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戏码的冲动等等。在痛苦之身正要从静止期苏醒的那一刻, 就要马
上逮住它。
就像每个存在的实体一样, 痛苦之身也想继续生存, 然而它只能
藉由你无意识地认同它才能存活。当你这么做的时候, 痛苦之身就扬
升了, 掌控你, 成为你, 然后经由你而存活。
痛苦之身需要透过你获取 “食物”。它以任何与它特定频率共振的
经验、任何可以进一步制造痛苦的事物为食, 无论是何种形式: 愤怒、
破坏、仇恨、悲伤、情绪戏码、暴力, 甚至疾病。当痛苦之身掌控你
之后, 就会在你的生活中制造一个情境, 反映出它的能量频率, 好喂
养它自己。 痛苦只能以痛苦为食, 它无法享用喜悦, 喜悦对它来说难以
消化。
一旦痛苦之身掌控了你, 你就想要更多痛苦。你会成为受害者或
迫害者。 你不是想要加诸痛苦在他人身上, 就是想要受苦, 或两者皆是
——这两者其实没有太大差别。 当然, 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而且
会极力声称自己并不想要痛苦。但如果仔细观察, 你会发现你的思考第六章 瓦解痛苦之身
40
和行为都是在让自己和他人持续受苦。如果你真的意识到这一点, 这
个模式就会瓦解, 因为想要更多痛苦的行为是疯狂的, 而没有人会有
意识地做出疯狂的行为。
痛苦之身是小我投射的黑色阴影, 它其实很害怕你的意识之光,
很害怕被逮到。痛苦之身的存活取决于你无意识地与它认同, 还有你
无意识地害怕去面对在自己之内存活的痛苦。但如果你不面对痛苦、
不把意识之光带入痛苦中, 你就会被迫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历痛苦。
痛苦之身对你来说也许像个危险的怪物, 你甚至不敢正视它, 但
我可以保证, 它只是一个脆弱的幻影, 无法对抗你临在的力量。
当你成为观察者并开始解除认同时, 痛苦之身还是会运作一段时
间, 而且会试着拐骗你再度与它认同。虽然你不再经由认同而赋予它
能量了, 痛苦之身还是有一定的动能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运作, 就像
一个旋转的车轮, 就算失去动力, 还会持续转一阵子才会停下来。 在这
个阶段, 它也许还会造成一些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和不适, 但是不会
持续太久。
保持临在, 保持有意识, 时时警觉地守护自己的内在空间。 你必须
有足够的临在才能直接观察到痛苦之身, 并感受它的能量, 这样它就
无法控制你的思想了。
一旦你的思维方式和痛苦之身的能量场一致, 你就会与它认同,
并且再度用你的思想来喂养它。比方说, 如果愤怒是你痛苦之身主要
的能量振动频率, 而你有一些愤怒的念头, 老是想着别人对你做了什
么或你将对他做些什么, 那么你已经进入无意识状态, 痛苦之身已经
变成 “你” 了。所以每当愤怒产生, 底下都埋藏了痛苦。
或者当一个抑郁的情绪来临时, 你开始进入负面的思维模式, 觉
得你的生活糟透了, 这时你的思考已经与痛苦之身一致, 对痛苦之身
的攻击就会变得浑然不觉且脆弱不堪。
我在这里所说的 “无意识”, 指的是认同于某种心理或情绪上的模
式。它意味着观察者完全缺席。 第六章 瓦解痛苦之身
41
将受苦转化为意识
持续且有意识的关注, 可以切断痛苦之身和你思考过程的连结,
进而促成转化。这就好像痛苦成了你意识火焰的燃料, 因此让意识之
火燃烧得更加旺盛。
这是古代炼金术的奥秘: 贱金属转化成黄金, 受苦转化为意识。 内
在的分裂被疗愈, 你再度变得完整。 在此之后, 你的责任就是不再制造
更多痛苦。
将注意力聚集在你内在的感受上, 认出那就是痛苦之身, 并接受
它存在的事实。不要思考它——别让感受变成思考, 不要批判或分析,
不要从痛苦之身寻找你的身份认同 (自我感)。保持临在, 持续地观察
在你之内发生的事。
你不但要觉察情绪的痛苦, 也要觉知到那个观察者——静默的旁
观者。这就是当下的力量, 你自身意识临在的力量。接下来就静观其
变了。
小我对痛苦之身的认同
我刚才描述的过程可以说是强而有力且影响深远, 但却非常简单,
连孩子都可以学, 希望有一天这会成为孩子在学校里学到的前几件事
之一。一旦你透过自身经验了解到保持临在的基本原理 (临在就是去
观察内在发生的事), 你就拥有最强大的转化工具, 可以运用自如了。
这并不是要否认你可能遭遇到强烈的内在抗拒——抗拒从你的痛
苦中撤离。特别是如果你大半生都密切认同你情绪的痛苦之身, 而且
投注了全部或大部分的自我感在其中的话, 这种抗拒就会发生。这意
味着你从痛苦之身制造了一个不快乐的自己, 并且相信这个心智建构
出来的幻相就是真正的你 (who you are)。在这种情况下, 无意识地害
怕失去自己的身份认同会创造出强烈的抗拒, 抗拒撤离这份认同。换
句话说, 你宁可停留在痛苦中——成为痛苦之身——也不愿冒着失去
熟悉的、不快乐的自己的风险, 纵身投入未知。
观察你内在的抗拒, 观察自己对痛苦的执著, 保持高度警觉。 观察
你从不快乐当中衍生出来的奇特乐趣, 观察你想要谈论或思考它的强第六章 瓦解痛苦之身
42
迫性冲动。如果你意识到它, 这份抗拒就会消失。
接下来, 你才能把注意力带入痛苦之身, 在那儿以观察者的身份
临在, 因而启动了痛苦之身的转化过程。
能这么做的只有你自己, 没有其他人可以代劳。但如果你够幸运,
找到高度有意识的人, 而且跟他们在一起, 加入他们的临在状态, 会
非常有帮助, 而且会加速转化的过程。 这样一来, 你的意识之光就会快
速增长茁壮。
当一块刚要开始燃烧的木柴与正在炽热燃烧的木柴放在一起, 过
一会儿即使它们再度分开, 第一块木柴会烧得比之前更厉害, 毕竟火
是一样的。灵性老师的功用之一就是做这块炽热燃烧的木柴。有些心
理治疗师也可以尽到同样功能, 只要他们在治疗的时候, 能够超越心
智层次, 并创造、维持高度的意识临在状态。
首先要记住的是: 只要你从痛苦之中制造自己的身份认同, 就无
法从痛苦中解脱; 只要你把部分的自我感投注到情绪的痛苦之中, 就
会无意识地抗拒或破坏任何治愈那个伤痛的企图。
为什么呢? 很简单, 因为痛苦已经成为你的主要部分了, 而你想
要让自己保持完整。这是个无意识的过程, 唯一可以克服的方法就是
意识到这个过程。
你临在的力量
突然间发现自己一直执著于自己的痛苦, 这份了悟可能相当令人
惊讶。但在你了悟的那一刻, 就已经打破那份执著了。
痛苦之身是一个能量场, 几乎像个实体, 暂时居住在你的内在空
间中。它是被困住的生命能量, 已经停止流动了。
当然, 痛苦之身是因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存在, 它是存活在你
之内的过去, 而如果你认同它, 就是认同过去。 一个受害者的身份认同
就是相信过去比当下更有力, 但这与事实相反。你相信其他人以及他
们对你所做的事, 应该为你现在的样貌负责, 也该为你的情绪痛苦或
你无法成为真正的自己负责。
事实上, 唯一存在的力量, 是隐含在当下这一刻的——就是你临
在的力量。一旦了解这点, 你也会了解到你要为此刻的内在空间负责第六章 瓦解痛苦之身
43
——这不是其他人的责任——而过去永远无法战胜当下的力量。
无意识创造了痛苦之身, 而意识将它转化成意识本身。圣保罗曾
优美地表达了这个宇宙真理: “在光芒照耀下, 万物无所遁形; 而在光
中显现出来的, 都将成为光。”
正如同你无法与黑暗抗争, 你也无法与痛苦之身战斗, 试图这么
做只会创造内在冲突, 也会带来更多痛苦。只要观察它就够了, “观察”
意味着在当下那一刻, 视痛苦之身为当下本然的一部分, 并接纳它。
44
第七章 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
Chapter Seven
From Addictive to Enlightened Relationships
爱恨交织的亲密关系
除非你能够接触到临在的意识频率, 否则所有的关系, 尤其是亲
密关系, 都是有瑕疵且最终会功能失调的。也许有段时间看起来很圆
满 (当你沐浴在爱河时), 但是当争执、冲突、不满, 以及情绪甚至肢
体上的暴力冲突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 看起来很完美的关系最终一定
会遭到破坏。
大多数 “爱的关系”, 不久之后似乎都会变成爱恨交织。爱可能在
转瞬间变成粗鲁的攻击, 彼此充满敌意, 或是冷漠以对。 这种现象很常
见。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同时经历到爱, 以及爱的对立面——攻击、
情绪暴力等等——那么你很可能就是把爱跟小我的执著及瘾头混为一
谈了。 你不可能这一刻还深爱着你的伴侣, 下一刻马上对他 (或她) 展
开攻击。 真正的爱没有对立面, 如果你的 “爱” 有对立面, 那就不是爱,
而是小我对更完整、更深层的自我感的强烈需求, 而你的伴侣可能暂
时可以满足这份需求。你的爱是小我用来代替救赎的一种手段, 而在
短时间内, 它的确看起来像救赎。
但是有一天, 你伴侣的某些行为会无法满足你的需求——也就是
你小我的需求, 而小我意识中固有的一些感受, 如恐惧、痛苦及匮乏,
原本暂时被 “爱的关系” 遮盖住, 此刻会全部浮现。
就像所有上瘾症一样, 用药时你会有快感, 但终究有一天, 连药第七章 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
45
物也不管用了。
当那些被暂时遮盖住的痛苦感觉再度浮现, 你的感受会比以前更
强烈; 不但如此, 你还会把你的伴侣当做造成你这些感觉的罪魁祸首,
也就是说你会把这些感觉向外投射, 并且用野蛮的暴力攻击对方, 而
这种野蛮的暴力原本就是你痛苦的一部分。
这种攻击可能会触动你伴侣自己原有的伤痛, 对方会立刻还以颜
色。此时, 小我还是无意识地希望它的攻击或操控对方的企图能够让
对方知道厉害, 因而改变行为。 如果伴侣的行为真的改变了, 那么小我
又可以用你们之间的关系来遮盖伤痛。
如果你无意识地拒绝面对或经历自己的痛苦, 上瘾症就出现了。
而所有上瘾症都是以痛苦开场, 也以痛苦收尾。无论让你上瘾的是什
么——酒精、食物、合法或非法的药物, 或是某个人——你都在利用
它们遮盖自己的痛苦。
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最初的蜜月期结束之后, 亲密关系中会出现那
么多的不快乐和痛苦。亲密关系不会导致痛苦和不快乐, 只会带出你
内在原有的痛苦和不快乐。所有的上瘾症都是如此。当上瘾症到了无
法再满足你的地步, 你所感受到的痛苦会比以往更强烈。
而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试图逃离当下, 而在未来寻找救赎的
原因之一。 如果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当下, 就得立刻面对自己的痛苦, 而
这正是他们所害怕的。真希望他们明白, 在当下汲取临在的力量来瓦
解过去和过去的伤痛 (因为真相可以瓦解幻相), 有多么容易。也但愿
他们知道, 他们与自己的实相, 也就是与神, 有多么接近。
为了避免痛苦而放弃拥有亲密关系也不是解决之道, 因为痛苦无
所不在。三年内经历三次失败的关系, 和把自己困在荒岛或关在房里
三年相比, 前者更容易把你带向觉醒。不过如果你独处时可以保持高
度的临在, 效果可能也差不多。
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
无论你是独居或与伴侣同居, 下面这点都是关键: 把你的注意力
更深地带入当下, 让自己临在, 并强化它。
为了让爱成长茁壮, 你的临在之光必须够强, 才能不被那个思考第七章 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
46
者或痛苦之身控制, 进而误以为它们就是你。
所谓自由、救赎和开悟, 就是知道你自己是思考者之下的本体、
心智噪音下的定静, 以及痛苦之下的爱和喜悦。
解除对痛苦之身的认同, 就是将临在带入痛苦之中, 因而转化它。
解除对思考的认同, 就是静默地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那
些重复的心智模式, 以及小我扮演的角色。
如果你不再投注自我感在心智之中, 它就失去了强迫性的特质,
而所谓的强迫性就是无法停止批判, 进而抗拒当下本然, 并制造冲突、
人生戏码及新的痛苦。事实上, 在接纳当下本然因而停止批判的那一
刻, 你就已经从心智中解脱了。你为爱、喜悦和平安创造了空间。
首先你先停止批判自己, 然后再停止批判你的伴侣。最能催化关
系转变的因素就是完全接纳伴侣此刻的模样, 不以任何方式批判或改
变他们。
这样一来, 你就立刻超越了小我。所有的心智游戏和上瘾症到此
结束。再也没有受害者, 也没有迫害者; 没有原告, 也没有被告。
这也是所有共依存现象的终结。所谓共依存就是被扯进他人无意
识的模式里, 进而不自觉地助纣为虐, 让那个模式继续存活。 一旦终结
了共依存现象, 你们不是会在爱中和平地分手, 就是会一同更深入当
下, 进入本体之中。可能这么简单吗? 是的, 就是这么简单。
爱是本体的一种状态。你的爱不假外求, 它深植于你的内在。你
无法失去它, 它也不会离开你。 它无须依附他人, 也无须依附其他外在
形式。
在你临在的定静中, 你能感受到自己无形无相、无时间性的实相
——就是赋予你肉体生命活力的未显化生命。然后你就能感受到所有
人类和万物的内在深处, 都有着与你相同的生命——你看穿了分离和
形相的帘幕。这是对合一的领悟, 这就是爱。
但除非你能永久从心智认同中解脱, 而且你的临在强烈到可以瓦
解痛苦之身, 或者你至少能够以观察者的身分保持临在, 否则爱无法
茁壮, 只可能会有几次昙花一现。 如果你能做得到, 那么痛苦之身就不
会掌控你, 更不会摧毁爱了。 第七章 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
47
把亲密关系当成灵性修持
随着人类越来越认同自己的心智, 大部分的关系也无法在本体之
中扎根, 继而转变成痛苦的根源, 并且充满了问题与冲突。
如果你的亲密关系强化了小我心智的模式且赋予它更多能量, 进
而激发痛苦之身, 那么何不接纳这个事实, 而不要试图逃脱呢? 何不
采取合作态度, 而不是避开亲密关系, 或是继续幻想一个完美伴侣会
出现, 来解决你所有的问题或让你感到圆满?
当你能够承认并接纳这些事实的时候, 它们就无法完全控制你了。
比方说, 当你觉知到有不和谐的状况存在, 你对这个状况了然于
心。 经由你的觉知, 一个新的元素就加进来了, 而那份不和谐就无法维
持不变了。
当你知道自己不在平安中, 你的觉知就创造了一个宁静的空间,
它以慈爱和温柔环抱你的不平安, 然后将你的不平安转化为平安。
就你内在的转化而言, 你是无法 “做” 什么来让它发生的。 你无法
自我转化, 当然也不可能转化你的伴侣或其他任何人。你所能做的就
是创造一个转化的空间, 让转化得以发生, 让恩典和爱能够进来。
所以, 每当你的关系发生问题, 每当它把你的伴侣内在的 “疯狂”
带出来时, 你反而应该高兴。 因为无意识的东西见光了, 这就得到救赎
的大好时机。
每时每刻, 都要抱持着对那一刻的 “觉知”, 特别是针对自己的内
在状态。如果有了怒气, 就要知道自己有怒气; 如果有嫉妒、防卫、争
辩的冲动、需要自己是对的偏执、内在小孩对爱和关注的需求, 或是
任何情绪上的痛苦——无论是什么, 要觉知到那一刻的实相, 并对它
了然于心。
如此一来, 这份关系就成了你的实修方法——你的灵性修持。如
果你在伴侣身上观察到了无意识的行为, 用你的觉知慈爱地环抱它,
你就不会随之起舞。
无意识和觉知无法长时间并存——即使那份觉知只存在另一个人
身上, 而不是在那个做出无意识行为的人之中。在敌意和攻击背后的
能量形式, 绝对无法忍受爱的临在。如果对伴侣的无意识行为做出反第七章 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
48
应, 你自己也会变成无意识。但如果那个时候你能够记得要觉察到自
己的反应, 就不会迷失了。
有史以来, 亲密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问题, 且冲突
不断。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 亲密关系不是为了让你开心或满足而存
在的, 如果你继续透过亲密关系寻求救赎, 你会一而再、 再而三地幻灭。
但如果你能接受亲密关系是为了让你更有意识, 而不是更快乐的话,
那么这种关系反而给你救赎, 你会与更高的意识联合一致, 而这更高
层的意识就是想藉由你而降临世界。
至于那些紧抓着旧模式不放的人, 他们会感觉到更多的痛苦、暴
力、混乱和疯狂。
到底需要多少人才能让你的生活变成灵性修持? 如果你的伴侣不
配合, 不要在意。神志清明——意识——只能藉由你来到这个世界。
你不须等到全世界都清醒了, 或是等到某人有意识, 才能进入开悟状
态。如果要等, 你可能会等到天荒地老。
不要彼此责怪对方无意识。一旦开始争论, 你就已经认同某个心
理立场, 而且不但会护卫这个心理立场, 也会护卫你的自我感。 这时小
我就当家做主了, 你更坠入了无意识之中。 当然, 有时你必须指正伴侣
的一些行为, 但如果你够警觉、 够临在, 就可以在没有小我干涉的情况
下给予伴侣回馈——不带批评、控诉或责怪。
当你的伴侣做出无意识行为时, 放下所有的批判。批判不是会把
对方的无意识行为和他的本质混为一谈, 就是会把你自己的无意识投
射至对方身上, 而误以为那就是他的本来面貌。
放下批判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忽视功能失调和无意识, 它的意思是
要做 “那份觉知”, 而不是做 “那个反应和批判”。如此一来, 你要不是
完全不起反应, 就是虽然反应了, 但仍保持觉知, 那份觉知就是容许
反应存在, 并在其中观察它的那个空间。 你不与黑暗抗争, 而是带进光
来; 不随幻相起舞, 而是见相非相——看穿了它。
作为那份觉知, 会创造出一个有爱临在的清晰空间, 允许万事万
物和所有人以他们本来的模样存在。没有比这个更能作为促进转化的
催化剂了。如果照这样练习, 你的伴侣就没办法无意识地继续与你共
处。 第七章 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
49
如果双方都同意让这段关系变成灵性修持, 那再好不过了。当各
种想法和感觉一产生, 或是一个反应起来的时候, 你们可以马上向对
方表明, 这样就不会创造时间差, 让未被表达或认可的情绪或怨气有
机会滋长。
学习不带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也学习以开放、不防卫的方式
倾听你的伴侣。
给你的伴侣一个表达自己的空间, 并保持临在。这样一来, 控诉、
防卫、攻击——所有这些用来强化或保护小我, 或是满足它需求的模
式, 就会变得多余。为他人留些余地——也为自己留些空间——是很
重要的。没有空间, 爱就无法滋长。
当两个破坏亲密关系的要素被移除——也就是说, 当痛苦之身被
转化, 而你也不再认同心智和心理立场了——如果你的伴侣也这么做
的话, 你就会经历到亲密关系如花绽放的狂喜。你们不再反映彼此的
痛苦和无意识, 也不再填补彼此上瘾般的小我需求, 反而会把自己内
在深处感受到那份爱反映给对方, 那份爱伴随着一份领悟: 领悟到自
己与万事万物合一。
这就是没有对立面的爱。
如果你的伴侣还是与心智和痛苦之身认同, 你却已经解脱了, 这
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不是对你, 而是对你的伴侣而言。跟一个
开悟的人一起生活并不容易, 或者应该说, 他的小我会觉得受到极大
的威胁。
记住这一点: 小我需要问题、冲突及 “敌人” 来强化分离感, 它的
身份依靠的就是这个分离感, 跟开悟的伴侣在一起时, 未开悟那一方
的心智会觉得非常气馁, 因为它固定的心理立场不会遭到抗拒, 也就
是说, 这些立场将会变得摇摇欲坠而脆弱, 甚至还有崩溃瓦解的危险,
最后导致自我的丧失。
痛苦之身要求回馈却得不到, 那么它对争辩、戏码和冲突的需求
就无法得到满足。 第七章 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
50
放弃与自己的关系
你不是男人就是女人, 因此在形相身份的层面来说, 你是不完整
的, 这跟有没有开悟无关。 你是整体的一半而已, 而这份不完整感促成
了男女之间的吸引力, 也就是异性能量相吸的引力, 无论你多么有意
识, 都会感觉得到。 但在与内在连结的状态下, 你只会粗浅地在生活中
感受到这种引力。
这并不是说你不会与他人或你的伴侣有较深的连结。事实上, 唯
有意识到本体, 你才能与他人有更深的连结。 源自本体, 你就能够穿越
形相的帷幕, 而聚焦在对方的本质上。 而在本体之中, 男性和女性是合
一的。 你的表层形相或许还是有些需求, 本体却无所求, 因为它本身已
经全然完整了。 如果这些需求被满足了, 很好, 但是它们满足与否对你
深层的内在状态而言, 无关紧要。
所以对一个开悟的人来说, 如果异性相吸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在
外相的层次上他是很有可能感到缺乏或不完整, 但同时, 他的内在却
会感受到全然地完整、圆满及平和。
如果你独处时无法自在, 就会寻求一份亲密关系来遮掩你的不安。
可以确定的是, 你的不安会在这份关系中以其他形式重新浮现, 到时
候你可能会归咎到你的伴侣身上。
你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接纳当下。这么一来, 你在此时此地
就能感到自在, 同时也能安然独处。
但是你真的需要和自己建立一份关系吗? 你为什么不能就是做自
己? 当你和自己建立一份关系时, 就把自己一分为二: “我” 和 “我自
己”,主体和受体。 这个心智创造的二元对立就是所有不必要的复杂事物,
以及所有你生活中问题和冲突的根源。
在开悟的状态中, 你就是你自己—— “你” 和 “你自己” 合而为一。
你不会批判自己、不会为自己感到难过、不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不爱
自己、不恨自己, 以此类推。自我反射意识造成的分裂愈合了, 它的诅
咒也被解除了。 再也没有一个 “自己” 需要你去保护、 防卫或喂养了。
当你开悟时, 你会失去一个关系: 你和你自己的关系。 一旦你放弃
了和自己的关系, 你其他所有的关系都将是爱的关系。
第三部
接纳和臣服
PART THREE
ACCEPTANCE AND SURRENDER
当你臣服于当下本然因而全然临在时, 过去就失去了它的力量。
被心智所遮蔽的本体范畴就会开启。
突然之间, 你的内在会升起极大的定静——一种深不可测的平安感。
在那平安之中, 有着极大的喜悦。
在那喜悦之中, 有着爱。
而在最深处的核心, 是神圣的、 不可测量的、 无以名之的 “那个” (That)。
53
第八章 接纳当下
Chapter Eight
Acceptance of the Now
无常和生命周期
在成功的周期中, 事事水到渠成、 欣欣向荣; 而当事物凋零或瓦解
时, 就进入了失败的周期。你必须放下它们, 以便腾出空间, 让新的事
物可以出现, 或是让转化得以发生。
如果你紧握不放且抗拒的话, 就表示你拒绝顺随生命之流, 那么
你就会受苦。 消融瓦解是新生命的前奏, 周期循环相依相生, 缺一不可。
衰退周期 (down cycle) 对灵性的领悟来说绝对必要。你必须在
某个层面上受到重挫, 或是经历一些重大的损失或痛苦, 才会被灵性
的向度吸引。再不然, 就是你的成功让你感觉空虚、没有意义, 反而让
你受挫, 你才会走向灵性。
每个成功之中都蕴藏了失败的可能, 而失败之中也隐含了成功的
契机。在这个世界上, 也就是在形相的层面上, 每个人当然迟早都会
“失败”, 所有的成就最终都会归零。所有的形相都是无常的。
你还是可以积极参与并享受显化和创造新形相和情境的过程, 但
你不会与它们认同。你不须藉由这些形相和情境取得自我感。它们不
是你的生命, 只是你的生命情境。
一个周期可能是几个小时, 也可能是几年。在大循环中会有大大
小小不等的周期。很多疾病是因为抵抗低能量周期 (cycle of low
energy) 而产生, 但低能量周期对重建、再生却是绝对必要。我们总
是不由自主地想做些什么, 同时也倾向从外在因素 (例如事业成就) 第八章 接纳当下
54
中汲取自我价值感和身份认同, 但只要你与心智认同, 这些都是不可
避免的幻相。