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励志]《美国厚黑学--人生必胜之道》

朱津宁 (美)
美国厚黑学--人生必胜之道 作者:朱津宁
作者简介
  朱津宁是美国极智文士集团执行董事,亚洲市场开发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消费者货品产国辨别教育基金会(非盈利组织)两位创始人之一和会长,一位国际演说家,公司职员培训大师,公司顾问,以及《中国计》、《亚洲人的计谋》的作者。她被认为是世界上亚洲哲学、亚洲商业心理学、取胜的谋略和策略方面的专家。
  朱女士充满活力的性格和落落大方的风度赢得了美国最著名的电视界知名人士如有线电视新闻公司(CNN)世界纵横节目主持人拉里·金、脱口秀主持人桑亚、弗里德曼博士的心和尊敬。她的作品受到闻名遐迩的美国大企业家李·艾科卡、得克萨斯石油大王T·布恩·皮肯斯和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新闻媒介的高度赞扬,这些新闻媒介包括:伦敦《金融时报》、《今日美国报》、亚洲版《华尔街日报》、美国合众国际社、美联社、肯尼特新闻中心、《成功》杂志、《芝加哥论坛报》、《旧金山纪事报》、《西雅图时报》、《远东经济评论》,以及许多其他报刊杂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公司认为,朱女士是亚洲事务内在关系领域的主要权威,而且经常安排她到电视台与观众见面。她常常应邀到美国其它电视公司和广播电台,就亚洲时事发表评论。
  朱津宁是一位有决心、有魄力的企业家,在美国开创了硕果累累、事业有成的生活。她出生于中国辽宁省一个富有的书香门第,深受日本和韩国文化的影响。三岁时,随家人从天津搬到上海,后来又从上海迁居台湾。
  当她19岁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朱津宁那种天生的开发市场的才能便开始崭露头角。虽然传统上不许学生边上学边工作,但是她一面攻读全部课程,一面为台湾景德制药厂和另外两家欧洲公司开发市场。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使她获得了比一位台湾中学老师的工资还多一倍的报酬。
  1969年大学毕业以后,朱津宁移居美国。尽管这个新的世界令人生畏,可是她开始攻克语言难关,学习做一个美国人。她与美国国家商业电台一道举办她自己的电台节目,为美国政府和《财富》杂志①排列的前一百家和五百家美国大公司提供咨询和作演讲。
  ①注:美国Fortune杂志亦被译为《幸福》杂志
致谢
  谨向所有不论以积极还是消极的方式,从我的生活中掠过的人们表示谢忱。他们皆对此书的实质内容作出过某种程度的贡献。
  我感谢下列诸君:卡伦·M·迪布黎,没有她倾注心血,该书将不尽如此。
  盖尔·弗尔拉,我的朋友,一直在帮助我。
  多蒂·沃尔特斯,感谢她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支持。
  刘娟娟,我过去的同班同学,对她的爱和友情表示谢意。
  我特别感谢加利福尼亚州马林县图书馆和俄勒冈州穆尔特诺马赫县图书馆资料参考部。
  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致谢,没有他们的通力协作,此书将不可能问世。

  1949年我3岁那一年,我紧紧地攥住母亲的裙子,跟着父母亲和两个弟弟一块儿匆匆跑过上海机场的跑道,在隆隆的炮火声中,登上最后一班商业班机,飞离中国。
  我的一家人由荣华富贵的生活沦为无颜自容的移民,混杂在许许多多的移民之中,来到台湾。我们在那场劫难中放弃了所有的家产,只带着两件我父母亲提着的行李。
  1969年我年方22岁的时候,离开了台湾来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再次成为无名的移民,我提着两只行李箱,抵达洛杉矶,箱中盛着我能够携带的寥寥什物:自己缝制的衣服、几样个人用品和两本书。
  我曾经阅读过好几百部书,也保存了许多书籍。
  可是,我只带了两本书来到美国:《孙子兵法》和一本李宗吾著的薄薄的黑皮线装本,书名叫《厚黑学》。
  《孙子兵法》是一部专论谋略的古书,在西方闻名遐迩。
  然而,《厚黑学》则是一本比较现代的书,在中国之外,其实依旧鲜为人知。
  尽管我不清楚我为什么把《厚黑学》带来,但是那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觉得它将非常有用。李宗吾的《厚黑学》是一部古里古怪、深奥难懂的书。李宗吾的笔墨朦胧晦涩,常常使我不知所云。然而,我第一遍读完《厚黑学》之后,知晓其中潜隐着十分深刻的涵义。在已经流逝的二十年中,我常常再次捧卷在手,说不清道不明究竟为了什么,只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使我意识到,这本书中有一把可以打开我正试图破解的迷宫的钥匙。
  我把许多贵重的东西遗留台湾,但却能将李的这部无价之书随身带到美国。
  李在1911年第一次发表自己的见解。
  那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定的时期,中国推翻了满清王朝。
  《厚黑学》还从未被译成外文,也没在中国之外出版过。
  就连在中国,李直言不讳地高谈阔论从政人的无情和虚伪,搅得那些无情和虚伪的人们如坐针毡,心神不宁,所以几乎从《厚黑学》出版之日起就被打成禁书。
  假如《厚黑学》被翻译成外文的话,外国人依然难以理解它。汉语寓意深刻,它的基本结构简短,三四个字组成的妙语警句的含义比组成这些警句的字的字面意思要深刻得多,这同英语中的成语有某些相似之处。这种深刻的涵义源自于历史、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和许许多多别的来源。正因为如此,中国作家只用几个字并且巧妙地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那些被视为汉语流利而不深谙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常常只认识其字,而不了解字里行间隐藏的微妙的涵义。
  就李宗吾的这部著作而言,这种困难就更大。他的那种毫无章法、随心所欲的写作风格,甚至连舞文弄墨的中国学究皆难理解。李所写的简捷、支离破碎的短文,对于那些在中国文学方面缺乏很深造诣的人来说毫无意义。
  《厚黑学》的原始形式对西方人无甚用处。但是,我觉得他对人间那种深邃而诚实的见解——这正是李的哲学的精髓——对任何渴望主宰自己的生活的人皆是极其重要的。我把这种见解、这种态度、这种精髓简单地称之为厚黑。
  李宗吾估计,需用三年时间进行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掌握运用他的思想。李的思想点燃了我心灵深处的火花,它指引我在过去二十年中对与厚、黑有关的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为人知的事实,进行深入地探索。
  在探索中,我发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浮于表面:了解这些方法和实践,并且通过这些方法和实践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以便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一切;另一种是在心灵上了解,厚、黑是我们每个人自然和正常的状态。
  我是在中国长大的,尽管我是个天主教徒,但是我对佛教、道教和儒家学说已经有过深入地研究。这些宗教的教义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虽然你不正式地去学它,每一位中国人均受到它们的影响。由于我坚持不懈地寻求真知灼见,我遍游了天涯海角。我研究过印度教的经文和基督教的玄学。曾经有一回。我放弃了自己在洛杉矶成功的从商生涯,迁徙到一座位于俄勒冈卡斯卡德斯遥远的深山上,住了好长一段时间,进行了一番苦思冥想和自我探索。
  随着视野的开阔,我回过头来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我的中国根。我正视佛教、道教、儒教和经过日本人锤炼的:禅宗。我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形形色色的宗教和哲学有着一个共同的核心原则,倘若我能够悟出并且汲取这一原则,它会赐予我所寻求的主宰自己人生的力量。当我想寻找几个字来表达我所领会的真理时,李宗吾的厚、黑二字便不断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尽管我不相信李宗吾在写《厚黑学》的时候,他完全清楚他所写的主题的广度和深度,但是我如今领悟到《厚黑学》的价值在于,李宗吾在过去人们一向用抽象、宗教及哲学的术语来形容人心的真实状态之上,加了一幅世俗的面孔。
  多少年来,我一直试图写《厚黑学》,结果皆未成功。后来,我放弃了这个企图,写了两部处女作《中国计》和《亚洲人的计谋》。现在,我终于能够回过头来写。我在此书中表达的思想是我自己的见解,不过我得承认这应归功于李宗吾。
  然而,我的著作不是对李宗吾的著作的诠释。
  对于我来说,他的书不是我知识的源泉,而是一种观察事物的启迪,发展我自己思想的起点,以及检验新思想和经验的试金石。
  由于我探索二十多年的结果,这部书能够为你提供恰似经过浓缩而有效的胶囊丸,使你立即从厚黑的学问中受益。
  此书昭示的这一学问将反映着你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些经历你都很熟悉,只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看完这部书之后,你马上能够获得对人生成功之道的新的见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腹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厚黑学之精髓
  喜怒哀乐皆不废,谓之厚。
  发而无忌,谓之黑。
  ——李宗吾
  厚、黑是神秘的自然法则,它支配着人生方方面面成功的要诀。美国的拓荒者及亚洲的成功商人都会运用它。古往今来,所有功成名就者皆利用这一秘诀。厚、黑是人类的智慧,它没有国籍、种族或者宗教之分。实行这一法则,可使人们在事业的实践中得益,也令人们在生活中受惠。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忠于这一自然法则,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内在的和周围的潜力,从而指引我们正确地揭示自己的命运。通过运用厚、黑的威力,我们人人都会发现自己必须忠于的命运。
  美国人利用新闻媒介连篇累牍、大张旗鼓地喧染成功者和幸福者的形象。人们通常依据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来衡量事业上的成功:我们驾驶哪个牌子的轿车,我们佩戴哪个名牌的手表,或者我们身上是否穿着最新潮的时装。
  一个人成功的一生是终身大彻大悟,探讨自己的路,而不是做别人的梦,或者去实现他人的理想。
  许多人全身心地投入追求虚无缥缈、海市蜃楼般的欢乐之中。他们试图否认人生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对人生怀抱积极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不过,这仅仅是问题的一部分。知晓如何祛除痛苦、怀疑和失败则是赢得人生游戏胜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常常太全神贯注于什么能使我们感觉惬意,以至于忘记我们如何能成为伟人。
  坚强的性格不是由阳光和玫瑰花铸成的,而是犹如钢一般是在烈火之中、在铁锤与铁钻之间锻造而成的。通过了解厚、黑的威力,你将会认识到一种新的悟性。
  阅读这部书的收获之一将打破你对厚、黑的传统的概念。
  厚、黑既是有关无情的求生之道,但又不涉及无情。厚、黑是“精明而厚道”。当你利用厚、黑,你就能获得实现自己人生的使命所必需的行动魄力。
  不是论述你向我学什么,也不是关于我可以给予你什么。
  厚、黑的威力你本身已经拥有,这就是你内在的力量,你真实的自然状态。此时,尽善尽美的喜悦、彻悟、勇气和同情心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敲开这一威力的大门,无论你步入多远,你不可能不受益。厚、黑的威力将引导你的行为收效,而且引导你获得你欲得到的结果。最重要的是,通过了解自身的潜力,你将获得坚不可摧、心若明镜的境界,并帮助你专心致志地去发现和迈向你要达到的命运。
  内心状态
  本身不是一种学说,而是关于许多学说所共有的一种要素。就实践而非哲学而论,仅仅论及行为与效果。
  从现代美国举一事例为证:美国每年至少出版数十部书,这些书力图教育人们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卓有成效的总经理、更好的推销员,总而言之,成为一个更幸福、更精干的人。
  在这些书中,作者指明了一条引导人们达到得胜的目的。
  总的说来,这是一种对作者和他的一些学生管用的办法,但是它不一定对众多读者管用,尽管他们小心翼翼地遵循作者的指示去做。譬如,有两个人可以阅读同样一本论述驯狮的书,他们可以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真走进狮笼,可以使用一模一样的手势和语言来指挥雄狮,可是其结果将不尽相同,其中一人能使雄狮腾空跃起,钻过铁圈,而另外一人则可能命丧狮口。
  这些作者不清楚,事情的成败与你外表有效率的行动,以及你内心对事情的领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写这些书的专家们擅长自己所做的事情,因为他们有幸在不知不觉蹬情况下达到了这种心理状态。他们好象不了解那些不那么幸运的人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厚、黑是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学说,普天之下皆适用。
  它既可被用来实现美好的目标,也可被用于达到邪恶的目的。
  从表面上乍看起来,厚、黑常常令人吃惊和反感,因为它对罪犯如同对圣人一样易被利用。它表面看上去是一种自私、无情和纯属非道德范畴的观念,然而,事实上它不是这么回事。
  正如此书书名所暗示的那样,这种内心状态具有两种因素:厚、黑。
  厚脸——盾牌
  论及亚洲人对脸皮的观念,它是指别人如何看待你,怎样对待你。大多数亚洲人非常关心别人认为他们是好人,尤其是别人尊重他们的个人尊严。这种思想可与西方的观念相提并论。西方认为,皮肤厚、对别人的责难和非议无动于衷者为最佳之人。将这两种思想融汇一体,它们近乎厚脸这一观念:一种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免受别人恶言恶语伤害的盾牌。
  一个人不理睬他人的风言冷语,善于运用厚脸来保护自己,可以塑造自己正面的自我形象。
  在试图实现任何目标过程中,我们总是对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动机、或者如愿以偿时所得到的好处的价值心存疑虑。我们常常觉得有必要首先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当我们的能力更强之后,才能圆寂自己的美梦。
  脸皮厚者能够把自我怀疑撇在一边,拒绝接受别人试图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更重要的是,他不接受人们惯常强加在自己头上的“紧箍咒” ,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他的眼里,他是尽善尽美的人。
  人世间有一种脸皮厚的人由于极其自信而把信心灌输于他人,他们将他视为成功者,让他放手大干,获得成功。
  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是一位厚脸的典范。作为一位行政官员,他的能力十分有限,他的助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阻止他就错综复杂的问题发表即兴讲话。每当他这样做,他对主题总是暴露出令人吃惊的无知。但是,里根先生具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所具备的不可撼动的形象,他即使对所涉及的问题全然无知,也能依然果断处置。他那简明扼要的回答使美国人感到充满信心。经过多年国内社会动荡和在国外蒙受耻辱之后,美国人开始重新感觉良好;觉得局势再次得以控制。
  美国人民与罗纳德·里根个人的看法一样。他作为美国近代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结束了自己的任期。
  与此相反,美国另一位前总统吉米·卡特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但是却被这些重任所压倒。他对自己能力有限过于敏锐,因而被要事弄得晕头转向,苦不堪言。
  美国人民将他的苦恼视为无能,并以绝大多数选票把他撵下台。卡特由于准确无误地意识到国家所面临的困难,让公众跟他一样感到不甚安全,结果给人造成一种望洋兴叹的绝望感。
  假如奥利弗·诺思上校对自己承认的参与伊朗门事件有一丝负罪感,他今天就会身陷囹圄。如今,他是一位自由人士,是许许多多人心目中爱国主义者的象征,是一位腰缠万贯的演说家。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毫不懊悔。奥利弗·诺思强烈地相信自己是个爱国主义者,为千万大众树立了一位英雄形象。一个认识不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当的人,将会因为他的罪行而受到严厉地惩罚,而且会被公众所唾弃。
  一位厚脸者不见得非要独断专行,或者咄咄逼人。他也许是卑躬屈膝,唯唯诺诺。厚脸是一种随机应变,善于处事,且能置他人的所想所思于不顾的能力。
  中国古代有一则关于一位名叫韩信的年轻人的佳话。韩信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武功高手,有一天,他在自家居住的城镇街道上行走,被几个久闻他的武功的人拦住。
  这几个人要与他决一死战。韩信婉拒挑战,谁知他们不让他离去,执意要他要么撕杀,要么就象狗一样从领头的人的胯下钻过去。韩信选择了钻裆,放弃了决战,尽管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耻辱。
  关于韩信蒙受凌辱、胆小如鼠的流言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城。在大庭广众面前,他遭人耻笑,可是一次也未提及个中原委,也没解释自己表面看来丧失骨气行为的理由。在日后的人生旅途中,他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勇猛骠悍和无所畏惧的武将之一。对于他来说,那几个目不识丁的痞子毫无威胁可言,他们压根儿就不是他的对手。
  他心中明白自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武将,毫不在乎别人对他怎么想。韩信的厚脸在于表面上他是一个温顺胆小之人,这是为了使自己勿杀害那两个微不足道的恶棍而给自己惹来麻烦。
  黑心——利矛
  黑心是不计自己行为的后果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的能力。一位黑心者是无情而超然的,但是不一定是邪恶的。
  在现代药品诞生之前,外科大夫做手术时无法给病人实施麻醉。他不得不置病人嚎啕和恳求于不顾,麻利而果断地切开肌肤,为了保证手术富有成效,他必须极端冷酷无情,在感情上对自己给患者造成的痛苦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反过来,一位将军极富同情心,不愿命令士兵赴汤蹈火,出生入死,他对自己的国家毫无用处。他将被战败,他的人民将遭征服。然而,一位心黑的将军能够不理会战斗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景,一心关注他要达到的结果——胜利。
  一位企业家必须能够对无利可图的经营作出不容置疑的决定,否则,他的公司将难以为继。一些雇主目光短浅、富有同情心的最终结局将是关闭整个营业,所有雇员失业。
  心黑者目光不短浅,没有不必要的同情心。
  他不问代价,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目标上。
  心黑者有胆量面对失败,要想采取卓有成效的行动总要冒着失败的风险。面对一位需要进行伴有潜在危险手术的在一起事故中的受害者,外科大夫知道对自己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别开刀。尽管病人有可能死亡,这位外科大夫不会受到什么指责。要是他做手术,病人死了,他晓得自己冒有被指责应对这起死亡事故负责的风险。
  事物的两面性
  厚脸、黑心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某人具有厚脸的力量,能够不予理睬众人的责备和非议,这种力量同时也是黑心的源泉,它可以让人有效地使用这一利矛戳穿众人的无知和先入之见。
  正如运用黑心不可能不运用厚脸一样,运用厚脸亦不可能不运用黑心。厚脸、黑心的实践者必须运用自己力排他人责难、奚落和诽谤的本领,与此同时,履行自己认为正当的职责。在任何特定的时间内,某人可以无拘无束地运用更多的厚脸之力少用黑心之力,或者根据当时的情形,反过来运用更多的黑心,少用厚脸之力。
  厚脸、黑心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不惜一切代价取胜
  厚脸、黑心最粗野的状态不带道德色彩,它纯粹讲述关于如何得到你想得到的目的:换言之,不惜一切代价取胜。
  处于这种状态,厚脸毫无良心可言;黑心极端无情。
  厚脸、黑心最粗野、最表面的形态不讲论理,只讲有效行为。我浏览报纸时,发现报上登载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家美国大航空公司的雇员们为了减少营业费用,在伪造飞机保养和安全检查报告时东窗事发,当场被抓。那些下令伪造这些报告的行政官员十分清楚,他们把乘客、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生命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这与他们节省下来的金钱毫不相称。
  矛是维持和平的有用器具,也是致人于死地的兵器。厚脸、黑心犹如矛一般,本身不具有邪恶的属性,然而,某人可以运用厚脸、黑心,不惜一切代价,纯粹追求私利。
  有一些人直观上擅于将厚脸、黑心作为实现他们自私自利动机的工具。对这些人来说,为了获胜,没有不能付出的代价,只要能够赢得胜利,他们可以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
  古往今来,从东方到西方,有许多利用第一种境界的厚脸、黑心进行渔利的事例。试看美国储蓄贷款机构的倒闭和国际商业信用银行的非法交易,在这些机构的背后,所有“声名显赫”的个人都是实践最粗野状态的厚脸、黑心的高手。
  他们的脸皮厚得刺不进扎不透,它保护着他们免遭他人所有可能的非难和自己良心的谴责。当他们用矛刺不具怀疑之心、令人信赖的公众,让那些无辜的储蓄者通过流着金钱之血慢慢死亡的时候,他们的心很黑。
  对于这些个人来说,私利是目的,厚脸、黑心是手段。
  第一种境界的厚脸、黑心,引导我们取得成功,然而,我们的成功通常没有甜蜜之味。利用无情的手段征服他人并不难,你只需要向魔鬼出卖你的灵魂。但是,人生因果有报应,今生不报,来世必报。
  第一种境界有三个层次:我以李宗吾的说法来引证:第一层次:脸象城墙一样厚,心如木炭一般黑。这是廉价的妓女、无赖和骗子一类档次。尽管他们的脸象城墙一样厚,但是它可以被戳穿。谁见到他们都能看透他们的心是黑的。在每个人的眼中,他们是令人作呕的。第二层次:脸,既厚又硬;心,黑得发光。这些人比较高级的厚、黑实践者。他们把脸弄得硬硬的,把黑心磨得光光的,让它更加吸引人,他们已不再是廉价的妓女,他们的外表很体面,他们是那种你认为可以信赖的人,只有到后来才发现自己上当了。第三层次:脸,厚得无形,心,黑得无色——最高层次的厚黑式人物。这一层次的人看上去都是一些有德行的人,他们能够无情地追求自己的目的,同时,他们的受害者们还颂扬他们的美德。从古到今,我们的一些政治家们达到了这种境界。
  第二种境界:自我反省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道德经》
  在第一种境界下面隐藏着厚脸、黑心更深一层的精髓。
  有一些人实践第一种境界的厚脸、黑心发现就连他们自己也感到它令人厌恶。所以,他们开始进行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是一种精神过程。为了彻底的了解厚黑我们不得不提起人生灵性生活与厚黑的关系。因为人类不论是在公事及私事是都受着他的精神及灵性观念的影响。
  在东方人看来,经商、兵法、哲学与精神不可割离。心灵的智慧是人类生命之根。智慧只有一种,而智慧的运用则是无穷无尽的。与此相反,西方世界一般将生活的知识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把它们分门别类放在书架不同的隔层。那些实践第一种境界的厚脸、黑心者,如果不修练第二种境界,则会变成害人害己的人。
  处于自我反省阶段,个人常常是很脆弱的,因为他拒绝采纳第一种境界有力而邪恶的举止,正在探索不为人知的王国,他的心灵亦要求他的行为更令他满意。这时,他处于一种易变、混乱,有时是很痛苦和忿怒的状态。
  他被自己新发现的自己身上的许多敌人所压倒,这些敌人就是他的性格存在的缺陷:贪婪、愤怒、自我怀疑、自我限制、妒忌、羡慕、害怕、羞愧、担忧、心胸狭窄、憎恨、欺骗、欲望、自私、懒惰、虚伪和虚荣。他发现自己的心灵就是高贵与低贱、荣誉与耻辱、快乐与悲伤的根源,与此同时,他有很多仇人,他要排除这些障碍的能力很微弱。
  在这一阶段,即使他看上去或许散漫无力,但是他的内心正在进行一次有力的转变。
  第三种境界:
  斗士 这是最后一种境界,它将前面两种境界融为一体。
  这时,你能够为崇高与无情创造一个汇合点。下面就是一位斗士应具备的品质。
  宁静与超然 经过第二种境界之后,厚脸、黑心的实践者变得冷漠而勇敢。
  他采取了斗士的态度——宁静与超然。
  他把人生视为一场必须进行的战斗,除此之外,别无出路,胜利是惟一的目标。
  他用邪恶的外部因素宁静地进行搏斗,同时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敌人。这时,他能够摆脱内心的敌人,这样它们的存在就不会妨碍他的行动,正是这种超然和宁静之力使斗士得以镇定自若、通情达理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十三世纪,印度最伟大的哲学家江卡拉查亚说过,纵然是最伟大的斗士身临战场时也会吓得直冒冷汗。然而,他的身躯害怕、心境胆怯之时,灵魂却无所畏惧。他能使自己摆脱身躯和心境的胆怯,让灵魂无所畏惧,坚不可摧。
  最近,我看了一部老电影,讲的是关于早年美国拓荒者的勇气和爱情的故事。显然,他们懂得那种镇定自若、超然的崇高境界。他们将疾苦置之度外,天不怕地不怕,挥臂大干,忍受寂寞,默默地接受并且战胜灾难,从未迷失目标。
  目睹他们那种斗士般的胆量和自决自主的壮举,使我在看电影时多次感动得潸然泪下。
  这不是说在这种超然的状态下,你对挑战无动于衷,变得反应迟钝,而是你不受情感所左右,这样你就能以更大的勇气和新的精力,披荆斩棘,永往直前。
  适合做伟人 我瞧见许多人步入老年,可是却不潇洒,他们的目光中浸透着痛楚和幻灭,他们饱尝了生活的鞭笞,做过很多破灭的美梦,豆蔻年华时代的希冀和期望已经化为过眼云烟——只有死神在等待他们。
  他们犯下的过错就是,没有做好接受造物主为他们的人生旅途设下严酷的教训的准备,这是坚定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得以成为伟人所必不可少的教训。这些人不同于将严厉惩罚作为恩惠来接受的斗士,而象一粒粒压在磨石下的谷物,被人生的车轮碾倒,在极度痛苦和煎熬中挣扎。
  如同大多数人一样,我过去经常为自己能有美好的时光和好运气而祈祷。那句祈祷语:“愿您的旨意成全吧!”常常吓得我要命。
  然而,事实上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脆弱的,永远变化无常,我们的存在和生存与无形的造物者的恩惠有着微妙的关系。得与失是人类永恒的形态。
  当我眺望旧金山海湾奥克兰和伯克利山区的大火焚烧七百户豪华宅第的时候,它又一次证明不管我们多么希望把生活当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消极和令人不快之事抛于脑后,不闻不问,但是,我们的造物者早已为人生谱写了自己的脚本。
  如今,每当我祈祷,我皆为自己坚不可摧的内在力量而祈祷,这是斗士接受这些严酷的教训的力量,记取这些教训而不被这些教训所摧毁。
  灵性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统一 这部书主要着墨于探讨第三种境界。我们将了解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而且不成为它的受害者,也勿将痛苦和损失不公平地强加在那些无辜人的身上。我们实践厚脸、黑心的目的在于能够保护自己免遭他人侵犯。
  这样做,我们就能成为斗士。不过,不是西方传统观念上的“杀人机器”。
  这一类斗士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的的外在能力受内在智慧所支配,而内在智慧则是通过接受生活的挑战和寻求精神平衡陶冶而成。
  十六世纪,日本一位剑术大师宫本武藏曾经说:“武士乃是能文能武之辈。”此话的含义是,欲成为真正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的武士,你的文才必须胜过武功。赫赫有名的战将是一位泰然自若之士,他通过理解人生才能精通手中兵器的威力。比方说,日本古代的武士舞剑之道就与我们如何料理日常工作尤其是生存十分相似。
  武藏还说道:“武士的武功之道乃自然之道。你只有符合自然之力,稔知万事万物之规律,方能顺乎自然地击败敌人。”
  当你实践第三种境界厚、黑时,你将能渐渐地发现灵性世界与世俗世界之间并无区别或冲突,你的精神力量将成为征服日复一日现实的基本器械。当我们将精神上的远见卓识运用到无情的商业世界之中,我们就能在灵性世界和物质世界两个方面双双获得最大丰收。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混乱,有忠臣。
  ——老子《道德经》
  厚面、黑心地地道道的实践者 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具有两方面因素——内在和外在。内在是激发行为的动力,任何人看不见摸不着;外在是内在状态的表现,人人皆可一目了然。
  与人们一般理解相反,好人的行为并不总是温文尔雅,他们也许是无情、冷漠、没有同情心。中国最伟大的圣人老子懂得厚面、黑心的实质。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
  他说:“当人们过度殷勤时,我总怀疑他们的动机。”
  从前有一位大师收了很多徒弟,所有徒弟都怀抱获得启蒙的巨大愿望。然而,他们个个为所欲为,你争我斗。这位大师表面上对他们的越轨行为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让他们放任自流地搞一些小恶作剧。谁知,他会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狠狠地教训那些冒犯者,有时候竟然用皮鞭抽打徒弟,以使他难忘这一教训。
  目击者兴许会相信这位大师的举动是凶暴残忍的。
  可是,他的徒弟们却由衷地爱戴这位大师,感激大师的教诲。
  在基督教《圣经》中,圣人马可讲了耶路撒冷教堂中兑换钱的故事,耶稣基督走进教堂,愤怒地掀翻了他们的桌椅,说上帝的圣堂是用来祈祷的,而不是盗贼的巢穴。尽管耶稣的外部表情怒不可遏,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那宁静的内心。
  与此相反,有一些人的脸上老是挂着甜蜜的笑容,渴望别人认为他们是好人。绝大多数人一眼就看穿他们的笑容只不过是皮笑肉不笑,可是这些人们他们全部富有建设性的精力全花在打扮甜美的外表上,致使他们内心空虚,有气无力。
  好人的外表和举止有时候或许看似残忍凶暴,神气十足,自高自大,然而,他有着一颗纯真的心。另一方面,一位假先知表面上可能表现出崇高的谦逊和温柔,可是内心惟一的目标却是要填满私欲。一位假先知为了发迹,依赖于芸芸众生的赞许,而一位好人则心平气和,泰然若定——他既不寻求也不需要外部的赞同。
  厚面、黑心的自然之途非世人所能操纵,也超越狭隘的凡人判断标准。当人按照宇宙的意志行事时,他的一举一动便合乎一切正当的行为,而且皆会受益。你不会自认为公正善良,不会过度渴望心满意足,也不会谋求他人赞同。在行动时,你迅捷,胜任,有能力,不受感情左右。在退让时,你泰然自若,任凭他人品头论足。在取胜时,你富有成效,超然无情。无论行动与否,你都依然故我,毫无变化。你是一位地地道道、名符其实的厚脸、黑心实践家。
  要点总结
  厚、黑是神秘的自然法则,它支配着人生方方面面成功的行为。
  我们常常太全神贯注于什么能使我们感觉舒服痛快,以至于忘记我们如何能成为伟人。知晓如何祛除痛苦、怀疑和失败,是赢得人生游戏胜利的至关重要的方面。
  性格不是由阳光和玫瑰花铸成的,而是犹如钢一般是在烈火之中、在铁锤与铁砧之间锻造而成的。
  一个人成功的一生是终身大彻大悟,寻求自己的路,而不是做别人的梦,或者去实现他人的理想。
  厚脸、黑心既是有关求生的无情,但又不涉及无情。
  不过,你将知道,你适应并且采用非危害性无情,将会获得有效地完成自己人生使命所必需的行动自由。
  通过了解自身的力量,你将获得坚不可摧、心若明镜的境界,并且帮助你专心致志地去发现和迈向你欲达到的命运。
  厚脸——盾牌:保护你免遭他人责难和非议的伤害。
  脸厚者能够把自我怀疑撇在一边,拒绝接受别人试图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更为重要的是,他不接受人们惯常强加在自己头上的“紧箍咒”。在他的眼里,他是尽善尽美的人。
  黑心——利矛:用来跟别人和自己进行搏斗。
  黑心者是无情而超然的,但是,不是邪恶的。
  心黑者目光不短浅,没有不必要的同情心。他不问代价,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目标上。黑者有胆量面对失败。
  厚脸、黑心的实践者必须运用自己力排他人责难、奚落和诽谤的本领,与此同时,履行自己认为正当的职责。
  厚脸、黑心最粗野的状态不带道德色彩,它纯粹是关于如何达到你欲得到的目的。处于这种状态,厚者没有一丁点儿良心;黑心极端无情。
  心灵之智慧是人类生命之根。
  判断好坏的能力对厚脸、黑心的实践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你无须征服别人。当你成功地征服自己之时,你就能主宰世界。
  厚脸、黑心斗士最大的勇气是不动情感,泰然自若。
  这意谓着你不胆怯,敢于拼搏,能够摆脱伴随失败的情感的左右。这样,这种情感的存在就不至于阻碍你。
  灵性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统一:你将能够为崇高的灵性世界与无情的商业世界创造一片交汇区。最终,你会发现灵性世界与无情的世界之间并无区别或冲突,你精神方面的远见卓识将成为征服日复一日现实的基本器械。
  当某人按照宇宙的意志行事时,他的一举一动便合乎一切正当的行为,而且皆会受益。
  你不会自认为公正善良,不会过度渴望心满意足,也不会谋求他人赞同。在拼搏时,你是超然无情的。
  无论行动与否,你都依然故我,毫无变化。
  你是一位地地道道、名符其实的厚脸、黑心实践家。
  人的正当功能,是生活,而不是生存。
  ——杰克·伦敦
第二章 厚黑学入门之道——取得随心所欲的十一项原则
  一枝孤零零的鲜花无须羡慕荆棘有许多刺。
  ——泰戈尔
  一、挣脱内在形象与外在标准的束缚
  厚脸、黑心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主宰世界的明智之道,它是我们人类的自然状态。由于一些善良的人们比如父母长辈等向我们灌输,我们应该怎样举止和应该怎样感觉的一切准则,而使我们失去了原来的自然状态。由于我们常常考虑着别人对我们的期待,因而依照他们的期望塑造了自己的内在形象而使我们失去了原来的自然状态。
  达到厚脸、黑心意谓着首先得恢复我们真正自我的自然状态。
  我有一位朋友年届四十好几岁,在他成年时代的大部分岁月里,他的体重都超重一百磅。尽管至少已有7次全部减掉了多余的体重,但是他总是减了又增,依然故我。在一次心里咨询当中,他发现了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他认识到每当自己身体瘦削时,总是盛气凌人,待人不那么友好。
  自打孩提时代起,他们家人就一直教育他最宝贵的美德就是待人“友好”。结果,他吃了压抑自己的亏。
  从儿提时代开始,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奖赏莫过于得到他人的赞同。兴许这么多话语表达不出其中的真谛,可是我们接受的一切正确的美好的教育中皆含有这种意思。为了讨得父母亲的欢心,我们俯首贴耳,言听计从。为了赢得老师的欢心,我们勤奋好学,规规矩矩。我们跟小伙伴一块儿玩自己的玩具,这样他们就喜欢我们。当我们试图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时,我们就会被指责为自私,为人不齿。不知怎么地,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分不清什么是好的思想,什么是坏的思想。
  其实,那些教导我们辩别好坏的人们自己正是这种是非观念模糊的受害者。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情况变得很明了,老是听从别人,寻求他人的赞同,并不是能够出人头地的最有效的途径。尽管如此,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依然继续这种无效的行为。有时候,我们尝试着作一些自私的举动,可是由于受到早期环境的熏陶,我们往往发现它给我们带来苦恼。
  “好”人不应该常常表现得自私自利。
  尽管我们知道自己努力争取获得成功,需要采取某种以我为中心的措施,但是我们仍然继续要做好人。
  这样做的惟一报偿就是我们自认为自己高尚的“美德”是对的。
  这如同许多别的“自私”的品德一样。不过,它其实是一种经过矫饰和隐蔽的行为。我们经常把对自己的关心和对别人的关心埋在心底,而继续用放弃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权利来博得别人的赞同。
  由于我们不想与别人发生对抗或挑战,也不希望搅乱自己心灵中对是非曲直那种根深蒂固的见解,因此我们时常把别人不公平地对待我们埋在心头,忍气吞声,而用精神上的优越感来安慰自己。我们告诉自己我们摆脱了鸡毛蒜皮的琐事的缠绕。但是,不管我们怎么想,我们转过另一侧面颊让人打,不是因为这样做是对的,而是因为这样做很容易。
  三万三千美元的教训
  我付了三万三千美元的学费得到了这样一个教训,即“试图做好人”兴许是一件不应该做的事。
  吉姆是一位办公室设在华盛顿特区的成功的商人,是政界最受人景仰的人物之一。
  他为政治聚会和会议预定演说家,出版一种政治通讯周刊。
  我们萍水相逢的那天便一见如故。
  他是一位热心肠者,喜爱亚洲文化。
  最近,吉姆来到我当时居住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他陪同一位政治候选人开展一连串竞选活动。后来,我们在晚宴上邂逅了。当我们聊天的时候,我问他新出版的那本书销售情况如何。
  他告诉我说,他已雇用了一家广告公司十个月,每个月花掉了几千美元,由于广告员们工作的结果,他已经收到许多让他上电视和电台做宣传的请求。
  吉姆洋洋得意地抽出五六页打印好的材料给我看。这几页纸上列出了一串他已登台露面的电视台和电台的名单。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仔细地看了一遍,除了他在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上亮了一次相之外,其余的竟然全是那些不知名的小广播电台!
  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感到纳闷,他们为什么不出钱让他在一些更受人欢迎的广播和电视的名人谈话节目中露面。这些广告员拿他给的钱都干了些什么?
  我离开吉姆之后心中暗暗思忖着,或许他希望我助他一臂之力,因为我在过去三年中一直在亲自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我相当了解商业方面的情况。我知道花钱在受人欢迎的节目中露面一次胜过花钱在无关紧要的节目中露面一百次。我还知道,有一些新闻代理商试图证明他们收取的费用是合理的,便将他们客户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给他们在小广播电台预定了一系列节目,而这些小电台的听众通常是寥寥无几。我心想帮他摆脱困境对我来说委实不成问题,我有许多良好的关系,他们对于我的推荐会认真对待的。
  翌日,我给吉姆挂了个电话。我说我想帮他的忙,向他介绍我的一些关系,他可以利用我的名义进行联系。他很高兴,一再向我表示感谢,然后补充说道:“我愿意在我下一期的通讯上重载你的新书《亚洲人的计谋》。”
  第二天上午,我的电话铃响了,电话中传来了吉姆欢快的声音。
  “我要再次感谢你昨天告诉我的那些人的姓名,”他说。
  “你不必客气,”我回答道。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他继续说:“我的公司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上面刊登了聘雇政治演说家的每一个组织的名单。”
  “我知道。我已经有一本了”,我答道。
  他又说:“不过,这是一本最新出版的月刊。它如今囊括了三百多个名单。”
  我说不准他要把这次谈话引向哪里,也许他要把一本最新的名单作为礼物馈赠给我,以表示我对他帮助的感谢。
  谁知,他继续说道:“我的秘书告诉我,你的月刊订单已经到明了。”
  “是的,因为我正在搬家,许多东西都弄丢了,”我撒了个谎,努力使自己的语气友好一些。事实是,我有他的公司出版的六个月的通讯依然放在公文柜中有待阅读,我的确不想继续订购了。
  吉姆把我的话全然撇在耳旁,终于露出了杀机。
  “你要不要再订一年月刊,用信用卡还是用支票买?”
  “你能给我记个帐吗?
  我正在忙某桩事情,不想搁下来。
  我闪烁其词地说。他逼迫我续订我确实不愿续订的刊物,这使我感到很不自在。
  我尽量做到彬彬有礼。
  我想马上甩开他,摆脱他的纠缠。
  可是,吉姆逼得越起劲:“我们不重载那些不订购我们期刊的人的书。”他想要钱,而且眼下就要。
  我仍然希望对我友好,好不情愿地说:“好吧,我去拿信用卡。”所以,我付给他三百美金。
  我花了几千美金发展这些关系,打电话、发传真、搞宣传、旅行,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是一笔相当大的投资,而我竟把这些作为恩惠送给了他。他谅必认识不到这一点?而且他还向我索取三百美元订购费作为对我的感谢!
  当然,我面对的是一位厚、黑的高手,因为他不考虑我对他会怎么想。他的眼睛盯住自己的目标。虽然,我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我不想继续订购,但是我已经给了他许多敏感的信号,他既没有听,也不想听。
  他是一位黑心大师,因为甚至在我已经向他提供了价值数千美金的信息之后,他依然心甘情愿地让我掏自己的腰包来支援他的通讯周刊。
  按照厚黑学,吉姆的所作所为是对的。我的过错在于除了想对他友好之外,竟然没有商业目标。更有甚者,我未说明向他推荐预定在电视上露面是什么价,而是把这些关系拱手放出,好象它们压根儿就一钱不值似的。我将这些关系介绍给吉姆,是因为我相信“好”人之间会相互做好事。
  他只忠实于他的目标:占上风。从另一方面讲,倘若我真正不附带条件地向他介绍,那么他所做的事就不会冒犯我。
  事实是,我试图博得吉姆的赞同所表现出来的好意是一种违反原则的表示。
  我们会轻易地跌入这种陷阱。在理想主义方面,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在给予之时不期待得到报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给予之时是以期待报偿为条件的,在此次与吉姆的邂逅中,我的脑后一直在琢磨着,觉得情况有点儿不对劲的。
  事实上我应该对吉姆说:“吉姆,你想不想让我向你介绍一些我曾经参加过的重要电视节目?这些节目对推销我的图书的确起过重大作用。”吉姆当然会说,“想”。
  然后,我会继续说:“在过去三年中,我很卖力地在电视和广播电台上推销我的图书。我从中增长了许多见识。你通过参加一个好的节目比你在一百家小电视和小广播电台、或者不受欢迎的节目中能推销更多的书。
  我愿意亲自打电话,向这些节目推荐你和你的书。你觉得这样做值多少钱?“
  既然我已经将吉姆置于必须作出反应的境地,他可能会说一些诸如他不打算付我钱之类的话,或者他也许会问我想要多少钱。
  这样,我会说:“吉姆,我不要你付现钱。我建议咱们达成一项进行相互服务交易的协议。依我说,这些在图书方面的联系反映出我三年来在推销图书的努力中下了本钱,广播、电视的谈话节目主持人跟我关系很好。单在时间方面的投资就值几千美元。我卖第一部自己出版的书《中国计》,全部是通过新闻媒介推销的,没有设立任何销售点。结果,我一年之内就赚了六位数的钱。我觉得,把交易价值确定为大约一万美元是公平的。你认为对吗?”
  要是他不愿付一万美元,我会跟他谈判。
  一旦价格确定,我们将洽谈已经提出的交易方式。我要吉姆必须提供的服务是为我预定讲演时间,既然他为了赚取一万美元,每次预定他都向我索要百分之三十佣金,那么他将不得不为我带来价值三万三千美元预定金。
  吉姆给我上了一堂宝贵的课,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而待人友好可能要付出十分高昂的代价。
  在个人生活或者商业生活中,真正的友谊可以成为一种有形的商品,同时它也要求相互之间无条件地给予和支持。
  那种带有不可告人的图谋的虚假的友善,则会因为破灭相互之间的希冀,而使好友变成不共戴天的仇敌。
  二、寻求内在信念
  当其职责须其面对危险时,他却逃之夭夭,这是胆怯行为。
  ——圣雄甘地
  我们许多人所受的教育是,当有人掴你的耳光时,你应该转过脸来让他打另一侧面颊。这并不总是最佳的举动。有一回你被别人掴了一个耳光,你马上举手回敬他两个耳光,这样你就不会再遭人揍。假如有人掴你的耳光,你可能出于某种原因而转过另一侧面颊。也许你选择屈服之途,是因为你真正了解此举的涵义。也许你内心虽然极想还击,但是还是压下了满腔怒火,因为你受到的教育是暴力是错误的。
  或者,也许是你害怕进一步激怒对手。
  倘若你转过另一侧面颊是出于内心的某种信念,正如前面一章中提到的韩信所做的那样,这便另当别论。如果你不得不按捺心头极欲还击的冲动,是意谓着你并没有真正接受转过另一侧面颊这一事实,而只是让他人的处世标准来束缚自己的行动,其结果就会使你永远充当受害者的角色。
  厚脸、黑心的实践者懂得还击不见得会使你变成坏人。
  同样,惩罚暴力行为者也是正当的,你的举动是在维护和平。
  其实,人们通常所接受的大多数行为标准都是由别人订的,而那些制订的人自己常常也是满身缺陷,在美德的掩护之下,他们的弱点和恐惧永远无法克服。
  三、揭示栎树的坚硬和小草的柔顺的奥秘
  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巨大力量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亚洲人的哲学将它们称之为阴和阳,人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两种力量所组成。人们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对立物不是两个相互平衡的实体。其实,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光明就不存在黑暗,没有邪恶也就不存在美好。暴力与非暴力源自于人的灵魂的同一个地方。
  正如人间的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人的行为亦具有两面性——内在的动机和外在的表现。
  不考虑内在的动机,我们就不可能判断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是否正确。圣人与罪犯也许出于完全不同的动机而犯下同样的罪行。耶稣被钉在两个窃贼中间的十字架上,因为那些站在一旁审判他的人们,看不出他的行为与那两个卑鄙的罪犯的行为之间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你需要知晓你具有同等的创造力和破灭力。两者之间互为补充,不能用一般的美好与邪恶的标准来判断。每一种力量在其适当的时候发挥作用,对自己和自己的命运应该有自知之明,知道何时该运用自己的破坏力,何时该向别人的破坏力屈服。
  在风中,小草容易弯曲;参天栎树则巍然挺立,不摆不动。一阵狂风可以把栎树连根拔起,可是风不管多大也不能把在狂风面前弯倒在地的小草连根拔起。
  厚脸、黑心的理想实践者内心有着厚脸、黑心,外表则能随机应变,或是称王称霸,或是俯首称臣。他的心目中没有一种需要达到公众或者个人标准的形象,也没有一种支配自己必须怎样举止的形象。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三十六计》中,第二十七计曰:“扮猪吃虎。”
  按照这一观念,亚洲的猎人准备狩猎老虎时,他会静坐冥想一种捕虎的最轻而易举的方法,他得到的结论是他将把自己装扮成老虎的诱饵,披上猪的外衣,在树林中等候,老虎心想这只猪将成为它中午的一顿美餐,便向猪走去。
  当老虎走到猎人射程之内时,他便射击。
  在亚洲,判断英雄的标准不是论其捕杀老虎的本领,而是看其忍受扮猪耻辱的力量和能力。
  当你没有证据表明你比处境高明时,千万别抱有获胜的幻想。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伟人在别人之前先知道自己之伟大。”
  要是你愿意去做战胜最强大的对手所需要做的一切——即使包括百依百顺、卑躬屈膝,以及必要时装扮成猪——你就会赢。
  更有甚者,你必须能够忍受由于自己明显的失败,而别人幸灾乐祸地强加在你头上的耻辱。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定能成为伟人。
  四、了解自己
  要想达到厚脸、黑心的境界,你得弄清楚自己目前在这个世界上能发挥什么作用。为了摆脱别人武断的理想对你的束缚,发掘你应该如何举止的真正的标准,你需要得到必须做什么而不予理睬别人可能怎么想的勇气。
  非凡的人不介意他人对自己怎么想,厚脸、黑心似乎自然属于他们。他们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因为他们不受别人的看法所左右。然而,大多数人则习惯于受他人的意见所影响。
  我不是在劝你成为一位非道德的、以我为中心的人,而是在建议你认识作为一位象你这样敏感的人,在谋求自己合法的自身利益当中所遇到的困难。那些比较超然者的身上有某些值得你学习的东西:他们那种置他人的看法于不顾的作法,能够使他们把目光紧紧盯在实现自己的目标上。这只能通过清楚地了解你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才能获得。
  自我观察是自我发展的根本之所在。你必须首先了解你自己行为的动机,以便了解他人行为的动机。
  尤其重要的是,在极端悲伤和不幸的时候应该抚心思量,你要是能够成功地从自己悲惨的经历中摆脱出来,你就会明白无误地看清自己处境的实质。这时,恰当的行为将会照亮前程。
  世界不是那么简单,以至于我们只制定并遵循正确与错误的规则行事即可。我们寻求了解自己,这样,我们将会知道在任何特定的处境中自己应该怎么做。你就会渐渐地用自己发现的真理去取代你曾经在受教育中所接受的那些信念。
  这并非要说明你到底转不转过另一侧面颊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为什么这么做,或者为什么不这么做。
  同按照随意强加于人的标准行事相比,由自知之明来指导行为更为可靠,尽管两者皆易导致失误。
  不管你走哪条路,你都会犯错误,但是走自己发现的路所犯的错误可以自己改正。然而,盲目地依照别人武断的标准行事所犯的错误只能使傻瓜永远是傻瓜。
  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你将发现许多你学过的观念其实毕竟是正确的,但是自我反省也不会徒劳无益。你的信念将会使你心悦诚服。更为重要的是,你将会使自己挣脱需要他人赞同的枷锁。
  不过,别信我的话,仔细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你自己就会发现你正在许多具有虚假和武断的标准下苦苦地挣扎。
  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埋藏着一个默默的声音,这种声音想大声疾呼:“我存在!
  我存在!
  我有需要、有要求、有愿望,这些需要、要求和愿望是高尚的,是美好的。我的想法和规则也许跟你们的不一样,但是它们是我的,应该表达出来。
  除非我获得营养,得到满足,达到目的,否则,我怎么才能对别人有用呢?
  法国著名的时装设计大师科科·查内尔不是以一位时装设计师开始自己的生涯的,而是法国上流社会的一位富有的贵夫人。
  她总是不顾当时的服装潮流,穿着自己喜欢的款式。
  她那独一无二的风格,尤其是她那串型发式和高高翘起的衣裙下摆的底边,与当时所有时装标准格格不入。当她开始步入时装设计界时,她那古里古怪、别出心裁的设计遭到了猛烈的抨击。然而,她寿终正寝时却为本世纪二十年代时装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时光流逝了约莫一个世纪,如今她的名字科科·查内尔在世界女式时装设计师中依然独占鳌头。
  最近,我在自己的健身俱乐部骑一种固定式自行车时,随便翻阅了一本适合于女性口味的杂志,上面有一句劝女性们如何获得“承认”的告诫,即离开家时把头发弄湿,挎上一只大包,在距离办公楼最后半个街区时跑步进入办公室。这个主意是为了给人塑造那种“上班之前去过健身俱乐部”的样子。这本杂志还鼓励读者在家里到处放置几盘由新的流行音乐团演奏的录音带,哪怕一次也未放过,以创造一种赶时髦的形象。
  我看不出这些创造形象的手法如何能够帮助青年女子获得她们正在追求的成功。她们只不过在接受这样的劝告,即怎样通过花费大量的精力制造谎言,来博得他人的赞同,而不是用她们的精力去寻求自己真正的利益。
  五、挣脱害怕成功与害怕失败的桎梏
  害怕成功远远比害怕失败的威力大。这就是为什么易于失败的人比易于成功的人要多得多。
  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害怕心理——害怕飞黄腾达,害怕名落孙山,害怕自己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所以,我们许多人思忖着,我们想发财,我们想成名,我们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这些想法常常只是无用的沉思默想。
  我们所琢磨的想要得到的大多数东西,是以抛开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以及冒着可能变成默默无闻的人的风险为代价而得来的。每一次我们取得某些成绩,往前迈进一步,都得用自己稔知的生活条件去换取不确定且又陌生的环境。尽管大多数人心想他们正在努力获得成功,可是他们只不过在装装样子,做做姿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不想做的事就是摆脱我们所熟悉的单调无味的工作,确实有所长进。
  在我们能够取得成功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成功意味着变化和失败的危险,那些不愿努力去干一番大事业的人们的失败是平淡无奇的,也是鲜为人知的。而那些试图取得一鸣惊人的成就的人们的失败则是广为人知的,而且一般来说,平凡的失败者还会对这样的失败发生心满意足的叹息。
  当我们不付帐时,某人的计算机就会给我们写一封语言刻薄的来信。而当美国富翁唐纳德·特朗普不付帐时,就会成为晚间六点钟的新闻。
  同样,成功也需要具有敢于不被他人赞同的勇气。所有超越一般标准的独立的思想、新颖的见解、或者努力,皆会遭致非难,这些非难包括怀疑、嘲弄、乃至诉诸暴力的伤害。
  要坚持做任何异乎寻常的事情,都需要有内在的力量,而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六、认识幻觉与现实的本质
  这是尽善尽美的。
  这是尽善尽美的。
  源自尽善尽美的是尽善尽美。
  倘若从尽善尽美之中获得尽善尽美,余者惟有尽善尽美。
  ——摘自古印度教圣文
  在古印度,一群年轻的僧侣观看他们的师傅做薄剪饼。
  他将满满一勺稀面粉糊糊倒在一个滚烫的平底铁锅上,看着稀面糊糊向锅表面的四周流去,形成一个残缺不圆的形状,当薄煎饼最终定型时,他便笑着说:“好极了。”
  这些徒弟们感到很纳闷。
  每一张煎饼都有不同的形状,有一些煎饼四周的边上还被烤焦了,没有一张很圆的煎饼。最后,一位徒弟问这位师傅:“师傅,怎么能说这些煎饼好极了呢?煎饼应该是圆的,而且不应该被烤焦了。”
  师傅从锅里取出最后一张煎饼,放在他这位年轻的徒弟的盘子里。这张煎饼的形状有一点儿象葫芦。
  “好极了,”他又重复了一遍。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导师对我说过:“假如你不喜欢自己所目睹的世界,就换一换你的老眼光。”
  我写这一章节的时候,跟一位老朋友在电话中交谈过。
  我们俩已经有十几年没见过面了。当我们回忆昔日的一些往事时,我说道:“以前发生过的每一桩事都是完美无缺的。”我的朋友说:“我不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而且我也说不准你是否懂得自己话的含义。”
  事实如同“换一换你的老眼光”那样简单。这个世界本身没有一点儿过错,只是你看待它的眼光会发生错误。我怎么会知道这一点的呢?兴许你跟我的朋友想到一块儿去了:“这些仅仅是嘴上讲讲而已。
  她怎么会晓得自己在说什么?“
  事实上我所得到的心得都是由亲身经验而来的。
  几年以前,我花了许多时间潜心思索,打坐,静神养气。
  有一天,我完成每日的苦思冥想之后,进入了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我的心中迸发出一股爱和欢乐的激情。我感受到世界上存在的惟一的事物就是爱,只有爱别无其他。造物者的确是出于他自己的爱,才创造了这个世界。
  当我处于这种状态之时,我钻进了自己的小轿车,驱车穿过城市去赴约。
  在这个赤日炎炎、烟雾蒙蒙的夏日的下午,我驾车沿着车水马龙、交通拥挤的圣地亚哥自由大道往前行驶。在往常,我会把洛杉矶和自由大道上的人们看成是一群令人生厌的人,他们举止险恶,毫无感觉似地开车朝各自要去的地方横冲直撞、争先恐后地行驶。我老是在想,洛杉矶的司机应该开坦克而不是开汽车。可是,这一回我的体验发生了变化,我所感觉到的只是爱。我觉得整个洛杉矶就是我自身的延伸。其实,我感到一个人与整个世界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在那个时刻,我目睹的只有尽善尽美,就连混乱不堪的自由大道也是上帝对尽善尽美所表达的一部分。
  对于我来说,这种状态并没有延续下去,最终它消失了。
  不过,这种对于尽善尽美稍纵即逝的想象已经足够了。
  那时,我知道在我心灵的直觉上,现实的世界总是完美无缺的。当我有幸一瞥这一现实的时候,我也认识到古往今来,圣贤们总是在这种理解的状态中消度时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试图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自己的现实上,想让它符合我们“尽善尽美”的观念。
  两年前,我对约瑟夫·巴伯拉作了一次电台采访。约瑟夫·巴伯拉是汉纳—巴伯拉电影制片厂的创始人,也是古典动画片“瑜伽熊”、“汤姆和杰里”、以及许多其它动画片的制片人。在我们的交谈中,他谈到自己的生活是怎样变得完美无缺的。他说有时候当你置身于生活之中时,它也许似乎不那么尽如人意,可是当你回首往事时,显然是尽善尽美的。
  约瑟夫·巴伯拉曾经是一位为了生计而奋斗的漫画家,为了餬口度日,他向纽约一些杂志卖自己的漫画,他遴选了一些比较好的漫画,把它们寄给沃尔特·迪斯尼,要求得到一份工作。对于一位为了生计而挣扎的漫画家而言,要实现为迪斯尼制灯厂而工作是个最大的梦。
  迪斯尼在复信中写道,他将在下趟去纽约时面见一次巴伯拉先生。谁知,迪斯尼从未拜访过他。不言而喻,那时候这对巴伯拉来说是个莫大的失望。如今,当他回首往事时,沃尔特·迪斯尼没有来看他,他感到很高兴。巴伯拉说:“如果那次见了面,我或许会成为他手下的一位忠实的工作人员,而且至今仍然在迪斯尼制片厂供职。”
  当你经历人生重大坎坷失望的时候,将事事视为尽善尽美的观念并非仅仅是一种安慰人的思想,它同样也是厚脸、黑心的实践者用来消除日常琐事导致人心烦意乱的强有力的工具。
  我写这一章节时,曾经搁下笔干一些别的跑腿的事情。
  每一次去目的地的途中,尽管这些地方我以前都去过,但是我还是回回迷路。那是一个赤日炎炎的夏日,我驾驶着一辆半吨重、4×4的小货车。我心里想,我真的弄不清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迷路,想着想着,那种把每一个现象都看作尽善尽美的想法钻进了我的脑海。
  我明白了,在生活的奥秘中,存在着我无法理解的尽善尽美。
  我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一令人厌烦的经历。虽然我继续迷路,可是我的心灵状态却已经从窝了一肚子即欲迸发的怒火转变成心旷神怡、泰然自若。
  我意识到从这种看似毫无意义且又令人沮丧的经历中,甚至亦能受益。此时此刻,我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而且能积极地予以引导。
  经过这次经历,我想起了象此事这样不胜枚举的别的事情。此次这件事偶然发生在我身上,让我与你们分享它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大家就可以回首往事,审视一番我们过去发生的类似事件。因而,今后我们就能用将不是尽善尽美的现实现象视为尽善尽美的正确眼光来看待它们。
  我记得有一次自己被堵在拥挤的交通之中,我有意识地决定一边等待堵塞的交通疏散,一边欣赏旧金山湾的风光。
  我发现紧挨在我后面的那一辆轿车中,坐着一位身着工作制服的漂亮女人。她冲着堵塞的交通吼叫着,两只拳头一个劲儿地捶打着方向盘,脸色涨得绯红。她那满腔怒火和颓唐沮丧的举动只能使自己益发焦燥不安,而对交通丝毫没有影响。
  就象那些僧侣一样,你或许抱有一种理想主义观点,认为事物应该如何如何。但是,世界展示了自己的运动规律和意图。对于你来说,努力超越人类一般的理念,超越什么应该如何、什么不应该如何的先人之见,是很重要的。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在似乎不尽善尽美的世界各种现象中存在着尽善尽美。
  七、掌握美德与虚荣之间的界限
  当上帝等待建造爱的教堂的时候人们搬来石头。
  ——泰戈尔
  在两条道路的交叉路口有一棵树,一位圣人在树下苦思冥想。他的思绪被一位沿途朝他飞奔而来的小伙子所打断。
  “救救我,”那位小伙子哀求道,“有个人误称我行窃,他正带领一大帮人追捕我。他们要是抓住我,就会剁掉我的双手。”
  小伙子爬上那棵这位圣人早先在它下面潜心沉思的树上,藏在枝叶中。
  “请你别告诉他们我躲藏在哪里,”他乞求道。
  这位圣人以圣者犀利的目光洞悉那位年轻人对他讲的是实话,那位小伙子不是一个窃贼。稍过片刻,那群村民赶到了,为首者问:“你看没看见有一个年轻人从这里跑过去?”
  许多年以前,这位圣人曾经发誓永远讲真话。所以,他说他看见过。
  “他往哪儿跑啦?”为首者问道。
  这位圣人并不想背叛那位清白无辜的年轻人,可是,他的誓言对他是神圣不可违犯的。他朝树上指了指。那些村民们把小伙子从树上拖下来,剁掉了他的双手。
  这位圣人临死的时候面对老天的最后审判,他由于自己对那位不幸的年轻人的行为而遭到了谴责。
  “可是,”
  他抗议道,“我已经发过神圣的誓言,只讲真话,我有义务恪守誓言。”
  “就在那一天,”
  老天回答道,“你热爱虚荣胜过热爱美德。
  你将那位无辜的人交给迫害者,不是为了美德,而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有德行的人的爱虚荣的形象。
  指导我们美德观念的人的有限的智慧,常常成为驱使我们作恶的动力。我们对美德错误的观念通常只不过是一种虚荣心,以及试图博得赞物,或者自以为自己多么“有德行”,这样我们便可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多少回,由于这种虚伪的美德夹杂着人的无知,美德便变成了使人类成为受害者的一种有效的武器。
  对人类的犯罪
  在“美德”这面旗帜的掩护之下,当人们成为受害者时,不论是东方与西方之间,还是过去与现在之间皆无区别。
  在中国明朝(公元1600年初叶)行将灭亡之时,土匪和农民军揭竿而起反对大明朝廷。
  游牧民族的起义军所到村庄,抢劫村民,强奸少女。在当时的中国,女人的贞节是神圣的。
  当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遭人奸淫之后,她的父母唯一的选择就是赐予她一服烈性毒药,以洗刷家门的耻辱。因此,一位年轻的姑娘经历被强奸的可怕的命运之后,她将不得不面临被其家人毒死的更加悲惨的命运。
  当伽利略获得举世闻名的发现——太阳不是围绕地球旋转,而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天主教教会所有“最有德行”的会员异口同声地谴责他,焚烧他的书籍,把他关在牢房中蹉跎一大半余生。
  这种愚昧无知指导的美德不是古代独有的产物。不那么很久以前,就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整个美国在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的率领下,经历了对本国公民的“政治迫害”。
  今天,抱着真诚意愿的“有德行”的人们,试图以“美好和体面”的名义,把许多有关社会问题的他们自己的标准和道德准则强加于别人。我们不得不抚心自问的问题是,我们能够那么肯定我们的美德观念没有成为导致憎恨、容忍和虚伪的驱动力吗?再者,我们有没有使别人受害?
  正如下面的故事所述,与大多数人的想象相反,美德不是某种我们穿在外面在大庭广众面前招摇过市的外衣。
  娼妓与神父
  印度有一位神父住在一个娼妓的街对面。每天,他走进屋做祈祷和潜心修行的时候,都瞅见男人们从那个娼妓的屋子里进进出出。他也瞧见那个女人亲自迎来送往。每天,那位神父总要想象和深思在那个妓女房间里发生的可耻的行径,他的心中对那个女人伤风败俗的行为总是充满着强烈的反感。
  每天,那个娼妓都看见那位神父在修行练道。她总想这么纯真无邪,把时光花在祈祷和修行上,该有多好啊。
  “可是,”
  她叹息道,“我天生就是做妓女的命。我的母亲是个妓女,我的女儿也将是个妓女,这个世道就是这么回事。”
  那位神父和那个娼妓在同一天去世,他们俩人一块儿面对老天最后审判。令那位神父深感吃惊的是,他因为自己邪念而遭到了谴责。
  “可是,”他不服气地争辩道,“我的一生是清白的。我把自己的白昼都用来祈祷和修行。”
  “不错,”审判者说,“但是,当你的躯体在修行养性时,你的心在作邪恶的判断,你的灵魂被你好色的想象玷污了。”
  那位娼妓由于自己的纯洁受到了褒赞。
  “我不明白,”她说道,“在我的一生中,我向每一位出了钱的男人出卖我的肉体。”
  “你生活的处境把你置身于妓院之中,你出生在那里,你的力量使你无法从事别的职业。不过,当你的身躯在进行卑鄙的行为时,你的心灵总是纯洁的,而且一直在默默地思索着那位圣人祈祷与修行是纯真无邪的。”
  哀悼
  为了表达对死者和已故亲人更加深厚的感情,哀悼在生者当中会成为一种徒劳、无谓的比赛,这在亚洲社会上尤其如此。
  我在台北上大学的时候,在一位富有的寡妇家租了一间房子。这位寡妇和她的三个儿子及其家庭住在一块儿。我呆在她家期间,这位八十多岁的寡妇生病住院了,一个月以后,被抬回家后去世了。
  她的儿子们精心举行了一场哀悼仪式和葬礼。她的尸体被放置在堂屋中间,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每天下午三点钟一位身着五颜六色宽大长袍的道士便来到这家为死者主持悼念仪式,全家人聚在一起举行一个钟头的哀悼活动。每当这位道士刚开口念经时,十五个人就会同时放声恸哭,有的言辞含混地啜泣,有的清楚地哭诉心头悲伤之情。
  “您怎么能离开我们啦,没有您的智慧和指引,我们怎么活呀?”一个哭着说。
  “我们没能尽孝,让您吃了这么多的苦哇!”另外一个人哀嚎道。恸哭声一声高过一声,一声比一声凄惨,最后嚎叫声简直大得令人难以置信。时至四点整,哭声嗄然而止,每个人便各自去干自己的活儿,到翌日同一时间,哀悼才又开始。
  随着这个星期缓缓地逝去,人们的眼泪哭干了,可是恸哭声音则依然如故,丝毫未减。表达对过世亲人的深情是重要的,它不仅能使家中其他成员知晓,而且这种悲痛欲绝的哭声会一直飘到左邻右舍的家中。我的房间就在死者尸体停放的那间堂屋的上面,每天听着这种哀悼声,真弄得我精疲力竭,苦不堪言。那些参加哀悼的人同样疲惫不堪,身心衰竭。很显然,当他们最终安葬了这位老媪,就会如释重负。
  这位老媪去世并非是悲惨之死,或者是意外的死亡。她是一位长寿者,过着十分舒适的生活,在得了一场小病之后安详地死去了。根本没有理由为她感到悲伤。在一片无须遭遇真正悲惨、可怜的土地上生活,她的死理应得到庆祝,而哀悼纯粹是为了生者和街坊邻里。
  美德是一种微妙的东西。没人能够判断或者衡量你的美德,就连你自己也不能。当你确实依照美德行事时,就不会有夜郎自大、正直无邪或者高人一等之感。当你真的遵循美德行事时,就会永远心平气和。
  八、战胜恐惧
  恐惧是具有毁灭性的情感。恐惧对于人的灵魂来说,如似一滴落在一池温泉中的毒药。恐惧戴着许多五花八门的假面具,而且以种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我们很聪明地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组成是多么脆弱;而且我们的存在和生存维系于上天赐予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恩惠。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恐惧是一种朦朦胧胧但是常常有令人心神不宁的感觉。大多数人甚至不晓得他们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担惊受伯之中。
  曾经有一位记者在一次采访中询问一位举国闻名的新闻广播员:“你害怕什么?”这位新闻广播员大吃一惊,有一点儿不知所措。倘若他诚实坦率地回答这个问题,他就会不得不暴露自己的真面目。
  他立即给予表面性的回答说:“我害怕大自然中发生的事件,比如地震和水灾。”
  那位记者问他还害怕别的什么,他说别的都不怕。这位新闻广播员不能讲真话,因为他担心听众会对他怎么想。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在保护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很显然,他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回答这个问题。不过,这不是他的过错,他觉得有必要自欺欺人,略而不答。总而言之,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在正式或者公务场合承认自己害怕什么是不可取的。
  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担忧。我们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战胜担忧,以便我们经历和发挥自己真正的潜力。假如你有意实践厚脸、黑心,至关重要的是,你应该仔细观察恐惧如何以及何时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虽然经历恐惧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它有着彼此不同的形式。
  我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每天早饭、午饭、晚饭大家都莫明其妙的提心吊胆,我的父母亲是在满洲里日本皇军的统治之下成长起来的,日本人主要是靠利用恐惧来控制中国平民百姓。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日本人战败之后,我的家人被迫生活在中国政府及其金融体制崩溃的水深火热之中。后来,我的双亲带着三个需要照料的年幼的孩子来到台湾沦为难民,在绝望中度日,他们益发胆战心惊。
  恐惧始终缠绕着我们家。
  在我们家中,恐惧的气氛太浓,即使当我们不害怕的时候,我们也感到担惊受怕。我记得两年之前当我躺在床上的时候,一种极其恐惧之感无缘无故地袭上我的心头。我以前从未有过如此潜在的感觉,尽管我想象不出为什么不寒而栗,可是我害怕得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似的。
  蓦地,我意识到,我所感觉到的害怕是从我父母亲那里得来的——是对他们自己所生活的这个脆弱的物质世界无法卜知未来的害怕。我仅仅是由于生活在他们那种环境当中才吞下了他们的恐惧,而此时此刻这种恐惧重新强烈地涌上我的心头。在我的一生中,我观察到恐惧是如何起作用的,而且我在恐惧之中苦思冥想其奥秘。
  不久以前,我在打烊的时候,我瞧见一位年轻的店员显得十分懊丧,她跪在一扇卷式铁门旁边,汗水浸湿了她那薄薄的短上衣,我问她出了什么事,需不需要我帮忙。
下一页 尾页 共6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