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76 ~
[伟大的励志书
]
————————————————————————————————————
—隐居者彼得,由于他热忱的感染,英国的骑士才
压倒了伊斯兰大军。
威尼斯总督当多罗九十五岁还上战场杀敌,而
且赢得了胜利,他九十六岁高龄被推举为国王——
但他拒绝了。威灵顿八十高龄,还亲自规划和视察
军事要塞。英国哲学家培根和德国学者洪堡直到生
命最后一刻,仍然热心向学。智者蒙田晚年虽然身
患痛风,须发皆白的他依然才思敏捷,对生活充满
着热爱。
约翰逊博士最杰出的作品《诗人列传》写于七
十五岁高龄;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成书于他五
十八岁的时候;牛顿八十三岁还为他的《原理》撰
写了新的提要;柏拉图一生笔耕不辍。一直到他八
十一岁去世;汤姆·斯科特八十六岁开始学习希伯
莱语;伽利略把他对运动定律的研究写成文字时,
已经年近七旬;詹姆士·瓦特八十五岁还学习德文;
萨默维尔夫人八十九岁写出了《分子和微观科学》;
洪堡九十高龄,就在他去世前的一个月,完成了著
名的《宇宙论》;柏克大器晚成,三十五岁才成为国
————————————————————————————————————
~ 277 ~
[伟大的励志书
]
————————————————————————————————————
会议员,但这并不妨碍后来整个世界都受到了他的
影响;格兰特四十岁之前还默默无闻,但四十二岁
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代名将;埃里·惠特尼二十三岁
才决定到大学念书。三十岁从耶鲁毕业,但他发明
的轧棉机却使整个南方有了广阔的工业前景。再看
看俾斯麦,八十岁的他大权在握;帕默斯顿勋爵是
英国政坛的常青树,七十五岁时第二次出任首相,
八十一岁死于任上。伽利略七十七岁时虽然接近失
明,身体也极度虚弱,但仍然每天坚持工作,把他
的钟摆原理应用到了时钟上。乔治·史蒂芬森直到
成年后才开始学习书写;朗费罗、惠蒂埃、丁尼生
的一些巨作,都是写于七十岁以后的。
英国诗人德莱顿六十三岁才开始翻译维吉尔
《埃涅伊特》的工作;罗伯特·霍尔为了阅读但丁
原作,虽然已经年过六十,却开始学习意大利语;
词典编纂家诺亚·韦伯斯特五十岁以后还学会了十
七门语言。
西塞罗说得好:做人如同制酒,坏酒禁不住时
间的考验,容易变酸发臭,而好酒却会更显芳香。
————————————————————————————————————
~ 278 ~
[伟大的励志书
]
————————————————————————————————————
一旦拥有了热忱,我们能够在满头银发时依然保持
心灵上的年轻,正如墨西哥湾过来的北大西洋暖流
滋润了北欧的土地一样。
“你的心已经有多老
?它是否还依旧年轻
?如果
不是,你怎么可能做好你的工作
?”
————————————————————————————————————
~ 279 ~
[伟大的励志书
]
————————————————————————————————————
第十章机智与常识
如今,才华的作用已经远不能和机智相媲美,
才华四处碰壁,而机智畅通无阻。在生存竞争中,
具有机智与常识的人才懂得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时代的弄潮儿并不是那些满腹经纶却不通世故的
人,而是那些适应现实的人。
他懂得随机应变,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
或微笑,或倾听,或请教,或指导。
——埃里莎〃库克
一个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人,他不单单能利用
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而且还善于利用自已所不知道
的许多东西。实际上,如果他能够巧妙地掩饰自己
————————————————————————————————————
~ 280 ~
[伟大的励志书
]
————————————————————————————————————
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与那些总是很希望表现自己博
学的书呆子相比,他要更容易赢得人们的信任。
——柯尔顿
恪守中庸之道,这样才容易赢得人们的赞誉;
而且与那种展露锋芒’的风格相比,口碑也要更好。
——罗切福〃科尔德
南北战争时,一个南方邦联的军官被一个北方
黑人士兵俘虏了,他还要保持自己的尊严,说道:
“我不向黑人投降。
”黑人士兵举枪对准了他,说道:
“那我只好说抱歉了。现在我可没工夫去找一个白
人来接受你的投降。”白人军官终于屈服了。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上帝把大脑赐予了人类,
可上帝并没有保证说每个人都能用好它。
”林肯第一
次竞选议员时,他主要的竞选纲领涉及到桑格蒙河
的开发问题,为了争取选票,他来到了一个村庄,
那里有三十个选民正在麦地里拾穗。但这些选民对
他的内陆开发计划丝毫无兴趣,一个问题也没有问,
他们更感兴趣的,也更想看到的,好像是他的肌肉
————————————————————————————————————
~ 281 ~
[伟大的励志书
]
————————————————————————————————————
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可以真正在议会成为他们的代
表。于是,林肯拿起了篮筐,和他们一起劳动起来。
这三十位选民后来都把选票投给了他。
拿破仑用早餐几乎没有规律,有时候在八点,
有时候又一直推迟到十一点。可是,有一件事情让
他非常奇怪,无论他什么时候需要早餐,他爱吃的
烧鸡总是可以随时送上。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喊
住厨子,问他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的。“阁下”,
厨子回答道,
“因为我每隔十五分钟就去抓一支新鲜
的小鸡来放到火上烧烤。这样,无论您什么时候需
要,我随时都可以备好。
”
今天,才华的作用已经远不能和机智相媲美,
才华四处碰壁,而机智畅通无阻。事实上,一个人
如果拥有机智,即使他的才华很有限,他也可以利
用空余的时间,慢慢发展他在某些方面所欠缺的才
华;相反,如果他毫无机智,即使他有十倍的才华,
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俗话说得好:“有才华的人蒙
头大睡,有机智的人起早摸黑。”才华是一种能力,
而机智是一种技巧;才华知道该做什么,而机智知
————————————————————————————————————
~ 282 ~
[伟大的励志书
]
————————————————————————————————————
道怎么去做。
“才华虽然可以冲锋陷阵,但总不及机智能够
统领三军。
”机智虽然不是什么第六感官,却是其他
五种感官的生命所在,使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
嗅觉和触觉都更加敏锐。在机智面前,一切疑团、
一切困难、一切阻碍都会迎刃而解。
这个社会也有许多片面发展的人,他们偏爱理
论,却轻视实践;或者他们把一生的精力都集中用
于发展某一种能力,最终却以牺牲其他能力为代价,
成为了一个畸形的人,而不是一个全面均衡发展的
人。我们经常把他们称作“跛脚的天才”,因为他们
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能力,能完成他人无法做到的
事情,所以,即使他们对于实际生活一窍不通,即
使他们在很多方面行为荒谬可笑,我们也常常会原
谅他们。对一个商人来说,只要他是个生意方面的
奇才,哪怕他在客厅里显得很木讷,我们也不大会
介意的。亚当·斯蜜用他的《国富论》告诉了世人
经济学的奥秘,但他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
家庭的财政。
————————————————————————————————————
~ 283 ~
[伟大的励志书
]
————————————————————————————————————
很多伟大人物甚至对于许多日常细节一窍不通。
伊萨克牛顿能够解读自然的奥秘,可是在生活方面
他却显得很笨拙。一次,由于身体疲劳,他为了不
用起来给一只母猫和一只小猫开门,就索性决定在
门上开洞。考虑到两只猫一大一小,牛顿就在门上
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一时之间,这件事情被传为
笑柄。
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但他有一次买六件衬
衣和一打手帕竟然付了三百弗罗林。每次他请裁缝
做衣服,总是事先把钱全部预付出去,而他自己常
常陷于窘境,只有靠一块面包、一杯水赖以为生。
著名牧师斯威夫特在乡村教区的时候,几乎因
贫穷而饿死,而他的同班同学斯塔福德却是一个务
实的人,不久就成了富翁。
拿破仑手下一个元帅,对军事谋略的精通不下
于拿破仑。但他并不懂得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和
拿破仑相比,他缺乏做人的技巧和处世的经验;拿
破仑也会摔跟头,但即使是摔跟头,他也灵巧得像
猫一样,总是会化险为夷。
————————————————————————————————————
~ 284 ~
[伟大的励志书
]
————————————————————————————————————
美国政治家丹尼尔·韦伯斯特因为在佛罗里达
一案中的辩护,得辩亨誓苄美竞的酬劳。当时他正
坐在自己家里的书房看书,别人把几张崭新的大面
额支票交给他,他随手就收下了。第二天,他想用
这笔钱,可是找来找去,连一张支票也没有找到。
过了很多年,一天他偶然打开一本书,突然发现了
一张银行支票,还是崭新的,一点褶皱都没有。再
翻到第二页,又是一张,最后他把那笔遗忘已久的
钱又都找了出来,原来是他看书时不知不觉就把它
们都夹到书里了。
还有一次,财政部即将发行新的金币,韦伯斯
特知道了这个消息,就派秘书查尔斯·朗曼去要了
几百美元来。过了一两天。他伸手到口袋里,想摸
一个出来,结果发现口袋空空如也。韦伯斯特莫名
其妙,想了很久,他才突然记了起来,原来这两天
他遇到一些称赞这些新币好看的朋友,就随手把它
们都送出去了。
新英格兰一所大学里有一位著名的数学教授,
他是一个有名的书虫。一次,他夫人让他去买些咖
————————————————————————————————————
~ 285 ~
[伟大的励志书
]
————————————————————————————————————
啡回来。他到了店里,“你要买多少
?””
老板问:“哦,
他回答,“我老婆忘了跟我说了,嗯,我看就买一桶
好了。
”
很多伟大人物做生活琐事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
甚至到了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都十分缺乏的地步。
一次,德国剧作家莱辛的仆人听到有人敲门,
他看了看窗外。因为天色很黑,他没有认出敲门人
正是莱辛,就随口答道:“教授不在家。”莱辛当时
也是心不在焉,就应道:那好,”
“哦,我下次再来吧。
世界上受过高等教育、肩负光荣使命的人很多,
可是,很多这样的人因为缺乏机智与常识,竟然连
在社会上立足谋生都很困难。
不久前,在澳大利亚的一个牧场中,人们看到
有三个大学生在那里打工。这三个人中,一个来自
剑桥,一个来自牛津,还有一个是德国某名牌大学
的毕业生。人们都非常惊异:居然让大学生来看管
家畜;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要做领导众人的领
袖,而现在却在这里“领导”羊群。牧场主人没有
知识,没有文化,是个大老粗,对什么书本、理论
————————————————————————————————————
~ 286 ~
[伟大的励志书
]
————————————————————————————————————
一窍不通,却知道怎么饲养牛羊。他雇佣的这些学
生,虽然满腹经纶,能说好几门外语,可以讨论深
奥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理论,可是,要说挣钱却不
能和一个老大粗相比。他整天谈论的只是他的牛羊、
他的牧场,眼界十分狭隘,但他却能够赚大钱,而
那些大学生却连谋生都很困难。尽管大学的名字很
好听,其实什么实用的东西也学不到。这是一场“有
文化和没文化、大学和牧场的较量,而后者总是能
够占上风”。
我们对书本不应该寄予太高的期望。培根曾经
说:“读书的目的不在它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
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够获得的处世智慧。
”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就是这个道理。曾经有一
个法国大学者,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他被自己的才
华淹没了”。接受的教育太多,对实践经验一无所知,
实际是降低了一个人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让他变
得弱不禁风。书本教育往往使一个人发展出过分的
批判能力和自我意识,甚至使他变得过于谨慎和缺
乏自信,而这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种种艰苦劳作来说,
————————————————————————————————————
~ 287 ~
[伟大的励志书
]
————————————————————————————————————
就显得态度太文雅、外表太奢华、教育太精致了,
不能用在日常的生活方面。
书本和大学里的文化教育确实可以使人提高,
但这种文化常常是伦理意义上的文化,它的获得常
常是以牺牲人的活力和个人意志为代价的。仅仅有
书本的教育,会使人实际的技能得不到发展,最终
这方面的潜能会被扼杀。所谓的书呆子,都是些没
有个性的人,他们的脑袋里充斥着的是各种各样的
理论,浸透了别人的思想。一个人在刚刚离开农场
时,他的心灵可能还充满了活力;然而一进大学,
这种活力就无影无踪了。等到他再离开大学,进入
社会时,他会突然发现,他已经完全无法理解周围
的人和事了,他好像不具备理解的能力了。
与一个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却在残酷的生存竞
争中熟知人情世故的文盲相比,那样的学生显然要
打败仗。一个大学毕业生常常会不知道自己的真实
分量,他往往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王国里,而这个王
国实际是没有那些人情世故的位置的。但我们所生
活的这个真实世界,往往并不在意他拥有多少高深
————————————————————————————————————
~ 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