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角逐世界—布什

_4 布什(美)
利特种部队交出劫持者,遭到拒绝后几乎想同对方动武,后来又乘飞机 紧紧跟踪把劫持者带往罗马的意大利特种部队的飞机。为此,意大利政
府曾向美国驻意大利大使提出了严重抗议。但是,斯廷纳在意大利的横 冲直撞,却得到了美国五角大楼的赏识。
美国国防部对瑟曼的任命是 7 月 20 日宣布的,但沃纳要到 9 月 30 日才能办完移交,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乔治·布什无法指望南方司令部为
他出大力。8 月下旬,联邦调查局报告说,根据可靠情报,哥伦比亚大毒 枭埃斯科瓦尔已潜至巴拿马,是否可以动用驻巴拿马的美军配合联邦调
查局特工对他实施逮捕行动。乔治·布什精神为之一振,因为在巴拿马 动用美国军警逮捕哥伦比亚大毒枭,并将他押回美国受审,对诺列加无
疑是一个严重打击,使他不能不相信美国司法部今年 6 月 21 日发布的关 于美国总统有权指示联邦调查局去绑架住在外国的违反美国法律的罪
犯,即使绑架行为违反国际法也可以进行的公告是算数的。同时,乔治·布 什已经预定于 9 月 5 日向全国发表禁毒讲话,绑架埃斯科瓦尔可以为自
己的讲话提供成功的实例。
乔治·布什决定动用秘密部署在巴拿马的三角突击队,根据联邦调 查局的眼线所提供的埃斯科瓦尔的住址进行战术侦察,然后发动突然袭
击,将他抓回在巴拿马的美军基地,再由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人员对他实 施正式逮捕。
然而,这次行动落空了,那所房子里根本就没有住过埃斯科瓦尔。 后来有消息说,这个情报是联邦调查局驻巴拿马机构杜撰的。
乔治·布什大为恼火。白宫工作人员为了不使总统 9 月 5 日的禁毒 讲演缺乏生动的实例,就让禁毒局派特工人员把一个贩毒者诱至白宫对
面的拉斐特公园里进行上等可卡因交易,然后加以逮捕,从而使乔治·布 什 9 月 5 日在电视摄像机前不再是两手空空。但是,没有几天这条内幕
新闻即被肯出高价的《华盛顿邮报》从某个禁毒局官员那里弄到了手, 见了报,使白宫大为难堪。
9 月 30 日瑟曼终于从沃纳手中接过了南方司令部的指挥权,乔治·布 什现在可以等待南方司令部的好消息了。可是,这个瑟曼却在第二天放
跑了乔治·布什梦寐以求的一次好机会。
10 月 1 日,瑟曼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听了一天汇报,晚饭后正想早点 休息,电话铃却响了。他的一个助理报告说,与中央情报局巴拿马站有
秘密联系的一位巴拿马国防军少校的妻子说,她的丈夫打算在 10 月 2 日 上午 9 点发动推翻诺列加的政变,请求美军为政变部队封锁某些道路,
以阻止亲诺列加部队的增援。
瑟曼知道少校军衔在巴拿马国防军中已属于高级军衔,有能力发动 政变。但他获悉这位姓希罗尔迪的少校 1988 年 3 月曾经向诺列加出卖过
一次政变的参加者后,又对他大倒胃口。瑟曼问中央情报局在巴拿马站 的官员:“希罗尔迪有什么计划?他准备如何处置诺列加?”中央情报
局官员回答:“他希望举行政变时,诺列加不在国防军司令部大楼。他 计划攻占司令部大楼后,同诺列加联系,使他相信自己的统治已经结束,
应当和平地退休到农村去。”瑟曼一听政变者要让诺列加退休就火了, 他甚至怀疑这是诺列加企图在他上任之初破坏他的威信的阴谋,先让他
派兵出来封锁道路,然后向新闻媒介揭露他是一个策划者和大傻瓜。
瑟曼在给五角大楼打电话汇报这个消息时,对参谋长联席会议作战 部长凯利说:“这是一项动机不明确、设想不周到、领导无方和具有致
命缺陷的政变计划,我建议你们不要掺和进去。”
这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刚刚易人,克劳离任,换上罗纳德·里 根当总统时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鲍威尔。鲍威尔正式上班的时间是
10 月 2 日上午 7 点,因此他接到凯利的报告赶往五角大楼时,戏称自己 提前 4 个小时上了班。他对中央情报局巴拿马站支持的这次政变也不感
兴趣,表示驻巴拿马美军只能在政变开始后采取最低限度的行动,拒绝 要美军攻占横跨流入巴拿马城的运河上的美洲桥的请求,因为这里离巴
拿马国防军司令部大楼太近,美军行动时不能伪装成在举行例行的演 习;在希罗尔迪请求美军加以封锁的那些道路中的某一条上,则可以派
一个连的美军举行一次正常的演习,做做样子。
美军的这种配合,对希罗尔迪的政变,无异于在隔岸观火,起不到 任何配合作用。
10 月 2 日上午 9 点,希罗尔迪没有发动政变,鲍威尔和瑟曼都在庆 幸自己的远见卓识。
然而,10 月 3 日上午 7 点 40 分,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大楼方向传来 了枪战声。中午时分,政变部队占领了电台,广播了政变成功的公告。
瑟曼立即下令美军出动举行例行演习,切断了国防军第 15 步兵团与国防 军司令部大楼之间的道路。这时,政变部队派来了两个军官同南方司令
部联系。瑟曼的代表关心的是让他们立即把诺列加带到南方司令部来,
由美方加以逮捕;政变部队的代表则希望美军立即出动,帮助他们封锁 美洲桥。瑟曼的代表答应回去后立即汇报。
瑟曼同守在五角大楼军事指挥中心的鲍威尔通了电话,设计了三个 方案: (1)如果政变部队把诺列加送到南方司令部,就由在那里的联
邦调查局或禁毒局的特工人员对他执行有效逮捕; (2)如果政变部队 要求美军协助他们把诺列加弄到美军基地来,美军可以派出几个士兵去
协助,但不可以派太多的人去,因为据电子监听,诺列加还在司令部大 楼的某一个房间中往外打电话,这可能意味着他尚未被扣押;(3)如果
美军派出三角突击队就可以在混乱中抓回诺列加,那也可以试一试,但 必须经五角大楼报总统批准。
乔治·布什大喜,立即召开紧急国家安全会议研究鲍威尔和瑟曼提 出的那三个方案。这时,国防部长切尼刚刚陪来访的苏联国防部长亚佐
夫从外地参观回来。切尼把亚佐夫一行留在白宫的一间办公室中,就急 急忙忙地参加会议去了,弄得苏联人莫名其妙。
乔治·布什听取汇报后,立即批准了上述方案,并要求五角大楼随 时向他报告巴拿马政变的进展情况。然而,五角大楼下午 2 点 30 分传给
乔治·布什的第一个重要情况却是政变不幸失败,由古巴教官训练的凶 猛的山骡部队赶到打垮了政变部队,希罗尔迪少校等政变领导人被逮 捕。
当晚,为了回答诺列加在巴拿马电视上对美国的谴责,乔治·布什 的新闻发言人菲茨沃特在记者招待会上一口咬定:“总统对此一无所知,
国务卿对此一无所知,国防部长对此一无所知。”
在此后的一个星期里,乔治·布什遭到了国会民主党参众议员的激 烈批评。他们促使参众两院的军事委员会审查白宫的失策,还把瑟曼召
到军事委员会的秘密会议上作证。亲民主党的报纸纷纷发表社论,把巴 拿马这次政变的失败同前总统卡特派军队前往伊朗营救人质的失败和前
总统肯尼迪派雇佣军在古巴猪湾登陆的失败相提并论,认为乔治·布什 是一个无能的总统,无法承担保护美国海外利益的责任。
亲共和党的专栏作家则把巴拿马这次政变的失败推给切尼、鲍威尔 和瑟曼,说他们患了非常严重的动脉硬化症,在危机发生时,只会手忙
脚乱地翻找文件和吩咐手下人员制定各种方案,不能及时向总统提供必 要的情报和决策建议,以致贻误战机。因此,这些专栏作家建议担任美
军总司令的乔治·布什应该像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那样, 越过五角大楼直接与前线指挥官打交道。
被民主党参议员弄得焦头烂额的乔治·布什在记者面前,仍然硬充 高明。当记者问他:“总统先生,许多批评者认为你把巴拿马的事情搞
糟了,你对此怎么看?”他回答说:“这些批评者要我在当时做的事情 是出动全部军队,开进巴拿马城,抓住诺列加,这是不慎重的,不是我
打算用来处理这个国家事务的方式。因为那样将会危及美国在巴拿马的 公民的生命,将会使美国青年在战争中流血,我不能轻易地把他们投入
战斗。”在回答记者关于“最近会有人因为巴拿马未遂政变的失败被撤 职吗”这个问题时,乔治·布什说:“没有,因为我对处理这些事情的
最高级人员的工作很满意,对他们的能力没有丧失任何信心。”这使鲍 威尔和瑟曼两人感恩不尽。
但是,在白宫,鲍威尔和切尼却没少挨乔治·布什的训斥。乔治·布 什要切尼、鲍威尔以及瑟曼都搞清楚,他和他们在巴拿马问题上都经受
不起再一次失败了。而这次巴拿马未遂政变的失败表明,在 1989 年结束 之前,似乎很难再在巴拿马国防军内部策动一场政变了。尽管乔治·布
什仍然签发了一项命令,授权中央情报局可以使用 300 万美元执行一项 招募巴拿马军官和流亡者推翻诺列加的秘密计划,但是其意义主要在于
敦促五角大楼发奋努力,尽快为他解决巴拿马问题。他很清楚,中央情 报局和五角大楼作为美国推行对外政策的左膀右臂,一直处于激烈的竞 争之中。
瑟曼在国会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的秘密会议上作完证回到巴拿马城 后,立即命令驻巴拿马各基地的 13000 名官兵都穿上述彩服上班、上岗,
撤除一切摆放在露天的自动饮料机,进入全面的准戒备状态。各基地每 天晚上至少举行一次直升飞机演习,允许演习部队飞近巴拿马国防军各
个营地,使对方习以为常,为美军未来在夜间大规模突袭和摧毁巴拿马 国防军提供掩护。在白天,南方司令部加强了中型演习,以演练汽艇、
直升飞机、坦克、水陆车辆和作战飞机之间的协同进攻。瑟曼知道巴拿 马国防军不会主动打击美军,因此演习都以各个巴拿马国防军营地为具
体目标,甚至把演习的地点逐步推进到巴拿马城的中心区。
鲍威尔和瑟曼对原先制定的“祈祷书”作战计划作了修改。原计划 规定:一旦发生危机,本土美军将用 5 天的时间向巴拿马逐次增援。鲍
威尔和瑟曼认为,这种增兵方案无法保证对巴拿马国防军作战的突然性 和快速性。因此,把增兵时间由 5 天修改为 2 天,也就是说在 48 小时之
内,从本土快速调动 11000 名美军进入巴拿马。并规定:南方司令部在 接到五角大楼的命令后,应在 2 小时之内调动各基地的部队,向巴拿马
国防军实施全面的攻势作战。
五角大楼还制定了代号为“加贝尔蝰蛇”的特种作战计划。这个计 划的打击目标是诺列加,实施人员在 300 人左右,包括:一个能昼夜实
施公开或者隐蔽攻击的三角中队;一支由16架直升飞机组成的代号为“银 弹”的特别机队;一个能进行任何水下作业或者实施海滩登陆的海豹分
队;若干个为突然袭击提供情报的先遣小组,它们携带着先进的微波设 备,不必接通电话线就能窃听电话,不必安装窃听器就能从远处偷听谈
话内容;一个通讯和医疗分队。这支特种作战突击队部署在美国本土, 接到作战命令后,4 个小时集结完毕,5 个小时飞抵巴拿马的攻击地域。
这支特种作战突击队也可以附带执行抢救被押在巴拿马城模范监狱 中的美国间谍穆斯的“酸性策略”计划。为此,它不但准备了模范监狱
和直升飞机袭击将要经过的路线的航空照片,而且制作了模范监狱内部 结构的详细的缩尺模型,包括哨所、出入口和监狱二楼关押穆斯的那间
长 12 英尺宽 8 英尺的牢房的确切位置。 鲍威尔还把五角大楼下属的制订对巴拿马国防军作战计划的作战组
与情报组合并为一个秘密计划小组,要他们届时为美军的突然袭击提供
20 多个详细目标以及实施进攻的路线,其内容包括每个目标的一切细 节,详细程度要达到由哪一个班在攻击中可以通过哪一座房子的哪一扇 门。
由于美军届时对巴拿马国防军的突然袭击至少要动用 350 架作战飞
机和直升飞机,为了保证在狭窄的作战空域密集飞行的这些飞机能够协 调行动,五角大楼除了为每个机组人员配备超灵敏的夜视镜外,还计划
出动装备有巨型红外线探照灯的 AC130 型飞机。这些飞机在作战空域上 空盘旋,每架飞机可以为几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提供红外线照明,使作
战飞机和直升飞机能够像在白天那样避开各种高层障碍物,区分己方与 敌方,顺利地进行作战协调与配合。
巴拿马国防军总兵力约 15000 人,其中最精锐的是山骡部队和第
2000 营。山骡部队驻在离巴拿马城约 75 英里的里奥阿托。为了打垮这支 部队,鲍威尔决定使用空军最新式的 F117A 型隐形战斗轰炸机。这种每
架造价 1 亿多美元的飞机,不但不会被敌方雷达发现,而且装有最精确 的激光制导系统,可以把 2000 磅重的炸弹准确无误地投向山骡部队的兵
营。这种飞机装备空军后,尚未用于实战,这次正好借巴拿马人的肉体 来试一试这把美国新牛刀的锋芒。
第 2000 营驻在离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大楼仅 10 英里的西马伦堡, 它一遇风吹草动,立即会开往诺列加的大本营。因此除轰炸外,还需专
门部署一支部队在半途堵截它,以保证攻击国防军司令部大楼的战斗顺 利进行。瑟曼和斯廷纳为这支堵截部队配备了精锐的兵力和强大的火
力,包括:一个空降装甲排,6 架 AH64 型反坦克直升飞机(它们装有狱 火式导弹、火箭弹、30 毫米链式塔炮),3 架 OH58 型侦察直升飞机,4
辆谢里登式坦克。
11 月初,乔治·布什批准了上述作战计划。11 月 3 日,乔治·布什 授意司法部发布了一项司法备忘录。它写道:为了使美国刑事法律得以
实施并避免对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加以不当的约束,裁定关于禁止在美 国国内使用军队进行逮捕的地方民团法不适用于国外,因此总统有权在
国外使用军队逮捕贩毒犯和逃犯。这个备忘录的内容大大超过了原来关 于美国联邦调查局可以在国外进行绑架的裁决,为美军入侵巴拿马提供
了所谓的高于国际法的国内法依据。
与此同时,瑟曼签署命令,把在巴拿马的美军家属裁减到 500 户, 其余的家属从 11 月 16 日起开始用船送回美国,以疏散各基地的非军事 人员。
现在,美军入侵巴拿马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个东风不是 别的,正是入侵的借口。
这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又来同五角大楼争功了。 11 月下旬,中央 情报局巴拿马站为南方司令部送来一位告密者,他声称驻巴拿马美军各 基地已被送入 10
辆炸弹汽车。南方司令部对这位告密者进行了测谎器试 验,第一次试验结果既不能证伪也不能证实,但第二次试验结果却表明
他说的是实话。于是,南方司令部下令各基地进入戒备状态,并报告了 五角大楼。切尼对此将信将疑,但认为美军入侵巴拿马的机会来了;鲍
威尔不愿让中央情报局同自己所代表的军方分功,就动用美军海外情报 系统进行核实,发现它基本上属于假情报。于是,南方司令部又对那个
告密者进行第三次测谎器试验,结果表明告密者说了谎话。中央情报局 只好败兴而归。
五角大楼决定自己制造入侵巴拿马的借口。12 月 16 日晚上,4 名美 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开车进巴拿马城吃饭。酒足饭饱后竟以迷路为借口把
车开到了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大楼所在的大街上,并与国防军所设的一 个路障上的士兵发生了争吵。这 4 名美国军官不愿接受检查强行冲过路
障时,突然向巴拿马国防军士兵开抢,打伤一名士兵和附近路过的两位 平民。国防军士兵开枪还击,两名美军军官负伤,其中一个送到医院后
因伤重而死。在这个事件发生前的半个小时,一对美国海军上尉夫妇也 在这条街迷了路并闯上路障,结果被带进了国防军司令部大楼。17 日凌 晨 2
点,他们被释放。他们回到美军基地后,说男方遭到了毒打,而女 方则多次受到了强奸的威胁。瑟曼立即下令驻巴拿马的 13000 名美军进
入二级戒备状态,并同鲍威尔商量是实施突袭诺列加的计划还是全面进 攻巴拿马国防军。瑟曼说:两天前巴拿马议会才授予诺列加最高国家元
首的称号,他同美国对抗的势头正盛,如果抓不到他,那么在巴拿马的 所有美国人都会不安全。况且,南方司令部的特工人员虽然 24 小时不断
地跟踪诺列加,但也经常不知道他的去向。因此,不如彻底干,一举摧 毁巴拿马国防军,诺列加也就完蛋了。鲍威尔表示赞成,让他立即着手 准备,等待总统的命令。
鲍威尔放下电话后,立即向切尼作了汇报。切尼大为振奋,对鲍威 尔说:“巴拿马乱糟糟的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如果美国军队要继续
留在那里,他们现在就应该承担起义务来。”鲍威尔点头称是,说:“现 在很可能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切尼兴奋地说:“对,不仅要抓住诺
列加,还要收拾整个巴拿马国防军!”
为了解决入侵巴拿马的技术问题,12 月 17 日上午鲍威尔在自己家召 开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在五角大楼同陆军参谋长、海军参谋长、空军
参谋长和海军陆战队司令会晤,是为了避免让嗅觉极灵的新闻界发现他 们的意图,从而影响入侵巴拿马时的突然性。
12 月 17 日下午两点,乔治·布什在白宫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听取切 尼、鲍威尔和作战部长凯利的汇报。鲍威尔原以为乔治·布什会喜形于
色地痛快批准他们的入侵决策,没想到乔治·布什和他的国家安全事务 特别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却一再询问各种后果特别是可能给美军带来的伤
亡。鲍威尔无法回答可能出现的伤亡的具体数字,也无法回答解决巴拿 马国防军具体需要多少时间,他几乎要被逼到悬崖峭壁上去了。没想到,
乔治·布什这时却平静地对鲍威尔说:“不能让诺列加那个家伙逍遥自 在,那样情况会更糟。好,干吧,动手干吧!”由于全面突袭巴拿马国 防军需要从本土在 48
小时内向巴拿马增兵 1 万多人,因此决定在 12 月
20 日凌晨 1 点发起对巴拿马国防军的总攻击。凌晨 1 点夜深人静,巴拿 马国防军大都在睡梦中,易于达到突袭的目的;凌晨 1 点也是潮汛高峰
时期,利于海豹突击队直接从舰船上登陆;同时,凌晨 1 点离天亮足足 有 5 个小时,利于拥有夜视装备的美军作战,而不利于没有夜视装备的
巴拿马国防军的抵抗与反击。
最后,乔治·布什指示,为了保证这次攻击的突然性,这个命令的 传达必须严格地控制在顺利地实施作战行动所必不可少的极少数人中。
12 月 17 日,离圣诞节已经不远了,美国的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这个家 人团聚的重要节日,白宫的主人乔治·布什夫妇也要在圣诞节期间举办
多次聚会,送给做客的亲朋好友的孩子们每人一份圣诞礼物。然而,他 送给同样在准备过圣诞节的巴拿马人的礼物却是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
鲍威尔回到自己办公室后,把总统的决定向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四大 参谋长作了传达,并向南方司令部司令瑟曼、特别作战司令部司令林赛、
后备部队司令部司令伯巴和运输司令部司令约翰逊下达了作战命令。命 令他们从现在起立即着手向巴拿马增兵 12000 人,其中包括 4000 人的特
种作战部队;还命令用 C5 型巨型运输机再向巴拿马运送 20 架特种作战 用的侦察攻击两用直升飞机,夜间卸货,隐藏在机库中直到发起总攻击 前再拉出来。
乔治·布什依然出席各种圣诞节聚会,以免引起嗅觉极灵的记者的 怀疑。但一有空隙,他便同鲍威尔等人联系,听取有关部署的汇报。
乔治·布什要求切尼、鲍威尔他们不要取消例行的公开活动,尽量 避免引起新闻界的怀疑。于是,切尼也频频在各种圣诞节聚会上露面, 尽管时间都不长。鲍威尔直到
19 日中午还同海军学院的一位学生共进午 餐。因为几周前,鲍威尔到这个学院观看橄榄球赛,这位学生提出同鲍
威尔就比赛结果打赌,如果鲍威尔赌输了,就在五角大楼请他吃一顿午 饭。鲍威尔答应了,也赌输了,当时就定在这一天请他来吃午饭。现在
突然更改,势必引起新闻界的注意。下午,鲍威尔还有一次私人约会, 这也是几周前定下来的。当时,鲍威尔的一位朋友的女儿,请他作自己
的中学名人传略论文的写作对象,他答应了。鲍威尔原想推迟这次会见, 但一转念,想见见也好,一来可以通过新闻界麻痹诺列加,二来事后也
显得自己临战前“大将风度,指挥若定”。鲍威尔还将原来成立的巴拿 马危机行动小组的军官,放回家休圣诞日假,以造成美国近期内在巴拿
马无重要军事行动的假象,同时另组指挥小组,进入军事指挥中心的危 机情况室值班。
鲍威尔记得在 17 日下午的国家安全会议上,忘记向总统汇报这次入 侵将使用 F117 型隐形战斗轰炸机的事了,于是就和切尼一起作了补充汇
报,说从内华达空军基地起飞的在巴拿马国防军的雷达荧屏上几乎反映 不出来的这种最新式飞机,是第一批发动攻击的战斗轰炸机,它将袭击
巴拿马国防军的机场和精锐部队驻地。乔治·布什听后,很慷慨地回答 说:“如果这是最好的飞机,那就用吧。”
为了在入侵行动开始后,大肆向新闻界渲染,乔治·布什批准将原 来代号为“蓝匙”的摧毁巴拿马国防军的作战计划改为“正义事业”。
乔治·布什还反复交代切尼和鲍威尔,总攻击开始前,应让躲在美国南 方司令部中的巴拿马反对派的总统候选人恩达拉举行就任巴拿马新总统
的宣誓仪式,并由他代表巴拿马新政府在请求美国出兵巴拿马、帮助新 政府恢复民主和秩序的文件上签字。布什强调说:如果恩达拉不肯在这
个文件上签字,那么你们要努力说服他。鲍威尔微笑地说:“总统请放 心,瑟曼说过如果恩达拉到时不签字,他会用手枪来说服他签字的。”
美国军队南方司令部接到五角大楼下达的命令后,也采取了一系列 保证入侵突然性的措施。瑟曼和斯廷纳鉴于一部分美国军人甚至与巴拿
马国防军共同使用一个设施的状况,决定推迟到总攻击发起俞的 5 小时 再向下级军官传达,然后让他们用 2 个小时的时间把分散在各地的士兵
带出来,再向士兵们分配任务。在总攻击发起之前,南方司令部知情者 不准用电话向自己的下级下达此项命令,以防窃听。当然,美军要从自
己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国中之国发动大规模入侵,无论怎么保密,不露出
蛛丝马迹也是不可能的。而入侵巴拿马属于不宣而战,也不能事先实行 新闻管制,否则只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美军从本土向巴拿马紧急增
兵一天后,美国记者嗅出了某种不正常的火药味。 19 日晚 7 点,美国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新闻节目的头条新闻中报道说:“美国军用运输机
从陆军精锐的第 82 伞兵师的大本营北卡罗菜纳州的布雷格堡起飞。五角 大楼拒绝说明它们是否飞往巴拿马,只是说驻布雷格堡第 18 伞兵军正在
进行陆军所说的‘空降战备演习’。”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记者 19 日晚 上也从巴拿马发回报道说:“美国 C141 型举重明星式运输机今天下午飞
到巴拿马,每 10 分钟降落一架。飞机到达的时候,空军基地周围加强了 安全措施。”“但这里没有人可以证实,这些飞机是大举进攻巴拿马的
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美国可能发动袭击,今天晚上,这里双方的形势显 得紧张。”然而,诺列加对美国的威胁是色厉内荏。尽管巴拿马国防军 拥有 15000
人的官兵,又有坚决要求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广大人民群众 的支持,但是诺列加却不敢采取抗击美军可能入侵的任何战各行动。说
是不授人以柄,实际上是畏缩避战,幻想偏安。因此,诺列加任驻巴拿 马的美军一再演习、挑衅,甚至任其把演习举行到巴拿马市中心来,他
都不让国防军有所准备,一再管束自己的下级不要同进行挑衅的美军发 生冲突。结果,驻巴拿马美军得寸进尺,有恃无恐,把挑衅延伸到他的
司令部来,冲突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12 月 17 日凌晨,诺列加获悉一 对美国海军上尉夫妇因驾车闯司令部大楼的路障被捕后,立即下令停止
审讯,将他们释放。结果,巴方在没有取得审讯的口供的情况下,被美 方反咬一口,说巴方随意扣押美国军官,并侮辱了这位军官及其太太。
12 月 19 日,巴拿马国防军情报机关通过微波窃听,从两个走出南方 司令部的美国军人的交谈中得知美军将于 20 日凌晨 1 点大举进攻巴拿
马。情报机关立即向诺列加作了汇报,诺列加却说这绝不可能,严厉地 命令自己的下级不得轻举妄动。随后,他就离开了司令部大楼。
南方司令部的监听部门通过对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的微波窃听,发 现总攻击时间已经泄露后,瑟曼就决定将总攻击时间提前 15 分钟,实际 上提前了约 50
分钟。
12 月 19 日夜 12 点 7 分,瑟曼向各基地的美军下达了进攻命令,美 军开始向各自的攻击目标开进。 12 点 10 分,Fl17
型隐形战斗轰炸机 飞抵巴拿马各军用机场上空,用激光制导的重磅炸弹摧毁了巴拿马空军 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军用飞机。Fll7 型隐形战斗轰炸机还轰炸了里奥阿托
的巴拿马国防军的山骡部队。 12 点 18 分,AC130 型大型空中攻击机轰 炸了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大楼,4 辆从运河上的浮桥偷偷开上国防军司令
部大楼附近的一个高地的谢里登式坦克,也用直接瞄准的火力猛轰这座 大楼。大楼立即化成一座火楼,不久后部分倒塌。与此同时,美军海豹
突击队潜入帕蒂利亚机场,向停在那里的诺列加专机发动袭击。在这里, 海豹突击队遇到了戒备森严的警卫部队的抵抗,死伤 11 人。这一战况传
到南方司令部,瑟曼不由暗暗吃惊,想不到这支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竟 会在先发制人的战斗中遭受如此重大的伤亡。
12 点 30 分,南方司令部各基地的 24000 名美军在战斗轰炸机和武装 直升飞机的掩护下,实施特种部队、伞兵、坦克兵、海军陆战队、机械
化步兵协同作战,攻入巴拿马城和巴拿马第二大城市科隆,并向部署在
巴拿马与哥斯达黎加边境的国防军部队发起围歼。巴拿马国防军各部队 在突如其来的猛烈轰炸和炮击中,陷于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12 点 39
分,恩达拉在南方司令部监督下就任巴拿马新总统,并在请求美国出兵 的文件上签了字。12 点 45 分,美军特种部队中的三角突击队攻入模范监
狱,将押在这里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穆斯救出,然后乘直升飞机撤离。 突然,载着穆斯的那架直升飞机被枪榴弹击中,掉了下来。其余的直升
飞机一面向地面上的巴拿马国防军开火,压制其之力,一面降下来抢救。 中弹的那架直升飞机已摔坏,但穆斯只受了点伤,于是换乘另一架直升
飞机逃回南方司令部的基地。
12 月 20 日凌晨 1 点 40 分,乔治·布什的新闻发言人菲茨沃特终于 向新闻界发布美国入侵巴拿马消息,他说:“总统已经命令美国军队在 今天凌晨
1 点执行在巴拿马的预定任务,保护美国人的生命安全,恢复 民主进程,维护各项巴拿马运河条约的完整,扣押诺列加。”
但是,接连袭击了诺列加两幢住处的美军特种部队都扑了空。后来, 通过电话窃听,发现某国防军营区有个打电话的人的口音像诺列加。于 是,AC130
型大型攻击机和 AH64 型武装直升飞机蜂拥而来,美军导弹、 炸弹倾泻而下,这个营区一片火海。然而,从天而降的伞兵在占领这个
营区后,翻遍尸体也没有找到诺列加。
12 月 20 日,美军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分别包围了最有可能接纳诺列加 避难的古巴、尼加拉瓜、利比亚三国驻巴拿马大使馆。美军还闯入这些
国家驻巴拿马的通讯社、银行和民航办事处,强行搜查,并打死了外国 驻巴拿马的记者。可是,就在美国大兵进入这三个国家的使馆和驻巴机 构时,诺列加却在 12
月 24 日下午 3 点半,肩挎两支半自动步枪突然出 现在梵蒂冈教皇国驻巴拿马大使官邸门前。旋即,他进入大使官邸,提 出政治避难要求。
乔治·布什闻讯后,立即指示五角大楼让无能至极的瑟曼和斯廷纳 亲自去同梵蒂冈大使交涉。让他把诺列加交出来。由于梵蒂冈大使不愿
违反国际惯例,瑟曼和斯廷纳下令包围梵蒂冈大使官邸的美军砍掉周围 所有的树木花草,打开所有的街灯,架设探照灯,并播放震耳欲聋的摇
滚乐,随时准备强行冲进去抓人。
由于教皇在美国公民中有很大的影响,一直想下令让美军冲入梵蒂 冈大使官邸抓人的乔治·布什在顾问们的提醒下,不敢贸然这么做。于
是,改用杀鸡儆猴之法逼这位大使交出诺列加来。12 月 29 日,美军突然 乘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包围了尼加拉爪驻巴拿马大使的官邸,封锁了这个
街区的所有街道。接着,美国大兵端枪冲入大使官邸,大肆翻箱倒柜, 进行搜查。果然,美军这一粗暴践踏国际公约的行动发生了效果,1990 年 1 月 3
日,诺列加身穿军服走出了梵蒂冈驻巴拿马大使官邸。教皇大 使为他祈祷后,他被美军三角突击队队员抓走。
美军南方司令部用飞机把诺列加送往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接受美国 法庭的审判。 1991 年 9 月 5 日审判开庭,开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其
领土上审判外国的国家领导人的先例。诺列加认为自己是在战争中被美 国抓获的战俘,坚持穿巴拿马四星将军军服出庭受审。诺列加虽然请了
辩护律师,但是法庭既不准辩护律师在审讯中提及美国起诉诺列加的政 治动机,也不准将诺列加当年与美国政府合作从事秘密活动的文件作为
辩护证据,因此,审讯纯粹是一场闹剧。最后,法庭以诺列加勾结哥伦 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向美国贩运毒品为名,判处他 40 年徒刑,然后把他
关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所监狱里服刑。换句话说,也就是决不让他今生今 世再回巴拿马去了。
这次入侵美军死亡 23 人,受伤 324 人,打死巴拿马军民 1000 多人, 其中 600 人是平民。美军摧毁了巴拿马国防军,逮捕了巴拿马军政官员
5000 多人,并从此不准巴拿马拥有国防军。这次入侵还打伤巴拿马军民
3000 多人,使 13000 人成为难民,5000 人因住宅被炸毁而无家可归,经 济损失达 20 亿美元之巨。
第十章 “超越遏制”
·布什惜言如金
·“超越遏制”战略出台
·催牛过山的计划
·布什特意到卡尔·马克思经济大学讲演
·布什坚持统一后的德国应留在北约内
·一份关于苏联可能发生政变的报告
·总机小姐非常有礼貌地回答布什:“戈尔巴乔夫总统现在不 在。”
·布什声称:戈尔巴乔夫要进一步获得美国援助,就要让那些 想独立的加盟共和国获得独立
乔治·布什在指示五角大楼积极准备入侵巴拿马的同时,也让国务 院密切注视苏联、东欧的局势发展,并随时向他汇报最新的动态。
1988 年 11 月 8 日乔治·布什战胜杜卡基斯,当选为美国总统,当时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正在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他获悉这一消息
后,立即向乔治·布什表示祝贺,希望同乔治·布什单独会晤。乔治·布 什不知如何应付,就同顾问们磋商。顾问们大多认为戈尔巴乔夫此举不
怀善意,是企图利用会晤,要新当选的总充许诺些什么,因此建议乔治·布 什不但不要同戈尔巴乔夫单独会晤.而且在正式会谈中少说话,冷淡一
些,捂住自己的口袋,防止丢失些什么。
在罗纳德·里根为戈尔巴乔夫举行的午餐会上,乔治·布什显得十 分拘谨。当戈尔巴乔夫一行到来时,乔治·布什跟在罗纳德·里根后头
出去迎接。戈尔巴乔夫一见乔治·布什就笑容满面,伸出双手同乔治·布 什握手,而乔治·布什却只有一丝笑容,左手也始终没有伸出来放在戈 尔巴乔夫的左手上。
在午餐会上,戈尔巴乔夫对罗纳德·里根诉苦说,他的改革处处受 到反对。罗纳德·里根对此表示同情,说大多数美国人都支持苏美之间
开始的合作关系。戈尔巴乔夫说:“我听到这番话很高兴。我们之间合 作的关键在于连续性。”说到这里,他把目光转向了乔治布什,显然是
想让乔治·布什对此发表意见。然而,乔治·布什却连头也没有点一下, 弄得戈尔巴乔夫有些尴尬。后来,当戈尔巴乔夫转过头去同罗纳德·里
根聊天时,乔治·布什却突然说话了,他问戈尔巴乔夫:“你能给我什 么保证说苏联的改革和公开性将会成功,以便我把这种保证转告给那些
想去苏联投资的美国商人。”戈尔巴乔夫的回答,当然也令乔治·布什 失望,他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要说是我,就是连上帝也不知道!”
说着说着,戈尔巴乔夫又把头转向乔治·布什,不无埋怨地说:“应 该让我利用这个机会告诉你一点事。你手下的人也许告诉过你,说我现
在所做的事情全是在耍花招。不是这样的。我所从事的是真正的政治。 我在苏联进行一场革命,我在 1986 年已经宣布了。现在是 1988 年,苏
联人民不喜欢这场革命。副总统先生,不要把我的意思误解了,我必须 从事真正的政治。”乔治·布什对此默然,没有说任何话。罗纳德·里
根见两个半小时已经过去,就举着酒杯站起来对戈尔巴乔夫说:“我提
议为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为你同布什副总统在 1 月 20 日以后将要一起 取得的成就干杯!”戈尔巴乔夫同罗纳德·里根碰了杯后却没有喝下这
杯酒,他转而微笑地对乔治·布什说:“这是我们之间的头一个协定。” 乔治·布什手上端着酒杯,对此不置可否。
如果说乔治·布什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前途存有怀疑,在他执掌总 统大权之前仅仅是害怕被戈尔巴乔夫占去什么便宜的话,那么在他入主
白宫后,则萌发了占戈尔巴乔夫的便宜,使东欧脱离苏联的强烈欲望。 乔治·布什认真阅读了国务院为他准备的苏联政治经济形势的报
告,得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苏联共产党已经难以改变多党化的局面。当时苏共党内形成
了分别以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利加乔夫为代表的三派。各地拥叶派利 用戈尔巴乔夫政治多元化的口号,建立起各种与苏共分庭抗礼的非正式
组织。乔治·布什注意到了苏联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经济研究所所 长博戈莫洛夫院士 1989 年 1 月在记者招待会上提供的全苏联有 6 万个这
样的组织的数字。他认为,如此发展下去,苏共可能失去控制局势的能 力。
第二,苏联的民族矛盾已经全面地加剧起来。自从 1986 年末哈萨克 加盟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的群众上街闹事以来,苏联的民族风波迭起,
它们多半要求本共和国脱离苏联独立。乔治·布什曾说:“这样下去, 用不了多少年,苏联这个庞然大物也就会四分五裂了。”
第三,苏联的经济形势日益恶化。从 1989 年起,苏联不少地方实行 凭当地身份证购货的制度,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开始将零售价与中
央脱钩,并考虑自立海关和自发货币。莫斯科等苏联大中城市也准备实 行凭证购货制度,限制外地人来大中城市购物,莫斯科周围各州则宣布
减少或停止向首都供应肉奶蛋等食品。这表明,苏联将面临着联盟市场 解体,形成好几个有各自的票证、货币的封闭式市场的同面。乔治·布
什认为,如果俄罗斯也这么干,并与其他共和国绕过苏联中央实行独立 的经济政策,苏联将无法控制全国经济,从实体上自我走向瓦解。
第四,苏联军队的威信江河日下。多年来,苏军在苏联人的心目中 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今随着舆论工具不断地揭露苏军的阴暗面,不
再从正面报道苏军后,苏军的地位已经不如从前。乔治·布什特别喜欢 阅读有关苏联报刊称从阿富汗回来的苏军为侵略者的言论。同时,随着
苏联民族冲突此伏彼起,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不得不常常出动干预,造 成冲突双方群众都怨恨军队。结果,军队与地方老百姓的冲突也日趋增
多,一些地方经常发生袭击军队、封锁军营、破坏军事设施的事件,随 着大批苏军从东欧和蒙古撤回,苏联政府虽然表示要解决军人的社会保
障问题,并委托国防部制定了专门的计划,但没有各地政府的财政支持, 再好的计划也要落空。结果,从东欧和蒙古撤回的苏军住房困难,冬天
也只能住在简易棚里;军官的子女入托入学难,家属安排工作就更难了, 军人对政府也是怨气冲天。乔治·布什认为,苏军已经元气大伤,美国 无后顾之忧了。
1989 年 5 月中旬,乔治·布什飞往他的发迹地得克萨斯州视察。12 日他在这个州的农业机械大学发表的一篇讲演中,提出了美国对苏联、
东欧实行“超越遏制”的战略方针。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
冷战中对苏联实行了长期的遏制战略。这个战略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已 经发生了效力,现在已经接近胜利的尾声。美国希望苏联的改革继续进
行下去并取得成功,为此美国要确定比简单遏制苏联的扩张大得多的目 标,先使东欧、继而使苏联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他宣布:我已经向戈
尔巴乔夫总统伸出了手,请他与我共同努力,推倒东欧和苏联通往自由 世界的最后一个障碍,越出遏制,结束冷战。美国的意图从中可见一斑。
当然,乔治·布什知道把东欧融合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里来, 势必要引起苏联党政军领导层中的强硬派的反对,但他认为自己是稳操
胜券的,因为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乔治·布什也知道,早在 1985 年,苏联的军事力量就已经同美国各
有千秋:(1)双方的军费开支都在 1000 多亿美元,但苏联的总兵力超 过美国 100 余万人。(2)在战略核武器方面,虽然苏联的核弹头总数和
命中目标精确度落后于美国,但是苏联的运载工具和核弹头总梯恩梯当 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双方都不再可能通过第一次核打击彻底摧毁对方,
使对方完全丧失还击能力,从而形成了一种核恐怖均势。(3)在战术核 武器方面,美国虽然处于总体领先地位,但是在欧洲地区,苏联的战术
核武器却对美国及其盟国具有明显的优势。(4)在常规力量方面,苏联 的陆军占有明显的优势,具备了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连续突击的能力;
苏联空军的质量虽然不如美国,但在数量上却超过了美国;双方的海军 则各有长短,美国海军拥有庞大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机动性强,而苏联
海军则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潜水艇舰队,攻击能力大;双方的空中突击力 量亦各有长短,美国伞兵部队的机降能力优于苏联,苏联的空降军的伞
降能力则胜过美国;苏联军队的登陆作战能力特别是所拥有的国外海空 军基地落后于美国,但是在战略防空力量方面,美国军队则不如苏联。
然而,苏联与美国之间的这种战略均势自 1987 年以来发生了逆转。
1987 年底,戈尔巴乔夫同罗纳德·里根就两国陆基中程核导弹裁减问题 达成了协议,它有两个特点: (1)过去苏美两国达成的裁军协议都只
是给军备竞赛规定一个限度,多少控制一下扩军的速度,是限而不裁, 而此次则是把苏美已有的核武库各裁掉了 3%至 4%。(2)被裁掉的陆
基中程核导弹中,苏联为 1700 多枚,美国只有 800 多枚,开了一个苏联 多裁、美国少裁的不均衡裁减的先例。此后,苏联方面希望继续进行核
裁军谈判,美国则主张进行常规裁军谈判,因为苏联在这方面优于美国。 戈尔巴乔夫答应了美国的要求。 1988 年底,戈尔巴乔夫到联合国发言,
提出苏联单方面裁减常规军备的方案。它有两大内容:(1)苏联单方面 裁减 50 万军队,占苏军总数的 12%左右,其中 24 万是部署在西部的军
队,20 万是部署在东部的军队,6 万是部署在南部的军队;(2)苏联从 东欧撤回 6 个坦克师和全部的空降、登陆部队,而不要美国相应地也从
西欧撤军。美国仍不满足,认为光凭这些还不足以打破华沙条约组织对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常规军事优势。戈尔巴乔夫再作让步,从 1989 年 3
月起在维也纳开始了华沙条约组织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关于全欧洲裁减 常规军事力量的谈判,其精神是苏联多裁,美国少裁;华沙条约组织多
裁,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少裁。
就在苏联不断地多裁自己的核军备和常规军备,对国防工业实行军 转民措施的同时,美国却偷偷地试验和装备了一批最先进的武器:美国
第二艘三叉戟战略攻击核潜艇即将下水服役,它的造价 12 亿美元,携带 的战略导弹一枚可以发射 12 个核弹头;美国加快研制一种钻到地下才爆
炸的核弹头,以摧毁苏军的地下指挥部;美国大力研制代号为“偷袭者” 的战略轰炸机,每架造价 5.3 亿美元,它飞得很低,可以使苏联耗费 3000
亿美元建立起的空防系统失效;美国还将发射一颗军事试验卫星,它可 以发射 14 个模拟苏联各种导弹和真假核弹头的目标,来试验美国空防系
统跟踪和区别这些目标的能力,试验费高达 2.5 亿美元。
既然美国的军事力量自从 1987 年以来已经重新超过了苏联,那么乔 治·布什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呢?
1989 年伊始,东欧局势就不断动荡。局势动荡最为严重的是波兰。 波兰 1980 年 8 月因经济危机而发生工潮,产生了反对派组织团结工会, 一度拥有
900 万会员。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不断提出各种政 治要求,连续不断地发动罢工,使全国经济瘫痪。1981 年 12 月,团结工
会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在全国举行总罢工,建立军事性的工人卫队, 准备武装夺取政权。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宣布波兰进
入战时状态,全国实行军事管制。在此之前,波兰军警包围了团结工会 总部大楼,把在那里开武装夺取政权会议的团结工会领导人一网打尽。
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大为恼怒,立即下令对波兰实行经济制裁, 其他西方国家纷纷仿效,密切配合,使波兰的外向型经济因得不到西方
国家的原材料、零配件而损失了 150 亿美元。美国等西方国家还禁止波 兰的出口产品进入它们的市场,使波兰的外汇收入急剧下降,连支付所
借外债的利息都不够。未付清的利息滚入本金,使外债额不断增加,债 务危机更趋严重。
1983 年 7 月 22 日,波兰社会形势基本恢复正常,军事管制宣布取消。 到 1986 年,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国民收入比 1982 年增长
21.7%,工业 产值比经济危机前水平最高的 1978 年还高 9.7%。1986 年 9 月,波兰政 府在 1984 年和 1985
年两次释放被捕的团结工会领导人的基础上,第三 次大赦了包括团结工会地下组织领导人在内的全部团结工会被捕人员。
1986 年 11 月,美国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政府宣布同波兰政府 恢复对话,但不取消经济制裁。后来,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为了
促使波兰政府实行“第二阶段经济改革”,于 1987 年 2 月宣布取消对波 兰的经济制裁,但不给波兰提供新的政府贷款,也不为波兰争取美国商
业银行的贷款提供政府担保。同年 9 月,罗纳德·里根派乔治·布什访 问波兰。波兰政府以为乔治·布什的公文包里装来了恢复对波兰的经济
援助的计划,对乔治·布什的来访万分热情。没想到乔治·布什在华沙 大谈友好,不给实惠,压波兰政府向团结工会让步。乔治·布什还亲自
接见团结工会领导人,与团结工会的支持者见面。
也就在这一年,美国正式宣布向团结工会提供 100 万美元的津贴。 美国把自己多年来悄悄地向团结工会提供经费的事情公开,意在恢复团
结工会在波兰的影响力。美国还通过“劳联”、“产联”等西方工会, 秘密地向波兰国内输送资金、印刷机、复印机、无线电发射台、反政府
小册子,并帮助那些因进行反政府活动而被罚款的团结工会人士支付巨 额罚金,供养被判刑入狱的反政府分子的家属的生活。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下,波兰政府于 1987 年 10 月制订了《第
二阶段经济改革纲领》,又称价格一收入改革纲领, 11 月,波兰政府 将这个方案提交全民公决,结果未能得到半数以上的赞成票。波兰政府
迫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不顾多数人民的不赞成,只对这个方案作 些小修补,就于 1988 年 1 月 1 日付诸实施,结果导致价格和工资轮番上
涨,宏观失控,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与此同时,波兰的经济增长速度 迅速滑坡:国民收入下降 5 个百分点,农业产值下降 3 个百分点,财政 赤字增加了 3
倍多,市场商品短缺,原材料供应紧张,外债负担有增无 减。
“第二阶段经济改革”激起波兰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团结工会乘 机东山再起,于 1988 年 2 月、4 月和 8 月发动三场全国性的大罢工,而
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为了支持这些罢工,美国一下子向团结工会提供 了 500 万美元的经费,使罢工者均能得到高于工资收入的罢工津贴。8 月 26
日,波兰政府被迫屈服,由内务部长基什查克同团结工会领导人瓦 文萨就召开圆桌会议举行 7 年来的第一次会晤,团结工会则宣布历时 20
天的全国大罢工结束。不久,波兰政府集体引咎辞职。
接替梅斯内尔出任波兰总理的是拉科夫斯基。他认为在美国等西方 国家不肯解除对波兰的经济制裁的情况下,出路只能是与团结工会取得 进一步妥协。 12 月
20 日,波兰统一工人党举行十届十中全会,讨论承 认团结工会合法地位的问题。但是,大多数中央委负没有批准第一书记
雅鲁泽尔斯基关于承认团结工会合法地位的要求,十届十中全会只好于
22 日起暂时休会。1989 年 1 月 16 日,十届十中全会召开第二阶段会议, 审议《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问题的
立场》。经过激烈争论,有保留地通过了关于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 元化的文件。
1989 年 2 月 6 日,波兰政府同团结工会举行了圆桌会议,乔治·布 什指示美国国务院加以促进。两个月后,双方达成协议,修改波兰宪法,
改行议会制,实行三权分立;参议院自由选举产生,议会席位按比例分 配后选举产生,执政党联盟占 65%,团结工会等反对派占 35%;增设总
统职务,双方达成默契,这一职务由雅鲁泽尔斯基担任;政府将吸收有 建设性的反对派参政,由统一工人党人士出任总理,组成执政党联盟加
团结工会的“大联合”政府。
4 月 17 日团结工会重新合法化那天,乔治·布什在白宫记者招待会 上宣布了一项五点计划,表示如果波兰政府继续推进改革,美国将给波
兰以贸易和投资优惠,提供新贷款,允许它推迟偿还外债。与此同时, 乔治·布什批给团结工会大批资金,供它同波兰执政党联盟竞选和聘请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竞选顾问。
团结工会除了使用平均分配给竞选各方的新闻媒介使用时间外,还 用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供的雄厚资金,购置大批器材,印制大批的竞选宣
传品,组织大量的文体活动进行助选。执政党联盟却由于缺乏竞选资金, 在制造舆论方面大为逊色。执政党联盟还信守圆桌会议上达成的“非对
抗性选举”的协议,在竞选中从不指责团结工会搞罢工影响经济发展, 只是就自己的失误大做自我批评,号召选民选举“最优秀的人”。团结
工会则全面否定波兰的现实,号召选民把统一工人党的候选人统统划 掉。团结工会采取等额选举的做法,保证了选票集中;执政党联盟为了
表示自己要“民主”些,采用“差额选举”的办法,导致选票高度分散。 特别是执政党联盟强行实施“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弄得物价暴涨,通
货膨胀空前加剧,经济面临崩溃的深渊,民心已难收拢。结果,团结工 会在 6 月份的大选中大获全胜。
团结工会领导人认为力量对比的优势已经在自己一边,就不顾原来 同政府方面达成的默契,公开反对选举雅鲁泽尔斯基担任波兰总统。雅
鲁泽尔斯基遂声明退出总统竞选。但是,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否 决了雅鲁泽尔斯基退出总统竞选的声明。波兰军方也召开紧急会议,声
明:“波兰共和国总统、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应该由具有相应权威 并能确保国家安全的人来出任。”团结工会领导人害怕军方再度接管政
权,被迫改称愿意与执政党联盟出任的任何一位总统进行合作。
乔治·布什 7 月 9 日在参加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途中访问了波兰。 他带来了一个援助波兰的计划,以表示美国对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的
支持。这个计划给波兰的经济甜头似乎不少,但附加了种种政治条件, 意在防止局势发生不利于团结工会的转变,即所谓“催牛过山”。
7 月 19 日,雅鲁泽尔斯基以承诺如果当选波兰总统将辞去波兰统一 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作为交换条件,被团结工会等反对派占优势的参议
院和议会选为总统。随后,雅鲁泽尔斯基提名内务部长基什查克为总理 候选人。然而团结工会坚决反对基什查克出任总理,并断然拒绝同统一
工人党组成大联合政府,提出由瓦文萨的主要顾问、团结工会机关报《团 结报》主编马佐维耶茨基为总理人选。这时,与统一工人党结盟 45 年的
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也脱离执政党联盟,而同团结工会一起组织政府。8 月 19 日,雅鲁泽尔斯基不得不任命马佐维耶茨基为总理。虽然团结工会 在议会中只有
35%的席位,却坚持在内阁里拥有过半数的阁员。
团结工会刚刚组阁,尚不能控制军队和警察,就让统一工人党人士 出任国防部长和内务部长。交换条件是:由亲团结工会的非党人士任副
部长,军队和警察实行“非政治化”,裁减内务部 40%的人员,改组军 队领导层。到 11 月,在波兰人民军担任要职的 8 位上将全部退役,内务 部则有
100 多位领导干部被解职。到 1990 年 7 月,由波兰统一工人党出 任的副总理兼内务部长以及国防部长、运输部长在政府改组中均被解
职,内务部和国防部原来由统一工人党党员担任的副部长、司局长也全 部被解职。
团结工会打碎统一工人党领导的国家机器后,乔治·布什多次许诺 波兰但迟迟没有兑现的经济援助兑现了。他在 1989 年底给了团结工会政 府 2.3
亿美元,并帮团结工会政府向欧洲共同体取得 1.4 亿美元。
在波兰政权易手的同时,匈牙利局势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于美 国 1966 年支持匈牙利发生的事件,而后又组织一批亲美国家在联合国讨
论所谓的匈牙利问题,匈美关系长期冷淡,直到 1966 年才上升为大使级 关系。1968 年匈牙利开始改革,美国表示支持,并在 1978 年主动把匈牙
利皇冠还给了匈牙利,匈美贸易也在此后的 10 年间翻了 3 倍。 1983 年,乔治·布什以副总统身份访问匈牙利,1988 年 7 月又在美国接待了
来访的匈牙利总理格罗斯。
乔治·布什对格罗斯并不抱很大希望,他感兴趣的是当时任爱国人 民阵线全国理事会总书记的波日高伊。1988 年 5 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
人党召开全国代表会议,波日高伊出任政治局委员。他在匈牙利经济改 革面临危机之时竟从政治上向匈牙利的制度开刀。 1989 年 1 月 21 日,
他就多党制问题发表了与党中央一贯立场截然不同的言论。接着,他又 乘格罗斯出国访问之机,在匈牙利电台的广播中称 1956 年事件为人民起
义。波日高伊还在党内广泛建立“改革俱乐部”。1989 年 6 月 24 日,匈 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召开中央全会,对中央领导层进行大调整:撤销卡
达尔的党中央主席职务,加以软禁,他的职务由波日高伊派的涅尔什代 替;成立党中央主席团,由涅尔什、格罗斯、波日高伊、内梅特组成,
涅尔什任主席团主席,格罗斯的总书记职位被架空。波日高伊大体上控 制了匈牙利的执政党。
7 月 12 日,乔治·布什对匈牙利作了正式访问,旨在表示对“匈牙 利人将会感到和已经感到的自由和独立浪潮”的支持。他同匈牙利签订
了民航、旅游、农业等几个合作协定,宣布了一个援助匈牙利的计划, 其内容包括:设立一项 2500 万美元的基金,作为推进匈牙利私营企业发
展、促进国营企业私有化的资金来源;在匈牙利通过更为自由的移民法 后,美国将给匈牙利长期最惠国待遇;允许向匈牙利提供硬通货储备金
的储蓄,免税进入美国;为美国私人投资公司到匈牙利开业提供保险金, 鼓励美国企业投资匈牙利私人企业;为匈美人员扩大交流提供政府资
助,等等。乔治·布什还特意到闻名于世的匈牙利卡尔·马克思经济大 学发表了讲演,说匈牙利今天已处在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的门槛上,正
在朝民主的、多党派选举的方向前进。我之所以到你们这里来,就是为 了向你们推荐美利坚合众国这个伙伴。
乔治·布什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来到法国巴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会 场时,宣称共产主义已经在他的波匈之行后急剧崩溃。乔治·布什要求
西方国家把制订一项协调一致的政策作为加速共产主义“衰落”过程的 头等任务来讨论,因此一般只讨论经济问题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这次破
例讨论了东欧问题。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说:“我们同意与其他有关国 家和多边机构一起工作,协调对匈牙利和波兰正在进行的改革进程的支
持,以便使我们的支持更加有效和相辅相成。”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结束后,乔治·布什又倡议西方 24 个国家的大使 和高级官员在布鲁塞尔开会,具体落实促进波兰、匈牙利剧变的措施。
然后,乔治·布什让美国国会出面,邀请匈牙利国民议会主席絮勒什访 问美国,以美国给匈牙利无限期的最惠国待遇、对匈牙利实行关税优惠、
扩大对匈牙利的技术转让、让更多的美国资本家到匈牙利投资为交换条 件,促使匈牙利执政党改变自己的性质,进行多党制大选。
絮勒什回国后,社会主义工人党于 10 月 6 日召开非常党代会,将社 会主义工人党改名为社会党,制订了新的党纲和党章。它的目标不再是
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是建立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和自治制度之上的多党制议会民主。美联社立即发表评论说:这是执政
的共产党自行解散的第一例。匈牙利社会党的领导人原以为解散了社会 主义工人党后,其普通党员自然而然地会加入到社会党中来。没想到直
到结束办理加入社会党手续的 10 月底为止,社会党党员尚不足 2 万人。 推迟截止党员登记的时间,到 1989 年年底也仅有 4.2 万人加入社会党。
这么小的社会党根本无法同民主论坛和自由民主战士联盟这两个反对党
竞选。结果,政权由民主论坛接管,民主论坛领导人出任总统。
1989 年 5 月 1 日,匈牙利突然开放匈牙利与奥地利的边界,大批在 匈牙利旅游的民主德国公民驾车经奥地利前往联邦德国。8 月 26 日,匈
牙利在民主德国的抗议下,关闭了匈牙利与奥地利边界。美国和联邦德 国立即对匈牙利施加外交压力。匈牙利于 9 月 10 日重新开放边界,又有
数千名民主德国公民经奥地利前往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只好禁止让它的 公民前往匈牙利,但一些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旅游的民主德国公民涌
入联邦德国在这两个国家的大使馆,滞留在匈牙利境内的民主德国公民 也涌入联邦德国驻匈牙利大使馆。美国和联邦德国通过苏联向民主德国
施加压力,使它同意在这三处大使馆中滞留的 1.5 万民主德国公民全部 前往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公民大量出走,使劳动力短缺的民主德国雪上 加霜。
关于两德问题说来话长。 1945 年 5 月 8 日法西斯德国投降后,1949 年 9 月 20 日,美、英、法在它们的占领区中建立联邦德国。10
月 7 日苏 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联邦德国成立后,美国向它提供了近 40 亿美元的 巨额援助,苏联却由于恢复国民经济的沉重压力,对民主德国的援助不
多。尽管如此,民主德国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仍然超过了联邦德国。到 80 年代末,民主德国已经成为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人均国民收入达到 6500
美元,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24 平方米,一半的家庭有小汽车,家用电器全 面普及,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用于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的补贴。
但是,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相比也有先天不足。首先,联邦德国处 在原法西斯德国工业最集中的地区,民主德国则是法西斯德国时的农业
区,东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作为主要战场,遭到了比联邦德国所在 的西部地区更为严重的破坏;其次,民主德国的矿产资源贫乏;最后也
是最重要的是,联邦德国的面积是民主德国的 2.3 倍,人口是它的 3.7 倍。联邦德国抓住民主德国的这一弱点,规定凡是来自民主德国的公民,
可以自动取得联邦德国的国籍,确保在联邦德国就业,还可以获得政府 赠予的礼品和西德马克。结果在 1949 年 10 月至 1961 年 8 月之间,民主
德国有 350 万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经西柏林流入联邦德国,劳动力本来 就不足的民主德国因此蒙受了 1200 亿马克的经济损失。 1961 年 8 月
13 日,民主德国被迫建了一道长 165 公里、被称为“柏林墙”的水泥墙, 把西柏林围了起来,保证了自己的经济发展。
美国曾经与联邦德国政府一起压民主德国开放“柏林墙”,但均遭 民主德国拒绝。 1988 年 10 月和 1989 年 6 月,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和戈
尔巴乔夫进行互访,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美国和联邦德国要戈尔巴乔夫 对民主德国施加影响和压力,实行苏联式改革,开放“柏林墙”。戈尔
巴乔夫欣然答应,多次直接或间接地压民主德国就范,但均遭民主德国 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兼国务委员会主席昂纳克的坚决抵制。苏联与民主德
国的关系日趋紧张,双方党报互相不指名地批评对方。
1989 年 10 月 10 日,同苏联关系密切的德累斯顿专区第一书记莫德 罗,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联合 13 个专区第一书记,对昂纳克的领导地位
提出挑战,党内反对派开始同党外反对派合流。 10 月 13 日,昂纳克的 接班人、党中央书记兼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克伦茨倒向莫德罗,释放了所
有在反政府游行中同警察冲突被捕的示威者。此后,国内游行示威有增
无减。 10 月 18 日,应莫德罗等人的要求,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召开九 中全会。会上,克伦茨与莫德罗联手把昂纳克赶下台,克伦茨继任统一
社会党总书记兼国务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10 月 29 日,联邦德国西柏林市市长等联邦德国政要进入东柏林,同 各反对派领袖举行秘密会议,以发动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把统一社会 党赶下台。到
11 月 8 日,民主德国各地游行示威天天不断,规模也发展 到十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莫德罗派立即决定抛开克伦茨,独自同反对
派对话,进行“彻底的改革”。他们分别参加了本专区反对派的游行示 威,要求中央政治局和政府辞职,废除民主德国宪法第一条关于统一社
会党居领导地位的条款。自由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国家民主党、 民主农民党这四个统一社会党的执政盟友也对统一社会党群起而攻之。 克伦茨被迫于 11 月
1 日下令解除了被反对党指控为保守派的各专区 各市的领导人职务,由莫德罗派接任;11 月 8 日将昂纳克时期除他之外
的政治局委员全部解职或开除出党,并下令中央检查委员会审查昂纳 克;11 月 9 日克伦茨下令开放“柏林墙”和开放两德边境;11 月 13 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