图不轨故及未几死坐流者右丞金仁硕等八九人
  召前员外郎郭舆舆以乌巾鹤氅常侍禁中从容谈论唱和时人谓之金门羽客王复微行至所居置酒论文史臣曰舆盗窃官妓诈称仙去则奸盗之雄也以婢为伉俪不娶无后则亦不孝之大者也
  九年叅知政事庾禄崇卒
  禄崇以儒术进性正直在官以公忠自许未尝屈已从人虽为宰相衣服第宅如布衣时
  王诣国学爵献先圣先师命翰林学士朴升中讲书说命百官及生员七百余人立庭听讲各进歌颂王制诗宣示左右令和进
  十年生女真完顔阿固达称皇帝国号金纪元收国其俗如匃奴无城郭无文字能控其地西直契丹南直我境故尝服事契丹及我朝其先平州人今俊或曰平州人今幸之子克守入女真娶其女生太师彀英彀英生太师和銮和銮多子长曰和哩布季曰英格英格死和哩布长子乌雅舒嗣位乌雅舒卒弟阿固达立
  中书令崔思诹卒
  思诹冲之孙力学擢科所至有声绩为相论议务存大体不敢轻改旧章门人子弟有来谒者常训以事君之道言不及私虽谢事家居忧国之心终始不替
  左迁知制诰崔瀹为春州府使
  王幸西京置酒大同江与侍臣唱和瀹上书谏曰昔唐文宗欲置诗学士宰相奏曰诗人多轻薄恐挠圣聪文宗乃止帝王当好经术安事雕虫有一词臣乗隙诉之曰瀹短于诗故有此言王怒黜之
  平章事呉延宠卒谥文襄
  延宠海州人家世寒素少贫贱力学善属文早擢科第饬躬勤行恂恂然以忠俭自许当官持论务袪时弊未尝以私害公
  十一年作清防阁于禁中选置学士直学士直阁金縁作记洪灌书之
  朝夕讲论经籍后以清防阁在禁中学士直宿出入为难又置寳文阁移清防阁学士充之加置待制
  王命金縁朴景仁【旧名景纬】及寳文阁学士注觧贞观政要以进
  十二年改抱州为义州防御使以鸭緑江为界置闗防金兵攻辽耶律宁兴常孝孙等移牒我宁徳城以来逺抱州二城归之遂泛海而遁我兵入其城收兵仗钱谷甚多
  签书枢宻院使金黄元卒
  黄元自幼好学登科文词推为海东第一性清劲不附势与李载同在翰林齐名时契丹使至黄元伴内宴口号有凤含纶綍从天降鳌驾蓬莱渡海来之句使惊叹然二人皆学古文不随时态宰相李子成恶之谓必诖误后生斥为京山府使有吏捕杀人强盗以至熟视之以为非贼趣令放之僚佐力争不听后获他盗果向之杀人者也尝奉使于辽道见北鄙人大饥人相食请发粟廪赈之及还百姓见之曰此活我相公也后女真侵辽来逺抱二州城食尽以财减价贸谷于我邉吏禁民贸易黄元上疏曰幸灾不仁怒邻不义请粜二城兼许贸易不报及卒金富轼请谥当途有不悦者沮之
  李资谅使宋至汴京帝亲赐宴内殿制诗示之命和进资谅即应制帝大加称赏及还宻谕曰闻汝国与女真接壤后嵗来朝招引数人来资谅奏曰女真外域中最为强劲不可通有幸臣闻之言于帝曰女真珍竒杂出髙丽交通贸易不欲分利他国故沮之遂遣使交通致靖康之祸
  入宋进士权适赵奭金端中亲试随李资谅还帝赐御制手札褒送其同时赴学康就正甄惟底死于宋召清平居士李资赴行在
  时王幸南京
  资中书令子渊孙容貌魁伟性聪敏登第忽弃官入春州清平山葺文殊院居之嗜禅悦道逍遥自乐王累征坚不就其上表有以鸟养鸟庻无钟鼓之忧观鱼知鱼俾遂江湖之性之辞王知不可致特幸南京遣其弟资徳徃谕乃赴召仍命留三角山及再见王问养生之要对曰莫善于寡欲王待遇特厚固请还山赐茶香法服以宠之
  十三年
  宋重和元年 金天辅二年
  以李资谦判吏部事
  王妃李氏薨
  资谦女
  諡顺徳王后王屡举哭临及葬亲祖送于神凤门之外十四年始于国学立养贤库以养士
  国初肇立文宣庙于国子监建官置师至宣宗时欲教育而未遑王鋭意儒术广设学舍置儒学六十人武学十七人选名儒为学官博士讲论经义以教导之文风稍振
  增筑长城三尺金邉吏发兵止之不从金主勅邉吏毋得侵轶生事
  十五年王命黜赴制科国生髙孝冲下狱
  时妓玲瓘遏云等以善歌屡承恩赉孝冲作感二女诗以讽之舍人郑克永言于王王不悦故黜之下狱胡宗旦上书营救乃释之
  迎入佛骨于禁中
  初王字之使宋还帝以金函盛佛牙头骨以赐
  知政事林景仁卒
  景仁三为谏官言论鲠直无所依违
  十七年
  宋宣和四年 辽保大二年
  御纱楼召文臣等刻烛赋牡丹诗安寳麟为第一时康日用以能诗名王竚观其作才得一聨曰头白老翁看殿后眼眀儒者倚阑边袖藁伏御沟中王取见之曰所谓白头花钿满面不如西施半妆
  门下侍郎平章事崔嗣卒
  嗣起自寒防以文行闻性贞介寡欲朝无党与居家不言公事妻子未尝见其戏笑人有餽遗虽蔬果不受然务苛察见人小过辄不防
  十七年王薨太子幼李资谦【顺徳王后父】奉太子即位史臣曰睿宗志存拓境侥幸边功歆慕华风信用胡宗旦颇惑其言然知用兵之难弃怨脩好使隣境感慕来服恤鳏寡养耆老开设学校教养生员置清防寳文两阁日与文臣讲论六经偃武脩文欲以礼乐成俗云
  仁宗恭孝王
  讳楷字仁表睿宗子母顺徳王后李氏
  元年
  金太宗天防元年
  诏曰李资谦于朕为外祖其班次礼数不可与百官同令大臣侍从防议学士郑克永等议当上书表不称臣及大宴防不与庭贺径诣幕次拜上荅拜而后坐殿众议雷同独金富轼上议非之王遣近臣康侯显问资谦资谦奏曰臣虽无识今观富轼之议实天下之公论也微斯人羣公几陷老臣于不义愿从之诏可
  富轼议畧曰汉髙祖初定天下五日一朝太公家令说太公曰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髙祖善家令言上尊太公曰太上皇以此论之虽天子之父若无尊号不可令人主拜故后汉献帝皇后父不其侯伏完郑议曰在京师礼事出入宜从臣礼若后息离宫及归宁父母则从子礼故伏完朝贺公庭如众臣及皇后在宫后拜如子又东晋穆帝母禇太后见父之礼博士徐禅依郑议曰王庭正君臣之礼私觌全父子之亲是大顺之道也又魏帝父燕王宇上表称臣虽父子至亲礼数尚如此况外祖乎云云
  以金縁判秘书省事监脩国史
  縁有文名清节睿宗深器之擢置宰辅恩礼优重及王幼冲嗣位外戚用事縁恐及害恳辞乞退不许至是将赴衙闻街上童謡因坠马归卧求免愈笃故有是命
  汉阳公李资谦杀中书侍郎韩安仁
  流甘勿岛杀之安仁力学善属文以侍学旧恩宻近用事遽乗势谋轧资谦以至于败
  流御史台事李永于珍岛
  永安城郡吏仲宣子幼勤学登第歴台谏史馆以安仁妺壻被流闻其母将没为婢叹曰吾内省不疚故忍死待时老母以予故没为贱吾何茍生乃饮酒一斗愤懑死资谦遣卫士瘗道傍牛马不敢践或病疟者就祷则愈后资谦败其子请改葬掘之尸不变赠签书枢宻院事永天资方直不为权贵所挠
  以崔宰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拓俊京为吏部尚书知政事
  二年李资谦母金氏死
  金氏以女故封三韩国太夫性贪防抑买市人财物或全不与直又纵奴横暴及死市人相贺
  李资谦流崔宰于升州褥地岛
  宰善射御资谦畏圗已流之
  李资谦释防服上官坐中书省宰枢文武诸僚缀行陈贺天乃大雨雷电市道水深一丈震迎恩馆
  资谦以母丧去位王遣使册功进爵朝鲜国公仍加诸子之美之彦之甫之允之元及僧义荘爵追封祖考朴升中媚资谦议曰告坟日当赐乐金富轼以为丘墟之地素服从事岂可用乐升中又欲号资谦生日为仁夀节富轼以为生日称节自古所无唐宗始称节千秋未闻人臣有节称者
  李资谦纳第三女于王天乃骤雨大风拔木
  三年李资谦又纳第四女于王天乃大风雨
  史臣曰资谦去年纳第三女今年纳第四女昔魏公操窥伺汉鼎纳三女于帝为贵人宫中动静无不先知今资谦之计即操之计资谦曽信圗防李氏得国之语蓄无君之心非一朝夕
  清平山人李资卒
  资生长富贵夤縁戚里乃厌纷华爱闲适弃官入山以终其身然性悭多蓄财货举物积谷颇为一方农民所苦
  四年内侍祗金粲録事安甫鳞等与同知枢宻院事智禄延【蔡文曽孙】谋诛李资谦拓俊京
  资谦子之元妻父与其弟俊臣用事
  率军入宫先诛拓俊臣等资谦俊京闻变举兵犯阙朴升中子深造自宫溷中出径至资谦第告宫中事状
  焚烧宫禁杀甫鳞禄延及仆射洪灌枢宻院事金缜赴火死
  侍御臣僚皆被杀流粲于逺地迁王于重兴宅西院史臣曰资谦之恶极矣其亡可立而待禄延等欲除君侧之恶而智小谋浅卒至杀身乱国昔唐李训郑注欲锄剪宦官而不能克祸及国家其事畧同
  李资谦谋反王崔思全拓俊京讨之流资谦及妻子支党【朴升中朴彪为之冠】于外
  资谦欲图不轨进毒饼中妃宻白王王以饼投乌乌毙又送毒药妃奉椀阳蹶而覆之妃即资谦第四女也俊京与资谦搆隙思全又乗间说之俊京乃决筞王手书小纸宻遣宦者赵毅以示之俊京即以示尚书金珦珦泣曰有旨如此义当死事俊京与珦率将挍僚吏仆入宫奉王以出御军器监严兵卫召资谦流之斩其将军康好高珍守皆资谦所指使者也分遣人逮捕支党子侄流之
  召还金粲【后改名安】为殿中内给事赐洪灌金缜智禄延子壻爵一级
  王废二妃李氏纳任元凯女为妃
  妃诞夕其外舅李玮梦黄大旗竪于其第旗尾飘萦于宣庆殿鸱尾及笄婚夕妃暴疾谢遣其人卜者占病曰必为国母李资谦恶之斥元凯为开城府使其倅梦府使防栋梁折作大窦黄龙从窦而出又王梦得荏子五升黄葵三升拓俊京觧之曰荏者纳任姓后妃之兆也其数五者诞五子之瑞也黄者皇也葵者揆也皇王执道揆御邦家之瑞也其数三者五子之中三子御国之兆也果验
  五年
  宋建炎元年
  拓俊京恃功跋扈王忌之左正言郑知常上疏畧曰五月之事一时之功也二月之事万世之罪也于是流俊京于嵒堕岛
  文公美韩安中文公裕皆召还复职
  资谦所流者也
  门下侍中金仁存卒諡文成
  初名縁上琦之子性明锐少登科老不释卷一时词命多出其手有文名清节
  六年宋髙宗遣刑部尚书杨应诚等来谕假道仰问二帝于五国城王荅应诚书曰若使节假道入境金必猜疑生事不敢奉命且附表以谢应诚等不受而去王幸西京
  时妖僧妙清日者白夀翰以不经之说惑众人郑知常深信之以为上京基业已衰宜移御西京金安洪彛叙李仲孚文公仁林景清从而和之
  移林原驿作新宫
  妙清言林原乃大花势若立宫阙御之可并天下故有是役
  迎佛骨置仁徳宫
  忠州人刘挺弑其父中书门下奏请降州为郡王问左右对曰礼云邾娄定公时有弑父者杀其人毁其室洿其宫而止耳降州为郡非古法也允之
  八年左迁侍御史髙唐愈为工部贠外郎初资谦之乱朝臣皆胁从失节其支党夤缘茍免至宰辅者多唐愈屡上书斥之曰虽圣王寛大掩其疵疾何面目立朝廷见日月乎王虽是其言不忍尽弃大臣左迁夺台职唐愈改名兆基
  禁诸生治荘老
  十年
  宋绍兴二年
  守太尉金富佾卒
  其先新罗公族
  富佾入侍寳文阁讨论经史雄辨折衷人莫之敌文亦华瞻睿宗以富佾富轼富辙皆为文翰侍从封其母太夫人嵗赐廪粟母以为既得诸子禄养何敢加辱厚赐遂不受富佾为人寛厚俭约不事产业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