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 这还会使你很难或无法接受低沉周期 (low cycle), 并
允许它们存在。这样一来, 有机体的智慧可能就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而
创造出疾病, 好强迫你停下来, 以便展开必要的重建。
只要你的心智判断某种状况是 “好的” ——无论是人际关系、 财产、
社会角色、地点或你的身体, 心智就会执著于它、认同于它。同时, 这
个状况会让你快乐, 让你自我感觉良好, 还会成为你身份认同的一部
分, 或是你认为的一部分。
但在这个万物必然衰败的向度中, 没有事物可以长存。它不是会
终结, 就是会改变, 或者从一个极端摆荡到另—个极端: 一个昨天或
去年还是 “好的” 状况, 可能突然或逐渐变成 “不好的”; 原来让你快
乐的, 现在可能让你不快乐了; 今日的繁荣兴旺, 转眼成了明日空泛
的消费至上主义; 而快乐的婚礼和蜜月, 转眼成了不快乐的离婚或勉
为其难的共存。
又或者是一个状况烟消云散, 而少了它让你不快乐。当心智执著
和认同的一个状况或情境改变或消失的时候, 心智无法接受。它会紧
紧抓住这个消逝中的情境不放, 而抗拒它的改变, 感觉就像你肢体的
一部分被活生生地扯下来一样。
你的快乐和不幸实际上是一体的, 只因时间的幻相将它们分开,
你才会感觉两者不同。
对生命不加抗拒, 就是活在一个恩典、自在和轻盈的状态中。因
此, 这个状态不再需要依赖事物以特定方式存在——无论是好是坏,
都无关紧要了。
这看起来似乎很矛盾, 但是当你内在对外在形相的依赖消失以后,
你生活中的一般状况, 也就是外在形相的层面, 会有大幅度的改善。 你
以前认为能够带给你幸福的人、事或情境, 现在都毫不费力地手到擒
来。而当它们还存在时, 你也可以尽情地享受和欣赏它们。
当然, 这些事物终究还是会消失, 周期会来来去去, 但是当依赖
消失时, 你就没有失去的恐惧。生命因而随顺自在。 第八章 接纳当下
55
从外在世界这个 “二手” 源头所衍生出来的幸福快乐, 从来无法
深入人心, 那只是本体喜悦的微弱反映。本体的喜悦是你进入不抗拒
的状态时, 在你内在找到的充满生命力的平安。本体会带你超越心智
的两极化, 让你从对外相的依赖当中解脱。即使周遭所有事物都崩裂
坍塌了, 你还是可以深深地感觉到内在核心的平安。你也许不会快乐,
但是你会在平安之中。
使用和放下负面性
所有的内在抗柜都会以不同.的负面形式被经历到, 所有的负面性
都是抗拒。这样说来, 负面性和抗拒几乎是同义词。
负面性的范围很广, 从烦恼、不耐到暴怒, 从沮丧的心情、沉郁的
憎恨到自杀的绝望。有时这种抗拒会触动情绪的痛苦之身, 一旦如此,
一个小小的事件可能都会激发很大的负面情绪, 例如愤怒、抑郁或深
沉的悲伤。
小我相信它可以透过负面性来操控真相, 因而得偿所愿。它相信
藉由负面性可以招来愉悦的情境, 或是瓦解一个令人不悦的状况。
如果 “你” ——你的心智——不认为不快乐是有用的, 那为什么
还要创造不快乐呢? 事实上, 负面性当然没有帮助, 它不但不会招来
愉悦的情境, 反而会阻挡它, 不让它出现; 它不但不会瓦解令人不悦
的状况, 反而会让这个状况挥之不去。 负面性唯一的 “用处” 就是强化
了小我, 这也是为什么小我那么爱它。
一旦你认同某种形式的负面性, 你就不想放手, 而且在深层的无
意识里, 你不想要正面的改变, 因为正面的改变会威胁到那个沮丧、 愤
怒或受到苛刻待遇的你。因此, 你会忽视、否认或破坏你生命中的正
向事物。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也很疯狂。
注意观察任何植物或动物, 让它教导你如何接纳事物的本然, 臣
服于当下。
让它教导你什么是本体。
让它教导你什么是完整性——就是如何成为一体、如何做自己、
如何真实不虚。 第八章 接纳当下
56
让它教导你如何生、如何死、如何不让生死变成问题。
重复出现的负面情绪有时的确包含了某种讯息, 就像疾病一样,
迫使你去检视自己的生命情境, 并作一些改变。但是你在工作、人际
关系或环境上所作的改变, 如果不是来自你意识层次的改变, 终究只
是表面的。所谓意识层次的改变只意味着一件事: 更加地临在。当到
达某种程度的临在时, 你就不需要负面性来告诉你生命情境中需要什
么了。
但只要负面性还是存在, 就利用它吧, 把它当成一种警讯, 提醒
自己必须更加临在。
当你感觉内在出现了负面性, 无论那是由于外在因素、某个念头,
甚或是你不知道是什么的原因而引起的, 把它视为一个提醒自己的声
音: “注意! 要专注在此时此地。醒过来! 跳脱心智, 保持临在。”
即使最轻微的烦躁都很重要, 你需要去觉察并观察, 否则一些未
受观测的反应就会累积下来。
而一旦了解你的内在不需要这个毫无价值的负面能量场, 你也许
可以就此放下它, 但要确定你是完全放下了。 如果无法放下, 就接纳它
的存在, 并把你的注意力带到它所引发的感受上。
除了选择放下负面反应, 你也可以藉由想象自己是透明的, 让造
成这个反应的外在因素穿透你, 而让这个负面反应消失。
我建议你先从小事, 甚至微不足道的事开始做练习。 比方说, 此刻
你安静地坐在家中, 突然间, 对街传来刺耳的汽车警报声, 烦躁立刻
升起。这个烦躁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什么也没有。那你为什么创造它?
你没有, 是心智创造的。这是完全自动化、完全无意识的反应。
为什么心智要创造烦躁呢? 因为心智无意识地认为它对这个噪音
的抗拒 (就是你经历到的负面性或某种形式的不快乐), 好像可以瓦解
这个令人不快的状况。这当然是一种错觉, 因为心智所创造的抗拒
(在这个例子中就是烦躁或愤怒), 比它试图瓦解的那个最初的肇因要
烦人得多。
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灵性修持的机会。
在刚刚提到的那个汽车警报声的例子中, 你可以感受自己变成透第八章 接纳当下
57
明的, 没有一个固体的肉身。然后你就允许那个噪音或任何引起你负
面反应的因素穿透过你, 这样它就不会在你的内在冲撞到那面坚硬的
墙了。
如同我说的, 你可以先从小事开始练习, 例如汽车警报声、 狗叫声、
小孩哭闹、交通堵塞等。与其在内在树立一面坚实的抗拒之墙, 让它
总是痛苦地被一些 “不应该发生的” 事情冲撞、 打击, 不如让所有事物
穿透你。
如果有人对你说了一些很没礼貌或刻意要伤害你的话, 与其进入
无意识的反应和负面性, 如攻击、 防卫或退缩, 倒不如让它正中目标地
穿透你, 不做任何抗拒, 就好像此地无人可被伤害一样。这就是宽恕。
如此一来, 你就百害不侵了。
你当然还是可以选择这么做: 告诉那个人, 他的行为是不被接受
的。 但是那个人不再有控制你内在状态的力量, 于是你有了自主权, 而
不再受制于人, 也不会被你的心智掌控。无论是汽车警报声、粗鲁的
人、 洪水、 地震或失去你所有的财产, 所面临的抗拒机制都是一样的。
如果你还在外面寻寻觅觅, 无法跳脱这个寻找的模式, 并且认为
也许下一个灵修工作坊可以找到解答, 也许某个新的法门可以帮你解
脱, 那么我要对你说:
不要寻找平安, 不要寻找你此刻状态之外的其他任何状态, 否则
你会造成内在的冲突及无意识的抗拒。
原谅自己不能处在平安之中。当你完全接受自己无法平安的这个
事实, 你的不平安就会在那一刻转化为平安。任何你全然接纳的事物
都会这样——带你进入平安。这就是臣服的奇迹。
当你接纳事物的本然时, 每一刻都是最好的一刻。这就是所谓的
开悟。
慈悲的本质
超越了心智创造的对立面之后, 你就会成为一座深不可测的湖。
你生命的外在情境 (生命中发生的事), 就是湖水的表面, 随着周期和
季节不同, 有时风平浪静, 有时波涛汹涌。然而在湖的最深处, 永远平第八章 接纳当下
58
静无波。 你就是这整座湖, 而不只是湖面, 你与自己内在的最深处相连,
那儿永远是绝对的宁静。
你不会在心理上执著某种特定情境而抗拒改变, 你内在的平安不
依附外在状况。你安住在不变的、永恒的、永生的本体中, 不再依赖
诡谲多变的外在形相世界提供你圆满或快乐。你还是可以享受形相的
世界, 在其中嬉戏游玩, 创造新的形相, 欣赏所有形相之美, 但你不需
对任何事物产生执著。
如果你没有觉知到本体, 就无法察觉别人的实相, 因为你还未找
到自己的实相。你的心智会对其他人的形相有好恶之别, 不仅是他们
的身体, 也包括他们的心智。 但只有在觉知到本体的情况下, 人与人之
间才可能有真挚的关系。
如果从本体出发, 你会把他人的身体与心智仅仅当做一个屏幕
(它本来就是), 在这屏幕之后, 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真正的实相, 就像你
能感受到自己的一样。 因此, 面对其他人的痛苦或无意识的行为时, 你
可以保持临在, 并与本体连结, 因而能看穿他们的形相, 并透过自己
的本体, 感受到他人光亮和纯净的本体。
在本体的层次, 所有受苦都被视为幻相。受苦是因为认同形相而
起。疗愈的奇迹有时会经由这样的领悟发生——经由唤醒他人内在的
本体意识——如果他们准备好的话。
慈悲就是觉知到你与众生之间那份深深的连结。下一次你再说
“我跟这人没有一点共通之处” 时, 要记得你们其实有很多共同点: 几
年之后——也许是两年, 也许是七十年, 没什么差别——你们俩都会
化为枯骨, 然后是一杯黄土, 最后灰飞烟灭。 这是一份清醒且谦卑的领
悟, 没有丝毫可骄傲之处。
这是一个负面思想吗? 不, 这是一个事实。为何你对它视而不见?
在这个意义上, 你和众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
最有力量的一个灵性修持, 就是深沉地冥想所有物质形相 (包括
你自己) 最终都将面临的毁灭。这就是所谓的 “在死亡之前就先死了”。
深深地进入这样的冥想中: 你的肉体形相正在瓦解, 它不在了。 然
后下一刻就是所有心智形相或思想的终结。然而你还会在那里——作第八章 接纳当下
59
为一个神圣的临在, 光芒四射, 全然地觉醒。
凡真实的必不灭亡, 会消失的是有名、有形的幻相。
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 慈悲变成了最广义的疗愈。在这种状态中,
你的疗愈能力主要不是来自你做了什么, 而是来自你的存在。凡是与
你接触的人都会被你的临在触动, 也会被你散发出来的平安感动, 无
论他们有没有意识到。
当你全然临在, 而你周围的人却表现出无意识的行为时, 你不会
有反应的冲动, 所以你也不会赋予他们行为任何的真实性。你的平安
是如此广大深远, 任何不平安的事物都会消融在其中, 好像从未存在
过一样。这就打破了行动和反应之间的业力循环。
动物、树木、花朵都会感受到你的平安而有所回应。你透过你的
存在、透过展现神的平安, 而教化万物。
你成为 “世界的光”, 散发纯粹的意识, 进而在 “因” 的层面消除
了苦难的源头。你歼灭了这个世界的无意识。
臣服的智慧
你会经历到什么样的未来, 主要取决于当下这一刻的意识质量,
所以, 臣服是引发正面改变最重要的一件事。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
是次要的, 真正的正面行动是不会在不臣服的意识状态中升起的。
对某些人来说, 臣服可能有些负面意义, 暗示着挫败、放弃、无法
承受生活中的挑战、变得被动迟缓等等。然而, 真正的臣服与上述状
况截然不同。它并不是指要被动地忍受你所在的每个情境, 什么都不
做, 也不意味着要停止计划, 或是不采取正面行动。
臣服是简单却影响深远的智慧——顺随生命之流, 而不是逆流而
上。你唯一可以体验生命之流的时刻就在当下, 所以臣服就是无条件
地、毫无保留地接纳当下时刻。
它是放下对事物本然的内在抗拒。
内在抗拒就是透过心理批判和负面情绪, 对事物本然说 “不”
——当事情出差错时, 这种情形尤其明显。所谓 “出差错”, 就是你心
智的要求或严苛的期望, 与本然之间有了差距。这就是令人痛苦的差
距。 第八章 接纳当下
60
如果你活得够久, 就知道事情总是一天到晚会出差错。如果你想
要把痛苦和悲伤从生活中排除的话, 在事情出差错的时候更是需要练
习臣服。接纳本然会立刻把你从心智认同中释放出来, 因而让你重新
与本体连结。抗拒就是心智。
臣服是一个纯粹的内在现象, 它并不表示你不能在外在层面采取
行动, 并改变现况。
事实上, 当你臣服时, 你需要接纳的并不是那个整体情境, 而是
那个叫 “当下” 的微小片段。比方说, 如果你深陷泥沼之中, 你不会
说: “好吧, 我认命, 就这样困在泥巴中吧。” 放弃不是臣服。
你不需接纳一个令人不快的生命情境, 也不需欺骗自己说这样没
什么不好。你可以全心全意地承认你想离开这个情境, 然后就把注意
力集中在当下时刻, 而不要以任何方式为它贴上心理标签。
这意味着对当下没有任何批判, 因而没有抗拒、没有负面情绪。
你接受了当下这一刻的 “如是”。
然后你就可以采取行动, 尽你所能让自己离开那个情境。我称这
样的行动是正向行为, 它比来自愤怒、绝望或挫败的负向行为有效得
多。 在你达到自己想要的成果之前, 要持续地透过不为当下贴标签, 来
练习臣服。
我用一个视觉化的比喻来说明我的观点。
深夜里, 你走在一条小径上, 被浓雾所围绕。 但是你有一个强力手
电筒, 它的光穿透浓雾, 在你前方创造了一个窄小而明亮的空间。 这里
的浓雾就是你的生命情境, 包含了过去和未来;手电筒则是你有意识的
临在; 而明亮的空间就是当下。
不臣服会让你的心理形相 (也就是你小我的外壳) 更加顽强, 因
而创造了强烈的分离感。 你周围的世界, 尤其是周围的人, 就会被视为
威胁, 然后无意识地想要藉由批判而毁灭他人的冲动就会升起, 竞争
和操控的需求也出现了。甚至大自然都会变成你的敌人, 而你阐释和
理解事物的观点也会被恐惧所主宰。我们称为妄想症的心理疾病, 只
是这种常见却功能失调的意识状态稍微严重一点的形式而已。
在抗拒的情况下, 不仅你的心理形相, 就连你的物质形相——身第八章 接纳当下
61
体——都变得僵硬。
身体的不同部位会出现紧张的情形, 整个身体也会收缩, 而对身
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的生命能量之流也会大受限制, 而无法在身体
里自由流动。
身体工作 (bodywork) 和某些形式的物理治疗对恢复这个生命
之流会有帮助, 但是除非你在每日生活之中练习臣服, 否则这些方法
只能短暂地舒缓一些症状, 因为病因——抗拒的模式——还没有拔除。
你的生命情境是由那些稍纵即逝的状况组成的, 而你内在有个部
分却不受这些影响。只有透过臣服, 你才能触及这个部分。那就是你
的生命、你的核心本体, 它永恒地存在当下的无时间领域中。
如果你觉得你的生命情境令人不悦, 甚至难以忍受, 只有先经由
臣服, 你才可能打破让这个情境持续存在的无意识抗拒模式。
臣服与采取行动、进行改变或达成目标, 是完全并行不悖的。但
在臣服的状态, 会有一份完全不同质量的能量流入你的作为里。臣服
将你与本体的能量源头重新连结, 而如果你的作为中注入了本体, 它
就会成为一个生命能量的欢庆, 带着你更深入当下。
经由不抗拒, 你意识的质量会大幅度提升, 你所作所为的质量连
带地也会有所改变。然后, 好的结果自然会呈现, 并反映出那份质量。
我们可以称之为 “臣服中的行动”。
在臣服的状态下, 你可以清楚地看见需要做什么, 然后釆取行动,
一次只做一件事, 而且一次只专注一件事。
向大自然学习, 看万物如何自然地完成运作, 而生命又是如何在
毫无不满或不悦的情况下展现奇迹。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说: “看看野地里的百合花是如何生长的; 它们
既不劳苦, 也不纺纱。”
如果你的整体情境令人不满或不悦, 把眼前这一刻从那些情境中
分离出来, 然后向当下本然臣服。这就是穿透浓雾的手电筒。这样你
的意识状态就不会被外在环境控制, 你也不再基于反应和抗拒行事。
接下来, 好好审视这个情境的细节, 问自己: “我可以做些什么, 来
改变、改善这个情境, 或是让自己从中脱离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就采取适当的行动。 第八章 接纳当下
62
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一百件你未来要做, 或可能要做的事情上, 而
是要专注在一件你此刻可以做的事情。这并不是说你不应该作任何计
划——计划很可能就是你此刻可以做的那一件事——但要确定你不会
一直在脑海中播放电影, 也就是不断把自己投射到未来, 因而失去当
下。 你采取的任何行动也许都不会立刻有结果, 但在结果出现前, 不要
抗拒本然。
如果此刻你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也无法从这个情境中抽身而出,
那就利用这个情境, 让你更深入臣服的状态, 更深入当下, 更深入本
体。
当你进入了临在的永恒向度, 改变可能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而不需要你花费很多力气。生命会提供援助, 而且非常配合。而如果
恐惧、内疚或懒惰之类的内在因素阻止你采取行动, 它们也会在你意
识临在的光芒中消融无踪。
不要把臣服跟 “管他的” 或 “我一点也不在意” 这两种态度混淆
在一起。 如果你仔细查看, 会发现这两种态度被 “隐藏的怨恨” 这种形
式的负面性污染了, 所以它们根本不是臣服, 而是伪装的抗拒。
当你臣服时, 把你的注意力导向内在, 去检查是否有任何抗拒的
痕迹遗留在内。 当你这么做的时候, 要保持高度警觉, 否则一小撮的抗
拒可能会化身为思想或未被承认的情绪, 持续地藏匿在某个阴暗的角
落。
从心智能量到灵性能量
先从承认自己内在有抗拒开始。 当抗拒升起时, 与它同在, 去观察
你的心智如何创造它, 又如何为各种情境、你自己或其他人贴上标签。
察看这其中的思考过程, 感受情绪的能量。
藉由目睹抗拒, 你会发现它毫无用处; 藉由全神贯注在当下, 无
意识的抗拒就被意识到了, 而这就是它的末日。
你无法既有意识又不快乐、 既有意识又处于负面情绪中。 负面性、
不快乐或痛苦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 都意味着有抗拒存在, 而抗拒总第八章 接纳当下
63
是无意识的。
你会选择不快乐吗? 如果你没有选择不快乐, 那它是如何发生的?
它的目的是什么? 是谁让它持续下去的?
即使你意识到自己不快乐的感受, 但事实是你与这些感受认同了,
并经由强迫性思考让这个过程持续下去。这一切都在无意识中进行。
如果你有意识, 也就是说, 如果你在当下完全地临在, 那么所有的负
面性几乎立刻会消失。它无法在你的临在中生存, 只能在你缺席的时
候存活。
即使是痛苦之身, 也无法在你的临在中存活太久。赋予不快乐时
间, 就会让它持续下去, 因为时间是不快乐赖以为生的要素。 而透过对
当下这一刻的强烈觉知, 你可以移除时间, 不快乐会就此终结。但是,
你要它消失吗? 你真的受够了吗? 如果没有这个不快乐, 你会是谁?
除非你好好修炼臣服, 否则这个灵性的向度只会是你阅读、谈论、
为之兴奋、著书论述、思考、相信或不相信的事物罢了。它不会造成
任何改变。
直到你能够真正地臣服, 这个灵性向度才会成为你生活中一个活
生生的实相。
当你这么做的时候, 你散发出来的能量会主导你的生活, 而这个
能量的振动频率会比还在操控我们世界的心智能量高得多。
经由臣服, 灵性能量来到了这个世界。它不会为你自己、为其他
人类, 或是为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形式, 创造任何痛苦。
在人际关系中臣服
只有当一个人无意识的时候, 才会试图去利用或操控别人, 这是
真的。但同样地, 真的也只有无意识的人才会被别人利用和操控。如
果你抗拒或反击他人的无意识行为, 自己也会变得无意识。
但是臣服并不意味着你允许自己被无意识的人利用, 完全不是。
你绝对有可能在内在完全臣服的状况下, 同时又坚定而清楚地对一个
人说 “不”, 或是从一个情境中撤离。
当你对一个人或一个情境说 “不” 的时候, 别让这个 “不” 来自第八章 接纳当下
64
你的反应, 而是来自深刻的理解, 也就是说, 在当下那一刻你清楚地
知道, 对你而言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的。
让这个 “不” 成为一个非惯性反应的 “不”、一个高质量的 “不”、
一个不带任何负面性, 因而不会创造更多痛苦的 “不”。
如果你无法臣服, 那就立刻采取行动: 直言不讳, 或是做些事情
让你不喜欢的情境有所改变——或从情境中抽身而出, 为自己的生命
负责。
别让负面性污染你美丽、明亮的内在本体, 也别让它污染地球。
别让不快乐在你的内在有任何形式的落脚处。
如果你无法采取行动——例如你是蹲在监牢里——那你就只剩两
个选择了: 抗拒或臣服, 束缚或不依附外在的内在自由, 受苦或内在
平安。
经由臣服, 你的人际关系也会有深远的改变。如果你始终无法接
纳本然, 那就意味着你无法接受任何人的本来面貌。 你会批判、 论断、
贴标签、拒绝, 或者试图改变他们。
此外, 如果你一直把当下作为达到未来目标的手段, 你也会如此
看待所有与你来往互动的人。 那么, 关系——人类——对你来说, 只是
次要的, 或者根本不重要, 你能从这段关系中攫取到的什么才是重点
——无论是物质报酬、权力感、肉体的欢愉或其他形式的小我满足。
让我说明一下臣服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发挥作用。
当你与伴侣或亲近的人陷入争执, 或是某种冲突情境之中, 先观
察当自己的立场被攻击时, 你如何展开防卫, 或者在你攻讦对方的立
场时, 感受一下自己攻击的力道。
观察你对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执著, 感受在 “要让自己是对的, 而
对方是错的” 那个需求背后的心理一情绪能量, 那就是小我心智的能
量。 经由认出小我心智, 并且尽可能全然地感受它, 你便将意识带入其
中。
然后有一天, 在争执当中, 你会突然领悟到你是有选择的, 而你
也许决定放下自己的反应——只为了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你臣
服了。 第八章 接纳当下
65
我所谓的 “放下反应”, 指的不是在嘴上说说: “好吧, 你是对的。”
但脸上的表情却在说: “我才不屑这些幼稚的无意识行为。” 这只是把
抗拒转换到另一个层次, 但小我心智还是在当家做主、耀武扬威。我
说的是完全放下你内在争权夺利的那个心理一情绪能量场。
小我是很狡猾的, 所以你必须提高警觉, 保持高度临在, 然后完
全诚实地面对自己, 看看你是否真的放下了对某个心理立场的认同,
因而让自己从心智当中解脱。
如果你突然感受到光亮、清明及深刻的平安, 这就是一个明显的
迹象, 说明你真的臣服了。 然后你可以观察一下: 当你不再透过抗拒对
方的心理立场而赋予它能量之后, 对方的心理立场会发生什么变化。
当与心理立场的认同被排除以后, 真正的沟通就展开了。
不抗拒并不一定指什么都不做, 它指的是任何作为都不是从反应
中产生的。 切记东方武术中蕴含的深度智慧: 无须抵抗对手的力道, 让
而后胜。
之前说过, 当你在一个强烈临在的状态下而 “无为” 时, 对情境
和人们来说, 就是一个强而有力的转化和疗愈力量。
“无为” 与一般意识状态, 甚至是无意识状态下的 “不动” 截然不
同, 后者源于恐惧、惰性或犹豫不决。真正的 “无为” 意指内在的不抗
拒和高度警觉。
另一方面, 如果需要釆取行动, 你不会再从被制约的心智当中作
出反应, 而是会从有意识的临在中对当时的状况作出回应。在那个状
态下, 你的心智中没有任何概念, 包括 “非暴力” 的概念。这样一来,
谁能预测你的下一步是什么?
小我相信你的抗拒会带来力量, 然而真相是, 抗拒切断了你与本
体的连结, 而本体才是真正力量的唯一源头。抗拒其实是伪装成坚强
的软弱和恐惧, 而处于纯净、 无邪和力量中的本体, 却被小我视为软弱。
也就是说, 小我认为刚强的, 其实很软弱, 所以小我会存在于持续的
抗拒模式中, 并且假扮不同的角色来遮盖你的 “软弱”, 其实它眼中的
软弱才是你的力量。
无意识的角色扮演在人类的互动中占了绝大部分, 直到臣服出现。
在臣服之中, 你不再需要小我的防卫和假面具, 你变得非常简单而真第八章 接纳当下
66
实。“这太危险了!” 小我会说, “你会受到伤害, 你会变得脆弱。”
当然, 小我不知道的是: 只有透过放下抗拒、变得脆弱, 你才能发
现自己真正百害不侵的本质。
67
第九章 转化疾病和痛苦
Chapter Nine
Transforming Illness and Suffering
将疾病转化为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