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美德读本

徐汉林 (现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世界美德读本
世界美德读本 (1)
更新时间2009-12-15 11:17:09 字数:5893
 宽容大度
  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选,请你先把宽容挑出来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人生在世,伤害无处不在,一颗不能承受伤害的心灵是脆弱而难以生存的;一颗不能谅解伤害并宽容异己的心灵不仅伤害别人,也折磨自己。拥有宽容,每个清晨,你就会在希望中醒来。并且,一旦你拥有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
  最高尚的事情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之后就将王位传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
  一天,国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老了,决定把王位传给你们三兄弟中的一个,但你们三个都要到外面去游历一年。一年后回来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情。只有那个真正做过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继承我的王位。”
  一年后,三个儿子回到了国王跟前,告诉国王自己这一年来在外面的收获。
  大儿子先说:“我在游历期间,曾经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托我把他的一袋金币交给他住在另一镇上的儿子,当我游历到那个镇上时,我把金币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的儿子。”
  国王说:“你做得很对,但诚实是你做人应有的品德,不能称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儿子接着说:“我旅行到一个村庄,刚好碰上一伙强盗打劫,我冲上去帮村民们赶走了强盗,保护了他们的财产。”
  国王说:“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责任,还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儿子迟疑地说:“我有一个仇人,他千方百计地想陷害我,有好几次,我差点就死在他的手上。在我的旅行中,有一个夜晚,我独自骑马走在悬崖边,发现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树下,我只要轻轻地一推,他就会掉下悬崖摔死了。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诉他睡在这里很危险,并劝告他继续赶路。后来,当我下马准备过一条河时,一只老虎突然从旁边的树林里蹿出来,扑向我,正在我绝望时,我的仇人从后面赶过来,他一刀就要了老虎的命。我问他为什么要救我的命,他说‘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爱化解了我的仇恨。’这……这实在不算是做了什么大事。”
  “不,孩子,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国王严肃地说:“来,孩子,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从今天起,我就把王位传给你。”
  怀有一颗宽容的心,不只是会原谅别人无心的过错,最大的宽容是原谅自己的敌人,用爱去看待仇视自己的人。
  学会谅解
  公鸡很喜欢唱歌,它一天到晚高昂着头,喔喔喔地唱个不停,并不时拍拍翅膀,在鸡群中走来走去,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一天,当那只大公鸡一伸脖子,准备再展歌喉的时候,一只小母鸡走过来,冷冷地对它说:“大公鸡,你不觉得你的叫声很难听吗?哪像是在唱歌,简直是在哀号,难听死了!”
  “什么!你说什么!你竟敢如此羞辱我,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自己,你连歌都不会唱,整天只会咯咯叫,你这个混蛋家伙,有什么资格教训我?”
  骂完后,公鸡一拍翅膀,一抖脖子,准备冲过去教训教训那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母鸡。
  “请息怒,大公鸡。”这时,一只老母鸡走了过来挺身而出,挡住了公鸡的去路。
  “你没有听见它刚才在羞辱我吗?”大公鸡见老母鸡挡住了自己的去路,只好收起了翅膀,并质问多事的老母鸡。
  “大公鸡,你的歌唱得真好听,我们都是你的忠实听众。其实连小母鸡都觉得你的歌声好听,只不过昨天晚上它的妈妈被该死的黄鼠狼抓走了,所以它的情绪很不好,遇到什么事都想发火,我想你能体谅它的心情吧!”
  “哦,原来是这样!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呢?真对不起,我不该那样对你,请原谅。”大公鸡说完,朝小母鸡深深地鞠了一躬。
  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会受到自己的领导、同事或朋友对自己的百般挑剔,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总觉得莫名其妙,也总想质问对方,甚至滋生报复之心。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对方挑剔的背后或许有难言的苦衷。给别人以谅解,事后对方对你会是无尽的感激。
  放大镜与望远镜
  在一次大型的演讲会上,一位演讲者说了这么一段话:
  “如果现在有一位长得国色天香的美女来到我们的面前,任何一个人拿着一只五百倍的放大镜来观看这位美女的脸庞,一定都非常失望,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将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一张难看的脸;但现在我们每个人如果拿一只望远镜来看远处的一座高山,我们看到的将是青山绿水,绿荫葱葱,仿佛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在人际交往中,有人总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得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对的,有的人是拿着望远镜,始终都能欣赏到别人的美好一面,就是这种不拘小节的特性,常常使宾主尽欢,无往不胜。
  但这不等于说,放大镜就没有用了,放大镜的焦点应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地请求他人,对自己提出最严厉地批评,这样放大镜和望远镜就能同时发挥最大的效用。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是对放大镜与望远镜的最好诠释。
  罗布格雷的原则
  珍妮走在街道上,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奇怪的声音,她回头一看,原来是罗布格雷拄着拐杖在一瘸一拐地行走。
  珍妮感到很奇怪,等他走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就问道:“罗布格雷,你这是怎么了?前几天我还看见你好好的,怎么今天就成了这样了?”
  “前几天,由于我停下的太急,所以把踝骨扭伤了。”罗布格雷回答道。
  “是什么让你那么急地停下呢?”珍妮好奇地问。
  “是一条原则。”罗布格雷回答道。
  “原则?”珍妮有些不明白了。
  “杰克趁我不注意,把我最喜欢的书扔进了泥潭。我以最快的速度在后面追他并且发誓:要是抓住他,就一定要把他也扔进泥潭,让他和我最爱的书一样躺在泥潭里。就在我拼命追他的时候,突然,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发誓要遵守的原则,那就是一定要宽容待人。就在那一刻,我停了下来,可是我停得太猛了,脚步停了下来,身体却继续向前冲去。所以你看,就是这条原则让我把踝骨扭伤了。”
  “为了遵守这条原则,我受到了这么多的苦!有时候我真想放弃这个原则了。”罗布格雷接着说。
  珍妮说:“你做得已经很好了,难道你没有认为自己就像一个受伤的士兵,没有为此而感到骄傲吗?”
  “是吗?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罗布格雷说,“你这样说我还真高兴……”话还没有说完,罗布格雷便高兴地吹着口哨走了。他还没忘记回过头来对珍妮说:“你说得对,以后我还要坚持这条原则!”
  也许表面上看来,你的宽容会让你有一些额外的付出,但是当你仔细审视自己的得失时,你会发现,宽容别人,最大的受益人是你自己!
  《宽容》序言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年),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921年因《人类的故事》的出版一举成名。其代表作有《人的故事》、《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本篇是其《宽容》一书的序言。
  在宁静无知的山谷里,人们幸福地生活着。
  没有尽头的山脉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绵延。
  知识的小溪流沿着幽深而残破的山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往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没有江河那样汹涌澎湃的波涛,但对于只有微薄需求的村民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
  晚上,村民们喂罢牲口,把水桶里灌满了水,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人生之乐。
  思想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门,他们整个白天都呆在荫凉的角落里,苦苦思索着一本神秘的古书。
  他们对儿孙们念叨着那些稀奇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总想着玩那些从远处带来的石头。
  这些字眼的涵义经常含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个如今不为人知的部落在一千年前写下的,因而神圣不可亵渎。
  在愚昧的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敬重。谁否定先人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派人的冷落。
  所以大家在一起相安无事。
  恐惧总是跟随着人们。谁要是分不到果园里一个份额的果实,又能怎么办呢?
  夜深的时候,人们簇拥在狭窄的街头巷尾,讲述着那些情节早已模糊不清的往事,论说那些勇于提出质疑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后来都走了,再没回来过。
  另外一部分人试图攀缘挡住太阳的岩墙陡壁。
  但结局是他们横尸于山崖脚下,白骨累累。
  岁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这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幸福地生活着。
  黑暗中,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的指甲已经磨破了。
  他的脚上缠着破破烂烂的布,由于长途跋涉流出的鲜血已经把布浸透了。
  他跌跌撞撞地来到最近的一间草屋,敲了敲门。
  接着他便晕了。借助颤动的烛光,他被抬到一张吊床上。
  到了早上,全村的人都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围在他的身边,无奈地摇摇头。他们明白,这是早已注定的结局。
  那些敢于离开部落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村子的一个角落,思想迂腐的老人们摇着头,压低了声音说着恶狠狠的话。
  他们并非生来残忍,但法律就是法律。他违背了那些思想陈腐的长辈们的意志,就是犯下了滔天大罪。
  他的伤势一旦痊愈,就必须接受判决。
  迂腐的长辈们本想慈悲为怀。
  他们没有忘记他母亲怪异的跳跃着光芒的眼眸,也回想起了三十年前他父亲在沙漠失踪的悲剧。
  不过法律就是法律,法律是不可违抗的。
  而那些思想守旧的老人就是这法律的执行者。
  那些迂腐的老人把出游的人抬到闹市区。人们都毕恭毕敬地在周围站着,鸦雀无声。
  出游的人由于饥渴,身体还很虚弱。老人们让他坐下。
  他拒绝了。
  他们让他闭嘴。
  但是他坚持要说。
  他转过身背对老人,眼光在人群中搜索不久前还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听我说,”他恳请道,“请听我说,大家会很高兴的!我刚从山那边回来。我的双脚踏上了一片新鲜的土地,我的手被其他的民族抚摸过,我的双眼见到了奇妙的景象。
  小时候,父亲的花园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早在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花园东西南北各个方位的边界就被确定下来了。
  只要我问起边界的那一边藏着什么,大家就把头摇个不停,口里发出嘘嘘的声音。但是我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他们就带我来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看那些蔑视上帝的人的森森白骨。
  ‘骗人,’我大声喊道,‘上帝偏爱英勇的人。’于是,迂腐的长辈们走过来,为我读他们的圣书。他们说,上帝的旨意已经决定了天地间万物的命运。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来掌管,飞禽走兽和花朵,还有果实和鱼虾都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决定它们的命运。但山是上帝的。我们不应该知道山对面的一切事物,直到世界的末日。
  这就是他们说的,他们在撒谎,他们欺骗了我,就像欺骗了你们一样。
  山的那一边有牧场,有和我们一样的牧草,那里的男女老少有和我们同样的血肉之躯。那历经了一千年的城市,被能工巧匠雕刻得雄壮美丽,光彩闪烁。
  我已经找到了一条大道,可以通往更美好的家园,我已经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跟随我走吧,我带着你们奔向那里。上帝在别处有和在这里一样的微笑。”
  他停下来了,人群发出了惊恐的叫喊声。
  “亵渎,这是对神灵的亵渎。”顽固不化的老人大声叫着,“要让他罪有应得!他已经失去理智了,竟敢戏谑一千年前制定下来的法律。他死有余辜!”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头。
  他们杀死了这个出游的人。
  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底下,以此训诫其他那些胆敢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没有多久,一场特大干旱爆发了。湍湍的小溪流干枯了,牲畜都干渴而死,田地里的粮食都枯萎了,无知的山谷里到处都是饥渴的呻吟。
  不过,那些顽固的老人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所有的一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那些先知先觉的圣书上是这样写的。
  而且,他们自己已经很老了,吃不了多少粮食了。
  冬天来临了。
  村庄里荒无人烟。
  饥寒交迫夺去了大多数人的生命。
  活着的人把生存的惟一希望寄托在山的那一边。
  但是法律却说:“不可以!”
  法律是必须要遵守的。
  一天夜晚,叛乱爆发了。
  绝望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以勇气。
  迂腐的老人们无力地抗争着。
  他们被推到一边,还在抱怨自己不幸的命运,诅咒儿孙的忘恩负义。但是当最后一辆马车驶离村落时,他们拦住了它,迫使车夫把他们带走。
  就这样,投奔前途未卜的新世界的旅程开始了。
  从那个出游者回来到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所以要找到他开辟的道路,决不是容易的事情。
  成千上万的人在路途上饥渴而亡,人们终于找到了第一座用石子垒起的路标。
  从那以后,旅途中的磨难少了一些。
  那个细心的开拓者已经用一把火在一望无际的险山乱林中烧出了一条宽阔大道。
  沿着这条大道,人们一步步地走到了一个有着绿色牧场的新世界。
  人们相顾无言。
  “他到底还是对的,”人们说,“正确的是他,错误的是那些冥顽不化的老人……”
  “他的话是真实的,那些陈腐的老人在撒谎……”
  “他的尸首腐烂在山崖下,可是那些顽固的老人却坐在我们的车里,还唱着那陈旧不堪的歌谣。”
  “他救了我们,我们却杀害了他。”
  “我们确实对这件事情非常内疚,不过,当时我们如果知道的话,当然就会……”
  接着,他们为牛马解下套具,把牛羊赶进牧场,建造自己的房屋,规划自己的土地。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几年之后,人们为智慧老人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大厦作为住宅,并准备把英勇的先驱者的遗骸埋在里面。
  一支庄严的队伍回到了早已荒芜人烟的山谷。但是,山崖脚下空空如也,开拓者的尸骨已经无影无踪。
  饥饿的豺狗早就把尸首拖入了自己的洞穴。
  人们在开拓者足迹的尽头放上了一块小石头(那里现在已经是一条大道),他们把开拓者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是第一个挑战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的人的名字,是他把人们带向了新的自由。
  石头上还写着,它是由前来感恩朝拜的后人建造的。
  这样的事情过去发生过,现在也还在发生,不过将来(我们希望)不要再发生了。
世界美德读本 (2)
更新时间2009-12-15 11:18:08 字数:3617
 原谅你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令人烦恼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时,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会突现在你面前,给你心中留下哪怕是短暂的印象,使你感到不快、厌烦;有时,一些重大的事情突然发生了,这就可能在你的心灵深处造成重创,甚至威胁你的生活。而造成这些灾难性事件的人,如果正是与你朝夕相处的人,你该如何对待他呢?
  有两个男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不仅在一个学校里,而且在同一个班里。俩人情同手足胜似手足,终日相处形影不离。他俩都是独生子,家长都很喜爱他们。
  一个星期天的清晨,他俩相约到海边游泳。
  夏日的海滨,细细的白沙柔软而蓬松,蓝蓝的海水不断地轻轻吻着他们的脚背,吸引他们恨不得一下子投向大海的怀抱中。这对年轻好胜的男孩互相比赛着向深处游去。
  突然,风云骤变,阳光隐没在厚厚的云层里,那碧绿的海水顿时变得混沌暗黑。不一会儿,暴风雨便如同瀑布似的铺天盖地倾泻下来,狂怒的海水发出呼呼巨响。这两个男孩在滔天的白浪中与危险苦苦地搏斗着,他们刚刚游在一起,就被一层巨浪分开了。他们高声喊叫着,竭力保持联系,同时,拼命往岸上游去。风越来越大,浪越来越高了,海浪时而像无数隆起的小山,把他们抛向高空,时而又如凹下去的峡谷,使他们掉进无底的深渊。啊!一个男孩仍在高叫着同伴的名字,却怎么不见回音?他心急如焚,拼命向同伴那里游去。人不见了!他不顾一切地喊叫着,寻找着,直到凶猛的巨浪把他打昏。
  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好友不幸溺水身亡。后来,他伤愈出院了,但他心中的忧虑却日渐加剧。是他主动找好友去游泳的,是他没把好友抢救出来。他失魂落魄地终日在海边徘徊,向着一望无垠的大海轻轻呼唤着好友的名字,但是只有那阵阵涛声作答。
  他来到好友家里,请求好友母亲的宽恕。那失去独子的母亲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无暇顾他。每次他都怀着一颗负疚的心悻悻而去。
  这种痛苦的心绪一直伴随着他离开校门,走上了社会;为亡友而产生的伤感也注满了他的新房,甚至在蜜月中也不时地影响到新婚的热烈气氛,这使新娘惊诧不解、思绪万千。她看到丈夫总爱在海边定睛伫立、神不守舍,便生气道:“你总来海边,那你就去跟大海一块过日子吧!”一气之下,便离家而去了。妻子的离去,使他陷进了更大的苦恼之中。
  一天,有人轻轻地敲他的房门。来了两个人,一位是妻子,另一位妇人进来轻吻了他的额头,亲切地说:“孩子,还认得我吗?”
  是亡友的母亲。“伯母,想不到是您来了!”他惊喜地扑上去。
  妇人亲切地抚摩着他的头发说:“我的孩子,过去了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曾经对你也不够公平,请你多多原谅!”说着,两行晶莹的泪水无声地流淌在她那苍白的面颊上。
  “伯母!我的好妈妈!”他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尽情地涌出。然而,这已不再是难过的泪水,而是互相谅解的热泪。
  妇人冷静了一下,说:“我今天来,是想对你说,我从你身上仿佛看到我的孩子还活着。你为他倾注了自己的哀思,我从你的情感中感受到人生的欢乐。让我们互相谅解吧,让我们如同一家人那样互相体恤吧。我从你妻子那里了解了你的感情,我觉得你是可敬的。但是,我与你、她与你之间还缺乏谅解的精神。现在,我把她找来了,愿你们永远相互体谅,互敬互爱,白头偕老!”
  从此,他心头的忧虑消除了,小夫妻俩和好如初,相亲相爱,他们还把亡友的母亲接来同住。
  把缺点装进袋子
  有一个小男孩,脾气十分暴躁,动不动就生气,其他的小孩子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因此,他只好一个人玩耍。小男孩很不快乐,因为一个人并不好玩。而每次他想要跟别的小孩一起游戏时,大家总是一看到他来就走开。小男孩因此变得很孤独,也更爱发脾气了。
  对于小男孩这种易怒的个性,他的妈妈也感到非常头痛。虽然妈妈时常轻声细语地劝他,不要随便乱发脾气,但是小男孩还是一点也没有改变。妈妈只好去问村子里最有智慧的老人。当小男孩的妈妈讲述了小男孩的情形后,老人告诉她一个办法:
  “你回去之后,用布做个袋子,挂在他的身上,叫他把所有对别人的不满都装到袋子里去,这样,他就不会再对别人生气了。”
  妈妈回家以后,就照老人的话,做了两个袋子挂在小男孩的身上,并且告诉他:
  “这两个袋子,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你把自己的缺点装在前面的袋子里,把对别人的不满和他们的缺点都装在后面的袋子里。”
  小男孩听了妈妈的话,把别人的缺点都挂在背后,因为不容易看见,所以脾气就慢慢改好了。
  “宽容”的口号人人都会喊,但只有能够做到对人对己宽容,你才算真正拥有了这项美德。如果“宽容”对你来说还有点困难,那么,不妨试试准备两个“袋子”:把自己的缺点装在前面的袋子里,把对别人的不满和他们的缺点装在后面的袋子里。
  他不是故意的
  一天,一个年轻的犹太妈妈带着儿子去拜访朋友。在公共汽车上,一位背着大包的青年挤进了车厢,妈妈被大包撞到了一边。
  儿子关切地问:“妈妈,你没事吧?”同时,他恼怒地看了那位青年一眼,喊了一句:“太可恨了!”
  年轻的妈妈看着儿子,说道:“可不能这么说,这位叔叔不是故意的。”这时,那位青年也连连向她道歉。儿子听到这些,惭愧地低下了头。
  几天以后,妈妈早早下了班,她骑着车子来到学校,准备接儿子回家,结果发现儿子的手破了皮,血一滴滴往下流。妈妈心疼极了,赶快找来一些纱布,将他的伤口包好。然后就去问老师是怎么回事,老师也很纳闷,因为她既没有看到他来报告,也没有听到他哭过。
  妈妈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
  他笑着说道:“妈妈,小朋友不是有意弄伤我的呀!为这事,他已经深感不安了,如果我再去告诉老师,他会更加自责的。”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摸着儿子的头说:“好孩子,你已经学会了谅解别人。”
  谅解是良药,它能化解矛盾,使人和谐相处。做人更应该大度,与人为善,原谅别人的无心之错。
  一封求职信
  乔治.罗纳曾在维也纳当过多年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变得一文不名,急切地需要一份工作。他能说能写几国的语言,希望能在进出口公司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类人才,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在这些回复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你完全没有了解我们的生意。你又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什么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需要,也不会请你这样一个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的人。”
  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时,气得简直要发疯。面对如此的羞辱,乔治.罗纳也决定写一封信,想气气那个人。但他冷静下来后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得不对呢?瑞典文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如果真是如此,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他用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意味着我没有错误。因此,我应该写封信感谢他才对。”
  于是,他重新写了一封感谢信:“你写信给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尤其是在你并不需要秘书的情况下,还给我回信。我对自己将贵公司的业务弄错一事表示抱歉。之所以给你回信,是因为听他人介绍,说你是这个行业的领导人物。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而自己却不知道,我倍感惭愧,而且十分难过。现在,我计划加倍努力学习瑞典文,改正自己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不断地进步。”
  这封信发出不久,乔冶.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回信。不仅如此,他还因此从那家公司获得了一份工作。
  宽容待人,终得回报。当事情不是按你希望的方向发展时,不要急着责怪别人,冷静下来,带着宽容的心,容纳非你所愿的事情,你会得到你该有的回报。
  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宽容
  艾丽斯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孩子们都这样认为。从他们与艾丽斯相处的情形就能够看得出来,他们拘谨、胆怯,甚至不愿与她交谈。艾丽斯也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其实她都是一片好心啊!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艾丽斯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谁有了错误,她都是毫不留情地给予批评,但在效果上并没有像她希望的那样。艾丽斯垂头丧气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失败者,对自己的工作缺乏信心,生活也显得很沉闷。
  如果我能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宽容呢?有一天艾丽斯突然这样想。
  于是艾丽斯决定做一个实验。这一天,在课堂上,艾丽斯没有挑剔学生们的坐姿是否端正,回答问题是否正确,注意力是否集中。一整天她都用乐观宽容的心态与大家相处。
  放学时,一向羞涩的琼对她说:“老师,你今天真漂亮啊!”
  艾丽斯也感觉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愉快和有信心,学生们似乎也可爱极了,他们回答问题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其实她只是按自己的计划做了。这个试验的成功让她知道了一个道理:学会宽容,不要轻易批评人。
世界美德读本 (3)
更新时间2009-12-15 11:18:45 字数:4434
 报复不能带给你快乐
  “我一定要报复他,我要让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菲力普气得满脸通红。他那么专心地想着怎样报复小罗宾逊,以至于连他的好朋友史蒂芬来到了他的面前都没有发现。
  史蒂芬听到了他说的话,问道:“是谁让你这么生气?”
  菲力普发现他的好朋友站在他面前,不好意思地说:“还记得我父亲送给我的竹条吗?现在它被小罗宾逊给折断了!”
  史蒂芬问:“为什么他要折断你的竹条呢?”
  菲力普回答说:“那天我正把竹条绕在身上玩呢。结果一不小心,它滑了出去,打碎了小罗宾逊装水的罐子,我已经给他道歉了,并且向他解释我不是故意的了,但他还是把我的竹条弄断了,我一定要让他感到后悔!”
  史蒂芬说道:“你是说小罗宾逊吗?没有人喜欢亲近他,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我认为你要是不在意他会更好,因为蔑视,是你对他的最好的报复。你知道他被蜜蜂蜇的事吗?”
  “哦,有这样的事?”菲力普吃惊地问道。
  “是的,就是因为他想报复,所以才会被蜜蜂蜇的。有一次,他看到一只蜜蜂在花朵上采蜜,于是就想抓住它并且揪掉它的翅膀。可是他不仅没有抓到蜜蜂,还被它蜇了手。于是他想到了报复,他用棍子捅了蜜蜂窝。结果几百只蜜蜂落在了他身上蜇他。他痛得满地打滚,几天都不能下床。这就是报复的结果。”史蒂芬接着说,“所以我劝你还是放弃报复的想法吧,因为想要报复别人的人,最终也会因为报复而让自己受苦。”
  菲力普回答说:“那好吧,我们现在去把事情的经过告诉我父亲,我想他是不会生气的。”结果,菲力普的父亲答应再送他一根一模一样的竹条。
  报复不能带给你满足与快乐,相反,它只能带给你无休止的伤害。
  最好的报复
  威廉姆.格兰特的“格兰特兄弟”公司最近陷入一片舆论攻击中,起因是英国曼彻斯特的一名图书批发商出版的一本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出版者不遗余力地丑化“格兰特兄弟”公司,使其成为公众嘲笑的对象。
  对此,威廉姆.格兰特宣称此出版人将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诽谤者却满不在乎,他说:“哦,我想他是指以后什么时候我会欠他债吧。但我自己一定会小心的。”
  然而,生活总是戏剧化的,就像你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一样,一个生意人是不可能由自己来选择债主的。
  几年后,出版这本小册子的人破产了,他需要请自己的债主们在证明上签名,才能拿到执照,否则的话,他就再也不能经商了。这些承兑汇票分布在不同的人手里,而现在,最后一张承兑汇票正好在格兰特兄弟手中,也就是说,受到大肆诽谤的人就这样成为造谣者的债主!
  现在,格兰特兄弟完全有能力报复造谣者,让他为自己曾经的无耻言行而后悔。
  曾经的造谣者很明白这一点,他知道,没有人能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无理伤害,寄希望于“格兰特兄弟”公司能发善心简直是痴人说梦。怎么可能?但是自己还需要养活妻子和孩子,至少也该提出申请试试,哪怕等待自己的是嘲讽。于是他愧疚不安地来到了当初受害者的办公室。
  格兰特先生独自坐在办公室里,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先生,关门!”语气坚决而严肃。
  诽谤者很害怕,他担心格兰特先生的报复会扑面而来,等待他的将是一场羞辱,但是既然已经来了,他只好浑身颤抖着站在那里,讲述自己的情况并递上证明,即便如此,他心里其实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格兰特先生没有说别的话,他拿起对方递过来的证明,盯着对方说:“你出过一本诽谤我的小册子!”然后取出笔在文件上写了几句,并把证明交还给那个破产的人。
  造谣者接了过来,他想,上面写的肯定是“恶棍”、“造谣”之类的话,可实际看到的却是清晰的大大的格兰特先生的签名。
  看出了造谣者的不解,格兰特先生说:“我们有条规定,永远不会拒绝在一个诚实商人的证明上签字。至少现在我们还没有听说你在这方面有什么不好。”
  看到造谣者满脸的泪水,格兰特先生继续说道:“我的话还是兑现了!我说你会为自己写那本小册子而后悔。那并不是威胁你,我的意思是当你更多地了解我们后,你会为自己曾试图伤害我们而难过。你看,你现在已经在后悔了。”
  “是的!我实在太后悔了!”曾经的造谣者感激地说。
  “冒昧问一句,拿到执照你就可以重新开始吗?你现在还有多少钱呢?”格兰特先生问。
  “一旦拿到执照,有个朋友可以帮助我。现在我已经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给了债主,只能靠削减家里生活必需品的开支来节省出开证明执照的花销。”
  “那可不行。你的家人不应该因为这些遭受痛苦。这里有十英镑,请带给你的妻子补贴家用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打起精神来,像个男人一样放手去干吧,不久你就又会在我们中间高昂起头了。”
  曾经的造谣者感动得泪流满面,他想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的谢意,却声音哽咽说不出话来。最后,他拿手帕捂住脸,像个孩子似的哭着走出了格兰特先生的办公室。
  宽恕你的敌人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儿子。他在画家的作品前停止了脚步,并选中了其中的一幅。
  画家的父亲在年轻时就因为受到这位大臣的折磨而久病不愈,最后抑郁而死。因此,画家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大臣儿子选上的画遮住,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那以后,大臣的儿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大臣亲自出面了,表示愿意付出一笔高价。可是画家说什么也不卖。他阴沉着脸看着那幅画,自言自语道:“这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惟一方式。
  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
  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一天,他惊慌失措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原来他发现,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简直是像极了。
  他把画撕得粉碎,高喊道:“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自己的头上来了!”
  正如《达摩帕塔》中所说:“仇恨并不会因为仇恨而消除。只有爱才能消除仇恨,这是永恒的规律。”当我们真诚付出爱时,就会懂得是爱和宽容使人从不幸与苦难中汲取养分。不管生活中遇到何种困难与挫折,它们常常成为我们成功的推动力,因为光明终将战胜黑暗,伟大的时刻也终将到来。
  论报复
  弗兰西斯.培根,是近代英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是人类近代思想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马克思曾盛赞他是“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本篇选自其《人生论》。
  报复是一种野蛮的司法。人的天性愈是趋向于它,法律和文明就愈是应当剪除它。如果一种罪行只是触犯了法律,那么私自报复却是根本否定了法律。
  其实,报复的目的无非只是为了同冒犯你的人扯平。然而如果有度量谅解别人的冒犯,就使你高于冒犯者了。这种大度容人是君子之道。所罗门曾说:“不报宿怨乃是人的光荣。”
  过去的事情毕竟过去了,是不能再挽回的。智者总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念念不忘旧怨只能使人枉费心力。何况为作恶而作恶的人是没有的,作恶都无非是为了利己自私罢了。既然如此,又何必为别人爱自身超过爱我们而发怒呢?即使有人作恶是因为他的生性险恶,这种人也不过像荆棘而已。荆棘刺人乃是因为它的本性如此啊!
  假如由于法律无法追究罪行而私自报复,那或许还可宽恕。但这也要注意,你的报复要不违法却能惩罚敌人。否则你将使你的仇人占两次便宜:一次是他冒犯你时,二次是你因报复他而被惩处时。
  有人只采用光明正大的方式报复敌人,这是可钦佩的。因为报复的动机不仅是为了让对方受苦,更是为了让他悔罪。但有些卑怯恶劣的懦夫却专搞阴谋诡计来报复,他们以暗箭伤人,却又不让人弄清箭从何来。这就未免如同鬼蜮了!
  对那种忘恩负义的朋友的报复,似乎是最有理由的。佛罗伦萨①大公说:“《圣经》曾经教导我们宽恕仇敌,但却从来没有教导我宽恕背义的朋友。”但是《圣经》中约伯却高明得多,他说:“难道我们只向上帝索取好的而不要坏的吗?”②对于朋友,难道也可以这样提问吗?
  一个念念不忘旧仇的人,他的伤口将永远难以愈合,尽管那本来还是可以痊愈的。
  只有为国家公益而行的复仇才是正义的。例如为恺撒被刺而复仇,为波提那克斯和亨利第三之死而复仇③。然而报私仇是可耻的。念念不忘宿怨而积心图谋报复的人,所度过的将是一种阴暗生活。他们为此而活着时有害于人,为此而死也是不利于己的。
  注:
  ①佛罗伦萨,意大利的一座城市,文艺复兴发祥地之一。
  ②语出《圣经.旧约.约伯记》。
  ③恺撒,古罗马统帅,死后由奥古斯都大帝为之复仇。波提那克斯是公元2世纪之罗马皇帝,为叛乱士兵所杀,死后由部下将领复仇。亨利三世是16世纪法国国王,后遇刺而死,由其子为之复仇。
  我接受你的道歉
  小镇里生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白人,黑人,还有黄种人。在镇上的学校里,那些白人的小孩,总是喜欢嘲笑柯比,因为他是黑人。他们常讥讽他说:“如果你掉进煤堆,我们肯定找不到你,因为你跟煤一样的黑。”柯比没有还击,因为他的父母告诉他:“不要和你的同学发生冲突,那样你会失学的。”
  他只是静静地保持沉默,每当这个时候,那些白人孩子总是会变本加厉。有一次,一个叫丹尼尔的白人孩子,大声地说:“黑人都是垃圾,那些小偷、抢劫犯都是黑人。”
  柯比真的生气了:“你说的不是实话,那些小偷、抢劫犯里也有白人。”
  “那也是因为有了你们这样的垃圾。在你们没有来之前,这里是没有垃圾的。”丹尼尔回应道。
  柯比睁圆了眼睛,但是片刻他就平静了下来。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
  他的家在小城的另一头,紧靠着河边。而夏天他最喜欢去河里游泳。“我不是垃圾!”柯比一边走一边说道。就在快要到家的时候,他听到了呼救声,是从河里传出来的。
  善良的柯比急忙朝河边跑去,一个白人小男孩在河里挣扎。那是科恩,丹尼尔的弟弟。
  柯比认出了小男孩。但是救人要紧,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河里。冬天的河水让柯比感到一阵刺骨的冰冷。他奋力游到科恩跟前,将小男孩救了上来。
  这时,小男孩的父亲听到消息,赶了过来。一起来的还有丹尼尔。
  “谢谢你,孩子,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男孩的父亲感激地问道。
  “爸爸,他叫柯比,是我的同学。”丹尼尔说话了,他走到柯比面前,眼里露出一种奇怪的神情,说道:“谢谢你救了科恩!”
  “同时,我为自己说过伤害你的话,向你道歉,希望你可以原谅我!”傲慢的丹尼尔后悔了。
  “我接受你的道歉。”柯比慢慢地说。
  “我们能做朋友吗?我很想跟你学习游泳。”丹尼尔小心地问道,看来他真的知道错了。
  “当然可以,我也想知道你的弹弓是怎么做的呢!”柯比微笑着说道。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世界美德读本 (4)
更新时间2009-12-15 11:19:23 字数:5275
 宽容演绎出美丽
  在一家餐馆里,一位老太太买了一碗汤,刚想品尝它的美味,忽然想起忘了买面包。
  她起身去买面包,买完后又返回了餐桌。然而令她惊讶的是,自己的坐位上竟然坐着一位老乞丐,正大口大口地喝着她的那碗汤。
  “这个无赖,他怎么敢喝我的汤!”老太太气呼呼地犯起了嘀咕。“可是,也许他太穷了,太饿了,也许他今天没有讨到几个小钱。哎!我还是别声张了,不过,一碗汤全让他喝了也太便宜他了。”
  于是,老太太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与老乞丐面对面地坐下,又拿起一把汤匙,不声不响地喝起了那碗汤。
  就这样,一碗汤,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在外人看来,就像是一对恩爱的患难老夫妻。
  两个人互相看看,都默默无语。这时,老乞丐忽然站起身来,又端来一大碗面条,放在老太太面前,而且在上面放了两把叉子。
  老太太认为也许对方是对她那碗汤的补偿,就毫不客气地继续吃起来。吃完后,他们二人各自直起身,准备离去。
  “再见。”老太太友好地说。
  “再见。”老乞丐热情地回应。他们都显出一副很愉快的样子,都为自己帮助了对方而感到欣慰。那位慷慨的乞丐走后,老太太才发现,旁边的一张餐桌上,放着一碗无人喝的汤,而那才是她自己的那一碗。
  老太太与那位老乞丐,在餐馆里演绎了一出美丽的误会。他们都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而这其中的导演者正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宽容。
  宽容是伟人必有的美德
  一个来自纽约的妇人登上了一列开往费城的火车,她进了一节车厢,坐在了座位上。这时候,走过来一位略显肥胖的男子,坐到她面前的座位上,然后点燃了一根香烟。她禁不住咳了几声,身子也挪来挪去。可是,那个男子丝毫没有注意到她的暗示。
  最后,妇人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你多半是外国人吧?大概不知道这趟车有一节吸烟车厢,这里是不让抽烟的。”那个男子一声不吭,掐灭了香烟。
  过了一会儿,列车员过来对老妇人说:“对不起,夫人,这里是格兰特将军的私人车厢,请您离开。”
  妇人听后大吃一惊,恍然大悟,刚才坐在她前面的就是内战时的大英雄格兰特将军。她站起身往门口退去,边走边觉得将军刚才的举动奇怪。这时候,她看着将军一动不动的身影,心里有些着慌和害怕,就这样一直退到了门那里。而整个过程中,将军仍像刚才一样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没有给她任何难堪,甚至也没有取笑嘲弄她的神情。
  将军在那个妇人面前表现出了自己的涵养,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贵而轻视她,相反的,他却顾及到了这个妇人的尊严,从而让妇人获得了一次感动,也让我们的读者学到了做人的学问。
  伟人表现其伟大的方式,是在于他们对平凡人的宽容与体谅。在很多伟大人物身上都会有宽容的美德,这种美德是他们能够被人尊敬的原因之一。
  损坏的鞋子
  格兰特尔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那天,他不小心将父亲哈塞给他新买的鞋子弄坏了。
  “格兰特尔,你是怎么搞的,把这双刚给你买的新鞋弄坏了。”父亲指着他的鞋问道。
  “我在与其他的孩子玩的时候……被一颗钉子划了一下……”格兰特尔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被钉子划了一下!”哈塞生气地说,“跟你说过不要去和那些孩子瞎闹,你就是不听。把鞋子弄坏了是小事,弄伤了脚怎么办?那会使你变成残废的。”
  这时,哈塞的朋友约翰刚好来拜访他,父子俩刚才的谈话都被他听见了,他看见格兰特尔难过得都要哭出来了,便走上前去。
  “哈塞先生,”约翰笑着向他打招呼,“这是怎么回事?你瞧,我们的小格兰特尔多不高兴呀!”
  “他还不高兴?”哈塞指了指手中的鞋子,“这个调皮的家伙把刚买的新鞋弄成了这个样子。”
  “是吗?”约翰做出不在意的样子,“我看这没什么问题。一条小小的伤痕并不影响这双鞋的作用和美观。孩子嘛,给他讲清道理就行了,何必那么严厉。”约翰笑着说道。
  将宽容用到教子上,你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品质的形成影响是极大的,他们总是责怪自己的孩子,说他们不听话,缺点太多,甚至说他们糟糕透了,但就是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低俗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低俗的品质。因此,宽容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大度的孩子。
  论宽容
  福斯特(1879~1970年),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本文选自他的随笔集《现代的挑战》,这是一篇有着深刻思想性的文章。
  现在所有人都在谈论重建。我们的敌人在规划以其秘密警察来维持欧洲的新秩序,为此提出了各种方案,而我们这边在谈论重建伦敦,重建英格兰,甚至重建整个西方文明,并且对如何达成目标作出了设想。
  这一切真是不错,可是当我听到这类谈论,看到建筑师削尖铅笔,承包商搞出预算,政治家划分出势力范围,每个人都开始为此各尽其力时,不由想起了一句名言:“除非上帝想要使房建成,否则建房人只能是白费力气。”
  这句话有诗一般的意境,然而却隐含着铁一样的科学真理。它告诉我们,除非我们拥有健全的心态和正确的心理,否则不可能建成或者重建任何能够长久存在的事物。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基督徒,而且适用于所有建设者,无论他持有怎样的世界观。
  我们的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托恩必博士在他的《文明盛衰史》中将此话作为卷首语,其中自有深意。毋庸置疑,一个文明惟一可靠的基础就是健全的精神状态。建筑师、承包商、国际经纪人、营销委员会和广播公司仅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想建成一个新世界,那真是痴人说梦。他们必须被一种适当的精神所激励,而他们所为之工作的人们也要拥有这种适当的精神。比如说,有朝一日人们会拒绝住在丑陋的房子里,而在此之前我们不会拥有一个美丽的伦敦。现在的人们并不在意丑陋;他们要求舒适,但不关心城市的美化,因为他们的确还不具备审美能力。我自己就住在一幢奇丑无比的单元楼里,可我并不因为它的丑陋而觉得烦恼。不等到大家都为此而感到烦恼的那一天,所有想要重建一个美丽伦敦的规划注定都要失败。
  不过到底什么是适当的精神呢?我们可以达成下面几点共识:问题的根源在于心理状态;只有上帝参与,建设才能保持长久;先要拥有一种健全的精神,然后外交、经济学和贸易会谈才能起作用。
  不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健全的呢?在这一点上我们产生了分歧。假如问,重建文明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素质,大多数人会说,我们需要的是“爱”。照这种说法,人们要彼此相爱,国家亦应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制止正在对我们产生毁灭性威胁的一系列灾难。对持以上观点的人们我表示敬意,却不敢苟同。
  在个人事务中,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可以说是最伟大的事物;但是在公共事务中,爱却于事无补。它曾屡次尝试过:先有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其后的法国大革命又从世俗的角度重申了人类的亲情。然而,爱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归于徒劳。想让国与国之间相爱,想让商业财团或者营销商们相爱,想让一个葡萄牙人爱一个他根本不认识的秘鲁人,这种想法不仅荒谬、虚妄,而且有害。它使我们陷入迷蒙而危险的多愁善感之中。“我们所需要的是爱!”我们这么唱着,唱过了就算完事,任由世界照老样子延续下去。事实在于一个人只可能爱他自己所认识和了解的那些有限的人和事。
  在公共事务中,在文明的重建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不像爱那样戏剧化、感情化的东西,那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很乏味的美德。它让人厌烦,它比不上爱,向来没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它是被动的,它只是要求你去容忍别人,去忍受别的事物。从未有人想到要为宽容写赞歌,或者为她塑像。然而,宽容正是战后我们所需要的品质,正是我们所寻求的健全的精神状态。只有依靠它的力量,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集团才有可能聚在一起为重建出力。
  世界上现在挤满了人,拥挤到了前所未有的、可怕的程度,这些人不断地互相磕磕碰碰。在这些人当中,多数是你不认识的,有些是你不喜欢的,比如说不喜欢他们的肤色,不喜欢他们鼻子的形状,不喜欢他们擤鼻子的样子,不喜欢他们总不擤鼻子,不喜欢他们讲话的方式,不喜欢他们的气味、他们的服饰、他们对爵士乐的迷恋或者他们对爵士乐的反感等等。
  那么你该怎么办呢?你有两种处理方法可以选择。一种是纳粹式的:对于你不喜欢的某些人,你把他们杀掉、流放,或者隔离,然后你就昂首阔步地向世人宣称只有你才是人类的精华。
  我喜欢的是另一种方法,它远不如上一种那样激动人心,可是它符合民主国家的立国原则。如果你不喜欢某些人,你要尽可能地容忍他们。别试图去爱他们,那只会徒劳无获。你要努力对他们采取宽容的态度。只有以这种宽容为基础,我们才有可能建设一个文明的未来。除此之外,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能够作为战后世界发展的基础。
  我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这个世界现在正需要静态的美德,傲慢、暴躁、愤怒和复仇欲都解决不了问题。我已经对一切动态的、攻击性的理想失去了信心,因为它们一旦实施起来,几乎总要使成千上万的人受到残害或者监禁。
  对于“我要清理这个国家”或者“我要把这个城市清洗干净”这一类的话,我的反应是恐惧和厌恶。这种做法在从前也许不那么可怕,因为那时世界还比较空;现在则不同了。在当今世界,国与国相互交织在一起,一个城市与周围地区也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
  我还要指出一点:迅速重建不太可能。无论建筑家们怎样精心设计,我依然不相信我们拥有适于重建的心理状态。按照人类走过的历史来判断,重建的前景也许不错,但那是从长远来看。文明总不免经历一些奇异的倒退,而我觉得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倒退阶段。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以此为出发点来采取行动。
  我相信,在建立和平之后,宽容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举个实例来说:我一直在想,假如和约签订之后,我遇到了曾与之战斗的德国人,我该作出何种反应。我不该试图去爱他们,我在心里找不到这种情感,我至少还记得他们打碎我那窄小丑陋的公寓楼里的一扇窗的情景。但是,我会努力去容忍他们,因为那符合常理,因为战后我们还要与德国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能铲除他们,正像他们未能成功地铲除犹太人一样。我们将容忍他们,这并非出于什么高尚的理由,而仅仅是因为我们有必要这样做。
  我并不把宽容视为一种伟大的、永久的、神圣的原则,虽然我可以引用基督的名言“在我主的房中有许多间屋”来支持这一观点。宽容只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一个过挤过热的星球。当爱消退时,宽容依然存留,而爱消退起来是很快的;我们只要走出家门,离开亲友,与一群陌生人一起排队买土豆,爱马上就消退了。
  在队列中需要宽容,否则你就会想:“这队为什么这么慢?”在地铁中也需要宽容,否则你就会想:“这些人为什么这么胖?”在打电话时也需要宽容,否则你就会想:“这人为什么这么聋?”或者“这人为什么这么口齿不清?”在街头、在办公室、在工厂里都需要宽容,而最需要宽容的莫过于阶级之间、种族之间和国家之间了。宽容本身是单调的,但它要依靠想像力来获得,因为你必须为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这算得上是一种有益的精神训练。为容忍别人而不断努力,看上去好像是柔弱甚至没有骨气的行为,因而它有时会引起性格豪爽之人的反感。伟大人物提倡宽容的例子,我并不能举出很多。圣保罗不讲宽容,但丁也不讲。不过,毕竟还是能想起一些名字的。
  在两千多年前的印度,笃信佛教的国王阿索卡让人镌刻碑文,不是要记载他本人的丰功伟业,而是告诫世人要存宽恕之心,要相互理解,要维护和平。在四百年前,荷兰学者伊拉斯莫超然于狂热的新教和旧教徒的争斗之外,并因此受到了两派的夹击。同属16世纪的法国作家蒙田在他那宁静的乡村房子里写出了诙谐、精妙、机智的文字,直到今天,文明的人们还能从中获得乐趣和信心。在英国则有哲学家约翰.洛克,自由党成员、开明的神甫西德尼.史密斯,还有劳维斯.狄更生,他的《现代论集》是论宽容的经典之作。在德国———没错,是在德国———出现了歌德。所有这些人都支持我在前文中尽力要表达的信条。它尽管是静态的,但对于拯救这个拥挤不堪的世界却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我还有两句话。首先,狂热表现在别人身上就很明显,表现在自己身上就难以觉察了。比如说,我们很容易看到纳粹在搞种族歧视,他们从得势以来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早就臭名远扬了。可是,我们自己真的是无可指责的吗?与纳粹相比,我们的罪责要轻得多。然而,不列颠帝国里果真不存在种族歧视吗?不存在肤色问题吗?
  假如对你来说,宽容不仅仅是一个虔诚的字眼,那么我请求你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我的另一句话是要反驳某些人可能会提出的异议。宽容不等于软弱,容忍别人不等于向他们让步。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复杂了,可是文明的重建必然是个复杂的过程。我只是坚信一点:除非上帝想要使房建成,否则建房人只能是白费力气。也许,当房子建成之后,它会迎来爱的光临。到了那一天,这个在私人生活中最伟大的力量也将主宰公共生活。
世界美德读本 (5)
更新时间2009-12-15 11:19:55 字数:3896
 宽容的至高境界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见过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身上。
  又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再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三十年,那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当时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后来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三十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等到他回来就去世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恕了他。”
  一个人,能容忍他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狂妄无知,但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伤害。但惟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仇恨,少一些不幸,回归温馨、仁慈、友善与祥和,才是宽容的至高境界。
  诚实正直
  诚实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也是人类良知的强烈表现。诚实赋予一个人公平处世的品格,是天真做人的最坦率也最谦逊的证明方式。诚实就像灵魂的指南针,会让我们走在正确行事的道德之途,而且一旦有所偏离,就仿佛一剂良药,会让我们马上回到正路上来。当你拥有了这项美德,你会发现,幸运也来敲门了。
  诚实无价
  一个寡妇带着小女儿过着贫困的生活。她的丈夫原是个音乐家,因为一次车祸,永远地离开了她们。
  实在是被逼无奈,她们去向当地一个搞音乐的商人求助,商人很同情她们,答应给母女一些帮助。
  “你想要多少钱,尊敬的女士?”商人说。
  “五美元就可以让我做上些小买卖来抚养我的女儿了。”寡妇忧郁地说。
  商人拿出了一张支票,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把支票交给了寡妇,并告诉她:“到对面的银行你就能拿到钱了,祝您好运,女士!”
  寡妇和她的女儿拿了支票匆匆地去了银行。银行职员交给寡妇五十美元。当她看到自己一下子拥有了那么多钱的时候,她吃惊地说:“先生,我想你肯定是弄错了。”寡妇惊奇地看着手里的钱说,“他只给了我五美元,你为什么要给我这么多钱?”银行职员于是拿着支票去见那个商人。
  “对,是错了,”商人说道,“我应该写的是五百美元,对于这么诚实的人,五百美元的奖励也是少的。”
  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就是诚实。
  狼来了
  草原上住着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都以牧羊为生,彼此距离虽然不是很近,但是都互相帮忙,共同预防野狼来偷吃他们的羊。
  有一天,其中一家的父亲要到城里办事,没有办法照顾羊群,就对他的儿子说:
  “儿子啊!我今天要到城里去,晚上大概赶不回来,你要好好看着羊群,别让它们走丢了,如果有狼来偷吃羊的话,你就大声喊,这附近的邻居都会过来帮你的,我明天就会回来。”
  说完,父亲就上路了。这个孩子非常喜欢捉弄别人,大家对他的这种行为都很不喜欢,但是看在他年纪小的份上,也不太会和他计较。
  小男孩听了爸爸的话,把羊群都赶到山坡上吃草。然后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旁边的石头上,看守羊群,以免小羊乱跑迷了路。刚开始的时候,小男孩还很安份地坐在石头上,偶而站起来用棍子赶一赶要跑走的羊。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很无聊,就开始一个人在山坡上玩起来。小男孩找不到玩伴,就在草地上和自己的影子玩捉迷藏。他跑来跑去,希望能把影子甩掉,可是影子总是紧紧地跟在后面。
  这样玩了很久,小男孩渐渐觉得没意思,又重新坐在石头上,想找一些新鲜又有趣的游戏来玩。他东想西想,忽然想到了一个很好玩的方法,可以让很多人都过来这里陪他。于是小男孩就大声地喊:“狼来了!狼来了!”
  住在山坡附近的其他牧羊人听到小男孩的声音,都纷纷赶来帮助他。但是他们一到山坡上,看见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有小男孩和他的羊群安静地在那里。牧羊人们知道自己被小男孩捉弄了,但是看在他年纪小的份上也就不多说什么,马上调头就走。
  小男孩看到牧羊人们慌慌张张地赶来,那种着急的样子实在可笑,就哈哈大笑。他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所以过了没多久,又大声叫:“狼来了!狼来了!”
  牧羊人们一听到小男孩求救的声音,又连忙跑来。小男孩觉得这些牧羊人紧张兮兮的样子很愚蠢,他很得意自己又一次把牧羊人骗来,心里头暗暗欢喜。其中一个牧羊人很生气地说:“哼!我们再也不会上你的当了!”
  说完,牧羊人们都怒气冲冲地走了。这一回,野狼真的来了,它一扑过去就咬死一只羊。牧羊的男孩又急又怕地在山坡上拼命喊:“狼来了!大野狼吃掉我的羊了啊!救命啊!”
  可是牧羊人们以为他又在骗人,都不理小男孩。结果小男孩的羊群被大野狼吃掉了一大半。
  煮过的种子
  在古代有一位贤明的国王,因为他膝下无子,于是决定从王国里众多孩子中挑选一个,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国王挑选的方法很独特,他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谁就能够成为未来的国王。
  孩子们得到种子后,开始精心地培育,他们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谁都希望自己成为幸运者。
  有一个出身贫穷的小男孩也分到了一些花种,虽然他尽心尽力地培育,但是花盆里的种子始终没有发芽。
  最后比赛的日子到了。富人家的孩子穿着漂亮衣服走上街头,他们捧着盛开的鲜花,盼望国王的垂青。国王乘着马车缓缓地巡视在花海里,但是,面对着朵朵争奇斗艳的鲜花,他一点都不兴奋,直到他看到那个捧着空花盆的小男孩儿,脸上才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最后,小男孩儿成了王国中的幸运儿。因为国王发的花种全部是煮过的,根本就不能够发芽开花。
  诚实永远比“小聪明”更有价值。诚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他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儿成了一国之主。这也许是一个童话,但诚实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讲,就是如此的简单和重要。
  华盛顿与樱桃树
  乔治.华盛顿小时候住在弗吉尼亚的一个农场上。他的父亲教他骑马,并且经常带着年青的乔治到农场上干活,以便儿子长大后能学会种田、放牛和养马。
  华盛顿家里有一个美丽的果园,里面种着苹果树、桃树、梨树、李子树与樱桃树。有一次,父亲从大洋对岸买了一棵品种上佳的樱桃树。他非常喜爱这棵樱桃树,把树种在果园边上,并告诉农场上的所有人要对它严加看护,不能让任何人碰它。
  这棵樱桃树长势很好。春天来了,树上开满了白花,散发出阵阵芬芳,许多蜜蜂都围着它辛勤地忙碌着。想到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吃到樱桃树结的果子,父亲心里非常高兴。
  大约就在此时,有人送给乔治一把明亮的斧子。乔治非常喜欢这把斧子,他拿着它砍树枝,砍篱笆,可以说是见什么砍什么。一天,他一边想着自己的斧子有多么锋利,一边来到果园边儿,举起斧子砍向那棵樱桃树。由于树皮很软,乔治没费多大力气就把树砍倒了。接着他又去别的地方玩了。
  那天傍晚,父亲忙完农事,把马牵回马棚,然后来果园看他的樱桃树。没想到,自己心爱的树被砍倒在地,他站在那里惊呆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谁胆敢这样做?他问了所有人,但谁都说不知道。
  就在这时,乔治恰巧从旁边经过。
  “乔治,”父亲用生气的口吻高声喊道,“你知道是谁把我的樱桃树砍死了吗?”
  这个问题可把乔治给难住了,看到父亲如此愤怒,他意识到自己的一时冲动闯下了祸。他哼哼叽叽了一会儿,很快恢复了神志。“我不能说谎,爸爸,”他说,“是我用斧子砍的。”父亲看了看乔治。那孩子脸色煞白,但直视着父亲的眼睛。
  “回家去,儿子。”父亲严厉地说道。
  乔治走进书房,等父亲。他心里很难过,同时也感到非常惭愧。他知道自己实在是太轻率了,干了件傻事,也难怪父亲不高兴。
  一会儿之后,父亲走进书房。“到这里来,孩子。”他说道。
  乔治听话地走到父亲身边。父亲静静地看了他很长时间:“告诉我,儿子,你为什么要砍那棵树?”
  “当时我正在玩,没想到……”乔治结结巴巴地说道。
  “现在树就要死了,我们永远也不会吃到樱桃了。但比这更糟的是,我嘱咐你要看护好这棵树,你却没有做到。”
  乔治羞愧难当,脸一红,低下头,眼泪就快要落下了,哽咽着说:“对不起,爸爸。”
  父亲把手放在孩子肩头。“看着我,”他说道,“失去了一棵树,我当然很难过,但我同时也很高兴,因为你鼓足勇气向我说了实话。我宁愿要一个勇敢诚实的孩子,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繁叶茂的樱桃树的果园。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儿子。”
  此后,乔治.华盛顿从未忘记这一点。他一直像小时候那样诚实,受人尊敬,直至生命结束。
世界美德读本 (6)
更新时间2009-12-15 11:20:27 字数:4299
 寻找失主
  “哦,那是我的!”弗雷德在路边捡到了一把手柄呈白色并且刀刃很精致的小折刀,拿着说,“它和我一直想要的那把一模一样。”他自豪而满足地摆弄着那把精致的小刀,简直是爱不释手。
  “我知道它是谁的。”旁边的好朋友汤姆用一种批评的眼光看着弗雷德说。
  “你别瞎猜,”弗雷德马上反驳,瞪大眼睛说,“它不是雷蒙德先生的。”
  “我知道,雷蒙德先生那把大约是这把的两倍大。”汤姆漫不经心地说完就走了。
  弗雷德一直希望拥有一把那样的小刀,但是此时会因为拥有了那把刀而感到舒服吗?说实话一点也不舒服,他总是为那的确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感到忧心忡忡,并且汤姆的猜疑也使他无法高兴起来。那种行为对他简直就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虽然他很喜欢那把刀,但是此时它仿佛是一件很可怕的东西,他曾多次产生把它烧掉、埋掉或扔掉的念头,最终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暑假里的一天他对汤姆说:“汤姆,你不是说过你知道我捡到的那把刀的主人是谁吗?”
  “是啊,我说过,它好像是佩里医生的。”汤姆没有说别的就跑去玩了。
  佩里医生!弗雷德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在暑假结束前去佩里医生家的。于是他便匆匆跑去找佩里医生了。当弗雷德遇见佩里医生时,他正要出门去看望一位病人。
  “这是您的吗?”弗雷德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并把手中拿着的那把小刀递给佩里医生看。
  “是的,”佩里医生回答,“但我已经把它弄丢好多天了。它怎么会在你那里呢?”
  “它被我捡到了,”弗雷德说,“虽然我非常想拥有一把这样的小刀。但是它是属于别人的,从那时起我就好像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还给你吧,我要去玩了。”说完,弗雷德转身就要离开。
  “等等!”医生叫住他,“我已经有一把新的了,已经不再需要这把了,这把就送给你好了。”
  “我?我可以吗?哦,谢谢你,谢谢!”弗雷德意外极了,他非常兴奋。哦,现在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欺骗的行为会使心灵不安,诚实的行为才能化解这种不安。
  用劳动赔偿一本书
  所有关于亚伯拉罕.林肯少年时期的故事都非常有趣,下面这个故事则是关于他的诚实的。
  亚伯十七岁时喜欢躺在树阴下或小屋的顶棚上读书,做算术题,写写画画。到了晚上,他就坐在壁炉旁,借着火光在木制的铲子上写写算算。如果铲子上写满了,他就用刮刀将外面那层刮掉,然后重新开始。白天,他在木板上做着同样的事情,写满后刮掉,刮掉后再写。
  他的继母经常对人说:“亚伯读书非常刻苦,看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他读到一段让他叫好的内容时,如果没有纸,他就会将它写在木板上,并保存着木板,直到找到纸为止。然后他就将木板上的内容抄写到纸张上,一边看,一边默记。他有一本类似剪贴簿的本子,他在里面记下各种事情,然后将本子保存好。”
  青少年时,亚伯常常和大人们一起赤着脚劳动,挖地、耕地、收割、打捆、种玉米、收玉米、剥玉米皮,什么都做。虽然劳动非常辛苦,但是每当干完活回家后,他就走到碗橱旁,拿一块玉米饼,再拿一本书,坐在椅子上,把腿翘得很高,足以与他的头一般高,然后开始读书。
  可以想象,当时所能看到的书微乎其微。当时那里没有图书馆,不管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因此他只能找到什么看什么,而不能有所选择。
  有一次,亚伯从一个邻居那里借来了一本威姆斯撰写的《华盛顿生平》,这位邻居的名字叫约西亚.克罗弗特。
  亚伯对那本书十分喜爱,视若珍宝,几乎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来阅读。不读时,他就把书放在小屋中的书架上,认为那样就可以很好地保存了。然而不巧的是,就在他放书的书架后面,在墙壁的木头中间有一个大裂缝。一天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从裂缝中渗进来,把亚伯借来的那本书全都浇透了,那本书几乎已经完全被毁坏了。亚伯感到非常不安,因为在他和书的主人看来,书非常重要。
  亚伯拿着那本被损坏的书,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克罗弗特先生的家。他决定为自己的错误接受克罗弗特先生的惩罚。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